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常的情况下,我们一般是身体有了疼痛等不舒服的感觉,到医院一检查才知道自己生病了,疾病当然不会是到检查时才发生的,那么它是从什么时候就光顾了我们的身体呢?
在《天道康复》这本书里,作者给我们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有一个男孩得了白血病,医生告诉他不要再吃油炸食品和冰激凌,病就能好。可是男孩做不到。医生告诉他,如果吃一个炸鸡腿或者吃一根冰激凌就钉一颗钉子在墙壁的木板上。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10根钉子。第二天,只钉了8根,慢慢的,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没有钉下一根钉子。他告诉医生这件事。医生告诉他,从现在开始哪一天不吃炸鸡腿和冰激凌就拔出一颗钉子。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医生,他终于把所有的钉子都拔出来了。医生握着男孩的手,指着木板上钉的洞说:“你做得很好,但是你看看,这些洞再也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了。你只要做了对不起身体的事情,就如同你拿刀子捅自己一刀,不管你如何进行补救,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首先,慢性病都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错误造成的,我们不正确的吃、喝、拉、撒、睡,衣、食、住、行、思,都是我们得病的原因。其次,得病以后,尽管我们采取了很多补救措施,但我们永远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了。我们出生的时候,身体都是一张洁白的纸,后来我们把纸弄脏了,不管你怎么清洁,白纸上的污迹总是不能全部清除干净。人的正常寿命应该在150岁以上,但我们一般人都只能活到一半,现在许多人只能活到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为什么?因为我们经常在自己的身上钉钉子,比如你每抽一支烟就减少11分钟的寿命,你连续上6个小时的网就减少200分钟的寿命……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得病的呢?当然是从你钉钉子的时候开始的,从你吃垃圾食品的时候开始,从你抽烟的时候开始,从你熬夜的时候开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行为必有结果。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你得病的开始。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最初的时候可能谁也感觉不到,但天长日久,水滴石穿,量变慢慢积累最终达到质变,就会以疾病的方式表现出来了。据研究发现,人体的内脏痛感神经非常不发达,也就是说内脏损坏的时候,我们通过神经系统得到的信息是迟缓和微弱的。这也就是许多疾病在初期的时候根本感觉不出来,等到身体感觉出疼痛不适时,病情已加重了。
找到了疾病发生的源头,我们就要从源头下手,从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开始。
疾病会以哪些方式“下战书”
我们之所以现在有这么多的不治之症,都是因为许多慢性病没有得到及时的发现和治疗,发展到后期就成了不治之症。如果我们能及早发现,采取积极的措施去控制住疾病,颐养天年将成为人人可实现的目标。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及早发现疾病呢?这当然还要从弄清疾病会以哪些方式向我们“下战书”开始。
首先,要从视觉上来看,看我们的身体出现了哪些超出正常范围的现象。比如,如果你的皮肤变得没有光泽、颜色黯淡,甚至长斑、长痘,这些都是体内有病毒的表现。说明你的身体功能不足,不能把身体的毒素及时地排出体外。中医讲肺主皮毛,皮肤出现问题很可能是你的肺出现了问题。而究其根源可能还是饮食问题,均衡营养、调理膳食,少吃油炸、腌制、加工类、冷冻类、烧烤类等食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皮肤可能就会恢复平滑光泽。
再比如,如果你的体重严重超重了,这多半是身体的代谢机制出现了问题。由于身体的组织功能下降,不能及时把身体内的废物排出体外,堆积在身体内部,造成体重的增长,尤其是小腹突出、肚子肥大等身体比例失调的人。造成排泄不畅的主要原因一般是由肠道功能下降引起便秘等问题。这就提醒我们要通过调节饮食、多喝水、增加运动量等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以免对身体造成更大的危害。还有,指甲也是人体健康状况的指示牌。先看指甲的颜色,如果是苍白色则说明气血不好,血红色则表示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再看指甲是不是平滑的,如果有太多的纹路,则可能是身体的消化系统或神经系统出现了问题,需要在这方面多加注意。
当然,除了上面我们提到的,还有很多身体信息可以反映你的健康状况,比如脚气等现象,都应该引起重视,及时找到源头,采取适当的调节方法。
除了视觉上的观察,更重要的就是感觉,最常见的是疼痛、发热等症状。
疼痛是身体的求援信号。如果身体某个组织、器官的大量细胞发生营养供应困难、废物排泄受阻,或者受到外界毒素攻击,造成细胞大量死亡,这样身体的神经系统就会把这个信息传达给大脑,大脑接收到这种信息的表现就是疼痛。几乎所有疾病的发展都表现为疼痛。
疼痛原因一般有三种:一是疼痛部位能量供应不上,二是疼痛部位废物排泄渠道不畅通,三是有外界毒素攻击。因此要解除身体的局部疼痛,就要疏通疼痛部位组织的能量供应和废物排泄的通道,这个通道就是我们的血管和经络。血管血流畅通,能量供应和废物清理就能顺利进行,而且免疫细胞也是通过血液的运载才能到达出事地点的,到达以后才能发起对病毒的攻击。
发热,就是身体的免疫系统和病毒搏斗的一种反应。免疫细胞大量聚集在病变部位,频繁对病毒发起攻击,这种生理活动使得代谢加快,需要的能量增多,使得体温升高。而且在高于常温下,细菌更容易溃败,这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我们了解身体的这种行为就好办了,不要人为地阻止发热如吃西药来抑制免疫细胞,而是帮助身体尽快打赢这一仗,比如加大喝水量,想办法排汗就有很好的退热作用。不要小看了这两招,它是自然疗法的急救措施,通常能起到不错的疗效。
当然,除了上面这些,疾病向我们下战书的方式还有很多,例如血压升高或降低、血糖的升高或降低,都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疾病的信号,我们要引起重视,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调,才能及早发现疾病,并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
医生和药物也可能让你生病
看到这个标题,大家可能会觉得有点惊讶:医生和药物都是救死扶伤的啊,怎么会让我们生病呢?其实,我们这里要说的就是由医生和药物导致的疾病——“医源性疾病”。
在医源性疾病当中,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合法制造的新疾病占了很大一部分。这类疾病的产生不是医疗差错,也不是医疗过失,更不是医疗事故,而是囿于现代医学科技的局限性由医生合法造成的。
我们都知道,现在去医院看病,医生都要借助各种仪器来进行诊断,甚至有的医生不问患者的症状,而是根据仪器得来的数据,就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判断。然而,机械地应用各种医疗仪器的数据来诊断疾病,往往会削弱医师的综合判断能力。
而医疗仪器带来的首要问题就是,它阻断了医生和病人的亲密接触。医生们最为常用的医疗设备就是听诊器,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发明,使得医生可以从容倾听患者的胸部,而不必像以往那样把耳朵贴到病人的胸前。听诊器是第一件在医生和病人之间筑起屏障、使之产生隔阂的医疗设备。因为,它不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而事实上每个人的身体都与他人存在着许多不同。而且,我们根本不能保证医疗仪器永远不会出错。
至于药物,相信大家都听过“是药三分毒”这句话,当然这里的“毒”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毒,而是指毒副作用。比如一般去火的药物,都有泻下的作用,但只要服用适量就没关系。另外,一些药物在治愈某一种病的同时会引发另一种病,最典型的事例就是2002年时的一则报道:日本发明了一种能治疗肺癌的药物,效果不错,但当肺癌得到治疗的同时,又导致很多人患上了间质性肺炎,造成80多人死亡。这就是药物的毒副作用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但是,有人认为,药物的毒副作用只是针对西药而言的,而中药是纯天然的,不会有毒副作用,这其实是错误的。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在《类经》中就曾提到“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因气味之有所偏也”,这里就把药物的毒性看做偏性,而这种偏性就是药物治疗疾病的机理所在,所以中药也是有毒副作用的,服用不当也会造成严重后果。比如,蟾酥、川乌可使心跳过缓、血压下降,严重者还会引起心源性休克;黄药子、野百合使用过多,可以造成肝脏损害;益母草、苦参可致肾脏功能的损害等。中医的《十八反十九畏歌》,就是依据相生相克的理论,讲药品配伍不当也会产生毒副作用。所以说,绝对安全的药物是不存在的,无论服用西药还是中药,都要严格遵照医嘱和用法用量,否则很可能会遭到药物毒副作用的侵害。
所以说,医生和药物都可能让我们生病,而养生是最安全最有效而且没有毒副作用的,只有养生才能让我们真正拥有健康,获得轻松快乐的生活。
病有“十不治”
曲黎敏教授曾经讲过扁鹊的“病有六不治”,就是说有六种病人你是没法给他治疗的,这“六不治”分别是: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扁鹊的这六不治其实并不是什么不治之症,那为什么说没法治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具体含义。
第一种,叫做骄恣不论于理,其实就是不讲理,不讲理的人不治。为什么呢?扁鹊见蔡桓公的例子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有的病人讳疾忌医,不承认自己有病,而是认为医生给他看病是想为自己牟利,这样的人根本不相信医生,自然属于“不治”的范畴。
第二种,是轻身重财。这样的人其实我们现在很常见,就是拼命忙工作忙事业,爱财如命,肆意地透支健康,不懂得爱惜身体,这种人在中医看来也是没法治,因为他的病是日积月累积攒下来的,待积累到一定程度爆发时,想恢复已很困难了。
第三种,就是衣食不能适。这句话是说生活不节制、饮食无度、好逸恶劳的人。这样的人长期坚持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他们的病都是自己“造”出来的,如果不能改变生活习惯,同样属于“不治”之人。
第四种,是阴阳并,藏气不定。所谓阴阳并其实就是指人体内的气血,气血如果错乱的话,那么人的五脏六腑就跟着乱,它们的功能就都跟着乱了,这样的病人也不好治。
第五种,叫做形羸不能服药。就是说病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病人身体非常羸弱连药都喝不下去了,这也就没法治了。
第六种“不治”之人,就是信巫不信医的人。扁鹊认为如果一个人只信巫而不相信医生,那也没法治。
上面谈到的是扁鹊的“病有六不治”,后人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出“十不治”,下面我们就具体讲一下。
操欲慆淫,不自珍重,一也。就是说人的欲望如果太过度的话,不懂得珍惜自己的身体,这样的人属于“十不治”的第一种。诚然人不可能没有欲望,但是凡事不要太过强求,否则就会损害健康。
窘苦拘囚,无潇洒之趣,二也。一个人如果生活得没有一点情趣,总是把自己弄得很累,这样的人就是第二种“不治”之人。比如说古代讲究琴棋书画,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养生。
第三条是怨天尤人,广生烦恼。这种人遇到事情总是抱怨多,很少有开心的时候,或者是怀疑自己不是这儿有病就是那儿有病,庸人自扰,这些人更难治。
今日欲愁明日,一年常计百年,为之四。这样的人更有问题,天天想一些不着边际的事,总是在为未来的事担心,典型的胡思乱想。中医就讲究顺其自然,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你尽力做好就行了,不用去担心以后的事情,瞎想空想根本没用。
第五条是室人聒噪,耳目尽成荆棘。这一条非常有意思,室人,在中国古代是指老婆。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他的老婆很爱唠叨,男人工作一天回来了耳根眼底也得不到清净,心里不痛快,这也会造病。
第六条跟扁鹊的六不治就很像了,那些总是听信巫师广兴杀戮的人也不好治。因为从中国医学来说,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就是如果你靠杀生的方式来求生的话,离生命的本意就越来越远,对生命本身不会有太大的益处。
第七条是寝兴不适,饮食无度。这是在说饮食和起居方面的问题,现在的人都喜欢熬夜,上网、泡吧,就是不睡觉,吃东西也没有节制,不要小看这些问题,一天两天可能看不出来,时间长了会对你的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第八条是讳疾忌医。就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有病,更不愿去找医生,就硬扛着,这种人是没法治的,他根本不让治。
第九条是,多服汤药而敌肠胃,元气渐耗。这样的人,老是觉得自己虚,就想吃点药补补,殊不知这样会给肠胃造成很大的负担,而且损耗元气,导致身体发生很多病变,可以说是补出来的病。
第十条是,以死为苦,然后以六亲眷属长生难割舍之想。这句话的意思是很多人惧怕死亡,觉得自己有很多事放不下,牵挂不断,这也会造病。其实这些病都是自己找的,人应该活得通透一些,要知道谁也不会长生不老,死并没有什么可怕,只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尽量活得开心点,这就行了。
不管是扁鹊的“六不治”,还是后人总结的“十不治”,主要是针对生活状态和个人情志的,很实在。我们养生就是要避免染上这些“不治”的习惯,健康、豁达、轻松、自在地生活着,把握现在,对未来抱有希望,不要过分奢求某些东西,心境平和,这样才能长寿。
病入膏肓,神医也无奈
在讲病入膏肓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三焦。三焦是全身的水道气化网络,主持诸气。人体的气通过三焦而输布于五脏六腑,充沛全身,因此,三焦通则全身通,内外协调。三焦除负责全身诸气之外,还是全身上下水液运行的通道。
上、中、下三焦的具体作用又不一样。上焦主心肺,负责宣发,将食物化生的水谷精气散布全身,如雾气一样滋养全身脏腑;中焦主脾胃,主运输,运化精微,以化气血;下焦主肾、膀胱、大小肠、女子胞等,主要负责分清浊,有向下、向外排泄的作用。
三焦在外总揽全身之气,心包在内护卫心脏,它们一内一外,一阴一阳,互为表里。心包,顾名思义,包裹保护心脏的脂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膏肓。病变在外容易治疗,病变由外入内就难以治疗了。换句话说,疾病在三焦经上容易治,一旦由三焦经转入心包经,就很难治,这就叫病入膏肓。
中医说“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要治心包以外的病,而不是治已经进入膏肓的病,已入膏肓的病谁也治不了。扁鹊去见蔡桓公,前三次都积极要求治病,而第四次掉头就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此时蔡桓公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所以,千万不要等到病入膏肓再去求医!
懂得养生,病秧子也能有长寿命
医学发展至今,还远不能使所有的人与顽症痼疾“一刀两断”,仍有许多疾病人类无法根治。事实上,绝对健康的人也很少,一位前辈医师就说:“几乎对每个40岁以上的人,我都可以从他身上找出至少四种病。”这种说法绝不夸张。
在临床医疗中,也经常会有这样的例子,有人得了癌症,医生已经下了病危通知,说他最多只剩几个月的寿命,多数人知道这个消息就已经痛不欲生了,每天精神委靡,非常消极,这样的人一般存活的时间比医生说的还要短。但是也有的人不这样,人家想:反正就剩那么几个月,人早晚都会死,我辛苦了大半辈子,现在该享受享受了,于是,该吃吃,该喝喝,还到处游山玩水。这样的人一般存活的时间都会长一点,还有的甚至复查的时候病就好了,没有印证医生的预言,人们管这一现象叫“医疗史上的奇迹”。而在中医看来,这根本不是什么奇迹,而是中医养生“带病延年”的功劳。
“带病延年”一语,古已有之,系清代医学家王孟英之言,出于《王孟英医案》。书中认为:患了慢性病——痼疾——很难治愈,只能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病情,所以王孟英用“带病延年”安慰患者。今天,这句话可以被我们推而广之,作为正确对待疾病态度的典型代表。
那么我们回过头来想一下,为什么带病也可以长寿呢?
首先,带病者知道自己身体上的问题,因此奉行“欲先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经常学习养生知识,善于休养生息、积蓄力量。比如做健身锻炼,他们不会像“无病者”那样自恃强壮而一曝十寒,而是持之以恒地进行适当的锻炼。又如饮食调养,带病者因没有“本钱”放纵自己,常吃得谨慎、科学,不敢像强壮者那样敞开肚皮无所顾忌地胡吃海塞,因而不会导致体内垃圾堆积。带病延年者胜在时有远虑,对于身体,他们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怠慢,长期坚持下来,这些“零存”的健康就成为“整取”的长寿了。
另外,带病者一般体质不好,这使他们领悟到了“巧者有余、拙者不足”的道理,因而善于以“巧”取胜。他们一般不争强好胜,不做力不从心的事。一遇冷热气候,“病身最觉风霜早”,他们能及时防范,因而活得从容、仔细、不急不躁,这样,能量代谢便相对缓慢,自然为延长寿命节约了能量,使有限的生命得以“细水长流”。
所以说,疾病来袭时不要害怕、哭泣,这样的话,你首先被自己打倒了,只要与疾病和平共处,然后慢慢调养身体,你身体里的正气就自动把疾病这股邪气打得落荒而逃了。退一步讲,即使疾病一直存在,只要它不肆意干涉你的生活,带病延年,你也同样可以长寿。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