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知名作家去报社办报,结果没几天自己便主动辞职。这并不是说他没有能力写稿子,而是他的确不懂怎样把报纸办得令读者叫好,他自己也感觉比写小说还累。于是,作家继续拿起他的笔写小说。
老板在用人上同样会遇上像作家这样的人才,他们的确是那类很优秀很出众的人才,只是由于他们对某些事务或某类工作不熟悉,操作起来不仅显得吃力,也显得被动。有的人适合搞科研,有的人适合做管理;有的人喜欢习文,有的人酷爱练武。一个优秀的领导,应该清楚地了解其下属的所长,让他们各就各位、各司其能。
如同那位作家,报纸没办好,既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也给报社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老板最理智的办法就是让这个人回到他该去的地方,做他做得好的事情。即使把这个得意之才留下来,也只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不值得。
故事解读
作为一个管理者,你必须十分明白全体员工的工作目标,了解团体的需要,并明白个人的工作情形,在适当的时候,作出明确果断的决定,不可受任何人情因素的蒙蔽,如此方能成功。
◎ 纯洁的自信心
我们应该鼓励员工们怀有追求成功的热情。但是,有一点必须注意:只有纯洁的自信心才能焕发出健康的热情。自信心能帮助人们达到成功。然而,如果一位员工的自信心只是为了个人的贪婪,那么他将对同事和公司构成潜在的危害。在不健康的热情的驱使下,他很可能会不计后果地胡作非为。有一则寓言是这样说的:
一个牧羊人为了扩张自己的事业,决定培养一只狼做帮手。于是,他每天训练狼如何捕捉小羊。他希望通过狼把邻近羊群中的小羊据为己有。这只狼事先并没有经过野生训练,是人工抚养大的,所以胆子很小。为了鼓励它,牧羊人说:“你是一只狼呀,既然如此,那么你要相信自己能够变成一只最杰出的狼!”后来,这只狼果然变得很杰出,因为它把主人的羊也捕捉到了自己的肚子里。
故事解读
这个教训是深刻的,牧羊人成了害人害己的罪魁祸首。不要以为这则寓言与我们无关,事实上,很多企业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中,常常犯牧羊人的毛病。
◎ 绝对的蠢材
从前有个人要去打猎,但是不认得隼鸟,于是买了一只野鸭子就去打猎了。田野里突然窜出一只兔子来,他就把这野鸭抛向兔子,让它去追击。野鸭子飞不起来,被抛落在地上,他又从地上把它举起来,再抛向兔子。野鸭子又跌在地上,这样一连抛了三四次。野鸭子跌跌撞撞地从地上站起来,对他说:“我是鸭子呀!杀掉后吃我的肉,是我的本分。为什么要强加我被抛掷的痛苦呢?”
那人说:“我认为你是隼鸟,可以用你追捕兔子。怎么知道你竟是只野鸭子呢?”
野鸭子举起脚蹼,让那个人看,笑着对他说:“你看看,我这手脚,能逮着兔子吗?”
故事解读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蠢材,有的只是没有更好的适合发挥自己才能的位置。找对人做对事,人找的不对,做出来的事可想而知。
◎ 捕鼠之猫
一个越国人为了捕鼠,特地弄回一只善于捕老鼠的猫。这只猫善于捕鼠,也喜欢吃鸡,结果越国人家中的老鼠被捕光了,但鸡也所剩无几。他的儿子想把吃鸡的猫弄走,父亲却说:“祸害我们家中的是老鼠不是鸡,老鼠偷我们的食物咬坏我们的衣物,挖穿我们的墙壁损害我们的家具,不除掉它们我们必将挨饿受冻,所以必须除掉它们!没有鸡大不了不要吃罢了,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哩!”
故事解读
金无足赤,领导者对人才不可苛求完美,任何人都难免有些小毛病,只要无伤大雅,何必过分计较呢?最重要的是发现他最大的优点,能够为企业带来怎样的利益。
◎ 小猴的策略
小猴准备请客。它根据客人们的不同胃口,准备了饭菜:猫喜欢吃鱼,狗爱啃骨头,熊猫喜欢吃竹子……
为了方便,小猴把鱼、骨头、竹子……一块儿放到锅里,烧了个大杂烩。它自以为客人们一定会爱吃的。
结果,客人们一看小猴烧的菜,都摇摇头走开了。
故事解读
企业有各种各样性格的人,聪明的管理者对待不同的人懂得采取不同的策略。只有这样才会使各种人都满意,都愿意为你效力。使用一刀切的办法对付所有的人,肯定是行不通的。
◎ 腿与尾巴
一匹骏马经过长途跋涉后停在草地上休息。闲得无事时,马腿想出个话题对马尾巴说:“你真快活,整天摇来晃去,什么事儿都不干,你看我,整天四处奔波,都快累死了。”
马尾巴说:“话可不能这么说。你的用处固然很大,但我也有我的用处。”
“什么,你也有用处?我可看不出来。”
这时,一群蚊子飞到马腿上,咬得马腿又痒又疼,十分难受。马腿踢来踢去,累得浑身冒汗,还是没有办法赶走蚊子。
马尾巴对马腿说:“看我的。”马尾巴两边一甩,“啪啪”两下,几只蚊子就被打死了。
故事解读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都有属于自己的职责。如何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要看管理者的协调能力。发挥员工长处,弥补各人不足,才能使企业长远地发展而不至于出现漏洞。
◎ 仇人宰相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襄公被杀。襄公有两个兄弟,一个叫公子纠,当时在鲁国;一个叫公子小白,当时在莒国。两个人身边都有个师傅,公子纠的师傅叫管仲,公子小白的师傅叫鲍叔牙。两位公子听到齐襄公被杀的消息,都急着要回齐国争夺君位。
在公子小白回齐国的路上,管仲早就派好人马拦截他。管仲拈弓搭箭,对准小白射去。只见小白大叫一声,倒在车里。
管仲以为小白已经死了,就不慌不忙护送公子纠回到齐国去。怎知公子小白是诈死,等到公子纠和管仲进入齐国国境,小白和鲍叔牙早已抄小道抢先回到了国都临淄,小白当上了齐国国君,即后来的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以后,即发令要杀公子纠,并把管仲送回齐国办罪。
管仲被关在囚车里送到齐国。鲍叔牙立即向齐桓公推荐管仲。
齐桓公气愤地说:“管仲拿箭射我,要我的命,我还能用他吗?”
鲍叔牙说:“那回他是公子纠的师傅,他用箭射您,正是他对公子纠的忠心。论本领,他比我强得多。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业,管仲可是个用得着的人。”
齐桓公也是个豁达大度的人,听了鲍叔牙的话,不但不办管仲的罪,还立刻任命他为相,让他管理国政。
管仲帮着齐桓公整顿内政,开发富源,大开铁矿,多制农具,后来齐国果然越来越富强了。
故事解读
领导用人需要雅量,因为你用人的时候,不是看谁跟你有过节,谁跟你关系最好,而是看谁最有能力,谁才是你最需要的人才。
◎ 拿破仑的胆略
拿破仑是法国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战略家,他一生南征北战,从一个普通的尉官直至占领欧洲大部分领土、非洲部分领土的统帅,无不得力于他手下一大批青年将军、元帅。
拿破仑曾经说过:任用年轻的将军,就等于拥有一支年轻的军队。
大胆使用青年将领,军队就是一支狮军。而所有的这些年轻的将领,都必须具有勇气过人、机智天才、遵循兵法规律与自然法则等条件。
拿破仑手下的元帅,除贝蒂埃元帅外,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
请看下列如此年轻而威武的阵营:
达乌,28岁,远征埃及的骑兵指挥官;
马尔蒙,26岁任意大利法军炮兵司令,27岁任军长和炮兵总监,32岁任达尔马齐亚总督;
苏尔特,25岁任准将,30岁晋升少将;
奥什,25岁任准将,29岁任集团军司令;
乌迪诺,34岁任步兵总监;
……
拿破仑前期战功卓著,主要归功于他拥有众多年轻的将才。他彻底摒弃了门第观念,重视在军队实际作战指挥中擢升将领,由此军队所向披靡。
拿破仑总结说,一个优秀的将军,必须有比他更能作战的年轻将领做下属。
故事解读
一个优秀的将军,必须有比他更能作战的年轻将领做下属。任用年轻的将军,就等于拥有一支年轻的军队。领导者尤其要注重在团队中大胆提拔任用年轻人。
◎ 小黑羊救命
农夫家里养了三只小白羊和一只小黑羊。三只小白羊常常为自己雪白的皮毛骄傲,而对小黑羊不屑一顾:“你看看你身上像什么,黑不溜秋的,像锅底,像穷人穿了几代的旧被褥,脏死了!”
就连农夫也瞧不起小黑羊,常给它吃最差的草料,还时不时抽它几鞭。小黑羊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经常伤心落泪。
初春的一天,小白羊与小黑羊一起外出吃草,走出很远。不料突然下起了鹅毛大雪,它们只得躲在灌木丛中相互依偎。不一会,灌木丛周围全铺满了雪,因为雪太厚,小羊们只好等待农夫来救它们。
农夫上山寻找,起初因为四处雪白,根本看不清羊羔在哪里。突然,农夫看见远处有一个小黑点,跑过去一看,果然是他那濒临死亡的四只羊羔。
农夫抱起小黑羊,感慨地说:“多亏这只小黑羊呀,不然,大家都要冻死在雪地里了!”
故事解读
十个指头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组织内部,各种类型的员工都会有。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者,不能一叶障目、厚此薄彼,而应因人而异,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潜能。
◎ 游泳冠军
在美国,有一个关于成功的寓言故事,一直被职业经理人广泛流传:为了和人类一样聪明,森林里的动物们开办了一所学校。开学第一天,来了许多动物,有小鸡、小鸭、小鸟,还有小兔、小山羊、小松鼠。而学校为它们开设了5门课程:唱歌、跳舞、跑步、爬山和游泳。
当老师宣布今天上跑步课时,小兔子兴奋地一下在体育场地跑了一个来回,并自豪地说:我能做好我天生就喜欢做的事!而再看看其他小动物,有撅着嘴的,有搭着脸的。放学后,小兔回到家对妈妈说,这个学校真棒!我太喜欢了。
第二天一大早,小兔子蹦蹦跳跳来到学校。老师宣布今天上游泳课,小鸭也兴奋地一下跳进了水里。天生恐水的小兔子傻了眼,其他小动物更没了招。接下来,第三天是唱歌课,第四天是爬山课……以后发生的情况,便可以猜到了,学校里的每一天课程,小动物们总有喜欢的和不喜欢的。
故事解读
当人们把精力时间用于弥补缺点时,就无暇顾及增强和发挥优势了。小兔子根本不是学游泳的料,即使再刻苦它也不会成为游泳能手;相反,如果训练得法,它定会成为跑步冠军。
◎ 范蠡的儿子
春秋时的范蠡被奉为中国商人的始祖,后人尊称其为陶朱公。他曾辅佐越王勾践打败吴国,随后移居别地经商,以他的聪明才智,很快便富甲一方。
后来,他的次子杀人获罪而被囚在楚国,陶朱公计划用金钱保全儿子的性命,就准备让小儿子去办这件事。
大儿子听说后,坚决要求自己前往楚国解救弟弟,说:“我身为长子,现在二弟有难,父亲不派我去而让小弟弟去,这不明摆着说我不孝顺和不可靠吗?”犟劲上来,竟以死相要挟。
总不能说那边还没救出来,这里先死掉一个吧。陶朱公无奈,就派长子去办这事,写了封信让他带给以前的朋友庄生,并说:“一到楚国,你就把信和钱交给庄生,一切听从安排,不管他如何处理此事。”
长子抵楚,发现庄生家徒四壁,院内杂草丛生,一点也不像个达官显贵的样子。虽说按父亲的嘱托把信及钱交给了庄生,但心中并不以为此人可以救出弟弟。
庄生收下钱和信,告诉长子:“你可以赶快离开了,即使你弟弟出来了,也不要问其中的原委。”但长子由于心存疑虑,故并未离开,又转而去贿赂其他权贵。其实庄生虽贫困,但非常廉直,楚国上下都非常敬重他,他的话在楚王那里也很有分量。
庄生求见楚王,说近来某星宿来犯,于国不利,只有广施恩德才能消弭灾祸。楚王于是决定大赦。长子听说要大赦,觉得弟弟一定会出来,送给庄生那么多钱财不就如同白花一样吗?于是又去找庄生把送去的钱要了回来,心中还扬扬得意,以为又省了钱又办了事。
庄生觉着被一个小子欺骗,很是恼怒,又去见楚王说:“听说陶朱公的儿子在我国犯罪被囚,现在人们议论说大赦是因为陶朱公拿钱财贿赂大臣的缘故,这于您的名声不利啊。”几句话说完,楚王就决定先杀了陶朱公的儿子再实行大赦。结果,长子只好捧着弟弟的尸骨回家。
长子回家后,陶朱公悲极而笑曰:“我早就知道他一定会害死他弟弟的。他并非不爱他弟弟,只是少时与我一起谋生创业,知道钱财来之不易而吝惜钱财。而小儿子从小就生长在富贵之家,挥金如土,以前我之所以要派小儿子去办这事,就是因为他舍得花钱。”
故事解读
知人善任,智者之行也。领导者的最大败笔就是——把到了手的好事,毁在了用错位置的人上。
◎ 诸葛亮与魏延
诸葛亮在中国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也是智慧的象征,他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其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
当时三国鼎立,蜀国的力量较为弱小,诸葛亮苦撑危局,自然注重网罗人才。蜀中名将除关、张、赵、马、黄外,还有一位就是魏延,诸葛亮在对魏延的使用上可谓煞费苦心。
魏延也算骁勇善战,屡建功勋的将才,但此人头后有“反骨”,不够忠诚,诸葛亮料定他日后定会谋反。但国家正值用人之际,此人又不可不用,尤其在关、张、赵、马、黄等人调零之后,况且如你不用,就有可能为敌所用。所以,诸葛亮一边用他,一边又防范着他。
待到了五丈原,诸葛亮操劳过度,病危之际,密令魏延断后。当夜魏延忽做一梦,梦见自己头上长出二角,便问一个深明易理的人是凶是吉,那人说这是大吉之兆,苍龙头上有角,麒麟头上有角,这是变化升腾之意。魏延大喜而去。解梦人却对尚书费祎说:“此实乃大凶,角的形状乃是刀,头上如刀应有不测。但如实言相告,他心胸狭窄,定会见怪。”几人合计,决定赶快采取应变措施。
果不其然,魏延真就起兵反叛,还是诸葛亮早有安排,并留下锦囊妙计,才有马岱砍下魏延首级之举。
知道其有谋反之心,还用之,真如走钢丝一般。诸葛亮成竹在胸:自己在世,其有惧怕之心,还不敢公然造反,不用可惜;在其未反之前杀之,又让将士们寒心。只有在其身边埋下伏兵,待其反时一举杀之。
故事解读
一般而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在特定情势下,如何变通以取得最佳之效,实乃大智慧。
◎ 将才和帅才
韩信是我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他作为统帅带领汉军打垮了项羽——楚霸王的强大的武装力量,为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立下了大功,因而被封为楚王。
汉高祖刘邦在几年后,听信有人上书说韩信居功自傲,要谋反。刘邦对韩信早就有顾忌之心。为防止韩信造反,于是设置圈套,将韩信抓了起来。不久,刘邦又赦免了韩信,但是撤掉了他的王位,只给一个淮阴侯的封号。韩信知道刘邦妒才忌能,心中闷闷不乐,于是经常托病不去朝见皇帝。刘邦反而经常找韩信谈话,议论各位将军才能的大小。
一次,刘邦问韩信:“像我这样的人,能带多少兵?”
韩信说:“您最多只能带十万人。”
刘邦又问“那么您呢?”
韩信答说:“我带兵多多益善。”
刘邦笑了,说:“你带兵多多益善,怎么又会被我抓住呢?”
韩信说:“陛下虽然不能带更多的兵,但您却善于统率和指挥将领们,所以我就被您抓住了。”
故事解读
韩信是一个很好的将才,能带领千军万马,气吞山河,必然会获得成功,取得胜利。而刘邦是帅才,能够统率和指挥将领们。在一个企业中,将才和帅才都是必不可少的。
◎ 以理服人
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长盛不衰,畅销全球。该公司总裁韦恩·卡洛韦在谈到如何取得这一成绩时,肯定地回答只有一个字:人。
韦恩·卡洛韦对他属下的550名管理人员的情况大多了如指掌。他用自己40%的时间去研究人的问题。
他坚持优胜劣汰的用人原则,亲自制定了各类人员能力标准,每年至少一次与他的属下共同评价他们的工作。如果一个属下不够标准,韦恩·卡洛韦会给他一段时间学习提高,以观后效;如果已达到标准,第二年就会习惯性地提高要求。经过评估,公司的管理人员被分成四类,第一类,最优秀者将得到晋升;第二类,可以晋升,但目前尚不能安排;第三类,需要在现有的岗位上多工作一段时间,或者需要接受专门培训;第四类,最差者将被淘汰。
故事解读
赏与罚是管人的两把利剑,是领导者统御部属,使用人才的重要手段。赏罚分明,是一切用人者的根本原则。领导者一定要正确使用赏罚,切莫随心所欲,无原则行事。
◎ 唯才是举
冯玉祥有个侄子叫冯宏谦,从小就勤奋学习,立志报国。1931年,日本侵略军在沈阳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冯宏谦听到这个消息后,决定投笔从戎。冯玉祥看到自己的侄儿满腔热血,志向远大,心里十分高兴,他亲自下厨帮夫人做饭炒菜款待冯宏谦。
席间,冯玉祥说:“谦儿能顾大局,识大体,奔赴国难,这是我们冯家的光荣。我从不喝酒,但今天我们可以多喝一杯开水,多吃一块烙饼。因为我心里高兴!”
过了一会儿,冯玉祥又说:“抗日要做好流血牺牲的准备。谦儿,你怕不怕?”冯宏谦马上站起来,“刷”地一个立正:“报告司令,我冯宏谦不怕!”
冯玉祥高兴地说:“好,现在你是一名军人了。不过,你现在要改名字,在西北军中做一名普通的士兵。”
大家听了,都不由得一愣,不知冯玉祥让他改名字干什么。
冯玉祥接着说:“我已经为你想好一个名字叫‘冯忍言’,也就是说,你要对我们的伯侄关系绝对保密。我的意思,你明不明白?”
冯宏谦当然明白,伯父是让自己不可以纨绔子弟自居,更不能打着伯父的招牌,在外面招惹是非,于是就说:“伯父,请您放心吧。”
从此,西北军总部侍卫队多了一名新兵,他为人勤恳、能干,大家只知道他叫冯忍言,根本没有人知道他就是总司令冯玉祥的亲侄子冯宏谦。
故事解读
培植关系网,把亲信安排在要害部门,这种做法从长远角度看,无异于自掘坟墓。优秀的领导任人唯才是举,从不靠关系让亲朋好友走捷径,而是让他们凭借才华,逐渐地成长起来。
◎ 谁在诬陷你
《新唐书》中讲到一则武则天与狄仁杰的故事。
武则天称帝后,任命狄仁杰为宰相。
有一天,武则天问狄仁杰:“你以前任职于汝南,有极佳的政绩表现,也深受百姓欢迎。但却有一些人总是诽谤诬陷你,你想知道详情吗?”
狄仁杰立刻告罪:“陛下如认为那些诽谤诬陷是我的过失,我当恭听改正;若陛下认为并非我的过失,那是臣之大幸。至于到底是谁在诽谤诬陷,如何诬陷,我都不想知道。”
武则天闻之大喜,推崇狄仁杰确是一位仁师长者,具有宽人严己的高风亮节。
故事解读
用人难,难在如何面对诽谤诬陷。一味纠缠于是非或一味探究涉及是非的人,都只能让自己身心疲惫,方寸尽失,是得不偿失的。
◎ 两匹马的命运
两匹马各拉一辆大车。前面的一匹走得很快,而后面的一匹常常停下来。于是主人就把后面一辆车上的货挪到前面一辆车上去。等到后面那辆车上的东西都搬完了,后面那匹马便轻快地前进,并且对前面那匹马说:“你辛苦吧,流汗吧,你越是努力干,人家越是要折磨你。”
来到车马店的时候,主人说:“既然只用一匹马拉车就行了,我养两匹马干吗?不如只喂养一匹,把另一匹宰掉,总还能拿到一张皮吧。”于是,他便这样做了。
故事解读
对于马的命运我们只能怜悯,但对于主人的用“人”艺术问题,我们难道不需要质疑吗?
◎ 犯错的代价
美国IBM公司的一个高级经理,因为工作中的失误,给公司造成了1 000万美元的损失。为此,他心里很难过,心想这次肯定要被炒鱿鱼了。有很多人都向董事长建议把他开除。
第二天,董事长把这个高级经理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出乎这个高级经理的意料,董事长并没有开除他,而是向他宣布了调任同级新职的决定。高级经理惊诧地问董事长:“为什么没有把我开除或降职使用?”董事长微笑着说:“如果那样做,我在你身上花的1 000万学费不就都打了水漂?”
后来,这个高级经理发奋工作,为公司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故事解读
越是勇于创新的人犯错误的概率越大。给犯错误的员工一个机会,其实就是给了创新一个机会。当然,同样的错误如果犯第二次,就不可原谅了。
◎ 辞退故事两则
有位哈佛高才生,以其出众的才华聘为香港以经营股票出名的“享达”公司经理。该人上任后,确实显示出过人的才华。但也因其自负才华过人,时常不理会董事局的决定。不久,公司高层狠下决心,将其辞退。公司此举,在当时香港经营界引发了震动和议论,也乐坏了“享达”的竞争对手,他们马上聘请了这位哈佛高才生。他上任后,自作主张、恶习不改,终使这家当时与“享达”齐名的公司濒临破产。
长虹彩电调试组有位员工,曾得过四川省百万青年工人技术比武第二名的荣誉。一次上班,他离开岗位外出玩了10分钟电游。此事被公司发现后,长虹按规定给了他除名处理。有人不解,长虹公司老总倪润峰说:“今天放他一马,明天就带不好上万长虹人。”
故事解读
任何一个企业,都有技术出众、独当一面的人才,他们确实能起到一般员工难起到的作用。但若任凭他们恃才傲物,不守规矩,成为特殊员工,就会令全体员工寒心,影响整体战斗力,企业将难以成为竞争中的强者。
◎ 马蝇效应
1860年林肯当选为总统。他任命参议员萨蒙·蔡斯为财政部长。
许多人反对这一任命。因为蔡斯虽然能干,但十分狂妄自大,他本想入主白宫,却输给了林肯,他认为自己比林肯要强得多,对林肯也非常不满,并且一如既往地追求总统职位。
林肯对关心他的朋友们说:
“你们一定知道什么是马蝇了。有一次,我和我兄弟在肯塔基老家犁玉米地,我吆马,他扶犁。这匹马很懒,但有一段时间它却在地里跑得飞快,连我这双长腿都差点跟不上。到了地头,我发现有一只很大的马蝇叮在它身上,我随手就把马蝇打落了。我兄弟问我为什么要打落它,我说我不忍心看着这匹马那样被咬。我兄弟说:‘哎呀,正是这家伙才使马跑得快嘛。’”
然后,林肯说:“如果现在有一只叫‘总统欲’的马蝇正叮着蔡斯先生,那么只要它能让蔡斯和他的那些部下不停地跑,我就不想去打落它。”
故事解读
有时并非听话的手下就能办好事,对于有的“刺头”,利用他们身上的马蝇,往往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 管理技巧
有一位经理,曾经为青年员工的管理问题大叹苦经:
“现在的年轻人,实在难以侍候。有些人,我好心安排他就职,但是稍有不满,就和别人合伙起哄,反对我;若以权威待之,他们就会冷眼相对,就像有深仇大恨一般,群起反抗;若以民主待之,他们就无拘无束,目空一切,根本不按命令去办事。”
故事解读
无论是权威式的管理方式,还是民主式的管理方式,在领导者采用这些方式之前,如果本身缺乏一种信念,那么再高明的方法与技巧,也是难以奏效、无济于事的。
◎ 拴马的栅栏
古时候,有位很聪明的马夫。由于他才识过人,远近闻名。国王知道后,请他到宫中,向他询问治国方略,发现他果然智谋深远,于是封他为大臣。
有一天,国王在这位大臣的陪同下,来到马棚视察养马的情况。见到养马人,国王关心地询问:“马棚里大大小小的事很多,哪一件事最难做呢?”养马人一时难以回答。其实,在养马人心中是十分清楚的:一年365天,打草备料、饮马遛马、接驹钉掌、除粪清栏,哪一件都不是轻松的事!可是在君王面前,怎能一一数落出来呢?养马人一时无言以对。
大臣站在一长排拴马的栅栏旁,环视一周,代替养马人回答说:“从前我也当过马夫,我自己的体会是,编排用于拴马的栅栏最困难。为什么呢?因为在编栅栏时所用的木料往往有曲有直。你若想让所选的木料用起来顺手,使编排的栅栏整齐美观、结实耐用,开始的选料就极其重要。如果你在下第一根桩时用了弯曲的木料,随后你就得顺势将弯曲的木料用到底。像这样曲木之后再加曲木,笔直的木料就派不上用场了。反之,如果一开始就选用笔直的木料,随后必然是直木接直木,曲木也就用不上了。”
故事解读
在企业中,每个部门的文化与部门经理有非常大的关系。部门经理在招聘人才和提拔下属时,选择的必定是自己所认同的一类人。因此,如何提高部门经理的素质是最重要的问题。
◎ 猴子的生存策略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6只猴子分别关在3间空房子里,每间两只,房子里分别放置一定数量的食物,但放的位置高度不一样。第一间房子的食物都放在地上,第二间房子的食物从低到高分别悬挂在不同高度上,第三间房子的食物悬挂在屋顶。数日后,他们发现第一间房子的猴子一死一伤,第三间房子的两只猴子都死了,只有第二间房子的两只猴子活得好好的。
原来,第一间房子里的猴子一进房子就看到了地上的食物,为了争夺唾手可得的食物大动干戈,结果一死一伤。第三间房子的猴子虽做了努力,但因食物太高,够不着,活活饿死了。只有第二间房子的两只猴子先按各自的本事取食,最后随着食物悬挂高度的增加,改变策略,由一只猴子托起另一只猴子跳起取食。这样,每天依旧能取得足够的食物。
故事解读
如何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最佳组合,一直是管理者关注的问题。只有岗位难易适当,并循序渐进,犹如第二间房子里的食物,才能真正体验出人的能力与水平,发挥人的能动性和智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