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已经成就了正觉,他心想:“虽然我现在已经遂了心愿,但却不能马上去救度众生,因为我悟到的真理正好与世人的错觉相违背。如果现在就用这个正道去向他们解说,必定会被人诋毁、嘲笑。这对我来说倒没什么,但是他们会毁谤清净究竟的真理,必将堕入恶道,遭受果报,这反而是害了他们。
“放眼看去,一切众生都沉溺在贪瞋邪见的深渊中,他们怎么会了解这深奥微妙的解脱真理呢?我还是涅槃吧,免得让众生造业而遭恶报。”
佛陀正在忧伤悲苦,天空中忽然出现了一群天神,向佛陀敬礼说:“至尊至贵的佛陀,我们以至诚至敬的心向你顶礼,祝贺你获得正觉的解脱。你能在这个世界上,进入不生不死的境界,实在是众生之福。你将成为一盏明灯,使黑暗的世界大放光明。你不必担忧愚痴的人因谤法而造业,这是他们自作自受。你要一本初衷,去传播福音,使那些沉溺的人们心生觉悟,早日回头登上觉岸。请你伸出慈悲之手,去救度他们吧!不要再犹豫了。”
佛陀听了天神的这番话,满心欢喜,即刻离开了伽耶山菩提树下的金刚座,怀着一颗救度众生的大悲心,向迦尸城走去。
佛法无边
一天,佛陀在路上遇到一个名叫优波迦的求道者,他一眼便看到了佛陀威严的相好,不由心生恭敬在路旁站立,伏下身向佛陀顶礼道:“请问您是谁?怎么会生得如此稀有的相好?您的容颜,满如明月,湛然如清水,让人看了心生欢喜,无限钦敬!您以什么为宗?老师是谁?
“我看这世间的人心,都像猿猴一样,一刻不得宁静,终日被爱执束缚,连自己都做不了主。如今看到您这安详的容貌,没有半点俗气和染着,让我这颗狂乱的心顿时平静下来了。我叫优波迦,还请您多多指教。”
佛陀见他言语诚恳,态度谦逊,于是便以柔和的语气对他说:“优波迦,我没有师承,是自己觉悟出来的妙法。我得到了别人没有得到的,觉悟出了别人没有觉悟的,知道了世间没一个人能够知道的,这就是我成就的正觉。烦恼是最可怕的怨敌,要用智慧的利剑去降伏它,这是我获得正觉的根本,我要用它们去唤醒沉睡在世间的迷途之人。
“优波迦,我不骄傲,不被名利给养所役使。我一心要流布正法,救度沉溺在苦海中的芸芸众生。我曾经发誓要做一个在苦海中渡人的船夫,现在我具备了度人的条件,我要马上去实践,让一切有善根,与佛陀有缘的人,都能得度。身拥巨额财富,却只图独自享受,这绝不是义士所为。要用自己的财富兼利天下,这才是大丈夫。
“自己得到好处,也要让他人受到恩惠,这才是慈悲。舍掉贪图安乐的观念,拯救沉溺苦海的众生,这才是第一等勇者。我现在是个大医王,我能够治疗众生心中的疾病。我已经明白过去、现在及未来,我能够引导迷途的人走上合理正觉之路。
“优波迦,你不要以为我虚伪夸大,不懂得谦逊。实际上,世俗的谦逊客气往往含有虚假欺骗的成分。我对你说的,句句是真话,绝无虚假。
“一盏明灯,并非因四周黑暗才发亮,驱除黑暗是灯的自然本性。我已是成就佛陀大道的人,对这个世界本来已无所求,之所以燃起正觉智慧的光明,就是为了顺应自然来照耀众生愚痴的黑暗。钻木取火、气流成风、掘地得泉,这都是自然的道理。优波迦,如今我是人间的佛陀,此刻正准备去鹿野苑讲述第一次佛法。”
优波迦听后,欢喜赞叹,约定将来要做佛陀的弟子,于是顶礼而退。
鹿野苑位于恒河与波罗奈河之间,那儿有一片繁茂的树林,鸟兽温驯,没有喧闹之声,是个寂静幽雅的境界。
那里也有一个苦行林,鹿野苑就在苦行林中。侨陈如等五个人便在这里修习苦行。当佛陀快要到鹿野苑时,侨陈如等人便远远地看到了佛陀的圣颜。
“你们看,悉达多太子来了。”侨陈如对其他四个人说。
“别理他!他已中途堕落了,怎么还好意思到这里来?”
“也许是他知道悔过了。”
“我看他是耐不住寂寞,想来找我们做伴,我绝不再理他了。”
五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胡乱猜度着,相约不再理他,每个人都紧闭双目,好似在专心修行用功。但是等佛陀走近时,他们却忍不住微微睁开眼睛偷看他一眼。这一看,不由得惊疑起来,分别没多久,太子的容貌怎么变得如此威严圆满了呢?侨陈如首先上前来问讯,接着其他四个人也都走过来。
“你们不是相约不理我吗?”听了佛陀的话,五个人都惊惧起来,不由得俯伏顶礼说:“悉达多太子,我们不敢这样想,您大概疲倦了吧!”
“悉达多是我的俗名,你们就不要再这么称呼我了,我现在已经证得正觉,成为佛陀。我是宇宙的光明、苦海的航舟。”
“修习苦行没有成佛陀,舍弃苦行怎么能成为佛陀呢?”侨陈如一脸疑惑地问道。
“侨陈如,你们五个人现在这样执于一边的修行,是得不到正觉的。肉体受苦,心也更容易恼乱;身心享乐,又容易沉于爱执。偏于苦或乐的修行,都不能成就根本大道。这个问题,我当初离开王宫时就已知道。我之所以和你们一起修学六年苦行,自有我的苦心。要知道,唯有舍弃苦乐,才能得到‘中道’。
“要走进正觉之门,就必须要以正确的见解(正见)、纯真的思想(正思维)、净善的语言(正语)、正当的工作(正业)、合理的经济生活(正命)、积极的精神(正精进)、信仰的真理(正念)、禅定的生活(正定)八种正道去修学,才能解脱无明集聚的诸般烦恼,进入清净寂灭的境界。”
经佛陀的指点,侨陈如等茅塞顿开,欢喜赞叹,敬佩不已。
佛陀见他们能够接受真理,也很高兴,于是继续开导他们说:“我们放眼看这个世界,除了水、火、风、震等自然灾害外,社会上有各种的不公平,众多不如意的事情扰得我们身心不安,想想看,每时每刻无不充满了痛苦。你们知道吗?这个‘苦’,都是因以‘我’为本。因众生执著于我,有我就有贪、怒、痴。想要解除这个痛苦,就必须修‘道’。修了道,才能进入寂‘灭’的境界。”
佛陀所说的真理侨陈如等五人都能够接受,佛陀便从头到尾地把他的大觉之道讲给他们听。
解救痛苦的平民
侨陈如等虔诚地请求做佛陀的弟子,佛陀慈悲和蔼地接受了他们的请求,收他们为弟子,做比丘僧。他们成了佛陀的第一批弟子,从此,侨陈如、阿舍婆誓、摩诃跋提、十力沸伽、摩男俱利五个比丘僧,随侍佛陀,开始了自利利人的工作。佛陀常常带他们在缚罗迦河沿岸宣化佛法,佛陀认为该地适合,便暂时住了下来。
一天清晨,佛陀正在河边盥洗,忽然看见对岸跑来一个发狂似的人,他嘴里喊着:“我太痛苦,太痛苦了!”
佛陀一直用慈悲的眼光看着他,他也看了佛陀好一会儿,然后便伏倒在地,恭敬地说:“我听说这里曾住着一位大彻大悟的佛陀,是不是您啊?请救救我吧。我名叫耶舍,家住迦尸城,我白天为了挣钱,为了名利地位,忙忙碌碌,片刻不得闲;晚上还有歌舞欢宴、饮酒作乐,浑身疲惫不堪。这样的生活我本来很迷恋,但是时间长了,便厌倦了。席终人散,我本想好好睡觉休息,可是白天的种种事情萦绕在脑际,因而无法入眠,真是痛苦不堪。
“昨晚,我在床上辗转难眠,便披着衣服下床。本想到庭院中散散步,可是当我走进花园时,却看到我的舞姬正与一个男子在花丛间幽会。我妒火中烧,难以克制,就打了她一记耳光,随后便发狂似的奔了出来。我本来是盲目狂奔,没有方向,但是跑了不多远,像是冥冥中有股力量把我引到这里,让我看见您这庄严的慈容。我想,您一定就是那位人们称为大觉者的佛陀。请您发发慈悲,救救我吧!”
佛陀见他那哀切凄苦的求助眼神,心生悲怜,于是双手抚着耶舍的头说:“年轻的善男子,我正是你所说的佛陀,你来到我这里,自会安稳自在。你听我说,世间没有不散的筵席,亲朋眷属哪有永聚一起不分离的?人间本是一个虚伪的世界,一切都是无常。自己的身体尚且不能依赖,又怎么能让一切都属于自己呢?你不必悲伤,你得度的机缘已到,应该欢喜才是,现在赶快把心静下来,把一切都放下吧!”
耶舍满心的嫉妒、愤怒被佛陀的法音甘露浇灭,顿时感觉周身舒畅、心境平静。他抬头看佛陀慈悲的相好,感动得热泪盈眶,当场请求佛陀收他为弟子。佛陀以悲悯的语气对他说:“耶舍,你先回家去,因为你的双亲正在焦急地等待你,到处寻找你呢!你怎能让老人家操心?你要明白,并非离开家庭才算出家。如果身披袈裟,却心染世间俗情;虽身处深山丛林,却时时不忘世俗名利,这怎么能算是出家呢?反过来也一样,虽然身上穿着华美的衣服,但内心清净光明,对人没有怨亲之别,舍弃一切烦恼,用真理教化世人,这才是真正的出家。你懂得这层道理吗?”
“佛陀,我已了解您的开导,请您慈悲让我做一个真理的传播者吧,让我皈依佛陀,做一名弟子。”
佛陀见他恳切真诚,便答应了。从此,佛陀的弟子便一天天增加。
后来,耶舍的父母因寻找儿子与佛陀见面,受佛陀感化,都做了佛陀的弟子。耶舍的母亲作为在家的信女,她是皈依佛陀的第一位优婆夷(佛门在家女信徒的统称)。
佛陀传播菩提的种子,渐渐出土萌芽。耶舍的朋友约有五十多人都在佛陀慈悲智慧的感召下,皈依座下做了出家弟子。
佛陀对他们说:“你们按照我的教示一定可以渡过生死之河;如果能行化各方,就会受到世间的供养。因为现在有无数的众生都沉迷在生死岸边,等待慈航救渡,你们愿意做一个船夫吗?众生之苦如同燃烧的烈焰,唯一可行之法就是用清净之水把它浇灭。你们要到各处去洒甘露,不要长期聚在一个地方。
“我现在也要与你们暂时告别了,我要去伽耶山。那里离这儿不远,有位名叫沸伽的苦行仙人,他的修行和声望都很高,深受世人崇敬,他的门下有很多修道之人,我要前去济度他,使他即刻弃邪归正。”
五十多名弟子听了佛陀的吩咐后,个个欢喜雀跃,随缘向各方出发,开始了他们首次的布教生活。佛陀独自一人往伽耶山走去,他走在途中,在一棵树下静坐休息。
当时,有个妇人提着大包袱从佛陀身旁走过去,佛陀并没太注意她。不一会儿,一群大汉匆匆忙忙地追来,他们见佛陀一人静坐在树荫下,便聚拢过来问道:“请问你有没有见到一个提着大包袱的女人从这里经过?”
“我没注意,你们找她做什么?”
“我们一共有30个人,都住在离这里不远的森林里,我们30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还没有娶妻,一直独自过日子,大家都很同情他。前不久,我们想法给他找了一个女人,起初还行,可是渐渐显出了原形,她是个水性杨花的女人,她用甜言蜜语迷惑了我们很多人。没想到今早起来才发现,我们的重要财物都被她拐跑了,所以这才分头追赶。不知道,你有没有见到她?”
佛陀沉默了好一会儿,静静地回答他们说:“原来是这么回事,我来问你们一句,到底是身体要紧,还是钱财要紧呢?”
佛陀似乎有着不可思议的威仪,他说的每一个字都能深深打动人们的心。说话间,这几个人放纵惯了的身心很快返本归源,深受感动。
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当然是身体最要紧。”
“那你们就别再追那个女人了,赶快找回自己的心灵,才是最重要的事。”
于是佛陀又为他们讲述了四圣谛的苦、集、灭、道,这几个人静心聆听,也都一一领悟,并表示愿意皈依佛陀做他的弟子。
千名拜火教徒拜入门下
佛陀与他们分手后,独自一人继续赶路。当他到达尼连禅河畔时,红日已经西斜,接近黄昏。过去佛陀曾在这里隐居修行过,对这里的一切,他都很熟悉,他决定找地方借宿一晚。
佛陀知道这里有位拜火教的首领沸伽罗婆罗。这位拜火教首领有500名弟子,国王大臣们都对他很尊敬。佛陀前往拜候时,他很客气地表示欢迎。
佛陀对他说:“我从波罗奈国来,准备前往摩竭陀国去。现在天色已晚,能否在你这里借宿一晚?”
“看你的相貌,想必是一位不平凡的修道者,你想借宿,原本没有问题。不过,那间屋里放了很多拜火道具,比较拥挤。这也没什么,最主要的是里面有一条巨大的毒龙,如果让你住进去,实在危险!为了你的安全,我不得不据实告诉你。”
佛陀微笑着说:“里面有毒龙吗?没关系,天色已晚,附近也没地方可去,就让我暂住一晚吧。”
沸伽心想,这是他自寻死路,跟我没有关系,于是沸伽便带他来到一个洞窟似的石室里,对他说:“就是这里。”说完,便径自离去。
沸伽的许多弟子都眼看着他安然地向石窟走去,心想,他马上便会奔逃出来。
佛陀是人间的觉者,是解脱的超人,他知道毒龙不会加害于自己。他安然无惧地端坐在石室中。但见那毒龙昂首吐芯,游来游去,对寂然不动的佛陀却丝毫没有加害之意。
第二天清晨,佛陀安详地从石室里走出来,口中喃喃自语:“心若清净,便能不畏怕一切。”
沸伽心中暗想:“他一定不是个普通的修道人,定是一位超凡的圣者,难道他是为征服我而来的吗?”想着想着,竟然慌乱起来了。
佛陀恭敬地对沸伽罗婆罗说:“能不能暂时让我先在这里修行?”
沸伽听了觉得佛陀很尊敬他,便满口答应下来。
过了不多久,附近要举行一个盛大的祭典,各地的人都会聚集于此。沸伽是祭典的主祭,他知道佛陀有一股不可思议的、足以慑服人心的力量,所以不想让人们见到他。佛陀也早已明白他的心意。祭典那一天,谁也没有见到佛陀的影子。事后沸伽深感讶异,他问佛陀:“昨天你去哪里了?我怎么没看见你?”
佛陀和颜悦色地对沸伽说:“我知道你不希望别人见到我,所以我便避开了,不让人们见到我。老实告诉你,你充满了嫉妒之心,根本没有觉悟到人生的真谛。你修行的方法本不足为怪,但是如果你在拜火之前,不能断了这个念头,那你将永远不能获救。”
沸伽听后吃了一惊,只好坦然承认,说:“我很惭愧!你说得对。我知道你是已经成就佛陀大行的圣人,我听说你过去曾在这附近修行,可惜没见过面。我虽比你年长,但你的智慧、道德远胜于我。可我内心却不愿承认,是一个不忠实于真理的人,感到非常惭愧!现在只想拜在你的座下,请你收我为徒吧!请你大发慈悲,答应我的请求吧!”
佛陀点头称许说:“好,沸伽罗婆罗,也只有像你这样的人,才能说出这样的话。我知道你手下有很多弟子,你还是先与你的那些弟子们商量以后再说吧。”
沸伽马上召集他的500名弟子,用坚定的语气对他们说:“我现在已经觉悟到了过去的错误,我已亲聆佛陀的开示,并且皈依在他门下。我要在佛陀座前洗净我心中的尘垢,希望能够趋证涅槃。
“佛陀说,如果心不净,就消除不了一切苦恼。我们祭火但心中仍充满秽垢,如此修行,没有什么意义。
“佛陀初来之时,我便觉出他不平凡,但是无如愚痴蒙蔽了我的心,不肯在真理面前屈服。如今我已开悟,思索再三,希望你们都能与我一起皈依佛陀座下,做一名佛门弟子。”
500名弟子听老师的剖析讲解,对佛陀的威德深受感动,一致表示愿意跟随老师永远做佛陀的弟子。从此沸伽和500名徒弟都成了佛陀的随众弟子。沸伽罗婆罗把所有的拜火道具都丢入了尼连禅河中。
沸伽罗婆罗有两个弟弟,一个名叫那提沸伽,一个叫伽耶沸伽。他们两人也是拜火教的教徒,各有弟子250人。
一天,他们看到尼连禅河里漂来了兄长的拜火道具,不知道哥哥发生了什么事,心中很焦急,担心哥哥出事,便连夜起程,赶到了哥哥那里。
当他们到达哥哥的苦行林时,不觉愣住了。原来哥哥与500名弟子都已改做沙门,剃光了须发,身披着袈裟。没想到他们一向尊敬、仰慕的兄长,突然间有如此转变,他们惊诧得说不出话来。
半晌后,他们悲愤失望地说:“大哥,你怎么一下子变成这个样子了?你的智慧,无人能及,怎么能如此轻信别人的话而堕落到这种地步?过去,我们都以你为荣,现在却因你而感到羞耻。”
他面对弟弟们的责难并没有生气,反而用很平静的语气、祥和的态度对弟弟们说:“亲爱的弟弟们,你们来得正好,我本来还准备去看你们呢。是的,我已经皈依佛陀了。这是我自己也绝对想不到的转变,怎么能怪你们呢?
“当我聆听了佛陀的一番开示后,好比黑暗中看到光明。我庆幸在有生之年能够皈依佛陀,能从迷途走上正道,这是我多么难遇的因缘啊!
“过去,我和你们一样,认为自己的修行已获得了正觉。但是自从遇见佛陀以后,才知道自己内心充满了尘垢。你们应该知道,内心不净,怎能解脱生死?领悟到这一点,我内心无比平静。佛陀的大神通、大智慧、大慈悲,毕竟不是我们所能比得上的,你们千万不要自以为是。
“我现在受国王崇敬、全国民众的供养,其实我并没有断除根本的生死,这种荣耀有何可贵?令人欣喜的是,我遇到了大圣人——佛陀,我相信在他的教导下,一定能够达到我们的修行目的。
“弟弟们,要放弃深厚的我执!你们如果承认我的智慧高于你们,那就跟我一样赶快改邪归正,不要再执迷不悟。何必要在尘垢之中、生死之渊深陷着?”
沸伽罗婆罗这一番剖析真理且态度恳切诚挚的话,说得两位弟弟俯首无语。他知道弟弟们一向很信赖自己,所以便带他们去见佛陀。他们见到佛陀那无限深广的威严慈悲后,不觉心生崇敬,也明白了长兄的改宗不是盲目的行为。
接着,他们便静静聆听佛陀的法语,对佛陀更加佩服景仰,都请求佛陀怜悯,让他们率领弟子们一起皈依在佛陀座下。几天后,沸伽三兄弟和他们的弟子1000人,齐聚在一起,听佛陀施教。
佛陀用火比喻,对他们说:“弟子们,众生各种的妄想如同是一块打火石,轻轻一敲,就会引起各种愚痴的黑烟,各种贪欲和愤怒之火便会炽烈地燃烧起来。而愚痴、贪欲和瞋恚便是三毒的烦恼之火,众生就是因为燃起了这三毒之火,所以便在老、病、死的苦恼中轮回,从此无法从生生死死的世界里解脱出来。
“各位比丘弟子,这三毒的猛火便是苦的根源,是以‘我’为本。如果要消灭这三毒猛火,就要毁掉以‘我’为本的执著。如能把‘我执’的根本断除掉,那三毒之火才会熄灭,轮回在三界中的一切苦恼,自然也就没有了。
“厌弃生死的三界火宅,远离三毒的猛火,进一步把燃烧在内心中的三毒烈火完全熄灭,不要在生死烦恼之中沉迷,这才是最关紧要的大事。”
1000名弟子聆听佛陀的法音,都内心欢喜,顶礼赞叹。从此便熄除了一切烦恼之火,进入了解脱自在的境界。他们都跟随着佛陀向摩竭陀国走去。
国王皈依
佛陀应昔日的摩竭陀国频毗娑罗王之约,率千余名弟子离开了尼连禅河沸伽的苦行林向摩竭陀国进发。
一天,他们来到了灵鹫山上,那里树木茂盛,竹林笔直,风景很好,他们一行人便坐下来休息。这时,有关沸伽兄弟皈依佛陀的消息,已经在王舍城传遍,人民都惊奇赞叹,准备了鲜花,夹道欢迎。频毗娑罗王回忆10年前悉达多太子经过他的国土时,他曾经想把一半国土赠让给悉达多太子的事,想不到他如今已成就大正觉,成了佛陀。
当初他们曾约定,悉达多太子一旦觉悟后,就请他先来救度自己,现在太子果然来实践诺言,亲临自己的国土。
频毗娑罗王派遣专使来灵鹫山请教佛陀,自己则率领臣属等在王舍城外的竹林旁边亲自迎接。他们远远地看见了佛陀法相庄严、态度安详,便知道他已经是一位解除了欲念、成就正觉的智者。佛陀走近后,频毗娑罗王赶忙率领群臣、眷属等上前顶礼。
佛陀慈悲地微笑着答礼,然后相携进入城中。城中的街道两旁,民众高声欢呼,顶礼膜拜,佛陀向大家微笑招呼。
佛陀来到王宫,坐定后,首先慰问频毗娑罗:“大王,分别十载,一切都还如意吗?”
“蒙受佛陀的德光庇佑,一切尚好。不过有件事,我想请佛陀开示,以解众人之疑,不知道会不会太冒失?”
佛陀慈祥地回答说:“有什么疑惑,可以尽量提出来,不必客气。”
国王这才放心了,于是大胆地问道:“现在在您身旁坐着的是沸伽罗婆罗,我们全国所尊奉崇拜的修道者,他德高望重,威望远播,怎么会丢弃了拜火道具,皈依在您的座下?这到底是何原因?”
佛陀微笑着转头看看沸伽,示意让他自己来回答这个问题。
沸伽会意,于是转向频毗娑罗王慢慢地说:“大王,这个问题,我可以亲自把事情经过告诉您。同时,也希望许多对我有过隆情厚义的人们有所了解。佛陀是三界人天的导师,是四生有情的慈父,他的觉悟是我们所不能比的,我年事已高,在有生之年竟然能够皈依佛陀,成为他的弟子,实在是难得的机缘。
“我之所以毅然丢弃了拜火的道具,完全是受佛陀威德感召,才有了如此明智的抉择。过去,我以拜火为功德,相信只要精心苦修,就能升天享乐,但是却抛不开贪、瞋、痴的烦恼。即使升天,可以享乐,但是还是要恐惧老、病、死,拜火是为了求生,但是有生就有老、病、死。如果有个法门,能让我们不生,进入涅槃,当然也就没有了所谓的老、病、死,那才是真正自由解脱了呢!
“大王,如果不是受到大慈大悲的佛陀开示,我怎么会从愚痴的拜火教中解脱出来?没有拜见佛陀之前,我以为拜火是最上的神圣修行,自从受佛陀感化后,才知道拜火是增长迷的因。我在服从真理的原则下,决心舍弃拜火的苦行,皈依在佛陀座下,我的弟子们也都领悟了其中道理,现在我们感觉到了黑暗中见到光明的喜悦。”
频毗娑罗王听了沸伽罗婆罗的现身说法,感动、赞叹不已。他恭敬而诚恳地转向佛陀说:“佛陀,听了沸伽罗婆罗的一番叙述,我对佛法的精妙略有认识。佛陀能否对我们这些缺乏慧根的人,再讲述一些我们能够领受的法语?”
佛陀点头应允,以慈悲庄严的神态对频毗娑罗王说:“好,我现在就说说关于我们身体方面的事情。我们身体上的眼、耳、鼻、舌、身、意等一切作用与活动,都是生死、起灭的原因。如果我们能解了生死,就不会执著,对一切法会生起平等的观念,因为认识到我们自身的真相。这个真相便是所谓的无常之相。当然想要洞悉这无常之相,也不是容易之事,因为人有意识存在,有意识就能生出各种欲望,欲望、肉体、心都是有生有灭的,都不能常住。
“大王,您应该知道我们的身体也是无常。如果一个人明白了一切都是无常、不定、虚假、空幻的,那么就没有‘我’的迷妄,没有‘我所有’的束缚。明白‘我’是无常,‘我所有’是虚假,没有‘我’和‘我所有’就不会有苦恼,就不会受其束缚。能够明白这一点,就能找到一个清净的去处,一个解脱的地方。”
对于佛陀从大智觉海中流露出的法语,频毗娑罗王还是不能深入了解,所以疑惑地反问说:“佛陀,您说没有‘我’,那所谓的果报由哪一个来受呢?”
佛陀又深入浅出地解释说:“果报依然是众生来受,但是要受的果报,也是如幻的。大王,您应该为自己的幸福打算呢,还是应该为人民的幸福打算呢?您应该为自己的不幸着想呢,还是应该为人民的不幸着想呢?
“当我们的心与境相遇时,这只是空与空的聚合。就好比石头相碰时可以迸出火花,火花是石头的本质吗?以此类推,就可以说明一切。由于心与境相遇后的六识,因此那不如意的烦恼之‘我’就会生起那老、病、死的循环。贪、瞋、痴的无明,都是源于‘我’。如同石块相碰,有时有火花,有时却没有,但是如果石块不相碰,那绝生不出火花。
“大王,我是经过多年修行,才明白了这一切。离开‘我执’,实在不容易;如果离不开‘我执’,那是愚痴、颠倒、错误的。忘了‘我’为了一切众生,忘了我及一切众生进入不动心的境界,把心扩大到与宇宙一体时,这才是人间本来的实相,那个地方也没有生死。”
频毗娑罗王和所有的臣属听众,听过佛陀的一番开示后,愚昧的心顿感清凉,欢喜无比,甚至感动流泪,他们都皈依了佛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