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奇观-高山与低谷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珠穆朗玛峰

    喜马拉雅山脉中有50多座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16座8000米以上的,如希夏邦马峰和干城章嘉峰等。“喜马拉雅”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冰雪之乡”。那里被冰雪覆盖,冰峰一座座,就像一把把倚天的宝剑,冰川一条条,就像蜿蜒曲折的银蛇。最高耸的是我国与尼泊尔边界上的珠穆朗玛峰,它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藏语“珠穆”的意思是女神,“朗玛”的意思是“第三”。因为珠穆朗玛峰附近还有4座山峰,珠峰的为止是“第三”,所以就叫了这个名字。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还会随时间推移,因为地理板块运动而不断地增高。虽然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的第一高峰,但是,峰顶并不是离地心最远的,最远的是南美洲的钦博拉索山。珠穆朗玛峰的高大巍峨,对当地乃至整个世界都有着影响。

    年轻的珠穆朗玛

    研究发现,整个喜马拉雅山脉连带它的主峰——珠穆朗玛峰,全部是从南半球经国印度板块的推挤,飘洋2400千米来到这里的。在漂洋的同时,又因受到欧亚板块反作用力的阻挡,使得珠穆朗玛峰慢慢抬高升起。虽然在山南和山北有很多断层,帮助消除了相当一部分地球内部的应力,但最后它还是被抬升为世界第一高峰。当然,在抬升过程中也有来自地球内部向上穿越的花岗岩岩浆的顶托作用。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珠峰的“颈部”(海拔8700米“第二台阶”)和顶部全属于奥陶纪灰岩,事实上8500米上的都是奥陶纪灰岩。珠峰“身体”部分来自于地球里面的花岗岩以及变质岩,以片麻岩和眼球状片麻岩为主,它们都是原始的沉积岩,因为遭到国花岗岩的侵入,再加上区域地质事件,原来的性质发生了改变。东绒布冰川一面,以深灰黑色的岩石为主,那些也是片麻岩。人们去西绒布冰川考察就能见到大量的发黄色岩石,那些是花岗岩。

    珠穆朗玛峰冰雪世界的代表是冰塔林,它还是珠峰以及喜马拉雅山北面最有特色的冰川。低纬度气候干燥而海拔较高的地区,因为太阳入射角度较高,辐射能够从冰川的上面一直射进冰川的裂隙中,从上而下的消融发生了,将冰塔林显得高耸陡峭,冰塔林因此也就成了林。任何一个条件不能满足,纬度偏高或太阳入射角偏小或者冰川面是从侧面开始融化的这样所形成的冰塔林不会高且陡峭。珠峰北面具备了前面提到的多有条件,所以,那里的冰塔林高且美。

    不断上升的珠峰

    珠穆朗玛峰周围呈辐射状地伸展着许多条规模巨大的山谷冰川,长度在10千米以上的有18条,末端约3600~5400米。北坡的中绒布冰川、西绒布冰川、东绒布冰川以及30多条中小型支冰川组成的冰川群是最著名的。

    珠穆朗玛峰附近5000平方千米内有冰川覆盖的约1600平方千米。很多大冰川的冰舌区礼还有冰塔林的而存在。此外,古冰川活动遗迹如冰川槽形谷地、冰川、冰水侵蚀堆积平台、侧碛和终碛垄等在这里也屡见不鲜。峰顶的寒冻受风化较强烈,岩石嶙峋,有危立高耸的角峰和刃脊,还遍布着岩屑坡和石海。土壤的表层因反复的融冻形成了特殊的冰缘地貌现象如石环、石栏等。

    珠穆朗玛峰属于典型断块上升型的山峰。在前寒武纪变质岩系的基底与上覆沉积的岩系之间的是冲掩断层带,早古生代地层就是顺着该带从北向南推覆到元古代地层上的。峰体的上部是奥陶纪早期或者寒武一奥陶纪的钙质岩系,峰顶是灰色的结晶石灰岩,峰体的下部是寒武纪的泥质岩系,还有侵入的花岗岩体和混合岩脉。岩层向北倾斜,倾角较平缓。自始新世中期结束,珠穆朗玛峰开始急剧上升,上新世晚期到现在上升了约3000米。而且,因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按每年5.08 厘米的速度相互靠近、挤压,也使喜马拉雅山脉不断上升,每年约升高1.27厘米。

    珠峰的气候如何

    珠穆朗玛峰山体是金字塔状的,上面有冰川,最长可达26千米。山峰终年被冰雪所覆盖,地形非常陡峭,是登山运动瞩目的地方。

    珠峰地区和它附近的高峰气候多变,一天之内也是变化莫测,一年四季之简直变化无常了。基本来说,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为雨季,此时强烈的东南季风造成暴雨频繁,云雾弥漫。到了11月中旬和第二年2月中旬,因为受强劲的西北寒流影响,山峰温度可降至零下60℃,平均气温在-40℃至-50℃之间。而每年的3月初至5月末,这里是风季过度至雨季的春季,9月初到10月末是雨季往至风季过度的秋季。这段时间可能会有几天的天气较好,所以是登山的最佳季节。

    高原奇观——珠穆朗玛峰旗云

    远眺珠穆朗玛峰,珠峰显得神奇而美丽,无论是云雾之中的山峦奇峰,还是耀眼夺目的冰雪世界,都会引起人们莫大的兴趣。但还是飘浮在峰顶的云彩随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云彩就如同峰顶上飘扬着的旗帜,所以有了“旗帜云”或“旗状云”的形象称呼。

    珠穆朗玛峰上方的旗云形态万千,时而如同一面旗帜迎风招展,时而又如同波涛汹涌的海浪,时而又成了上升袅娜炊烟;一会像万里奔腾的骏马,一会儿又像轻舞的面纱。这些搜为珠穆朗玛峰增添了绚丽、壮观的色彩,说它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不足为过。

    经验丰富的气象工作者与登山队员常会据云飘动的位置以及高度,推断峰顶高空的风力,旗云飘动的地点越向上掀,表明风力越小;越往下倾,风力越大;若是与峰顶平齐,风力几乎是9级;若旗云由峰顶东南侧往西北移,说明高空吹东南风,低压系统将要到来,低压过境就出现降雪。

    旗云变换能反映高空气流的变动情况,所以珠穆朗玛峰的旗云还有“世界上最高的风向标”的美称。

    延伸阅读——绒布寺

    绒布寺位于珠穆朗玛峰下绒布沟东西侧的“卓玛”(度母)山顶,海拔5800米,地势高峻寒冷,是世上寺庙中海拔最高的。

    绒布寺始建实在1899年,是红教喇嘛阿旺丹增罗布创建的,当时的海拔是4980米。尽管不是很古老,但却世上海拔最高的寺庙,景色独特,所以很著名。这里曾经住着僧尼500多名,现在仅剩下50多名了。

    绒布寺是依山而建,一共5层,现在使用的只有两层。据说当初把寺庙建得如此之高,主要是图清静,方便休息。这儿信奉宁玛派,玛尼堆是当地的佛教信徒为自己祈求好运用的。

    若从北坡攀登珠穆朗玛峰,绒布寺是本营。站在这里眺望南面,能看到像一座巨大金字塔的珠峰山体屹立在群峰之间。天气晴朗之时,还能看到山顶乳白色的云团,就像一面白色的旗帜上空飘扬,是“世界上最高的旗云”,属于世界一大奇观。

    绒布寺脚下的绒布河是冰水河流,是由珠峰北坡的3大冰川(东绒布冰川、中绒布冰川、西绒布冰川)的部分泉水汇集而成。

    绒布寺距珠穆朗玛峰峰顶约20余千米,自古以来,藏族人民就把珠峰尊为神明。西藏佛教噶举派祖师——米拉日巴曾经在珠峰的山洞中修行了9年。

    阿尔卑斯山

    欧洲最高大的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在欧洲南部,弧形向东西延伸。山脉约长1200多千米,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勃朗峰是最高峰,海拔4807米。该山雄伟幽美,很多高峰有终年积雪,是西欧自然地理区中最著名景观。

    山脉的形成原因

    阿尔卑斯山脉属于古地中海。1.8亿年前,因为板块运动,北大西洋扩大,南面的非洲板块往北推进,古地中海下的岩层受到挤压弯曲,向上拱起,造成了非洲与欧洲间发生相对运动,阿尔卑斯山系就这样形成了。阿尔卑斯发生造山运动之时,一种褶皱与断层相结合的大型构造——推覆体又形成了,一些巨大岩体就被掀起,移动了几十千米,将其它岩体之覆盖住,大型水平状的平卧褶皱就形成了。推覆体构造的典型代表是西阿尔卑斯山。

    阿尔卑斯山脉在更新世时是欧洲最大的山地冰川,覆盖的冰雪厚达1000多米。除了少数高峰露出冰面,构成岛状山峰之外,还发育着各种类型冰川地貌,特别是冰蚀地貌。许多山峰岩石嶙峋,角锋尖锐,挺拔峻峭,并形成多种冰蚀崖、U形谷、冰斗、悬谷、冰蚀湖等地貌。现在,这里还有1200多条现代冰川,总面积约4000平方千米,其中以中阿尔卑斯山麓瑞士西南的阿莱奇冰川最大,长约22.5千米,面积约130平方千米。

    除了主山系外,阿尔卑斯山还另外有4条支脉伸向中南欧各地:山脉主干往西南方延伸的那个是比利牛斯山脉,往南延伸的那个是亚平宁山脉,往东南方延伸的那个是迪纳拉山脉,往东方延伸的那个是喀尔巴阡山脉。山脉分成3段,西阿尔卑斯山从地中海岸起,经过法国东南部与意大利西北部,一直到瑞士大圣伯纳德山口,是山系中最窄的,同时也是高峰最为集中的一段,这段中位于法国与意大利边界的勃朗峰在整个山脉是最高的。中阿尔卑斯山在大圣伯纳德山口与博登湖之间,宽度是3段中最大的,著名的有马特峰、蒙特罗莎峰。东阿尔卑斯山在博登湖的东面,海拔比西中两段都低。

    阿尔卑斯山的气候环境

    阿尔卑斯山脉所在的地方及各山脉的海拔、方位不同,所以不仅不同的小山脉之间气候不同,而且某一特定小山脉范围的气候也可能极不相同。所以阿尔卑斯山脉的气候作为了中欧温带大陆性气候与南欧亚热带气候的分界,山地气候冬凉夏暖。大致每升高200米,温度就下降1℃,海拔2000米处年平均气温为0℃。

    阿尔卑斯山地区湿度大,年降水量约1200~2000毫米,海拔3000米左右的地方是最大的降水带,边缘的年降水量与山脉内部的年降水量差异很大。海拔3200米以上的地方终年积雪。

    阿尔卑斯山区常有焚风出现,从而引起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造成灾害。焚风能持续2~3天,风向因气旋轨迹不同而不同,有的为南-北向,有的是北-南向。这种焚风的气团在爬上山顶过程中会被冷却,此时就会带来降雨或降雪,并延缓其冷却速度。当这种比较干燥的空气在背风面降落时,空气由于压缩而按常速变暖,所以,空气比开始流动时海拔高度相同地方的温度略高。受到影响地方的雪会迅速地消失。

    雪崩也是阿尔卑斯山经常有的自然现象之一。在每年的11月末到6月初这段时间内,雪崩经常出现,不仅会造成山脉大面积毁坏,还会将大量岩石从山坡带到谷底,是侵蚀作用的重要催化剂。

    阿尔卑斯山的植被呈现出很明显的垂直方向变化,分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和森林带,下部的为混交林,上部的为针叶林;森林带以上的是高山草甸带,这之上的多是裸露的岩石与终年积雪的山峰。在山区居住的居民是不同种族的,西部是拉丁民族,东部的是日耳曼民族。此外,这里还栖息着各种动植物,代表的有阿尔卑斯大角山羊、山兔、雷鸟、小羚羊和土拨鼠等。

    美丽的风景

    景色的迷人阿尔卑斯山是世界闻名的风景区与旅游胜地,人们称之为“大自然的宫殿”、“真正的地貌陈列馆”。山地冰川呈现出一派极地风光,是登山、滑雪、旅游和探险的胜地。

    阿尔卑斯山区覆盖着厚达1000米的冰盖,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冰川地貌,尤以冰蚀地貌为代表,突出冰面的高峰很少,形成了岛状山峰。最大的冰川是在中阿尔卑斯山麓瑞士西南的阿莱奇,长约22.5千米,面积达130平方千米。

    阿尔卑斯山地还因冰川作用形成了许多湖泊,其中莱芒湖是最大的湖泊,此外还有马焦雷湖、博登湖、科莫湖四森林州湖、苏黎世湖等。

    中、西阿尔卑斯山的风景也很美,有现代化的旅馆、滑雪坡以及登山吊椅等等。山麓和谷地之间还有的很多村镇。那里有山有水,景色优美,有大量游客去旅游观光。

    延伸阅读——勃朗峰

    海拔4810.90米勃朗峰不仅是阿尔卑斯山脉的最高点,还是西欧的最高峰,在法语中,勃朗峰的意思是“银白色山峰”。

    勃朗峰在法国与意大利的边境,从小圣伯纳德山口往北延伸了约48千米,最宽的地方达16千米,其中海拔过4000米的山峰有9座,如莫迪、艾吉耶、多伦、韦尔特等。

    勃朗峰的山体是由结晶岩层组成的,地势很高,因为常年受到西风影响,所以降水量较大。冬季还很有丰富的降雪,夏季也不会融化,所以终年白雪皑皑的,覆盖其上的冰川约有200平方千米。勃朗峰西北坡法国一侧有著名的梅德冰川,意大利一侧还有米阿杰与布伦瓦等大型的冰川。

    勃朗峰是有名的登山运动胜地,不仅有雄伟大的山峰,还有旖旎的风光,是阿尔卑斯山脉中最大的旅游中心,现代设施也很完备有空中缆车等。勃朗峰下还筑有公路隧道,起自法国的沙漠尼山谷到意大利的库马约尔,长11.6千米,1958年和1959年,法、意两国先后从两端开凿,到1962年的8月会合,1965年就建成、通车了,这样一来巴黎到罗马的里程就缩短了约220千米。

    黄山

    黄山在我国安徽省黄山市,面积1078平方千米,为“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黄山风景清新秀丽,云海、温泉、奇松、怪石、冬雪素称黄山“五绝”,令海内外游人叹为观止。黄山有82峰,有的崔嵬雄浑,有的又峻峭秀丽,错落相交,如同巧成,以三大主峰(天都峰、莲花峰和光明顶)为中心往外铺展开去,跌落的成了深壑幽谷,隆起的则成了峰峦峭壁。

    黄山在我国古代秦时称黟山。相传公孙轩辕黄帝率手下大臣容成子和浮丘公来这里炼丹,最终得道。唐天宝六年也就是公元747年,唐玄宗根据这个传说,吧黟山改名为黄山。

    黄山的地质地貌

    黄山在在形成过程中,经历过相当漫长的造山运动,地壳抬升,冰川运动以及自然风化等,最终形成现独特的峰林结构。

    黄山众峰林立,72峰包括“36大峰”和“36小峰”,莲花峰是主峰,海拔达1864米,与宽阔的光明顶、高险的天都峰连起来,雄居于景区的中心;周边还有77座超过1000米的山峰,叠翠的群峰构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立体画面。

    黄山山体主要是由花岗岩构成,是垂直节理发育的,侵蚀非常强烈,断裂与裂隙相互交错,长期的水溶侵蚀造就了瑰丽多姿的花岗岩洞穴、孔道,看上去关口重重。全山一共有30处岭、22处岩和2处关。前山岩体的节理较稀疏,岩石有较多的球状风化,山体非常浑厚,很壮观;后山岩体的节理较密集,多是垂直状的风化,山体很峻峭,这就是“前山雄伟,后山秀丽”的特征。

    黄山第四纪冰川的遗迹主要在前山东南,典型冰川地貌是苦竹溪、逍遥溪,是冰川移动侵蚀而成的“U”字形谷;眉毛峰和鲫鱼背等处为两条“V”字形的谷侵蚀残留下来的刃脊;天都峰顶是三面冰斗刨蚀遗留下来的角峰;百丈泉、人字瀑为冰川谷和冰川支谷相汇成的冰川悬谷;逍遥溪到汤口、乌泥关、黄狮垱等河床阶地中,分布着冰川搬运堆积的冰碛石,传说是轩辕黄帝炼丹用的“丹井”、“药臼”,也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冰臼。

    黄山的气候与生态

    黄山在中亚热带的北缘,属于常绿阔叶林和红壤黄壤地带,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阴雨。云雾天气很多,与海洋性气候相接近,没有酷暑,也没有严寒的冬季,平均温度差仅20℃左右。年均降雨天数达183天,4~6月最集中,山上全年的降水量是2395毫米。频率较大的是西南风和西北风,年均降雪天数是49天。黄山冬季较长,10月下旬就开始飘雪了,11月至第二年的3月全山飘雪,12月至第二年2月是雪最多的时候,也恰是冬游的好时机。

    下雪后,便可随处看到雪景,即使不下雪也能看到美丽的“雾凇”(又称雾挂)。它和洁白的雪花一样,给树木、岩石、屋舍披上了一层晶莹的白色,且比雪更白、更透明、更瑰丽,因而也更富有韵味。

    黄山自然环境复杂,生态系统较平衡,植物垂直分布很明显,景观完整,还保存着高山沼泽与高山草甸,是绿色植物的荟萃的地方。这里的森林覆盖率是56%,植被覆盖率更是高达达83%。

    目前,黄山有1452种野生植物,其中水杉属国家一类保护植物,银杏等4种属于二类保护植物,还有8种属于三类保护植物,石斛等10个物种是属于濒临灭绝植物,其中6种是我国特有的。第一次在黄山发现和以黄山来命名的植物多达28种,其中名茶“黄山毛峰”、名药“黄山灵芝”是最有名的。

    黄山中的动物种类有300多种,其中有14种是国家级保护的野生动物,如黑麂、苏门羚、梅花鹿、毛冠鹿和长尾雉等。

    黄山五绝

    黄山风景秀丽,堪称桃源险境,其中“五绝”最为著名,分别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和冬雪。

    奇松:黄山的独特地貌和气候形成松树的一种变体——黄山奇松,多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山上,黄山北坡的1500~1700米处,南坡的1000~1600米处较多见。针叶粗而短,冠平像削的意义昂,颜色是深沉绿,树干与树枝相当坚韧而且很有弹性。因风吹日晒,多数松树只有一边能长树枝。黄山松的姿态傲然独立,是一种奇特的美,但是,生长的环境十分恶劣,所以生长速度很慢,一棵不足一丈该的黄山松的树龄一般也在上百年,甚至可能是数百年;树的根部多比树干要长几倍甚至几十倍,只有根部深,黄山松才能坚强地站立在岩石上,虽然历经风雨,依然青春永驻。

    最著名的黄山松当然是“黄山十大名松”了:它们是迎客松、送客松、蒲团松、黑虎松、探海松、卧龙松、团结松、龙爪松、竖琴松、陪客松。

    怪石:黄山怪石又“奇”又“多”。它们的形态千奇百怪,形态各异,或像人或像物,或如鸟或如兽,每一个都很逼真。而且黄山还千岩万壑,差不多每座山上都有很多灵幻而奇巧的石头,大约形成扎起100多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期。黄山石的“怪”就怪在它们从不同角度来看,形状也各不相同。比如站在半山寺前望天都峰上的一块大石头,就像一直大公鸡在展翅高啼,所以佳偶哦“金鸡叫天门”;但是登上龙蟠坡后,回首再看,这只雄鸡却好像变成了五个穿着飘飘长袍、携手扶肩的老人,做一又被叫做“五老上天都”。据说,黄山有名可叫的石头有1200多块,都是有三分形象,再加七分的想象,将人的心理移情于怪石,一块块冥顽不灵的石头,突然之间就有了生命。

    云海:黄山峰为体、云为衣,是云雾之乡,“云海” 瑰丽壮观,又美、又奇又幻,因此享誉古今。冬季的景色是最美的。一年之中,黄山有云雾的天气就有200多天,水气升腾或者雨后雾气都会形成波澜壮阔、一望无边的云海。黄山的山峰、沟壑都淹没在云海雪浪之中,天都峰、光明顶更是成为了浩瀚云海中的“小岛”。等到风平浪静之时,云海就一铺万顷,非常平静;而风起云涌之时,就波浪滚滚,气宇轩昂;待到微风轻拂之时,云海微澜迭起,如同涓涓的细流。

    温泉:温泉古称汤泉,黄山的温泉源于海拔850米的紫云峰,水里含重碳酸,可饮亦可浴。传说,轩辕皇帝曾在这里沐浴七七四十九天,返老还童之后羽化飞升,因此,这里的温泉又有“灵泉”之称。温泉每天有400吨左右的水出来,经年不息,水温约42℃,属于高山温泉,对皮肤病、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新陈代谢、运动系统等疾病,有一定功效。

    冬雪:冬雪是大自然好作品,是“极品”,在黄山工业是当之无愧的“第五绝”。黄山冬雪与北国冬雪不同,它并非厚重、严实,但能持久不化,给黄山增添了许多风采。天都峰在冬季就像一个银妆素裹的女神;与之隔壑相望的是莲花峰,也像是盛开的雪莲;九龙峰着实变成了蜿蜒腾飞的玉龙,飞舞在云海上;奇异的石林此时像一尊尊神仙,身着素服,聚在峰头。雾松、雪松和树挂将黄山打扮成了一个奇幻世界。

    延伸阅读——黄山三瀑

    黄山有1池2湖、3飞瀑、17幽泉、24溪和36源。除温泉外,黄山水还有飞瀑、明荃、碧潭和清溪等。雨后到处都是潺潺的流水,闪着粼粼波光。瀑布奔腾,响声如雷,泉水呜咽,鸣如琴弦。其中最有名的是“人字瀑”、“百丈瀑”和“九龙瀑”,它们并称作黄山的三大名瀑。

    人字瀑古名叫做“飞雨泉”,从紫石和朱砂两峰间流出,危岩达百丈,清泉从左右壁上泻下来,像一个“人”字。

    黄山最为壮丽的瀑布是九龙瀑布,源自天都、玉屏、炼丹和仙掌等峰,从罗汉峰和香炉峰之间、分九叠流下来,每叠都有一潭,所以叫做九龙潭。有诗赞叹“飞泉不让匡庐瀑,峭壁撑天挂九龙”。

    百丈瀑在黄山青潭与紫云峰之间,顺着千尺的悬崖降下来,形成百丈的瀑布,所以叫这个名字。

    乞力马扎罗山

    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的山脉,海拔达5895米,面积达756平方千米,在坦桑尼亚乞力马扎罗的东北部,与肯尼亚向邻近,它是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的分水岭,离赤道仅有300多公。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屋脊”,许多地理学家还称它为“非洲之王”。

    在斯瓦希里语里,乞力马扎罗山的意思是“闪闪发光的山”。它的轮廓非常鲜明,缓缓上升的斜坡伸向长而扁平的山顶,那是个巨型火山口,是个盆状火山峰顶。酷热的天气里,从远处望去,山基是蓝色的,赏心悦目,白雪皑皑的山顶仿佛盘旋在空中。山麓气温有时有59℃高,但是峰顶的气温又常在零下34℃,所以有“赤道雪峰”的名字。过去的几个世纪中,乞力马扎罗山一直很神秘、很迷人,没有人会相信,在赤道附近居然会有这样的覆盖着白雪的山。

    在坦桑尼亚人心中,乞力马扎罗山是无比神圣的,很多部族要到山脚下举行祭祀,去拜山神,以求平安。

    山体形成

    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风物地貌的代表,它是因灾难性的地壳运动而形成的,这种地壳运动还造就了从红海穿越坦桑尼亚,一直延伸到南非的东非大裂谷。东非在约2500万年前是一个广袤而平坦的平原。非洲大陆与欧亚大陆相撞之后,东非平原就有了弯曲、断裂。两大板块的碰撞让本薄疏的地壳产生了巨大裂口及薄弱点,于是该地区的众多火山也就形成了。火山活动在原发山谷最深处最为频繁的,最终形成了大裂谷地区的恩戈隆戈罗火山群以及一系的火山如美鲁山、肯尼亚山、乞力马扎罗山。

    直到今天,东非大裂谷仍存在地壳运动,乞力马扎罗山就是较近的火山活动所造成的。它的形成大约始于75万年以前,最初由3个大火山口组成,分别为希拉、基博和马文兹。随后,希拉火山锥就崩塌消失了,接着消失的是马文兹。然而,基博火山却还保持着活力,在大约36万年前还曾出现过一次大规模的爆发,释放的黑色熔岩甚至盖过希拉火山口,马文兹火山的原址上,乞力马扎罗山鞍形成了。

    基博火山的最终高度达到了5900米,每年都会被冰雪和冰川覆盖。在大约10万年前,一次巨大的山崩在火山口西南边形成了峡谷壁,而基博的最后一次喷发,也留下了火山灰坑、内火山口和完美的火山喷口。

    乞力马扎罗山的两座主峰

    乞力马扎罗山有两座主峰,一座叫基博,另一座叫马文兹。在查加语中,“基博”一词意为“黑白相间”,因为山上的白雪和黑色岩石相互交错,恰好构成了一幅黑白相间的雄壮图画;而“马文兹”一词在查加语中意为“破裂”,这是由于它的山峰是由四五个犬牙形的山峰构成的,非常险峻挺拔,与圆形的基博峰相对。

    由于印度洋上吹来的海风常常被基博峰阻挡,因此基博山巅和山腰处常有浮云和雾气缭绕,巍的基博峰在其中若隐若现,唯独黎明日出与黄昏日落之时,终年积雪的山峰才偶尔露出真形。当山峰揭掉浓云密雾的面纱、露出光彩夺目的雪冠之时,苍翠的山体与无边的绿色草原相互映衬,让人心旷神怡。山顶积雪成冰后向山下移动,然后形成冰川,滑到海拔4300米处,就成了一大奇观。

    马文兹山和基博峰的有规则的锥形不,它经过了强烈侵蚀,山势非常崎岖,而且十分陡峭,还有狭谷将它劈开。基博的残存下来的冰盖会形成分散的大冰块,马文兹山上却不不这样,它有永久冰,几乎无积雪地。

    乞力马扎罗山的5个地带

    乞力马扎罗山可分成5个地带,它们的活动都要受到海拔、气温、降水、植物群与动物群5个因素的控制,5个地带约以海拔1000米为梯度,森林带之上的降雨量、气温以及生物都相应减少、降低。

    南面低坡带,是指海拔早800米和1800米之间,平原降雨量500毫米、森林边缘降雨量1800毫米的地带。 研究人员在这一地带勘察,发现有相当多人类活动的痕迹,牧场、耕地和人口稠密的居民区将原始灌木和低湿林代替了。这里土地肥沃、植被繁茂,但是无哺乳动物,唯有丛猴、树蹄兔、香猫等几种小型树栖哺乳动物。

    森林带,是指海拔在1800到2800米之间,降雨量南部是2000毫米、北部与西部都不足1000毫米的地带。该地带完全绕山而行,是最适合植物生长的。乞力马扎罗山96%的水都来自于该带,然后,通过多孔渗水的火山岩渗滤,山泉就形成了。该带还哺育了很多如蓝猴、疣猴、水牛、大象、羚羊、南北羚羊、小羚羊等的野生动物。

    石南荒原和高沼草原带,是指海拔在2800米到4000米之间,降雨量森林边缘地带达1300毫米,上部地区达530毫米的地带。该带以多石南属植被以及各种野花为特点。但它还有德肯尼半边莲和乞力马扎罗千里光两种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植物。该地带因海拔太高,没有多少野生动物,只有很少的野狗、水牛以及大象等,大羚羊是最多的,希拉高原偶尔会有狮子出现。较常见的是小型哺乳动物,同时还有少许捕食,如香猫、树猫和美洲豹等。

    高地沙漠带:是指海拔在4000米到5000米之间,降雨量在250毫米的地方,该地带是半沙漠地带,夜间气温多0℃以下,白天能够达到30℃。水资源比较匮乏,几乎没有可以保持仅有水分的土壤。这里只有像地衣、生草丛、苔藓等约55种植物生存,因为地下水结冰,土壤能够一夜之间发生移位,因此,多数根茎植物的生活是非常艰难的。这礼也没有常驻的大型动物,只会有大羚羊、美洲豹和野狗等会经过这里。

    山顶:是指海拔超过5000米,降雨量少于100毫米以下的地带。山顶属与寒带,空气中的含氧量仅是海平面上的一半,液体的地表水极少,原因哟两个,一是降雨少,儿是地质组成是多孔岩石,无法蓄水。阴冷荒凉的山顶的生命是乞力马扎罗山最少的,仅仅有少量地衣,生长速度是每年1毫米。蜡菊是这儿最高的开花植物,在基博火山口里,长在5670米的高处。但是蜡菊是极为罕见的,分布也非常之分散。当然,这里的哺乳动物也是非常少了的。

    延伸阅读——乞力马扎罗山“雪冠”是否会消失

    乞力马扎罗的顶峰曾经被冰雪完全覆盖,有100米厚,冰川一直延伸到海拔4000米以下。山顶的降水量一年约200毫米,根本不能够和融化失去的水量相平衡,因此乞力马扎罗山顶的冰川现在只剩下了一小块。西方人汉斯·迈耶是最先注意到冰层后退的人,他还是第一个到达顶峰的人。1898年,他在的报告里称乞力马扎罗山顶的冰川比8年前他首次登山时退缩了100多米。这么迅速的变化,并不是完全因为全球变暖,而是因为长时间气候周期变化。

    冰川以这样的速度逐年后退,令人担忧。据专家的预测,保守估计,在未来来二十年里,这里的冰层将有可能完全消失。一些科学家认为这是因为火山,增温会加速融冰过程;另外一些科学家却认为这是因为全球升温。不管原因是什么,乞力马扎罗山的冰川正在逐渐变小,这是毫无争议的。

    落基山国家公园群

    加拿大落基山脉国家公园群在加拿大西南部的艾伯塔省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境内,面积达2.3万平方千米,包括约霍、班夫、贾斯珀、库特奈汉帕、罗布森、阿西尼伯因等,这里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

    落基山脉公园群内的山脉约是7000万年前次形成的,都很年轻。山峰嶙峋、冰川流在这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冰川从冰原上滑下,将坚硬的岩石磨成了粉末,岩屑覆盖住冰湖。冰川融水流向美丽的圣路易斯湖,冰砾飘浮在水中,反射光将湖泊打扮就像绿宝石一样璀璨夺目。

    落基山的形成及分布

    最初,落基山只是巨大的地槽,白垩纪初期,它也还只是浅海。第三纪时,地球发生了大规模的造山运动,火山爆发,地壳也发生了强烈的褶曲与压缩,导致山脉再次隆起,高大的花岗岩山系就形成了。第四纪时,在冰川的作用,山脉又留下了陡峭的角峰,由于冰斗、槽谷等冰川侵蚀的地貌特征,再加上长期的地壳变动,逐渐形成了落基山的现状。

    落基山的分布范围非常大,是北北西—南南东走向的,南北有着明显的差异,可分成3个部分。南部落基山地区包括怀俄明盆地以南或北普拉特河上游东岸向南的山地,这里的山地多是呈南北走向平行罗列的,有很多挺拔陡峭的山峰以及随处可见的山间小溪,流水清冽,山花烂漫,百鸟齐鸣,非常美妙。山体多是由前寒武纪的结晶岩所构成的,海拔超过4000米,埃尔伯特山是落基山脉的最高点。峰顶天气恶劣,终年积雪,于是奇特的冰斗、冰凌就形成了,非常壮观。落基山地的矿藏很丰富,金矿是最早发现,后来,铜矿和银矿也别发现了,但是,多年的开采后多数矿体已经枯竭了。

    北部落基山地区包括了黄石公园北部山地以及加拿大境内的山地。这礼曾经冰川活动极度活跃,冰川作用之下还形成了非常特殊的地貌。山地主要是由水成岩构成的。因为有复杂的地层与强烈的火山作用,该地区蕴藏了较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例如美国第二大铜矿。

    中部落基山地以高原为主,地质构造很复杂,受火山的影响非常大,有很多温泉、间歇泉。其中,黄石公园的间歇泉“老实泉”驰名中外。怀俄明盆地也在这里,十分巨大,四周有高山环绕,这里气候干燥,几乎不生寸草,是半荒漠景观地带。

    因为落基山脉雄伟壮观且风光特别,美国政府早就在这里建了黄石公园、冰河公园和大台顿公园3座国家公园,以此来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

    落基山脉的气候特点

    落基山脉国家公园群南北延伸非常远,因此气候也变化多样,南端属于亚热带北缘气候,北端属于北极气候。但南部因山脉为大陆性,海拔高,因而纬度变化造成的影响往往较弱。

    在落基山处,有两个贯穿山脉大部分的垂直气候带,较低的那个是寒温带,不仅冬冷,夏也凉;较高的那个是属于冻原类型的高山气候,冬季非常严寒,夏季又短又寒。

    落基山脉的降水量南少北多,北方大概是南方的3倍。南方气候干燥,例如科罗拉多圣路易谷地就是山地荒原气候,在落基山脉中,是最干燥。落基山脉北部因有太平洋气旋暴风雨,所以全年的降水较均匀。

    落基山脉各个生长季节差不多都很短,有的地方甚至到7月也仍有霜冻,是北美大陆的气候分界线,阻挡着极地太平洋气团的东侵以及极地加拿大气团、热带墨西哥湾气团的西行,所以还导致大陆东、西降水有很大的差异,对气温的分布有一定影响。西部则以冬雨为主,除了北纬40°北面的沿海和迎风坡的降水较多,其它地方的年降水量都少于500毫米,冬季气温却比同纬度的东部各地要高;东部则以夏雨为主,除了北部高纬的地区以及靠着山地的大平原降水较少,其他地方的年降水量都超过500毫米。

    落基山脉国家公园群是高原气候,气温一般是7℃,7月份平均为28此美大陆重要的气候分界线。拉多的圣路易谷地为山地荒原气候,是落    ℃,是最高的, 1月份为-14℃。年均降雨量是360毫米。

    落基山国家公园群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4年把落基山脉国家公园群列入自然遗产的行列,在《世界遗产名录》留名。

    落基山脉的国家公园群,面积2.34万平方千米,其中有班夫、约霍、贾斯帕、库特奈等国家公园,还有汉帕、罗布森、阿西尼伯因等省立公园,这些都是落基山脉中最美丽的地区。

    贾斯帕国家公园是公园群里面最大的,从哥伦比亚冰原发源的阿萨巴斯卡河经过这个公园,河水进入无限风光的大奴湖、马里奴湖。贾斯帕公园内有斯曾林格斯硫磺温泉,水温达54℃,它西部是罗布森省注公园,里面有海拔达3954米的罗布森山,它是落基山脉的最高峰。

    1887年班夫国家公园建立,它是加拿大最早的国家公园,还是有名的避暑胜地。该公园最著名的景区是路易斯湖,该湖长约2000米,最大宽度约有600米。湖面上倒映着冰块状的维多利亚山脉。

    约霍国家公园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它的中心是海拔3000米约霍溪谷,它在冰雪覆盖的群山间。在当地土著语言中,“约霍”的意思是“壮观”。

    库特奈国家公园也在不列颠哥伦比亚,里面有冰川、冰川谷、冰川湖等等。里面斯蒂温山的巴鸠斯页岩化石层里面,有保存得相当好的寒武纪化石,甚至还有保存完好的古生物软体部位,极其珍贵。据推断,它们的年龄可能有5.3亿年了。

    延伸阅读——落基山脉的动植物

    落基山脉动物种类繁多,代表性的大型哺乳动物有黑熊、灰熊、山狮和狼貛等。大角羊、石山羊夏天会栖息在高崖上,冬季就迁到较低的山坡;北美驯鹿、骡鹿、维吉尼亚鹿等鹿科动物如也会随着季节的变化,在高山草地和亚高山森林之间垂直迁移;驼鹿形单影只,经常在北部湖泊、溪流以及沼泽地出现,以它们主要以柳叶、水生植物为食;在怀俄明州黄石国家公园里还生活着美洲野牛;较低的山谷的公路、铁路路线上则有丛林狼在游荡。海拔较低处有小型的哺乳动物,例如花鼠、红松鼠、哥伦比亚地松鼠以及旱獭等。鼠兔主要在岩滑堆栖息,草原犬鼠活跃则在较干燥的谷地、高原活跃。干旱的南部山区有叉角羚、杰克兔、西貒、响尾蛇等野生动物。

    鸟类的种类也很多,夏季山区各处都有猛禽,如白头海雕、金雕、鹗和游隼等。林地、草地上有雷鸟、蓝松鸡、灰松鸦、流苏松鸡、云杉松鸡、斯特勒氏松鸦和克拉克氏星鸦等鸟类。还有水鸭、沙锥、喇叭天鹅等水禽。

    因为高度、纬度、日照比较特别,所以落基山脉地区的植物群落也有有着极大的不同,科罗拉多与新墨西哥东坡,冬天,强风从干燥的平原吹来,吹得雪松、矮松以及发育不良的土地发生了变形。在山系的终端、海拔较低的地方,一般是没有树的,只有在河流的沿岸,才会有一片片的三角叶杨以及其它的落叶树。河谷与盆地中生长着灌木蒿,向北一直长到亚伯达南部。中等海拔地区,山地森林里有白杨、黄松、黄杉等。亚高山带森林有黑松、白云杉、西方铁杉、西部红柏和恩格尔曼氏云杉等。纬度增高,林木线高度逐渐下降。林木线以上遍地都是耐寒的草类、苔、地衣以及一些高山苔原的低矮开花植物。最北部山区有“小精灵树林”,是矮小的柳树。森林、草地上有着无数的的龙胆、野花、御膳橘、耧斗菜、飞燕草以及火焰草等。

    东非大裂谷

    东非大裂谷(也叫“东非大峡谷”或“东非大地沟”)是大陆上断裂带中最大的一个。我们从卫星照片上看它,觉得它像一道巨大的伤疤,会有一种惊异神奇的感觉。

    东非大裂谷的现状

    东非大裂谷在非洲东部的南起赞比西河口附近,往北经国希雷河谷到马拉维湖(即尼亚萨湖)北部之后,分成了东西两支:东支裂谷带沿着维多利亚湖的东侧,向北延伸,经过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的中部,再穿过埃塞俄比亚高原,进入到红海,从红海向西北方向延伸,最后到约旦谷地,全长近6000千米。裂谷带很宽,谷底较平坦。谷两侧断崖非常陡峭,谷底和断崖顶部的高差在几百米到2000米之间。西支裂谷带沿维多利亚湖的西侧,由南向北一次穿过坦噶尼喀湖、基伍湖等湖泊,然后逐渐消失。

    东非裂谷带两侧的高原上还分布着一些火山,例如肯尼亚山、乞力马扎罗山、尼拉贡戈火山等,谷底中约有30多个串珠状湖泊。这些湖泊大部分狭长而且水很深,其中有世界上最狭长的湖泊——坦噶尼喀湖南北长670千米,东西宽40~80千米,它还是仅次于北亚的贝加尔湖的世界第二深湖,平均水深可达1130米。

    在地理上,东非大裂谷已经超出东非的范围、延伸到死海,所以有人叫它“非洲——阿拉伯裂谷系统”。

    东非裂谷的形成原因

    东非大裂谷是如何形成的呢?地质学家研究认为,大约3000万年前,因为发生过地壳断裂运动,一块陆地从阿拉伯古陆块分离出来,漂移运动就形成了裂谷。当时,这一地区的地壳还处于大运动时期,整个区域都抬升了,地壳下地幔物质上升、分流,巨大张力产生。在张力的作用之下,地壳大断裂形成裂谷。而且抬升运动不断发生,地壳断裂就不断的产生,地下的熔岩不断地涌出,渐渐地,高大的熔岩高原就形成了。高原上的火山就变成了山峰,断裂下陷地带就是大裂谷的谷底。

    地球勘探资料分析认为,东非裂谷带还存在着许多活火山,而且抬升现象也还在不停向两边扩张。速度虽然很慢(近200万年来,平均每年扩张速度为2~4厘米),但是,如果这样不停扩张下去,总有一天,东非大裂谷东面的陆地会从非洲大陆分离出去,产生一片新海洋以及一些新岛屿。

    裂谷风光

    的东非大裂谷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有着“非洲屋脊”之称,景色壮观,还有有人叫它“地球表皮上的一条大伤痕”,古往今来,无数人为它着迷。

    裂谷湖泊:裂谷的底部有一片宽阔的原野,里面有20多个狭长湖泊,就像散落在谷底的一串串晶莹的蓝宝石。中部,纳瓦沙湖与纳库鲁湖是栖息着鸟类等动物,还是重要的游览圣地以及野生动物保护区。纳瓦沙湖湖面的海拔为1900米,在裂谷内是海拔最高的湖;南部,盛产天然碱的马加迪湖是非常重要的矿产资源区;北部,图尔卡纳湖是一个人类发祥地,在那里曾经发现过260万年前人类头盖骨的化石。大裂谷内集中着非洲大部分湖泊,例如沙拉湖、阿贝湖、马加迪湖、维多利亚湖、图尔卡纳湖、基奥加湖等。这些湖泊顺着裂谷长条状铺展,是东非高原上的美景之一。

    东非大裂谷带湖区:裂谷地带降雨充沛,土壤肥沃,是肯尼亚的主要农业区。东非大裂谷带的湖区,河流从四周高地流下,进入湖泊。湖区的降水充沛,河网密集。在东非大裂谷地带,科学家们还发现了大量的早期古人类的化石,“露西”的骨架化石还呈现了人和猿的形态结构特征。肯尼亚境内的裂谷,轮廓十分清晰,纵贯南北,将国土划分为两半,还与横穿全国的赤道交叉,因此,肯尼亚还有一个有趣的“东非十字架”的称号。

    东非大平原:东非大平原在非洲的地势是最高的,气候温和,降雨充沛,物产多样,是当地的主要农产区,尤其茶叶、咖啡、水果和俞麻等较出名。这里的一年能采摘两次咖啡豆,一年内有9个多月可以每半月采摘一次茶叶,俞麻成熟后,天天都能收割。

    新知博览——肯尼亚纳库鲁湖

    纳库鲁湖在肯尼亚,是为保护禽类鸟建立的公园,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火烈鸟栖息地区。它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西北方向150千米的地方,海拔达1753~2073米,占地面积达188平方千米。因为湖水的盐碱度高,浮游生物较多,因此,在这一带生活着200多万只的火烈鸟,占了世界火烈鸟总数的百分之三十多,是“观鸟天堂”。

    这里的火烈鸟有大小两种,大的身高1米,长1.4米,数量较少;小的身高0.7米,长1米,数量较多。它们有长腿、长颈和巨喙,与白鹤很像,只是全身的羽毛是淡粉红色,两翼和两足的色调较深。火烈鸟的嘴非常别致:上平、下弯,尖端是钩状的。

    一群火烈鸟中往往可达到几万只,有的甚至多达十几万只,它们或在湖中游泳,或在浅滩上徜徉,神态悠闲安详。兴致来时,它们会轻展双翅,翩翩起舞。这时的纳库鲁湖会显得湖光鸟影,交相辉映。而一旦兴尽,它们就会振翅高飞,直上中天,如同大片的红云。这一奇特的变幻也被誉为“世界禽鸟王国中的绝景”。为了观赏这一奇景,每年都有大批游客从世界各地来到纳库鲁湖。

    除火烈鸟外,纳库鲁湖还栖息着400多种、数百万只珍禽。在湖边密林里卖弄,居住着食肉鸟如褐鹰、长冠鹰等;也有候鸟如滨鹬、矶鹞等;还有翠鸟、杜鹃、太阳鸟、欧椋鸟等等。整个纳库鲁湖国家公园是各色各样鸟类的乐园,每年都会有许多鸟类学家从世界各国前来考察研究,因此这里也被称为“鸟类学家的天堂”。

    此外,公园中还有很多大型的动物,例如黑斑羚、狐狸、野猫、瞪羚岩狸、河马、豹子、跳兔、无爪水獭、大羚羊、、斑鬣狗、长颈鹿、白犀牛等等,都有。

    科罗拉多大峡谷

    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一个著名的自然奇观,在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的凯巴布高原之上。因为有科罗拉多河穿过,所以叫做科罗拉多大峡谷,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出的受保护的天然遗产。大峡谷全长446千米,平均宽度为16千米,最深达1740米,平均深1600米,总面积达2724平方千米。

    科罗拉多大峡谷的来历

    科罗拉多大峡谷是科罗拉多河的佳作。该河发源自科罗拉多州的落基山,经过犹他州和亚利桑那州,再从加利福尼亚湾入海,全长达2320千米。在西班牙语中,“科罗拉多”的意思是“红河”,因为河里有大量的泥沙,河水又常是红色。

    由于科罗拉多河的长期冲刷,在主流和支流的上游已经凿出了峡谷地、布鲁斯峡谷、格伦峡谷等19个峡谷,而最后流经亚利桑那州多岩的凯巴布高原时,更是惊人地形成了大峡谷的奇观,成了这条水系所有峡谷的“峡谷之王”。

    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大致是东西走向,蜿蜒曲折地像一条凶猛的巨蟒,蜿蜒于凯巴布高原上。它的宽度在6~25千米之间,两岸北高南低,平均谷深1600米,宽为762米。科罗拉多河在谷底,奔涌向前,两山并立、一水中流,景观壮丽。拥有奇特的地貌,宏大的气魄,迷人的神态,真是绝世无双。

    1903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来此游览时,曾感叹地说:“大峡谷让我敬畏,它的没无可比拟、没有语言来形容,是世界独一无二的。”还有人说,科罗拉多大峡谷是在太空唯一能用肉眼看到的自然景观。

    1919年,威尔逊总统把大峡谷设立为“大峡谷国家公园”,1980年,它被列进世界遗产名录。大峡谷山石多是红色的,从谷底到顶部分别分布由寒武纪到新生代各时期的岩层,层次鲜明,色调不同,而且还含有各个地质年代有代表性的生物化石,所以它又叫做“活的地质史教科书”。

    壮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

    大峡谷两岸都是红色巨岩的断层,大自然鬼斧神工,创造出了如此嶙峋叠嶂的奇迹,尤其中间夹有一条看不到底的巨谷,显得更加苍劲壮丽。而且这里的土壤虽多为褐色,但是,当有阳光照耀时,,岩石的色彩会随太阳光线的强弱而或为深蓝色,或为红棕,或为赤色,无穷的变幻彰显出大自然的斑斓和诡密。大峡谷就如同仙境一样七苍茫、迷幻,让人沉醉。峡谷的色彩、结构,特别是那磅礴的气势,没有哪个雕塑家或画家能模拟的出来。

    峡谷岩壁的水平岩层非常清晰,它们是亿万年之前地质的沉积物。就像树木的年轮,它们是人们认识大峡谷的地质变化重要的途径。大峡谷除了雄伟壮观以外,还有许多通幽曲径,同样令人惊叹。另外的一些由水流冲击而成的岩穴石谷,形状更是千奇百态,颜色如火般红烈,每处岩石都像是一幅美丽的画,令人觉得好像是到了仙境。

    大峡谷国家公园的电影院的银幕,是世界上最大的,用来重放大峡谷的历史和变迁。亿万年前,这里也像喜马拉雅山一样,曾是一片汪洋大海,是造山运动使它崛起。可是因为石质松软,经过几百万年科罗拉多河急流的冲刷,两岸的岩壁被切割成了现在的大峡谷,它还位列于自然界七大奇景之中。许多来过这里的人都叹:唯有科罗拉多大峡谷才有资格成为美国的象征。

    科罗拉多峡谷的景点奇观

    科罗拉多大峡谷中有许多美丽的景色,因此也吸引着全世界各地的人来参观游览。

    岩拱国家公园:岩拱公园的面积仅200多平方千米,可以说是“家庭公园”,因为这里的交通和观景便利,适宜合家同游。公园里天然石拱多且集中,所以非常有名,里面跨度超过1米的岩拱就有2000多个,而且还有很多怪异的石柱和石墩群落。几个景区因为有公路多以串连起来,美景密集,让人目不暇接。公园很自然生态保养得很好,没有任何的商业设施,连饮食的地方都没有。戈壁很广阔,长着叫做“公园的心尖肉”的寥寥的山艾。曾经好莱坞要来借块地方投入500匹马,拍摄印地安人与联邦骑兵的鏖战,公园严词拒绝了。对然囊中羞涩,但公园为了保持自然生态的美貌,坚决不为利益所动。

    印第安遗址公园:科罗拉多高原被地质学家称作“半沙漠”,因为它以蛮荒、裸露的台地以及峡谷地貌为主,看上去人是不能在这里定居的。但是,人类在这里居住的历史至少有3000年。四角地区的人文特点是印第安民族遗留下来的崖居遗迹,这里还是最著名的印第安遗址公园。所谓的崖居是指在悬崖下大空洞里面筑屋、居住,少的有几间,多的达几百间,一个洞可以看做一个村落。在一个山凹的“报纸岩”上,还绘满了印第安人的岩画,有动物和其他奇异的图形,这些作品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现在亚利桑那境内的侯琵族,据说是崖居人的后裔。他们称,早前崖居人的灵魂仍在遗址居住,因此部落每年都要来祭拜祖先。

    布莱斯公园:从大峡谷向北就能到达布莱斯国家公园,高原连续上了5个台阶,依次是巧克力崖、朱崖、白崖、灰崖和粉崖,它们一层层上升,露出了30多亿年的彩色沉积层。在犹南5个国家公园里,布莱斯公园是面积最小的,它很特别,山边有大片的石林,就像是神的阅兵场。台地是大阶梯最上面的一层,是粉崖。台地边缘已侵蚀成了粉色石林,从崖顶望下去,千形百状,一群群、一簇簇,非常壮观。

    魔鬼庭园:魔鬼庭园很像童话里的魔境,有门廊和墙柱,台墩散落。一组组石头,如木偶一样,站在岩座上,俏皮可爱。如此可爱的模样,人们几乎无法相信它们是由自然风化的结果,它们与周边的地貌差别很大。

    米德湖与鲍威尔湖:1935年胡佛高坝建成,它形成的大峡谷的西端的水库就是米德湖。1963年格伦峡大坝建成,鲍威尔湖也就随之形成,是大峡谷东边的新景点。一东一西两大坝间还囊括大峡谷最精彩的部分。鲍威尔湖的明名,是为了纪念第一个来到这里、建议开发水利的先驱。它的面积比米德湖大1倍还多,景色也远胜米德湖,有红色的砂岩、石拱、峡谷以及万顷的碧波,现在它是美国西南部主要的国家度假区。

    延伸阅读——科罗拉多大峡谷悬空玻璃桥

    为了能够吸引游客,美国亚利桑纳州科罗拉多大峡谷投入3000万美元,将透明玻璃悬空廊桥建在距谷底1158米、虚悬谷壁外21米的的高空,真是让世人惊叹,这座廊桥在2007年3月20日向游客正式开放。

    这座廊桥约宽3米,底板是透明的玻璃材质,游客在上面行走的时候可以俯瞰大峡谷以及科罗拉多河景观。这项号称是“21世纪世界奇观”想法最早是美国华裔企业家金鹉构提出来的。

    据说该廊桥共用了454吨钢梁,能够承受相当于72架波音飞机的重量,还可以够抵御80公里外的8级地震和每小时160千米的大风。因为有湿度调节系统,廊桥的晃动能够减低到最小。廊桥最大的乘载量是同时120名游客站在上面,其实让它承载700名壮汉是没有问题的。

    雅鲁藏布大峡谷

    在我国西藏省内,雅鲁藏布江的下游有雅鲁藏布大峡谷,它是地球上峡谷中最深的一个。

    雅鲁藏布峡谷最北端在米林县的大渡卡村,最南端在墨脱县巴昔卡村,全长504.9千米,平均深度5000米,最深的地方能达到6009米,是世界第一深峡谷。峡谷地区的冰川、绝壁、和泥石流与浩荡的大河交叉在一起,环境很恶劣,其中的很多地区现在还没有人涉足,可以说是“地球上最后的秘境”,在地质工作中,它也是难得的空白区。

    在大峡谷无人区河段的河床之上,还有罕见的4个大瀑布群,其中一些瀑布的落差在30米到50米之间。峡谷地区拥有由高山冰雪带至低河谷热带季雨林等9个垂直分布的自然带,也有多种生物资源,在青藏高原已知的高等植物种类中,这里占了2/3,在已知哺乳动物中,这里占了1/2,在已知昆虫的中,这里占了4/5,在我国已知大型真菌中,这里占了3/5。

    我国科学家在1994年对大峡谷进行过考察和科学论证,综合各种指标,确认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的第一大峡谷。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与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二者曾被列为世界之最)都不能和雅鲁藏布大峡谷相比。1998年9月,我国务院正式批准该峡谷的科学正名是“雅鲁藏布大峡谷”。

    雅鲁藏布峡谷的成因

    年轻的青藏高原怎么能形成如此奇丽、壮观的大峡谷呢?

    其实,大峡谷之所以会形成,与该地区地壳300万年来的抬升和深部的地质作用有直接关系。

    近15万年中,大峡谷地区的抬升速度达30毫米/每年,在世界范围内,是抬升速度最快的地带之一。地质考察表明,大峡谷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当地有软流圈地幔上涌体。大峡谷形成的地质特征和美国饿科罗拉多大峡谷差不多,可能是地幔上涌体是大峡谷导致水汽通道的形成,也可能是以为以该地带为中心的藏东南是“气候启动区”,还可能是因为该地区生物纬向分布向北移了3?~5?。岩石圈物质(以地幔上涌体为特征)和结构的调整对地球外圈层长尺度的制约作用在这里的表现十分明显,所以对于地球系统中层圈耦合作用的研究,这里是最理想的实验室。

    在世界峡谷河流史上,高峰和拐弯峡谷的组合是非常罕见的,是一种奇特的自然奇观。大拐弯峡谷是多个拐弯相连而组成的,大峡谷北面的加拉白垒峰是冰川发育中心,东坡列曲冰川也是大型的山谷冰川,由雪线海拔4700米延伸到海拔2850米处。

    在大峡谷水汽通道的北行当口处、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北坡还有长达33公里的卡钦冰川;帕隆藏布上游也有长达35千米的来姑冰川。它们都是我国海洋性温性冰川里面,比较长的山谷冰川,末段一直延伸至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最低到海拔2500米左右处,自然景观非常奇特。

    大峡谷就像是青藏高原东南部的绿色门户,迎着孟加拉湾、印度洋,之印度洋来的暖湿气流的天然通道。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基本特点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基本特点是深、幽、润、长、高、秀、壮、险、低、奇。

    高:大峡谷的两侧高耸着南迦海拔7782米的巴瓦峰和海拔7234米加拉白峰,山峰都是强烈上升的断块,挺拔巍峨,直插云端。峰岭上有悬垂的冰川,气势宏伟。

    壮:鸟瞰大峡谷,峡谷穿过高山,围南迦巴瓦峰形成一个奇特的大拐弯,南泻注入印度洋,壮丽奇特,无与伦比。

    深:大峡谷最深的地方达5382米,围绕在南迦巴瓦峰核心河段的也有5000米,比科罗拉多大峡谷、科尔卡大峡谷以及喀利根德格大峡谷深很多。

    润:在青藏高原上,大峡谷是最大的水汽通道,因为有印度洋暖湿气流,峡谷南段的年降水量有4000毫米,而且北段也有2000毫米,所以峡谷地区非常湿润,到处是茂密的森林,是世界上生物种类最为丰富的。

    幽:因为地势很险峻,人烟非常稀少,很多河段上甚至根本没有人,而且峡谷被云雾遮罩,充满了幽静的神秘色彩。

    长:连续的峡谷绕过南迦巴瓦峰,496千米长,比科罗拉多大峡谷(曾号称是世界“最长”的大峡谷)还长56千米。

    险:峡谷中很多河段两岸有岩石壁立,不能通行,而河段河水平均流量能够达到4425立方米/秒,远远超过67立方米/秒的科罗拉多河,河流流速高达16米/秒,水流非常湍急,至今,还没有人能够漂流进大峡谷。

    低:指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最低处巴昔卡,此处海拔仅有155米。

    奇:大峡谷奇特有一处最奇特的地方:在东喜马拉雅山脉的尾部,由原本的东西走向。突然南折为南北方向,然后沿着东喜马拉雅山脉南斜面,夺路注入印度洋,成了最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它不仅在地貌景观上奇特,还因此成了世界上难得的有独特水汽通道的大峡谷,青藏高原东南部森林生态系统景观的形成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秀:大峡谷的自然景观是“秀甲天下”的。它有秀山、秀水、秀树、秀草、秀云、秀雾、秀鸟、秀蝶、秀鱼等等,而且,峡谷秀中带着深远、雄伟的内涵。比如大峡谷的水,由固态的冰雪到温泉,从溪流、飞瀑到江水,固态、液态、气态都有,雪花、溪流、大江同存,具备了水的各种形态和各种尺度规模;再说大峡谷的山,热带季风雨的低山。高耸入云的皑皑雪山每一种都很秀丽,茫茫的林海和耸入云端的雪峰更像是神来之笔。

    峡谷的环境及动植物资源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都在同类型自然带上,除了海拔4200米林线以上是雪原冰漠、草甸灌丛之外,几乎都是森林了,林区面积之广,资源之丰富,仅次于我国东北、西南2个林区。

    大峡谷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奇特的大拐弯,另一个是青藏高原最大的水汽通道.特点本身也形成了世上珍奇自然奇观与最具特点的生态资源。不仅壮观、奇特,还自然、洁净,而且环境独特,资源有非常丰富。若从空中观赏大拐弯,能一睹它的全景,看到壮观秀丽的景色;大量水汽以及热量给大峡谷地区生态旅游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山地齐全拥有齐全的垂直自然带,拥有多样性的生物,拥有季风型海洋性温性的冰川,拥有魅力无穷的高山湖泊,还有变化无穷、壮丽宏伟的万千气象,大峡谷因此更具魅力。

    大峡谷地区是西藏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约3500余种植物,其中有不下千钟是有利用价值的经济植物,例如药用植物、油料植物和纤维植物等等。高山杜鹃是其中最出名的,大峡谷高山灌丛主要是常绿杜鹃。这里有154种杜鹃,世界杜鹃总种数约600种,这里就占了26%。茂密的森林和高山灌丛草甸内栖息多种动物,不少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的动物,例如石貂、青舢、白鼬云豹、雪豹、、豹猫和小熊猫等;有药用价值的马麝、黑熊、穿山甲、鼯鼠、蛇晰、银环蛇和眼镜王蛇等;有医用价值的猕猴等;有观赏价值的长尾叶猴、红胸角雉、排陶鹦鹉、大绯胸鹦鹉、火尾太阳鸟、红嘴相思鸟、藏马鸣、黑颈鹤、羚羊和蟒蛇等。但是因为长期大量的捕杀,目前,很多动物已经濒临灭绝了。

    延伸阅读——雅鲁藏布江

    在青藏高原上,有一条如银白色巨龙般的大河,奔流于“世界屋脊”的南部。这就是著名的雅鲁藏布江。它从雪山冰峰里流出,一直到藏南谷地,“绘制”了美妙绝伦的景致,孕育出了悠久而灿烂的藏族文化。

    雅鲁藏布江在喜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最年轻的山脉)、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脉间的藏南谷地上奔躺,全长2900多公里,在我国境内长2057公里,在我国名流大川中居第5位。雅鲁藏布江从杰马央宗曲发源,上游的水道非常曲折、分散,有星罗棋布的湖泊,江水非常清澈,两岸的植被很丰富,景色悦目。中游有多条支流汇入,水量异常充沛,江宽、水深,给高原的航运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也是世界上最高的通航河段。下游江水滔滔,渐渐往东北流去,又骤然急转、南流,大拐弯的地方是有名的底项大峡谷,这儿的江面很狭窄,河床上滩礁棋布,水流湍急、波涛很高,响声震天,非常壮观。

    在大峡谷的深处,还有门巴族和珞巴族人在生活,他们为数不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还处在半原始状态。有很条险路可以深入崇山峻岭的密林以及雪山中,若是不辞艰辛走进去,经过“炼狱”般的奔波,就能看到大峡谷举世无双的雄姿了,还体验难得的少数民族风情。

    比利牛斯山脉

    在法国和西班牙两国的边界有一座雄伟壮观的山脉,被认为是法西两国的界山,它就是比利牛斯山脉。它是阿尔卑斯山脉向西南方向的延伸,西至大西洋比斯开湾,东至地中海利翁湾南,长约43.5万米,最宽处约为14万米。

    根据自然特征的不同,该山脉可以分为西比利牛斯山、中比利牛斯山和东比利牛斯山(地中海比利牛斯山)。

    比利牛斯山的自然景观

    比利牛斯山脉东西走向,平均海拔在2000米之上,山脉的中心是海拔3352米珀杜山顶峰。它面积大约300万平方千米,是欧洲西南部最大的山脉。

    该山的山体中轴部位是强烈错动的花岗岩和古生代页岩、石英岩;两侧为中生代和第三纪地层;北部山坡是砾岩、砂岩、页岩。

    山脉的北坡年降水量较多,一般在500~2000毫米,植被主要是山毛榉和针叶林;南坡降水量少,属于亚热带气候,植被类型主要为地中海型硬叶常绿林和灌木林,像喜马拉雅山南坡一样有明显的垂直变化规律。

    山坡上随着海拔的不同,有着不一样的景观。海拔2300 米以上,是高山草甸;海拔2800 米以上,为冰雪覆盖带;海拔1700~2300 米之间的地区,冬季气温在-16℃~-20℃间,是高山针叶林带;海拔1300~1700 米之间的地区,冬季气温在-13℃~-16℃间,降水量多,是山毛榉和冷杉混交林带;海拔400~1300 米之间的地区,冬季气温在- 6℃~- 13℃间,降水量较多,是落叶林分布带;在海拔400米以下的地区,冬季气温为- 6℃~2℃,湿度小,有典型的地中海型植物石生栎、油橄榄、栓皮栎等。

    比利牛斯山脉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铁、锰、铝土、汞、褐煤尤其丰富。最让人感叹的是这里的美丽风景和冬季的滑雪场所。

    比利牛斯山中央的河谷

    比利牛斯山脉中央是一个面积约160平方千米的河谷,这就是奥尔德萨和珀杜峰国家公园里的四个河谷之一阿拉扎斯河谷。

    该河谷的源头是一个名叫索阿索的冰斗,这里是一个巨大的圆形洼地,是由1.5万多年前的冰川侵蚀形成的。索阿索冰斗再往上走是很难行进的一条山路,沿山谷的峭壁通向一个很少有人去的地方。在这里登山者要借助打进石岩中的铁钉才能通过。大自然漫长的侵蚀作用蚀掉了崖顶上一排排狭窄的石灰岩岩架。海拔2400米的弗洛雷斯峰贴近阿拉扎斯河延伸了约3000米。冒险者看到这座山就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整个山谷就像一条彩带在公园的崎岖中舒展。

    在风景如画的阿拉扎斯河谷处一个生机勃勃的奥尔德萨峡谷,这里有山毛榉、落叶松和高耸的针叶树悬生于峭壁。在河谷内湍急的河水流接连经过阶梯瀑布,之后穿过奥尔德萨峡谷。河谷两岸是巍然矗立的石灰岩峭壁,平均高度大约600米,壁面凹凸不平,很是壮观。阿拉扎斯河流的上游尽管到处是砾石,但那里并不荒凉,有高山薄雪草、龙胆和银莲生长在山石之中。

    延伸阅读——奥尔德萨峡谷的动物

    奥尔德萨峡谷是一个多彩的动物世界,这里是比利牛斯山羊最后的栖息地。在这里亦可以看到敏捷的臆羚,如果幸运的话,还可以看到稀有的黑山羊,它们已经濒临绝种。

    此外,奥尔德萨峡谷还有土拨鼠、狐狸、水獭、野猪和棕熊生活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有一种攀石本领高强的攀壁鸟,它们可以在悬崖峭壁上猎取食物。但由于它们自身的颜色为与岩石接近的灰褐色,所以人们很难发现它们的行踪。然而,当它们振翅攀爬时,它们翅上鲜红的羽毛就会让它们无处遁形了。

    北喀斯喀特山

    在美国华盛顿州西北部,有一座以高山景观见长的山,它就是北喀斯喀特山。这座山内内拥有数以百计的冰瀑、深谷、高峰、湖泊和溪涧,其北面与加拿大接壤。1895 年,被北喀斯喀特山美丽的高山景色深深打动的美国国会议员亨利·卡斯特写道:“世界上没有其他地方像这里一样有这么多的山,并且有着如此奇异、多变的山峰形状。”

    北喀斯喀特山地区的大部分都是寒带荒原。罗斯湖将北喀斯喀特山地区分成了南北两个部分。而美丽的其兰湖就位于北喀斯喀特山的南部。

    北喀斯喀特山国家公园

    北喀斯喀特山国家公园是北喀斯喀特山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公园面积2738平方千米,于1968年建立,平均海拔1600 米。

    在幽深的峡谷中,森林密布,山坡上生长着石南属植物,高地冷杉丛丛,山顶绿草如茵,冰蚀地貌广布。湖岸陡峻的冰蚀湖碧波荡漾,冰川切割而成的角峰就像印第安人的石刀。爬上角峰,可以眺望银光闪闪的特赖姆雪山和皮基特岭。

    斯卡吉特河横贯公园的中部,河上由罗斯、代亚布洛和戈吉三座水坝形成广阔的湖泊,山光水色,秀丽动人。公园分为四部分,包括南部荒原区、北部荒原区、其兰湖和罗斯湖国家休养区。北部荒原区冷而潮湿,夏季落雨、下雹,冬季飞雪、降霜,气候阴冷,群山常笼罩在湿漉漉的云雾之中。在细雨中浏览山色,有扑朔迷离之感。当雨歇雾消,山峦、林木则清新如沐。南部荒原区高2660 米的埃尔多拉多高地覆盖着大块冰川。嵯峨的片麻岩,从冰原上拔地而起,历经风吹雨打,仍保持着锋利的锯齿形状。在小径上步行或骑马,尤能领略这里的壮丽与奇伟。美国人称之为“我们最壮美的阿尔卑斯”。魔山绝顶(2280米)是登山者常到之地。

    由魔山的冰川积聚而成的猎户湖上,冰山漂浮,水清见底。这些荒山野岭里,未名之湖不可胜数,但湖水奇寒,不宜游泳,只宜垂钓、泛舟。教士湖上,波光潋滟,反映出高2738米的舒克桑山的倒影;湖上树影憧憧,浮云片片,风景幽绝,有小径可通往舒克桑山的冰封绝顶。

    “圆雪山”是喀斯喀特山脉的主峰,海拔4391 米,形如“英国帽”。园中动物有熊、美洲豹、麋鹿、山羊、狼獾等。秃鹰在这里筑巢,冬天猎取斯卡吉特河中的萨门鱼为食。整个公园也是一个野生动植物保护区。

    其兰湖

    其兰湖是北喀斯喀特山东南的一处湖泊,位于西雅图及史坡堪市之间,是华盛顿州最大的湖泊。这里冬天雪季颇长,许多山头都覆盖着万年积雪。其兰湖同时具有高山和湖光,因此成为许多水上活动的举办胜地,每年还有不少人前来登山。华盛顿州中部的其兰湖区域,和西部地区的多雨相比较起来,通常有着极佳的艳阳天气。一路从西雅图过来,从冷凉到炎热,少阴雨多日晒,昼夜温差大,造就了这里适宜栽种樱桃以及葡萄的条件。华盛顿州的葡萄酒庄兴起,似乎非常必然。

    位于其兰湖河谷上游的斑鸠溪流农场,从其兰湖酒庄约半小时车程即可抵达。沿途环绕其兰湖美景、独栋木屋,以及自然庭园,让人赞叹连连。广大的休闲农场位于北喀斯喀特山脉附近,内部有用围篱围出一块块草地的动物区、用餐区及礼品区。

    相关链接——雪鸮

    在北极和西伯利亚及北喀斯喀特的寒冷区域有一种特殊的鸟类——雪鸮。雪鸮别名白夜猫子,属于鸱鸮科。

    雪鸮为大型猛禽,全长约60厘米。全身羽毛白色,具褐斑。眼睛和面盘呈浅褐色,头顶杂有少数黑褐色斑点。下体腹部有褐色横斑。嘴呈浅灰或黑褐色。爪灰褐色,末端呈黑色。它们喜欢栖息于冻土和苔原地带,也见于荒地丘陵,以鼠类、鸟类、昆虫为食。它们也是捕鼠行家。

    旅鼠是雪鸮的主要食物。雪鸮产蛋的多少跟旅鼠的多少密切相关:旅鼠多的年份,它们产蛋也多。在旅鼠极其丰富的年份里,雪鸮的产蛋量要比平常多两倍(有时能产13枚);反之,在旅鼠缺乏的年份,雪鸮就减少产蛋量,有时甚至根本不产蛋。因此有人风趣地说,雪鸮生儿育女的多少要看它“胃口”的好坏。雪鸮跟其他猫头鹰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般白天捕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