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家训大全集-价值——对自己的肯定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价值体现生活

    在时下的焦虑人群中,人们时刻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或是与熟人的比较、亲人的攀比,生活上的差异让很多人迷失了,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价值。有一对孪生兄弟因为逃难而失散,多年后重逢,个性活泼的哥哥在饥寒交迫下投身寺院当了和尚,个性安静的弟弟则在机缘巧合下娶了妻子生了儿女。兄弟俩过得极不快乐:哥哥羡慕弟弟娶妻生子,享尽家庭温馨;弟弟羡慕哥哥皈依佛门,远离尘世纷扰。

    一天,兄弟俩相约在半山腰的小凉亭闲谈。正要离开时,发生了山崩。慌乱中他们躲进了一个小山洞,幸免于难。半夜,哥哥怕弟弟着凉,脱下僧衣给弟弟盖上;清晨,弟弟感激哥哥的照顾,脱下上衣给哥哥盖上。几天后,兄弟俩获救了。但哥哥被送回了弟弟家,弟弟被送回了寺院。

    他们将错就错住下了,体会自己向往的生活。哥哥为了衣食拼命干活,累得半死也撑不起一家温饱,丝毫享受不到在家的温馨;弟弟为了准时撞钟、诵早课,和衣而睡、彻夜未眠,半点感受不到出家生活的悠闲。兄弟俩在疲惫不堪下恢复身份,这才发觉,还是做自己最好。

    每个人的生活有苦有甜,关键是要看清自己的美好生活所在,自身价值要自己发现,自身的价值要自己在生活中才能慢慢体现。这样你才能发现,只有做自己最好。

    鞋匠的儿子

    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有多少财富和遗产,不在于社会地位到底有多高,其价值在于活得是否充实,在于对社会作了多少贡献。美国总统林肯,在他当选总统的那一刻,整个参议院的议员都感到尴尬,因为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当时美国的参议员大部分出身名门望族,自认为是上流,优越的人,从未料到要面对的总统是一个卑微的鞋匠的儿子。

    于是,林肯首次在参议院演说之前,就有参议员想要羞辱他。当林肯站上演讲台的时候,有一位态度傲慢的参议员站起来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所有的参议员都大笑起来,为自己虽然不能打败林肯但能羞辱他而开怀不已。

    等到大家的笑声歇止,林肯说:“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做得那么好。”

    参议院陷入一片静默。林肯转头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说:“就我所知,我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艺术。”然后他对所有的参议员说:“对参议院里的任何人都一样,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而它们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尽可能帮忙。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我无法像他那样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说到这里,林肯流下了眼泪,所有的嘲笑声全部分化成赞叹的掌声。

    林肯没有成为伟大的鞋匠,但成为伟大的总统,他伟大的特质,正是他永远不忘记自己是鞋匠的儿子,并以此为荣。

    那些没有被嘲笑与批评的黑暗所包围过的人,就永远无法在心里点起一盏长明之灯。

    批评、讪笑、诽谤的石头,有时正是通向自信、潇洒和自由的台阶。

    你很重要,你们更重要

    有一天,五根手指头聚集在一起,召开重大的会议,讨论谁是真正的大哥,谁对人类最有价值。

    大拇指首先发言说:“如果要比大,我才是真正的大哥。你们看,五根手指头当中,我排行第一,我最粗大,当人们赞叹某人最优秀的时候,总是翘起我,因此我是大哥。”

    大拇指的话才讲完,食指马上迫不及待地抢着说道:“我们兄弟之中,属我最重要。中国话说:民以食为天。民生问题,是每个人每天必须面对的大事,饮食不能解决,个人会因为营养不良而致病死亡,国家则会因为饥荒而成为乱邦,乃至灭国。况且当我这根食指如果大动的时候,就可以大快朵颐,有美食可吃了。人们在煮菜烹调的时候,总是以我食指来品尝食物,因此我应该最大。另外,当人们问路的时候,通常用我来指明方向。我有如此多种的功能,最有资格当你们的大哥罗!”

    听完了食指的长篇大论,中指不以为然地抢白:“哼!你们两位不要不自量力了,尽往自己的脸上贴金。大拇指你长得又矮又胖,食指你常常乱动,一点也不稳重威仪。那像我长得最适中,站在最中间,你们就像众星拱月一般围绕着我。另外,我长得最修长,好比将帅统领群兵,白鹤立于鸡雉之中,因此我才是大哥中的大哥。”

    耐着性子聆听中指自得其满的演说,无名指终于无法忍耐,霍地一下站了起来,趾高气扬地大声说:“你们各位都自吹自擂说自己多么了不起,多么伟大,其实我才真正最伟大。你们听说过‘无名乃大名’的古训吗?无以为名,以无为名,故为大名。我无名指岂是世间的符号名相可以局限的,因此我比你们都大。还有当人们举行订婚结婚的仪式,最爱把金戒指、钻石戒指套在我的身上,我是多么的有分量,大哥的位置当然非我莫属了。”

    四个手指头争着要当大哥,彼此谁也不礼让谁。正争得不可开交时,突然发现小指头坐在一旁,一语不发,一副神闲气定的老僧模样。四指异口同声问道:“咦!小指老弟!你怎么不说说你的想法?难道你不想当大哥吗?”

    小指悠悠闲闲地回视四指,慢条斯理地说:“各位大哥!你们每一位都有显赫的成就,在各位面前哪有我小指头说话的余地。不过,当我们双手合十拜佛,或者向人打躬作揖问好的时候,我最靠近真理和对方。”

    小指的一番话,惊得四指瞠目咋舌,无言以对。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当一个人作为主体时,他是价值满足的目的;当他作为客体时,则又是实现价值的手段。因此,在价值评价中,便可以在不同意义上看待人在社会上的目的和手段。同样,五指的价值也没有明确的定义,它们作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充当人类不可缺少的好帮手,每个都是至关重要,缺一不可的。

    从个人与社会、与他人的价值关系来看,没有绝对的目的,也没有绝对的手段,实际上是互为目的、互为手段的。人的价值本身就内含着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谁是你的圣人

    有的人这一辈子都在寻找能够帮助自己的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圣人,殊不知,圣人其实并不遥远。1947年,美孚石油公司董事长贝里奇到开普敦巡视工作,在卫生间里,看到一位黑人小伙子正跪在地板上擦水渍,并且每擦完一块地板,就虔诚地叩一下头。而且贝里奇观察了很久,小伙子一直都是如此,贝里奇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何如此?黑人答,在感谢一位圣人。

    贝里奇很为自己的下属公司拥有这样的员工感到欣慰,问他为何要感谢那位圣人?黑人说,是圣人帮着找了这份工作,让他终于有了饭吃。听完小伙子的话后贝里奇笑了,说:“我曾遇到一位圣人,他使我成了美孚石油公司的董事长,你愿意见他一下吗?”黑人说:“我是个孤儿,从小靠锡克教会养大,我很想报答养育过我的人,这位圣人若使我吃饭之后还有余钱,我愿去拜访他。”

    贝里奇说:“你一定知道,南非有一座很有名的山,叫大温特胡克山。据我所知,那上面住着一位圣人,能为人指点迷津,凡是能遇到他的人都会前程似锦。你有这一颗感恩的心,应该能够碰到他。”

    贝里奇停顿了一会儿后,认真地对小伙子说:“20年前,我来南非登上过那座山,正巧遇到他,并得到他的指点。假如你愿意去拜访,我可以向你的经理说情,准你一个月的假。”

    这位年轻的黑人在30天时间里,一路披荆斩棘,风餐露宿,过草甸,穿森林,历尽艰辛,终于登上了白雪覆盖的大温特胡克山。他在山顶徘徊了一天,除了自己,什么都没有遇到。黑人小伙子很失望地回来了。他遇到贝里奇后,说的第一句话是:“董事长先生,一路我处处留意,直到山顶,我发现,除我之外,没有什么圣人。”贝里奇说:“你说得很对,除你之外,根本没有什么圣人。”

    20年后,这位黑人小伙子做了美孚石油公司开普敦分公司的总经理,他的名字叫贾姆讷。2000年,世界经济论坛大会在上海召开,他作为美孚石油公司的代表参加了大会。

    发现自己的那一天,就是你遇到圣人的时候。

    小价值可换大价值

    一个6人组成的考察队在可可西里无人区突遇暴风雪,迷失了方向。天渐渐黑下来,老队长神色凝重地告诉大家,如此恶劣的天气,营救工作根本无法进行,我们必须设法熬过今晚才有获救的可能。老队长的话让大家的心一下子跌到了无底深渊。谁都明白,这里夜间温度将达到零下37摄氏度,人要想在野外熬过一个晚上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要不了多久人就会因为温度太低而被冻僵,没有取暖工具无疑是死路一条。

    最后,他们发现一块上部凸出、下部凹入约一米的巨岩,大家一齐挤进去。6个人背靠背,蜷缩着,用彼此的身体取暖。

    这时,一个队员猛然发现,他们栖身处的岩缝里竟萦绕着许多干枯的灌木枝!大家激动不已,把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全队唯一的烟民——老队长。老队长心领神会,从怀里掏出一盒火柴。遗憾的是,火柴盒里的火柴仅剩区区几根了。

    这里海拔数千米,氧气稀薄,肆虐的寒风无孔不入。大家用身体挡着风,一根、两根、三根,火柴“哧”地一亮便熄灭了,腾起一缕青烟。仅剩下最后一根火柴时,老队长不敢再划了。他清醒地知道,如果这根火柴再不能把柴火点燃的话,他们将魂断高原。

    气氛骤然紧张起来,老队长拿火柴的手开始颤抖。狂风裹挟着雪粒打在脸上,6个生命,一根火柴,上演着与死神对峙的悲壮一幕!

    深思熟虑了许久,老队长命令大家把臃肿的外衣脱下,拥在各自胸前,然后用身体围成一个圈,将老队长划火柴的手围得密不透风。在火柴擦向磷纸的刹那,每个人都竭力屏住了呼吸。

    “哧”的一声,火柴绽开一朵绚丽的火花,将浓重的夜幕撕开一角。老队长忙将自己的帽子点燃,放在树枝下。一堆篝火疯狂地燃烧起来!那一夜何等漫长。生死之间,大家看到了自身的渺小,同时对那根救命的火柴产生了近乎崇拜的敬意。天亮了,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人们的眼里闪烁着泪花。

    世界上再渺小的事物也会有它伟大之处,哪怕是一根火柴。人,舍得小价值,才能换取大价值。

    生命的价值在哪里

    生命的价值不是体现在财产的多少和地位的高低。如果按照个性来生活的话,不管你是做一个总统,还是做一个商贩,价值都是相同的。

    生活本质的价值并不因外形上的事物而受到影响。判断人生价值的准则是个性。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结果都是死亡,可过程是自己的,人生的体验不尽相同。生命是一种历程,奋斗了才会有收获。一个著名的舞蹈演员,事业非常成功,正准备去参加一个国际的比赛。可就在前几天,她被确诊为骨癌。她面临着两条路:要么截肢,要么死亡。身为一名舞蹈演员,失去了双腿就像失去了生命。她进退两难。她不愿,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最终,她选择了辉煌,选择了那一瞬间的美丽。当她站在舞台上时,她步伐轻盈,丝毫看不出她是个有重病在身的人。当她走下舞台时,她再也没有起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生的努力,化身为舞台上的一次演出。

    她,用舞台上短短的十几分钟,将生命的价值定义为灿烂、辉煌,就像蝴蝶一样。

    世上没有不逝的生命,可有的重如泰山,有的轻若鸿毛。他们生命的价值不同,结果一样。为什么不让自己活得精彩一些呢?如同飞蛾扑火、金蝉脱壳;如同火柴倾其所有去撑起一片光明。飞蛾、金蝉的价值在于飞翔,火柴的价值在于燃烧。每个人要认真寻找自己的亮点,不一定要活得轰轰烈烈,但要活得快快乐乐,快乐一生、有所作为,干什么都要有代价,有时,代价是整个生命。这就是生命的价值,也是生命的最高定义。

    一言救世界

    一个喜爱足球的女孩,考了许多年都没有被足球队录取。按照身体条件,她真的不是很优越。但是体校教练总是鼓励她:“下次肯定能成功。”后来,她终于进入了足球队。多年后,她成为中国女子足球队的队长。她就是孙雯。

    一个身材矮小的女孩,喜欢上了乒乓球,所有的人都不看好她。但是她的父亲对她说:“你很优秀,真的。”她后来成为中国乒乓球国手,她的名字叫邓亚萍。

    也许没有人会说她们的成功就是那几句温馨的话的结果,但是她们却说,那些话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在他的自传中说自己的成功也许要归功于他英格兰籍的母亲。他小时候有口吃的毛病,那是一件多么糟糕又让人自卑的事。但是他的母亲对他说:“孩子,这是因为你的嘴巴无法跟上你聪明的脑袋之故。”他认为这是迄今为止他听到过的最妙的一句话。

    一位年轻作曲家参加一个贵族聚会,他遭受了一位公爵的嘲笑,作曲家对此自卑不已。他的朋友对他说:“这个世上的公爵有很多,而贝多芬只有一个。”后来这个名叫贝多芬的人,写出了流芳百世的辉煌的音乐篇章。

    真的别疏忽了你的语言的力量,它可以救起一个人的自信、尊严和灵魂,也可以救起它背后的一个大世界。

    好言一句值千金。

    价值不会被贬值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

    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

    “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会议室里传来经久不息的掌声。

    人的价值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贬值,不要因为昨日的沮丧令明天的梦想黯然失色。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每个人要对自己有信心,要重视自己的能力培养,让自己的能力不断提高,这样,我们才会活得有意义,有价值。

    价值自己定

    有一个小沙弥告诉老和尚:“师父、师父,我们已经没有盘缠了,怎么办?”老和尚听了,在路边随便捡起一颗石头,告诉小沙弥:“你把这颗石头拿到菜市场,记得哦,无论人家喊多高的价格,都不能卖。”小沙弥半信半疑地将石头拿到菜市场中央,来往的人看了觉得很奇怪,纷纷围观,议论着这颗石头有什么特别之处。这时,一个好奇的人跳出来,他说:“我出10块钱。”“不卖。”小沙弥摇头。“15块。”另一个人出价。“不卖。”因为看到小沙弥一直不卖,更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大家一路喊价,竟然喊到了100块。小沙弥忍不住了,他非常想把石头卖掉,却又挂念着师父的话,只好拿起石头跑回去找师父,并告诉师父这个消息。“你明天再将这颗石头拿到黄金市场,记得哦,还是跟今天一样,只能让人家喊价,不能卖。”师父说。

    第二天,小沙弥带着石头到黄金市场,果然和昨天一样,吸引了一堆围观者。“1000块!”“不卖。”“3000块!”“不卖。”“1万块!”“不……卖。”听到石头被喊价到1万块,小沙弥又受不了了,他带着石头回去找师父。“师父,这颗石头已经从不值钱变成1万块的身价了,为什么你就是不卖?”小沙弥好奇地问。师父没有回答,只是告诉小沙弥:“明天,你带着石头到珠宝市场,记得哦,无论人们如何喊价,这颗石头还是不能卖。”

    第三天,小沙弥又乖乖地按照师父的话,捧着石头放在珠宝市场的橱窗内。和前两天一样,好奇的围观者越来越多。大家都议论纷纷,这颗石头那么大,里面的宝石一定也是价值连城。

    于是……“10万。”有人开口了。“不卖。”小沙弥摇头。“30万。”“不卖。”“50万。”“不卖。”“100万。”“不……卖。”听到石头被喊价到100万,小沙弥又受不了了,他急忙回去找师父,告诉师父这个不可思议的消息。小沙弥对师父说“奇怪了,这明明只是一颗普通的石头,为什么竟然有人会出100万来买?”

    师父听了,只是淡淡地说:“我告诉你,当它被放在菜市场的时候,就只有菜市场的价钱;当它被放在黄金市场的时候,就有了黄金的价钱;当它被放在珠宝市场的时候,就是价值连城。”

    你希望自己做多少业绩?有些人回答:“我只要不是零就好了。”这样的人,只能称为石头。有的人会说:“我只要完成公司给我的责任额就好了。”这样的人,可以称为黄金。有的人认为:“我的业绩无上限,想做多少就有多少。”这样的人,才能称为价值连城。

    你希望自己是石头?黄金?还是价值连城呢?

    我们每天学习和工作,陷入繁忙的生活中去,有的时候,甚至忘了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我们又是怎样在做的。这实际上就是心理上的问题,那是由内而外的另一个“我们”。我们应该重视自己的心理,遵从自己的心灵,这可以让我们进入更好的状态。

    让心灵先到

    怎样将梦想转变为现实?在转变过程中怎样控制好心理的变化?当目标树立后就要开始执行,然而在实现的过程中,人的心理就开始发生了变化,为自己的懒散找理由,把责任推到客观因素上,事情留到明天再做吧等等,这个时候克服心理的变化至关重要,只有认定一条路,坚持一心走下去才能成功,往往坚持的人能笑到最后。在美国西部的一个乡村,有一位清贫的农家少年。每当闲暇的时间,他总要拿出祖父在他8岁那年送他的生日礼物——一幅已被摩挲得卷边的世界地图。他年轻的目光一遍遍浏览着地图上标注的城市,飘逸的思绪亦随之纵横驰骋,渴望抵达的翅膀,在幻想的风景中自由翱翔……

    15岁那年,这位少年写下了他气势不凡的计划——《一生的志愿》:

    “要到尼罗河、亚马孙河和刚果河探险;要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金利峰;驾驭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道路;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谱一部乐曲;写一本书;拥有一项发明专利;给非洲的孩子筹集100万美元捐款……”

    他洋洋洒洒地一口气列举了127项人生的宏伟志愿,不要说实现它们,就是看一看,就足够让人望而生畏了。难怪许多人看过他设定的这些远大目标后,都一笑置之。所有人都认为:那不过是一个孩子天真的梦想而已,随着时光的流逝,很快就会烟消云散。

    然而,少年的心却被他那庞大的《一生的志愿》鼓荡得风帆劲起,他的脑海里一次次地浮现出自己漂流在尼罗河上的情景,梦中一次次闪现出他登上乞力马扎罗山顶峰的豪迈,甚至在放牧归来的路上,他也会沉浸在与那些著名人物交流的遐想之中……没错,他的全部心思都已被自己《一生的志愿》紧紧地牵引着,并让他从此开始了将梦想转变为现实的漫漫征程。

    毫无疑问,那是一场壮丽的人生跋涉,也是一场异常艰难、简直无法想象的生命之旅。他一路豪情壮志,一路风霜雪雨,硬是把一个个近乎空想的夙愿,变成了一个个活生生的现实,他也因此一次次地品味到了搏击与成功的喜悦。44年后,他终于实现了《一生的志愿》中的119个愿望。

    他就是上个世纪著名的探险家约翰·戈达德。当有人惊讶地追问他,是凭借着怎样的力量,把那么多的艰辛都踩在了脚下,把那么多的险境都变成了登攀的基石?他微笑着如此回答:“我总是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随后,周身就有了一股神奇的力量。接下来,就只需沿着心灵的召唤前进。”

    是心灵的渴望,开阔了求索的视野;是心灵的飞翔,催动了奋进的脚步;是心灵的富有,孕育了生命的奇迹……一句话,要想创造人生的辉煌,需要首先让心灵辉煌起来。

    “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约翰·戈达德道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哲理——在人生的旅途上,能够最终领略美妙风景的,必然是那些强烈渴望登临并为之不懈跋涉的追求者。

    让我们记住一位并不著名的诗人的著名诗句——“在阳光无法抵达的远方,我们拥有心灵”。

    心灵的奉献

    相传古时在欧洲某城要铸一个大钟,不只外观要很美丽,声音也要清脆,好叫民众一闻钟声就被吸引前来礼拜堂敬拜神。所需款项由市民自由奉献。居民之中有一极贫穷的小姑娘名叫索菲,索菲的父亲已经去世了。母亲在一个有钱人家当佣人,索菲的生活相当窘迫。但是索菲诚心爱主,她巴不得在铸钟的事上有份。

    有一天,因为帮助他人搬运杂物,人家送给索菲一个铜元。她起初推辞说:“请你收回,我并不是因为要钱才来帮助你。”后来因为推辞不掉,她就征得母亲同意,持往献金处,献上做铸钟之用。

    索菲见别人都在献上大笔款项,而自己所捐献的只有这么少时,心理上突然有种自卑的感觉,当收款人看见她光着脚,穿得又破,并且仅持一个铜元,羞羞答答的在那里递上之时,收款人不忍心收索菲的铜元,收款人对索菲说:“小朋友,你才一个铜元,我们这里不要铜元的,你快拿回家去吧!”

    索菲回去一见母亲,就哭着说:“母亲,他们不肯收我的铜元。”母亲安慰她说:“不要紧,天父知道你的心,你不必忧伤。”

    索菲只得又把铜元收藏起来。钟铸好后,经过多次的修整,所发声音总是不和谐。铸钟的技工,虽然都是名匠,也灰心了。有的人说,铸匠的手艺不佳,有的人说,是因天气不好,最后有一人问说:“请问铸钟的款全用上了吗?”收款人说:“所有奉献的款都已用在这事上了;不过有个贫穷的女孩子拿来一个铜元,我没有收她的。”那人说:“啊,我们若是不收那个奉献,我敢相信,这钟声永远不能和谐。”那收款人说:“这真是不近情理。”

    但是群众都说:“我们该把那女孩子找来。”于是有人立刻找到索菲,对她说:“你快快拿着你的铜元去献上吧。”索菲不懂是什么意思,可是她就照所说的献上了她的铜元。当人再敲那钟时,钟声真的和谐了,极其好听。民众十分欢喜,同声说道:“索菲的奉献最多。”

    索菲的铜元在上帝的心里比任何珠宝都要珍贵,奉献的爱心因为真诚而更加有光彩。人们的心理往往会因为感动而发生变化,只有真心的付出别人才能感受到。

    谁更聪明

    一天早晨,当赫兹计划骑马出行的时候,雇工卢克告诉她这样一个消息:“它太倔犟了,赫兹夫人。我花了一个小时去费劲地抓那匹撒野的马,可还是没有成功,他很难被驯服。”

    正在这个时候,赫兹夫人12岁的小女儿出来了,她叫妮弗。小妮弗活泼可爱,长着棕色的头发,连眼睛也是棕色的。听到母亲和雇工的对话,妮弗说:“妈妈,你就放心吧,我可以让那匹马听你的话。”

    但是,那个雇工用了那么长的时间也没有驯服那匹马,他甚至声称那匹马根本就无法驯服。赫兹夫人疑惑地看着妮弗,担心她会做什么傻事。妮弗微笑着说:“卢克肯定是不能驯服它的,但是我能。”“我的孩子,你可要小心些,他们说那匹马发起怒来就像一头野兽。不要在它身上花太多的时间,否则就耽误你去学校上课了。”赫兹夫人警告妮弗。

    “不会的,妈妈,我会让它像一个听话的小狗一样自己来到你的身边。”妮弗一边快乐地说着,一边戴上她的大草帽,然后就独自去了马场。

    一匹小马听到妮弗衣裙的沙沙声,便竖起了耳朵,它用鼻子嗅了嗅,那甜甜的味道正是小女孩儿身上的味道。它挺直了头,打着响鼻迎接小姑娘的到来。

    “派林!噢,派林!”妮弗一边摸着小马的头,一边大声朝远处呼叫着她要找的那匹马的名字。这匹漂亮的马听到她的呼唤,立刻就把头转了过来。当它看到妮弗的时候,快步跑到篱笆边,低下头亲热地蹭着小姑娘的肩膀。

    卢克对它那么粗暴,它才不会听那个人的话!它能明白,眼前的这个小女孩儿曾经用她那柔软的小手抚摸过它,现在它要用爱来回赠这个小女孩。此时的那匹野蛮的马在妮弗面前变得异常的温柔起来,妮弗一边摸着它一边轻声的哼着童曲,马慢慢地跟着妮弗走向了赫兹夫人。

    派林跟着妮弗来到赫兹夫人跟前,它低着头乖乖地等待着夫人下达出发的命令。

    不要以为人类比动物聪明,这种狭隘的观念让我们变得更残忍,更愚昧。动物知道谁爱它,谁不爱它,而很多人却不知道动物的这种心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