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鸿集-三秦奇士传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秦岭自古多奇士。余少时好游访,拜慕方外之士,盖知“不为外人道”之事也。

    某峪中有一高士,岁近甲子,生于富庶之家。少而览群书,尤好格物致知,尝抱树而观,会雨,衣衫尽透而不知。好黄老之道,晓天地之理而厌俗名之累,弃功名,隐于峪中。因隆额,或谓之曰“龙士”。龙士颇好道,尝拜武当、崆峒,期道人而不遇。自悟《抱朴子》,采朝临之露,抱日月之华,吐纳阴阳之气。故方其年五十有余,颜如弱冠者。

    龙士性奇。龙士偶入城,见三教九流。方其遇商贾之类,嗤之;见乞而安乐于贫者,青睐有加。盖其人颇具阮籍之性情。时有知县好名,身入数峪,执佳玉而访诸名士。龙士遥盱之,闭户三日而不出。县令不得见,去。

    后清廷亡,九州乱,豪杰并举而大揽天下名士。时龙士年七八十矣,而闻于张氏之耳。张氏统军逾万众,兵马精良,时人谓之枭雄。张氏使参谋使之。既入峪,参谋见一人,以为童子,问之曰:“尔知龙士乎?”曰:“龙士老矣,苟延残喘于山中,命不久矣。”参谋反以告张氏。张氏曰:“愚矣!龙士者,得道之士也。安限于寿延之恼与?彼童子者,盖龙士也。”命参谋反而寻之,不遇。

    及日寇入关,张、杨镇固西安。时蒋不顾国民之危亡,宣“攘外必先安内”之言论,惹民怨四起。张、杨顺民意,囿蒋于华清。龙士闻之而往西安,留一言于张、杨:“国难之危由和解,欲民之生则道生。”张、杨会之。及中共至张、杨处,与中共议,释蒋抗倭,而国难解。

    新中国立,龙士百有二十矣。后乡人开山垦田,龙士亦无处隐,故归居于园田。三日后,言传龙士欲收徒授道。闻之着皆欲造门。由是则龙士闭门,人来时,不见,只道“善”与“否”。龙士道善者三,为一渔叟,一樵夫,一童子。龙士引三人入林中,至一池。池清可见底,游鱼细石皆直视无碍。龙士指之,问三人:“汝见何物?”渔叟久经事,冥思曰:“见大道之神也。”龙士笑而不语。樵夫以手试水,不假思索曰:“水之清,善养万物也。”龙士仍笑而不语。童子见水,嬉笑而跃入水中,不亦乐乎,竟忘求师之事。龙士见此,大喜道:“善!”因收童子为其弟子,日授以道。

    及童子十六七,龙士不知所踪。或曰仙逝矣,或曰贰隐矣,众说纷纭。问童子,则答众以“不知”。而龙士之名则传之愈广矣。或曰尝见龙士泛舟于渭水,人不可窥其貌,但闻其歌凄异:“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撷之。”闻者亦皆感之而泣。乡人以为神仙中人,大类彭祖,尊之曰“龙祖”,立长生牌位。

    三秦奇士多矣,此但其一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