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的艺术-尊重你遇到的每一个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们都知道:生理需求只是人们最基本、最单纯的需要,但我们不会永远安于最低级的需求。在生理需求被满足后,就会追求社会认同、他人认同和自身心理上的一些其他较高级的要求。当这一切获得满足后,我们尤其渴望获得尊重,希望人格与自身价值被承认,这也是人类共同的特质。

    人们需要的是尊重,不是金钱

    一位商人在街头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心中顿时生起一股怜悯之情。他把一元钱扔进卖铅笔人的杯中,就走开了。

    没有几步,商人忽然觉得,无缘无故给一个健康的,且是推销员一元钱似乎不妥,他赶忙折转身来,从卖铅笔人的摊位上拿起几支笔,他抱歉地解释说:“对不起,我忘了取笔了,希望你不要介意。”停了一会儿,商人又说:“你跟我都是商人。你有东西要卖,而且有明码标价。我给你一元钱,为什么就不肯拿铅笔呢?对不起,请你原谅刚才的冒失。”

    几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在一个社交场合,一位穿着整齐的推销商迎上商人,他双手替上名片,并自我介绍说:“您可能已经忘记我了,我虽然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我永远忘不了您。您就是那个重新给了我自尊和自信的人。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推销铅笔的乞丐,直到您跑来,并告诉我是一个商人为止。”

    商人万万也没有想到,几个月前一句普通的话竟能让一个自卑的人树立了自尊心,一个穷困潦倒的人找回了自信心。一个自以为一无是处的人,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价值,终于通过自强不息的努力获得了成功。

    不难想象,这位商人当初即使给年轻人很多钱,没有那一句尊重鼓励的话,年轻人也断不会出现人生的剧变,这就是尊重的力量。

    法国著名的将军狄龙在他的回忆录中,曾讲过这样一件事。一战期间的一次恶战,狄龙带领第80步兵团进攻一个城堡,但遭到了敌人顽强的抵抗,步兵团被对方压住无法前行。狄龙情急之下大声对他的部下说:“谁设法炸毁城堡,谁就能得到1000法郎。”

    狄龙认为士兵们肯定会前仆后继,但是没有一个士兵敢冲向城堡。狄龙恼羞成怒,大声责骂部下懦弱,有辱法兰西国家的军威。

    一位军士听罢,大声对狄龙说:“长官,要是你不提悬赏,全体士兵都会发起冲锋。”

    狄龙听罢,转而发出另外一个命令,说:“全体士兵,为了法兰西,前进。”

    结果,整个步兵团从掩体里冲出来,最后,全团1194名士兵只有90人生还。

    对于一个军人来说,如果用金钱驱使他们作战,无异是奇耻大辱。在他们看来,他们的尊严受到尊重比生命还重要。尊重的力量,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很多时候,人们最需要的不是金钱或其它什么奖品,最需要的只是来自别人的尊重。一个人受到别人的尊重,会使他找回自信和自尊,从而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或事情的结局。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学会尊重每一个人,无论一个人的身份和工作多么卑微,我们都应尊重他,这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品质。要知道,尊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而且尊重别人就是在尊重自己,敬人者人恒敬之。

    现在,人们大都对商店售货员的服务态度感到不满,认为这些售货员不是冷淡,就是粗暴。可有一位老太太却说:“我不抱怨那些可怜的售货员,他们有时也碰到很糟的顾客。可是,我总能得到很好的服务,他们对我都很友好,不过我是有意使他们这样做的。”

    接着,她谈到了自己的方法:“我走到一位售货员面前,微笑着说:‘您能帮助我吗?’从来没人拒绝过我。”她脸上闪出顽皮的微笑。

    她接下去解释自己的第二步骤:“接着我马上说我对要买的商品一窍不通,我很需要售货员的帮助。无论我买一只钮扣还是一台冰箱我都这样说。每个售货员都很乐于帮助我,并且我挑多久都没关系。”

    这位老太太处世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尊重人,使人觉得自己在对方心目中是有份量的,你既然尊重我,我也就不能怠慢你。

    尽管罗斯福总统非常了解和喜欢英国人,但他却忍受不了英国官员不时流露出的傲慢。

    一天,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带给罗斯福一封英国财政大臣的信,信首称呼没有加任何官衔,而是很不礼貌地直呼其名:“亨利?摩根索先生”。由于只顾看信里的内容,摩根索忽视了称呼上的名堂,但罗斯福却一眼看出了英国人显露出的傲慢神情。

    当摩根索给他看他写好的回信时,罗斯福说:“这封回信的内容写得不错,但你犯了一个错误。”摩根索有些惊慌失措,忙问:“我犯了什么错误?”罗斯福说,“称呼上应该直呼其名,与你收到的那封信的称呼应当一致,不要加任何官衔。”

    罗斯福这一招果然很灵,英国财政大臣在他的第二封来信中,已经规规矩矩地加上了美国财政部长的官衔。

    尊重应该是互相的,如果你不懂得尊重别人,又怎么能要求别人来尊重你。罗斯福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使傲慢的英国大臣受了一次教训。

    尊重所有人,包括不喜欢你的人

    在现代社会,已经没有比尊重个人更普通和重要的价值观了。尊重他人的人格,承认他们的付出,它要求我们要尊重所有人,包括那些不喜欢你的人。

    有一位国王在带领大臣们狩猎的途中,遇到了一个年轻的乞丐。国王见这个乞丐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虽然衣衫褴褛,但掩饰不住他身上的一种独特的气质。

    于是,国王下马道:“年轻人,你愿意跟随我,做我的侍卫吗?我保证你衣食无忧。”

    乞丐一听大喜,忙跪下磕头谢恩。

    于是,国王把他带回王宫。这个乞丐经过一番梳洗并换上侍卫的衣服后,果然显得英气逼人,而且他还具备一般人所不曾具有的智慧。两个月后,国一便升他为卫队长。

    年轻人为了报答国王的知遇之恩,他不仅带领士兵们尽心尽力地保护国王和维护王宫的安全,还积极地为国王出谋划策,向他建议极具价值的治国方针。

    然而,围绕在国王身边的一些小人却对这位年轻人的受宠感到极为不满。他们轮渡在国王耳边说:“那小子不过是一个乞丐,您没有必要赐给他锦衣玉食。”“让他滚得远远的吧。我看他现在骄傲得很,准是没安好心。”

    国王在众人的挑拨下,慢慢地不再信任和重用年轻人了。有时,国王甚至在宴会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喂!小乞丐,如果没有本王,你现在肯定还是一个又臭又脏的乞丐,不!或者早已饿死,被野狗们分吃了。”或者是:“小乞丐,过来学两声狗叫,让本王开开心。”每每此时,那些大臣便附和着国王的笑声,瓷意地朝年轻人吐唾沫,或者是更为恶劣的嘲笑。

    一天,那位年轻人不辞而别了。国王很是不解,心想:“难道他不习惯王宫里的锦衣玉食,又回去做他乞丐了?”

    的确,那位年轻人现在又是一个又脏又臭的乞丐了,但他离开王宫的目的不是不习惯那里的生活,而是无法忍受国王对自己人格的侮辱,因此,他宁愿放弃优厚的物质生活,去当一个自由自在的乞丐。

    尊重每一个人的自尊,是人性化的直观体现。无论对方的地位是高贵还是卑微,我们都应该百分之百地尊重对方。虽然人有富贵、贫穷之分,但在人格上,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不管你是国王还是乞丐。因此,与人交往时,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否则,即使你是国王,你也无法获得一个乞丐的真心爱戴。

    把对方看成重要人物

    人与人交往,只有尊重对方,交际活动才能顺利进行。如果总是压制对方,强迫对方服从自己,对方不久就会对你产生敌对情绪,从而失去对你的信赖。因此,交际中应努力让对方感到交际的主角是他。

    在交往中,要试着留意对方的反应,尽力使对方心情舒畅。要让对方扮演主角就要准备多个“剧本”,因为不知交往会在何处受挫,所以就必须把能预测到的对方谈话内容写进“剧本”,然后自己根据“剧本”演好配角。

    经常可以看见一些人大谈自己的得意之事,这是不好的。对方不仅不会认为你是“了不起”的,甚至还会认为你是不成熟、卖弄过去好时光的人等。所以,尽可能不要提自己的得意之事。你遇到的每个人,你都可以认为他在某些方面比你优秀。而一个绝对可以赢得他欢心的方法是,以不着痕迹的方法让他明白,他在你看来是个重要的人物。

    人类行为有一条重要的法则,如果你遵循它,就会为自己带来快乐;如果你违反了它,就会陷入无止境的挫折中。这条法则就是:尊重他人,满足对方的自我成就感。因为,“人们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能受到重视”。

    一位女士的宝贝女儿,从剑桥毕业之后,在一家金融机构供职,每月数万元的薪水。这位女士当然相当自豪,她面对亲朋好友时,言必称女儿的风光,语必道女儿的薪俸。偶然被女儿发觉,极力制止母亲,说总夸自己的女儿,突出自家好,人家会有什么感受,不要因此伤害了他人。

    女儿的话在情在理。在叙述自我时,要防止过分突出自己,切勿使别人心理失衡,产生不快,以致影响了相互的关系。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有值得为他人学习的长处。承认对方的重要性,并表达由衷的赞美,就能够化解许多冲突与紧张。

    如果你想每天得到快乐,决不能责怪你的太太治家无能,也不能拿她和你母亲作不利的比较。相反,你要经常赞美她把家庭治理得井井有条,而且要公开表示你很幸运,娶了一个既有内在美又有外在美的女人。甚至当牛排像羊皮、面包像黑炭时,也不要抱怨,只说这些东西做得没有平常那么好,她就会在厨房里拼命努力,以便达到你期望的程度。

    心理学家指出,心理上的自我需求就像生理上对食品的需求一样普遍。他们还指出,处于极度需求的自我心理状态是十分危险的。当你认识到这些事实后,你就会同意,控制他人的第一步就是要满足他们的自我需求。

    损害他人自尊心是导致人际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原因。如果你伤害了某人的自我意识,那么,就别想指望能够控制他。相反,通过满足他的两项最重要的基本要求——欣赏和赞许,你就能大大提高他的自我意识。

    首先,要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任何人,而不能把他们以及有关事物视为可有可无。在人际交往中,没有什么比你表现出对他人的欣赏更具魅力了。你要让你所热爱的人、同事,甚至你的上司都知道他们对于你来说是多么的有价值、多么的特殊。为了表现出你对他人的欣赏,你必须能够依照他们的观点而接受他们,不要总想着去改变任何人。尽管你也许不赞同他人的行为或者信仰,但你还是能够接受他们每一个人。

    所以,如果你希望别人喜欢你,那你就要尊重别人,让对方认为自己是个重要人物,满足他们的成就感。

    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

    英国作家托马斯?富勒曾经写道:“失足引起的伤痛很快就可以恢复,然而,失言所导致的严重后果,却可能使你终身遗憾。”

    在待人接物中,场面话谁都能说,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说。也许一不小心,你就踏进了言语的“雷区”,触到了对方的隐私和痛处,犯了对方的忌讳,给对方造成一定的伤害。在为人处世方面一个人若想和上司、同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定要记住:保持适当距离,做事公私分明,尤其要注意,言谈之间不要说到别人的痛处。切记: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被击中痛处,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件不愉快的事。

    一群人在看电视剧,剧中有很多婆媳争吵的镜头。张大嫂便随口议论到:“我看现在的儿媳妇真是不像话,不知道好歹,都不愿意和老人一起住,也不想想自己老了的时候怎么办?”话未说完,旁边的小李站了起来,怒声说:“你这话什么意思,说给谁听呢?我最狠别人指桑骂槐!”原来小李最近和婆婆经常吵架,关系不和,已经搬出来住了。张大嫂无意中触到了小李的隐私和痛处,惹得小李暴跳如雷。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不去碰触别人的痛处,不但是待人处事应有的礼仪,更是在都市丛林中左右逢源的关键。

    有修养的人即使在盛怒之下,也不会扩散愤怒的波纹,但是涵养不够的人,被激怒了,往往就会面露凶貌、口出恶言,甚至随手拿起手边的东西往地上摔。

    某些人暴跳如雷的时候,还会口不择言,用侮辱性的语言攻击别人最敏感的隐私,这是相当不理智的行为。

    一旦你攻击他人的痛处,修养好的人虽不至于当场发作,与你破口对骂,但心中的疙瘩和怨恨往往难以抹平,如果不幸他是你的上司或客户的话,你就会变成被“封杀”的对象。

    在公司里,“封杀”意味着调职、冷冻、开除。如果你是公司负责人,“封杀”就代表着对方拒绝继续与你往来,或是“冻结彼此的关系”。

    中国古代有所谓“逆鳞”的说法,强调即使面对富有智慧的气度的蛟龙,也不可掉以轻心。传说中,龙的咽喉下方约一尺的部位,长着几片“逆鳞”,全身只有这个部位是逆向生长的,万一不小心触摸到这些逆鳞,必定会被暴怒的龙吞噬。至于其他部位,不论你如何抚摸或敲打都没太大关系,只有这几片逆鳞,无论如何也触摸不得,即使轻轻摸一下也犯了大忌。

    每个人身上也都有几片“逆鳞”存在,即使是人格高尚伟大的人也不例外。唯有小心观察,不触及对方的“逆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痛处”,才能保持圆融的人际关系。

    谁都希望自己比别人聪明,谁都不愿意别人发现自己的失误。很多人最大的本事就是通过宣扬别人的错误来显示自己的聪明,而这恰恰触到了别人的心病。所以有意无意地张扬别人的错误,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

    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秘密或隐私,在他过去的工作或生活历程中,他也许曾犯下错误,甚至做过不光彩的事情。如果你知道内情,在你的下属、同事或朋友犯错误或和你有不同意见而出言顶撞的时候,你将会怎么办呢?是揭人隐私,还只是就事论事?

    一位善于沟通的人,是不会把别人过去的不堪回首之往事一股脑地抖出来的,如果你这样做,那你就太没水准、太没涵养了。有些人虽然不会把别人的隐私抖出,却常常把它当作筹码来压制他人。譬如,在盛怒的时候会说:“你少跟我斗,你过去的黑资料还在我手中呢!”那个可怜的人会因为的确有污点掌握在别人手中,只好忍气吞声,但他心里却是非常气愤的。于是,这种心情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互相攻击对方隐私的情况。彼此都把对方的隐私抖出来,弄得两败俱伤,除了引来一大堆人围观,对谁也没有好处。因此,你要清楚,揭人疮疤是最没必要的。

    也许有人会说:“我并不是喜欢揭他的疮疤,但他的态度实在太恶劣,我才忍不住的。”这话乍听之下似乎有道理,但实际上只说明自己的胸襟太窄。

    在同事或同学之中,有的人总希望能有机会显示自己的能耐,一旦发现别人的失误,就似乎看到了自己的胜利,绝对不会忘记大肆地宣扬出去。如果朋友破天荒地办了件蠢事,你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在背后逢人便讲,这是一大陋习。有些企业领导也有此陋习。

    某单位召开职工大会,厂长很神秘地宣布,“据可靠消息,某兄弟厂今年亏损300万,下岗200人。某兄弟厂今年亏损400万,下岗150人。”完了还要附加一句“这是内部消息,外面不要乱张扬”,其实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巴不得大家好好宣扬。这似乎就是表彰他自己的功绩,其实他自己亏损多少,可能他连算都不敢算。这种东方式的竞争,很多人发挥得淋漓尽致。

    当然也有人由于心直口快,无意中把别人的失误给当面指出来,直到别人脸红脖子粗,才意识到这样似乎不大妥当。

    很安静的办公室里,你发现同事文件上的一个字写错了,你是好心好意地来到他面前,声音不算很响地告诉他“你把‘狠’写成‘狼’了”,其他人可能没听到,但他却会感觉很难堪,并以为所有人都听到了,如果有人偷偷地笑一声,那就更让他几天都会感觉脸上无光,他也因此可能恨你几天。

    宣扬别人的失误必然会让对方难堪、尴尬、伤了自尊。如果对方能较好地看待,或者说你这人本质还不错,那么可能结果会好些。万一对方是个很要面子的人,或者你人缘本来就一般,那就可能对你很不利了,你得小心着万一哪天就会有人报复你。如果你树敌还不止一个,那就更麻烦了!

    所以,我们在平时要留心着点,当别人有错误的时候,最好是只有你们两个人的时候,装作很无意地提醒他。这样,他会很感激你,因为你帮他免于丢脸。如果你是老师,有必要对某个学生在全班公开批评,那也得考虑这个学生的承受能力,尽可能地照顾他的自尊,公开批评这种方法绝对不能滥用。还是俗话说得好:“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要想与他人友好相处,就要尽量体谅他人,维护他人自尊,避开言语的“雷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