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自然的传奇力量-下雨打雷的原因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春、夏两季是雨水的多发季节,并且时常伴随“隆隆”的雷声和闪电,那么雷是怎样产生的呢?

    每当下雨时,天空都会出现厚厚的积雨云,这些云层由于气流的摩擦分别带上正负不同的电荷,这些电荷聚集在云层的两端,并且随云层的增厚而不断增加。

    随着云层中电荷的运动,空气剧烈增热,并使温度高达15000℃至20000℃,造成了空气的急剧膨胀,通道附近的气压可增加到100个大气压以上。紧接着又发生迅速冷却,空气很快收缩,压力减低。

    这一骤胀骤缩的现象发生在千分之几秒的短暂时间内,所以在闪电爆发的刹那间会产生冲击波。冲击波再以5000米/秒的速度向四面八方传播,途中能量很快衰减,波长逐渐增长。电荷穿过云层放电时产生耀眼的光就是闪电,在闪电发生后0.1秒至0.3秒,冲击波就会演变成声波,这就是我们听见的雷声。

    事实上,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但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100万倍,所以,人们总是先看见闪电,然后才听到雷声。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雷鸣是在高压电火花的作用下,由于空气和水汽分子分解而形成的声音。雷鸣的声音在最初的十分之几秒时间内同爆炸声波相同。这种爆炸波扩散的速度约为5000米/秒,在之后的0.1秒至0.3秒钟,它就演变为普通的声波。

    形成雷雨云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即空气中要有充足的水汽,要有使湿空气上升的动力,还要使空气能产生剧烈的对流运动。春夏季节,由于受南方暖湿气流影响,空气潮湿,同时太阳辐射强烈,近地面空气不断受热而上升,上层的冷空气下沉,易形成强烈对流,所以多雷雨,甚至降冰雹。

    而冬季由于受大陆冷气团控制,空气寒冷而干燥,加之太阳辐射弱,空气不易形成剧烈对流,因而很少发生雷阵雨。但有时冬季天气偏暖,暖湿空气势力较强,当北方偶有较强冷空气南下,暖湿空气被迫抬升,对流加剧,就会形成雷阵雨,出现所谓“雷打冬”的现象。

    延伸阅读

    雷暴的产生不是取决于温度本身,而是取决于温度的上下分布。也就是说,冬天虽然气温不高,但如果上下温差达到一定值时,也能形成强对流,产生雷暴。冬打雷在中国很少见,但在加拿大多伦多的冬天就经常出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