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这家咖啡馆,恍如回到久违的过去。这里的每一幅照片、每一张宣传画、每一张报纸、每一段音乐,无不诉说着那个早已逝去的国家。
苏联咖啡馆经理:“在莫斯科一共有5家叫苏联的咖啡馆。我们这家装修是最好的,不光装修最好,员工还来自15个(原)加盟共和国。每个员工一个民族,15个国家15个员工。每个人都会做自己民族的菜,这样一共有15道比较拿手的菜。所以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人都踊跃来到这里品尝特色的家乡菜。”
从上午10点开门,一直到午夜打烊,生意红火,宾客络绎不绝。
苏联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呢?
原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叶·库·利加乔夫:“什么是苏联?这是一个公正的政权,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政权。苏联时代,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占60%,现在议会中一个也没有。第二,苏联意味着经济命脉掌握在国家手中。第三,苏联意味着免费的住房、医疗与教育。第四,苏联制度意味着没有贫贱富贵之分,大家都是平等的。没有超富,也没有贫穷和赤贫。”
列宁明确指出:在各种纷纭复杂的事物中,要一时分辨不清,那就提出“‘对谁有利?’这个问题”[46]。毛泽东也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47]现在,在全球范围内对苏联亡党亡国原因和戈尔巴乔夫领导集团“改革”的评价仍众说纷纭,那么,提出“对谁有利”和“为什么人的问题”这一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依然为我们提供着观察、剖析的锐利武器。
在列宁和斯大林时期,总体而言,党、政权和各级领导人牢记党的宗旨,保持党的纯洁,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俄罗斯采访的日日夜夜里,我们常常深切感受到广大民众对这种风清气正的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深切怀念。列宁的清正廉洁自不待言;斯大林去世时,只有相当于当时一个熟练工人半个月工资的900卢布的存款。
苏共严重脱离群众、以权谋私,大搞特权和严重腐败,开始于赫鲁晓夫时期,形成固化于勃列日涅夫后期。党和社会上形式主义盛行,奢靡之风猖獗,官僚主义泛滥,享乐主义“主宰”着很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连党委书记也都明码标价。1969年阿塞拜疆一个区委第一书记就“价值”20万卢布,第二书记是l0万卢布。
到了戈尔巴乔夫时期,官僚主义者已不再以追逐自己的享乐为满足,他们逐渐把所拥有的特权固化并扩大,甚至通过立法企图长期侵占并嫡传后代。这就从根本上背叛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国立社会大学校长瓦·伊·茹科夫:“苏共在‘改革’之初就不能再充当领导党和执政党了。支部、区级组织、州级组织等地方党组织,实际上被剥夺了参与制定‘改革’政策的权利。所有的决策只在极小一部分人中作出。‘改革’的领导者一方面在口头上说全面民主化,而另一方面他们脱离群众的工作作风没有任何改变,反而更加专制。在这个时期,苏共中央在老百姓眼中也完全失去了权威性。”
苏共越来越游离于党员和群众的监督之外,不符合党员条件的各种官僚腐败分子、投机钻营之徒混进党内,兴风作浪。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社会政治研究所所长根·瓦·奥希波夫:“由于对要求入党者审批的放宽,什么人都可以入党,其结果就是怀着各种私利的野心家混入党内。鱼烂是先从头上烂起的。从赫鲁晓夫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党的领导层就开始了腐烂。这些混进党内并企图不断高升的人入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入党后,就意味着可以到非洲去狩猎,把自己的儿子、孙子辈安排好,把自己的家庭安排好。共产党的蜕化变质和最终解体,实际上是在家庭这个最基础的层面就发生了。”
原立陶宛共产党中央书记尤·尤·叶尔马拉维丘斯:“戈尔巴乔夫和他身边的人干的不是共产党人该干的事。这些人虽然挂着党员的招牌,但是骨子里却是反对共产党的。所以,党到最后的灭亡是必然的。”
苏联共产党是苏联人民长期信赖并以之为依靠的主心骨和领导力量,苏共领导地位的丧失使苏联人民彻底失去了维护自己利益的代表者,这就给掌握特权的阶层谋取私利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也由此催生了一个新资产阶级,它成为最终瓦解苏共和苏联的阶级基础和物质力量。
原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叶·库·利加乔夫:“我们认为导致苏联解体基本上是主观方面的。首先是上层领导人政治上的变质。他们主要为个人发家致富,想无限制地统治人民。他们后来都成了百万、千万甚至亿万富翁。”
1991年3月17日,苏联就“是否赞成保持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这一问题进行全民公决,参加投票的人数为1.47亿,占有投票权公民的80%。结果显示,有高达76.4%的投票者坚决主张保留苏联。
但全民公决后仅仅一个多月,戈尔巴乔夫就违背人民的意愿,撇开苏共中央和苏联最高苏维埃,直接与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等九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在新奥加廖沃别墅开会讨论新联盟条约草案,准备将国名改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抛弃了反映联盟国家性质的“社会主义”字样,并主张各加盟共和国实行各自的税收制度,这就从法律上破坏了联盟国家的统一,为分裂苏联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8月15日,戈尔巴乔夫公布了即将签署的新联盟条约正式文本的草案。
原《真理报》主编、前国家杜马主席根·尼·谢列兹尼奥夫:“戈尔巴乔夫当时以为通过签订一个新的联盟条约就可以拯救苏联,但为时已晚。从1990年开始,陆陆续续闹独立的活动在全苏联蔓延开来,规模越来越大。”
俄联邦政府前劳动和社会发展部部长亚·彼·波奇诺克:“老百姓是反对苏联解体、赞成保留苏联的,可是‘精英阶层’赞成苏联解体。我们看一看,当时各个共和国的领导人,波罗的海的、乌克兰的、中亚各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他们都希望独立。他们宁愿做农村里的老大,而不愿意在城市里面当老二。”
“8·19”事件失败后,以叶利钦为首的所谓“民主派”很快掌控了莫斯科的局势,开始加速分裂国家的活动。
原《真理报》主编、前国家杜马主席根·尼·谢列兹尼奥夫:“1991年是可怕的一年,苏联开始解体。全民公决有近80%的人赞成保留苏联。我作为苏联人当时就宣布,我一定要捍卫苏联的存在。要终结苏联,我什么时候都不会同意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三个阴谋家,他们偷偷钻到别洛韦日丛林,秘密签订了一个协议,苏联不久就终结了。”
谢列兹尼奥夫所说的“三个阴谋家”就是: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和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舒什克维奇。
1991年12月7日,他们来到位于白俄罗斯别洛韦日国家公园深处的“维斯库利”政府别墅,讨论苏联的未来。
经过不到两天的密谋,他们达成了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定,即“别洛韦日协议”。
协议开宗明义地写道:“我们白俄罗斯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和乌克兰是苏联的创始国,签署了1922年的联盟条约。现在,我们将停止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现实的存在。”
就这样,三个苏联地方政权领导人,三个原苏共党员,违背全民公决的意愿,炮制了肢解苏联这个庞大国家的决定。
叶利钦、克拉夫丘克、舒什克维奇宣布:“我们三个人聚集在这里,是为了阻止联盟继续走向崩溃,依据宪法赋予我们的权力,我们签署了关于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宣言。”
当得知“别洛韦日协议”签署的消息后,戈尔巴乔夫已明白他的总统宝座已经很不安稳了。但他此时考虑的不是采取措施反击“三个斯拉夫莽汉”摧毁苏联的行动,而是关心自己辞去总统后能否保持每个月4000卢布的退休金和别墅等待遇。
1991年12月25日,是苏联总统的最后一天。当时电视台对此前一天是这样记录的。
解说:离传统的圣诞节还有一天。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着两面旗帜,一面是苏联的国旗,一面是代表俄罗斯的双头鹰国旗。尽管联盟国家已被废除,但总统的职务还没有解除,人们都在等他自行离职。卫兵们还在一如既往地履行自己的换岗仪式。
解说:雪天的列宁像显得更为冷峻,像是在洞察这个国家所发生的一切。
记者:“你怎么看待戈尔巴乔夫执政,他干得怎么样?”
小伙子:“他是一个早就该退下去的人。他让国家变穷了。他唯一做的事,就是建立了一个民主化程度更低的官僚体制。”
姑娘:“如果他能辞职,那是正确的,因为他没有很好地履行他的职责。”
戴眼镜中年人:“他干了这么多年,全国人民都不满意,现在我们寄希望于叶利钦了。”
这一天,整个苏联出奇地平静。这种平静连戈尔巴乔夫也感到吃惊。
此后,他在多种场合多次竭力地洗刷、开脱自己的罪责。
1990年12月曾在第四次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上要求戈尔巴乔夫总统辞职的苏共女党员乌马拉托娃说:“尊敬的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先生,您带来的只有骨肉分离、流血和眼泪,无辜民众的死亡、饥饿、寒冷和崩溃。”[48]
大洋彼岸却一片沸腾。在宣布辞职之前,戈尔巴乔夫与美国总统布什通了电话,依依话别。布什赞扬他“使苏联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而里根称赞他的功绩将“永垂史册”。
苏联亡党亡国,悲愤者与欢呼者竟然如此泾渭分明。
苏联亡党亡国后,给广大的苏联人民和俄罗斯人民带来的是什么呢?
20多年过去了,许多俄罗斯人在谈到苏联解体时仍是痛心疾首。
原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尼·伊·雷日科夫在其著作《大国悲剧》中写道:苏联解体“给俄罗斯造成巨大损失”,“苏联统一的经济空间、国民经济和科学遭到破坏,产生了近千万的失业大军”[49]。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社会政治研究所所长根·瓦·奥希波夫:“苏联的解体是一个巨大历史悲剧,是20世纪乃至影响到21世纪的巨大政治灾难。”
某养鱼场总经理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当听到苏联解体消息的时候,我们心里感到非常痛苦。一夜醒来,我们的国家已经是另外一个国家了。”
俄中友协主席、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米·列·季塔连科:“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悲剧之一。这可以从很多角度看。从文明角度看,这是文明的倒退,也是整个世界的倒退。这给居住在苏联境内的各民族带来巨大的苦难,使这些民族的发展进程倒退了几十年。”
据统计,从1991年苏联解体到20世纪末,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比1990年下降了52%,而1941~1945年的卫国战争期间仅仅下降22%;同期工业生产减少了64.5%,农业生产减少了60.4%;卢布贬值,物价飞涨6000多倍。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根·安·久加诺夫:“这场使苏联人民经历的严重内伤,直到现在还没有痊愈。”
社会主义制度被摧毁后的前十年,俄罗斯没有新建过一个电站,没有建设过一个稍微像样点的大工厂,却有成千上万的现代企业被关闭,被偷抢一空,整个国家全靠苏联时期的老底子过日子。俄罗斯财富与社会两极分化严重,民族矛盾、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民族分裂、种族冲突、恐怖谋杀等暴力事件接连不断。苏联解体使2000多万俄罗斯人被迫留在“境外”,几百万人流离失所。20世纪90年代初期,仅塔吉克斯坦由于社会和民族冲突就死亡60万人,上百万人背井离乡。
俄罗斯黑手党无法无天,犯罪猖獗。苏联解体后十年间各种犯罪,尤其是重大犯罪案件剧增。每年由于犯罪造成的失踪人口超过10万。平均每5分钟就有一人被杀害,平均每10万人口有1000个犯人,这是世界上最高的犯罪率。
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俄罗斯每年缩减人口有80万左右。近些年来,全俄平均预期寿命从70岁降到64岁,男性的平均预期寿命竟降到54岁。
1945年加入苏联共产党的原苏共中央国际部第一副部长加伦·布鲁坚茨:“我的岳母是一位上校的妻子。她的丈夫经历了整个卫国战争。有一天她收到了好友尼娜·安德烈耶芙娜·加别伊娜从乌克兰寄来的信,加别伊娜是卫国战争的老兵。她这样写道:现在的情况是,我们身处国外,生活在不同的国家,与亲友无法相见、无法交谈,我越来越感觉到强烈的寒风,我们好像赤裸着身体,站在刺骨的寒风中。”[50]
苏联解体后,以叶利钦为首的民主派接掌了俄罗斯联邦的政权,他们成为“改革”的直接受益者。
俄罗斯科学院的一项权威调查显示:俄罗斯新社会精英出自原苏共的官僚,在最高领导层占到75%,政党首领占57.2%,议会领导60.2%,政府部门74.3%,地方领导82.3%。
私有化造成了社会严重地两极分化。1998年,20%的居民手中集中了一半以上的国民总收入,而这其中有大部分集中在200~300个家族手中。他们大量廉价收购国有企业和银行股权,迅速完成了资本集中和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形成了俄联邦首批金融和工业寡头。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国立社会大学校长瓦·伊·茹科夫:“现在看看我们各个领域。财政、金融和能源领域的这些大亨们,这些有名有姓的寡头们,查看他们的经历就会发现,他们多数是共产党高级领导人。比方说霍多尔科夫斯基。他们基本上也不需要改变他们的居住地址,他们连上班的办公室都不需要变更。”
这些拥有巨额财富的寡头们呼风唤雨,曾几何时左右着俄罗斯的政治和经济大局。
就是这位号称“克里姆林宫教父”的人(别列佐夫斯基),在1996年俄罗斯总统选举中,纠合13名财阀联名支持叶利钦。他们利用金钱和掌控的新闻媒体,组织大规模的舆论宣传,竭力阻止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当选。
别列佐夫斯基同期声:“俄罗斯的电视不是娱乐,毫无疑问俄罗斯的电视是政治。如果不是电视,我们肯定不会赢得选举。”
叶利钦竞选成功后,别列佐夫斯基被任命为国家安全会议副秘书长,负责车臣地区的石油运输等工作。
而更多的时候,这些寡头们幕后操纵政府的人事安排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就连曾任俄罗斯副总理的盖达尔也无可奈何地说:“在最厉害的时候,俄罗斯政府被7~10个商人左右,他们甚至可以随心所欲地撤换总理。”
“民主派”掌权后,俄罗斯人民是否享有所谓的“民主”呢?
1993年5月1日,数万名群众在十月广场集会。他们打着“不要勉强活着,要有尊严地活着”、“苏维埃社会主义俄罗斯万岁”、“一切权力归苏维埃”等标语,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
当人民起来,通过宪法及相关法律要求总统按照人民的意愿行事的时候,遭到的却是无情的镇压。
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与叶利钦的较量日趋白热化。1993年10月,民选总统竟然用坦克和大炮攻击了议会大厦,“人道”、“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这些美好的词句和良好的愿望也被这隆隆炮声击得粉碎。
原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尼·伊·雷日科夫:“1993年的时候,当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开始要求‘一切权力归苏维埃’的时候,总统却向那些提要求的人开了炮。自己的最高苏维埃刚表示出不同的意见,就把他们给轰了。”
原《真理报》主编、前国家杜马主席根·尼·谢列兹尼奥夫:“在炮轰白宫前,还没有被铁栅栏围起来的时候,人们可以自由地进入。在广场的那些人,后来被机关枪和冲锋枪杀死了,谁也说不清楚当时死了多少人。”据官方宣布,这场流血冲突造成142人死亡,744人受伤。媒体将其称之为“十月事件”。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社会政治研究所所长根·瓦·奥希波夫:“这是人类有史以来议会第一次遭炮轰。就连拿破仑当时也没有用武力解散议会,最多也只是把议员们从议会赶出来。叶利钦下令炮轰议会,可谓开了人类历史之先河。‘改革’本应是为了人民,为了国家,为了社会主义。从戈尔巴乔夫上台,我们研究所就进行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年度调查。我们的调研报告连续出了18本。通过我们的调研,我们认定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所执行的‘改革’路线都是反人民的。”
斯大林在他的演讲和文章中,多次引用过古希腊神话中英雄安泰的故事。斯大林的比喻是要告诉人们:共产党就好比安泰,党永远不能离开大地母亲即人民群众。党的特权、腐败阶层“斩断”了自己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就必然改变党的原有的性质与宗旨,这样的党最终就必然被人民群众所抛弃。苏联亡党亡国的根本原因正在于此。
苏共垮台前不久,苏联科学院曾对苏联亡党亡国前夕的苏共究竟代表谁进行民意调查。调查结果认为,此时的苏共代表工人的占4%,代表全体党员的占11%,而代表党的官僚的竟占到85%。
这样的党,还能存在吗?
戈尔巴乔夫领导集团的“改革”对谁有利呢?
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1995年10月在参谋长联席会议上说:“最近十年来对苏联及其盟友的政策清楚地表明,我们所采取的清除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以及最强大军事联盟的路线是多么正确。我们获得了杜鲁门总统想要通过原子弹从苏联获取的东西。”[51]
2005年,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年度国情咨文时十分痛心地说,“苏联的崩溃,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对于俄罗斯人民来说,它是一场真正的悲剧。”[52]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