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心理学-事业拼搏——创造正能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对于已经工作和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人来说,明确自己为了什么而工作是至关重要的。那些整天为了老板、为了工作而工作的人,你会发现他们身上都充斥着抱怨的负能量,只有那些真正为自己而工作的人才能体验到工作的乐趣,而这种为自己而工作的正能量,最终将使我们立于职场的不败之地。

    要有明确的目标

    有的人一生都忙忙碌碌,为了工作动了许多脑筋,出了很多力气,但却一无所获,就像一个射击手一样,他不知道自己的靶在哪儿,只是漫无目的地随机开枪,不但没有什么结果,同时还浪费了自己的子弹。那到底什么才是人生的正道呢?

    有人说:“舞台有多大,成功就有多大。”在我们踏上职场时,首先要选准自己的舞台,即人生的目标。明确的目标就像是一盏明亮的人生灯塔,能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而找准目标的人也是人为地为自己创造正能量的人。

    大量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大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是目标明确的人,因为这种人在完成一件事情的过程中,用上了自己全部的力量、才干和睿智,所以得到的结果也不会差到哪里。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就是一个目标十分明确的人。

    盖茨从小就显示出了自己过人的精力和明确的方向感,当他陷入思考时,周围任何事物都打扰不到他,一旦他迷上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他每次都会出色地完成各种任务。

    小学时,有一次老师告诉同学们要写一篇20页的故事,盖茨一回到家就把自己独自锁在房间里进行创作,他最后竟写出长达100页的神奇而又曲折无比的故事,使老师和同学都十分惊讶!

    曾经有同学这样说他:“不管盖茨做什么事,他总喜欢来个登峰造极,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然他是不会甘心的。”

    对于盖茨的选择和坚持,开明的父母一般都是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可在盖茨上大学后的第一年,一个更大的难题摆在了比尔·盖茨的父母面前:比尔·盖茨要离开哈佛,放弃可预见的锦绣前程,与别人一起创办计算机公司!

    哈佛是多少学子的梦想和追求呀!盖茨的父母这次似乎想用自己的想法来左右一下儿子。可盖茨并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目标,而是多次与父母交谈,平静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只有计算机才是和自己性格的最佳契合点!

    最终盖茨的父母接受了他的选择,盖茨毅然离开了令亿万学子向往的哈佛大学,开始在软件领域大展宏图。1975年,比尔正式创办微软公司,二十多年后,成为世界首富,个人资产近200亿美元!

    与其说盖茨的成功是因为他本身的聪明才智,倒不如说他的成功和当初的坚持与坚定的目标分不开。正是因为盖茨的目标明确,动力强劲,因此能迸发出更多的正能量,轻松地一路走到成功。

    那么,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是不是也有和盖茨一样的明确目标呢?我们懂得活着是为了什么吗?有了目标的人,他所有的努力从整体上来说都是围绕一个比较长远的目标进行,他知道自己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有用的,否则就是做了无用功,或者浪费了时间和生命。没有目标便失去了方向,没有方向就失去了动力,没有动力也就失去了能量。

    职业规划师唐骏在微软时,曾经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提出“目标三年更新”的见解,他说:“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一定要有良好的规划,不能盲目努力。有的人只知道努力工作,但是没有规划。其实这样没有目标地工作,再勤奋也没有用,而且5年、10年以后,你会发现你还在原地踏步。有些人有规划,但又不切实际。而我一直给自己订规划,而且是三年左右订一个规划,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规划区间。如果我定得太久的话,我看不到自己的未来,三年我一定可以看得到,只要我努力,我相信离我的目标会越来越近。”

    正如唐骏所说的那样,他当初刚加入微软时给自己定的目标很简单:成为一个部门经理。当他成为部门经理时,他又给自己定了总经理的目标,然后一步步地从部门经理变成总经理,从总经理变成总裁,从总裁变成上市公司的总裁,再变成集团公司的总裁。

    就这样,在方向不动摇、目标三年更新的指导下,唐骏以三年为一期,用了六个三年,从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到留美博士,到创办自己的公司,到加入微软。又从微软总部的普通程序员,到微软中国有限公司终生荣誉总裁,再跳槽担任盛大总裁、新华都总裁,最后完成专家型职业经理人的目标。

    唐骏一路走来的历程同样也说明了目标明确的指导性,明确的目标让他懂得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那到底一个人的目标对他的潜力影响有多大呢?乔丹的故事似乎会说明一切。

    高中时代的乔丹,是一个球技一般、个头不高的小伙子,连校篮球队都不想要他。他的教练看到他打球之后,对他说:“小伙子,干点别的吧!你身上有两个致命的问题使你不能成为一个篮球手。一是你只有一米七;二是你技术很差。”

    教练的话并没有使乔丹放弃,他对教练说:“您说的这两个问题都不是问题,因为这两个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改变,球技可以练,个子可以长。”从此以后,乔丹苦练篮球技术,尝试各种可以让自己长高的方法。最后,他成为了那个人人熟悉的乔丹。

    当记者采访乔丹的父亲时,说:“在您的家族里,根本就没有身高超过一米八的人,为什么乔丹却有一米九八?”乔丹的父亲坚定地说:“正是乔丹坚定地想打好篮球的目标,让他的身高增加到了一米九八。”

    乔丹父亲的回答是多么美妙呀!是啊!正是因为要打好篮球这个目标,才使得乔丹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篮球这个事业中来,脚踏实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行,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正能量,最终创造了自己身高的传奇。

    现实中的一切美景都是从海市蜃楼开始,而一切海市蜃楼想要化成实实在在的高楼大厦,对于年轻的我们而言,就必须在有了梦想之后即刻行动起来。在职场上想要获得成功,就一定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明确的目标才会为我们创造积极的正能量,助我们一路成功。

    为谁而工作?

    约翰·洛克菲勒曾经说过:“工作是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我们寒窗苦读学来的知识、我们的应变能力、我们的决断力、我们的适应力以及我们的协调能力,都将在这样的一个舞台上得到展示。除了工作,没有哪项活动能提供如此合适的充实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以及如此强的个人使命感和一种活着的理由。

    对于已经工作和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人来说,明确自己为了什么而工作是至关重要的。那些整天为了老板、为了工作而工作的人,你会发现他们身上都充斥着抱怨的负能量,只有那些真正为自己而工作的人才能体验到工作的乐趣,而这种为自己而工作的正能量,最终将使我们立于职场的不败之地。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项关于工作对个体心理影响的差异研究。在实验中,他们来到一个工地上,对正在工作的工人进行了访问。

    实验人员问他遇到的第一位工人:“请问您现在正在做什么?”工人没好气地回答:“在做什么?你瞎了吗?我正在为老板搬运这些又重又硬的石头,每天都要这样辛苦地干活,我早已经累得腰酸背痛,再也不想去干了,可又有什么办法?”

    实验人员又找到第二位工人:“请问您现在正在做什么?”第二位工人无奈地答道:“为了每天几十块的工资呀,要不是孩子上学、父母养老,谁愿意干这份粗活?实话跟您说吧!我早就不想干了,可我不干,谁来维持我们家的生活呢?”

    实验人员最后问第三位工人:“请问您现在正在做什么?”第三位工人眼光中闪烁着喜悦的神采:“我正发挥我的力量来建成这座大夏,虽然这份工作并不轻松,但一想到,这么宏伟的大厦有自己的一份功劳,我就感到无比荣幸,自己的人生价值也算是实现了。再苦再累的活,在我眼中也就不苦了。”

    三个工人的回答令实验人员感慨万千,同样的工作,同样的环境,却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感受。第一个工人是为老板而工作的,所以在得不到老板的眷顾之时,他就会抱怨不断;第二个工人是为工钱而工作的,当金钱没有达到他预期的目标时,他也就会消极怠工。

    而只有第三位工人是为了自己而工作的,在他的身上,看不到丝毫抱怨和不耐烦的痕迹,相反,他是具有高度责任感和创造力的人,充分享受着工作的充实。同时,因为他努力工作,工作也带给他足够的尊严和实现自我的满足感。这类人真正体味到了工作的乐趣、生命的乐趣,他们是最优秀的员工。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提出了一个需要层次理论。他说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无法达到高层次的需要。但那些为了生命的尊严和人生的幸福而努力工作的人,可以算得上体验到了人生的自我实现。

    农夫在院子里种了一棵苹果树,他辛勤耕耘和培养,终于等到苹果树结果了。第一年,果树结了10个苹果,9个被农夫拿走了,苹果树自己只得到1个。

    对此,苹果树愤愤不平,于是自断经脉,拒绝成长。第二年,它结了5个苹果,4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翻了一番。”这棵苹果树心理平衡了。

    苹果树旁边的桃树姐姐看到苹果树的表现,关切地说:“为什么要和农夫赌气,为什么你自己不去成长呢?你结果的过程也就是自己成长的过程呀!如果你今年结了100个果子,被拿走90个,自己也会得到10个。就算你被拿走99个,自己得到1个。但没关系,你还可以继续成长,第三年结1000个果子……”

    其实,得到多少个果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苹果树在成长!等枝繁叶茂,硕果越结越多时,就会发现自己其实变得越来越有价值,而有些细小的得失完全可以忽略。所以不要太在乎“果子”,成长才是最重要的。那么你是不是一个已自断经脉的打工族?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你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但现实很快敲了你几记闷棍,或许,你为单位做了大贡献没人重视;或许,只得到口头重视,但却得不到实惠;或许……总之,你觉得就像那棵苹果树,结出的果子自己只享受到了很小一部分,与你的期望相差甚远。

    于是,你愤怒、你懊恼、你牢骚满腹……最终,你决定不再那么努力,让自己的所做去匹配自己的所得。几年过去后,你一反省,却发现现在的你,已经没有刚工作时的激情和才华了。

    “老了,成熟了。”我们经常习惯于这样自嘲。但实质是,你已停止成长了。之所以犯这种错误,是因为我们忘记生命是一段历程,是一个整体,我们觉得自己已经成长过了,现在是到该结果子的时候了。我们太过于在乎一时的得失,而忘记了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是一个打工族,遇到了不懂管理、野蛮管理或错误管理的上司或企业文化,那么,提醒自己一下,千万不要因为激愤和满腹牢骚而自断经脉。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因为你的成长永远比每个月拿多少钱重要,你是为了自己而工作。

    在过去的岁月里,很多人就像实验中的第一个人和第二个人,为了老板和金钱而工作,很多人也像那个“自断经脉”的苹果树,在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时,就拒绝去成长了。但这样的你会觉得生活有乐趣吗?人生又怎么去自我实现?

    那些每天常常谩骂、批评、抱怨、四处发牢骚,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丝毫激情的人,身上的负能量会越积越多,最终会在无奈和无尽的抱怨中平凡地过完一生。而那些为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为生命的尊严和人生的幸福而努力工作的人,身上的正能量最终将让他自我实现。

    你呢?在为谁而工作,为老板?为金钱?还是为了自己?

    幸福,和薪金没有关系

    什么是幸福?人们的答案标准不一。有人认为有了金钱和物质就是幸福的,赚的钱越多,幸福就越多。有人则说简单就是幸福。不管怎么,幸福和个人的薪金并没有必然的关系。

    一个完全只为了薪金而工作的人,往往会是带着沉重的负能量的人,因为薪金可能永远达不到他内心所期待的水平,这样他就会始终充满不满和抱怨。而不仅仅只为薪金工作的人,更多的可能是看重自身能力的提高,这样的人才能创造正能量。

    不少年轻人,刚从大学象牙塔中走出来时,总是自命清高,认为凭自己的高学历,一开始工作就应该得到重用,获得相当丰厚的薪水。他们把工资待遇看作衡量一切的标准。为了获得一份薪水,就是我们工作的唯一目的吗?如果不是的话,那是为了什么?

    首先,薪水只是我们对工作付出后,得到的一种物质回报,这也是维持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项重要保证。很多人也许刚开始的工资不是很高,对高薪水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渴望,但是你要知道,高薪水只是你期望的结果,并不是过程。

    事实上,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由于缺乏工作经验,根本无法委以重任,薪水也就不会太高。但他们常满腹牢骚,认为老板

    “有眼不识千里马”。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他们对工作缺乏更深入的认知,认为薪水就是他们工作的唯一报酬。工作中比薪水更重要的东西,却被他们忽视了。

    英国大科学家法拉第,为了更好地进行自己的研究,想进皇家科学院。知情人告诉他,那里工作十分劳累不说,报酬也相当少。法拉第毫不在意地说:“我不是为了高薪,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报酬。”“不为薪水工作,那你又是为什么而工作呢?”周围的人不解地问道。“其实除了薪水外,工作给我们的要比我们为之付出的更多。如果你将工作看作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那么,你会发现,每一项工作中都包含着许多个人成长的机会。”法拉第毫不犹豫地说。

    一个人若只想从工作中获得薪水,那他除了薪水外将一无所得,这也真是可怜!因为他主动放弃了比薪水更重要的东西——在工作中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获取荣誉和成就感,感受工作的乐趣。

    其实工作不单是为了获得薪水,薪水仅仅是工作的回报方式之一,比薪水更重要的就是一个人的能力,薪水只是能力的体现。当我们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在工作中走得更远,而不为薪水所缚,否则为了薪水而去工作,仅仅是把自己当作一个不变的劳力,当有一天你被解雇了,你为薪水而做的工作,并不能让你有更好的出路。相反,当你把工作当作一种能力的培养,那么在你不断的奋斗下,你的工作也会越做越好,薪水将不再成为你工作的原因,因为我们有了更好的工作目标,就是为了自己的成长去工作。

    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金钱在积累到某种程度之后,就不再诱人,当然,也许你还远远没有达到那种境界。但是,如果你对自己负责的话,你就要清楚,金钱仅仅是报酬的一种。明智之举是,选择一份自己热爱、志趣所在的工作,为之全力以赴,之后,金钱也将跟随你的付出滚滚而来。

    一个只会为自己的懒惰和无知寻找理由的人,一个总是埋怨老板对他的能力和成果视而不见的人,一个开口闭口老板太吝啬的人,一个认为自己付出再多也得不到相应回报的人……这样的人只会逐渐将自己困在装着工资的信封里,身上永远带着抱怨和不满的负能量,这样的人永远也不会懂得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我们都应该知道:大多数的老板之所以能坐上老板的位置,一定有他们超出常人的地方,也就是说他们最不缺的或许就是明智和判断力。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司的利润,他们无疑很愿意尽力按照工作业绩和努力程度来晋升积极进取的员工,他们无一不喜欢那些在工作中能尽职尽责、坚持不懈的人,因为他们的公司需要这样的人。

    即使我们发现我们的老板并不是一个有判断力且明智的人,很少能注意到我们所付出的努力,也从来不给予我们相应的回报,我们也不用沮丧。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想:现在的努力并不是为了现在的回报,我们可以在工作中学习更多。

    许多成功人士的一生跌宕起伏,有攀上顶峰的兴奋,也有坠落谷底的失意,但最终能重返事业的巅峰,创造自己人生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原因何在?因为有一种东西永远伴随着他们,那就是能力。他们所拥有的能力,无论是创造能力、决策能力还是敏锐的洞察力,并不是一开始就拥有的,更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和学习得到的。那些为了一份薪金工作的人,不但慢慢会迷失自我,也会失去自己最宝贵的东西。

    杨柳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由于她优美的文笔和在校时优秀的学习成绩,毕业时有多家单位争相录取她。本来她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可男朋友却说,大城市才有发展前途,好不容易才打拼出来了,回家乡就是浪费青春,浪费生命。

    为了自己的爱情,也为了更高的工资,杨柳留在了大城市,后来她进入了一家中外合资的企业,出入高档豪华的写字楼,拿着比其他同学都高出两三倍的薪水。在同学们羡慕的眼光中,杨柳也开始觉得,当初幸亏听了男朋友的话,没有回到自己的小县城。

    但工作几个月以后,杨柳就发现自己想得太简单了。每天在公司,她都被弄得紧张兮兮,害怕自己一不小心就会犯错,而且这家企业经常性加班,导致她的睡眠严重不足,甚至连与男朋友约会的时间也没有。看着自己疲惫的身躯和越来越淡的爱情,杨柳内心里又感到了后悔,但她却不敢停下来,因为一旦停下来,婚礼、房子和车子,所有的梦想都将失去。

    杨柳的状况让人担忧,但她的现象却不是个例。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为了一份所谓的高薪职业,不惜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把自己变成了一架空前忙碌的机器。在拼命的旋转中,他们逐渐失去了自己,也失去了生活的乐趣。

    如果杨柳当初能毅然回到自己的家乡,可能工资不如现在的三分之一,可她的心灵起码是充实的。她不会丢掉自己的爱情,更不会透支自己的健康。

    你是不是也经常盯着你的工资卡唉声叹气呢?从现在开始,不用看了,因为幸福,和薪金没有关系!

    增强你的行动力

    一个优秀职场人和一个普通职场人的最大区别就是:行动力。前者只要一想到,就会立马去行动,而后者偏偏要等到明天去做,今天太困了,先睡一觉或者先喝一杯咖啡。

    拿破仑曾经说过:“行动和速度是制胜的关键。”一个优秀的职场人应该具备马上行动的正能量,凡事不去拖拉,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最有效和迅速果断的行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个著名的历史事件——诺曼底登陆。很多人都知道这次登陆是发生在1944年的6月6日,可大家知道为什么偏偏要选这样一个日子吗?其实,盟军当初的计划是在6月最近的几天里。但之所以确定要选这一天,与其中两位大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当初蒙哥马利是盟军里陆军的总指挥,而隆美尔是德军的总指挥,6月6日那天,是隆美尔老婆的生日,由于隆美尔特别疼爱老婆,就离开部队回家陪老婆过生日去了。这个消息立马就被蒙哥马利知道了,不容迟疑,他马上组织部队进行登陆,以最少的损失取得了登陆的成功,世界战争史上也就有了诺曼底登陆的传奇。

    很多人都说是隆美尔的疏忽大意造成这一结果,但也有很多人说是蒙哥马利能准确抓住时机,而我觉得蒙哥马利更多地表现了一种毫不迟疑的行动力。如果在听到隆美尔回家陪老婆过生日的消息时,他没有尽早行动,而是先分析这个消息的价值,再一次次地开会商议,恐怕到时隆美尔早已陪老婆过完生日回来,诺曼底登陆就不会那么容易取胜。

    还有一个案例,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英国的拉尔上校正在玩纸牌,忽然手下的人送给他一份报告,上面说:华盛顿的军队已经进展到德拉瓦尔了。但拉尔上校却不紧不慢地将来件塞到自己的兜里。等到牌局完毕,他才打开那份报告。等到拉尔上校调集部下出发应战时,敌军已经把他们包围了,结果是全军被俘,拉尔上校也因此战死。

    仅仅是片刻的延迟,就丧失了荣誉、军队和生命,这些悲剧还不够让我们警觉吗?

    步入职场的很多人都在抱怨工作累和辛苦,其实要想不抱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自己行动起来。很多员工并不缺乏能力和创造力,而是缺乏最简单的行动力。

    毕竟,每一份工作都需要脚踏实地的人来执行。主管在聘用重要职位的人才时,都会先考虑一些问题,然后才决定是否聘用。这些问题有“他愿不愿意做”、“他会不会坚持到底把事情做完”、“他能不能独当一面,自己设法解决困难”、“他是不是有始无终,只说不做的那一种人”。这些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设法了解那个人是不是能做到“马上行动”。

    如果你一直在想而不去做的话,根本成就不了任何事情。请你想想看,世界上每一件东西,从人造卫星到摩天大楼乃至塑料饭盒,都是由一个个想法付诸实施所得的结果。去做了虽然不一定能做好,但是你不去做,连成功的可能性都没有!

    在一位成功人士的讲座上,一位记者采访他,问道:“请问您的成功秘诀是什么?”这位成功人士说:“马上行动!”“那么当您遇到困难的时候,请问您是怎么处理的?”“马上行动!”“当您遇到事业的瓶颈时,请问您将如何突破?”“马上行动!”“假如要让您把自己的成功秘诀分享给大家,您会说些什么?”“马上行动!”

    马上行动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是的,收拾以前积累下来的事情,每个人都会觉得不愉快,从而生出厌烦。本来应该下一秒就去做的事情,如果你想留到明天去做,那么在这种拖延中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甚至都足以将那件事情做好。

    可见,行动才是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力量,无论你的计划多么详尽,创意多么巧妙,你不开始行动,就永远无法达到目标。在一生中,我们有着许多人生畅想,若能够将一切憧憬都抓住,将一切计划都执行,那么,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就,将是多么的伟大!

    不要总给自己找借口和留退路,说什么“我还年轻,以后还有机会”、“时间还比较宽裕”、“明天再说吧!”等,所有这些话,都充满了负能量,会让你陷入消极懈怠的状态。

    在给自己制订好了计划以后,你就已经没有退路了,唯一的选择就是马上行动,马上行动会使你保持较高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也能够提高你的办事效率。而且立马行动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正能量,会在你行动时散发出成功的气息。

    巴黎著名的绘画大师柯罗之所以能在艺术上取得很大的成就,就是因为他也是一个“马上行动”的人。

    有一次,一位慕名前来的青年画家,把自己的画拿给柯罗看,希望柯罗可以给他一些批评和建议。柯罗仔细地看过之后,指出了自己感到不太满意的地方,青年画家立马就对柯罗说:“谢谢大师对我的建议,我明天回去后就改。”

    只见柯罗生气地说:“为什么要明天才改,明天还有明天的事情,你现在就马上在这改吧!”青年画家听完柯罗的话,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那天在柯罗的画室,他完成了修改。

    若干年后,这位青年画家也在绘画界声名鹊起,当问起他成功的秘诀时,他说:“柯罗大师那次让我立马修改我的画,改变了我的一生。他让我知道凡事立马行动是很有必要的。”

    工作中,我们是不是也像那个起初的年轻画家,习惯了采取拖延的态度,什么事情都想着有明天,结果经常会被弄得手忙脚乱,跟人抱怨说:“活真多,时间不够用了,怎么办?”真的是活多吗?事实上,所有积攒的活都是你没有立马执行的后果。

    行动起来吧!当你马上去执行老板交给你的任务时,当你马上投入到手边工作的时候,你也就不觉得空虚和无聊了,马上行动的正能量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成功。

    增强你的行动力就是增加你的正能量。

    态度决定你的高度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上,什么样的态度决定什么样的结果,什么样的态度同时也决定了什么样的人生。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在工作和生活中亦是如此。

    每一个身处职场的人都可以静下心来问一下自己,是不是把自己百分百的热情都投入到了目前的工作之中,是不是都是从内心深处承认并接受“我是在为自己而工作”这样的理念。其实,积极的态度本就是一种正能量,不但可以助你出色地完成任务,还能感染周围的其他人,让你的正能量更加强大。

    如果你是一个积极对待自己工作的人,那么你就会对自己的工作有火焰般的热忱,会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特长,找到自己的位置;可你要总是以消极冷淡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工作,那么无论多么高尚的工作,你也不会收获任何成就感。

    每个人的职业轨迹各不相同,但有的人却能很快由一名刚入门的实习生变成公司的业务骨干,而有的人却几年都领着试用期的薪水。其实除了少数的天才,大多数人的禀赋相差无几,那么,是什么造就和改变了他们呢?是态度!态度是内心的一种潜在意志,是个人的能力、意愿、想法、价值观等在工作中的体现。

    工作是一个人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现如今,许多年轻人都追求高薪高职位,许多人看不起自己的岗位。即便现在已经上班了,可他们还是一副得过且过的样子,没有真正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目前的工作中。

    与其每天哀叹时运不济,倒不如首先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对于工作,就应该勤勉进取,决不能得过且过。工作态度决定工作成绩,只有保证自己有了积极进取的态度,才能走向成功。当然,坚持这种态度很不容易,但当这种态度成了个人价值的一部分时,你就会体验到他人的肯定和工作带给你的乐趣。

    夜晚,一个人在房间里四处搜索着什么东西。另一个人问道:“你在找什么呢?”“我丢了一枚金币。”他回答。“你把它丢在房屋的中间,还是墙边?”另一个人问。“都不是。我把它丢在了房屋外面的草地上了。”他又回答道。“那你为什么不到外面去找呢?”“因为那草地上没有灯光。”

    也许你觉得找东西这个人的思考逻辑很可笑。然而,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事:有些员工不是在认真工作中谋求公司的重用,而是完全寄希望于投机取巧;有些员工则是以应付的态度对待工作,却希望得到领导的赏识,得不到就埋怨领导不能慧眼识英,或感叹命运之不公。此刻的我们又和那个找金币的人有什么区别呢?我们总是在错误的地方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

    一个想要找到金矿的采矿者,如果他认为在海滩上挖掘更容易,因此就在那儿寻找金子的话,那他找到的可能只是一堆堆沙子,而不是金子。只有在坚硬的石头和泥土中挖掘,往往才能找到想要的宝藏。同样,当你不是把自己的精力用在怨天尤人和得过且过上,而是用在了努力工作上,那么相信不久你也会得到领导的赏识和重用。

    在现实的工作中,有很多员工只知道报怨单位或领导,却不反省自己的工作态度,似乎根本不知道被单位重用是建立在认真完成工作的基础上的。他们整天应付工作,并发表这样的言论:“何必那么认真呢?”“说得过去就可以了。”结果,他们失去了工作的动力,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更不能在工作中取得斐然成绩。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失去了本应属于自己的机会。

    古罗马人有两座圣殿:一座是勤奋的圣殿;另一座是荣誉的圣殿。它们在位置安排上有一个秩序,就是人们必须经过前者,才能达到后者。其寓意是,勤奋是通往荣誉的必经之路。

    无论你做什么工作,无论你的工作环境是松散还是严谨,你都应该有积极的态度,不要领导一转身就开始偷懒,没有监督就不认真工作。你只有在工作中锻炼自己的能力,使自己不断提高,好机会才能落到你头上。反之,如果你凡事得过且过,从不认真工作,那你就会被领导毫不犹豫地排斥在他的选择之外。

    前国足主教练米卢说:态度决定一切。态度就是竞争力,在单位里,员工与员工之间在竞争智慧和能力的同时,更在竞争态度。一个人能否脱颖而出,固然需要他的能力超越众人,更需要他的态度比别人更积极。不能说具有了某种态度就一定能成功,但是成功的人们都有着一些相同的态度。那些被解雇或者始终得不到提升的人,往往不是因为他们的能力不够,而是他们的态度不够端正。

    在风云变幻的职场上,思维活跃、能力超强的新人或者经验丰富的业内资深人士不断地涌进我们所在的单位或行业,我们每天都在与几百万人竞争,懒散地对待工作,只会导致竞争力减弱,最终被市场淘汰。但是换个态度,也许你就会发现工作中的美好。

    就像两个同时望向窗外的囚犯,一个看到了泥土,另一个却看到了星星,一念之间,云泥之别。不同的态度,也就造就了不同的人生。就发挥工作中的正能量来说,敬业是最基本的态度。喜欢自己的工作,敬重自己的工作,才会全心全意地投入,才会不厌其烦地想要把它做好。

    在漫漫人生路上,我们每个人的命运看似变幻莫测。但实际上,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如同我们随手撒下的一粒种子,在时间的滋润下,那些种子慢慢地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培养敬业、积极的工作态度,就像为我们的成功铺就道路,迟早我们会收获到成功的果实。

    态度决定你职场的高度,从现在开始:做一个拥有积极态度这种正能量的人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