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担任政协文史专员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对台广播部经常请我去,根据政治形势不定期地发表讲话。因为我是陈诚的嫡系,为台湾军界所熟悉,以我在大陆的亲身经历,向他们宣传共产党对台湾的方针政策,是很有说服力的。台湾的“国防部长”高魁元,以前和我同为十八军师长,台湾的警备总司令尹俊,曾在十八军任我的部下团长,我们几个的关系很好,虽然身在海峡两岸,但是心里却时常想念着对方。本来,他们以为我这个特大战犯早已被共产党给“专政”了,听了广播后才知道我生活得很愉快,在各个方面都受到人民政府的优待。他们消除了疑虑,心里非常高兴。
对台广播每年1~2次,每次约15分钟。和我一起参加广播的还有郑洞国先生等。1985年春节,正值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之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物春秋》节目又播出了我和郑洞国先生对台湾的老同学老朋友们的广播讲话。
郑洞国先生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在抗日战争中曾担任驻印军总指挥,他刚庆祝了83岁生日。郑老现任民革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他的讲话结束后,我在广播中讲道:
尊敬的各位老长官、老同事、老同学们,我是杨伯涛。光阴过得真快啊,我们一别已经38个寒暑了。这次新春佳节,特向各位长者、好友恭祝衷心的问候!祝各位新年纳福,健康长寿!今得知周至柔老师在高尔夫球场庆祝87岁寿辰,更为兴奋了。周老是我结婚时的主婚人,我的全家都在怀念他。伯涛托庇福荫,顽健如昔,1984年和内子罗启芝到昆明春城避暑,便道回芷江故乡,祭扫祖灵,并和亲友团聚。看到家乡工农业生产有相应发展,农民家里都用上了电,为帮助桑梓建设,将长沙发还我的房产家款拿出1.1万元献作学校奖学金,家乡全村感到无比的温暖,去岁1985年是抗战胜利40周年,全国人民举行隆重热烈的庆祝集会,抗战将领郑洞国、侯镜如、黄维和伯涛等,被邀请在人民大会堂主席台就座,参与这次盛会,伯涛又受到湖南省领导的邀请,参加芷江受降人纪念活动,政协领导热情接待,重谈抗战史实,对保卫芷江的湘西雪峰山战役更是津津乐道,伯涛瞻仰了修饰一新的受降纪念坊,坊台上修着蒋中正题的“震古铄金”4个大字,和两楹题联:“克敌受降,威加万里,名城览胜,地重千秋”,还有李宗仁、白崇禧两位先生的题联和孙科、居正、于右任、王云五四位先生的题字,也清晰醒目。我们在这里庆祝胜利的时刻,都强烈地怀念各位长者和好友,在炮火震天、血肉横飞的战场上度过8年漫长的岁月,许多战友在冲锋陷阵中壮烈牺牲了。每忆及此,不禁肠断泪涌。现在国家对抗战将士的事迹广为征集,撰诸史册,对牺牲烈士的英灵封为国殇,并没有忘记每一位为捍卫祖国而奋斗的先行者。伯涛渴望各位长者和好友当此春光明媚、正是旅游季节,不妨转还故里,一者探亲访友,一者寻幽,览胜,有便言传身教、启迪后人,更加激发中华人民的爱国热情。各位命驾之日,先请示知,伯涛恭迎左右,提供咨询,翘首蓝天,犹望云霓。
2 参加黄埔军校同学会和民革中央
我任文史专员期间,除了对台广播,还一直担任黄埔军校同学会的理事。
黄埔军校同学会诞生于1984年6月16日。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发展迅速,一些年逾古稀的早期同学聚在一起,议论国家的现实和未来,提出成立黄埔同学会的建议。这个建议受到中共中央和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于是,黄埔军校同学会宣告成立,黄埔同学从此有了自己的家。
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宗旨是,“发扬黄埔精神,联络同学感情,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本着这一宗旨,同学会为完成统一大业做了不少实事。例如,许多黄埔同学在“文革”中受到冲击,现在都已经在同学会的帮助下平了反。同学会还为许许多多两岸同胞找到失散半世之久的亲人。黄埔同学会专门设立了一个对台工作部,每年都邀请一批在台湾的同学来大陆开会和旅游观光,在接待台湾、港澳和国外黄埔同学、宣传中央对台方针政策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增进了两岸同学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过去对大陆的情况我不敢讲,他们也不敢问,现在胆子大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十几年来,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国力大为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特别是十四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标志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80年代初,中共中央、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推动了祖国统一的历史进程。1997年和1999年我国将先后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近年来,台湾海峡两岸经贸、科技、文化等交流活动不断扩大,人员往来逐年增多。他们来大陆观光的人数也逐年增长。同学们看到国内安定团结的局面和日益发展的经济文化状况,很是兴奋,增加了对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信心和希望。
下面是一次为期一周的黄埔同学会活动日程记录:
1985年6月9日,黄埔同学会开会,到京西宾馆报到,我住在2285号房间。
6月10日,全体同学游览长城和十三陵。
6月11日上午,全体会员到中南海怀仁堂举行开幕大会,徐向前名誉会长讲话,许德珩教官代表各民主党派致贺词,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杨静仁讲话。下午召开座谈会,我和侯镜如、宋时轮一起,被编在第二组。
6月12日,全体同学开会,由黄埔同学会主席侯镜如做会务工作报告。
6月13日至15日,会员们分组讨论。
6月16日,同学们进行自由联谊活动。
1994年6月16日,是黄埔军校建校70周年,也是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10周年。这天上午,来自海内外的黄埔同学一起乘车前往香山碧云寺拜谒黄埔军校的创始人、校总理孙中山先生的衣冠冢。黄埔同学会联络部副部长、十七期同学傅传担任谒陵司仪,同学会副会长、黄埔一期同学李默庵代表参加纪念活动的全体同学向孙中山先生坐像敬献了花篮。接着,同学们一一向孙中山先生鞠躬。
下午,黄埔同学会的理事,大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黄埔同学代表,来自台港澳及美国、泰国、韩国的黄埔师生及其亲属,以及中央有关部门的领导人近600人,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纪念大会。大会由全国政协主持召开。叶选平副主席宣布大会开始。主席台上就座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和钱其琛、张震、秦基伟、程思远、李沛瑶、杨汝岱、王兆国、阿沛·阿旺晋美、赛福鼎·艾则孜、洪学智、万国权、萧克、朱训、万绍芬等,还有黄埔同学会顾问郭化若、胡立教、副会长李默庵,理事丁家骏,以及来自台湾的第一期老学长刘璠先生。
大会期间,同学会向每位到会者颁发了一套纪念邮票、纪念币和纪念章,还有一本纪念专刊。中央领导李鹏、李瑞环、胡锦涛等还与来自海内外的黄埔同学合影留念。
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黄埔同学会副会长李默庵、来自台湾的十五期同学周乐军分别做了重要讲话。黄埔同学会会长侯镜如、副会长李默庵还联名发出了致黄埔校友的公开信。
中央领导和政协负责人纷纷向大会题词表示祝贺。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题词:
发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
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题词:
祝黄埔军校建校七十周年
发扬黄埔精神
促进祖国统一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题词:
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是黄埔同学的神圣使命
纪念黄埔军校建校七十周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沛瑶题词:
发扬黄埔精神
继承黄埔传统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题词:
爱国一家
振兴中华
纪念黄埔军校建校七十周年
全国政协副主席洪学智题词:
发扬黄埔精神
促进祖国统一
全国政协副主席侯镜如题词:
满怀爱国热忱
维护国家统一
这些题词,对广泛团结大陆黄埔同学,扩大对台湾、港澳和海外的影响,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6月17日下午,北京饭店一楼东大厅里召开了一次生动活泼的座谈会,有200多位同学参加。
晚上,黄埔同学会举行“双庆”招待会。大家畅所欲言,共叙同窗旧谊。黄埔同学会理事、旅居泰国的同学丁家骏先生说:“我很荣幸,去年被选为理事,这次又被请来参加两庆活动,我觉得这是毕生的光荣。中国有11亿人口,海外还有很多赤子,他们对祖国是很关心的。今天,两岸黄埔同学最重要的事情是促进祖国统一。我也希望黄埔同学会,包括我本人,今后做更多的工作,希望祖国早日统一,使我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地屹立于地球之上。”
纪念活动于6月19日结束。之后,黄埔军校同学会宣传部发表了《建议书》,全文如下:
黄埔军校同学会宣传部的两点建议
在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的直接领导下,黄埔军校建校七十周年暨黄埔同学会成立十周年的纪念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为进一步扩大影响,建议:
(一)进一步宣传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对广大黄埔同学的关怀,以积极的态度领会和贯彻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有关指示精神。此次纪念活动,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刘华清、程思远、李沛瑶和叶选平、洪学智、侯镜如等同志亲自题词,李鹏、李瑞环、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同参加纪念活动的黄埔同学合影,李瑞环同志代表党中央出席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些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对黄埔同学的关怀和鼓励。李瑞环同志的讲话充分肯定了黄埔军校的历史功绩,阐明了党的对台方针,为黄埔同学会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把学习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题词和李瑞环同志的讲话,作为加强同学会思想建设的一件重要大事来抓,深刻领会精神,激发广大同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进一步宣传在新的历史时期黄埔同学的作用。黄埔军校已建校70年,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的光辉篇章已载入史册。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黄埔同学的思想面貌应该跟上时代的脚步。要在各自的岗位上,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为祖国和平统一事业服务,在政治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继承和发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为祖国、为人民做出应有贡献。
《建议书》发到每一位黄埔同学会成员的手中。黄埔同学会还准备建一所学校,叫“黄埔大学”,我捐献了几百元,其他老同学也纷纷捐钱赞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看到这所大学的壮观景象的。
我任黄埔同学会理事的同时,也是民革中央监察委员。1981年,民革中央主席侯镜如和副主席郑洞国先生介绍我参加民革。1984年,我当选为民革中央监察委员,主要负责对在台湾的国民党人士做工作,引进台资,帮助大陆建设。我的夫人也参加了民革,一同参与国内外大事的讨论,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贡献一份力量。
民革有一项重要活动,就是每年12月,在中山公园的中山堂集会,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活动一般都要进行一个上午,我每次都去参加。孙中山先生是我们的校总理,他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帮助下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革命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并亲自制定了“亲爱精诚”的校训和“爱国家,爱百姓,不要钱,不要命”的精神;他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为国共第一次合作做出很大贡献,我们之所以能学到革命的道理和军事技能,练就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在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中为国家统一和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一定的贡献,和这位导师的谆谆教诲是分不开的。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伟大的先驱者。
不论是黄埔同学会,还是民革,其活动经费都是由国家政府提供的,没有党和政府的扶持,是组织不起来的。
3 任政协委员
十年浩劫终于结束了,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1978年,恢复了政协文史工作,从此,我每年审稿达500多万字,专门负责由全国各地征集上来的军事史料。我心情特别舒畅,总想多做些事,多审些稿。我把家里也变成了办公室,常在家里审稿,有时到政协办公,主要和同事碰碰头,联络、商量和处理一些重要的事,一有时间就回家看稿子。
我个人落实于政策,我的家人也受到组织上的关心。1961年,我女儿小学还没毕业,就被戴上了“官僚子女”的帽子,她无法继续在那所学校读书,就跟着启芝来到北京,进了帅府胡同小学。第二年,她考进西四的女十中,随后又在本校高中就读。不久,“文革”开始,学校都停课“闹革命”了,我女儿那时只有13岁,也和同学们一起,到东北吉林农村插队,一蹲就是10年。后来东北开了个吉林油田,她便转到油田,在那里结识了男友,后来两人结了婚。1979年,大陆恢复了高考制度,女婿经过自学,考取了吉林工学院。本科4年毕业时,因学习成绩优秀被分配到商业部设计院(北京)。政府照顾他们夫妻两地分居,落实政策,将女儿调回北京,也安排她在商业部工作,全家人得以团聚,格外高兴。女儿一边工作,一边参加自学考试,也拿到了大专文凭。这一切,都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怀。
1983年,我被特邀为第六届政协委员。5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我为政协委员。12日下午,我收到政协10日的通知书。14日,中国新闻社邀我们新任委员座谈。6月1日上午,政协召开大会,我到二炮宿舍报到,住入该所。2日上午,《人民日报》记者和我们座谈台湾回归祖国问题。25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和统战部人员杨艾路、沈小昭、赵战新、朱月娟、黄桂等同志对我们进行了访问。我的参政议政活动就这样开始了。
全国政协有个直属的学习组,专门组织我们这些民主人士学习,每周一次。政协的一个副秘书长担任我们的学习组长,傅作义的秘书长王克俊先生也在我们小组学习。我每次都认真地学习中央的政策和毛主席的著作,因为它是我们参政议政的指南。
我们要参政议政,还必须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到各地参观考察。从1983年以来,每年组织一次,我都积极参加了。
1983年10月,我们到天津参观考察引滦入津工程,天津缺水,要是把滦河水引到天津来,就可以解决天津的水源问题。我们来到滦河边,看到河水很清,没有污染。原来水被几个梯子分成一段一段的,这样既保持了水的清洁,也防止了水的流失。记得当时接待我们的是那时的天津市市长李瑞环同志。我们在李市长的陪同下,还参观了天津的市容,看到了天津市的发展状况。
天津的房屋盖得很快,旧式的楼房已基本拆掉,但是有一些工厂停工,机床空着,没有人操作。李市长说,工厂还需要进一步治理。我们在天津街上,听说李市长办了一件大好事:朱德总司令有个孙子在天津做了坏事,贪污公款,被李市长依法处置了,得到百姓的称赞。我们听了很佩服李市长,但不敢讲,怕有损朱德总司令的名誉。回京后,我们对所见所闻进行了座谈,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1984年1月31日,政协举办新年茶话会。2月2日,中共中央、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全国政协举行新年团拜会,由赵紫阳总理主持,李先念主席致贺词,朱学范、周培源相继致辞,之后,大家观看了文艺演出。
3月4日,我们参观了北京踩河生产队。踩河生产队过去平房很多,占地面积很宽。我们参观时,旧式平房都拆掉了,新建的都是三四层的楼房,这样节省了许多地皮,扩大了耕地面积以发展农业生产,而且,空气也更新鲜。当地居民说,不久前那里刚通车,马路也修宽了,解决了多年来交通不便的问题,人民生活随之得到改善。委员们听了,纷纷点头称赞。
9月18日下午2时30分,我们乘飞机到达武昌。19日,与市政协文史负责人谈工作,下午探望政协委员朱鼎卿夫人张大姐。9月20日,乘“东方红”轮船到田家镇半壁山视察战迹,住广济县招待所。21日上午,到半壁山看到铁锁沉江,楚江锁钥,东南半壁石刻,续到田家镇视察抗日战场。晚1l时,乘“东方红”轮船回往汉口。22日上午11时许到达汉口,住在武昌东湖南山。省市政协领导举行送别宴会。23日,到长沙住湖南宾馆,湘文史办毛主任和干部梅欣招待我们。24日,李鳌秘书长兼落实政策办主任来见。25日,我们前往河西探望李吴、王元直、罗文浪、余定华四人。
1985年上半年,我们参观了易县。易县有个清西陵,修得很壮观。下半年,我们去青海考察。青海省人烟稀少,几百里路不见一辆车子,也没有村庄、工厂和商店。我们只看到几个外地去的养蜂人在路边摆了许多蜂箱。那里的公路边上有个菜园子,小蜜蜂飞来飞去,在菜花上采蜜。其他就没见有什么庄稼地了。青海湖里有个鸟岛,我们参观团在离鸟岛约200米的地方观看。那岛上站满了飞鸟。青海地区一望无际的是绵绵群山,没有大平原。随着海拔的渐渐升高,空气越来越稀薄。到了西宁市,少数民族载歌载舞欢迎政协考察团。我们饮完浓郁的香茶后,还参观了著名的寺庙。庙里的菩萨都是用蜡做成的,形象逼真,神态各异,给委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86年6月14日,我们从广州换车到达深圳。这座城市现在已经是经济特区了,以它崭新的面貌傲然矗立在祖国的东南角。深圳经济的飞速发展,离不开深圳人的超前意识。当年我们考察时,就看到一些奇特的现象,与其他城市不同。就拿建筑施工来说吧。深圳盖楼比北京高明得多。我们看到一幢楼的七层还在施工,一层已经开始住人了。原来,他们先安装好地下水道、煤气管道等装置,再盖上面的房屋,这样一来盖好一层便可立即使用,提高了楼房的使用率。而在北京,却要等整个大楼竣工方可住人。难怪深圳人以高效率著称。他们的口号是“时间就是金钱”。深圳人讲效率,并不是盲目地蛮干。他们对楼房的使用率很高,同时也注意到安全问题。为避免楼上施工对楼下住户的不良影响,他们还有一系列的安全保卫措施。这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中外合资的结果。这些年来特区的经济发展,证实了他们的超前意识。这次考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后我们学习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时,对“改革开放,一百年不动摇”的方针政策就很容易理解了。深圳还有一个水库,主要是供给香港用水的,就像密云水库是供北京用水一样。水是一座城市的命脉,水源一断,什么事都干不成。由此看出,香港还有依赖内地的地方。对外开放以后,的确发现国外许多好的方面,但不能因此忽视了自己的长处。国外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有些方面他们离不开内地的帮助。
结束了对深圳的考察活动,我们又踏上了通往香港的路程。在从深圳到香港的路上,我看到一个山头,山上面有很多坟,那些坟是从内地到香港去的中国人的,他们在香港过世后,亲友们还是把坟建在内地祖国的国土上,以寄托他们的思乡之情。我站在坟边,不禁思绪万千。
我们乘船在海上绕澳门转了一圈。澳门靠海,地域很小,澳门人便想办法扩充地方。他们在海上驾桥,通到海里的岛屿上,这样岛上就可以住人了。
接着,我们参观了中山县,并在孙中山先生的纪念堂下摄影留念。
1987年,政协考察团前往浙江绍兴,参观鲁迅故居,随后到达宁波考察。我们发现,宁波有个小港,经测量水位很深,可以靠大船。当时宁波还没有一个对外开放的大港,若把这个港修建成一个深水港,就可以增加一个对外的窗口,便于贸易往来、对外开放。委员们经过讨论,向当地政府提出了建议。现在,宁波港已经开始修建。
从宁波换汽车,我们来到蒋介石的故居——溪口,参观了蒋委员长住的楼房——丰镐房。蒋夫人宋美龄曾住在二楼,居处十分简朴。楼下就是办公室。
1988年3月,我又一次被邀为政协委员。这是七届政协,也任期5年。直到1991年10月我大病脑出血为止,我一直参与政协组织的各项活动。
在全国各地的参观考察中,我们不仅亲眼目睹了改革开放给祖国带来的繁荣景象,而且深入群众,体察民情,足迹所至,几乎遍及大半个中国,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感触尤深。在受教育的同时,我们也为参政议政做出了一些贡献。
1988年,长江三峡水电工程是否修建尚未决定。9月2日,我们200多人坐着大船,由湖北省沙市出发,经宜昌、四川万县,最后到达重庆酆都。我们对沿途所过地区的地形地貌进行考察。一路上,水位的高低、水流的速度等,都有明确的标记。开始大家的意见不统一,主要分成两派。一派主张修建水电站,一派主张不修。前者认为,修水电站能调节长江的流量,而且三峡水电站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水电站。后者认为,三峡泥沙很大,修水电站后会淹没许多地方。他们拿埃及的尼罗河和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做比喻,说尼罗河上修了水坝,结果把周围都淹了,而密西西比河上什么水电站都没修,水照样流。经过比较分析和专家鉴定,我们认为这两派意见各有其片面性,看到利处的没有看到害处,看到害处的没有看到利处。全面的观点,应该既看到利,又看到弊,利弊同在。长江的形势是多年形成的,要想在短期内改变长江流域的面貌是不容易的。两边的山高高低低,中间还有小溪、峡谷。倘若把前面的水挡住,那么,水就会外流、倒流,而且一旦修了水电站,水位升高,很可能会淹没整个万县,连神女峰这样的景观也见不到了。所以这个工程很难估计。然而倘若修建成功,它的发电力将居世界首位,这是最大的利。专家学者们讨论了很久,费了很大力气,在船上边看边讨论,才有了比较全面、合理的意见。现在,三峡水电工程已经开工,周围的村寨都搬迁到其他地方,古建筑作为文物保护也迁移到别处,以防淹没。
1989年,我们到内蒙古参观成吉思汗的陵墓,也看了昭君墓。
1990年9月5日,政协赴甘肃视察团开始对三北防护林进行考察。所谓三北防护林,就是东北、华北和西北都植上树,连成一片,将三北的土壤固定起来,以防北方的沙漠南移。这是国家的一项很好的计划。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认为在沙漠上种树是不可能的,近来生物学家研究出一种新品种——矮小的灌木,它们可以在沙漠上成活。甘肃和内蒙的沙漠上,都种植了这种灌木,而且生长得非常好。我们考察时,只看到部分地区种上了树,还有很多地区没有树木。从飞机上俯视下方,看到兰州那里是一片黄土,河两岸的小山上也无树木。甘肃省委给每一个机关分配了一块地,让他们种植树木。甘肃的山上终年积雪,雪一年比一年薄,当地雨水很少,常刮大风,大风一起,沙土飞扬,空气极差,所以必须植树造林,改善沙漠的自然环境,否则沙漠越来越大,绿地被沙漠吞噬了,必然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我们在甘肃的一个县里,看到了野马,据说以前野马很多,沙漠形成后,野马就越来越少,几乎濒临绝种。当地政府建造了一个濒危野生动物繁育中心,以抢救这批贵重动物。
1990年9月8日,我们到武威参观敦煌石窟。敦煌以前是沙漠,现在成了一片绿洲。它的周围还仍然是沙漠。与三北防护林对比,说明沙漠是可以变成绿洲的。我和其他政协委员一道,在解说员同志的带领下,来到这历史悠久、规模庞大、举世无双的艺术宫殿。
莫高窟有492个洞窟,内有精美绝伦的壁画和雕塑,描绘了许多美妙的故事和神奇的传说。我们看到了勇猛坚毅、正直威严的天王像,神态各异、性格多样的罗汉像和色彩细腻、动人心弦的菩萨像,就如同走进了一个光彩夺目、百花齐放的大花园,感慨万分。亲眼目睹祖国文化艺术的宝库,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打心眼里钦佩画师们的伟大智慧和创造力。可以想象,他们为了塑造这些举世无双的艺术形象,该付出多大的心血和毅力。
然而这些稀世珍宝,却不断地被毁被盗。我们看到每一个石窟的外面,都装有一个保护门,解说员告诉我们,这是为了防止它们被毁被盗。以前,没有这项保护措施,使我国的许多旷世奇珍落入强盗之手。1907年,英国的斯坦因经新疆蹿到敦煌,买通了一名道士,劫走了几十箱经卷、文书、绘画、法器,把这些文物运到了伦敦的不列颠博物馆。1908年,法国的柏西河,又盗走了5000多件珍贵文物。接着是帝俄的恶登堡和日本的吉川小一郎,又抢走了一批原本经卷和精美塑像。1924年,美国的华尔那偷走了几尊最精美的唐代塑像,还用一种化学胶布揭走大批敦煌壁画。听到这些,委员们无不义愤填膺。当年的祖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时期,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掠夺,是常有之事。要摆脱别人的欺负,只有自强自立。如今祖国面貌一新,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再没有人敢明目张胆地掠夺我们的国土和文物了。敦煌石窟虽历经千载、历经磨难,仍不失其夺目的光彩,令海内外学者名流,为之倾倒。
两天的参观结束了,我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敦煌,于9月10日上午,参观民勤县治沙现场,继而又去景泰县及水银市,下午参观了沙漠公园。在与当地政府讨论治沙植树计划及措施时,他们提出经费不足的困难,请我们向中央呼吁。中央虽已拨款,但还是不够,看来要解决经费问题,还需要中央和地方的共同努力。
9月15日下午,我们回到北京。
12月24日,民革中央大会在香山饭店召开。26日,统战部副部长万绍芬先生讲话。27日,袁木讲话。28日,闭会,当晚,黄埔同学座谈。
1991年1月17日,召开了北京市黄埔同学会对台联络委员会成立大会。3月2日,我会见了黄埔军校第十四期同学。21日,我到友谊宾馆20359房间住下。23日,七届四次政协大会开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植树造林,造福子孙万代,是祖国建设的大业;培养人才更是立国安邦的根本。为此,我们这些委员都把兴办教育,为国育才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在参观考察中,也就特别关心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在青海考察时,发现那里的女子都不读书上学,文化程度很低,于是我们建议当地收女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现在,青海的许多女子,也和男子一样,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了。
广西是个穷困地区,比广东差得多。1991年我们考察广西时认为:广西有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即“七山二水一分田”。加上少数民族多,文化素质低,不相信科学,缺乏教育的普及与提高,当地群众深受本民族封建迷信思想和风俗习惯的束缚。因此,我们提议:广西必须狠抓教育,兴师办学,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其贫困的现状。
1991年7月25日至31日,全国政协文史考察组七名成员,在政协常委乔明甫同志的带领下,到内蒙古赤峰进行了为期七天的考察。我也是考察组的成员之一。这次考察主要是对赤峰市的民族史料工作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总行程约700公里。我们先后与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以及阿、左、右旗、红山区党政领导同志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听取了市政协、阿鲁科尔沁、巴林左、巴林右、林西、克什克腾、敖汉、红山区等旗县区政协关于民族史料工作的汇报。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哲里木盟政协也穿插做了汇报。乔明甫组长和考察组主要成员均做了内容广泛的指导性讲话。我们认为:赤峰市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工作配合得谐调,上下级、领导与群众之间的关系融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很有朝气,很踏实,也很有成效。考察组对赤峰市的民族史料工作做了全面的肯定。如民族史料征集工作的重点抓得准确;坚持民族团结的政策和原则掌握得好;出版工作中注意了突出民族特点和地方特点等。同时还对今后的工作做了指示。如文史工作应抓重点事件和重点人物;对少数民族,不论人口多少,都应当注意征集他们的史料;民族史料的征集工作要广泛,发表要慎重等。
我在天山镇和赤峰讲了两次话。因为我是侗族,所以来到内蒙古时首先向同志们表示敬意。我觉得少数民族中,以蒙古族贡献最大。匈牙利人也是蒙古人的后裔。我上小学时,对蒙古人就很敬佩,不过总认为蒙古人住蒙古包,在大草原上不会有多大的成就。这次到赤峰,看到一切都很新鲜,改革开放给他们带来了活力。我的老家湖南省与这里相比,就相形见绌了。虽然那里铁路公路都很方便,可是到现在连一个外资也没引进。我曾拿出一万元支援家乡建设,但房屋建设仍是过去的那种老一套,不像这里,见先进就学,中西合璧、美观大方。我要把书、图片带回家乡,管叫他们振聋发聩。于是,我为阿旗协作会题了“振聋发聩”四个大字,以此为证。
我在赤峰,最受感动的是那里的文史工作搞得好,他们实事求是,不扬一家之言,善于把真实情况挖出来。我1961年到政协文史委员会工作,写稿、审稿都按自己所了解的去办。不像赤峰广征博引,发微掘隐。通过对赤峰的考察,我们意识到过去的文史工作没有做到这一点。是的,没有这个环节,怎么实事求是呢?文史资料虽是资料,但国家是要参考创为信史的。信史很重要,不信是要翻案的。赤峰文史这样做就能达到这个目标。
内蒙古地区的文史工作非常重要,搞好了可以扩大对蒙古、苏联的影响,同时又能教育民族青年一代爱国爱家乡。他们搞普查、搞协作,想了很多办法,工作开展得很好。他们还说,从事文史工作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写作水平,人员不固定很难搞好。所以,还是专款专用的好。
文史工作是周恩来总理首倡的,我在祖国大陆长期从事文史工作,也是想为参政议政默默奉献余年。我们对赤峰的考察,推动了全市的文史工作。他们以贯彻考察精神为起点,着重抓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召开了政协文史委暨全市第七次文史工作会议,对照考察组的指示,总结工作,查找差距,提出改进意见和今后五年的全市文史工作规划;二是进一步总结推广敖旗文史普查的经验。
4 安度晚年
我在任六届、七届政协委员期间,每年除有一次参观考察活动外,还有一次休假。休假是政府为调节我们的生活而特意安排的,每次为期两周左右,可以带家属,吃住条件都很好,全部费用由政协机关出。
1983年,我和夫人一起,到海拉尔和呼伦贝尔两地休假。海拉尔位于黑龙江省,在中苏边界地带。记得国界上围着铁丝网,国界旁有个了望台,我还站在台上向苏联境内了望了半个钟头。临走时,我题诗一首,留作纪念:
海拉尔暑居
久慕幽凉谒海城,莅临回觉景物新。
参天古树汇林海,蔽地草原接彩云。
一泓碧水枕足下,四郭青山映日明。
伴随贤东好客意,柔情缠绵通北京。
呼伦贝尔是内蒙古的一座城市,我也作了一首诗:
兴安葱茏拱北宸,呼伦挺拔扼要津,
百万胞泽齐携手,北国边疆庆安宁。
好客兄妹多礼让,简朴衣冠古风淳。
草原幕中频催饮,归途犹觉载酒行。
1984年,我们去云南昆明度假。昆明四季如春,是个旅游疗养的好地方。那里有几个大湖,人们在湖边种田,使湖的面积越来越小。我建议他们不要种那么多田了,要注意保护自然环境。
1985年7月,我们在庐山避暑休假。我兴致盎然,题词一首:
庐山所见
襟江枕湖摩苍穹,险峰悬崖挂彩虹。
却羞骄阳窥颜色,匆披云裳掩真容。
繁花蔚树景特妍,丰碑华表旌前贤。
今日腾飞创新纪,磐石勒勋超燕然。
1986年,我们去山西休假。全部日程安排是:7月15日上午11时,火车发车,下午6时10分到达大同,住大同宾馆。7月16日,拜会市政协。17日,游大同、上华严寺、藏经柜、九龙壁、善化寺参观。18日休息。19日,游云岗石窟,并合影留念。21日上午,游应县木塔,下午游浑源悬空寺,我为当地书写题词:“炎黄文物永放光彩”。22日休息,23日,参观市内皮鞋厂和铜火锅厂。24日,为大同宾馆写题词:“千载古城垂青史,亿吨煤都振中华”。25日,离开大同到五台山,住茅蓬山庄。这个山庄原是杨家将的出家和尚杨五郎的庙宇,后来成了林彪的别墅,里面还修了地下通道,可以直通其他的山。26日,我为茅蓬山庄题字:“庄严明快,清新高雅,装点佛教胜地。情趣盎然,话题联翩,顾盼今日名山”。27日,游览显通寺、大白塔、铜殿铜塔。29日,游览菩萨顶、圆照寺、广仁寺。30日,参观大塔院寺,看到罗喉寺开花现佛。
1987年以后,我们的休假地点就在北戴河了。政协对我们这些专员的生活关怀备至,每年安排我们去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度假,还不忘我们的寿辰。1989年4月19日,是我80岁的生日,政协邀请我们全家到机关饭店会餐,为我祝寿。那年我的女儿、女婿、儿子、儿媳都去了,非常热闹。我再一次蒙受党的关怀和温暖,心中无限感慨。
1990年4月,我81岁生日时,政协领导又送来一尊大寿星的陶瓷像。以后每年,都送一盒大蛋糕。每逢春节,还进行团拜活动,赠送贺年卡,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团拜演出。我们全家每次都去观看文艺节目。从特赦以来,我们一直享受着公费医疗待遇,还定期检查身体。所有这些,都是我这名特大战犯做梦都想象不到的,我五体投地,打心眼里感谢党和政府。
1993年,我们全家响应党的“希望工程”的号召,为家乡湖南芷江捐款3万元,成立“中小学助学基金会”,我担任名誉会长,会长由县长担任,另外还有十多名理事。芷江县政府也拨款2万元,共计5万元存入银行,将每年所得利息用于奖励那些学习成绩突出的优秀生和帮助那些学习费用有特殊困难的学生。我们还捐献1万多元,盖了“芷江第二幼儿园”,并为幼儿园买玩具和日用品。现在看到家乡的孩子们都能从小受到教育,我们真是高兴得合不拢嘴。我今年已有86岁了,重病缠身,余年无多,岁月催人啊。我只能尽自己一点薄力报效祖国,将功补过。尤其我夫人启芝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更使我振奋。近60年来,她辛勤操持家务,为我理发做衣、烹饭洗单,自己却从不化妆烫发,过着极其简朴的农家女的生活,我深感自己福分不浅,有着一位好妻子,1987年,我们结婚50周年时,我慨然作诗一首,以为纪念:
一
结缡金婚五十春,回首丁年遐念频。
侬寄姑苏师嫘祖,君佩长剑驻柳营。
孀居老母倚闾望,他乡游子倍思亲。
为报春晖效反哺,愿奉巾栉两定情。
二
宴尔蜜月乐未央,倭寇逞凶侵我疆。
义愤填膺身献国,诀别新房蹈战场。
八载鏖斗篾艰险,通朝磨砺奋坚强。
雪峰耀兵湔积恨,故园传檄庆受降。
三
内衅复开徒傍惶,临征犹未着戎装。
妻子牵儿走相送,一声笛鸣泪成行。
屡遭败绩丧兵将,迭堕名城溃堤防。
双堆重围伫授首,巨万甲胄尽覆亡。
四
政施宽大获新生,身沐雨露聚天伦。
勤操针指食自力,职司文史渥师训。
特邀议政备咨询,披沥肝胆畅条陈。
两制宏规指方向,端为金瓯竭寸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