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记忆语文知识
同学们,不知道你们是不是和我有一样的感受:语文的知识点比较零散,除了各种音、字、词、句等基础知识需要记忆外,还有诗歌、散文、文言文等重点难点,常常让我感觉无处下手。后来老师指点说,语文记忆的关键还是要靠语言的积累,靠平时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应用,靠自己对语言的领悟能力等。
1读书看报。一般来说,读书看报确实能快捷有效地积累知识,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能力。可见,阅读能力强了,语文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了。
2“三抓”记忆法。“三抓”就是抓领头字,领头句,过渡句。抓住这些字和句,就像抓住一串珍珠的丝线,能引出一串句子,能使人在记忆时把语句迅速连贯起来;抓牢过渡句,能使人迅速地由上段接背下段。
3巧记作品。如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李尔王》、《麦克白》,就可以用“哈罗,李白”这句话来加以概括,一个字代表一部剧。记起“哈”字,就会想起《哈姆雷特》;记起“罗”字,就会想起《罗密欧与朱丽叶》;记起“李”字,就会想起《李尔王》;记起“白”字,就会想起《麦克白》。
4理解记忆法。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理解得越深,越容易记忆。如背诵一篇或一段文章时,首先要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主旨,然后了解文章的层次,来龙去脉,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抓住一些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和句子,通过先分析、后综合,这样记忆起来就快得多了。
5利用字典。平时在学习中我们可以准备一个专门的笔记本,养成勤查字典、辞典的习惯,将一些易错字词、生僻字词记录在案,利用课余时间多读多记,慢慢积累,养成习惯,在自然而然的状况下掌握它们。
6复习词语。词语,特别是成语题目的解答往往更依靠语感,而非对成语意义的准确掌握。因此在复习成语时不必准备详细而周全的记录本,而要依靠平时一字半句的积累与不断做题形成的题感。
7压缩法记忆作文素材。如这几个词:“猎人、口技、鸡叫、虎吃人”。写作的时候就是,一个没有技术的猎人,他总想借口技获得猎物,也往往如愿以偿。一天,他又去打猎,凭几声鸡叫,骗来了狐狸,狐狸又引来了狼,恶狼、狡狐相见,分外眼红,就相互打斗起来,不一会儿,狐狸就被咬得奄奄一息。猎人一声虎吼,吓走了狼。正当他去拾战利品时,不料虎吼声引来了老虎,猎人命丧虎口。
8分层记忆法。在掌握诗文脉络、层次、轮廓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的一种方法。记忆时先按自然段,每一自然段分出几个层次,先分析每一层次的意思,然后围绕每一层次的主要内容进行记忆,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背记。
9提纲挈领法。古人云:“举一纲而万目张。”文章的“纲”便是文章的脉络,而文章的脉络又体现着作者的写作思路。所以,背诵课文时,一定要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顺藤摸瓜,由句到段,由段到篇,前勾后连,上递下接,环环紧扣,连绵不断。这样,不但背得快,而且记得牢。
10辞格勾连法。如背诵课文《口技》中有这么一段文字先用排比句式:“百千……百千……百千……声……声……声”,接着,用“顶针”句式:“人……手,手……指……人……口,口……舌……”,生动地描写了发生火灾时人们惊恐万状的忙乱场面。
11反复背诵。为了使背诵的课文长期不忘,可采用这样的方法:即早读时重背昨天课堂上背过的内容,这是第一次反复;第二次反复是每个单元结束后,同时进行第三次反复,这就是把上单元已过关的课文再重复背诵一次;第四次和第五次反复,主要是结合期中、期末的复习进行。
学好语文首先要熟记课文。读熟背熟课本,不仅积累了优美词语和段落,还掌握了一些文章的写作方法。学习的过程就是能力转化的过程,一学期下来,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习作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如何记忆数学知识
在学数学时,很多时候,我会为了一道题的答案百思不得其解。因为在整个解题的过程中,步骤没有错误,但结论就是不对,使得自己在焦头烂额中灰心丧气,真想丢在一边不理不睬,可这样又不可以。所以,只能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检验,原来是数学法则没有记忆清楚。
1要领抄写法。为了在抄写过程中强化自己对概念的熟悉,再尝试“自己证明”。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自己对要领的信任度,有利于在解题中的应用。同时自己在证明的过程中还会发现一些问题,对课本上的内容有自己的体会,这有助于对问题的理解和记忆。
2歌诀记忆法。如对数性质歌,底的对数等于1,1的对数等于0;零和负数无对数,同底对数真数等;倘若底数大于1,真数大来对数增;若底介于0和1,真数小来对数增。再如求平方根歌诀。求平方根有两个,互为相反准没错,正的叫做算术根,零都得零别放过,一个正数开平方,反用乘法九九歌,查表方法要熟练,小数点位置别弄错。
3系统记忆法。把学过的知识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使之系统化。如数学这门学科是由许多概念、公式、定理等组成的知识系统,都有较严密的知识结构。当学到一定阶段时,要把知识加以整理,把前后左右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小系统,使自己牢固掌握这些知识,易于联想,灵活运用。如在讲圆形、扇形、弓形面积时,可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把知识穿成串,使我们一记一串。
4推理记忆法。许多数学知识之间逻辑关系比较明显,要记住这些知识,只需记忆一个,而其余可利用推理得到,这种记忆称为推理记忆。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我们只要记住它的定义,由定义推得它的任一对角线把它平分成两个全等三角形,继而又推得它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相邻角互补,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等性质。
5提纲网络法。我们知道,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各式各样的,不仅有纵向的联系,还有横向的联系,因此在记忆的时候,不仅要善于穿珍珠,还要养成把知识编织成网。“提纲网络”就像“打鱼”一样。“纲”就是渔网上的总绳,“络”就是渔网上的网眼,无论撒网或收网都必须抓住“纲”这根总绳。虽然“网络”是由千丝万缕编制而成的,但彼此之间的联系却是井然有序的。所以“提纲网络法”就是以此为比喻的,也就是说:“紧紧抓住主要的,带动次要的,并且使各部分保持有机的联系,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6标志记忆法。在学习某一章节知识时,先看一遍,对于重要部分用彩笔在下面画上波浪线,再记忆时,就不需要将整个章节的内容从头到尾逐字逐句的看了,只要看画重点的地方并在它的启示下就能记住本章节主要内容。
7理解记忆法。如速度公式S=VT,对这个公式的记忆,如果我们理解了公式中每个字母代表的意义,那么记起来也就会变得容易多了。先弄清楚S、V、T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即S代表距离,V代表速度,T代表时间,距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从而记S=VT这个公式就容易多了。
8用好工具书。工具书有很多种,如题典等,这些工具书都可以成为同学们的好帮手、好老师。它们不仅知识涵盖面广,包罗万象,而且使用方便,不受限制。
9考卷很重要。每次考试结束后,任课教师都会对考卷进行细致的讲解,并会对考卷上出现的易错点、难点、重点进行划分,提醒学生多加注意。所以,考卷上的题,也很具代表性。因此,把考卷上的题重做一遍,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10解题心得不可少。每次你做完一道题的时候,你可以在后面写上自己的解题心得。如这道题有什么特点,你是根据什么公式、概念而解答的,易错点在哪里……通过这样的总结,日积月累,你就有了自己的解题“题典”,以后解同类题目就有法可依了。
11知其一点,而知其类。在解题过程中,要能通过一道题的解答,而知道一类题的解答方法。这一点有很大的难度,需要认真思考、平时积累。因此,平时在听老师讲课的时候,或是遇到难题请教老师、同学的时候,多留心他们的解题思路,看看他们在解题时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想。要多注意解题方法,而不仅仅是一道题的答案。
数学中的概念、原理、公式、例题,这些看似很简单、很抽象的东西,构成了数学学习最根本的东西。根基不牢固,学好数学是不可能的。因此,正确记忆和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对于概念、公式、定理,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即它是如何推理出来的,可以用来证明什么,与其他概念、公式、定理有何联系,等等。同学们要不厌其烦地运用归类法进行记忆。因为,只有记住了才能谈得上运用。所以,数学的学习,既不要以为概念很抽象,不易理解,就干脆把它放过去,也不要以为它很容易懂,而不去深入理解。一定要将这些知识归结出重点、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数学成绩才会显着提高。
记单词的“金点子”
刚开始接触英语的时候,我根本听不懂英语老师在讲什么,记不住。只能把老师说的英语用汉语代替。如:
yes——爷死
nice——奶死
bus——爸死
mouth——妈死
girls——哥死
miss——妹死
was——我死
guess——该死
cheese——气死
does——都死
school——死光
……
这虽然是我上小学时的事情。然而,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我来说,上了中学还会这样做。但这种方法并不可取,记忆效果也不理想。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说单词可以这样记忆。
1单词分类记忆法。把单词进行分类,如植物、食物、家具、电器、代词、形容词等。
2要及时复习。记住了的单词,过段时间不看就忘记了,所以每隔一段时间要进行复习,巩固所学单词。这里有三个关键:一是复习的时间必须选择在没有遗忘之前;二是复习的时间间隔选得合理;三是一次记忆的单词量要适当,特别是不能过少。如果早上记一定数量的单词,早饭后花1、2分钟浏览一遍,晚上睡前再看几遍,一星期来一次小复习,一个月来一次大复习。这样,就能牢固记忆所有的单词。
3整体记忆法。把几个字母看作一个整体来记。如“ow”加上不同的字母,可组成“how,cow,low,now,town,down,know”等。“ight”在前面加上不同的字母,可组成eight,light,right,fight,night等。
4感官记忆。记单词时,尽可能地用多个感官,耳听、嘴读、手写、眼看、心记等。
5卡片记忆。自制单词卡片随身带着,有空就拿出来读一读,记一记单词。
6睡眠记忆。晚上睡前读两遍要记的单词,然后睡觉。第二天醒来后再读两遍,这样记忆效果不错。
7联想记忆法。比如eye,可以认为这个单词中的两个e就是两个眼睛,y就像一个鼻子;Tree,把tr看成树干和树枝,把ee看成树叶;Banana,把a看成一个个的香蕉;Bird,把b和d看成两个翅膀等等。此外,还有拼写联想,即将拼写类似的单词一起记忆。如:could,would,should;book,look,cook;boy,toy等。意义联想,即从词义方面联想到与其有关联的词。如想到同义词:table-desk;想到反义词:tall-short;想到同类词:ship-bus,car,bike,plane,train等。联想的建立就如同是为记忆提供更多的线索,线索越多,记住这个词就越容易,提取这个词也就越顺利。
8间接释义法。就是首先从某一具体词汇中间找出一个词,然后对该词添加前缀和后缀的关系予以解释,从而强化记忆,扩展词汇量。
confiscate没收;归公
con-表示“共同”
-ate动词或形容词后缀
fisc国库
把一切都收归国库所有,其含义便是“没收;归公”
pandemonium魔窟;骚动;混乱;嘈杂
pan-表示“泛”
-ium表示“……地点”
demon魔鬼
魔鬼聚居的地方,其含义便是“魔窟;骚动;混乱;嘈杂:乌烟瘴气;乱七八糟;无法无天”。
记单词不容易是中国学生的一个共同话题。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说,想考入重点中学、名牌大学,都必须要闯过单词这一关。我们甚至从小学就开始背单词,一直背到大学。花了十多年的时间背单词,我们还是很难适应背单词这件事。“记不住单词”依然困扰着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难道记单词真的这么难吗?其实不然,下面我就告诉你一套实用的记忆单词的方法。首先发音要准。发音准而响亮,可以让单词发音深印脑海。其次要善于观察分析。看到单词时对其音形义观察分析,找到结合点而联想记忆。再次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如词中词法,“football”中的“foot”和“ball”,“afternoon”中的“after”和“noon”,这些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合成词。最后要及时复习。任何人采用任何方法学习单词都必须复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复习时要遵循先密后疏的规律,也就是说在第一次复习时20分钟后,第二次复习1小时后,第三次复习12小时后,第四次复习1天后,第五次复习2天后,第六次复习1周后,第七次复习1个月后。这样长期坚持下去,你的英语水平会得到显着的提升。
如何记忆物理知识
老师告诉我们说,学习物理时,对于有关的基本概念、原理、定律等必须牢记,才能迁移知识、应用知识、提高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可我就是不知道怎样记忆,常常是记住了这个又忘记了那个,我要怎样才能把物理学得好记得牢呢?
1发散思维记忆法。从某条物理规律出发,找出多种规律的表述。这是掌握技能技巧的重要方法。如从欧姆定律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出发,推出如下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串联电路中,阻值大的电阻两端的电压大,阻值小的电阻两端的电压小;并联电路中,阻值大的电阻通过的电流小,阻值小的电阻通过的电流大。
2记忆老师的思路。学习物理,刚开始不知道记课堂笔记,也不知道该如何利用课堂笔记。结果记了半天还是没有什么用。所以,一定要注意听老师的思路,跟随老师的思路听、记,将老师的思路逐渐变成自己的思路,再学以致用,对物理知识的帮助很大。
3意义理解法。如I=Q/t是定义式,而I=U/R是决定式,也是量度式;ρ=M/V是定义式,却不是决定式;决定物质密度大小的是物质本身性质决定的,而不是由具有数学表达形式的物理公式来决定。
4内涵与外延。不能将物理概念任意外推,如果这样就会导致概念与事实不相容的矛盾。如“惯性”这个概念,它说明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保持其原来的运动状态性质,物质运动静止,不是因为物体是否受力,而是物体具有“惯性”。受力与否是决定物体运动状态变化与否的必要条件。
5概念法。有些公式从理解概念和掌握原理出发加以记忆,印象深刻。如关于液压机有关压力和压强的计算公式,可以这样理解记忆,因为液压机是利用帕斯卡定律工作的,外加压强由密闭液体直接传递,所以P1=P2,而P=F/S,故F1/S1=F2/S2。这样,此公式的比例关系就不易弄错。
6联系实例理解概念。抽象的物理概念理解起来是有困难的。但是,如果把概念放在实例中去理解记忆就简单得多。如“蒸发”概念,对水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且需要吸热,就能够很快地对“蒸发”的概念理解透彻,清楚记忆。
记忆是学习物理的基础,也是物理知识的储存库。因此,培养学生记忆物理知识的能力非常重要。然而,中学生往往对抽象、枯燥的知识不感兴趣,只是机械地记忆,遗忘速度很快。因为,相对于生动、丰富的文科知识来说,物理概念由于语言抽象、逻辑严谨等特点,却并不是那么容易记忆和理解的。而且,物理这门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又非常多。一个物理概念,是某类型物理现象的概括,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之一。所以,要想学好物理,首先就要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充分掌握;其次,物理记忆应该突出重点,关键点;在记住具体知识的前提下,把分散的物理知识系统化,形成合理的物理知识结构。结构化的物理知识具有简化信息,增强知识的操作性和产生新的命题的功能。这种对物理知识的加工和组织,是对记忆的简化和升华。
如何记忆化学知识
在中学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我遇到了阻力,学习起来是相当地费劲。如元素符号等化学用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化学基本理论及其计算、实验等,太多太难记,记住后也容易忘记,要如何才能提高记忆效率呢?
1衍射记忆。通过联想将各知识点串联起来记忆。如说到铁,你要能想到氧,然后是氧化铁,然后就想到了铁矿石(氧化铁、过氧化铁、四氧化三铁等),然后想到了HCl,想到了FeCl3然后它是什么颜色的等等。
2猜谜记忆法。猜谜记忆法就是把一些化学知识编成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生动形象幽默的谜语进行记忆。如记忆一氧化碳性质的谜语是:“左侧月儿弯,右侧月儿圆,弯月能取暖,圆月能助燃,有毒无色味,还原又可燃。”
3缩略式。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搞清电子得失与“氧化——还原”的关系,并判断哪种物质是氧化剂、哪种物质是还原剂是很重要的。我们可记住这样的缩略结构:“失——氧——还”。它的意思是:“失电子的物质——氧化了——该物质是还原剂”。这是“提示缩略”的例子。“失”、“氧”、“还”这三个关键性的字眼,即可引起我们对整个意思的联想,起了提示记忆的作用。
4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初中化学的概念、理论,涉及到微观粒子的结构、组成,运动和变化,它是抽象而难于理解的。所以,要想记忆清楚,就一定要先理解。因为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有较深刻的记忆。
5归纳记忆。把知识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联想、组合或分块,可增强枯燥记忆的兴趣和效果。如常见易液化气体有HF,NH3,Cl2,CO2等;通入过量CO2气体仍有浑浊现象的有NaAlO2溶液,C6H5ONa溶液,NaCO3饱和溶液等。
6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简化记忆。如硝酸的化学性质。通过已学过的有关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跟硝酸的化学性质进行比较。硝酸跟硫酸、盐酸都具有酸的一般通性,因为电离时可以生成氢离子。但硝酸的氧化性跟浓硫酸相似而与盐酸不同,这是由于硝酸分子里的氮原子处于最高价态,容易被还原成低价态氮。它的氧化性突出表现在不论稀浓,在不同条件时,硝酸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由于硝酸分子的不稳定,极易分解的特征,因此它的化学性质又和硫酸有不同之处。经过这样的对比分析和归纳,简化了记忆的内容,不仅能记住硝酸的特性,还能巩固对硫酸和盐酸化学性质的记忆,克服了靠死记硬背来学习化学的弊病。
7分组记忆。如记第四周期过渡元素时(第21~30号元素),可以将这10个元素分为两组,每组5个来记。记忆金属活泼顺序表,可将18个元素分为四组:钾、钙、钠、镁、铝;锰、锌、铬、铁、镍;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8将新旧知识系统化。如有关溶解度计算,应先复习“溶解度”的概念,而后记忆溶解度的计算公式。这样就会想到这一个公式必须具备:一定温度下,百克溶剂中,溶解达饱和,溶质克数一定,此时溶质克数即溶解度。这样,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记忆起来就很容易了。
9歌诀记忆法。歌诀记忆法就是针对需要记忆的化学知识利用音韵编成,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读起来朗朗上口,利记易诵。如从细口瓶中向试管中倾倒液体的操作歌诀:“掌向标签三指握,两口相对视线落。”“三指握”是指持试管时用拇指、食指、中指握紧试管;“视线落”是指倾倒液体时要观察试管内的液体量,以防倾倒过多。再如氨氧化法制硝酸可编如下歌诀:“加热催化氨氧化、一氨化氮水加热;一氧化氮再氧化,二氧化氮呈棕色;二氧化氮溶于水,要制硝酸就出来。”像元素符号、化合价、溶解性表等都可以编成歌诀来进行记忆。
化学知识多而散,同学们在记忆时,应该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其规律,这样既便于理解,又容易记忆。如对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从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熔沸点、密度等方面记忆,如果是金属还要考虑其延展性、传导性。通过这种方法,就能很容易记住各种物质的物理性质。
如何记忆生物知识
生物是一门知识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按理说应该是很有意思的。可我却不喜欢读生物课本,感觉不好读懂,更别提记忆了。所以,每次生物考试我的成绩几乎都是最差的。为此,生物老师专程到我家做了一次家访,指导我如何记忆生物知识。
1联想记忆。如“无机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中有关植物缺营养元素,课本上有一段文字如下:
缺磷肥,叶、茎呈现紫红色的斑点,新根少,生长缓慢。
缺氮肥,生长缓慢,叶色发黄,甚至早熟早衰。
缺钾肥,植株不高,叶片边缘像火烧一样,生长不旺盛,最后干枯。
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记忆,就可以这样记,缺磷肥,把磷想成紫红色的菱(磷)角,也就是叶、茎呈现紫红色的斑点;缺氮肥,就想到(氮)黄(叶色发黄);缺钾肥,想红烧甲(钾)鱼,也就是叶片边缘像火烧一样。然后,再记忆如果植株缺乏这几种元素,都会出现生长缓慢的现象。
2比较记忆。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就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生命活动。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很明显,两者之间是相互对立的。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可以说,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就无法进行。另一方面,光合作用过程中,原料和产物的运输所需要的能量,也正是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如果没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无法进行。所以说,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共同存在,才能使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3趣味记忆。如对于提出细胞学说的两位科学家施来登和施旺,许多人很难搞清哪个是植物学家,哪个是动物学家。于是,有人联想到了过年时贴的对联:“五谷(植物)丰登(施来登),六畜(动物)兴旺(施旺)”。结果,一下子就记住了。
4多通道记忆。眼、耳、鼻、舌、身各通道充分利用起来,使大脑皮层各个中枢建立多通道联系,从而加深记忆。许多学问都可通过既看其书、又观其形、感其味的多方尝试,从而达到牢固记忆。
5列表对比记忆。“有对比才有鉴别”,把相类似的问题放在一起找出区别与联系,分清异同;记少不记多,减轻记忆负担,增强记忆效果。如水分代谢和矿质代谢;线粒体和叶绿体;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等。
6重在理解、勤于思考。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是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课本中各章节内容之间也具有密切联系。因此,我们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不能满足于单纯的记忆,而是要深入理解,融会贯通。
7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生物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将生物知识跟实际生活相联系。如在喝完一包奶后,想想其中的糖、脂肪、蛋白质都会在体内经过怎样的变化。看到花的叶子黄了,想想到底是缺少了哪种矿物质元素。如果忘记了,你便可以及时地看书回忆,这样就又巩固了知识。
生物学科虽然在中学课程中不是主要学科,但是生物学是二十一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学科之一,它作为自然科学领域的带头学科,将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人类社会在新世纪面临的人口、粮食、资源、环境和健康问题将更加突出,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物科学的进步;而且生物学在高考理科综合试卷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学好生物。从根本上说,生命科学源于生活和科学实验的实践,它的最终目的是要造福于人类。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促进自身的发展,把学习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所以从实际出发,用学过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这样学习会变的有乐趣,记起来也就轻松,考试也能更得心应手。
如何记忆政治知识
我是普通高中的一名文科生,此次月考成绩为:语文120、数学145、英语125、政治64、历史89、地理93(注:语数外总分150,政史地总分100)。政治考试成绩一直不高,自文理分科以后,这几次大型月考中,最多的就是这次了。为此,我进行了深刻地总结,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政治课本的知识点多,不容易背记和灵活运用造成的。
1谚语记忆法。一些谚语如果不加以运用,听过了也不会留下什么印象。但是如果收集谚语,联系自己的学习,既能增加知识面,又能强化记忆。如“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些都说明形而上学片面观点看问题的危害性。“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量体裁衣,对症下药”……这些都说明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牵牛要牵牛鼻子”,“抓了芝麻,丢了西瓜”……这些都是说明抓住主要矛盾的原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蚁穴溃堤”……这些都是说明量变到质变的原理。
2分层记忆。如在记忆意识时,可从以下几个层次记忆: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3举一反三记忆法。“举一反三”就是对同一类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反复进行学习、练习、讨论,这样才能学得好、学得活、记得牢。如对商品这一概念的理解。一只羊能和30斤大米作交换,是因为它们的价值是相等的。千差万别的商品之所以能够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有价值,有价值的物品一定有使用价值……这样围绕商品这个基本概念及与它相关的一些因素,从多角度反复进行,就能牢固地掌握这部分知识,学得透彻,学得灵活,使我们真正获得了知识,记住了知识。
4关键词记忆法。如“三个代表”,可记作“生产力”、“文化”、“人民的根本利益”。
5化整为零记忆法。如掌握有关国家部分的知识时,可把它分解成以下若干小问题:①国家的产生;②国家的性质(国体);③国家的含义;④国家的根本属性;⑤国家的类型;⑥国家的职能;⑦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政体);⑧国家结构形式;⑨国家机构,等等。
6热点与课本结合。如“三农”问题。主要考的是农民增收,想想课本上涉及到农民增收的有哪些知识点,把它们答上之后还不算完,再想想能不能联系到别的一些热点,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等,这些都是热点与亮点,答上肯定会为你的卷面增色不少,得分是自然的了。
7异同记忆法。通过找出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的异同点来记忆。如《宪法》和《刑法》,相同点:都是阶级统治的产物,随着阶级、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又随着它们的消亡而消亡;都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并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执行的。不同点:内容不同。宪法所规定的是国家的根本性质和根本制度的内容,而刑法只是规定国家政治生活中某一方面的内容。法律效力不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而刑法是子法,它必须与宪法保持一致,不相抵触,否则就失去刑法应有的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不同。宪法的制定和修改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2/3以上代表通过,而刑法则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制定和修改。
8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的教学原则和重要的学习方法,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去发现和积累一些感性材料,自觉用所学知识多角度地认识和分析一个问题。在长期坚持的基础上可以对同一类社会问题进行概括和归纳,找出解决这类问题一般使用的理论知识,以实际材料为背景构建一种新的知识联系。如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护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活动与成果等。
中学政治课的突出特点就是记忆性的东西比较多,要求中学生进行大量的记忆,而记忆则要求我们每一个学生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记住大量的内容。政治学科首先要记住概念、原理、基本观点。而这些内容都比较抽象,我们不能死记硬背,只有积极地寻求好的记忆方法,才能记得快,也记得牢。
如何记忆历史知识
历史需要记忆的东西好多,我都快要招架不住了。但是考试的时候,偏偏就要考很多知识,更可气的是平时花费很长时间记了那么多,考试的时候却忘记了,真是恼人。这样下去,我的大学梦就要破碎了,谁能帮帮我呀!
1记忆核心词。如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在这句话中,可以作为“采分”点的内容只能是“反封建”、“反侵略”、“农民”这三个“核心词”。
2公式记忆法。事件=时间+地点+经过+后果+影响。人物=时代或国名+职务+作为+评价。作品=时间+作者+内容+意义。会议=时间+地点+人员+内容+作用。条约=时间+地点+签订双方+内容+影响。改革=时间+改革人+内容+意义。战役=时间+作战双方+经过+后果。
3异同记忆法。如从唐末的5个农民起义政权的名称均以“大”字当头:唐末黄巢起义军政权——大齐;北宋王小波、李顺起义军政权——大蜀;南宋初年钟相、杨幺起义军政权——大楚;明末农民起义军李自成所建政权——大顺;明末农民起义张自忠所建政权——大西。
4地名浓缩法。如1895年的《马关条约》开放四口——重庆、沙市、苏州、杭州,就可以记作:“重沙苏杭”。
5对称记忆法。如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公元1894年朝鲜甲午农民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公元221年,三国时期蜀国建立。
6特征记忆法。一些年代数字的组成恰好有些特征。通过分析,发现其特征来记。如1234年,蒙古灭金,年代数字由小至大依次组合;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年代数字重复组合;1881年,签订《中俄伊犁条约》,年代数字前后、中间各相同等等。
7浏览记忆。浏览课本,看平时归纳的要点,如果看到要点就可以回忆出它所指的意思,就说明已经记住这个知识点了。
8集合记忆。如元朝统一中国大事集合。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朝;1276年元朝灭南宋;1279年元朝统一中国。
9推算记忆法。有些历史事件的发生年代呈有序排列,只记住一个年代,其它可以类推而知。如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二、三次代表大会,依次召开于1921、1922、1923年。记住“一大”召开的年代,后两次按顺序各推一年就行了。
10归类记忆法。将同类历史事件归纳在一起记忆其产生的年代。如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年代、欧美主要国家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年代、中国历史上主要的几次农民起义年代等,都可用此种方法归类记忆。
11对比记忆法。如将某一年代中外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整理在一起,进行对比记忆。如1861年,中国史上洋务运动开始、总理衙门成立、那拉氏发动北京政变;世界史上美南北战争开始,俄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12趣味谐音记忆。383年淝水之战可记忆成“三把伞”;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可以记忆成“撕就撕”吧。
要学习好历史知识,应该不是很困难。因为历史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东西,有各种名人名事,了解历史也就是了解这个世界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不过,要想学习好历史,也必须要有兴趣。历史书肯定是要多看的,不要只看什么重点,这样历史就学得很枯燥了。要了解历史上发生的各种事情,然后将一些重点的,有意义的多看多背几遍。此外,还可以把历史知识按照时间线进行梳理,在学习记忆的时候,按照年代,时间来进行学习,这样可以更加容易。
如何记忆地理知识
初中的地理课学起来应该说并不像数学、英语那样困难,但不知为什么,不管是日后打算学文的我还是学理的同学,似乎地理成绩都不稳定,忽高忽低,真不知道怎样才能学好?只好去向地理老师请教,她告诉我说,除了重视与否的态度以外,还与记忆方法得当与否有关。
1歌诀记忆。如死海海平面以下392米——四孩是三舅儿(392)。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22米——加大马力压那海狗,它只摇摇动双耳(11022)。
2比喻法记忆。如记忆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时,可以比喻为燕子的季节迁徙。记忆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卫星数最多的行星——土星,可以将其比作土霸王。
3歌诀法与连锁法连用。如南美洲的十二个国家按字数由少到多:纸里(智利)有一条秘密的路(秘鲁),通往阿爸种的西瓜地(巴西)。阿爸拉着乌龟(巴拉圭),乌龟又拉着乌龟(乌拉圭)在那路上走。突然被路边夹在书里的南瓜(苏里南)滚出来压住那乌龟(圭亚那)。阿爸跟着停下来(阿根廷)一看,这儿瓜多呀(厄瓜多尔)!乌龟说:“把瓜放进苇包内拉走(委内瑞拉),乘玻璃纤维压塑(玻利维亚)成的船,跟哥伦布比一比呀(哥伦比亚)!”
4图文结合,易学好记。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5字头法。如用字头记各个走向的山名,组成一副对联:“天阴昆秦南喜马以长武大太巫雪”,横额是“黄贺祁阿”。要是进一步调整并换字,就可记为:天阴难晴困死马,舞台太长巫雪大,横额是“横祸起阿”。
6纵向归纳。地理的单个知识点之间往往存在着纵向的归纳、演绎、递进联系。我们可以从一个关键要素出发,单个知识串连起来,如在《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节中,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产生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进而形成了地球上的四季和五带,把这几个知识点纵向归纳起来,就成为一条地理知识链。
7分解记忆法。就是把繁杂的地理事物进行分类,分解成不同的部分进行记忆。如我国1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有37个,也可用分解记忆法,结合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分布图,有四个特大城市的是辽宁省,即沈阳、鞍山、抚顺、大连;有三个特大城市的是山东省,即淄博、济南、青岛;有两个特大城市的是黑龙江、吉林、河北、江苏、台湾;没有特大城市的是海南、广西、西藏、青海、宁夏、安徽等六个省区,其余省区只有一个特大城市,且是其省会中心。
8从属联想记忆法。如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9对比记忆法。如世界和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相比较。相同之处:50年代,世界和我国能源消费都以煤炭为主;60年代后,石油、天然气比重增加,煤炭比重下降;70年代,由于石油提价,煤炭比重又有所增加;不同之处: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天然气为主,我国仍以煤炭为主。
地理是中学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性质。所以,其学习既不同于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课程,又与政治、历史等文科课程有很大的区别。地理的记忆量也非常大。据统计,现在的中学地理课本中,光地名就有2000个左右。近年来实施的“3+综合”模式考试,文科综合往往是以地理知识为答题“平台”,这就要求地理知识比较广博,该记的东西确实不少,而且还要求记得比较准确。难怪同学们都说,学地理,往往要记得“昏天黑地”。但是,我们不能让记忆地理成为一种苦差事,这样的记忆效果不会好,平时应该多注意寻求一些好的记忆方法,多发掘一些趣味记忆的窍门,让自己在兴趣的指引下快乐记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