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自然的传奇力量-雷暴带来的灾害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雷暴是指有雷鸣和闪电的天气现象,时常出现在春夏之交或炎热的夏天。大气中云层不稳定时容易产生强烈的对流,云与云、云与地面之间的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后就要发生放电。

    有时雷声“隆隆”,耀眼的闪电划破天空,常伴有大风、阵性降雨或冰雹。雷暴天气总是与发展强盛的积雨云联系在一起。天气预报常说的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就是指这种伴有强风或冰雹的雷暴天气。

    由于雷暴的发生发展与积雨云紧密相连,从雷暴云的出现到消失,有很强的局地性和突发性,水平范围只有几千米或十几千米,发生时间也仅有2小时至3小时。

    强雷暴是一种灾害性的天气,雷电会引起雷击火险;大风刮倒房屋,拔起大树,果木蔬菜等农作物遭冰雹袭击后会损失严重,甚至颗粒无收;有时暴雨还会引起山洪暴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单个雷暴持续的时间一般不超过两个小时。我国发生雷暴的天气,一般南方多于北方,山区多于平原,而且多出现在夏季和秋季,冬季只有在我国南方偶有出现。

    雷暴出现的时间多在下午。但夜间云顶辐射冷却,使云层内的温度层结变得不稳定,也可能引起雷暴,称为夜雷暴。雷电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主要集中在农村。这是因为,雷电有一定的选择性,而农村的地理环境和特性,恰好对了它的“胃口”。

    一般来讲,土壤和水的电阻率比较小,在靠近水和土壤的物体,较容易遭受雷击。比如,旷野里孤零零的建筑物、凉亭、草棚等;又如高耸的建筑物、内有大型金属体的厂房、内部经常潮湿的房屋等,都存在雷暴安全隐患。此外,在雷暴天气里,家用电器若处置不当,也可能惹来大祸。

    一般在汛期,对流性天气比较多,打雷也较频繁,雷电常造成人员的无辜伤亡,因此防雷减灾已成为日常的需要。

    每年全球雷暴约有800万次以上,雷电把大气中的水、氧、氮生成了4亿吨以上的氮肥。

    打雷可以产生臭氧,而使地球上空臭氧层的浓度不会因环境问题影响过大。太阳光经过臭氧层时,臭氧吸收了大部分的紫外线,保障地球上的动植物、人类免受过强紫外线的伤害。

    延伸阅读

    电视、冰箱甚至电话机在没有屏蔽接地引入的条件下,在雷雨季节时都是定时炸弹。如果不能确定是否有必要的防雷措施,在雷雨天气应该及时拔掉所有的电器插头,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应急措施。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