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青年满怀烦恼地去找一位智者。他大学毕业后,曾豪情万丈地为自己树立了许多目标,可是几年下来,依然一事无成。他找到智者时,智者正在河边小屋里读书。智者微笑着听完青年的倾诉,对他说:“来,你先帮我烧壶开水!”
青年看见墙角放着一把极大的水壶,旁边是一个小火灶,可是没发现柴火,于是便出去拾了一些柴火回来,然后装满一壶水,放在灶台上,在灶内放了些柴火便烧了起来。可是由于壶太大,那捆柴火烧尽了,水也没开。于是他跑出去继续找柴火,等找到了足够的柴火回来,那壶水已凉得差不多了。这回他学聪明了,没有急于点火,而是再次出去找了些柴火。由于柴火准备得足,水不一会儿就烧开了。
智者忽然问他:“如果没有足够的柴火,你该怎样把水烧开?”
青年想了一会儿,摇摇头表示不知道。智者说:“如果那样,就把壶里的水倒掉一些!”
青年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智者接着说:“你一开始踌躇满志,树立了太多的目标,就像这个大壶装的水太多一样,而你又没有足够多的柴火,所以不能把水烧开。要想把水烧开,你或者倒出一些水,或者先去准备足够的柴火!”
青年顿时大悟。回去后,他把计划中所列的目标画掉了许多,只留下最近的几个,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几年后,他的目标基本上都实现了。
求生活的解
只有删繁就简,从最近的目标开始,才会一步步走向成功。万事挂怀,只会半途而废。另外,我们只有不断地捡拾那些“柴火”,才能使人生逐渐加温,最终才会让生命沸腾。
一个“菜鸟”的成长
刘峰是一名职场“菜鸟”。所谓“菜”,就是像那种嫩嫩的菜叶子,青青的,脆脆的,轻轻一折就断了。大学一毕业,他就披着这样薄薄的翅膀,扑扇着来到了一家公司的市场部。他可是赌着一口气,希望自己能早点摘下“菜鸟”的标签,让羽毛丰满起来。是啊,谁不想成为职场里的“大虾”呢!
第一年年终总结,刘峰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把A4的打印纸写满了3页。把这半年的工作事迹像菜单一样给列出来:
白天,总是第一个来上班,最后一个才下班;
每天还负责打开水、清洁办公室;
每周都外出做一次市场调查;
做过两次大型的问卷调查……
刘峰接着写道:“我勤勤恳恳,热情积极,任劳任怨,思维活跃……我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尽早融入这个集体,与公司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我最坚定的信念。”
第二年结束的时候,刘峰又被告知要交年终总结。接到通知的时候,他正和同事做完一个促销活动回办公室。他脱下外套,还是觉得很热,促销搞得很热闹,他的心也被搅热起来了,看到公司红红火火的,他有压抑不住的兴奋。他想了想,正好,去年的年终总结还在电脑里呢,晚上回去改一改落款日期,还可以重复利用,多好。
打开电脑,刘峰迟疑了。去年总结依旧在,可他的心境却已经不再是去年的了。他把鼠标一直往下拉,看完前两页的流水账,忍不住笑了起来,估计去年老总看了也是这样笑的,删掉。再往下拉,那些豪言壮语也太虚了吧,删掉。
写什么呢?
刘峰想起发生在上个月的一件事。他被部门主任安排到一家百货广场门口去做促销活动,方案由企划部制订,他们只需按计划执行就可以。看到方案,他愣了一下,因为这次活动赠送的礼品仍然和上次一样,是他们公司的产品——护手霜。记得上次促销时,他特意宣传了一下即将推出的新产品——柔肤水,发现很多顾客很感兴趣,回来后,他把这一调查结果写成文字呈给了主任,主任说,下次促销就赠送一些柔肤水的试用装。
也许是主任忘记了,也许主任有主任的想法,反正,护手霜也好,柔肤水也好,都是公司的产品,都可以用。只是……他犹豫了一下,终于问主任:“主任,我们这次不需要试用柔肤水吗?”
“哦,哦?”主任歪着头,忽然地想起。“哎哟!哎哟!”他的脚步快起来,跑到了企划部。
接着,企划部加班加点修改方案;物流部也加班,将准备好的护手霜入库,调出柔肤水。他也得加班,从企划部接收方案,到物流部门领取赠送礼品。晚上10点,他在电梯里和物流部、企划部下班的同事相遇。电梯挤挤的,他很不好意思,为了自己的一句话,连累这么多人加班。可是中间有一个人说:“幸亏改得及时,若是等到明天促销时才想起,就难办了。”没有人抱怨,没有人追究加班的原因原来只是因为一个小人物的一句话。
想到这里,刘峰很感动。他在电脑里敲上一行字:“深深体会到,一个公司需要一个团队的合作和努力,我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够更好地和同事合作。”
第三年结束的时候,刘峰知道老总会布置一项必修作业——年终总结。12月底的某天,他打开了去年的年终总结。
沿着去年的思路想下去,其实和同事相处也很辛苦,日子渐渐长了,才发觉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缺点。有的人小气,有的人拖沓,有的人好表功,有的人好抱怨,如果和他们的缺点相撞,比一个野蛮女友的杀伤力还要大。他真不愿意这样消耗啊。
刘峰的手指在键盘上飘移,屏幕上光标闪烁。他不断想着,忽然眼前灵光一现,每个人的缺点他看到了,每个人的优点,他也看到了啊。比如,有的人总是很激情,有的人做事很稳重,有的人急躁却很讲效率,有的人得了表扬灵感就格外多……
如果和他们的优点相处,应该是很愉快的啊。
于是,他在电脑上噼噼啪啪地敲了一行字:“我希望和这些优秀的同事在一起,精诚合作,把自己的优点也充分发挥出来,共同推进我们的事业。”
主任拿着他的总结看了好一会儿,老总看到他的总结时也多停留了片刻。老总看完刘峰的年终总结,在他干脆利落地转身走出办公室后,微微笑了。
新年后第一天上班,他被任命为市场部主管。一个主管,就是善于发掘每个员工的优势,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老总知道,刘峰已经具备了一个主管的素质。
刘峰终于不再是一只“菜鸟”,他扇动着丰满的翅膀,在自己的天空惬意地飞翔。
求生活的解
“菜”只是成长中的一个过程。“菜鸟”固然经验不足,但只要善于学习,善于总结,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总有成长起来的一天。
五条毛毛虫的不同命运
第一条毛毛虫:
话说第一条毛毛虫,有一天爬呀爬呀,终于来到一棵苹果树下。它并不知道这是一棵苹果树,也不知树上长满了红红的苹果。当它看到同伴们往上爬时,不知所以地就跟着往上爬。没有目的,不知终点,更不知生为何求、死为何所。
它的最后结局呢?也许找到了一个大苹果,幸福地过了一生;也许在树叶中迷了路,颠沛流离糊涂一生。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大部分的毛毛虫都是这样活着的,也不去烦恼什么是生命意义,倒也轻松许多。
第二条毛毛虫:
有一天,第二条毛毛虫也爬到了苹果树下。它知道这是一棵苹果树,也确定它的“虫生目标”就是找到一个大苹果。问题是它并不知道大苹果会长在什么地方。但它猜想:大苹果应该长在粗壮的枝叶上吧!于是它就慢慢地往上爬,遇到分枝的时候,就选择较粗的树枝继续爬。
当然在这个毛虫社会中,也存在考试制度,如果有许多虫同时选择同一个分枝,可是要举行考试来决定谁才有资格通过大树枝。幸运的是,这条毛毛虫一路过关斩将,每次都能选上最好的树枝,最后它从一枝名为“升学”的树枝上,找到了一只大苹果。不过它发现这只大苹果并不是树上最大的,顶多只能称是局部最大。因为在它的上面还有一只更大的苹果,号称“老板”,是由另一条毛毛虫爬过一根名为“创业”的树枝才找到的。
令它泄气的是,这个创业分枝是它当年不屑于爬的一棵细小的树枝。
第三条毛毛虫:
接着,第三条毛毛虫也来到了树下。这条毛毛虫相当难得,小小年纪却自己研制了一副望远镜。在还未开始爬时,就先利用望远镜搜寻了一番,找到了一只超大苹果。同时,它发觉当从下往上找路时,会遇到很多分枝,有各种不同的爬法;但若从上往下找路时,却只有一种爬法。
它很细心地从苹果的位置,由上往下反推至目前所处的位置,记下这条确定的路径。于是,它开始往上爬,当遇到分枝时,它一点也不慌张,因为它知道该往哪条路走,不必跟着一大堆虫去挤破头。譬如说,如果它的目标是那个名叫“教授”的苹果,那应该爬“升学”这条路;如果目标是“老板”,那应该爬“创业”这分枝……
最后,这条毛毛虫应该会有一个很好的结局,因为它已具备了先觉的条件了。但也许会有一些意外的结局出现,因为毛毛虫的爬行相当缓慢,从选定苹果到抵达时,需要一段时间。当它抵达时,也许苹果已被别的毛毛虫捷足先登,也许苹果已熟透而烂掉了。
第四条毛毛虫:
第四条毛毛虫可不是一条普通的虫,同时具有先知先觉的能力。它不仅知道自己要何种苹果,更知道未来的苹果将如何成长。因此当它带着那“先觉”的望远镜时,它的目标并不是一个大苹果,而是一芽含苞待放的苹果花。它计算着自己的时程,并估计当它抵达时,这朵花正好长成一只成熟的大苹果,而且它将是第一个钻入大快朵颐的毛毛虫。
果不其然,它获得了所应得的,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第五条毛毛虫:
至于第五条毛毛虫,其实它什么也没做,就在树下躺着纳凉,而一个个大苹果从天而降。因为树上某一大片树枝早就被它的家族占领了。它的爷爷、爸爸、哥哥们盘踞在某一树干上,禁止它虫进入。然后苹果成熟时,就一颗颗地丢给底下的子孙们捡食。
求生活的解
如果你不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可不要妄想天上掉下大苹果,因为那样好运气的概率太小了,还是从毛毛虫身上吸取些经验教训,仔细地衡量自己,找到合适的道路。
没有天生的傻瓜
桑代克是动物心理学的鼻祖,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创建了教育心理学,也是美国教育测验运动的领袖之一。他生于美国麻省一个牧师家庭,生性害羞、孤独,只有在学习中才能找到乐趣,也特别有学习的天赋。他一生致力于心理学研究,着述颇多。桑代克对行为主义学派的影响主要来源于他对小鸡、小猫研究的结果。
1895年,桑代克到哈佛大学,做小鸡走迷宫实验,后转到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继续利用猫和狗等小动物做实验。他在实验中发现,最初,小鸡、小猫、小狗都是在死路里转来转去,偶尔会找到出口,逃出迷宫,而这通常需要花很长时间。但重复多次以后,小鸡、小猫、小狗在死路中瞎转的次数都会减少,花费的时间也会减少很多;训练到一定次数以后,一把它们放入迷宫,它们甚至会立即直奔出口而去,很快就成功逃脱。
桑代克认为,小鸡、小猫、小狗都不是通过推理和观察而学会逃出迷宫的,它们之所以能够顺利逃脱,原因只有一点,那就是不断地尝试,在不断地尝试和失败中慢慢消除那些无用的行为,记住那些有助于逃脱的行为,用桑代克的话说,就是它们已经在这些有用的行为和行为的目标之间建立了联系。
桑代克据此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有机体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明确地指出,“学习即联结,心即是一个人的联结系统”。同时,他还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而正确的反应最终形成。根据他的这一理论,人们称其关于学习的论述为“试误说”。
求生活的解
没有天生的傻瓜,只有制造的蠢材。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是因为有一颗可贵的好奇心,不要害怕迷路,可怕的是,你没有探路的心。
各有其用
有一天,眼睛、鼻子及嘴巴在开会,大家都对眉毛表示抗议。
眼睛说:“眉毛有什么用处,凭什么要在我们的上面?我眼睛可以看东西,我要是不看,连走路都不行了。”
鼻子听了不服气,道:“我鼻子可以嗅出香味和臭味,感觉灵敏。眉毛算什么?它怎么可以站在我们的上面?”
听了这一段话后,嘴巴也不服了,撅起嘴说:“脸上我最重要,算我是最有用的。我一不吃东西谁也活不了。我应该站在最上面。眉毛最没用,它应该站在最下面才对。”眼睛、鼻子及嘴巴都在互相争执,对眉毛发出愤愤的抗议。
眉毛听后,心平气和地对它们说:“既然你们都以为自己最有用,那我就在你们下面吧。”
说着,眉毛便走到眼睛下,之后到鼻子下,再到口之下。结果大家都认为难看极了,只好决定让眉毛回到原处去,那儿看起来比较适合。
求生活的解
成长的道路上有争执、有妥协,有痛苦、也有喜悦,一个成熟的人,一个接近成功的人,才会更加珍惜自己成长的全过程。因为他们更加懂得:正是这每一天的小进步,每一年的成长,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终于发生了“裂变”,用一个人一生的成长的经历,托起了一个一时成功的人。
大象的鼻子
上帝在造大象的时候,一时疏忽把大象的鼻子拉得又大又长,使大象变得奇丑无比。上帝想为大象重新造一个鼻子,但转念一想,世界上已经有很多美丽的动物了,比如老虎、长颈鹿、天鹅、孔雀等,也应该有一些丑陋的动物才是,这样世界才变得丰富多彩。于是,上帝决定让大象接受丑陋的事实。
一天,大象去湖边喝水,湖水清如明镜,大象仔细地看着自己在水中的影像,天哪,自己怎么这样丑陋呀,大象伤心极了:“上帝为什么给别的动物制造出比例合适而且好看的鼻子,偏偏给我造了一个奇大奇丑的鼻子?”
不过,大象是心胸开阔的动物,它想,上帝不会给我丑陋的东西,既然有了这个大鼻子,那么就用它做些事情吧。
大象先学会用鼻子吸水,只要自己站在河边上,把长长的鼻子往河中一伸,就很容易吸到河中的水。这样别的动物喝不到水的地方,大象往往能够喝到;大象还用长鼻子去卷树枝,拔树干,作为自己的食物,由于鼻子又长又大,它能够弄到很高地方的树枝树叶,拔出很粗很粗的树木……丑鼻子给大象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
由于大鼻子发挥了作用,大象吃到和喝到的东西又多又好,而且由于经常使用鼻子干活,使大象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它的身体越来越强壮。亿万年之后,大象成为陆地上最为强大的动物,很少有动物敢挑战大象。
这天,上帝忽然想起了大象和它的丑鼻子。上帝感到很内疚,觉得一时突发奇想,却给大象造成了终生的缺憾,于是,想找到大象,给它重新造一只好看的鼻子。
可是,当上帝找到大象时,却吃惊地发现大象不是原来的样子了,它变成了庞然大物。大象的鼻子比原来大多了长多了,看上去并不丑,而是显得很有力量。
天哪,上帝惊叹一声,说道:“大象是一个聪明的动物,它把自己的丑陋变成了一种力量,丑鼻子已成为大象生存的法宝,看来我没有必要再改造它了。”
求生活的解
歌德说过这样的话:“每个人都想成功,但没想到成长。”大象首先学会了成长,然后才获得了成功。成长是成功的前提,成长却比成功更重要。成功只是对成长的一种肯定,一种回报,一种鼓励,一种鞭策。人可以不成功,但不可以不成长。
生生不息
一股山泉从山上奔泻而下,流入小溪,随即又匆匆忙忙地踏上入海的旅程,一路唱着激越的歌。
马路上水洼里积着的泥水听到溪水唱的歌,不由地发出了感叹:“唉,这些愚蠢的家伙,日夜不停没命地奔走,只知道糟蹋自己,一点儿不懂得享受。像我们这样,既安定又舒适,真是太叫人羡慕了!”
哪知,泥水的话被溪水听到了,忙着向前奔走的溪水立刻响亮地回答:“不,你错了,安定舒适只能消磨我们的意志,享乐只能使我们自取灭亡,对于我们来说,生命就是运动,停止向前才是死亡。”
几天后,水洼里的水干了,而小溪里仍不断地有歌声传来。
求生活的解
成长是一生的事、一世的事,而不是一时的事,这一点很重要。有时态度和毅力就能够决定一个人能不能成功。成功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不仅有荆棘,也有黑暗,更有“好事多磨”,有数不清的寂寞,越不过这个坎,跨不过那道梁,你就会跌倒在成长的路上,再也爬不起来。
不幸的温床
主人播完种后将剩余的绿豆带回家去发豆芽。
躺在温暖、舒适的簸箕里,绿豆得意地想:“我毫不费力,却长得白白胖胖的,而那些兄弟姐妹们一身泥土,还得艰难地拱着土向上挣扎,真是惨不忍睹,不幸呀!”
不几日,绿豆发现自己无处扎根,虚胖无力,开始发起慌来:“难道看似幸运,或许正是不幸的温床?”它越想越怕,身子竟不由自主地蜷曲起来。
时间验证了它的担心,当田地里开满绿豆花的时候,脸色苍白、软绵绵的绿豆已没了踪影。
虽然清醒得太晚,但它最后得出的结论却十分精辟:看似幸运,有时正是不幸的温床。
求生活的解
同样道理,生活太过安逸容易消磨人的意志,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只有历经苦难的人才具备旺盛的生命力和爆发力,那些温室里的花朵虽看似芬芳娇艳,然而一经风雨便会立即委顿衰败,难以存活。
承受生活中的变化
鹰妈妈一次生下四五只小鹰,由于它们的巢穴很高,所以猎捕回来的食物一次只能喂给一只小鹰,而鹰妈妈的喂食方式并不是依平等的原则,而是哪一只小鹰抢得凶就给谁吃。在此情况下,瘦弱的小鹰吃不到食物都死了,最凶狠的则存活下来。
当幼鹰长到足够大的时候,鹰妈妈会把巢穴里的铺垫物全部扔出去,这样,雏鹰们就会被树枝上的刺扎到。因此,它们不得不爬到巢穴的边缘。
而这时,鹰妈妈就会把它们从巢穴的边缘赶下去。当这些雏鹰开始坠向谷底的时候,就会拼命地拍打翅膀来阻止自己继续往下落,最后,它们的性命保住了,因为它们掌握了作为一只老鹰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本领——飞翔。
求生活的解
当生活开始束缚你的成长时,变化就必定会产生。这时,你必须离开过去那种熟悉安全的环境,向未知领域行进。你必须承受生活中的变化。
走错的也是路
三兄弟从乡下到城市谋生活,一个叫怨天,一个叫怨地,另一个叫无悔。三兄弟结伴而行,一路上风餐露宿,遭遇漠漠尘沙,翻过7座高山,趟过21条大河,终于来到了一座繁华热闹的集镇。这里有3条大路,其中只有一条通往城市,但谁也说不清究竟是哪条。
怨天说:“咱老爷子一辈子只教我一句‘听天由命’,我就闭上眼睛选一条,碰碰运气好了。”他随便选了一条,走了。怨地说:“谁叫咱们生长在那个穷地方呢,我没读过书,计算不出哪条最有可能,我就走怨天旁边的那条大路吧。”他也走了。剩下的是一条小路,无悔拿不定主意,他想了又想,决定还是先到镇子里问问长者。长者摇头说:“没有人到过城市,因为它太远了,而且我们这里的生活也不错。不过,孩子,我可以把我祖父的话告诉你——走错的也是路。”
无悔记着长者的诚挚教诲,踏上了那条小路,追寻他的城市之梦。他经历的痛苦、艰难,但是,每一次挫折、每一回失败都没有打倒他。当他面临绝境的时候,总是对自己说,走错的也是路。于是他挺过来了。在10年后的一天,他终于见到了朝思暮想的城市,凭借着他的韧劲和毅力,从一元钱的生意做起——擦皮鞋、捡垃圾、端盘子,后来成为一家公司的普通职员、蓝领、白领,直到自己独立注册了一家公司。
30年后,无悔老了,他把公司交给了儿子打理,只身回乡寻找当年同行的兄弟。依然是那个贫穷的西部小村,依然是茅屋泥墙,怨天和怨地住在里面,依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三兄弟各自叙述了自己的故事。怨天沿着大路走了五个月,路越来越窄,野兽出没,一天差点被狼吃掉,只好灰溜溜地回来了。怨地选的那条路与怨天的并无区别,回来之后,他们都一直悔恨当年那条路选错了。无悔叹息到:“我走的路和你们的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是我选定了就绝不回头。”
求生活的解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时候你走着走着,发现脚下的这条路不是通向心中的那个圣地,这时你也要坚持下去,因为错的也是一种经历,它也有存在的意义。
我们的人生之路,也正是由一系列的对对错错组成的,让我们忘了忧伤,轻装上路,一路走下去,一路无悔。纵然无人陪伴,风雨凄迷,一路也无怨。
小和尚磨豆子
从前,山中有座庙,庙里没有石磨,因此,庙里每天都要派和尚挑豆子到山下农庄去磨。
一天,有个小和尚被派去磨豆子。在离开前,厨房的大和尚交给他满满的一担豆子,并严厉警告:“你千万要小心,庙里最近收入很不理想,路上绝对不可以把豆浆洒出来。”
小和尚答应后就下山去磨豆子。在回庙的山路上,他不时想起大和尚凶恶的表情及严厉的告诫,愈想愈觉得紧张。小和尚小心翼翼地挑着装满豆浆的大桶,一步一步地走在山路上,生怕有什么闪失。
不幸的是,就在快到厨房的转弯处时,前面走来一位冒冒失失的施主,撞得前面那只桶的豆浆洒出了一大半。小和尚非常害怕,紧张得直冒冷汗。
当大和尚看到小和尚挑回的豆浆时,当然非常生气,指着小和尚大骂:“你这个笨蛋!我不是说要小心吗?浪费了这么多豆浆,去喝西北风啊!”
一位老和尚听闻,安抚好大和尚的情绪,并私下对小和尚说:“明天你再下山去,观察一下沿途的人和事,回来给我写个报告,顺便挑担豆子下去磨吧。”
小和尚推卸,说自己连磨豆子都做不成,哪可能既要担豆浆,又要看风景,回来后还要作报告。
在老和尚的一再坚持下,第二天,他只好勉强上路了。在回来的路上,小和尚发现其实山路旁的风景真的很美,远方看得到雄伟的山峰,又有农夫在梯田上耕种。走不久,又看到一群小孩子在路边的空地上玩得很开心,而且还有两位老先生在下棋。这样一边走一边看风景,不知不觉就回到庙里了。当小和尚把豆浆交给大和尚时,发现两只桶都装得满满的,一点都没有溢出。
其实,与其天天在乎自己的功名和利益,不如每天在努力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享受每一个过程的快乐,并从中学习成长。
求生活的解
只有真正懂得从生活中寻找人生的乐趣,才不会觉得自己的日子充满压力及忧虑。人生是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结果。
水温够了茶自香
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普济寺,慕名寻到老僧释圆,沮丧地对他说:“人生总不如意,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意思呢?”
释圆静静听着年轻人的叹息和絮叨,末了才吩咐小和尚说:“施主远道而来,烧一壶温水送过来。”
不一会儿,小和尚送来了一壶温水,释圆抓了茶叶放进杯子,然后用温水沏了,放在茶几上,微笑着请年轻人喝茶。杯子冒出微微的水汽,茶叶静静浮着。年轻人不解地询问:“宝刹怎么用温水泡茶?”
释圆笑而不语。年轻人喝一口细品,不由摇摇头:“一点茶香都没有呢。”
释圆说:“这可是闽地名茶铁观音啊。”
年轻人又端起杯子品尝,然后肯定地说:“真的没有一丝茶香。”
释圆又吩咐小和尚:“再去烧一壶沸水送过来。”
又过了一会儿,小和尚便提着一壶冒着浓浓白汽的沸水进来。释圆起身,又取过一个杯子,放茶叶,倒沸水,再放在茶几上。年轻人俯首看去,茶叶在杯子里上下沉浮,丝丝清香不绝如缕,望而生津。
年轻人欲去端杯,释圆作势挡开,又提起水壶注入一线沸水。茶叶翻腾得更厉害了,一缕更醇厚更醉人的茶香袅袅升腾,在禅房弥漫开来。释圆这样注了五次水,杯子终于满了,那绿绿的一杯茶水,端在手上清香扑鼻,入口沁人心脾。
释圆笑着问:“施主可知道,同是铁观音,为什么茶味迥异吗?”
年轻人思忖道:“一杯用温水,一杯用沸水,冲沏的水不同。”
释圆点头:“用水不同,则茶叶的沉浮就不一样。温水沏茶,茶叶轻浮水上,怎会散发清香?沸水沏茶,反复几次,茶叶沉沉浮浮,释放出四季的风韵,既有春的幽静夏的炽热,又有秋的丰盈和冬的清冽。世间芸芸众生,也和沏茶是同一个道理。若沏茶的水温度不够,想要沏出散发诱人香味的茶水不可能;你自己的能力不足,要想处处得力、事事顺心自然很难。要想摆脱失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苦练内功,提高自己的能力。”
年轻人茅塞顿开,回去后刻苦学习,虚心向人求教,不久就引起了单位领导的重视。
求生活的解
水温够了茶自香,功夫到了自然成。历史上凡有建树的人,往往都是很勤奋、很努力的人。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和努力分不开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