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男人看的羊皮卷-男人不失仁义,事业得道多助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仁者无敌”的意思是说,有仁爱之心的人是没有敌人的。事实上,这句话,不仅仅是讲治国者的修养,也同样适用于干事业的男人。所谓“仁者”,也就是有仁德的人。“仁”者,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之道。传说当年释迦牟尼佛成道之际,在降伏群魔时,所有恶魔射来的毒箭,都在其慈悲心的感染下,化为美丽的花朵,缓缓落下。男人就应该有这样的魄力,才能在人生和事业的道路上无往不利。

    1.尊重他人,拓展无限人脉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只有先尊重他人,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尊重他人,不仅是社交的需要,同时也是男人必备的一种道德修养。

    指责别人,对人对己都没好处,过分的指责会伤害别人自尊心,破坏人际关系。所以,人们应该尽量减少对别人的指责,尊重别人的意见,这样可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而获得的好处不是金钱所能衡量的。

    与人交际时,双方意见产生分歧在所难免,你是经常自以为是,还是考虑一下他人的想法呢?这对处理好人际关系有很大的影响。实际生活中,许多人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把别人的意见当做耳旁风,甚至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说出激烈的话语来诋毁对方的意见。殊不知,这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既不利己也不利人,这么做又何苦呢?

    人无完人,自己不可能是一部百科全书,对任何领域都有独到、正确的看法,有时候倾听一下别人的看法是很重要的,不但可以完善自我想法,还能提高自己的能力。由此看来,这是一举两得的做法。如果他人意见是对的,可是你没听取,那就相当于是资源浪费,错过了有利的信息,还可能伤害到别人,因为你不尊重他人的意见,也就伤害了他人的自尊心,为人际交往设置障碍。

    人们能接受外貌、身高、地位、收入上的差距,却很少能接受智力上的差距。但是,人与人之间存在智力差距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西奥多·罗斯福在入主白宫时曾经说:“如果我的决策能有75%的正确率,那么就达到预期的最高标准了。”由此看来,人们不接受这一事实是不行的,像罗斯福这样的杰出人物,尚且说出这样的话,更何况是普通人呢?

    人是自尊心非常强的高级动物,无论在什么场合下,如果你对他的意见持怀疑态度,或用某种动作、语言、神态表示出你的怀疑,对方很可能对你产生看法,认为你对他不够尊敬,你是在玷污他的智慧,打击他的自信心。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出现激愤的场面是很有可能的,这样岂不是违背了交际的真正意图了吗?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尊重别人的意见是很重要的。每个人都必须养成尊重他人的好习惯,在好习惯的帮助下,使自己的人际关系网越织越大。

    与人交流的时候,最好不要说“我的看法才是正确的”、“你错了”、“别在跟我做无谓的争辩了,你的看法根本无法实施”等诸如此类的话。这无异于向他人表明:“我比你聪明,你要按照我的看法改变。”这种做法势必会引起一场恶战,引起他人反感。

    如果你换种方式与人相处,与他人意见相左时,先承认自己也许会弄错,肯定别人看法的正确性,或许就不会惹上烦恼了。那样的话,不但会避免所有争执,还可能给别人留下宽容大度的印象。

    詹姆士·哈维·罗宾森教授的《下决心的过程》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人是善变的,有时会在毫无理由的情形下突然改变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错误是被别人指正出来的,人们反而会固执己见,甚至会迁怒对方。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会竭尽全力维护自己的想法。当然,这并不是说那些想法对人们有多么珍贵,而是因为自尊心受到了威胁……‘我的’这个简单的词,是为人处世关系中最重要的。能把这两个字用到恰当的地方,才是真正掌握了为人处世的要义。人们不但不喜欢批评自己的行为,更不喜欢被别人纠正、指责,如果自己所坚信的事情、看法遭到了怀疑,人们自然而然会为自己找借口。结果如何呢?多数人会将错误推到别人身上。”

    尊重他人是一种美德,是人与人相处的一项原则,如果男人能把握这一原则,达到和平、融洽相处的目的将是很容易的。

    2.委婉处事,才能赢得人心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有时难免做一些不适当的事,甚至是错事。而任何人都不愿将自己的错误或隐私当众揭开,因为,那会使人很难堪。男人在处事时不能忽视这些细节,面对别人的错误时,要学会谨慎处理,养成委婉处事,给别人留余地的好习惯,千万不要口无遮拦。否则,会在人际交往中吃亏。

    男人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处事方法,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要委婉处事,凡事都要给他人留余地。要知道,当众揭露或指责他人的过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也是非常令人讨厌的坏习惯。

    当然生活中,不免会存在这样一种人,总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揭露指责他人的过失,喜欢用这种方法来显示自己的智慧与才干。殊不知,这种行为恰恰说明了他们已经成了坏习惯的俘虏。没有人愿意与这样的人交朋友。而自己辛苦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网也会因此而遭到破坏。这样做又何必呢?自己得不到好处不说还损害了他人的颜面。

    所以,在与人相处时,必须养成委婉处事的好习惯,凡事都要给别人留余地。这样你的人际关系网才能越结越大。

    在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如果不是为了某种特殊需要,一般应尽量避免触及对方的敏感区,避免使对方当众出丑。必要时可委婉地给对方一个暗示,提醒他注意自己的过错,给他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但不可过分,只须点到为止。

    在一著名饭店,一位外宾吃完一道茶点后,顺手把精美的景泰蓝食筷悄悄地“插入”西装内衣口袋里。

    这一切被服务小姐看在眼里,她不露声色地迎上前去,双手擎着一只装有一双景泰蓝食筷的绸面小匣子说:“我发现先生在用餐时,对我国景泰蓝食筷爱不释手。非常感谢您对这种精细工艺品的赏识。为了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经餐厅主管批准,我代表本店,将这双图案最为精美并且经严格消毒处理的景泰蓝食筷送给您,并按照大酒店的‘优惠价格’记在您的账簿上,您看好吗?”

    外宾当然明白这些话的弦外之音,表示了谢意后,随即解释自己多喝了几杯酒,头有点晕,误将食筷放入内衣袋里。并借此“台阶”说:“既然这种食筷不消毒就不好使用,我就‘以旧换新’吧!”说着取出内衣口袋里的食筷恭敬地放回餐桌上,接过服务小姐给他的小匣,不失风度地向付账处走去。

    这位服务小姐做的可谓恰到好处,既给对方留了面子,又把事情圆满解决了。另外,当别人因某种原因处于尴尬境地的时候,你同样可以为对方留足面子。既能使当事者体面地“下台阶”,又尽量使在场的旁人觉察不到,这才是最巧妙的办事智慧。

    有时遇到意外情况使对方陷入尴尬境地,这时,你在给对方提供“台阶”的同时,如能采取某些妥善措施,及时在对方面子上再增添一些光彩,那是最好不过的了,对方会更加感激你。

    在交际过程中,只要能管住自己的嘴,养成委婉处事的好习惯,凡事都给别人留足面子,一定能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为轻松社交制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3.拒绝时,用心雕琢你的“不”字

    人际交往中,男人们往往羞于拒绝别人,认为那样做会伤害朋友,破坏友情。这种想法未免有些偏颇。其实,善于说“不”也是一种智慧,它不但不会破坏友情,反而会增加别人对你的信任,大家会认为你是一个有原则的人。

    “不”这个字好写,音节也简单,但拿到人与人之间,却很不容易说出口。很多人或因为感情因素,或因为个性关系,或因为时势所迫,无法把“不”说出来,因而吃了大亏。

    有的人,朋友向他借钱,总是无法拒绝,怕说了“不”,伤了对方,更怕说了“不”,与对方日后出现隔膜。朋友们深知他的老实,手头不便就向他开口,当然有借有还的占大部分,但有借无还的也大有人在。小钱倒也无所谓,但涉及大钱就要三思了,这时如果你还不好意思把“不”说出口,上当受骗是很有可能的。

    没有勇气说“不”,往往就会变成这种情形:软土深掘,得寸进尺。常常要求他,拜托他——当然他并不一定会有损失,但造成损失的可能性相当高。而最重要的是,他没有养成说“不”的好习惯,“不”这个字会越来越难以说出口,结果常常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说,人们必须养成说“不”的好习惯。当然,这并不是告诉人们对于他人的请求不分场合、不依情况、不符合实际地一律说“不”,这未免有些不尽人情,曲解了拒绝的真正含义,也不利于在人群中立足。

    那么,什么情况下才需要说“不”呢?

    不妨先从“心”来考虑。也就是,当有人向你借钱或要求你做某件事时,要先问自己——愿不愿意?而不是从利害来考虑。如果愿意,赴汤蹈火,肝脑涂地,相信也不在乎,也不会后悔;如果根本不愿意,那么就不必勉强自己。一旦勉强了自己,就不会快乐,每天活在“当时为什么不拒绝”的悔恨当中。也许本身并没什么损失,但因违背了自己的心意,这件事反而成了一项负担。

    因此,当你不愿意时,就要勇敢地说“不”!

    不过,说“不”也不是那么简单,需要一些技巧,需要用心雕琢你的“不”字,因为要求你、拜托你的,大多是身边的亲朋同事,如果技巧不好,很容易破坏彼此关系。

    技巧是因人而异的,不过也有一些原则可循:

    尽量委婉、平和,说明拒绝的原因,让对方有台阶下,也不致伤了和气。如果可能,迂回一点讲也可以,而不直接说“不”,对方能听懂你的弦外之音,这是“软钉子”,而不是“硬钉子”。

    那么,要学会委婉说“不”,可以先从小事学起,久而久之,便可掌握分寸,不会脸红脖子粗。此外,还可把自己塑造成有原则的人,那些无谓的要求、拜托就不会降临到你身上。

    在说“不”前要审视自己,对朋友的要求是否力所能及,是否愿意为之效劳,如果不愿意,就要委婉地说“不”。反之,可为朋友热心服务。在有原则性的条件下说“不”,不但不会损害人际关系,还可能赢得别人的好感。

    4.化敌为友才是上上策

    对于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打击报复只能为自己埋下更多的怨恨,树立更多的敌人;而如果能用一颗宽大之心去包容他人,量才重用,给他人以平等的待遇,不但能够感化他,为己所用,更能够树立自己的威望,得到更多人的尊敬和拥戴,从而有利于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朋友圈。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以其心术权谋,手段残忍为人所怵,但她惜才、爱才却为世人所称道。

    上官婉儿,是李唐时期五言诗“上官体”的鼻祖上官仪的孙女。上官仪是唐初重臣,曾一度官任宰相,后参与高宗的废后行动被武则天发觉,上官仪与其子被斩,上官婉儿与母则为宫婢。婉儿14岁的时候,太子李贤与大臣裴炎、骆宾王等策划倒武政变,婉儿为了报仇也积极参与,但事情败露,太子被废,裴炎被斩,骆宾王生死不明,但上官婉儿却被武则天赦免。

    上官婉儿14岁时曾作了一首《彩书怨》的诗,被武则天无意中发现。武则天不相信这么好的诗会出自一位女孩之手,便以室内剪彩花为题,让她即兴作出一首五律诗,并且要用与《彩书怨》同样的韵。

    婉儿略加凝思,很快写出:“密叶因裁吐,新花逐剪舒。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武则天看后,连声称好,并夸她是一位才女。但对“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装作不解,问婉儿是什么意思。婉儿答:“是说假的花,足以以假乱真。”“你是不是有意含沙射影?”武则天突然问道。婉儿十分镇静地回答:“天后陛下,我听说诗是没有一定解释的,要看解释的人心境如何。陛下如果说我在含沙射影,奴婢也不敢狡辩。”“答得好!”武则天不但没生气,还微笑着说:“我喜欢你这个倔强的性格。”接着她又问婉儿:“我杀了你祖父,也杀了你父亲,你对我应有不共戴天之仇吧?”婉儿依旧平静地说:“如果陛下以为是,奴婢也不敢说不是。”武则天又夸她答得好,还表示正期待着这样的回答。接着,武则天赞扬了她祖父上官仪的文才,指出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的罪恶,希望婉儿能够理解她、效忠她。

    但是,事与愿违,婉儿不仅没有效忠武则天,反而又参与了政变。执法大臣提出按律“应处以绞刑”,若念其年幼,也可施以流刑,即发配岭南充军。而武则天认为:据其罪行,应判绞刑,但念她才十几岁,若再受些教育,是可以变好的。所以,不宜处死。而发配岭南,山高路远,环境又恶劣,对一个少女来说,也等于要了她的命。所以,也太重些。尤其她很有天资,若用心培养,一定会成为非常出色的人才。为此,武则天决定对婉儿处以黥刑,在她的额上刺一朵梅花,把朱砂涂进去。并决定把婉儿留在她的身边,“用我的力量来感化她”。武则天还表示:如果我连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都不能感化,又怎么能够“以道德感化天下”呢?

    武则天不但没有杀她,反而留在自己身边,这使婉儿非常感激。在以后的日子里,武则天又经常对婉儿精心地指导,不断地去感化她、培养她,并重用她。婉儿也从武则天的言行举止中,了解了她的治国天才、博大胸怀和用人艺术,渐渐地对她彻底消除了积怨和误解,代之以敬佩、尊重和爱戴,并以其聪明才智,替她分忧解难,为她尽心尽力,成了她最得力的助手。

    宽恕是一种比较文明的责罚。如果一个男人有权力责罚,却没有责罚,有能力报复,却不去报复,这就是一种宽恕,也是一种与他人沟通的法宝。宽容待人,以德感化他人,即便是敌人也能与你拉近距离,成为你可以依靠的人。

    5.放低身段,不要自命不凡

    《礼记》中有句话:“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有些人看到别人强过自己时,常常会心理失衡,于是便采取了一种极端方式,通过贬损别人来证明自己并不差,从而在心理上得到一种阿Q式的平衡与满足。其实,这样做是损人不利己的。

    李先生自我感觉良好,然而在单位的人缘并不好。于是,他经常抱怨世态炎凉,责怪同事寡情。真是这样吗?非也!原来,同事们之所以这样对他,是因为他自命不凡。每逢单位开会、年终考评,他都喋喋不休地贬损他人,显示自己“崇高的思想”、“卓越的才能”、“非凡的业绩”。因此,同事们都觉得李先生太过分、太不像话。于是大家都不买他的账,使他陷入了孤家寡人的境地。

    事实胜于雄辩,从上面的几个例子中可以看出,贬损他人的确没有什么好处。其实,贬损他人的危害远不止这些,其危害还有:

    (1)导致个人主义恶性膨胀和自我消沉。

    贬损他人、抬高自己的虚荣心理是建立在个人主义的基础之上的。这种思想如果长期发展下去,就会导致个人主义恶性膨胀,形成一种惟我独尊的心理状态,甚至有可能要求别人无条件地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然而,没有人愿意无条件地服从他人。此时,一种失落感便会从这种人的心头涌起。接下来,他们会丧失斗志,慢慢消沉。

    (2)影响团结,破坏和谐的人际关系。

    贬损别人势必会给他人带来不愉快,因为这种贬损是对他人某种表现的主观否定。另外,贬损的言辞还有可能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作为攻击或整治他人的材料,势必破坏和谐的人际关系。

    (3)制造矛盾。

    贬损他人的语言很容易被一些不作调查就下结论的领导相信。一旦领导相信了这种话,就会对被贬损者产生一种不好的看法,甚至会据此批评被贬损者。被贬损者受到批评后,自然会认为领导不实事求是。一旦对领导产生了怨气,就很有可能不服从领导,甚至会产生消极怠工的现象。而领导者便会认为被贬损者不仅不接受批评,还明知故犯。有了这些举动后,矛盾自然就产生了。

    (4)引发官司。

    从法律上来说,贬损他人是一种侵犯他人人格的表现。尤其是捏造事实贬损他人,这更是一种诽谤他人的行为。如果一个人经常捏造事实贬损他人,就会激起别人极大的反感,甚至会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于是,官司随后而至。

    既然贬损他人、抬高自己有这么多危害,不如放低身段来抬高他人。要知道,如果一个人得不到众人的认可,即使把自己抬得再高也毫无意义,相反只会引起公愤和抗议;如果能够得到众人的认可,即使放低身段也不会有什么损失,相反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抬高他人并不是漫无目的、满口胡言地夸耀,而是看准别人强于自己的地方,然后合情合理地把别人抬高。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懂得抬高他人的人,才有可能被他人抬得更高,这才是更高的艺术。

    6.退其实是进,不争是另一种争

    争辩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合理,更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如果能够在没有争辩的情况下保证自己不受到伤害,无疑是一种更为理智的方法。要想证明自己是对的,就要用行动来证明。当然,流言不仅仅限于对一个人做法的诋毁。不过,无论面对哪种形式的流言,智慧的男人都要沉住气,千万不要自乱阵脚。

    流言止于智者,不需要与它计较,在结果面前,它将不攻自破。与其对流言辩驳,不如通过自己的行动快点让结果显示出来。在结果面前,攻击力再强的流言也会瘫痪。

    林肯任美国总统期间,曾受到许多流言的攻击。在如何对待流言这个问题上,他如此解答:“如果结果证明我是对的,那么人家怎么说我,也就无关紧要了;如果结果证明我是错的,那么即使我花十倍的力气来说自己是对的也不会有用。我尽我所知、尽我所能地去做,直到把事情做完为止。”

    当别人对自己的指责显得荒谬时,与其反驳对方,不如因势利导,从荒谬的角度出发来引出更加荒谬的结果。如此以来,这种荒谬的指责自然站不住脚。

    《武装与人》在首次公演时就获得很大成功,作为该剧本的作者萧伯纳在演出结束后走上剧院舞台接受大家的祝贺。正当他准备向观众致意时,有人大声喊道:“萧伯纳,你的剧本简直糟糕透了,赶快收回去,停演吧!”

    观众顿觉诧异,心中在琢磨萧伯纳将如何应付。这时,萧伯纳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笑容可掬地给那个挑衅者深深地鞠了一躬,并彬彬有礼地对他说:“我的朋友,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但遗憾的是,我们俩反对这么多观众有什么用呢?就算我和你意见一致,可我俩能禁止这场演出吗?”挑衅者顿感无地自容,灰溜溜地离开了剧院。

    面对他人的荒谬指责,萧伯纳没有直接反驳,结果使得指责者连进一步反驳的机会都没有。虽然他没有拉大嗓门或用一些大道理来为自己争辩,但却维护了自己的利益,这便是以不争为争的效果。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无理取闹的人,既然是无理取闹,讲道理自然难以讲通。遇到这种情况,不妨用自己善意的行为来感化对方,让对方为自己的无理取闹感到羞愧,从而识趣地离开。

    一天下午,一位外国人气势汹汹地闯进日本某饭店的经理室:“你就是经理吗?方才我在大门口滑倒摔伤了腰。地板这么滑,连个防滑措施都没有,马上领我到医务室去。”

    见此情景,经理很客气地说:“实在抱歉得很,腰部不要紧吧?马上就领您到医务室,请您稍坐一下。”

    外国人坐在椅子上,继续抱怨不停。饭店经理见对方已经镇定下来,便温和地说:“请您换上这双鞋,我已和医务室联系好了,现在我就领您去。”

    早在外国人闯进来时,经理已经看清他的腰部没有多大问题。当外国人离开经理室后,经理把他换下的鞋悄悄交给秘书说:“这双鞋的后跟已经磨薄了,在我从医务室回来以前你把它送到楼下修鞋处换上橡胶后跟。”

    检查发现,外国人身体正常,没有出现任何毛病。经理见他已经完全冷静下来,于是把他带回了办公室。他对外国人说:“没有什么异常比什么都好,这就放心了。请喝杯咖啡吧!”外国人也感到自己方才有些冒失:“地板太滑,太危险,我只是想让你们注意一下,别无它意。”

    经理说:“很冒昧,我们擅自修理了您的鞋。据鞋匠说,是后跟磨薄以致打滑。”

    外国人接过刚刚修好的鞋,看到非常合适的橡胶鞋跟时,对鞋匠高超的技艺大为惊讶,高兴地说道:“经理,实在谢谢你的厚意,对您给予的关怀照顾我是不会忘记的。”愉快地握手后,外国人再次向经理道谢,方才走出经理室。经理送他出门时说:“请您将这件倒霉的事忘掉吧,欢迎您再来。”外国人频频道谢,消失在人群中。

    此后,只要这个外国人到日本,必定住进这个饭店并到经理室致意。

    故事中的经理没有把时间花费在地板是否防滑这个毫无意义的争论上,而是按照那位外国顾客的要求派人把他送到了医务室。同时,经理还主动为外国顾客的鞋子做了一些防滑措施。如此善意的行为,只要是一个稍微有良知的人都能从中感受到自己理亏。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不合理的事情。当遇到这样的事情时,很多男人都容易怒火中烧,进而极力争辩或破口大骂。但这样做于事无补,在有些时候甚至会越描越黑。到那个时候,只能单独承受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滋味。

    7.欲得先舍,欲取先予

    史学家范晔说:“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不知与之为取。”就好比农夫想要在秋天收获,就必须在春天就播种、施肥,付出辛勤的劳动。事实上,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抱着一种欲取先予的态度。

    春秋末年,齐国国君横征无度,弄得民不聊生。田成子看到这种情况后说:“用这种横征暴敛的手段榨取民脂民膏,表面上看来是得到了好处,实际上却是因小失大之举。”他派人做了大小两种斗,用大斗将粮食借给饥民,然后用小斗回收借出的粮食。这种惠民政策深入人心,田成子因此受到了民众的拥护和爱戴。后来,田氏成为了齐主。

    与齐国国君不同的是,田成子深明欲取先予的道理,于是用当时手中已有的粮食换得了田氏家族后来在齐国的权势和威望。

    一位旅行者在沙漠中迷了路。烈日炎炎,他在茫茫沙漠里走来走去,然而始终没有找到走出沙漠的方向。太阳火辣辣地烤着他,他大汗淋漓,口干舌燥。如果不能找到水,他就永远走不出这个大沙漠。

    他继续摸索着,就在他快要倒下去的那一刻,他看到了不远处一个孤立的小屋。他硬撑着走了过去,打算在小屋里歇歇脚。他走进了堆着木柴的小屋,刚准备坐下时,突然发现墙角处有一个抽水泵。

    他急忙走过去,用尽全力抽水,但无论他怎么使劲,始终不能抽出半滴水。在他打算放弃的时候,他又奇迹般地发现了一个装满水的小瓶子。只见瓶身处贴着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要想喝水,先得将水灌入;离开之前,请装满水!

    他犹豫了,不知道是该喝掉瓶中水还是把水灌入抽水泵。

    最后,他下定决心,将水全部注入了抽水泵。接着,他用力按了几下把手,水便哗哗地从出水口流了出来。

    他尽情畅饮,然后给自己好好洗了个澡。等到歇息好后,他将瓶子灌满水放在原处,带着一大壶水继续赶路。

    故事中的这位旅行者付出了一小瓶水,得到的却是维持更多时日的一大壶水。

    对于一个企业管理者来说,只有先让员工体会到自己对他们的关心,才能换得员工的主人翁精神,从而心甘情愿地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利润。

    福特汽车公司在不断扩大规模的过程中,董事会的每个成员都获得了十分可观的利润。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里的普通工人却始终承受着较低的待遇。

    一天晚上,库兹恩斯参加了一个社交活动,很晚才回家。由于没有睡意,他站在宽敞明亮的书房中凝视窗外。当时,窗外的街道上到处都是刚下夜班的工人。看见这些工人穿着单薄的衣衫,拖着疲惫的身体,迈着缓慢的脚步在刺骨的寒风中艰难地行走,库兹恩斯的内心深处突然涌起了一阵酸楚。他非常同情这些普通工人,因为他自己也是由一个煤厂的普通员工一路披荆斩棘走过来的。由此,他决定在总裁福特面前为工人争取一些利益。

    第二天,库兹恩斯来到福特的办公室,将昨晚的所见所感告诉了福特,并把一份统计材料摆在福特的面前。统计资料表明:起初,由于生产量的不断增加和生产技术的因循守旧,福特公司工人的劳动强度已经达到其他工厂工人的数倍,每连续4小时的工作后才能得到片刻的休息,而他们的工资水平却仅相当于整个底特律地区的人均工资水平;后来,公司的生产技术虽然得到改进,但随着流水线作业的实施,“多劳有奖”的分级工资制度被取消,严重打击和挫伤了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因此,大批工人纷纷离开了福特公司。

    接着,库兹恩斯向福特提出了给工人涨工资的想法。福特微笑着说:“你的想法与我不谋而合。”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福特在前一天也经历了一件令自己感触良深的事情。

    当天,福特带着儿子爱德赛在公司车间里巡视。当他们走进一个车间时,一名新来的意大利籍的工人停下手里的工作,死死地盯着爱德赛考究的衣着和黑亮的皮鞋。就在那一刹那,福特看到了这个工人脸上的仇恨和愤怒。

    不久,福特公司召开了董事会,主要商讨工人的日薪问题。最终,董事会成员达成一致:实现5美元工作日。这个举措在全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受到了工人们绵绵不绝的称赞。随后,全国各地的工人们都纷纷涌向底特律,希望在福特汽车厂工作。福特汽车厂顺势招收了很多高素质工人,壮大了公司的整体实力,加快了公司的发展速度。

    男人想要成大事,就必须把眼光放长,春天就要为秋天做准备。只有付出才能有收获,这是千古的成功定律。

    8.真诚对人,机遇自来

    真诚是一种美德,诚实待人可以获得好人缘,提高自己的人气;真诚是一种胸怀,真诚是一种境界。它需要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错误。真诚的人容易受到机会的青睐,因为很可能给你创造机会的人正是你真诚相待过的朋友。

    不管哪行哪业,身为老板的都喜欢真诚老实的员工,重要的任务也放心交给这样的人去处理。这样的人不仅在职场畅通无阻,在生意场、社交场等都不会有太大的障碍。

    北宋著名词人晏殊为人真诚的故事值得我们深思。

    晏殊在还没有成年时参加过殿试,考试时,他看了试题后说:“我十天前已经做过这个题目,而且文章草稿还保存着,请皇上换别的题目吧。”宋真宗对晏殊这种诚实的表现非常欣赏。

    有一年,宋真宗特许臣子们挑选旅游胜地举行宴会。不管大小官员都积极地报名参加,晏殊由于生活拮据,没有钱出去游玩,便留在家中与兄弟读书论理。有一天,宋真宗为太子挑选辅佐的官员,众人中宋真宗挑选了晏殊担此大任。当朝宰相不明白皇帝的真正用意,真宗解释说:“我听说各级官员,无不游山玩水,大吃大喝,通宵达旦,歌舞不绝,唯有晏殊闭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谦厚,正可担当辅佐太子的重任。”晏殊听说后,坦白地告诉了宋真宗说:“我并不是不喜欢游乐吃喝,只是因为我当时没钱,如果有钱,这些旅游宴会我也会参加的。”宋真宗听完晏殊的解释,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更加重视他。宋仁宗时,晏殊被提升为当朝宰相。

    真诚相待是结交朋友的一个永不更改的法则。如果对朋友心怀鬼胎,被朋友孤立是迟早要发生的事。

    那么,怎样去做一个真诚的人呢?这就要求人们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开始做起。

    (1)真诚要发自内心。

    话说得有多漂亮不管用,重要的是你的心真诚不真诚。心口不一、巧言令色,只会让他人心生反感。不要认为大家都是糊涂之辈,因为内心不诚,即使嘴巴上说得再好听,也会被对方发现破绽,贪者心劳日拙,妄人窘态尽露。反之,如果真诚是发自内心的,即使拙嘴笨舌、不善言表,在行为上他人也能体会到你的真心实意。只要双方没有什么误会,你真诚地对他,对方必定会感激你,不定什么时候就给你送上一份大礼。

    (2)欺骗是真诚的死敌。

    与人交往时,最忌讳的就是采用欺骗的手段。欺骗也许能得一时之利,但绝对不会维持长久,更何况纸终究包不住火,迟早会被他人察觉,一旦东窗事发,你的形象在他人的心目中会一落千丈,即使以后你再用真诚对待他,别人也会认为那是一种虚伪的姿态,对你失去信任。

    或许你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人:你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他,他却以虚伪的态度应付你。这时,你可能会对真诚的作用产生怀疑,为自己的真心付出而感到不值。其实,大可不必怀疑真诚的作用,因为你所遇到的只是一个例外,真诚对于绝大多数人还是生效的。换种说法,也许你的真诚还不足以打动对方的心。对一切你要采取“反求诸己”而不是“求诸人”的态度,这是以真诚打动人的唯一原则。

    (3)对人真诚也要分清状况。

    如果对方是一个颇有心计的人,你还与之深交、畅所欲言,只能说明你是一个愚蠢的人。

    真诚有三种限制:一是人,二是时,三是地。对人真诚袒露胸怀时必须具备这三个条件。是其人但时机不对,不能一吐为快;时机成熟,倾诉的对象不对,也不能说;倾诉对象和时机都成熟,但地方不对,依然不能说。只有同时符合这三个条件,才能拿出你的真诚。当然这与上面所讲的对人要真诚的说法并不矛盾。

    总之,真诚待人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来源于生活中的小事,因此,要成为一个真诚的人必须从小事做起。当你不便讲真话时,也不要编造谎言蒙骗他人。

    以上三条真诚准则看起来有些微不足道,但是当你按照此方法去做了,一定能够体会到其中的巨大力量,它将使你终身都受益无穷。最终,你会明白,几乎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都包含有它本身不容违背的真诚内涵。当你探究其中的真谛时,能发现自己的做人方法也在逐渐地完善。

    你将一颗真诚的心交给对方,对方也一定回报你一份真挚、浓厚的情。对人要真诚,将心比心、投桃报李的道理每个人都懂,而大部分在交际中获得成功的男人,正是这样做的。

    9.营造和谐的办公环境

    小小一间办公室,人际关系并不简单,要在同事间营造一种和睦、友善的氛围,只有养成以礼相待的好习惯。

    同事间和睦相处应从我做起,除了要公平竞争,还要顾及友好往来,除了要实现既定目标,还要与同事真诚和睦相处。那么怎样做才有利于好习惯的养成呢?

    现今是合作的时代,唯有合作才能双赢,也唯有合作才能把工作做好。而合作需要有良好的交际关系做基础,为了使工作顺利进行,同事间还需建立一个好的交际关系。

    以礼相待,是同事关系的柔和剂。双方出现矛盾时,大家心平气和、以礼相待共同承担责任,矛盾是很容易被化解的。更何况,人各有志,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个性、爱好,不可能与别人完全相同,因此,就要有为他人着想的精神,处处体谅别人,与对方以礼相待,这是避免矛盾产生的有效方法。

    办公室就相当于一个大家庭,每位员工都是家庭中的一分子,所以,我们应自觉地融入这个集体。不论是服饰仪表,还是言谈举止最好不要太过于张扬,不要让自己与这个集体袼格不入,置身于“大家庭”之外。否则,孤单、寂寞、无助将陪伴你左右。

    还应该注意的是,不要厚此薄彼,对待每一位同事都一视同仁,千万不要因为某人资历高、权力大就想方设法与之拉关系,对与自己平起平坐的同事冷眼相待。这样只能为自己带来麻烦。

    具体做法不妨参考以下几点:

    (1)工作不越权,越权惹麻烦。

    工作时,互相帮助是应该的,但切忌做越权的事,否则会被同事误解,你的“好心”为自己惹来不必要的麻烦,给他人留下爱管闲事的坏印象。

    (2)各负其责,各谋其事。

    别人的工作最好不要插手,甚至别人办公时,也要离得远远的。偷看同事办公,是很不礼貌的行为。同事写东西或阅读书信时,不论双方关系多好也应回避,即使迫不得已要从同事旁边经过,也要注意千万不能用余光去看,以免打断同事思路,或招来窥探他人隐私之嫌。

    (3)不擅自动用他人东西。

    办公室里,每个人都有独自的办公空间、办公用具,虽然办公用具都属于公司的,但是已经分配到个人手里,使用权属于个人。所以,不要随便挪用他人东西,需要时请向同事借,经允许后再拿,这是同事相处最基本的礼仪。如果,不经同事允许便擅自翻找,显然是失礼的行为,也是不尊重人的表现,是同事间矛盾产生的源头。要想与同事搞好关系,还需要注意这一点。

    工作中,遭同事嫉妒是难免的,尤其是取得了成绩被老板嘉奖或得到提升时。遇到这种事情你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首先,尽量让自己冷静下来,不要用过激的行为回击同事的嫉妒,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站在同事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不要与同事发生争执,最好的办法是用工作来回答别人。其次,治标先治本,别人嫉妒心起的时候,先要分析嫉妒的来源,然后对症下药。如果别人的嫉妒是无根据的,那么大可不必放在心上。再次,示弱被认为是化解嫉妒的良方。比如,当你意识到自己会遭到同事嫉妒时,不妨将自己的缺点、弱点、不如意表现出来,使同事获得心理平衡,这样可以削弱嫉妒的强度。然后不失时机地把成功经验传授给他们,不但化解了同事的嫉妒,还做足了人情。

    同事间养成了以礼相待的好习惯,一定能达到和平共处的目的,而这一习惯的养成,并不是很难,只要将礼仪做满,同事友好合作,共同努力将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10.要存傲骨,拒绝傲气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男人自恃某方面高人一等,言行之间盛气凌人,显得很不可一世。这其实是愚蠢的表现。处处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言行举止高傲自大,态度盛气凌人,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这样的人即使起初有人与其结交,但时日一久,终将为人所弃。

    骄傲往往惹人讨厌,若因为某一丁点优势而洋洋自得则更让人鄙夷。不要随时摆出一副“伟人”架子,这是很令人憎恶的,也不要因为有人羡慕而不可一世,更不要时时都用一种教训人的口吻说话,因为平易近人更容易让人接受。

    自满自得不是明智的表现。自信是好事,但是过分地自我感觉良好实际上是一种无知,很可能导致名誉扫地;才高也是好事,但如果处处显摆、自以为是就会伤人伤己,不受人欢迎;权重也是件好事,但如果骄傲自大,盛气凌人,远离群众,则惹人厌烦。所以,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放低姿态做人。

    日常生活中有的人虽然积极能干,思路敏捷,能言善辩,但他讲话,别人都不愿意听,做事也没人愿意合作。为什么呢?因为他狂妄自大,言行举止盛气凌人,让人感觉别扭,跟他在一起太压抑。因此,即使他能力出众,即使他的建议很到位,观点很有价值,别人也很难接受他。这种人大多都喜欢表现自己,总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处处想显示自己的卓越之处,从而获得他人的敬佩和认可,表明其与众不同。但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费力不讨好。

    每个人在社会交往中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积极的评价,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敬,都自觉不自觉地维护着自己的形象和尊严。交流的目的在于沟通,而不是去欣赏别人的表演,更不是去卖弄露丑。如果对方过分地卖弄,使劲地显摆,总是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处处显示出高人一等,那么无形之中就打击了自己的自尊和自信,更是对自我意识的一种挑衅,敌意也就不自觉地产生了。因此,即使双方都不是有意的,但一方盛气凌人的表现可能会摧毁一座本可建成的友谊之桥。

    好钢用在刀刃上,有能力、有地位、有名望尽可显示在应该用到的地方,而不是把它作为自高自大、盛气凌人的资本,去惹人讨厌,招人嫌弃,即使确实有能力,有资格,也不要使别人感到相形见绌,低人一等,成为自己的陪衬。而谦和有礼的态度无疑表达了自己对对方的尊敬,是个人修养的体现。

    据说英国大文豪萧伯纳从小就很聪明,且言语幽默,机灵善辩。但是年轻时的他自恃口才了得,知识丰富,神态盛气凌人,言语尖酸刻薄,凡是跟他有过交流的人,对他的知识和口才都非常佩服,但是对于他的言行举止、行为作风却很不以为然。时间一长,跟他交往的人便越来越少,人人对他都避而远之,怕被他用尖酸的言辞奚落。

    后来,他的一个长辈看不过去,私下对萧伯纳说:“你说话幽默,言辞风趣,常常会让人喜笑颜开,这是优点。但是大家觉得,如果你不在场,他们会更快乐,更轻松。因为别人都觉得比不上你,而且你一贯喜欢讽刺别人的缺点,有你在,大家都不敢轻易开口,怕在你跟前丢丑。你的知识、口才确实比他们高明,但时间一长,你的那些朋友都将弃你而去。你有没有仔细地想过,那会是什么样的后果?”

    长辈的这番话使萧伯纳幡然醒悟,他开始明白,如果长时间这样,而不彻底改变以前的行为作风,整个社会都将不再接纳他,又何止是失去朋友这么简单呢?所以他立下决心,从此以后,再也不讲尖酸刻薄的话了,对人要谦和礼貌,即使对方有什么错误需要纠正也要言语委婉,态度诚恳。要把能力发挥在擅长的文学上。

    长辈的一席谈话不仅改变了萧伯纳的做人处世作风,而且坚定了他的人生方向,为他后来在文坛上的地位奠定了基础,他谦和礼貌的为人也受到了广大人民的欢迎,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

    恃才傲物的人,往往只是把自己或者自己的那点长处看得无比宝贵,却忽视了别人的感受。他们不明白,社会是个群体,如果没有人欣赏,即使是世界上最璀璨的明珠,也比不上一块带给人快乐的普通的石子。

    盛气凌人刺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最终还是落个被抛弃的下场。做男人不应该傲气冲天,也不能唯唯诺诺,趋炎附势,而应该有自己的骨气。谦和有礼才能受人欢迎,才能被人重视。

    11.打造微笑的脸,提升职场人气

    微笑是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力量,它是交往中的润滑剂,它可以让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轻松自如地提升人缘,并为日后的成功种下善意的种子。所以,精明的男人知道微笑的重要,他们不会将愁苦带在脸上。

    “微笑是一句世界语。”这句话讲得精辟入微。的确,现实生活中,微笑最容易被人接受和理解。不论地位高低,不管是富翁还是穷人,只要用微笑去面对人生,微笑便会给家庭带来快乐,给朋友带来温馨,微笑是世界上最好的礼物。所以,把微笑时常挂在脸上也是提高人气指数的一种方法。

    不管社会发展到何种程度,都少不了社交,而微笑则是社交中的润滑剂。没有人喜欢整天盛气凌人或闷闷不乐板着一张冷面孔的人。

    托马斯·爱德华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负责人,也是一位拥有亿万财富的富翁。在此之前,他只是一家公司的职员,不善言谈,表情呆板,不受大家欢迎。后来,他决定改变自己,于是他经常把开朗、快乐的微笑挂在脸上。以后的日子里,所有的人都意识到了爱德华的与众不同。他每天早上都对他太太微笑。结果正是微笑改变了他的生活,两个月中他在家所得到的幸福比以往一年还要多。

    他对每个人都以笑脸相迎,对大楼的电梯管理员如此,对大楼门廊里的警卫如此,对清洁人员还是一样,他在公司对所有的同事微笑,对那些陌生的客户微笑。结果,每个人都以微笑回报他。以前讨厌他的人也逐渐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拉近了与他交往的距离,现在他已经变成了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即使遇到很棘手的问题,他也能顺利地解决了。

    在爱德华的事例中,清楚地体现出微笑的重要作用,后来他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微笑帮了他不少忙。现在他学会了赞美他人、寻找他人的优点,站在别人的立场看事物。从此他富有了,因为他拥有了快乐、友谊,成了一个真正幸福的人。

    微笑是希望和力量,犹如春风吹拂着别人的内心。愁眉苦脸的人给人缺乏自信、消极悲观、没有能力的感觉,没有人愿意与这样的人交往,工作中领导也不会把重要任务交给他,因为他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

    微笑不但可以帮助那些受到上司、同事、客户或家庭压力的人重新找到希望,还可以化解胸中的不如意,让他们知道世界是美好的,生活是快乐的。只要活着、忙着、工作着,就不能少了微笑。

    假如你是一个不会微笑的人,那么就必须鼓励自己练习微笑。当你单独一个人时,鼓励自己唱一首轻松的欢快的歌曲,这就容易使你快乐了。否则,只能让别人离你越来越远,生活越来越苦闷。

    笑容是善意的信使,能照亮别人也可以照亮自己。原本不开心的你,脸上带着微笑,心情也随之舒展了几分;你的笑容照在愁眉苦脸的人的脸上时,对方也能体会到希望,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有这样一则故事:张永所在的单位,是一个很难填补缺额的部门,要招聘一名合适的人选。最后张永找到一个很合适的人,而且还是一名名牌大学应届毕业生。张永与这个大学生通了几次电话,在交谈中张永得知还有几家公司也希望这个毕业生去,而且实力都比张永所在公司强。所以,当这个毕业生表示愿意到他的公司来工作时,张永显得异常意外。

    后来在一次午餐中,张永得知了这个毕业生来他们公司的原因。这个毕业生说:“因为其他公司的经理在电话里说话总是生硬的,商业味很重,给我感觉像是在做生意。可你却完全不同,听起来你很亲切。感觉你是真诚地希望我能成为你们公司的一员。我似乎看到,电话的那一边,你正在微笑着与我交谈。当时我在听电话的时候也是用微笑来回应你的。”

    微笑在社交中是一个有效的技巧,是礼貌的体现,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涵养和水准。

    一个刚刚体会到微笑的妙用的公司负责人说:“我刚刚开始对同事微笑时,起初大家非常不解,感到不可思议,可是接下来的就是欣喜、赞许,一段时间之后,我感觉到生活比过去快乐多了。现在,微笑对我来说已成了一种习惯,我对别人微笑,别人回报给我的也同样是微笑,过去冷若冰霜的人,现在也热情友好起来。”

    12.滴水之恩不忘还

    当别人对自己有恩时,将这份恩情记在石头上,待自己有能力后好好报答;当自己有恩于他人时,将这份恩情记在沙子上,尽量把它忘记。欲成大事的男人应该抱着这样一种心态,因为它能够使你的人生之路更加宽畅。

    别人对自己有恩时,如果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及时报恩,一方面能够还清人情债,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可以让周围的人看到你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从而能够增加对你的信任度,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向你伸出援手。

    同时,男人还要乐于助人,并且不图回报。如果因为对别人有恩而念念不忘,希望得到他人的回报,很有可能会招致受恩者的反感。受恩者有可能在一气之下与你划清界限,从而影响到你的人际关系。其实,乐于助人是搞好人际关系的一种方式,因为没有人愿意与自私自利的人交朋友或共事的。如果先是乐于助人,后又屡屡提及自己对他人的恩情,无疑会让他人对你敬而远之。如此一来,你将处于孤立的环境中,你的事业将会因此受到很大的影响。

    华人首富李嘉诚自幼学习儒家思想,从小就体会着古训。他从父母那里接受了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教育,如“和为贵”、“知恩图报”等。李嘉诚始终信奉“以和为贵”、“积德行善”的做人准则,这也为他的事业发展开辟了道路。

    李嘉诚曾在五金厂做过推销员,跳出五金厂后,他仍十分感激五金厂老板的知遇之恩。尽管他为该老板立了不少功,但他依然心怀愧疚之情。

    李嘉诚知恩图报,就像当年他离开舅父的中南钟表公司一样,他向五金厂的老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办企业重要的是审时度势。五金厂要取得发展,有两条路可选择。第一,转行做前景看好的行业;第二,调整产品门类,尽量避免与塑胶制品冲突,占领塑胶制品不能替代的空档。

    但是,五金厂老板在李嘉诚走后,并没有听从李嘉诚的建议,仍然坚持生产铁桶。结果,不久后危机果然降临,五金厂很快便奄奄一息,濒临倒闭了。

    李嘉诚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当他获知此不幸后,马上赶往五金厂找到老板,他劝老板立即停止生产镀锌铁桶,而转为生产系列铁锁。

    原来,李嘉诚一直在关注着五金厂的前途。一来他要证实自己的眼光是否正确;二来他深知五金厂对自己不薄,自己跳了槽,老板对自己也很宽容,心中总有一股歉疚之情,总想找机会报答。

    因此,他经常抽空了解五金制品的市场行情。经过一番调查分析之后,他发现还没有哪一家五金厂专门生产铁锁,不存在其他企业的竞争。

    李嘉诚坚信:生产铁锁稳保红火。

    李嘉诚进一步指出,为了保证稳步领先,还应制定计划,开发系列铁锁。否则,只要一发现有利可图,其他五金厂就会跟风而上,竞争会很激烈。只有永远先人一步推出新产品,才能稳操胜券。

    这一次,五金厂老板对李嘉诚言听计从,马上根据李嘉诚的建议组织人员开发系列铁锁。一年后,危机重重的五金厂果然焕发了勃勃生机,盈利丰厚。

    这虽然与整个行业的变化形势有关,但李嘉诚的一番忠告可以说起到了关键作用。后来,五金厂老板再次见到李嘉诚后,欣喜地说:“阿诚,你在我厂子时,我就看出你是个不寻常的后生,你将来准会干出大事业!”

    李嘉诚就是这样一个对生活充满感激之心的人,他感恩的对象甚至包括他所雇佣的工人。

    感恩是成大事者必备的良好心态之一,感恩的人,才会聚集人气,赢得更广的人脉,走向事业的成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