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你不懂
众所周知,里根在成为总统之前,是一位相当出色的演员,能说会道,善于表演,因此演讲对他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他的讲话形象、生动,十分具有说服力与感染力。对于大多数正常的美国人来说,聆听总统的演讲是件让人兴奋的事情,他们不但能够享受到观看一个高级演员“表演”的机会,而且还能从这位“草根”总统的身上找到最激励人心的成功故事。
打住……我们在这里可不是为了讨论里根总统的演讲究竟有多大魅力和水准的,那是关于口才的书本上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我们想要知道的是,为什么当里根总统在带给大家如此“正能量”的演说时,那些失语症患者会如此不合时宜地奇怪窃笑呢?
一般来说,失语症患者很难听懂正常语言表达的意思,但是他们能够通过肢体语言了解到对方想跟他们说些什么,因此亲朋好友以及照看他们的护士,都会将他们当作正常人看待,因为沟通起来根本没有什么障碍。
他们虽然无法组织语言结构,但却能够通过人们整体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到那些“言外之意”,然后据此推测对方正在说的话。虽然偶尔会有一些偏差,但大部分时候,我们无法仅从单纯的交流就判断出一个人患上了失语症。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一类病患因此衍生出了一项“特别的技能”。
究竟是什么呢?
让我们将视线转移回失语症病房,为什么这群病人在听到里根总统的演讲后古怪地大笑不止,异常喧闹呢?
答案很简单,他们发现总统又在说谎了!
什么!他们是怎么知道总统说谎的?难道凭借以往的经验,认为政治家从不说实话吗?当然不是,如果说这个世界有一类人能够精准地辨别谎言,那一定非失语症患者莫属。什么美剧《别对我说谎》,什么FBI的测谎仪那都弱爆了!
要知道,谎言是无法欺骗失语症患者的,因为他们根本听不懂你讲什么,也就无从判断真假。然而他们捕捉全方位信息的能力非常强,而且异常精准,极少出错。
我们知道,当人们在说话的时候通常都伴随有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一些人能够掩藏一部分真实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但大部分人根本无法模仿和伪装,比如当人在说谎的时候,总会不自然地摸鼻子或者搅动手指,眼睛上扬等等。这个时候,即便谎言说得再天衣无缝,肢体语言和不相宜的表情都会出卖他。
原来,这些失语症患者之所以会发出奇奇怪怪的大笑声,完全是因为他们发现里根总统在说谎!
然而这一天,并不是所有人在听到里根演讲后都捧腹大笑,躲在角落的萨莎就显得面无表情。萨莎患病之前曾是一位英文老师,具有很强的分析和表达能力。在听里根演讲时,由于萨莎不能区分话语中的气愤、愉悦、悲伤等任何感情,所以只能专注于对方的面部表情、姿势以及动作,从中做出对里根的评价。由于失去了对声音携带的感情的理解,使得萨莎不容易受骗。
可是,她为什么没有笑呢?按理说,她应该比别的患者更能确定里根说了谎话。
但是不然,萨莎听着里根的演讲,一种奇怪的感觉出现了,并不是像其他失语症患者那样大笑,因为里根的演讲根本没有打动她。
“总统讲话没有说服力。”
“讲话水平一般?用词不当。他如果不是脑袋有问题,就是想隐瞒一些事情。”
萨莎告诉其他人,总统又在说谎了。
虽然其他失语症病人没有萨莎这样的“天赋”,但他们确信自己的总统在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继而又引起一阵喧闹的哄笑声。
深入探秘
失语症是由于特定脑区损伤而丧失产生语言或了解语言之能力。患者的发音功能属正常,但不能说出有意义的语言。失语症不包括由于意识障碍和普通的智力减退造成的语言症状,也不包括听觉、视觉、书写、发音等感觉和运动器官损害引起的语言、阅读和书写障碍。
某些失语症患者也许可以说话,但无法书写,反之亦然;也有些人可以唱歌,却无法说话。当然,很多失语症患者的症状并不严重,要想分清他们与普通人的区别,你需要像一个神经病学家那样,用不自然的方式说很长一段话,消除所有语言以外的线索,包括语音、语调、重音以及语气变化等,同时还要消除所有视觉线索,包括表情、手势、惯性动作与姿势等等。总之,你必须把一个人的全部特点都拿掉,只用完全人工的机械语言交流,才能确诊他是否患了失语症。
正是因为这些缺陷,让失语症患者能够轻易判断出一个人是否说了谎。里根总统的演讲,像其他政治家一样,充满了虚伪与谎言,普通人很难分辨,反而会被激情澎湃的演讲所鼓动,在选举中为他们投上一票。然而失语症患者,通过判断演讲人不合时宜的动作,扭曲的面部表情,声音的变化,包括语调的差别,节奏的波动,轻易判断出一个人是否在说谎。
美国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的心理学家南西?埃特科夫博士曾经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大意是自20世纪20年代起,人们就发现因中风、事故或肿瘤而脑部受损的失语症患者识别谎言的能力比常人强得多。
为了证明这一点,埃特科夫博士和她的同事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分别特意录制了一批录像带,镜头中的人有些讲真话,有些则说了谎,然后让四组失语症志愿者观看这些录像带。
结果显示,仅通过发言者的表情来判断,严重失语症患者识别谎言的准确率高达73%,而脑部轻度受伤但语言能力无碍的人及正常人的识别准确率只有50%左右。如果结合发言者的表情和语调来判断,严重失语症患者的判断准确率为60%,其他人则为45%。不过,如果仅通过语调来判断,失语症患者的表现并不突出。
综合实验结果,埃特科夫博士认为,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失语症患者不得不依靠非语言手段来与人沟通,因此对面部表情特别敏感。所以他们能够从表情的微妙变化中判断出对方是否在说谎。
在谎言泛滥成灾,而人们似乎已经司空见惯的今天,如果你想通过谎言达到某些目的,而面对的观众正巧有失语症患者的时候,建议你还是三思而后行吧,被当众戳穿一定是很没面子的事情。
病理溯源
1831年,在法国巴黎俾舍特尔精神病院里,住着一个怪人,他没有其他症状,只是无法说话,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住进了精神病院,而且一住就是30年。
直到1861年,这个病人因为患疽症而外出就医,当时的外科医生布洛卡接待了这位患者。布洛卡通过5天的细心检查,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病人喉部肌肉和发音器官都很正常,也没有其他瘫痪的症候可以防碍发音,而且他还很聪明,智商偏高,不应该说不出话。
就这样,病人在进行了相应的外科治疗后回到了精神病院,没想到,5天之后他就死了。布洛卡大惑不解,于是当天就对病人进行了尸检,结果发现病人左侧大脑半球额下回后方脑组织发生了病变,布洛卡就此大胆提出假设,认为大脑的这个部位可能与人的说话有关。
之后,布洛卡先后观察了20多个类似病例,其中19例都在上述相同的部位发生了病变,由此他得出结论:大脑半球额下回后方控制着人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为了纪念这一发现,人们也将此区域称为布洛卡氏区。布洛卡就此发表了重要论文,引起了人们对于失语症患者的关注,同时也成为神经语言学的创始人。
从这以后,大量科学家对失语症进行了研究,证明布洛卡氏区受到损伤以后,会出现运动性失语症,即表达言语方面出现障碍。受损害程度越大,语言表达能力越差,有些患者甚至连基本词汇都说不出来;反之,受损程度较轻的患者,能够发出个别语音,但无法连成完整的句子。
根据失语症患者的特点,他们的说话方式也被称为“电报式言语”,例如医生询问一个因中风而失语的患者的发病过程,他可能回答说:“早晨……醒……倒……不能动……”这是症状较轻的患者,医生完全可以猜出他想要表达的意思,他的回答就像发电报一样,大意是“早晨醒来之后就摔倒了,无法动弹”。
后来,科学家通过进一步研究,总结出了更多类型的失语症,比较常见的有:
运动性失语:主要表现为表达障碍。
感觉性失语:不能理解词语的意思,也不懂别人的话。
传导性失语:在表达方面,自发言语流畅,但用字发音不准,复述障碍与听理解障碍不成比例,患者能听懂的词和句却不能正确复述。读词均表现为错语。
完全性失语:语言功能受损严重,理解力丧失。
命名性失语:在自发言语中和视物命名时,有明显的找词困难,但言语是相对流利的。
丘脑性失语:患者说话中间型流畅,声调低,音量小,但音尚清。
混合性失语:无法诵读及写字,既听不懂也无法用语言表达。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