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李渊-尾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唐武德九年六月三日夜。乌云如同海浪,在长安城上空翻滚。时而有几道利闪划破云层,骤然而逝。雷声很闷,很低。空气又湿又燥,使已经被灼浪折磨了十余天的人们实在难以忍受,大都从室内跑到室外,躲避灼魔。

    但这古怪的云、奇诡的闪电,闷闷的雷,却又使人难以在室外享受那乱刮的风带来的凉意,毕竟这光怪陆离的天气太令人恐惧了。据传,东都洛阳一带地震,震中大地开裂,山岳变形,墙倒屋塌,死伤不计其数,难道这长安一带也要地震不成?

    东宫的长宜殿中,坐着十几个文臣、武将模样的人。这些人的身影在烛光下摇来摆去,与空中翻滚的黑云不无相似之处,夸张而张扬。

    太子李建成终于坐不住,走到殿外,在玉阶上仰望着骇人的天宇。忽然,一道利闪划空而过,白中泛蓝的电光在他的眼前倏然而逝,似乎是对着他来的。他大惊失色,抱头窜入殿内,惶然地道:“苍天到底怎么了?难道要毁灭这个世界不成?太骇人了!”

    魏征处变不惊,没事似地摇着蒲扇:“天有时刻阴情,只是今夜变化得大了点,没什么可怕的,过会儿也许就风住云止,平静似水了。

    我最怕的是秦王夺了太子爷的宝位,导致天下大乱。秦王自数年前凯旋回到京城后,一刻也没停止过扩大自己的势力和影响,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秦琼、程咬金、罗成等一大批功劳显赫的武将,秦王府文学馆著名的十八学士房玄龄、杜如晦、陆德明、孔颖达等人,无不出身寒族,无不与秦王打得火热,支持秦王反对圣上和太子,若不早除,定成大患。”

    王珪不以为然:“太子爷有圣上、皇后和宫中嫔妃拥戴,今又招募四方勇士两千多人做东宫卫士,势力比秦王府充足,怕他何干?况且太子爷又与齐王李元吉联合在一起。放心吧,阴沟里翻不了船。”

    冯立拍着多毛的胸脯:“大不了与秦王血战一番。为了圣上和太子爷,老夫将这条命搭上也就是了。想当年与老夫在一起杀敌的弟兄们不少人早就战死,老夫能活下来已算命大,能为效忠圣上和太子爷而死,值得!”

    块头很大,但已白发苍苍,银须飘胸的老将军薛万仞因掉了三颗门牙,煞风露气,吐字不清,但却极有力度:“冯将军说得对,人一生难有这样为保卫圣上和太子爷的机会,豁出去也罢!”

    李建成在太子位上呆了八年,已是四十多岁的人了。八年来,他时刻警惕着李世民,一直在心慌意乱中生活,虽然极讲究饮食和锻炼,却是不无瘦弱,面色枯黄,目光也有些呆滞。都说灯光下看人人美三分,此时,他的样子却非常难看,如同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八年的风风雨雨,使他经历了很多很多,长了许多见识,人也变得稳健了许多。他倏地闭上眼睛,躲过了从窗外射进来的闪电的蓝光,闷雷似地言道:“圣上已是六十多岁的人了,龙体又欠安,可以肯定,若秦王不从中捣乱,这皇位指日可待。正因为如此,当提前行动,将秦王干掉。今夜请各位前来,就是想定下拿他的方略和动手时间,尽快了断。前者我趁他离开长安到东都洛阳视察灾情之机,以图发动宫廷政变夺取皇位,因胆小未遂。今年正月初十,我召他来东宫饮酒,暗中将酒中放了毒药,他心痛难忍,吐血数升,差点丧命,大难未死。可见对付他极为不易,需想个万全之策才行。”

    “大哥所言非常之好。今圣上极厌恶二哥,大哥又对他耿耿于怀,今时机已到,可以动手了!”年纪不过十六岁的李元吉不知为何对李世民怀有如此的深仇大恨,话一出口就血淋淋的。他向窗外看了一眼,站起来道:“以本王之见,将他引至府外,杀他个措手不及!”

    “不,如此办理容易暴露,需暗中行事才行。”魏征咽下一口唾沫:“以在下之见,派人暗杀为妙。”

    王琏拨愣着花白的脑袋:“秦王府戒备森严,暗杀之说是自欺欺人罢了,咱们的人中没有这样的武林高手。”

    “咱们的人中没有,不会到深山老林中重金聘请吗?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李建成拍了三下掌:“我请来一个高人,请看他的本事!”

    就在这时,一个身影陡闪,在座者还没看清此人何种装束,什么模样,这人影便眨眼间不见了。忽听梁上有鼠作索索之声,抬头看去,房梁上站着一个身着黑衣,打扮得头紧脚紧,个头矮小,看上去不过十岁的,猴儿似的人向他们伸舌挤眼。然后倏然落地,无声无响,如同一根鸡毛。此时再看这人,身高六尺有余,原来会缩身之术。大家正在观察,此人双脚一蹭,旱地拔葱,窜向房梁,刹时间不见了身影。大家无不目瞪口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

    李建成不无自豪地问:“这位侠士的功夫怎样?能否担当刺杀秦王的重任?”

    大家一致认为,此人不仅能够担当重任,而且会干净利落地搬下李世民的脑袋。只要李世民不在人世,其它的难题就容易解决了。

    “既然诸位认为此计可行,此人可用,先让他熟悉一下情况,后天夜里行动!”李建成冷笑道:“只要我君临天下,诸位就是大功臣,我不仅重用,且封妻荫子,让诸位及眷属享尽荣华富贵!”

    也许是天意,也许是巧合,就在这个不平静的夜晚,秦王府中也在进行集会,名义上是研商文学馆事宜,实际上在计划抢夺太子位,逼李渊让位的通天大事。与会者有尉迟敬德、秦琼、程咬金、罗成等十几个武将,还有文学馆的十八个学士。会议刚开始不久,李世民便作开场白:

    “诸位兄弟,今召集大家前来,意在商量除掉太子及齐王元吉,逼父皇让位之事。前者太子酒中放毒,险些要了我的性命,我为手足之情,不与其计较。不想他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仍策划于密室,非要将我致于死地不可。蓄极则泄,閟极则达,热极则风,壅极则通。

    我李世民一让再让,一忍再忍,终于忍无可忍,决心除掉他,一泄心头之恨,二挽大唐狂澜,防息于未然。请各位献计献策,择出最佳方略。不妨告诉大家,我已暗中买通了守卫玄武门的将领常何。常何是太子的心腹,每次计议害我之事,他必参加,太子与元吉的一举一动,皆在我的掌握之中。”

    房玄龄曾经不止一次地劝李世民早动手,以防夜长梦多,李世民却不忍心兄弟相残,拖着不办。今见李世民决心已定,大为赞赏,正要言及自己的方略,李世民的内侍在李世民的耳边低语几句,李世民便走进了内室。

    一会儿,李世民从室内走出来,面色冷峻,且不无愤怒,言道:“常何送来情报说,太子重金聘请了武林高手,后天夜里行刺于我。他们的会议刚散,常何就赶来了。如此看来,咱们非提前动手不可了。”

    房玄龄做了个赞同李世民意见的手势:“兵贵神速,越快越好。我原想建议秦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来个酒中下毒,了却这桩公案。现在看来,已是不可能的事了。今夜必须想出一个万全之策,明日行动。”

    程咬金已是近六十岁的人了,须发似银。可精神仍然非常壮旺,体力虽大不如以前,开二百石弓却不在话下。他向墙上自己那放大数倍、晃来晃去的身影扫了一眼:“既然太子恶行不改,看来非杀不可了。依俺老程之见,趁今夜阴风四起,乌云翻滚,夜色漆黑之机,杀进东宫,拿下太子的头颅!”

    “不可,万万不可!”

    秦琼的话刚出口,程咬金便指着他道:“老弟越来越怕事了,小脚女人似的,原来的胆气、勇气到哪里去了?”

    “程大哥,你什么时候才能改掉这如雷似火的性儿哟?你听小弟把话讲完好吗?”秦琼言道:“决不能攻打东宫。且不说太子有近三千名从全国各地招揽的武林高手和死士,就是兵卒无多,实力有限,也不可兴师动众。若兴师动众,圣上必派大兵镇压,我等死不足惜,事情却就砸了。”

    多谋善断的杜如晦擦着脸上的汗珠:“秦国公所言极是。今,圣上不仅仍然坚决反对废长立幼,且被太子挑唆得与其抱成了一团。为了削弱秦王的力量,太子不惜重金收买秦王的部属,说动圣上将秦王的心腹调至异地为官,而且不让秦王染指军队。就眼下而言,秦王只有府卒两千,如何武力行事?”

    “有了,咱们就来个文武兼用,”尉迟敬德道。

    “尉迟公且住。”李世民心有灵犀,已清楚了尉迟敬德的“文武兼备”的用意,而且以为其计可行,便道:“诸位兄弟,请围绕尉迟公的‘文武兼备’作文章,将自己的妙计写于手心,待我喊到三时同时亮开,看是否不谋而合。”

    于是,与会者无不凝思苦想,然后在手掌上书写。李世民等大家写完,伸出指头喊着“一二三”。“三”字刚出口,大家的手掌亮出。他的手掌上写着“动手玄武门”,尉迟敬德的手掌上写着“玄武门杀”,房玄龄、杜如晦等十八学士的手掌上几乎都写着“计杀玄武”字样,秦琼等武将写的都与在玄武门动手有关,只不过难以一语道破,字数多了些罢了。只有程咬金写了“杀杀杀”三字,如同在战场上“嗨嗨嗨”连砍三板斧,且字迹了草,若不认真分析,很难看出是个“杀”字。

    为何尉迟敬德提出了“文武兼备”四字,大家就想到了玄武门。玄武门并非朝臣们上早朝时的必经之地,因李建成二十多天前住进了西内苑的乐遥殿,上朝时便非走玄武门不可。过了玄武门走近二里路程,才能进入皇上临朝的太极殿。既然守卫玄武门的将领常何已被买通,朝臣上朝时又不允许带卫士,此处便成了夺太子性命最理想之地。在座者大都是才华横溢的主儿,意见基本一致也就不足为怪了。”

    李世民买通常何的目的就在这里,今见在座者所见略同,成功的希望大增。言道:“既然如此,长话短说。明日早朝前尉迟敬德、秦琼、罗成、程咬金各率家将在玄武门埋伏,我也率属下二千人马参与其中,与常何的三千守门将士合为一股,射杀李建成。然后,尉迟公带甲进宫,逼圣上下旨,平息事端。千万记住,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兴师动众,若遇抵抗,再兴师动众不迟。传常将军来见。”

    不一会儿,进来一个俊逸、英武的年轻军官,他就是常何。常何有些自卑地搓着汗津津的双手,目光对向李世民:“秦王有何吩咐?”

    李世民将打杀李建成的计划向常何讲了一遍,问此计是否可行。常何答道:

    “末将的属下与我的感情甚笃,而且倾向于秦王做太子,绝无二心。太子大都是提前半个时辰上朝,除了挑灯的仆从,无他人跟随。不过,既然太子要对秦王下手,必有所警惕,明天开始,也许有大队人马送行。好在律条规定,除朝臣之外,早朝时不准任何人进入玄武门。由此看来,秦王的方略是可行的。”

    “若遇抵抗,你的将士能否与我并肩作战?”

    “回秦王,完全不用担心。”

    “那就好,天已五更,各自准备去吧。早朝前一个时辰悄然进入玄武门城头,决不能有丝毫闪失。成败在此一举!”李世民向身后一指:“请走后门。”

    次日平明前,风停了,乌云不再翻滚,但却雨云浓重,只要龙王高兴,大雨倾刻间就会倒下来。

    昨夜李元吉没有回府,睡在乐遥宫,与李建成同室而眠。离早朝还有大半个时辰的时候,兄弟俩被仆从唤醒,洗漱完毕,换上朝服,两个仆从各挑一盏写着“东宫”二字的大红灯笼在前边引路,迈着碎步,出了乐遥殿,顺着大道,向玄武门走去。与一往不同的是,由千余人马护送。快接近玄武门的时候,人马停住,兄弟二人踏着昏黄的烛光,越过了护城河上的吊桥。

    就在这时,早已埋伏在门洞两边的李世民和尉迟敬德张弓搭箭,对准目标。为了一箭中的,减少麻烦,李世民提醒尉迟敬德,等李建成与李元吉走近时再放箭。

    随着目标越来越近,李世民动了侧隐之心,毕竟是亲兄弟啊!然而,他很快就调整了心态,将仇恨集中在雕翎上,瞄准李建成,手指陡松,雕翎飞出,射中了李建成的胸膛。李建成惨叫一声,倒在血泊之中,然后连发两箭,射杀了两个挑灯引路的仆从。与此同时,尉迟敬德也箭矢飞出,射杀了李元吉。

    李建成的惨叫声惊动了那千余卫士,卫士们反应灵敏,立即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乱箭齐发,射向门洞。好在吊桥已经吊起,城门已经关严,箭矢落在厚重的城门上,哨哨作响。

    “尉迟公,趁朝官正在上朝途中,圣上还未上朝,你速进宫,逼圣上下旨。快,越快越好!”李世民看兴师动众已不可避免,不待尉迟敬德飞身上马,便向将士们道:“准备抵抗。常将军,你率本部人马对付城外之敌,我与余下的将士对付城内之敌。可以肯定,东宫的卫士和齐王府的卫士必前来攻打。”

    果然,半个时辰不到,东宫太子的近两千卫士和齐王府的两千人马,先后从东宫和齐王府杀了过来,李世民及其人马处于前后夹击之势,尽管居高临下,却难取胜。若圣上得到消息,派大队人马来援,政变非流产不可。

    尉迟敬德人品极好,又是国公,很受宫中将士和官吏尊敬,平日出入宫中无需通报。今戎盔贯甲,且腰悬宝剑,自然要受盘查。他勃然大怒,指着守门的将领骂道:“于将军,你原是我的部下,难道连我都不相信了吗?今,玄武门外兀然出现了数万人马,军情危急,必须马上启奏于圣上,发兵玄武门。”

    于将军委婉地回答:“国公进宫可以,却不能带剑……”

    “你怎么不早说?”尉迟敬德将佩剑摘下,直奔李渊的卧室。忽地关上室门,嗖地拔出了李渊挂在墙上的龙泉剑,抵住李渊的胸口。

    李渊的确老了,老态龙钟,风烛残年,如同摇摇欲坠的茅草小屋。此时,李渊刚起床,宫女和太监正在为他梳头,他仅穿黄色的内衣内裤,不停地抖动,除了模样,君临天下前那个强健有力,气宇不凡的李渊已不复存在。岁月虽然是一把无情的刻刀,精力的集中消耗,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皇后窦宝惠在他登基的第二年就死了,是因忧郁过度而死的。就由于她的丈夫当了皇帝,从此割断了夫妻的深情厚意,夫妻二人虽然近在咫尺,却如隔天涯,这个在丈夫身上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女人再也忍受不住,离开了人世。

    宝惠在时,李渊还有所节劳,入土后,李渊便无了羁绊,几乎夜夜在后宫寻欢,日日与成群的嫔妃们作乐,负出的到底有多少,无法计算,从登基到李世民射杀太子李建成,后宫的嫔妃们给他养了多少儿女不计其数,仅儿子就有十八个,可见他负出的心血之多。此时,智力和体力已严重衰退,老年痴呆症已出现的他,以为尉迟敬德在与他开玩笑,傻笑着问:

    “爱卿,你真会逗,嗨嗨,真会逗。”

    尉迟敬德言道:“圣上,今太子与齐王已被秦王杀死,秦王成了当然的太子。眼下东宫与齐王府的人马正在与秦王的人马激战,请圣上立即下旨,平息事端。否则,战乱将起,圣上的性命难保!”

    经尉迟敬德反复说明,李渊方才弄明白事情的原委,抖抖地道:“秦王怎的这样?怎的这样?太子终于没能逃出他的魔掌。这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窗外传来踢踢沓沓的脚步声,天上传来隆隆的雷声,从窗户向外看去,天色微亮。若继续这样下去,御林军赶来,大事休了!于是,尉迟敬德威胁道:

    “圣上,你若不写,为臣就只好杀死你了。写!”

    生命是最可贵的,特别是对于帝王来说尤为可贵,因为他们手握生杀大权,因为他们还有许多好日子没过,纵观中国历史上面对死亡的天子,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者似凤毛麟角,李渊也不例外。龙泉剑寒光四射,只要尉迟敬德向前一推,生命就烟消云散。李渊的意志终于没能战胜死亡,道:“写,朕写。怎样写啊?”

    尉迟敬德回答:“就写‘诸军并受秦王处置’八个字。快!”他向身边抖作一团的宫女踢了一脚:“快给圣上泼好朱笔!”

    宫女好不容易来到龙案前,将朱笔泼好,交给李渊。李渊心一狠,在圣旨上写下了:“诸军并受秦王处分”八字。

    时间紧迫,虽然李渊将“置”字写成了“分”字,尉迟敬德也不计较,抓起来就走。待出了宫门,打马飞奔,边奔边喊:“圣旨到——。诸军并受秦王处分!”待来到玄武门处,喊声更大,敢与天上皇上有旨,谁敢不从?一场政变以李世民取胜告终。六天后,的雷比美。

    此时,李世民的人马损失惨重,形势岌岌可危,见状叫道:“尉迟公,英雄啊!”

    高祖李渊只好立李世民为太子。八月,被迫让位,自称“太上皇”,李世民登基坐殿,是为唐太宗,次年改元“贞观”。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