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坏习惯左右你:排除你走向成功的78个障碍-别让思维定势捆住了你——习惯思维,会让你束手无策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打破思维习惯的枷锁——突破定势思维的坏习惯

    在日常的工作和细微的生活中,我们要善于打破习惯性思维的枷锁,扩展思维的视角,就会在处理问题时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思维时,如果只有一个视角,这个视角是最容易引人误人歧途的。比如:惯性思考,就像一副有色眼镜,戴上它,整个世界都与眼镜片的颜色相同,如果脱掉它,眼睛又无法看清外界事物。所以说,解决问题要尽量增加头脑中的思维视角,学会从各种角度观念察同一问题。如果我们头脑中的有色眼睛确实是无法摘除的,那么,我们干脆多准备几副有色眼睛,轮流戴上不同的眼镜去看世界。

    以下是有名的“邓克尔蜡烛”问题,经常用作智力测试题。请读者朋友仔细思索一下。

    给你一根普通蜡烛、半纸盒图钉、一张说明书,要求你在尽短的时间内,把这根蜡烛安放在垂直在木墙上。

    这个题目的答案有许多种,其中最简单的一种是:首先把图钉盒钉在木板墙上,然后再把蜡烛安放在图钉盒上。但是在实际测试过程中,许多人想很久也没有得到答案。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根据以往的经验,把图钉盒只看作装图钉的东西,而没想到它还能另有它用。换句话说,把图钉盒用作蜡烛托,超出了他的经验范围。

    我们不妨来看一看孩子们的思维方式:

    一天,儿子从幼儿园回来,向父亲报告幼儿园中的新闻,并告诉父亲,他有一个重大发现。“什么发现?”父亲漫不经心地问。“苹果里藏着一颗小星星。”父亲瞪大眼睛:怎么会呢?

    儿子拿出一个苹果,拿起小水果刀,郑重其事向父亲展示他的发现。他费力地切开了苹果,但是孩子不是从茎部竖着切下来,而横向拦腰切了下去。儿子把切开的苹果放在父亲面前:“爸爸,看,漂亮的星星。”

    换一个角度看待问题,可能会看到完全不同的景象。这是苹果里的星星带给我们的启示。

    有一天,幼儿园的老师问一群孩子:“花儿为什么会开?”第一个孩子说:“花儿睡醒了,它想看看太阳。”第二个孩子说:“花儿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给顶开了。”第三个孩子说:“花儿想跟小朋友比一比,看看哪一个穿的衣服更漂亮。”第四个孩子说:“花儿想看一看有没有小朋友把它摘走。”第五个孩子说:“花儿也有耳朵,它想出来听一听,小朋友们在唱什么歌。”年轻的幼儿园老师被深深地感动了。老师原先准备的答案十分简单,简单得有几分枯燥——“因为天气就暖和了!”

    南京有一位国画家,从事绘画艺术已有20多年。在一次偶然的事故中,他的右手严重受伤,无法执笔作画。痛苦之余,这位画家尝试用左手绘画,经过一段时间的熟练之后,他惊喜地发现,由于左右手易位,使他认识到并打破了许多不必要的条条框框,这些条条框框原先存在于画家意识中或潜意识中。结果,他现在用左手作画,大胆奔放,笔笔到位,墨趣横生,整个画面显得既厚拙鲜括,又率真自然。这种效果正是画家用右手作画十余年,苦苦探索而又觅之不得的境界。朋友们都开玩笑地说:“你真是因祸得福啊!”

    在中国从小学开始,老师就强迫用右手写字,束缚了一些左撇子人的发展。而在有些国家并不刻意强求必须用右手写字,使每个人的自然天赋得到发挥。

    假若一条条崭新的西裤挂在巴士站上,无人认领。你猜想路人会有什么反应?其实这是以色列一间成衣厂想出的怪异宣传招数,希望能促销他们生产的西裤。顺手牵羊取走裤子的市民对这家慷慨的成衣厂赞不绝口。

    这是一项耗资25万美元的宣传计划,工厂将1200条男女装西裤挂在以色列各大城市巴士站的海报牌上,任由市民拿走。当裤子拿走后,海报牌便会出现一张与被拿走西裤同式样的裤子的照片,旁边还写着,“我已被偷走了,若你喜欢我的款式,你何不前来我们的裤店选购?”裤子在短时间内全被取走。市民对留下的照片与字句都颇感兴趣,而商人现在静候着投资后所获得的回报。

    日本有个“东洋人造丝公司”,他们在生产中遇到一个难题,即合成每根纱的5根线粗细总是纺不均匀,技术人员想尽办法也解决不了这个难题,大量次品直接影响了公司的效益。这时有个生产班长建议,既然5根线纺不均匀,何不索性生产一种表面粗糙的面料,给一贯追求光滑闪亮衣服的顾客来个惊奇呢?公司采纳了他的建议,结果这种表面精粗糙质地柔软的新型面料投放市场后,很受欢迎。次品的处理办法通常是降价销售,而日本那家公司转换思路,使次品摇身一变为畅销品,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允许改变自己的梦想——丢掉看问题一层不变的坏习惯

    梦想和目标都需要时间慢慢培养。如果你能让梦想自由发展,给它更多的空间,它就更有可能带领你走到一个你不曾预期的方向。

    不要太快抓住你的梦想,给梦想一点时间,让它在你心中沉淀。当你发现它再度出现时,跟着你的梦想一起前进。

    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写在纸上,但是一个真正符合我们人生使命感的梦想,则不需要靠白纸黑字来声明。这个梦想和目标会成为我们的一部分,我们会无时无刻地想着、思索着它们。

    看看我们的周围,或是小贩,或是教授,或是什么局的局长,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人生梦想。其中又有一个问题:如果在你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真正追求的是另一个梦想呢?

    一个梦想常常会引导出另一个梦想,你必须允许自己转变。我们都听说过某个人在某个领域内达到巅峰之后,继续在另一个似乎完全不相关的梦想上追求另一个高峰。这样做很棒,同时也希望你也能接受这种转变,因为他既然能成就这个梦想,那么他很可能也会在另一个梦想上有出色的表现。

    假如一个大公司里经理级的人才,决定转行自己经营一份小生意、或一间家庭式旅馆呢?无论他决定做什么,都很可能成功。

    假如一位领有执照的会计师,决定从事神职工作或者一名牧师想做技工,如果这真是他们衷心企盼的事情,那么我的建议是:做出改变的决定。

    现在的生活环境和工作场所,不见得就比下一个好。成功的定义与方向在于你想要什么,而这个愿望随时可能改变,因此你对成功的定义也可能会有所不同。

    同时,你必须认清一件事:你可以比你想象中拥有更多选择。人们常常陷入抉择的困扰中,误以为自己只有1、2、3三种选择、或仅能在自己所想的选项中做出决定。但事实上,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有无数的选择,包括我们未曾想过、或从来没有人想到过的各种可能,不要错过更新、更好的梦想。

    那么,你该如何辨别这个新目标究竟是个潜在的危机,还是一个值得追求的新方向呢?检查一下你对它的企图心有多强烈?这真的是你想要的吗?它是不是此刻你生命中最渴求的事情呢?这个新的梦想能持续多久?它会不会增长、还是几天之后就会消失的一个念头呢?你对这个梦想看得比上一个更清楚吗?接着再客观地审视这个目标。它是不是符合你对自我以及你与生俱来的使命的认识?它是否违背了你所信仰的真理?如果这个新的梦想和你的价值观背道而驰,那么这个梦想也不会长久。给你的梦想一点时间,它可能会有新的发展。

    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写在纸上,但是一个真正符合我们人生使命感的梦想,则不需要靠白纸黑字来声明。这个梦想和目标会成为我们的一部分,我们会无时无刻地想着、思索着它们。我们无法躲藏、也不能逃避,我们永远不能脱离这个梦想。梦想永远在那里,它是我们的生活重心,也是我们活力的源泉。

    三、人是偏见的动物——丢掉偏见的坏习惯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为人处世方面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时时刻刻要告诫自己友善待人,对于那些我们并不感兴趣的人,我们必须尽量地展现出亲和力。如果你能够这样做时话,你就会惊奇地发现,即便是在那些最初令我们排斥的人们身上,也是可以找到一些共通点的。实际上,对于一个聪明而有教养的人来说,他总是能够在任何人身上找到某些令他感兴趣的东西。

    问题的本质在于,我们看待别人时的偏见通常是非常肤浅的,是建立在一种不稳定、不可靠的第一印象基础上的,因此我们经常会发现,那些最初令我们心存排斥的人,那些表面看起来非常呆板无趣、并且似乎是和我们没有任何共同语言的人,最终却变成了我们最好的朋友。在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在我们仓促地下一个不喜欢某人的结论之前,我们必须首先给予他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人类都是偏见的动物,从经验中我们可以知道,即便是那些很友善的人们也常常会误解我们或者是不喜欢我们,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还不了解我们。他们被一些与我们有关的虚假印象或仓促结论蒙蔽了;但是,一旦他们更深入地和我们交往之后,原有的偏见就会烟消云散,而他们也更愿意欣赏我们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

    某位作家据此作了归纳,他认为下面的做法和品质将有助于我们达到机智的境界:

    “对人类的天性,包括恐惧、缺陷、期望和爱好要有深切的了解。”

    “把你自己摆到别人的位置,设身处地地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尽量地不用那些有可能不必要地冒犯他人的语言。”

    “迅速地察觉出什么是有利事物的能力,并愿意做出必要的妥协和让步。”

    “意识到人类的意见有千万种,而你自身的意见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

    “拥有发自内心深处的真正的友善,即便是你的敌人或债主也能够感觉到你内在的良好意愿。”

    “明智地认识到什么是特定条件下的通常做法,并坦荡地接受现实。”

    “待人友好、生活乐观、为人真诚。”

    在生活中,有一些人患有色盲症,他们对五彩缤纷的色彩没有任何的感知;而更多的人则是患有缺乏机智的盲症。

    “亲爱的,千万别提到今天即将发生的处决,”一位妻子在赴宴的路上这样对她那缺乏机智的丈夫说,“我们今天要去的那家人和即将被处决的那位小姐有远亲关系——尽管他们避口不谈这种关系。”

    在宴会进行的过程中,这位丈夫牢牢地记住了妻子所说的话,一切都进行得非常顺利,没有出任何差错。但是,在即将结束拜访时,他说了这样一句话,一下子打破了现场相当压抑的沉默气氛:

    “哦,我想那位小姐——现在应该已经被绞死了吧!”

    灵活机智的人在和我们初次见面时,总是会想方设法找出我们感兴趣的话题并谈论这些话题。他们不会喋喋不休地谈论自己或是自己的事业,因为他们知道,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比你自己的事务或自己的抱负更能够令你感兴趣。另一方面,那些缺乏机智的人则总是颠来倒去地谈论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他们不仅常常令陌生人感到厌烦,还常常令朋友们无法忍受。

    做到对他人感兴趣,并在人与人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在心灵与心灵之间拨动和谐的音符,这是一种伟大的艺术。惟其如此,你才能令一个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在初次见面时就感觉到你们之间有某些共同语言。据说,衡量一个美丽的女士受欢迎程度的标准,就是她看起来似乎能与任何人结为知己。

    如果能够在初次见面时遇到一个饶有机智的人,我们将感觉多么轻松啊!不管场面是多么令人尴尬或沉重压抑,他们都可以立刻使我们心情放松、如释重负;在跟这样的一些人交谈时,我们简直感觉如沐春风。衡量一个人是否机智,标准就是看他能否在极短的时间内使那些羞怯胆小的人、拙于言辞的人以及涉世尚浅的人摆脱拘束.轻松自然。不管你的学识是多么地渊博,也不管你对某个问题的见解是如何地深刻,千万不要通过你那口若悬河的谈话令他人头晕目眩、不知所措。你所须做的只是找出什么东西是他们感兴趣的,并相应地使他们解除心理的包袱,让他们可以轻松自如地进行交流。

    四、不可全信你的直觉——丢掉凭直觉看人处事的坏习惯

    在你的思考过程中,综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不断地勾勒出世界的“图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这幅图景也会反映出世界的最新变化。

    不知你发现没有:当自己处于作道德决定的痛苦之时,你可能会在某个时刻突然产生一个清楚的、你该如何去行动的“直觉”。这是你的良心在与你说话吗?这是你的道德指南在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吗?你能信任你的直觉吗?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很有必要了解人的大脑是如何运转的。在你的思考过程中,综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不断地勾勒出世界的“图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这幅图景也会反映出世界的最新变化。你的大脑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答案就在于,通过对得到的所有信息进行思考,运用恰当的概念,并把所有这些综合成为有意义的图案。当这幅图案的各个部分都各就其位时,就像最后一块拼板被放在了拼板玩具上,此时,你就会体验到直觉。虽然这些过程有意识的,有时候还会使你的直觉披上一层神秘的外衣。

    实际上,你许多的直觉是很平常的,如,在配制新菜谱时,决定应用哪些配料;清楚地知道你刚才遇见的某人并不可全信。虽然这些直觉可能是突然出现,但实际上它们是你经验和见识的积累,以及你随时随地积累信息的结果。当你品尝新做的菜味道如何时,你积累的专门知识就会告诉你这道菜还需要哪些调味品。当你第一次遇见某人时,你就会在细微乃至多面的层次上,获得有关这个人的大量信息,这些信息不只是由这个人的语言和外形传递出来的,而是由其面部表情、举止、单调、目光接触等告诉你的。当你以很快的速度吸纳了这些信息时,它们就会反馈到你的大脑计算机里,大脑计算机会通过多年来的经验对人们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这样,一幅图案就会显现出来。这就是直觉?

    这种有见地的直觉常常很可信,因为它们是建立在大量的经验、思考、知识、见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的。但是,也有许多毫无见地的直觉,这些直觉往往是不可信的——实际上,由于它们没有建立在足够的经验、思考、知识、见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因而往往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如果你回顾一下自己的生活,毫无疑问,你会发现在某个时候似乎是很有把握的直觉,但最终却可悲的证明是错误的。你可能经历过闪电般的“真正爱情”,但几个月之后,你可能就会对你当时的想法感到不可思议。由此看来,直觉只有建立在经验、知识、见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才是正确的。

    道德直觉与此完全相同,如果你的道德直觉是有见地的,是充分思考和反省的结果,那么,它的可信度就很高。但是,如果你的道德直觉是毫无见地的,是由于信息不准确或经验不丰富造成的,那么,你的直觉就是不可信的。如果有的人道德堕落,不具备健康的道德情感,那么,他们的本能或直觉就会反映出他们不健全的道德认识。你的良心或道德直觉不是不可思议的神秘之物,也不是一贯正确的金科玉律。如果你有意识地努力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诚实和正直的人,那么,你的直觉将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信的。

    五、把握目标切实可行性的脉搏——丢掉不善改变的坏习惯

    改变思维上的某些习惯定势,使自己的目标富有可行性,努力去尝试新的方法,放弃眼前的某些既得利益。把自己的目光放在未来,事情往往会事半功倍,敢于挑战目标,是实现成功的第一步骤。

    设立明确的人生目标,是所有人的共识。目标是行动的起跑点,一个人要获得事业上的成功,首先就要设立明确而合理的目标,并且要在发展过程中恰当地做出调整和修正,拿出最适合事业发展的目标,这一点,至关重要。

    没有目标,任何行动都失去实际的意义,有目标的生活,人生的行动才有的放矢,当然,它的前提是,目标必须是具体的。有人曾提出目标制订的具体化(Specific)、可衡量性(Measurable)、可行性(Attainable)、切实性(Realistic)、可追踪性(Trasck一abk)模式,即SMART模式。在这几个方面,最重要的莫过于可行性和切实性,只有几方面兼顾,目标的实现,才可以张弛有致,切实可行。

    虽然,在实施目标的过程中,要对SMART模式进行灵活性地调整,随时修正目标中不切合实际的因素,不妨把目标定得高远一些,把战略性的目光放在未来,改变思维上的某些习惯定势,努力去尝试新的方法,放弃眼前的某些既得利益。如果能适时调整手法并且正确地应用它,事情往往会事半功倍。敢于挑战目标,是实现成功的第一步骤,美国的探险家约翰·戈达德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美国探家约·戈达德有句名言:“凡是我能够做的,我都想尝试。”在约翰·戈达德15岁的时候,他就把他这一辈子想干的大事列了一个表。那时的他,是洛杉矶郊区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孩子。他把那张表题名为“一生的志愿”。表上列着:“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果河探险;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特荷恩山;驾驭大象、骆驼、驼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道路;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着作;谱一部乐曲;写一本书;游览全世界的每一个国家;结婚生孩子;参观月球……”每一项都编了号,一共有127个目标。

    当戈达德把梦想庄严地写在纸上之后,他就开始抓紧一切时间来实现它们。

    在他16岁那年,他决定到了乔治亚州的奥克费诺基大沼泽和佛罗里达州的埃弗格莱兹去探险。这是他首次完成了表上的一个项目,他还学会了只戴面罩不穿潜水服到深水潜游,开拖拉机,并且买了一匹马。

    20岁时,他已经在加勒比海、爱琴海和红海里潜过水了。他还成为一名空军驾驶员,在欧洲上空作过33次战斗飞行。他21岁时,已经到21个国家旅行过。

    22岁刚满,他就在危地马拉的丛林深处,发现了一座玛雅文化的古庙。同一年,他就成为“洛杉矶探险家俱乐部”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成员。接着,他就筹备实现自己宏伟壮志的头号目标——探索尼罗河。

    在他26岁那年,他和另外两名探险家一道乘坐一只仅60磅的小皮艇,在这条长达4000英里的尼罗河航行。经过了无数次的天灾人祸,在10个月之后,他们终于从尼罗河口划入了蔚蓝色的地中海。

    紧接着尼罗河探险之后,戈达德开始接连不断地加速完成他的目标:1954年他乘筏漂流了整个科罗拉多河;1956年探查了长达2700英里的全部刚果河;他在南美的荒原、婆罗洲和新几内亚与那些食人生番、割取活人头颅作为战利品的人一起生活过;他爬上阿拉拉特峰和乞力马扎罗山;驾驶超音速两倍的喷气式战斗机飞行;写成了一本书《乘皮艇下尼罗河》;他结了婚,并生了五个孩子。他开始从事人类问题的研究之后,他又萌发了拍电影和当演说家的念头。在以后的几年里,他通过讲演和拍片,为他下一步的探险筹措了资金。

    将近60岁时,戈达德依然显得年轻,漂亮,他不仅是一个经历过无数次探险和远征的老手,还是电影制片人、作者和演说家。戈达德已经完成了127个目标中的106个。他获得了一个探险家所能享有的荣誉,其中包括,成为英国皇家地理协会会员和纽约探险家俱乐部的成员。沿途,他还受到过许多人士的亲切会见。他说:“……我非常想做出一番事业来。我对一切都极有兴趣:旅行,医学,音乐,文学……我都想干,还想去鼓励别人。我制定了那张奋斗的蓝图,心中有了目标,我就会感到时刻都有事做。我也知道,周围的人往往墨守成规,他们从不冒险,从不敢在任何一个方面向自己挑战。我决心不走这条老路”。

    戈达德在实现自己目标的征途中,有过18次死里逃生的经历。“这些经历教我学会了百倍地珍惜生活,凡是我能做的,我都想尝试。”他说,“人们往往活了一辈子,却从未表现出过巨大的勇气、力量和耐力。但是,我发现,当你想到自己反正要完了的时候,你会突然产生惊人的力量和控制力,而过去你做梦也没想到过,自己体内竟蕴藏着这样巨大的能力。当你这样经历过之后,你会觉得自己的灵魂都升华到另一个境界之中了”。

    他指出,“差不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和梦想,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去努力实现他们。《一生的志愿》是我在年纪很轻的时候立下的,它反映一个少年人的志趣,其中当然有些事情我不再想做了,像攀登埃佛勒斯峰或当‘人猿泰山,那样的影星。制定奋斗目标往往是这样,有些事可能力不从心,不能完成,但这并不意味着必须放弃全部的追求”。“检查一下你的生活并向自己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假如能够再活一年,那么我准备做的事还是继续我的愿望,从现在开始做起!”

    一个敢于面对变幻莫测的生活和未来,并且努力地向自己的目标靠近的人,当然他的生活中会充满了传奇的冒险,甚至要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但有一点不可否定,只有经历过失败的人,往往他的随机应变的能力更强。

    六、习惯的盘子经常被成功者摔破——摆脱因循[守旧的坏习惯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套能够完全适合每个人行动的方案,来解决生活和工作中所遇的问题。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自己是自己的上帝,要学会不断摆脱陈规陋矩的束缚,勇敢地走自己的路,别钻进习惯的圈子里再也出不去。

    俗话说“习惯是供来被打破的”,几乎在铺天盖地的励志之类的丛书里,都有指导怎样成功的范例,让每个跃跃欲试的奋斗者心旌神摇,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套能够完全适合每个人行动的方案,来解决生活和工作所遇的问题。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自己是自己的上帝,成功就是不断地打破人为的规则,争取自己的合法地位和权益,别钻进习惯的圈子里再也出不去。

    某个公司的一名下属职员,突然鼓起勇气莽撞地走进老板的办公室,说:“对不起,我想加薪。我的确觉得自己应该加薪。”

    老板会直接回答“不,你不能加薪”吗?肯定不会。他会说:“你确实需要加薪。可是……”(“可是”与“走吧!”同义)他把文件推到桌边,指着一张压在办公桌玻璃板下的打印卡片,平心静气地说:“令人遗憾的是,你已经处在你那个工资档次的顶端了。”

    这位下属嘟哝着说:“噢……我忘了我的工资级别!”退了出去。让他放弃要求的法宝,也许正是那张印制的卡片。实际上这位下属是在自言自语地说:“我怎么能够和压在玻璃板下的印制卡片争辩呢?”——这也许正是老板想要他说的话。

    例二:杰克负责不动产合同签约。找杰克的人是来签租约的,而且是连签。大多数人看都不看合同就交了保证金。只有少数几次,有人会说:“签字之前我想看看合同。我有权利这么做!”

    杰克总是回答说:“你当然有权这么做。去看合同吧!”

    那个人看了一半就会惊叫起来:“等一等,先别签!这份合同实际上让我在合同期间变成被契约束缚的仆役了!”

    杰克回答说:“我不相信。这是标准合同。合同的号码在左下角。”

    那个人通常的反应是:“哦……标准合同。那么,既然址这样……”于是他或她就签了,被几个显然带有不可思议的特质的数字给吓住了。

    在极少数情况下有人仍然犹豫着不愿签字。这时杰克就加上一句:“法人不同意做任何修改。”记住,法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会不赞成任何改动。然而,“法人”这个短语将合法化的有力形象投映在一幅宽大的屏幕上,从而产生了奇效。从理论上说,谁也不会问法人较真。

    上面两个例子中,公司的下属职员和租房者,之所以中途就放弃了争取合法权益的机会,就是被“印制卡片”和“标准合同”的规则给吓唬住了,其实,这卡片和合同山是人为的,名义上属于所有相关之人,如果没有人提出异议,那些这些习惯就成了至高无上的“权威”。但是,如果你找出其中的不合理成分,勇敢地提出自己的见解,那结果可能就不一样,你将争取到属于你自己的合理权益。

    但人们很容易把自己限制起来或者被别人限制住。因为先例成为权威的一个方面,就是基于“不要标新立异”、“你不能和取得成就的人争论”以及“我们总是这么做的”等看法。

    这种观点迫使人们按现行的方式或以前采用过的方式做事,既有的和过去的风俗、政策、惯例有“祖宗之法不可变”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力量,它甚至代表着惟一的行事处世方法。而所谓的法例一旦打破,就会获得不可思议的变化和利益。

    “竞争”是绝大多数企业生存的策略重点。其实,真正聪明的策略应该是避免正面的竞争。

    美国一家公司生产的咖啡壶容量大,又省电,并声称煮一壶咖啡只需10分钟时间。美国的D·w·电器制造公司的经理威廉正考虑生产一种新型的咖啡壶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他想到:如果按照传统的经营战略,应该把重点放在缩短时间上。人家推出的咖啡壶容量大、省电,煮开一壶只需十分钟,如果我生产容量更大、更省电、煮开一壶只需7分钟的咖啡壶,这可能是件好事,但是不久也许会发现人家又生产出只需5分钟的咖啡壶了。所以,传统的经营策略只会使自己陷入与对手进行连续竞争的恶性循环之中。其实,爱喝咖啡的人只是要享受咖啡的独特风味而已,而不太在乎其他的。于是,他决定把咖啡壶的设计重点放在如何保持咖啡原有的风味,却不是咖啡壶的外形、容量大小、是否省电。他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很快设计出一种最能保持咖啡原有风味的咖啡壶。结果,投放市场后果然销路大开,公司的效益有大幅度的提高。

    一个聪明的企业家,为获得成功应该避免正面的恶性竞争,从更深层次、更新的角度琢磨顾客的需求而突出产品的个性。这样是可以不战而胜的。

    当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达到按其合同增加7%的报酬的目标时,加拿大汽车工人以美国的例子为理由,立即展开谈判,并达到了同样的报酬增长目标。这种做法的逻辑很简单:“我们有榜样。他们得到的,我们也应该得到”。

    田纳西州孟菲斯市市长曾公开宣布,所有举行罢工的警察和消防队员将被解雇。他们举行了罢工,并因此失业。几天以后,问题得到解决,市长恢复了他们的工作。此后,芝加哥的消防队员罢工。他们期望,即使暂时被停职,当问题得到解决以后,他们也可能被复职。事实证明,他们的想法是对的。

    要避免被先例的权威“蒙蔽”,就要有效地使用打破常规的权力。要证明你的所作所为实属正当,就需要说明你现在的情况与另外的情况相似:在那种情况下,你或者他人曾做过什么事,而且达到了期望的结果。

    例如,在一家零售店你想就某件商品的价格进行谈判,以便少掏腰包。售货员说:“很抱歉,我们不还价。”你怎么办呢?你应该说:“不对,你们当然还价!两个星期以前,我刚从这里的五金部买了一把锤子,它有一个缺口,店员给了我两美元的优惠!”

    因此,你必须要学会敢于打破常规,你才有可能获得更多属于你的利益。

    七、跨越习惯思维的障——扔掉僵化思维的坏习惯

    由于日常生活工作经验常使人们习惯地把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关系固定下来,久而久之,思考时常认为这一事物只与那一事物有关系、有联系,而忽略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关系和联系,影响甚至阻碍问题的解决。

    习惯性思维是指对于一个问题,只从单一方向、单一角度,僵化地、习惯性地进行思考。这种思维方式正好与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相抵触,不利于创造力的发挥,应当加以克服。

    平日,每个人每天都在进行思维,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思维活动更积极,但是不少人在大多数情况下却是按习惯性来思维,因而遇到一般问题时,能够顺利解决,但遇到诸如上面所说的特殊问题时,就往往觉得无计可施,一筹莫展了。这就是心理学讲的定势,即由于先前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使人们比较固定地去认知或做出行为反应。创造者在解决问题时,最忌的就是这种思维定势。

    牛津大学的几何学大师,道奇森和维多利亚女王之间有一个典型的故事可以揭示习惯思维的陷阱。

    有一年,道奇森和三个小女孩在泰晤士河里划船,他认为和小女孩们交流最好的办法只能是讲讲故事。于是,他启动他惯于严谨思维的脑袋,发挥出色的想像力,编了一个童话。后来他把这个童话写成书,以刘易斯·卡罗尔的笔名出版,立刻轰动全英国,那本书就是着名的童话经典《艾丽丝漫游奇景记》。当维多利亚女王看了这本书以后,深深地被吸引,急不可耐地叫侍从通知道奇森,她希望看到他的全部作品。不久,道奇森亲自送去几卷自己的着作,令维多利亚女王面红耳赤,因为他送去的全是关于几何学的学术着作。

    女王掉进习惯思维的陷阱了,她依照常识以为童话杰作的作家另外的着作一定也是童话。这就是习惯思维产生的障碍。

    实际上,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发生着各种各样联系,而且联系形式是网络化的形式,而不是单一线条的形式。也就是说,一事物总是与多种事物发生关系,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只与单一事物发生关系,联系在一起。但是,由于日常生活工作经验常使人们习惯地把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关系固定下来,久而久之,思维时常认为这一事物只与那一事物有关系、有联系,而忽略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关系和联系,影响甚至阻碍问题的解决。

    事物的性质是多种多样的,但由于日常接触到的某种事物常常只表现出某种性质,而其他性质不常表现。久而久之,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了一个深刻的印象,一提到这种事物,马上想到该事物的这种性质,固执地认为这种事物只有这种性质,而不是进一步发散,想想是否还有其他的性质,影响和阻碍问题的解决。

    任何事物的存在、发生、发展变化过程总是与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发展变化的。但是,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时,有时常常把问题孤立起来,不与其他事物联系起来,或者使之处于静止的状态,不用发展的观点来思考问题,从而使问题难于解决,即使解答出来了也是错误的。

    比如,我国成语中有“刻舟求剑”的故事,最能说明这个问题,当一个人在船上把手中的剑不小心掉进江中时,他只是在掉下剑的位置上刻上一道痕迹,认为过一刻按照这个标志还是可以捞到剑的。他的错误就在于忘记了事物发展的变化的动态过程,以及船和其他事物的关系,忘记“此一时,非彼一时”的道理。

    如何克服孤立、片面和静态化的习惯性思维呢?显然在解决问题时要树立起全面、系统、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考虑一下问题可能的情境、情况将会怎样发展。具体做法是用设身处地法来解决这类问题。所谓设身处地法是把你自己设想成为思考的对象,即你是思考的对象,然后,重复想像你处在这种环境下将怎样发展?可能处于什么状态?将怎样变化?怎样行动?行动的过程如何?等等。通过设身处地法,身临其境,使你较容易摆脱孤立、片面、静态化的习惯性思维,顺利地解决问题。

    人的思维过程常常有一定的习惯性思维方向。遇到一个问题时,马上从该方向去考虑这个问题,往往得不到结果。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虽顺应潮流、抓住时机、拼命钻营,但往往成功与之无缘,结果却是被碰得头破血流,惨败而归。这个时候你可以听听美国着名人物卡耐基所说的一句话:“不要只看一个方向,转过头去看看另外的方向”。

    美国有一个着名的国家自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公园的经营者就是成功地运用了逆向思维使得人们可以尽情地观赏野生动物。

    很多年来,人们都是站在笼子外面看笼子里面的动物。时间久了,动物失去了野性,人们为看不到野兽的真面目而感到失望。黄石国家公园为了满足人们观赏野生动物真面目的心理,同时更是为生态的平衡和动物研究的便利,规定自然保护区,让人们看到笼子之外的动物。

    黄石国家公园是一块自然世界,狮子、老虎、豹子、羚羊等野生动物是这里的主人。黄石公园面积相当大,要呆上好几天才只是看个大概。由于这里禁止人们带武器,所以免不了会有猛兽伤人,但又不能把野兽装进笼子。怎么办?

    这个问题看似难以解决,而黄石国家公园的经营者却用了逆向思维,使问题变得再简单不过了,那就是:把人装进笼子?

    这种思维方式对于解决疑难问题或创立新的学科具有特殊意义,往往能做出突破性的贡献。它虽然超常,但不反常;虽然奇特,但不荒唐。它不是毫无根据的胡思,也不是虚无缥缈的乱想,而是一种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更为艰苦的创造性脑力劳动。它是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里探求,并在突破常规,是站在与别人完全相反的方向上,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

    八、寻找思维阻碍的最佳突破点——摆脱直线思维的坏习惯

    我们长久以来惯用的线条式思维方式,在不知不觉间束缚了我们。直线式思考是与创造性的思考最无缘的。其实,创新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我们能改变过去的模式,推出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东西就是创造。

    过去我们所受的教育,都使我们习惯于“直线式的思维”。直线,或许可以说是以A→B→C→D→E的顺序依次并列排下的逻辑。而我们以为,能迅速查知其联系,推出其顺序的人,就是聪明的人。

    请看一看我们长久以来使用的笔记簿,上面都有一些直直的线条。

    我们顺着这些线条来书写一些东西。

    而所谓顺着线条,意味着我们循着直线书写,沿着线条进行思考。其结果是,我们人类创出了所谓的“线条文化”。

    所谓的线条文化,就是重视直线思考的文化。

    直线思维,也就意味着“线条式的思考”。

    我们长久以来惯用的线条式思维方式,在不知不觉间束缚了我们。

    我们的头脑的构造,本来并不是直线型的,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本身,也不是直线的。我们眼所见的世界,甚至没有一样东西,可以称得上是直线的。

    没有人规定我们看一件东西或观察一件事物,要先从哪儿看起,再看到哪里,最后在哪儿终结。我们经常是从自己想看的部分、自己有兴趣的部分看起,或是以一种在瞬间掌握整体的方式,来运用我们的视觉。

    直线式思考是与创造性的思考最无缘的。因为直线会束缚我们天马行空的灵感,使我们的思考受拘泥、被定型、局限。对一件事件我们应该是有各个角度的不同看法。然而因为固有的知识,使我们将自己的观察角度,局限在一点上,而失去了许多其他的看法与观点。

    只知道一些事情,反而使我们看不清事物的实体,不要说思考,如果去发现新的观点与角度的话,则知道的愈多,反而愈受拘束。

    创造跳出直线式思考范畴的秘诀在视觉式的思考。

    我们只要把直线式的思考方式,改换成人类一向最擅长的“视觉思考”、“空间思考”即可。

    要发现任何新的事物,首先必须。“观察”。经由全面性的观察,可使事物逐渐清晰、明朗。但此时观察所用的工具,必须要以非直线化的工具为前提。

    对于习惯于“直线思维”的人来说,药店就只是卖药的,只有一个模式,一个格局,但在一些思维突破常规的人那里,他们不拘泥满足单一的功能价值,而是去打破传统的格局,增添和赋予它新的内涵和功能。因此,他们能够在异常复杂的竞争中,往往能推广那些最关键、最本质之点,来考虑自己的行动决策;即使处于进退维谷之际,依然能发挥创造思维,从一个可能点出发,进行跳跃式或不规则的思维,联想而又反想,一下子冲破常规,定出奇谋妙计,从而走出困境。“奇将军”只有跨上快速的骏马,才能在单位时间、单位空间里纵横驰骋,创造出连小说家都想像不到的奇迹。

    在市场竞争中,经营者要战胜对手,首先在经营思想上要有奇招,出奇的经营思想有时可以挽救一个企业。1974年,东京出现了一家中药茶馆,生意兴隆,经常客满,这家茶馆,是伊仓中药店开办的。这药店原来只出售中药,但当时中药的销路很不好,许多药品呆滞在仓库里睡大觉。这时候,一个朋友给石川经理出了一个奇妙的点子,开办一个跟生意全然无关的茶馆,不必努力去拉生意,只需把中药和茶馆组合起来,进行多元化经营就行了。于是,伊仓中药店开设的伊仓中药茶馆就诞生了。为了消除中药的气味,石川经理对掺有中药的饮料进行了特殊加工,并使茶馆的气氛明朗化、装饰现代化。馆内安装了空调设备及瑰丽的美术灯,桌子和椅子采用淡黄色,墙面粉刷成白色,地面铺着绿色地毯,并播放着轻快的乐曲。壁柜里摆有闪烁着迷人色彩的各种饮料,既含掺有人参、鹿茸、灵芝的高档饮料,也含掺有茯苓、黄精、蜂蜜、阿胶的中、低档饮料。特制的“饮料谱”中,还告诉顾客每种饮料的功效,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各取所需。喝了这种色、香、味俱佳的饮料,使人兴奋舒畅、精力充沛、祛病延年,因此吸引了成千上万的顾客。两个月以后,电视台和报社也络绎不绝地前来采访。索要中药订货和配方的信件,雪片似地向该店飞来,伊仓药店多年来的存货,很快就销售一空。

    人们还有这样的思维障碍,认为创新的思维,就是发明新生事物,其实并不是如此。当你在纽约的麦当劳快餐店享受完汉堡包、炸薯条和冰淇淋之一,也许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可当你跨入北京王府井的麦当劳快餐店,你会发现完全一致的装饰布置,一致的进餐环境,一致的服务范围,连汉堡包的滋味、薯条的炸法都毫无差别。此时你可能会感到惊异,因为纽约与北京简直相距万里,而美国人操作的麦当劳与中国人操作的麦当劳会一模一样。这一模一样的前后恰恰是创新的结果。

    其实,创新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我们能改变过去的模式,推出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东西就是创造。麦当劳并没有发明任何新的东西,它生产的“产品”也许以前任何一个小餐馆都可以制作。但是麦当劳连锁店的创始人克罗克运用文化概念和管理技术,使“产品”标准化,设计出生产流程和加工工具,制定各阶段的工作标准,从而大大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并以“质量、清洁、服务和价值”这样一丝不苟的企业文化准则和经营观念不断开拓新市场,接纳新顾客,这就是创新精神。

    内心的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能帮助你更好地发挥你的潜能,找到你内心的油井和金矿。与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不同,你的“自然资源”只有当你不用时才被浪费和耗尽。你应该尽力使自己更高的天赋派上用场,使你和别人都能享受因此带来的好处,千万别怀疑你的能力,它似在弦之箭只待发射。用好了你的才能,你就不再是聪明而身无分文,而是聪明又富有。

    下面的这则故事或许更能说明这一点。一对年轻夫妇走在乡村小道上,看见一个老农夫,便停下来问他:“先生,您是否能告诉我这条路通向哪儿?”这个农夫不假思索地说:“孩子,如果你走对了方向,它可以通向世上任何一个你想去的地方”。

    九、培养洞察力——丢掉鼠目寸光的坏习惯

    眼光锐利、洞察力强的人,他们对事物的反应灵敏;眼光短浅的人,常常对外界事物视而不见,即使看见了也只是浮光掠影,不能深层次地了解事物。

    有了洞察力,可以让有些人对眼前的事物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掌握命运的主动权。

    有些人要在社会中做个成功的人,就一定要注意培养自己敏锐的洞察力。

    有两名罪犯被关押在处于沙漠的监狱之中。面对着漫漫刑期和铁窗外的沙漠,一个罪犯觉得刑期太漫长了,说不定没等到获释那一天自己就死了。于是整天唉声叹气,过着醒时抱怨,怨完就睡的日子。而另一个罪犯看到外面的沙漠,心想为什么不能把它变成草原呢?如果干得好,说不定可以早些出去呢?于是,他看了很多治沙方面的书,并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治沙计划。按照这套计划,只几年的时间,就把监狱的四周变成了绿茵茵的草地,他因此被提前释放。

    很多时候,人们往往对眼前的事物视而不见,而就是眼前的事物,其实就可以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发现了它们,就会掌握命运的主动权。

    缺乏洞察力的人往往被固定在普通的思维之中,囚禁于习惯的评价、感觉和态度,很难从思维定势中突围出去。一旦丧失了观察问题的敏锐感觉,即使处处有生财和疫达之道,也会视而不见。被苹果砸过脑袋的人恐怕难以计数,砸了脑袋的苹果不是被吃掉就是被扔掉,但有一个苹果例外。牛顿将这一极为平常的自然现象予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发掘与提升,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大家都知道“鼠目寸光”,与之对应的则是鹰眼眼光的宽广。鹰眼的出色之处在于它不仅看得远,而且看得清楚。光是举目四望是不够的,看得细致明了也是必要的。鹰眼同时具备宏观与微观的眼光,它看得既不粗枝大叶,也不拘泥于局部,就是说,要掌握宏观与微观的平衡。洞察力其实也是一个掌握平衡的问题,要既能看清大局,也能看清眼前的每一丝变化,如此才能够对事情有正确的看法。

    有些人有了敏锐的洞察力,就等同于拥有了把握命运的一件利器。要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可以从以下方面人手:

    (一)抓住问题的关键

    有许多这样的情景,已经花费许多劳动,但总觉得离解决问题还差一点,这是因为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所致。要仔细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看一看到底差在哪里,久而久之,必会培养出洞察世事的能力。

    (二)要善于捕捉信息

    对于信息的敏锐度、识别力和悟性,是决定能否成为创造者、开拓者和成功者的关键。要多用心去听、去看,只有充分掌握了有用的信息,才可以对事物有准确的判断。

    (三)要懂得取舍

    很多时候,放弃是一种聪明的选择,有些人往往容易对事物有割舍不断的感情。虽然一条路走到底不是什么坏习惯,但有时试试其他的办法会更好。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