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谨遵大人安排。”戚继光道。
下面的将士一听两位将军如此说,顿时也是高兴万分。一时间,海门卫城里杀鸡宰鹅,到处洋溢着欢庆的气氛。
巧合的是欢宴的当夜恰逢大雨,倭寇探子见海门卫里一片欢腾,悄一打探:原来此刻正在举行庆祝活动。倭酋得知探听的信息,便召集倭寇开会:“今晚大雨,又探听海门卫现在欢宴,我想,海门卫守卫定比平时松懈,若我们今夜去偷袭,必能事半功倍。”
倭寇们等到半夜,海门卫的欢宴散了,将士们都陆陆续续休息了。他们觉得偷袭的机会来了。来到海门城下,倭寇悄悄架起梯子,贼头贼脑地爬上城头。而这时,夜半巡视城防的戚继光正站在城墙上,倒霉的倭寇正好撞在戚继光刀口上,手起刀落,短短一瞬间,为首的几个倭寇立即身首异处。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戚继光睡到半夜,听到外面雷声大作,风雨交加,出于军人一贯的警惕性,觉得该去看看城防,以防万一。于是他便带了十几名亲兵冒雨到城上巡视。不曾想刚来到西门城头,就恰好遇见倭寇爬上城头。当时情况紧急,戚继光除了一面挥刀上前杀贼之外,一面还传令报警:“倭寇来袭,快报警!”
随从的亲兵高呼:“倭寇来袭,主将已上城杀贼,大家快来杀敌呀!”城内的将士们被喊叫声惊醒,拿起武器急忙奔赴西门城头杀敌。城下的倭寇见越来越多的士兵奔来,偷袭不成的他们只能破口大骂:“巴嘎,遇到戚继光了,快撤!”之后,丢下几十具尸体,趁着雨夜灰溜溜地逃走了。
战后,戚继光除了和士兵们庆贺再一次大败倭寇外,也考虑了防卫和示警的安排。戚继光说:“此次倭寇来偷袭让我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在遇袭时更快捷有效的报警。光靠士兵的喊叫来示警肯定是不足的,万一遇到恶劣的气候条件或其他,人的声音传不了多远,而且这种方式示警比较容易出现偏差。”
经过几番考量之后,戚继光命人把庆善寺里的铜钟运到海门卫,并将其安置在城隍庙右的钟楼上,遇袭的时候就司专人敲响铜钟,这种方式声音不但传递很远,而且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将士们都觉得比较实用。
后来,海门人民为了纪念戚继光,就把东山脚下的城隍庙改建为戚公祠,20世纪80年代中期又改建为戚继光纪念馆。那口报警用的铜钟,现在枫山半腰的钟亭内,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