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问题一直是女性主义关注的一个难题。女性主义在美的问题上大致经历了二个阶段的演变: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开始的反对选美的运动属于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女性主义批判选美活动中以男性为主体、以女性为客体的异化倾向,批判时尚美女情结。西方女性主义运动就是从反对选美开始的。无独有偶,80年代,中国妇女联合会所做出的唯一一次最有个性的宣言也是反对选美。
在当时的女性主义运动中,选美被视为女性屈从地位的一个组成部分,女性对容貌美和身体美的追求被视为女性主体的客体化,其中包含着对女性的歧视。女性主义运动反对选美,就是觉得它贬低女性,将女性变成没有灵魂的性对象。女性主义运动反对选美,也是要抵制女性必须遵从的规则和某些所谓美女的身体标准。女性主义深恶痛绝地指出,女人在0常生活中便是在进行一场持续不断的选美:为男性打扮自己,美容瘦身,深恐台己的相貌和身材达不到男性的审美标准。对比之下,男性就不需要对自己的身体与美有女性那么多的焦虑。如波伏瓦所说:“由于在男性身上并不需要客体的被动特质,他的面容和身体上的变化,也不会损害他的吸引力。”
在我闻,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有一种浓厚的禁欲主义气氛,人们对美有一种否定的批判的倾向。一位年轻时非常漂亮的老年女工的说法可以代表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们的感觉和想法,她说:我从来不化妆,没觉得化妆有什么好。年轻时候社会也不让化妆,化妆还不成了大妖精了,也甭想入团入党了,“文革”还不把你斗死啊。我也从来不懂得保持身材,不懂。连饭都吃不上,还身材呢。我那时就知道挣钱养家。现在的人割双眼皮瘦身,我看都是吃饱了撑的。
这位女性在年轻时长得很美,可是在她年轻的年代,美是被否定的。如果不是有这样一批对那个否定美的时代有过亲身经历的人以及她们的记忆,现代的中国人不会知道甚至以为从来没有过这样一个时代。虽然中国的这个时代与西方女性主义反对选美的想法出发点相差甚远——中国是出于反性和禁欲,西方女性主义是出干反对男权一但是殊途同归,都得出了反对选美的主张。
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是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女性主义对美的看法加深了一步,美丽神活问题与性别、种族、阶级等因素并列,不同的身体、肤色、个头和体重都被认可,美也被女性主义从正面接受下来。这是容貌和身体问题上的民主化改革时期。美的观念变迁的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承认美的复杂性,承认美不仅仅在于外貌。
其实,各个时代、各个文化都有不同的审美标准。我国殷周时期,男女都以肥胖为美;魏晋时期,以清瘦为美;到唐代,又以丰满为美。汤加以胖为美,该国国王重达380磅;标致的妇女脖子要短,不能有腰身。尼日利亚东北部的少女要“催肥待嫁”。嫁前在家休息一年,养胖冉嫁。无论男女,如不肥胖,女人找不到男人,男人找不到女人。班昭的《女诫》中说:“女以弱为美。”这些都是美的标准依空间和时间的不同而不同的证据。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根本不存在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审芙标准。
作为审美标准民主化的一个例子,可以看湖南省妇联所编辑的《妇女学概论》一书中谈到的女性美的个标准:第一,匀称(不可“耳朵一大一小,手一长一短,眼睛一高一低,鼻子歪在一边”第二,“健不可太瘦,不要病态类”这种病态美至今还影响着我们少数妇女,特别是女青少年,她们为了使自己体形长得苗条,每天少吃或不吃米饭,弄得面黄肌瘦。我们是新中国的新型妇女,应该有健壮的体魄,不应以苍白纤细、弱不禁风为美,我们应有落落大方的民族风度和典雅的气派广);第三,仪表(“如果一个人只有容貌美,没有姿态和风度,举止粗鲁,动作迟钝,就会觉得不美;相反,如果一个人容貌稍差一点,而举止大方,动作敏捷,文明礼貌,也会给人美的印象。”、用“匀称”这种只可以叫做“不丑”的最低标准来取代“漂亮”,用“健美”来取代“苗条”,用“风度”来补充容貌体态,我们可以从这些略带“土气”的、初看有点可笑的标准的提出,看出妇联干部们故意靠近劳动阶级、疏远有闲阶级的努力,她们好像故意要跟西方的或小资的审美拉开距离。这一努力虽然显得有点艰难,但是这些标准的提出还是表达出一种反抗美的唯一标准的意愿。
在此次调查中,一位农村青年女性这样表达自己的审美标准:男孩要高,太矮了不行,还要长得好看。女孩除了长得好看,尚接没关系,别太胖了,胖猪似的多难看。
她提出来的标准看来正是妇联标准的群众基础。在围绕美的问题上,第三阶段开展了关于美貌问题的论争:女性主义应当赞成美还是反对美?赞成麦当娜还是反对麦当娜?赞成美容手术还是反对美容手术?这场辩论的最终结果是提出了美的个体化原则,即由每个人自己来决定自己在美貌问题上的选择。
与传统的男权制社会相比,在身体与美的问题上,情况已经有广一些变化。那就是男性越来越多地被当作审美对象,也就是说,已经不再是男性观看女性,女性仅仅被观看;女性已经越来越多地观看男性,男性也越来越多地处于客体地位。
莫维的观点在传统的女性主义观点中很有代表性,她提出:观看者或主体的凝视是男性的,被观看者或被凝视的客体是女性的。观看者的快乐因此是男性的,是处于主人和控制地位的男性,因此他倾向于施虑。她汄为,男性观看者是主动的、偷窥的(窥阴的)、施虐的,女性被观看者是被动的、展示的(露阴的受虐的。在男权文化中,女性露阴被认为是正常的,而男性的展示很少被解释为性感的。那些被认为自然和非自然的东西在现实中很不同。
但是,正如波伏瓦所指出的那样:实际上,和女人一样,男人也是肉体,因而他也是被动的,也是他的荷尔蒙以及物种的玩物,也是被欲望弄得坐卧不安的猎物……良心都在受着时间的侵蚀,都在等待着死亡,他们彼此对对方都有着同样的本质需要,而且他们从自身的自由当中可以得到同样的荣耀。
人们忽略广男性被客体化的可能性,认为只有女性才能被客体化,这是错误的。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男性也曾经和止:在像女性一样被当作观赏的对象,而且越来越多地被当作观赏的客体。举例言之,古希腊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对男性裸体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古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和雕塑中,男性裸体作品大大超过女性;男性裸体照片从摄影问世时起就存在;影视作品中有大量男性影视明星。应当说,女性作为主体的观赏者很早就已存在,只不过在近几百年间,男性作为性感对象这一概念已经从现代人的意识中被隐去了。
在西方进入后现代时期之后,在身体客体化的问题上,男性为主体、女性为客体的分类已经模糊了,客体化概念也应当重新加以考虑。女性主义认为,在男权社会,女性更多地成为观看的客体而非主体,但是现在男性也常常被表现为性感对象,也有大量客体化的男性。男性客体化的代表是摄影、电影与流行歌曲明星。
男性客体化的一个形式是将流行歌星作为欲望的对象:1964—1965年出现的披头士狂潮,正是发生在女性作为主角的性革命发生之时。女性是主动的,是主体,而披头士是客体,是性感的,是性欲的观赏的对象。猫王普莱斯利也是如此。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男性裸体在市场上变为常见形象,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广告。作为欲望和观赏的对象,男性明星的性感魅力并不亚于女性明星。可以说,男性客体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类传媒当中:男性形象在广告中、在男性杂志中、在时尚与美容中比比皆是。此外,在西方各国的身体与容貌的美化、美容手术中,男性竟然也占到了40%之多,三四十岁的男士多做拉皮手术,25—30岁的男士多做吸脂肪手术,尽管总的看来,男人使用化妆品还是比女人要少得多。
虽然我国解决温饱问题只是近几年的事情,但是在现代化的都市生活中,美容瘦身已经成为新的时尚,各种各样的选美活动也开始变得热闹起来。在此次调查中,一位城市青年女性的说法在一般人中是有代表性的,她说:我没有正经看过选美,觉得港姐、亚姐也不是特别好看。有人愿意参加选美,反正我也不会去参加,我长得也不漂亮。现在选美好像也看思想这些了,那就不能完全说是女性的客体化了。反对选美的态度我可以理解,觉得有道理。我态度是中立的。这事跟我没什么关系,我就不太关心。
对女性身体的美的要求除了表现在对容貌的要求上,还表现在对身材的要求上。例如在某个时期,女性被要求有骨感的身体,女演员更被要求保持骨瘦如柴的身材。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世上没有女性能够完全不受美的诱惑。苗条瘦身的要求,身体的标准形象和尺寸,就是权力在人的身体上留下的印记。权力是雕刻刀,人的身体就是它的作品,特别是女性的身体。
隆乳手术从出现之日起就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美容手段。植入硅胶隆乳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92年,美国隆乳人数达30万,大部分是为求美观,只有20%是因癌症手术切除,做乳房重建。20世纪70年代,医学研究发现隆乳对人体有害,据估计,美国有15.55万名女性出现硅胶破裂或感染;12.33万名有乳房硬化现象;25万女性感到乳房不适隆胸手术除了会导致癌症外(聚氨脂的渗透会对人体带来危害),还会出现掉头发、疼痛等症状。美阗食品和药物管理委员会在20世纪80年代末不得不号召在隆胸手术中延缓销售或使用硅胶体。硅胶生产商康宁公同不得不为那些想取出硅胶的女性每人补贴1200美元做取出手术。康宁公司最终决定退出硅胶隆乳生意。美阔官方先禁止隆乳,又举办了听证会,但是不同的人反位不同:乳腺癌幸存者坚称,硅胶楨入和重建乳房对她们的医疗和身体需求极为重要;因爱美而隆乳的女性不愿因个人的选择被人轻视,认为这是个人的事,政府不必十涉;出现严重健康问题的女性则说,哪怕危险再小,都不值得我们经历这番折腾。(奈斯比特,123)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理想的女性身体形象逐渐变瘦变轻。芭比娃娃体形、女性三闱的38—18—34(英寸)体形被渲染为“标准体形”。过去只限于时装模特的极瘦的身材,目前已经成为中学、大学女性的标准身体形象。在西方,在所谓“苗条专政”的专横统治之下,女性的自我摧残已经成为影响女性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青春期女性的一个主要健康问题是肠胃失调,它在年轻女性中是仅次于情绪低落症的第二大精神疾患。它包括神经性厌食症和贪食症,其特点是对身体体形的摧残。厌食症是最近几十年在西方新出现的一种症状。在1984年,美国估计每200250名年龄在13岁到22岁的女性中就有1名受厌食症的困扰。1233的女大学生通过呕吐和服用利尿剂、利泻剂控制体重。尤为引人注目的是,90%的厌食症者是女性,每年通过手术截去部分腹肠以减肥的5000人中,80是女性。(钟雪萍等,84-100)这一切全是由于患者对于苗条有着过分的幻想。典沏患者是有天赋、工作勤奋、面容姣好、年龄在1320岁之间、出身于中工层家庭的女孩。这一疾患主要反映女性自我摧残与社会期待适应失常的现象。此见,女性身体健康的问题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它还同社会规范、习俗以及两性在社会中的关系、地位等问题有关。
社会调杳发现,女性总爱用外表来评价向己的价值,而且通常用否定的眼光。她们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特别是在体重方面。根据美闻的一项调查,被调查的女大学生中,有70%认为她们自己稍有超重或超重,虽然实呩上只有39免、的人的确有些超度。有趣的是,大部分女大学生都认为她们超重10磅左右,而大部分男生却认为他们比化常体重少3磅左右。在调查中所遇到的超重的男性总觉得他们比实际情况瘦;而那些认为自己体重正常的女性实际上都低于平均正常体重。厌食症患者中95%以上为女性,即使在自己已经很瘦弱时,仍认为自己肥胖。厌食症患者的症状为:比原体重减少同时伴有拒绝进食。美国《魅力》杂志调査了33000名女件,其中说自己“太胖”,然而根据都市生活保险公司的统计,只有25%女性的体重高于标准体重,而高达30%的女性竟然低于标准体重。
但是,有专家提醒,美容风潮对女性伤害的严重程度有被夸大的情况。据传,在美国,因美容瘦身掀起厌食风潮,造成每年15万女性的死亡。然而统计资料表明,真正的年平均死亡人数远低于15万——每年不到100人。真实情况是,根据1985年的统计,美国有15万20万人有厌食症。调查还显示,美丽动人的同辈确实对女性的自我印象产生负面影响,可是模特就比较不会产生这种影响。原因在于模特毕竟只是凤毛麟角,一般人根本达不到她们的水平,所以也就不受刺激。而身边的美人却能对一般人造成这种竞争的心理压力。
针对女性身体的一种特殊的“战争”是外阴环切术。这一手术不是从伊斯兰地区开始的,而是从基督教和泛灵论开始的,为了医治所谓顽固性的手淫症。目前,伊斯兰世界中有80的社会实行这一风俗。在苏丹没有做女性割礼的女人结婚机会很少。在有些社会,那些没有接受割礼的女性的后代将被杀掉。这一点同中国女性缠足的历史相像:如果不缠足,结婚的机会特别是嫁入“好人家”的机会就会大大降低。所以不可以单方面指责这些妇女觉悟低,应当改变的是社会的习俗。在盛行割礼的社会中,不做割礼的女人被视为与妓女无异。据说,外阴环切术的缘起是:非洲人沦为阿拉伯商人的奴隶,他们将肥大的生殖器视为女性身上美的标志,想让它变得又大又长。非洲人因此把肥大的生殖器视为奴隶制在身体上的标记。
在美的问题上,女性主义的解决办法不外以下二种:第一种方案就是像一些西方女性主义者和中国妇联那样,坚决反对选美;反对女性身体的客体化和病理化;反对把正常的身体和身体功能看成有问题的、需要改造的;减少不必要的美容瘦身;倡导女性不要过多关注外在美和肉体美,更要关注内在美和精神美;充分承认和肯定美的复杂性,将美不仅仅局限于外貌和体形。
第二种方案是反对单方面选女性的“美”,而要选男女双方的“美”,也就是说,用男女两性身体的客体化取代女性身体单方面的客体化。将男性美作为女性的审美对象。鼓励美男写真集、以男性为审美对象的杂志以及男性选美大赛等,以平衡男女两性在审美方面的不平等,将男性单方面主体和女性单方面客体,改变为男女两性互为审美主体和客体。
还有第三种方案,那就虽美的个体化、多元化和民主化,即由每个人自己来做出在美的问题上的选择。一个人既可以选择瘦,也可以选择胖;既可以选择按某种社会尺度看属于“美”的形象(比如34—18—34英寸的身材)也可以选择按这种尺度属于“不美”的个人形象。这才是最自由、最少压抑的做法。如果一个社会能够允许这种选择,它将是一个使每一个生活在其中的人都感到自由、轻松和愉悦的社会。只是社会规训的力量常常是盲目的、严酷的,并不因个人的意志而转移的,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在现实生活中遭受损失的恐惧使个人不敢反抗,不敢去冒这个风险。现实生活中的利益又无时无刻不在诱使人们乖乖地遵循社会的规训,不愿做出个本化的选择。
应当怎样对待男权制对女性身体的规训呢?福柯所谓“随时随地的抵抗”就是针对这种规范的力量提出的。在我看来,唯有采取福柯所倡导的“随时随地的抵抗”这一方式,冰能使我们的身心获得自由。这应当是女性主义在身体问题上的最佳对策。只有有越来越多的个人,无论男人和女人,愿意和能够做出肖己个性化的选择和抵抗,规训的强制性力量才会被削弱以至最终被瓦解掉,一个在身体与美的问题上个体化、多元化和民主化的社会才会最终出现。
二、女性的性权利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生物中,只有人具有生殖目的之外的性活动,人不仅喜欢性活动,时且将其变为宗教仪式,变为一种持续的体育运动,甚至是一种职业。除生育外,性还是交流工具。它既可以表达正面的情感:爱、亲密、兴奋和快乐;也可以表达负面的情感:统治、攻么、愤怒、仇恨和羞辱。
从两方世界的情况看,20世纪50年代以前是处于性的保守传统时期;50年代开始了一轮性革命;到80年代保守派上台和艾滋病的发现导致了性的反革命;到90年代又开始了一轮新的件革命。在西方社会所经历的这两次性革命中,第一次更重数量,以人们平均性活动频率的大量增加为其特征;第二次重质量,以多元的性和安全的性为其特征。
性革命的要素是什么?吉登斯的概括是:可塑的性的建立——它同古老的生育、亲属、生殖剥离开来——是过去几十年性革命的前提。多数女性的性是问怀孕和死亡的恐惧联系在一起的,性革命的两个基本要素是:女性性自主革命和同性恋。(吉登斯,37-38)按照吉登斯的看法,女性性权利的伸张娃性革命最主要的内容之一。
从女性主义角度来肴,性的问题的重要性首先表现在性与男女两性统治、屈从权力结构之间的关系。女性主义对性的关注集中在以厂领域和问题上:一是探索女性的性的真正形式,更符合女性身体的欲望的性活动;二是将某些女性的性方式理解为对男性统治的抵抗,或反对异性恋霸权的激进的越轨行动;二是将某些性形式理解成对女性的社会压迫,对女性的暴力的潜在和系统的方式;四是将性概念扩展到一种包括怛不限于生殖器中心的活动;五是将性理解为社会建构的,具有性别、种族、阶级和生殖实践的社会分层的意义,提出主观能动性、抵抗与权力的概念;六是将性建构成一个准独立的社会领域,允许多种解释、规范和价值的探索;七是搞清性身份及与其相关的性别形成的概念。
在性的领域,女性主义最为关注的是女性的性权利问题。男权制的怠识形态对女性享受性快乐的权利直是持否定态度的。法国学者伊丽加瑞是女性主义中最早关注性问题的学者之一,她说,女性性欲的特殊性还从未被承认过。两性的性都是从阴茎中心主义的角度被理解的。女性的性欲是多重的、非中心的、弥散的。女人有多种性器官,因此有多重性快感,不仅仅是单一的性高潮。
伊丽加瑞批判了弗洛伊德和拉康的心理学,认为他们否定丫女性与男性的性差异,压抑广女件的性。由于女性的性总是用男性作为参照物,因此在“男性气质”的阴蒂主动性与“女性气质”的阴道被动性的对立上,弗洛伊德等人总是把阴蒂快感视为性的不成熟阶段或异类,不属于性方面正常的欲望。阴蒂快感不存在阉割情结,而阴道是因为放置阴茎才有价值,被禁的手必须去寻找一个能够带来快乐的替代。
波伏瓦指出:即使在我们的时代,女人对性快感的要求也仍会让男性感到愤怒。一位学者在论述女性性高潮的文章中说一个正常的、有生育能力的女人没有性高潮。性感受区是人为的、非自然的,它们是堕落的标忐;它们的产生是无益于健康的、愚蠢的,因为女人因此会变成贪婪的、和以前不一样的怪物,有广犯罪能力等等。
就连女性的性器官都会被认为是讨厌的、肮脏的、可耻的。一位中世纪的法国医生说:“非常有理想和判断力的、我们称之为男人的这种有灵性的动物,怎么会被女人那个让体液玷污的、可耻的、位于躯体最下部的、污秽不堪的阴部所吸引?”(转引自波伏瓦,196)在解剖学意义上功能完全相同而只有外形不同的男性生殖器为什么就不是“让体液玷污的、可耻的、位于躯体下部的、污秽不堪的”,而是很值得珍重的、很干净、很高尚甚至是很美的呢?每当遇到这样赤裸裸的不平等、不公正的说法和想法,我就会想起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图书馆看到的一位女性主义両家的画册,厚厚的一本画册中从头到尾都是形态各异的女阴的描绘,多数有着花朵的形状,色泽艳丽,使人在“文化震撼”之余认识到:人们关于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的观念和感觉其实也是经文化塑造出来的,而且是完全可以改变的。
而事实上,阴蒂是人类唯一对性欲和性快感有特殊意义的器官,而阴茎则具有排泄和生育的其他功能。在人类男女两性身体的全部器官当中,阴蒂是一个奇迹一其他的器官尽管可以有性功能,但是全都还有其他功能,只有阴蒂,除了为人带来快感之外,全无其他功能。这可真是人类身体进化中一个妙不可言的谜语一造物主当初为什么要为女性设置这样一个身体器官?如果你硬要说,它是用来诱惑女性多做此事以便多多受孕从而达到保种的目的也无不可,但是阴蒂除给人带来快感之外全无其他功能却是一个解剖学上的奇特事实。
然而,许多女性对于自身的性欲不是过于无知,便是过于窘迫。仅仅谈性便很窘迫,更不要说做了。根据一项近期的调查,中国女性中竟然有26%不知道性髙潮是怎么回事,近50%不知道阴蒂在哪里。这真是令人大跌眼镜。与西方女性中只有10%从未经历过性高潮的情形相比,地域与文化的差异竞然能够造成如此巨大的差异,真不可思议。
在俄国卜月革命胜利之初,苏联曾为了增加人口,把母亲角色作为一种社会义务强加给并不情愿的妇女,否认性町以不必与生育联系起来。以致在苏联妇女身上,对性的厌恶和羞耻感如此巨大,1932年基辅党代会可以宣称:60%的苏联妇女没有能力体验出性的快乐。
金西报告发现,90%的男性和40%的女性,在其生活的某个阶段都有过手淫的经历。新近调查的数字表明,其比例在男性中达到100,在女性中达到70%。根据一项网上调查(样本容量为30000人),中国女性中有66%有过自慰经验,虽然略低于平均水平,但是应属正常范围。
在否定女性的性欲的同时,男性的性欲却被肯定。弗洛伊德的力比多实际上是男性的属性,它被定义为“男人或女人身上一种有规律的、合法的男性属性”。这一定义将性冲动假设为男性专有的,反映了弗洛伊德本人对性的态度的维多利亚本质。后来他又将力比多改变为非性的概念,将其视为一种蕴涵着巨大文化和创造潜力的男性功能,一种生命力,一种几乎仅仅体现在男性身上的特征。女人只被赋予了十分微弱的性本能,无法对文明作出贡献:由于具有充分的力比多,并从而对文明承担了义务,男性必须躲过女性向他们发出的引诱,一如既往地追求崇高的目标。(米利特,295-296)
这种观念反映在现实生活中,就表现为女性的性仅仅是为了为男性服务,而不是双方共同享受性的快乐;还表现为女性只是被动地接受男性的性活动,而不会主动地寻求性活动。
凋查结果证实,女性认为性只是为了满足对方的人数大大多于男性;时女性主动向对方表尔性要求的人数则大大少于男性。
波伏瓦指出:至今人们仍然同意做爱是为男人提供的一种服务。他获得他的快感,所以他应付给她定的报酬。女人的身体是他购置的某种物品;而对于她,他是资本,她有权利用。她有权接受赡养,传统道德甚至也鼓励她这样做。在性到底是一种男性单方面的活动或者是以男性为主的活动还是它对于男女双方同样重要、是男女双方都应当拥有的权利这一问题上,男权制社会与两性平等的社会是如此不同。前者是男权制社会在在性问题上的主要特征;而后者是在两性平等的社会中出现的新事物。
此次调查涉及了女性的初次性经验与性知识。调查发现,大多数女性都缺乏性权利的意识,就连基本的性知识都很匮乏。许多女性是在完全无知的情况下经历她们的第一次的。一位城市老年女性说:不懂得,那会儿根本没人在姑娘面前说这些事。老人结婚时告诉一下,准备一块喜布。
在那个时代,即使是知识分子女性对于性的知识也是一知半解,反映出长期以来性教育的缺失。一位知识分沪女性说:没看过这方面的书,对此毫无所知,所以还是很惊讶的。这方面电影也不演,书也不出,我的心思也不在这上面,所以对此一无所知。我只是嘱咐他绝对不能让我怀孩子。
多数女性对性不是怀着喜爱向往之心,而是或多或少有恐惧感,充分显示了在我们的社会中性被压抑的程度。一位农村老年女性这样谈到她的第一次性爱经验:我当时很害怕,是男的主动的吧。处女都会疼。我一开始不从,他吓唬我说,你要不从我就摸电门去,结果我就依了他。
不管是对性的无知,还是对性的厌恶,都反映出女性性权利意识的淡薄。一位农村老年妇女说:第一次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人家告诉让垫一块四方布,到晚上,人家要,就给人家。我哪懂啊。人家要就给人家吧,没觉得怎么样。不懂,有什么感觉呀,人家说还得见喜呢,这个那个的,我心里话,完了得了,就稀里糊涂赶紧收起来了。那会儿十几岁,又不像这会儿有电视什么的,什么也不懂。
对性的极度羞涩是性的极度压抑和管束的结果。一位农村中年女性说:第一次就是嫌害臊。不敢脱衣裳。家里管我管得特严,不让我随便串门,我下地干活,干完就得直接回家,不管去哪都得跟妈说实话,她还要去核对,说了谎还要挨打:不是打你别的,就是打你不说实话。
在农村,年青一代对性已经不像老一代那么恐惧,但是由于正规的性教育的缺乏,无知还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一位农村青年女性说:我不大了解这种亊。我看这方面的书少,我们家也不太说这些,所以我的性知识比较少。刚结婚时正赶上单位也没给我什么书,登记那里也没给我什么书。我母亲跟我说了说,我向同事借了几本这方面的书。第一次没觉得什么,不害怕,但挺惊讶、紧张的,我丈夫也挺紧张的。他见我紧张,他也挺紧张的。
虽然处于性无知和性禁忌的氛闱中,还是有少数人能够从一开始就感觉到性是一种享受,她们的第一次性经验是正面的感觉。这大多是由于双方感情比较好。一位农村女人说:这是第一次尝到做女人的滋味,既有痛苦,也是一种享受。没有不安疑虑,因为我爱人对我特别好,所以我不会像别人那样想:以后他对我不好怎么办?他说,现在对我这样,将来还会对我这样。
有些女性由于善于与配偶交流,能够得到好的感觉。一位农村女青年说:第一次特痛苦,处女膜得破,特别疼。我挺紧张的。那天是婚礼的晚上,特别累,过得挺不好的。过去也看过书,知道女孩得过这个关,到时候处女膜得破,自己会疼。不过到最后的感觉还可以,挺美的感觉。我和丈夫一直在交流,他也在帮助我,慢慢地这样,挺理解我的。他应该比我更懂一点。我妈的思想是,一天不结婚,你们一天不许在一起住。我们订婚后,他有这方面的欲望,但我们不敢,特别胆小。那时我们在客厅,还是一个旧一点的沙发,他说,我能不能晚一点再走?我说,晚一点走就晚一点走吧。那时已经是晚上11点了。我妈一看他还没走,就进来说:该走了啊。她觉得女孩子还应该贞洁点好。我丈夫也通情达理,他家里人也挺好的。
从总体情况看,女性对自己的快乐、自己的性权利、自己的性主体地位还缺乏认识,这是调査中得到的主要印象。
三、男女两性的性差别
人们有一个一般印象:男性比女性的性欲更强,对性事的兴趣更大,对性伴侣数量的需求也更多。这种印象得到了不少经验研究的证明。试举两例:例证之一是一项对发达社会美阗的调査,这项调查是在3500位18岁至59岁的美国人中进行的。调查表明,美国男性一生平均有6位性伴侣,而女性平均只有两位性伴侣。另一例证是在20世纪50年代对原始部落民的调查,这项调查在一个叫做艾尼斯比格的部落中发现,男人比女人更多自慰,对性也更感兴趣。作为对子这一现象的经典描述,著名性学家金西说过这样的话:“在世界各地的人们当中,男性比女性更多地需要与不同的伴侣的性关系。”
那么,男女之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不同的社会、文化做出了不同的解释:一种说法是:滥交的后果对于男女两性是不同的。因为女性要考虑在后代生命的头儿年里照顾他们,所以她必须挑选最佳配偶,而男性滥交可以增加留下后代的机会。另一种说法是:原因在于在性关系中,男人追求数量,女人追求质量。还畚一种说法是:女人的性总是要与情连在起,男人却可以接受没有情的性。各种各样的说法中要数部落民族的说法最有意思:土著人认为,这种区别的原因是男人吃土豆比女人多的缘故。
在男女两性性欲区别的问题上,阴茎嫉妒理论是一个最重要也影响最为广泛的理论。它是由心理分析的鼻祖弗洛伊德提出来的。它假定:由于女孩在成长过程中发现自己比男孩少了阴茎,于是就产生了阴茎嫉妒的心理,并且影响到她的自信心。阴茎嫉妒理论实际上是在暗示:女性只有一个缺失的、萎缩的、衰退的性器官,只有阴茎才是唯一有价值的性器官。在阴茎和阴蒂功能相近的情况下,阴茎的价值似乎大大地超过阴蒂的价值。在计算机字库中,阴茎是一个现成的词语,而阴蒂却不是。这是上述价值观的一个佐证。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假设,阴蒂快感不可能是成熟女性的自然的行为方式,要想达到成熟境界,必须从阴蒂快感过渡到阴道快感。而这在生理上不可能做到(因为两种快感被证明为是同一种快感八致使许多女性有挫折感和沮丧感。一位女性主义者以讽刺的口吻说:女人的性感带上有一个阴蒂,它远远不能同高贵的阴茎相比,也比不上洞形的管道一它在性交中接纳和抚摩阴茎。阴蒂是―个非法的或男性气质的器官,它转向自身,自我接纳。女性主义依据性学关于并无阴道快感与阴蒂快感的区别的科学结论质疑阴道快感的神话:既然女性必须要靠男性插入才能获得快感的神话已经毁掉了,男性对于女性的性快感还是必不可少的吗?结论是:女性可以选择其他形式的快乐,女性现在在性上可以不依靠男性而独立了。
阴茎嫉妒论的另一个依据是在性活动中男女两性在主动性与被动性上的划分:男性竞争,女性选择。有人据此提出,性活动本身就是男性对女性的统治。男性是攻击,女性是接受、服从。如有雄性用臀部示意雌性,便被称为“同性恋”。但是,生物学研究发现了例外的证据,在其中雌性是追求者,雄性是被追求者。例如有一种鱼类,雄性个头较小,颜色也不亮,在性方面比雌性害羞。雌性的颜色更亮丽,肉体上也更有攻击性,在性活动中取主动姿态。而雄性则像灵长类的雌性,养育后代,用腹腔收缩来生育,使人想起雌性的生育动作。还有很多昆虫也是如此,交尾时雄性是在下的、被动的;雌性是在上的、主动的。这些动物学的发现至少表明,男性主动、女性被动并不一定是自然的秩序。
然而,此次调査发现,许多女性对性的态度相当冷漠,在老—代身上尤为普遍。这一点似乎为女性不喜欢性、在性方面处于被动地位这一论点提供了证据。
一位城市老年女性、老工人的经历是比较典型的。她说:年轻时还行,一礼拜一次。40多岁以后就烦了,不喜欢了。我不知道有快感,每回都挺难受的。也不是疼,就是嫌麻烦,没有舒服的感觉。50多岁以后就没有了。他可能也没要求了。他老说:先分床,后分房。他脾气一直不好,他到底需要不需要我也不知道。
有人是因为劳累而不喜欢性。一位农村老年妇女说:我不喜欢性,从一开始就不喜欢。也不是不喜欢他。我们一个月三四回吧。我看他睡不着,我就赶快眯眼,怕他来找我。有时他找我,我拒绝,他就生气,没办法还得让他弄。我没有主动提出来过,干活累的,没有那闲心,没有兴趣。知道阴蒂,自己从来不碰。
有人是因为害怕怀孕而对性反感,这在老一辈人中居多,因为在20世纪70年代国家实行计划生育国策之前,避孕手段极其匮乏。一位老年女性说:过去在农村时不让避孕,用体外排精。后来用过药物。不会用避孕套。上了女性避孕套,上了以后管几个月,叫子宫帽。再有就拒绝他,好像一接触就会怀孕,所以我对性生活根本无兴趣,怕还怕不过来呢。
有些女性是因为缺乏性知识、缺乏性快感而从来没有喜欢过性活动。这样的人在老年人中相当不少。一位都市老年女性说:我是23岁结婚,结婚后第一次有性经验,感觉不好。不知道,也没看过电视,什么都没看过,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男的懂,自己是被动的。特别疼。不知道快感,直到现在也不怎么明显。不怎么喜欢这件事。
性活动给一些女性留下的全是痛苦的印象,毫无乐趣可言,因此有的女性非常不喜欢性。一位农村女性说:我觉得特别痛苦,我讨厌男性。没有什么意思。我不能理解女人为什么一定要做这种事。
一位中年女性经历了从冷淡到热烈的转变过程。她的两个阶段的对比更突显出性冷淡的真实存在。她第二任丈夫比她大十多岁,已经60多岁了。她说:我28岁结婚,结婚时候都不知道孩子是从哪儿生的。我谈恋爱的时候不让他拉我的手,不让他亲嘴,我跟他说:亲嘴亲出孩子来怎么办呢?我以前真以为搂搂抱抱、亲亲嘴就能怀孩子呢。我跟前夫过了七年日子,从来不知道快感这件事。我和后来这个爱人认识以后都是他一点点把我开发出来的。从刚认识到结婚,有8年时间,我们每天晚上都做一次。是不是太多了?最近两三年不太行了,每周三四次。后来是我不行了,兴趣没他大了,他比我大13岁呢,我就说,我就不信干不側你了?他性要求比较强,他说人不能没有性生活,有性生活才能显得年轻,有性生活才能活得长。我现在的性生活挺好的,他的性功能很强,要不我们也不能生活得那么和谐。我觉得老夫少妻要是男的这方面不行,俩人关系就不行。性生活在夫妻关系中(的重要性)得占一半吧。
根据这位女性对周围邻居朋友的观察,不喜欢性的大有人在,像她和丈夫这样喜欢性的倒像是少数了:我认识好多人,早早就不过性生活了。邻居姐40岁就没例假了,就不愿干事了,说是下边太干巴了,许多人觉得女的一没例假就不该干那事了。另一个女邻居的男人有痛风病,她讨厌他,就不想做,他们俩一两个月半年的才做一次。上次来我家一对夫妇,那女的白白胖胖的,一看就不像没性生活的人,可她男人吃过饭就睡着了。那女的外边有人,她男人就假装不知道,也不点破,他这方面不行嘛。两个人性生活和谐才能过得好。
中国人虽然平均性欲略低于世界平均值(平均值为年均103次,中国为96次),但也有性欲高涨和特别喜欢性活动的女人。一位离过婚的中年城市男性说:我那个老婆性要求很高,一次做爱能达到15次高潮,褥子都能湿透了,只可惜她有外遇。她是个寡妇,我说你过去有过八百个男朋友我都不管,你跟我结了婚必须剎车,可是她就是不剎车。30年前我思想陈旧,当时我觉得我可以你不可以,就就离婚了。
对于男性比女性更喜欢性而且在性活动方面比女性更活跃这种现象的评价是多种多样的:有人据此认为男性是比女性更优越的性别,因为他的生命力比女性要强;有人则做出相反的评价,认为这恰恰说明女性比男性更优越,因为她的道德比男性要好;也有人看去不偏不倚,他们说,既然男女的区别是生理决定的,就应该充分满足男女两性各自的需求他们从这里找到了一夫多妻的依据。在我看来,这件事有三个要点:一是事实,二是原因,三是评价。
先看事实。男性果真比女性性欲强吗?仅仅用一生有几个性伴侣是证明不了这一点的,男人“花心”也许就是因为心太花(从某种道德标准看,就是操守不好,并没有什么生理依据。既然性能带来快乐,有什么证据表明女性就比男性比较不喜欢、不需要这种快乐呢?相反的证据也能找到:女性可以有多重性高潮,而男性高潮之后倒有一个长时间的不应期。如此说来,男性和女性究竟哪一性的性欲更强?这个所谓“生理事实”的确是要存疑的。
再看原因。即使从社会现象上看,男性的确显得比女性性欲强,男性的性伴侣比女性的性伴侣多,也不能只到生理上去找原因。从历史上看,男性在大多数文化中都比女性占有更多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他们据此制造出一种男女的双重道德标准,要求女性更收敛、压抑自己的欲望,甚至要对自己的性欲感到羞耻、惭愧,而男性却不必如此。如果一个男人有很多性伴侣,那是成功、性感的标志;而如果一个女人有很多性伴侣,却是无耻、堕落的标志。我看这个双重道德标准已经足够解释女性的性伴侣少于男性的现象,用不着再去找什么生理原因了。
最后,我们如何评价这一现象。我认为,男人比女人有更多的性伴侣,既不说明男性比女性有更强的生命力,也不说明女性天生比男性更贞洁、更有操守,它只是表明,经过几千年男权社会的文化积淀,男女在对待自身性欲望」:的态度和行为模式是不平等的:男性能够更自由地表达和实现他们的性欲望,而女性则更习惯于压抑自巳。因此我们可以推论:在一个更加合理的社会中,男女两性的欲望都可以得到更加自由的表达和实现,男女两性因此都应当比现在更快乐一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