1888年5月,莎莉文老师、海伦以及海伦的母亲去了波士顿一趟。这次旅行给海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一年,海伦已经八岁了,因此这次旅行也与两年前的巴尔的摩之行不同。八岁的海伦已经不是那个任性的小女孩了,她安静地坐在莎莉文老师身边,听老师给她描述周围的景象。老师告诉她很多事情,如美丽的田纳西河,一望无际的棉花地,远处连绵的山丘,苍翠的森林和火车进站后蜂拥而至的黑人。黑人们笑着向火车上的旅客招手,来到一节节车厢叫卖香甜可口的糖果和爆米花。这些黑人们看来都很快乐,也很风趣。
火车终于抵达波士顿,这里就像童话故事中的世界一样美丽。
抵达柏金斯盲校时,莎莉文老师带海伦见的第一个人就是劳拉·布里奇曼。莎莉文老师在柏金斯盲校学习时与劳拉住同一个寝室,所以跟她很熟。第一个教莎莉文老师手语的,就是劳拉。当年,莎莉文老师告诉劳拉,她将前往亚拉巴马州去教一位盲哑少女时,劳拉很高兴,同时嘱咐她:“不要使这个孩子养成太骄纵的个性,不能因为她有残缺就凡事顺着她,否则她会变得过于任性。”
海伦没有忘记,莎莉文老师送给她的那只洋娃娃,娃娃的衣服就是劳拉编织的。
海伦和莎莉文老师走到劳拉的房间时,劳拉正在房中编织。由于很久没有见到莎莉文老师,劳拉非常高兴地迎接了她们,同时也吻了海伦。当海伦伸手去摸她所编织的花边时,劳拉发现海伦的手很脏,因此她就很快地把花边移开,并用手语字母对海伦说:“你的手太脏了!”
海伦想用手去摸劳拉的脸,她又向后一闪,暗示海伦的手太脏。同时她还问莎莉文老师:“你没有教这个孩子什么是礼貌吗?”
接着,她又一字一句地对海伦说:“当你去访问一位女士时,绝不可太随便。”
因为碰了钉子,海伦心里很不舒服,因此就任性地一屁股坐在地板上,可是劳拉也不含糊,她立刻不客气地一把将海伦拖起。
“穿着漂亮的衣服外出时不可以坐在地板上,会把衣服坐坏的。你这个孩子真是任性,一点教养都没有!”
要告别的时候,海伦又不小心踩到了劳拉的脚,免不了又被她训了一顿。事后劳拉却告诉莎莉文老师:“这个孩子似乎轻浮了些,可是看起来倒是挺聪明的样子。”
海伦对劳拉的第一印象是觉得她冷酷得犹如一座墙,令人无法亲近。
海伦与劳拉都是在很小的时候变得又盲又聋,都是在七岁时开始接受教育。刚开始的时候她们都行动粗鲁,不易管教。后来海伦才明白,劳拉确实是一个聪明又善良的人。如果她当初也像海伦一样,有莎莉文这样的老师来教导她,她一定会很有成就。
到了柏金斯盲校后,海伦很快地就与一些眼盲的少女成了好朋友。在这里,每个人都了解海伦的手语,因此,海伦可以自如地用手语与她的朋友们交谈了,这是件非常愉快的事!
慢慢地,海伦对柏金斯盲校的生活习惯了。这种全新的环境和新奇的体验都使海伦每天劲头十足。
在波士顿期间,莎莉文老师带海伦参观了邦克山,当海伦得知这座山就是当年英雄们激战的地方时,她非常激动。
还有一次,莎莉文老师和海伦搭船到普利茅斯去玩。这是海伦第一次坐汽船,她觉得非常有趣。不过,当时海伦把汽船的引擎声当成了雷声,想着如果下雨的话,这趟郊游就泡汤了,她越想越难过,最后居然哭了。
在普利茅斯,最吸引海伦·凯勒的是一块大岩石,听说很久以前清教徒就是在这里登陆的。
在波士顿这段时间,海伦结识了很多人,其中尤以威廉·恩迪科特先生与他的女儿最令海伦难忘。
记得有一天,莎莉文老师带海伦到恩迪科特先生的贝弗利农场去玩,她们经过一片盛开的玫瑰园时,看到一条名叫利昂的大狗,还有一只全身卷毛,长着一双长耳朵的小狗弗里茨。弗里茨一看到海伦便摇头摆尾地迎了上来。还有一匹叫尼姆的马,它一闻到海伦手中砂糖的味道,就毫不怯生地探过头来吃。
恩迪科特先生对海伦非常和蔼,有如慈父一般。也正是因为恩迪科特先生和他的女儿的友善,以至于海伦总觉得波士顿的人全都亲切可爱。
那个暑假,海伦和莎莉文老师决定到霍普金斯夫人的家去度暑假。霍普金斯夫人的家在科德角的布鲁斯特。在还没有去之前,海伦脑海里尽是未来愉快的日子,以及有关大海的各种神奇而有趣的故事。海伦曾在书上看到过关于大海的描述,她对大海非常向往。
这是海伦记忆里最愉快的一个暑假。海伦从小住在内陆,因此她从来没有闻过带着海洋气息的海风。莎莉文老师替海伦换好游泳衣后,海伦便毫不犹豫地跳进冰冷的海水中。
浪花好像和海伦玩耍一样,把她抛来抛去,弄得她晕头转向。还好,浪花最终玩腻了这个游戏,便把海伦抛到了沙滩上。有过这次经验之后,海伦时常穿着泳衣,坐在波浪打得到的岩石上,让一波接一波的浪潮拍打她的身体。
在海边玩得累了以后,海伦就喜欢躺在沙滩上,听老师讲些生物的故事。
有一天,她们还在沙滩上抓住一只马蹄蟹,这种马蹄蟹常将自己的房子背在背上,海伦觉得很有趣,便用手抓着它的尾部,把它带了回去,丢在水井旁的水槽里。第二天早上,海伦一醒来就跑去看它,可是它已经无影无踪了。虽然很失望,可是当海伦逐渐冷静下来,她终于想通了,像这种不会说话的生物,勉强把它从海洋里带到陆地上,它该有多可怜呀。或许此刻它已经回到海里去了。这样一想,海伦便觉得安心了很多。
暑假过完后,海伦和莎莉文老师回到了南方家中。波士顿之行使海伦得到很多宝贵的收获与经验。这个清新、美丽的世界,把它所有的宝藏都展示给了海伦,让她可以尽情地收获新知识。
新的环境
回到家里不久,海伦又和家人一起到距离塔斯喀姆比亚镇14英里的山中别墅度过这一年的秋天。
别墅附近有一个遗弃的采石场,那里长了许多羊齿植物,当地人都把这一带叫做弗恩采石场。
采石场里还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小河弯曲折转,在有些地方形成了许多可爱小巧的瀑布。此外,整座山中都是繁密的树木,许多葛藤蔓延的枝条从高大的柏树上垂挂下来。还有几棵柿树,散发出的香气弥漫在树林的每一个角落,沁人心脾。黄昏时分在森林一带散步,可以令人忘掉所有的烦恼。
海伦家的山间别墅位于靠近山顶的地方,这是一栋木质建筑,在开放式的回廊西边排列着几间小房间,房子四周都是广阔的游廊。海伦和莎莉文老师就在游廊中上课、吃饭、做游戏。
后院还有很大的葡萄树,海伦常常用手在这些树间摸索。
海伦的父亲喜欢打猎,父亲的朋友也会为打猎来到弗恩采石场。到了晚上,这些人就围着熊熊的火堆,打扑克牌,或者谈些当天打猎时所发生的趣事。
猎人们都是早上出门,每到傍晚,当晚餐准备得差不多时,那些猎人们就都陆续地拖着疲惫的身子回来了。他们疲惫不堪地下了马,还要为马清洗汗水和泥土,连那些猎犬,也耷拉着脑袋跑得呼哧呼哧直喘。
有一年夏天,海伦来弗恩采石场避暑时,有人送给她一匹小马,海伦为它取名“黑美人”。这一次,海伦每天都骑着“黑美人”到处溜达。
当海伦不想骑马时,总是和老师在吃过早餐之后到森林中去散步。偶尔,海伦也会和妹妹及小表弟们一起去摘柿子,海伦喜欢柿子独有的香味。
这里的山麓有条铁道,常有火车经过,妹妹常爱站在屋外去看火车通过。有一次,妹妹气喘吁吁地跑来告诉海伦:“远处已传来汽笛声了,可是铁轨上有只鸟在慢慢走,也不赶快飞走。”
距离小屋约两公里的深谷中有一座小桥,这座桥是用木板铺成的,桥面很窄,而且木板与木板之间还有很大的空隙,人走在桥上提心吊胆。海伦从来不敢走这座桥。
可是有一天,海伦、海伦的妹妹以及莎莉文老师三个人在森林中散步,结果迷了路,怎么也找不到出去的路。
正在这个时候,她们忽然看到了那座小桥。本来她们是不敢走这座小桥的,可是她们只认识这一条路,没有办法,大家只好小心翼翼地走到桥上。
就在这个时候,远方忽然传来火车的汽笛声,妹妹吓得大叫:“啊,不得了!火车来了!”她们连忙紧贴着桥栏站着,躲开擦身而过的火车。火车几乎是擦着她们的身子驶过去的,火车喷出的热气扑打在她们的脸上,喷出的煤烟和煤灰呛得她们几乎透不过气来。同时,因为火车驶过,桥面急剧地振动起来,海伦真担心会被振到谷底去。
她们好不容易才安全地走过这座桥,回到家里时已经是七点多了。可是家里一个人也没有,原来大家都出动去找她们了。
冬天的时候,海伦住在新英格兰的一个小村中。在那里,海伦见到了封冻的湖泊和白雪皑皑的广阔原野。这也是她第一次见到结冰及积雪的景象。
对于一直住在南部的海伦而言,冬天的萧瑟、寂静是种非常新奇的体验。在这里听不到小鸟的叫声,光秃树枝上的鸟巢上也堆满了雪。地面被冻得坚硬,连太阳都有气无力的。
到那儿不久,便刮起一股刺骨的寒风,村中人都说这种风是要下雪的前兆。果然没多久,天上就飘起了细细的雪花。海伦还特地跑到外面,摸了摸从未见过的雪。
雪一直下着,莎莉文老师告诉海伦:“放眼望去,到处一片雪白,只看得到几棵光秃秃的树,连马路都埋在雪下了。”
海伦和家人围在火炉边,高兴地聊天、玩游戏。夜深之后,风雪越来越大了。由于树枝不能承受积雪的重量,半夜的时候,不时传来树枝断裂,以及相互撞击的声音。有时,折断的树枝还不停地敲打着窗户,听起来有点恐怖。
这场雪一连下了三天。三天后,太阳终于露出笑脸,照耀在广阔的平原上。
很快,村人就铲出一条狭窄的雪道。这时,海伦和莎莉文老师才穿上外套,戴着围巾,到外面去透气。一出门就有一股刺骨的冷风扑面而来。海伦与老师走在新铲好的雪道上,一直穿过广阔的牧场,走到远处的松林。
此时已经闻不到松叶独特的香味了,海伦伸手去摸树枝,积雪很快掉落下来,而反射的光芒几乎刺穿了海伦的眼睛。
积雪才开始融化,另一场暴风雪又来了。因此,整个冬天,大地都被积雪覆盖着,只有树木、灌木上的冰凌偶尔会融化,从白雪中展露原来的姿态。湖面的冰一直不曾解冻,在阳光下发出刺眼的光芒。
整个冬天,海伦最喜欢玩的就是滑雪。湖边有些地方很陡,她们就利用这斜坡滑下来,非常过瘾。当然,在雪橇上站好后,还必须有人在后面用力地推才行。一旦雪橇开始滑动,就会像箭一般飞出去,顺着斜坡急速地下滑,然后带着冲速继续在闪闪发光的湖面上滑动,最后滑到湖的对岸。每次滑完之后,她们几个人都像疯子般地又叫又跳。
初学说话
1890年的春天,海伦10岁了,她开始学习说话。在海伦还没有生那场大病之前,她已会说些简单的词语。可是生病后,海伦的耳朵听不到声音了,她也就忘记了说话。
海伦的声带正常,可以发出任何声音。当她哭或笑的时候,发出的声音与正常人一样。她只是由于长时间听不到声音,所以忘记了说话。
海伦很早就觉察到自己的说话方式与别人不同。用手语或手指拼写字母往往无法表达抽象的意思。后来有人告诉海伦,如果经过严格的训练,照样可以说话时,海伦高兴极了。
家里人告诉海伦不要这么勉强,即使她用手指拼写,别人也能明白她的意思。家人大概是害怕海伦的尝试会失败,所以用这句话来安慰她。可是海伦还是继续努力地坚持学习说话。
正在这时,柏金斯盲校的一位老师兰姆森夫人来看望海伦。兰姆森夫人刚从瑞典、挪威等地旅行回国。她告诉海伦,有一位又盲又哑而且不会说话的挪威少女在接受训练后就学会说话了。拉姆森夫人说:“这位少女名叫拉根希尔德·卡塔。她说的话我们都听得懂,而且她说得非常好。”
海伦听完她这番话,内心便升起一种莫大的希望,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像那位少女一样学会说话。
这一天,莎莉文老师带海伦去拜访霍勒斯·曼恩学校的校长萨拉·富勒小姐。富勒小姐是一位声学专家,热心的她马上就开始教海伦。
富勒小姐的教法是让海伦用手轻轻去摸她的嘴唇,好让海伦知道在发音时舌头与嘴唇的动作。在富勒小姐反复教了海伦11次之后,海伦有生以来第一次清楚地说出“It is warm”,这是一句完整的句子。
这一鼓励更增强了海伦的信心。当然,海伦的发音仍然是断断续续的,还带点口吃,但这至少是一般人的说话方式。海伦下定决心,即使再笨拙,也要坚持说话。
从此以后,哪怕是对着玩具、石头、树木、小鸟,或是小狗,海伦都结结巴巴地跟它们说话。当海伦叫着妹妹时,妹妹就会拿着食物走过来;当海伦叫小狗的名字时,小狗也会跑到她的身边。
不过,刚开始的时候,海伦只是记住一些基本发音而已。富勒小姐与莎莉文老师也许懂得海伦说的话,但其他的人可能还是一知半解吧!因此,莎莉文老师又一个字一个字地为海伦矫正。
一个耳聋的人要学说话实在非常困难。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海伦尝尽了辛酸与苦痛。海伦要学说话,更是比一般的聋人困难,因为老师嘴唇的动作、喉咙的振动、脸部的表情等她都看不见,必须用手去摸才能知道。海伦常常会出错,有时一句话要反复几十次,甚至几百次才能学会。海伦的任务是练习、练习、再练习。失败和疲劳常常将她打倒,但一想到再坚持一会儿就能把音发准,能让所爱的人看到她的进步,海伦就有了勇气。
就这样,海伦不停地想办法来鼓舞自己。当海伦对母亲说话,然后由母亲嘴唇的动作得知她的回答时,海伦高兴极了!
后来,海伦用嘴来说话,已经比用手指拼写更为轻松。渐渐地,她可以不用手指拼写了。但莎莉文小姐和一些朋友依然用这种方式同海伦交谈,因为同唇语相比,手指拼写更方便些,海伦也理解得更快些。
当海伦学会了一些话之后,全家人都非常欣慰。母亲紧紧地抱着她,妹妹围着她跳来跳去,父亲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些就好像是以赛亚的预言在海伦身上得到了应验:“山岭齐声歌唱,树木拍手欢呼!”
霜的国王
1892年冬天发生的一件事,给海伦的童年留下了阴影。很长一段时间,海伦一直沉浸在痛苦、忧虑和恐惧之中。
那年海伦12岁了,她写了一篇童话故事,叫《霜的国王》。她把这个故事寄给了柏金斯盲校的阿纳格诺斯先生。
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海伦还待在羊齿采石场。那个时候,莎莉文老师常向她描述不同时节的树叶是如何美丽,这使海伦想起了别人给她讲过的另一个故事。顺着这个思路,海伦便将故事记了下来,在记录的过程中,她的脑海里不时会涌现新的情节。她就顺着思路写好了这篇故事,题目叫《秋天的树叶》。后来因为觉得这个名字不好听,所以改成了《霜的国王》。
海伦把这个故事誊下来,寄给了柏金斯盲校的阿纳格诺斯先生作为生日礼物。
阿纳格诺斯先生非常喜欢这个礼物,并立刻在柏金斯盲校的校刊上发表。海伦非常得意。
可是等海伦回到柏金斯盲校继续学习时,就有人追究起这件事来。她的故事被人指责为“剽窃之作”。原来早有一篇童话叫《霜的仙女》,收录在一本《布莱迪和他的伙伴们》书中。这本书的作者是玛格丽特·T.坎比女士。《霜的仙女》与海伦的《霜的国王》内容非常相似。
最初,海伦几乎不敢相信会有这种事,后来才知道这确实是真的。当时,海伦内心的悲伤与惊讶无法形容。她感到非常难过,因为自己做出了这种羞耻的事,也连累到了家人及老师出丑。可是,究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海伦自己也不知道。
海伦在写作《霜的国王》之前,确实没有看过这类文章。刚开始时,阿纳格诺斯先生觉得很尴尬,但是他对海伦很信任。也因为他的信赖,海伦的心情才好了一些。
当时,学校正在筹划华盛顿诞辰的活动,海伦要参加一个话剧的演出。
就在活动举行的前一个晚上,有位女老师向海伦询问关于《霜的国王》的事。当时,海伦告诉她,莎莉文老师曾经给她讲过霜人用水彩把树叶染出美丽颜色的故事。这位女老师立刻接口说:“这么说你早就知道《霜的仙女》了,莎莉文老师既然会告诉你霜人的故事,她也一定会告诉你坎比女士的《霜的仙女》!”
“不,我从来没有听过《霜的仙女》这个故事,也从来都没听过坎比女士这个名字。”
无论海伦如何解释,这位老师始终不肯相信,她一口咬定海伦是抄袭别人的作品。她还把她的看法与结论告诉了阿纳格诺斯先生。
阿纳格诺斯先生听了她的话后大发雷霆,再也不听海伦的解释。他也和大家一样,认为海伦与莎莉文老师是为了想出风头或得到别人的赞美,才去剽窃别人的作品。
后来,学校的教师会及理事会都曾把海伦叫去,严格地盘问。他们心中早就有一种成见,认为海伦早就看过《霜的仙女》,所以才故意模仿这篇童话写了那篇文章。因此他们在盘问一开始,就要海伦承认她是剽窃的。教师会及理事会态度严厉,甚至连过去一直信任海伦的阿纳格诺斯先生,也用一种对待小偷的神色看着海伦。
为了这件事能水落石出,莎莉文老师便拜托贝尔博士去作调查。
原来在1888年的夏天,海伦和莎莉文老师曾到霍普金斯夫人的海滩别墅去度假。刚好这位夫人有一本《布莱迪和他的伙伴们》。当时,莎莉文老师由于眼病前往波士顿医治了。霍普金斯夫人怕海伦寂寞,就拿了好几本书念给海伦听,可能就是那个时候,海伦听过《霜的仙女》。
这件事情发生后,有很多人写信安慰海伦,甚至包括《霜的仙女》的作者坎比女士,她说:“总有一天,你完全可以凭自己的能力写出了不起的故事,而安慰很多读者的心。”
一直到这件事过去后很久,海伦才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读到那篇《霜的仙女》,这时海伦才发现,《霜的国王》里确实有不少地方模仿了坎比女士的词句。
有人曾经说过,初学写作的人,一般都会本能地模仿自己最喜欢的作品,然后以一种惊人的变化来转化它。就算是伟大的作家,也要经过多年的实践,才能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风格。当时,海伦大概正是处于这个过程中。
这件事过后,海伦就回家了,从夏天到冬天,海伦一直住在家里。在父母的宠爱下,在满是美丽花朵的庭园中,海伦终于把《霜的国王》这件不愉快的事抛到脑后了。
秋天的时候,莎莉文老师告诉海伦,《青年之友》杂志希望海伦写一本短小的自传,由他们连载。莎莉文老师之所以会鼓励海伦写作,大概是看到海伦因为《霜的国王》事件,对写作再也提不起兴趣,希望海伦能恢复信心,所以才这样要求的吧。
就这样,海伦又开始写作。有时候写着写着,海伦也会莫名地担心,担心写的是自己构想出来的,还是从别的书上看来的。
只要这个念头一浮现,海伦就再也写不下去,必须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重新提起笔。最后,海伦完成了她的自传。这些都是莎莉文老师鼓励的结果。如果没有她的鼓励,海伦也许再也不会写作了。
世界博览会
1893年,莎莉文老师带海伦去华盛顿参加克利夫兰总统的就职大典。与此同时,她们也参观了尼亚加拉大瀑布和芝加哥的世界博览会。
海伦是在3月参观尼亚加拉大瀑布的。这个举世闻名的奇观位于密歇根州和加拿大交界处,是世界上著名的三大跨国瀑布之一。
当时海伦是站在美国边境这边观赏这一泻千里的瀑布奇景的。虽然只是站在悬崖边,她也觉得天摇地动,似乎空气都在震动着,这种感觉令她终生难忘。
每当海伦向别人描绘尼亚加拉瀑布的美丽和壮观时,别人都会觉得不可思议,反问她道:“既然你什么都看不见,也听不到,你怎么会知道这瀑布的美丽与壮观呢?”
海伦不知道该如何向别人解释,她是用心去体会这瀑布的美丽的。这种感觉就好像是人们虽然看不见爱、信仰和喜悦,但是却可以在内心体会到。
邀请海伦与莎莉文老师参观尼亚加拉瀑布的人就是贝尔博士。贝尔博士与莎莉文老师一样,从不把海伦当成盲人看待。博士相信,海伦虽然眼睛看不到,但是她的心可以看到,而且看得比很多人都清楚。
贝尔博士希望海伦能多参与外部世界,因此他又陪海伦及莎莉文老师前往芝加哥参观世界博览会。
在博览会上,海伦看到了许多美丽、珍贵、奇妙的东西,看到了令人惊叹的新发明。
海伦特别喜欢万国馆。就像《一千零一夜》中写到的,海伦看到了印度的神象,看到了清真寺,还有骆驼商队进入开罗的模型,以及威尼斯一带的迷人景色,东方的一切都是如此美丽又神秘。
到了黄昏时候,在灯光的照耀下,海伦和莎莉文老师又坐船去游玩。
海伦还登上了一辆海盗船。在海盗船附近陈列着“圣玛利亚号”的模型,“圣玛利亚号”就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乘坐的船。船长还特地带海伦去参观哥伦布的船长室及小小的沙漏定时器。那个沙漏定时器令海伦浮想联翩,她想起当年,这艘船上的船员因为忍受不了长期航海之苦,打算杀掉哥伦布。哥伦布难抑众怒,一面望着沙漏里一粒粒落下的沙子,一面想着地球是圆的,总有一天,他会向世人证明这个真理。
世界博览会的主席对海伦很友善,他还特别允许海伦用手去触摸陈列品。就这样,海伦认识了好多东西,她认为法国的青铜器特别可爱,不但造型优美,而且做工精致,令人爱不释手。她们还观看了钻石从出土、切割到制成成品的过程。
贝尔博士带领她们到处参观,为她们解说,同时说些有趣的故事。尤其是到了电器馆时,这位博士就开始详细地为她们介绍他所发明的电话及留声机等。他告诉海伦如何用金属线与远方的人通话,以及为什么留声机会发出声音来。
接着,她们又到人类馆参观,在这里可以看到古墨西哥的遗物、原始时代的石器,以及古埃及的木乃伊。海伦虽然对木乃伊很感兴趣,但是她不敢用手去摸。
就这样,她们一个馆一个馆地慢慢参观,花了三个星期才参观完整个博览会。
这次参观使海伦增长了不少知识,也学会了许多话。以前,海伦的知识都是得自于书本。这次,通过与真实社会的接触,海伦开始热爱现实世界中的真实而平凡的事物。
用功学习
13岁之前,海伦已经零零散散地学习过希腊、罗马的历史,也涉猎过美国历史。但是这些都是兴之所至学习的,并不系统。
一直到1893年10月,海伦开始很有规则、有系统地学习专门学科。
那时海伦和莎莉文老师刚参观完世界博览会,她们到宾夕法尼亚州的威廉·韦德家去玩。威廉·韦德的邻居是一位很有名的拉丁语老师,名叫艾恩,海伦就开始跟他学习拉丁语。
艾恩老师不但为人热诚,拉丁语也教得非常好,偶尔他也会指导海伦学习数学。
艾恩老师常与海伦一起读丁尼生的《悼念》。以前海伦读诗时,从来不会去考虑作者的立场。现在,艾恩老师不但一句一句为海伦解说,同时还教她如何去体会作者的心情与想法。
刚开始时海伦很讨厌枯燥的语法课,明明已经知道一篇文章的意思,还要费神地去研究这文章中的每个生字是名词还是动词,实在无聊极了。
不过学习时间长了,海伦也慢慢体会出了拉丁语的美妙之处。
当海伦开始学习恺撒所著的《高卢战记》时,已经到了该回家的时间了。
1894年夏天,在纽约州的修特克瓦举行了聋哑教育大会,海伦也前往参加。就在这个时候,海伦决定进入纽约市的莱特·赫马森聋哑学校。
据说这所学校对发声法与读唇法的研究有其独到之处,这也是海伦入学的主要原因。这一年的10月,莎莉文老师带海伦入学。
海伦在这所学校待了两年,学习数学、人文地理、法语、德语等。
教德语的瑞米女士懂手语字母,因此海伦与她的沟通非常顺利。
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海伦就尽量用德语与老师交谈。过了五六个月,海伦几乎能听懂瑞米老师所有的话。不到一年,海伦就能津津有味地阅读席勒的《威廉·退尔》了。
教法语的奥利维埃夫人不懂手语字母,上课时只能口授。对于海伦来说,很难凭老师的唇部动作来读懂她的意思,因此海伦的法语不像德语进步那么快。不过到最后,海伦还是能阅读莫里哀的喜剧《屈打成医》了。
海伦当初来这所学校的时候,是因为学校在唇语与口语方面的独特教法。原以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她就能像正常人一样说话,莎莉文老师也抱着这样的期望。可是无论海伦怎么努力,她都没有办法像正常人一样说话。也许是她们抱的期望太大,所以到最后免不了要失望。
还有就是数学这门课,海伦的成绩一直不好。虽然老师们费了很多心思教她,都没什么进步。
不过对于其他科目,海伦都很感兴趣,尤其是人文地理。这一学科解释了风是如何形成的、火山为什么会爆发等自然奥秘,学起来十分有趣。
总之,这两年海伦过得非常幸福。每天,她和莎莉文老师都会去中央公园散步。公园里景色宜人,而且富于变化。海伦非常喜欢这个公园,更喜欢听老师描述周围的风景。
一到春天,海伦和莎莉文老师就去郊游,或是去哈德逊河划船,或是去绿草如茵的河岸上散步。她们还去过著名作家华盛顿·欧文的故乡塔里敦。欧文在他的一本书《睡谷的传说》中提到的沉睡的平原,海伦也曾去过。
1896年6月,海伦的父亲去世了。父亲是海伦最崇拜的人,海伦沉浸在悲伤里,久久不能平复。
海伦很小的时候,就参观过韦尔斯利女子学院,据说海伦当时曾口出狂言,说自己长大后要去大学念书,而且她不去普通的大学,要进哈佛大学。哈佛大学不但在美国是首屈一指的,也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一,因此大家并不相信海伦能实现这个梦想。
上大学是海伦一直以来的愿望。不过很多关心她的人都不太赞成这个想法,他们害怕结果会令她失望,因此他们都劝她:“海伦,不要抱太高期望。”
当然,海伦是不会轻易放弃的。从莱特·赫马森学校毕业后,海伦更坚定了要上大学的想法。如果想进入哈佛大学,最好能先上哈佛大学附属的剑桥女子学院,这是进入哈佛的一条捷径。
遗憾的是,剑桥女子学院并没有专门教授盲聋学生的老师,因此,莎莉文老师必须与海伦一起在教室中听课,然后再把自己听到的用手语字母转达给海伦。
一年级的科目有德语、拉丁语、数学、拉丁语作文、英国史、英国文学,有时还要写论文。
摆在海伦面前的困难有很多,例如,莎莉文老师无法把所有内容都转成手语字母;很多科目都没有盲文课本,一些朋友本来答应把教科书改成盲文,但是时间上也来不及。因此,海伦必须自己把拉丁语改成盲文,否则就无法学习。海伦也无法在教室里做笔记或写练习,作文或翻译都必须带回家去,用打字机来打。
在学校里,只有两位老师懂手语字母,一位是吉尔曼校长,一位是教德语的格鲁特女士。这两位老师都是为了教导海伦而特地去学手语字母的。
格鲁特女士还每周抽出两次时间为海伦作个别的指导。这样,在她教导海伦的时候,莎莉文老师就能休息了,因为莎莉文老师实在太累了。
每天一早,莎莉文老师和海伦一起去上课。在教室里,她把教授所说的话以手语字母告诉海伦。如果是自习课,她就帮海伦查字典,或是把不是盲文的书或笔记念给海伦听,为了使海伦更好地理解,她常常会一次次地重复,她的辛劳可想而知。
在这一年中,海伦修完了数学的课程,同时也练习拉丁语的文法,并阅读了《高卢战记》中的三章;德语方面,除了歌德的《我的一生》之外,还看了六七篇海涅与席勒的诗。海伦尤其喜爱歌德的《我的一生》与海涅的《哈尔茨山游记》,当她一口气看完时,还抱怨自己看得太快,应该慢慢品味才对。
校长吉尔曼先生是海伦一年级的英国文学老师。海伦与吉尔曼先生一起读了莎士比亚的《皆大欢喜》、麦考利的《塞缪尔·约翰逊传》,以及贝尔克的《调停美洲的演讲词》等书。这位校长对历史和文学都颇有研究,常常为海伦作很详细的说明。
这也是海伦第一次与同龄的正常的女孩子生活在一起,大家就像一个大家庭似的生活着,偶尔她们一起玩捉迷藏,出外郊游或是打雪仗,偶尔兴致来了,还一块大声吟诗。其中有几位为了海伦,还特地去学手语字母,这样,海伦就能流畅地跟她们交谈了。
圣诞节时,母亲与妹妹来看海伦,并陪海伦在这里度寒假。当时吉尔曼校长曾建议说:“不如米尔德莱德小姐也进我们学校学习吧,这样,她的姐姐就可以更安心地在这里学习了。”
就这样,寒假结束后,妹妹就留了下来,跟海伦一起上学。海伦和妹妹的关系本来就很亲密,几乎有半年的时间,两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在一起,形影不离。
很快,考试就来临了,海伦必须去接受拉德克利夫学院的预试。
考试日期是在1897年6月29日到7月3日,考试科目是初级德语、高级德语、法语、拉丁语、英国文学、希腊语、古罗马史……好在海伦每一科都考得不错,不但全部及格,而且德语与英国文学还拿到最优的成绩。
就这样,海伦顺利完成了一年级的学业,升上了二年级。
吉尔曼先生认为这一年应以学习数学为主,海伦自己也准备学习代数、几何、物理、天文学、希腊语、拉丁语等科目。
然而刚开始就遇到了难题。海伦买不到盲文课本及上课所需的器具。而且班上学生很多,老师也没有时间单独辅导海伦。
莎莉文老师除了要给海伦念教科书,连参考书也要一字一字念给海伦听,上课时,她又必须用手语字母为海伦全程解说。
最让海伦头疼的还是代数、几何、物理等科目,海伦无法看到老师在黑板上所画的复杂几何图形,即使有莎莉文老师在旁边协助,海伦还是无法完全理解。
莎莉文老师常用一端尖尖的直线或弯曲的铁丝来为海伦解说,有时甚至把几何图形装配好,来帮助海伦了解。海伦必须自己一步步记住几何图上的符号、假设、结论,这些图形把海伦搞得头昏脑涨,信心全无。海伦有时候会因为压力过大而发牢骚,于是有人指责莎莉文老师,说她给海伦布置的功课太多了。
还好,后来盲文本与打字机都交到了海伦手上,于是海伦又重新鼓起勇气,努力学习。
好不容易一切都步入正轨,这时又发生了一件事,把一切都弄糟了。
在海伦还没有拿到盲文课本的时候,吉尔曼先生曾对莎莉文老师说:“我觉得海伦的压力太大了,这样下去会影响她的健康,我们是不是应该减少她的修习科目?”
海伦对这个建议表示坚决反对,因为她第一年的成绩太好了,她认为只要再学两年,她就可以进入哈佛的拉德克利夫学院了。莎莉文老师也是这样想的。吉尔曼先生最初也对海伦很有信心,可是当他看到海伦为了二年级的功课而忙得焦头烂额时,便提出这个建议,希望海伦能延长一年学习时间。
但是海伦希望与班上的同学一起升入大学,因此不同意吉尔曼先生的建议。
1897年11月17日,海伦因为生了一点小病而请了一天病假,当然她并没有病得很严重,只需休息一下就好了。但是吉尔曼先生却说:“你看,我猜对了吧!海伦支持不住了,这孩子是疲劳过度啊!”
接着,吉尔曼先生就主动减少了海伦的修习科目,意思是要海伦在剑桥女子学院多念一年。对他这种强制做法,莎莉文老师深表不满。
母亲听说这件事之后,一气之下,要海伦与妹妹办理休学,离开了剑桥女子学院。
过了一段时间,母亲就请剑桥的默顿·凯斯老师来担任海伦的家庭教师,继续未完成的学业。
终于,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之后,海伦在1899年6月底参加了拉德克利夫学院的入学考试。考试进行了两天,第一天是考初级希腊语与高级拉丁语,第二天则考代数、几何和高级希腊语。
语言学的科目考得还不错,不过像几何、代数这种科目,海伦就没有信心了,不过考试到底还是通过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