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交朋友后做生意-好口才是生意人的必修技能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美国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明确指出:事业的成功85%取决于一个人的交际能力,而口才则是衡量一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误国”。在当今社会中,事业的成功离不开好口才,人脉的兴旺同样需要好口才。可以说,口才决定了你人生与事业的成败,它是你走向成功的必修技能。

    打开彼此的“话匣子”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利器。一个人的朋友网有多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口才。口才高明的人能把一根稻草说成黄金,能把一句原本不十分中听的话说得让人觉得舒服。

    在与人相处时,不主动说话的人是很少有人缘的。你要主动打开与别人的“话匣子”。

    假如你在码头上碰见一个熟人,大家一起上船,一时还没有找到话题,这时最方便的办法就从当前的事物,那就是双方都同时看到、听到或感到的事物中找出几件来谈。在码头上、船上,耳闻目睹的有千千万万的事物,只要你稍为留意,不难找出一些对方可能都感兴趣的话题。也许是码头上面的巨幅广告啦,也许是同船的外国游客啦,也许是海上驶过的豪华游艇啦,也许是天空飞过的海鸥啦……甚至于在对方的身上都可以找到谈话的题材。如果他打的领带很漂亮,你可以问他在什么地方买的;如果他身上穿着金利来衬衫,你可以问他这种品牌的衬衫究竟好不好,和广告上的宣传是否相符;如果他手上拿着一份晚报,看到晚报上头条新闻,你也可以问他对时局的看法。

    如果你到了一个朋友家里,在客厅里看到他孩子的照片,你就可以和他谈谈他的孩子;如果他买了新的钢琴,你就可以和他谈谈钢琴的音色;如果他的窗台上摆着一个盆景,你就可以跟他谈谈盆景的造型;如果他正患着牙痛,你就可以跟他谈谈牙齿的保健和牙医,关怀对方的健康,往往是亲切交谈的话题。

    眼前的事物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只要碰巧有一样对方很感兴趣,那么,你就得到谈话的机会了。

    当交谈中断的时候,怎样寻找新的话题呢?

    在这种时候不要心急,也不要勉强去找,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紧张,反而什么也想不出来了。要知道只要是我们醒着,我们的脑子总是在活动着的。你没有要它想,它也会不停地想,由东想到西,由天想到地……这种做法,我们叫它“自由联想”。

    比如说,当我们看到书桌上摆着一盏台灯,我们的脑子就会从“电灯”出发,很快地联想到许多别的东西。也许我们从“电灯”联想到“发明”,从“发明”联想到“电影”,然后是“演员”——“历史”。这一切,都是在瞬间发生的,也许只是半分钟内的事。

    如果我们继续探究就可以发现,因为我们看见一个台灯,就联想到它是爱迪生发明的电灯,又由爱迪生想到我们看过的电影“爱迪生传”,又由“爱迪生传”想到科学影片,又由影片想到电影明星等。在刹那之间,已经有了不少交谈的题材,可供我们选择。

    当然,有的话题也许引不起对方的兴趣,但是只要我们不心急、不紧张,让头脑在静默中自由地去联想,再过一会儿,我们就可能联想到别的话题上了。

    倘若不想东谈一点、西谈一点,从这个题材跳到另一个题材,而是想抓住一个题材更进一步把它谈得详尽、深入、充分一点,那么,也有一个好办法,可以帮助你的思考,这时你就不要让你的思想随意地去联想,如果有个题材可以引起对方的兴趣,那么你就以这个题材作为中心,让你的思想围绕着这个中心,尽量地去想与这个题材有关的东西,然后再将这些有关的材料分门别类,整理出鲜明的脉络。

    例如,你刚刚参观过自然艺术摄影展,谈话中有了启发性的联想,你已经找到一个使对方有兴趣的题材——植物。如果你想在这个题材上多谈一会儿,你可以“植物”作为中心,尽量去联想与它有关的事物。

    在这样做的时候,你的头脑也要保持着轻松、活跃状态,那么,它就会自然地想出许多与植物有关的事物,例如热带植物、盆景、菊花等,接着又可以谈到植物的研究与栽培……

    如果谈话的中心题材是“树”,你就可以想到风景树、花果树、公园里千年的古树、着名的大树、与树有关的成语以及树的各种用途……

    如果中心题材是“交通”,那你就可以联想到陆上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以及交通工具,喷气机、火箭、气垫飞船……

    平时注意培养这种引起联想的思考习惯,那么无论任何题材你都能把它分解出若干个分支和无穷无尽的细节,而每个细节都可以用来发展你的话题,丰富交谈的内容。

    倘若把你所想到的一切,结合起你个人的生活经验,那么你交谈的内容就更真切生动了。每一个人的生活里都有许多可以打动别人的事情,倘若其中有些事情正和大家谈的题材有关,那么,你可以把它拿出来作为谈资,这时,交谈的内容就因为加进了个人亲身经历的材料,而更使人觉得有趣。

    在交谈中,灵活地转换话题也是一件很重要的技巧。即使一个最好的话题也会有使人兴趣低落的时候,这时,善于交谈的人就懂得在适宜的时机转换话题,不会使别人生厌。

    转换话题有三种很自然的方法:

    第一种:让旧的话题自行消失。当你觉得这个话题已经没有什么新的发展的时候,你就应停止在这方面表示意见,让大家保持片刻的沉默,然后开始另一个话题。

    第二种:也可以在谈话进行中,很随便、不经意地插入新的话题,把旧的话题打断。但不要使人觉得太突然,也不要在别人还有话要讲的时候打断它。

    第三种:从旧的话题往前引申一步,转换到新话题上。例如,大家正在谈一部正在上映的好电影,等谈到差不多的时候,你就说:“这部电影比较卖座,听说有一部新的大片就要开映。”这几句话就把话题转变了,新大片又将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可是大家的思想与情绪却还是连贯着的,所以,这是一个比较灵活妥善的方法。

    即使最有趣味的谈话,有时也会受客观条件的影响,非要结束不可。这时候,你要及时结束你的谈话,让大家高高兴兴、爽快地分手。不要等到对方再三地看表,不要忽略对方欲结束交谈的暗示。否则,无论你的谈话内容有多么精彩,对方的心里只有厌烦与焦急,而应该让交谈在兴味盎然的时候停止。

    无论你多么善于及时发掘适合交谈的题材,你也需要对谈话的题材有相当的积累,否则,也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

    做一个现代有文化、有教养的人,至少每天应当阅读一份报纸,每月应该阅读两三种杂志;从电台广播里、电视节目中,你也可以吸收一些有用、有趣的知识;你还可以去听演讲,去参观展览会,看戏、看电影、听音乐家的演奏,参加当地社会的各种活动。应该密切注意与不断地关心当前重要的时事与新闻。

    你有没有经常注意这方面的修养呢?你有没有抽出足够的时间,仔细地阅读报刊和书籍呢?你有没有记住别人精彩的言论呢?你有没有对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重要的问题认真地加以思考呢?

    如果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库存,那么久而久之,你就不至于在与别人谈话的时候,发现自己头脑空白、无话可讲。

    不过,即使你真的无话可讲的时候,也不必因此而感到自卑和不安,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无所不知、无人不晓的。在这种时候,你不妨静静地坐着,仔细地听别人讲,记住他们的话,比较他们谈话的优劣。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设法提出适当的问题。这样,到了第二次,又遇见同样话题的时候,你对这方面就不会一无所知了。

    当然,与朋友交谈要有真诚的态度和善意的动机。否则,会给对方一种油嘴滑舌的印象。只要你掌握了轻松打开话匣子的能力,你的朋友网将很快扩大。

    让你的言谈充满幽默感

    笑和幽默是人类独有的特质。幽默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具有幽默感的人无论到何处都受欢迎,它可以化解许多人际的冲突或尴尬的情境,能使人的怒气化为豁达,亦可带给别人快乐。所以人们说:“笑是两人间最短的距离。”

    一个善于说笑与幽默的人,常给朋友带来无比的欢乐,也会在人际交往中增加魅力,备受大家欢迎。一般来说,一个人在谈吐中仪态自然优雅、机智诙谐、乐观风趣、懂得自嘲、引人发笑,我们可以说他是个具有幽默感的人。而在交谈中能善用比喻,将有趣的故事导入主题,则更能令人印象深刻。

    在人际关系中,从来都是幽默者大显身手的地方。一个人妙语连珠、谈笑风生,很容易与对方接通感情的热线。当人们发生误会、摩擦、矛盾时,只有那些缺少幽默感的人,才会把事情弄得越来越僵;如果你具有一定的幽默感,就会机智而又有分寸地指出别人的缺点,在微笑中表明自己的观点,误会很快就被消除,矛盾得到缓和。可以说,幽默风趣是调节人际关系的味精,是人与人交往中的润滑剂。

    有个关于西方世界领袖之间的轶事,从中可了解他们处理困境的智慧。

    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将要结束期间,东西方的首脑在埃及首都开罗召开会议。一天,美国总统罗斯福急着找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洽商要事,便径行驱车前往丘吉尔的临时旅馆。

    由于久居寒冷潮湿的英国,丘吉尔对于开罗干燥又闷热的气候难以适应,几乎整个白天的时光里,丘吉尔都把自己泡在放满冷水的浴缸中消暑。

    当罗斯福匆匆赶到时,丘吉尔的随从来不及挡驾,只好通报请丘吉尔着装和美国总统会面。而罗斯福直接闯进了大厅之中,他找不到丘吉尔,这时听到旁边一个小房间传来丘吉尔的歌声,罗斯福顺着声音找了过去,正好撞见躺在浴缸中一丝不挂的英国首相。

    两个大国的元首在如此尴尬的情况下见了面,罗斯福马上开口道:“我有事急着找你,这下子可好了,我们真的坦诚相见了!”

    丘吉尔也立即做出反应,他在浴缸中泰然自若地道:“总统先生,在这样的情形下会面,你应该可以相信,我对你真的是毫无隐瞒的。”

    两位伟大领袖人物的睿智对话,轻松地化解了人际关系危机,并让后世传为美谈。从这个小事故中,我们似乎也能够体会到幽默的无比力量。的确,幽默的力量真的是无法估量的。大到故事中的两个领袖交锋,小至我们每天必须面对的人际关系,恰当得体的幽默感,绝对是化解冲突危机、增进双方情谊最佳的润滑剂。

    幽默感的养成,来自平时能够适时地放松自己,以愉悦而达观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并能从不同的角度适当地给予消遣。只要不流于批评谩骂、尖酸刻薄,恰到好处地发表议论,或是对自己来一点自嘲,都会是很受欢迎的幽默方式。

    日本企业在美国的投资日益增加,甚至有许多企业直接在美国设厂,雇用当地的人员。这固然是一项双方互惠的措施。但由于语言不通,当日本老板莅临视察时,总有一些意外发生。

    在一家美国的日资工厂内,日方董事长远道而来,工厂负责人召集全厂员工集合于会议厅中,恭请董事长演讲。

    日方的董事长不会说英语,只得由翻译配合,逐句译成英文。董事长在演讲当中穿插了许多笑话,可惜由于双方文化的差异,并未博得预期的笑声,唯独有一个小故事,董事长用日文讲了十来分钟,而翻译人员只用了几句便翻译出来,并且让台下众人大笑不已,董事长对于此事印象极深刻。

    演讲结束后,日本董事长兴致勃勃地询问翻译人员:“贵国的词汇真是丰富,我讲那个笑话用了十多分钟,而你竟能用几句话就将它翻译出来,而且效果那么好,真是不简单。”

    美方翻译人员谦虚地说:“其实也没什么,我只是告诉他们:‘老头子刚刚讲了一个又长又不好笑的烂笑话,为了捧场,请你们大笑。’”

    我们都喜欢幽默的人,也喜欢被逗得哈哈大笑,而事实上,拥有一份良好的幽默感,是生意人拓展人脉的秘密武器。

    幽默感也能让我们突发创意,从而产生出“原来如此”的顿悟效果。但最重要的是,有幽默感的人忍受挫折的能力较高,也比较容易从自我满足中感到快乐。

    要表达幽默感的方式其实很多,如果你说的话总是不好笑,甚至连背一段笑话都没人欣赏,那么就请你改变表达幽默感的策略,别急着训练口才,而是试着先对别人的幽默毫不吝啬地报以大笑,因为讲笑话的人最喜欢的就是他的幽默引起了共鸣。而且一般的情况下,他必须是一个幽默高手,才能听懂另一个幽默高手的笑话,所以,懂得对方幽默而会开心大笑的人,一定也是个幽默感十足的人。下回当你再听到有趣的谈话时,不妨全心全意去感受这份幽默的快感,并爽朗地大声笑出来,以展现自己不凡的幽默功力。

    交谈中问话的诀窍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最忌讳的是一方口若悬河而另一方沉默不语。所以,除了打开你的话匣子外,还包括巧妙地打开对方的话匣子。

    打开对方话匣子的最好方法是问话。光是自己不断地说话,是无法了解对方关心的问题的,所以让对方说话非常重要。

    你要善于提出一些问题,然后用心地倾听对方的答复。除了用心倾听之外,你还要不时地插入一些问题进一步询问。掌握主导权,一步一步借题发挥,在询问过程中渐渐了解对方关心的内容,而且以此为重点让话题继续进行。这样一来,对方就会饶有兴趣地侃侃而谈,这是让谈话热烈进行的秘诀。

    比如说与你谈话的是医生,而你对于医学完全是门外汉,你就可以用问的方法来打开局面。“近来患流感的人好像很多,你们大概又忙于替人打预防针了吧?”一个和时令或新闻有关的问题,同时又切近对方的工作,这是最得体的。这样一来,便可以与对方谈下去。你可谈下去的内容很多,从流感谈到环境卫生、谈到SARS、谈到免疫、谈到中成药……只要他不厌烦,你可以一直引他谈下去。

    如果碰到房地产经纪人,你可以问他近来国家宏观调控下的房价走向;碰到家电业的人,则可请教他国产电器和日本电器的性能价格比较;碰到教师,则问他学校的情形。总之,问话是打开对方话匣子的最好方法。

    问话须注意的是,要问对方所知道的,问对方最内行的事情。如果你不确知对方能否回答,那么还是以不问为好。例如问一个医生“去年本市患甲肝的病人有多少?”这是不容易回答的。要是对方的答语是“不大清楚”,这样不仅使答者有伤体面,而且会让双方都感到没趣,因此,要尽量回避这样提问。

    其次,有关宗教及政治的观点要慎重提问,除非你的对手是一个专家或权威人物。因为普通人对宗教与政治各有各的立场和见解,他也不知道你有什么用意,也不知道你有无成见。聪明的人一般不会明确地答复这种问题,所以不问为好。

    有些问题,在你得不到圆满的答复时,可以再继续问下去,但有些问题问过以后就不宜再问。比方说,你问对方住在哪里,如果他说“在朝阳区”或者说“在海淀区”,那么你就不宜再问某街某号。如果他乐意让你知道,他一定会主动详细地说出,而且最后还会补上请你光临的客气话。举一反三,其他诸如此类的问题也是一样,适可而止,以免误事。

    此外,在日常交际中还要注意,不可问别人东西的价钱、不可问报纸刊物的销售量(除非知道他的刊物是一流的,使对方说出而无愧),不可问女士的年龄(除非她是60岁左右的),不可问别人的收入多少,不可详问别人的家庭情况,不可问别人用钱的方法,不可问别人工作上的秘密,如企业股票上市价格等一些商业机密等。

    凡对方不知道或不愿让别人知道的事情都应避免发问。问话的目的是引起两方谈话的兴趣,而不是使任何一方没趣。如果你的提问能使答者滔滔不绝、十分尽兴,同时也能增长你的见识,那便是问话的最高本领。

    有一位西方的学者说:“倘若我们不能从与任何一个见面的人那里学到一点东西,那就是我们沟通的失败。”这句话发人深省,虚怀若谷的人往往是受人欢迎的。记着,问话不仅可以打开谈话局面,而且可以从对方的话里学会许多你不知道的学问。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发问的技巧。

    问话是表示虚心,表示谦逊,同时也是表示尊重对方。“帮我把信寄了”就远不如说“能不能帮忙寄一封信?”后者使人听了觉得舒服。

    同样,对某件事情不明白,就不妨请教别人,自作聪明是最吃亏的。一句坦白的、求教于人的问话,最能博得别人的欢心。

    可是怎样提问呢?问话的方法有很多种,收效各有高低。高明的问法使人心中喜悦,而愚蠢的问话则会使对方失笑甚至反感。

    “这蛋糕新鲜吗?”你不是也曾经向食品店的店员问过这样的话,而且问过很多次?其实,这是最蠢的问话之一,和问你的爱人“你没有欺骗我吗”一样可笑。这种问话不但得不到真实的回答,还会使对方觉得好笑。

    你到海鲜酒楼里吃饭,点菜时问服务员:“今天的龙虾好不好?”这等于白说,因为他一定会说好,除非你是一个熟客。你不如另用一种问法:“今天有什么好的海鲜?”那么效果就会完全不同,你就可以吃到真正好吃的海鲜了。

    为什么不同问话的效果会不同呢?我们试作心理上的分析,以此作其他问话的参考。“今天的龙虾好不好”和“今天有什么好的海鲜”两种问法,引起心理上的反应是完全不同的。前一种的问法只有好或不好两个答案。为顾全饭店招牌,他不能说“不好”。而且一样东西好不好的标准是很难说的,即使今天的龙虾并不很好,他也会觉得说了个“好”字并不能说是欺骗你。其次,你问的只是龙虾,似乎心中除了龙虾别的海鲜都不爱吃,那么为了讨好你的缘故,更觉得对你说“好”是他的责任。结果吃亏的只有你。

    第二种问法便不同了。第一,你开始便问“今天有什么好吃的海鲜?”表示无任何成见,不管什么海鲜,只要好便行。第二,这表示你谦虚、不自作聪明而是请教于他。第三,问话的范围很广,答者甚至可以说:“今天没有什么好的海鲜,但今天的红烧鸡又肥又嫩,值得一尝。”他回答的范围是可以很宽的。

    至于被问者呢?第一,他见你首先请教于他,他的自尊心得到满足,心中非常愉悦。第二,“海鲜”的范围很广,他只要把各种海鲜进行比较,把当天最好的介绍给你便行,这个问题较容易回答。第三,你既然向他请教,他不敢不负责,自然会把最好的介绍给你。

    由此看来,问话的方法是值得研究的。美国有些冷饮店因为一些客人喜欢在喝可可时放个鸡蛋,所以服务员在客人要可可时必问一句:“要不要鸡蛋?”某心理学家应邀到一家冰果店里去研究如何发展营业时,他就建议不应问“要不要加鸡蛋?”而应问“要一个还是两个鸡蛋?”

    在沟通中的问话,最重要的是语气要温和,态度要谦恭。有些问话不可自己先表明自己的意见,与其问“你很讨厌他吗?”或“你很喜欢他吗?”不如问“你对他的印象怎样?”但有些却不妨先装成有“成见”。比如对一个60岁左右的老者问:“你今年也就60岁了吧?”比问“你老今年高寿?”要好得多。

    问话的奥妙千变万化。这里我们只简单地举几个例子,主要是要靠你自己去揣摩,因人、因地、因事而灵活运用。

    而你一旦掌握了聪明、轻松打开话匣子的能力,你人脉关系网至少比现在扩大一倍。

    不要轻易否定别人

    有些人不会讨人喜欢,不管走到哪里都令人讨厌,这些人通常在和别人沟通时,总是不断在否定对方所说的话。我们可以来看看以下的例子。

    你有车子吗?我还以为你没有呢。什么颜色?白色,那太没个性了,满街到处都看得到白色的车子,你应该选个比较有个性的颜色才好嘛。什么?还是自动挡?那太危险了!才两个车门?这样进出多麻烦,后座的人很辛苦吧?

    听听这段话,人家车子的每一样都被否定,有谁会不生气呢?但是,这却是很多人不知不觉中常犯的毛病。

    如果换成另一种说法:

    白色的感觉明亮,很不错哦!自动挡车开起来很轻松,尤其是上坡路,开起来一定特别顺手吧?如果是这种车的话,还是两车门比较轻便……

    这样称赞一下人家,可以说是小事一桩,对方高兴,自己也达到了保有良好人脉的目的,何乐而不为呢?

    多肯定对方、对方的家人、对方所拥有的一切,是建立良性人脉的基本方法。

    如果对方的意见和你的想法不同,也绝不要一开始就直接否定人家。如果对方说:“人生还是金钱最重要。”就算你不同意,也可以婉转地回答:“我也这么想。但是,应该也有一些例外吧……”先接受对方,听完对方的说明,再表明自己的主张,态度可以坚决,但是语气要尽量委婉。

    人一旦被对方认同,就会在潜意识里觉得对方很看重自己,自然也就会对对方产生好感,也就愿意接受对方的意见。

    但是有一点要注意,绝不能一味地肯定对方。如果有朋友在你面前抱怨他的女友实在不怎么样时,你若傻傻地回答说:“是呀,身材也不好!”虽然是附和了对方的意见,但此时对方心里很可能是希望得到反驳,希望你称赞他的女友,结果却得到反面的回应,这样不仅场面尴尬,想想两人的对话还谈得下去吗?和人交谈千万不要只听表面上的话,要用心察觉对方的心思。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随便否定自己觉得不好应付的人。因为一旦持这样的心态与人接触,我们就很容易被对方贴上负面的标签。

    “那个人很阴险,实在令人讨厌!”“他是个没有能力的人,不适合当朋友”“她很骄傲,我没办法喜欢她”这些评语都只是对那个人的部分评价,而这样片面地评论一个人,只会破坏团结,或给别人留下负面印象。

    其实,不管是什么人,必定有好的一面。如果能够深信这一点,对方必定也会信赖你,并给予你正面的回应。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美国前总统里根像绝大多数演员和政治家一样,他有一种博得众人喜爱的欲望。他善于用精心安排的幽默语言点缀他的演讲,以赢得特定观众群体的尊重。

    对农民发表演说时,里根说了这么一件事来迎合听众的心理:

    一位农民得到一块已干涸的河滩地。这片荒地覆盖着石块,杂草丛生,到处坑坑洼洼,他每天去那里辛勤耕耘,不断劳作,几年后,终于使荒地变成了瓜果园,为此他深感骄傲和幸福。某个星期日的早晨,他操劳一番后前去邀请部长先生,问他是否乐意看看他的菜园。

    那位部长来了,视察一番。他看到瓜果累累,就说:“呀,上帝肯定祈福于这片土地!”

    他看到玉米丰收,又说:“哎呀!上帝确实为这些玉米祝福过。”接着又说:“天哪!上帝和你在这块土地上竟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呀!”

    这位农民禁不住说:“尊敬的先生,我真希望你能看到上帝独自管理这片土地时,它是什么模样。”

    里根迎合少数民族的手法,就像他迎合不同阶层的人民那样变化多端,富有吸引力。在向一群意大利血统的美国人讲话时,他说:“每当我想到意大利的家庭时,我总是想起温暖的厨房,充满了家庭温馨的爱。”

    里根总统访问加拿大,在一座城市发表演说。在演说过程中,有一群举行反美示威的人不时打断他的演说,对立的情绪中明显地表示出反美情绪。里根是作为客人到加拿大访问的,当时加拿大的总理皮埃尔·特鲁多为这种无理的举动感到非常尴尬。面对这种困境,里根反而面带笑容地对他说:“这种情况在美国是经常发生的,我想这些人一定是特意从美国来到贵国的,也许他们想使我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听到这话,尴尬的特鲁多禁不住也笑了起来。

    我国有句谚语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看来善于表演的里根是深谙此道的政治家,所以他在政坛上才能够左右逢源,大出风头。

    在你的人脉关系网中会有各种层次、各种性格的人,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是非常必要的。在一般情况下,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根据对方性别的差异

    对男性,需要采取较强有力的劝说语言;对女性,则可以温和一些。

    根据年龄的差异

    对年轻人,应采用激励、鼓动的语言;对中年人,应讲明利害,供他们斟酌参考;对老年人,应以商量的口吻,尽量表示尊重。

    根据地域的差异

    对于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所采用的劝说方式也应有所差别。比如,对于我国北方人,可采用粗犷爽朗的态度;对于南方人,则应和缓细腻一些。

    根据职业的差异

    不论遇到从事何种职业的人,都要尽量运用与对方所掌握的专业用语与之交谈,对方对你的信任感就会大大增强。

    根据性格的差异

    若对方性格直爽,便可以单刀直入;若对方性格内向迟缓,则要耐心细致、循循善诱,把握“慢工出细活”的原则。

    谁都喜欢被人捧

    与人交往时,我们应该多赞扬对方的长处,适当地作一些自嘲,不能总是滔滔不绝说自己的好处,而应多“捧捧”别人,他人自然也会与我们友好相处。如此,我们才会在朋友中备受欢迎,才能更广泛地扩充人脉关系网。

    有句老话说:“休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所以有些人在与别人交往时,总不忘拼命抬高自己的身价,甚至通过诋毁、打击他人达到这个目的。总想以自己的长处来比别人的短处,显示自己的高贵,但效果恰得其反。当你在创建人脉关系网时理应多增长一些他人的志气,打打自己的威风。

    那如何才能增长他人的志气呢,夸奖赞赏是最好的一招了。夸赞就是宣传,是广告,很早以前就有了夸赞人家的办法,叫做互相标榜。但是所谓夸赞,绝不是瞎吹,也不是胡说,而要符合对方的实际情况。每个人都有所短,也各有所长,有些人只看见他人短处,看不见长处,把别人的短处看得很重大,把长处看得很平凡,所以往往有觉得欲夸赞而无可夸赞之处。其实我们认识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只要不盯着别人的短处,多看他的长处,可夸赞的地方多着呢!而且你夸赞一个人,并没有欺骗大众,只是使大家注意到他的长处,也使他因受到大众的注意,而格外爱惜自己的长处,从而努力养成比目前更为优越的长处。

    夸赞也有方法。当某人的面前夸赞他的效果不如当着大众来夸赞他,等于把他的长处作一次义务宣传,他一定非常高兴。只要夸赞得不过火,大众也不会觉得你在有意的夸赞。或者在某人的背后,表扬他的长处,以几件具体的事实,略加几分渲染,使听到的人,对于此人产生良好印象,事后再传到他的耳朵里,这要比当面夸赞他更有力。一有机会,他也会还敬你,把你夸赞一番。

    俗语说:“有钱难买背后好。”足见重视背后夸赞是人之常情,如你会写文章,一有机会就把某甲的长处作为你文章的实例,说出他的真实姓名,你的文章,如有100人读,就是向100个人夸奖他。被你夸奖的人会是多么高兴,多么得意,对你的感情,也一定会大有长进。联络感情,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用夸赞来联络感情,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而且就道德论,还正与古人扬善之旨相吻合。

    从前也有人以不轻易赞许别人为正直的表示,其实其人正直与否是关键的问题。一些人眼界清高胸襟狭窄,他自己必不十分得意,因为不得意,对于一般人多少有些妒忌仇视的成分,所以越发不肯轻易赞许别人了。有的年轻人不肯夸赞人,第一是误认为夸赞人就是谄媚,有损自己的人格;第二是自视清高,觉得一般人都比不上他;第三是怕别人胜过了自己,弄得相形见绌。如果能够摒弃这种不健康的心理,而用心研究如何夸赞人的方法,必然能领略到其中的好处。因此,在丰富自己人脉关系网的过程中,学会夸赞别人是十分必要的,不要吝啬你的赞美之词,掌握一定的技巧,那么你一定能大受别人的欢迎,你的人脉关系网一定会大大扩充。相反,如果自命清高,故步自封,那无异于自断人脉。

    让“闷葫芦”不再沉默

    遇事习惯于闷头思考一言不发的人,常被人们叫做闷葫芦。由于他们想得过多,以至于说得很少,甚至已到了不知如何讲话的地步,让他们开口真比让铁树开花还难。如果你的人脉关系网中有几个闷葫芦也并不奇怪,你只要学会了如何与闷葫芦交流的方法,他也会张开紧闭的嘴巴。专家在对不同性格的人进行的访谈过程中发现了五种“打破沉默的方法”。这些方法非常有用,甚至能使最沉默寡言、最害羞的人也会开口讲一长串话。

    赞扬加提问

    即使是最害羞的人在听到赞扬时也会心花怒放。你要让不愿说话者知道,听众欣赏并感激他们所作的努力,别人会认为他们的专业知识非常有价值。然后你再让他们详细陈述他们对其专业知识的观点。你可以通过简短的提问暗示他们,只有那些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才能回答你所提的问题。

    再沉默寡言吝啬词句的人,听到如此积极的反馈也会变得平易近人。在听的过程中,类似带启发鼓励“赞美之词”会使你得到你想要的信息。

    直接提问

    少言寡语者,即那些只说“是”或“不是”的人,他们会觉得说话越少越自在。你应该利用而不是抵制这一特点。你也可以抓住他们吝惜语言的特点,先弄清你究竟想知道什么,然后直截了当地向他们提出只需回答“是”或“不是”的问题,或者提出只需回答一两句简短的话即可切中要害的问题。

    引发议论

    只要有合适的鱼饵,最不容易上钩的鱼也会上钩。为使不愿说话者打破沉默,你可以用容易引起争论的陈述或问题做鱼饵。你可以围绕你想了解的主题,很有礼貌地对说话者提出疑问,或者就现有的理论提出反对意见。当自以为得意的观点遇到挑战,或有机会拆穿一个广为流传的谬误,而能说明自己正确之时,很少有人会无动于衷。

    不要打断

    一旦你想方设法让不愿说话的人开了口,你就要立即停住讲话。如果你在他们说话时插嘴,陈述你的看法,你就会使他们有借口停止说话。而此时,要再想让他们开口会非常之难。即使你想到一个重要问题,或有什么高见,你都不要急着说出来,你要等到不愿说话者已经说完之后,再把你的见解说出来。

    适当反馈

    要想让不愿说话者继续讲话,你需要告诉他们,他们说的细节非常有趣、非常有价值,这些内容会引起许多人的兴趣,你非常希望他们能继续说下去。但注意,不要用太多的语言来鼓励他们,这只会让他们分心。

    你要运用身体语言,通过看得见的信号对他们作出积极反馈。同意时点点头,赞许时微微一笑。饶有兴趣地盯着说话人的眼睛,就好像他在说一件你从未听说过的、有意思的事。

    善言谈更要善倾听

    很多时候,话之所以不投机,通常是因为大家都在自说自话,不愿意花一点心思去注意听听对方在说什么。

    听人说话是建立和谐互助的人脉关系网中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礼貌,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而且,越是仔细听人说话,就越能鼓励对方说得精彩动人、妙语连珠,同时你自己也会得益匪浅。

    所以,在别人说话的时候,静静地听着,用点头或者微笑不时地加以回应,在对方没有讲完以前不去打断他,这是一件非常受欢迎的事。

    值得注意的是,你不能一边听,一边脑子“开小差”去想别的心事,以至于把别人的话都漏掉了。你要认认真真地去听,把注意力放在对方的身上,抓住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甚至把握到他讲话时的态度神情。你最好能够在事后准确地复述出对方所讲过的话,直至连对方用什么语调,说话时做了些什么手势,你都能记得清清楚楚。

    许多人误以为在听人说话的时候自己没有什么事做,所以总是不耐烦听别人讲,一定要别人停下来时,自己来讲才觉痛快。他们实在不知道一个人在听人说话的时候,其实是有许多事情可做的。

    第一,谈话的目的是在于增进双方的了解,喜欢听别人说话,就是深入、细致地了解对方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在听人说话的时候,必须仔细地把握对方说话的内容,以及从他的声调、神态中流露出来的心情。有时,对方说得很清楚,听来就比较容易;有时,对方的话说得很不清楚,零乱或者含糊,拐弯抹角或者隐晦,这时听起来就需要多下一点工夫,要细心地一面听,一面加以分析、整理、揣摩、研究。

    第二,在听人说话的时候,我们同时还可以有一段思考的时间,以便整理我们自己的思想,寻找恰当而明确的词句来回应对方和表达我们自己的思想。

    很会说话的人总是先倾听别人的说话,用微笑、点头、偶尔的问话鼓励别人畅所欲言,而他却静静地在听,到了一个适当的段落他才开口。当然他的三言两语却常常能抓到要点,紧紧地抓住别人的注意力,深深地打动别人的心,很快就可以使人信服,顺利地解决很多问题。人们听了他的话之后心悦诚服,大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总之,在听别人讲话的时候,你可以看,可以想,可以观察对方、了解对方,可以寻找恰当有力的字句,你可做的事情很多。照一般的情形来讲,如果两个人交谈,至少有一半的时间你可以静静地好好听;如果有十个人在一起谈话,那么,你就至少有十分之九的时间在听。与其你打断别人的话,抢别人应该说话的时间,不如你就让自己多听、多想、多准备,待自己讲话时,话虽然不多,却句句有分量、有道理、有趣味,句句动听,句句精彩!

    充实你的说话素材

    口才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学识水平、思辨能力。要想使自己的语言具有艺术魅力,光靠技巧是不够的,一味地追求语言技巧而忽略自身的素质培养,就只能是舍本逐末。因此,生意人在学习语言技巧的同时,还应全面提高自身的学识修养。

    有人说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人就是我们自己。而好的口才,也在于平时我们自己的积累和锻炼。所谓“厚积薄发”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言语是以生活为内容的。一个人有生活,有实践经验,才会有谈话的内容;有丰富的生活内容,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谈话的内容才能丰富起来。因此,对于家事、国事,都要经常关注,以吸取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对于平时的所见所闻,都要认真地加以思考、研究一番,尽量去了解其发生的过程、意义,从中悟出一些道理。这些都是学习和积累知识的机会。在日常生活中,要随时计划、安排、改进生活,不能随意性太强,让机会白白溜掉。

    如果你不安于做一个井底之蛙,就应静下心来努力地学习,拓展自己的视野;你若不想说话空洞无物,就应下决心积累大批雄厚的、扎实的知识本钱,不断地武装自己的头脑,让自己说话的内容逐渐地丰富起来。

    下面介绍一些充实说话素材的方法。

    多读书多看报

    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离不开报纸、杂志和书。在读书看报时,备一支笔、一些卡片纸和一把剪刀,把所见到的好文章或让自己心动的话语画出来,或者剪下来,或摘抄在卡片上;每天坚持做,哪怕一天只记一两句,也是很有意义的。日积月累,在你谈话的时候,会不经意地用上曾抄下来的语句,也许它们会随时随地从你的头脑里冒出来,让你尽情地谈吐,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

    积累警句、谚语

    在听别人的演讲或别人的谈话时,随时都可以听到表现人类智慧的警句、谚语。把这些话在心中多重复几遍,或记在本子上,久而久之,你谈话的题材、资料就越来越多,你的口才就越来越成熟了,你就可以说起话来引经据典、条理清楚、出口成章。

    灵活运用积累的谈话素材

    对于谈话的题材和资料,一方面要广泛收集积累并认真地去吸收,另一方面还要有意识地去运用。懂得如何运用,一句很普通的话也可以带给你惊人的效果。学习吸收的目的是为了很好地应用,如果不能很好地应用吸收,更多的知识也毫无意义。

    捉高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你只要有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时的敏锐的眼光,有丰富的学识和经验,有大大增强的想象力、敏感性,就能提高自己的口才。

    随着口才的提高,你的生活也将丰富多彩,整个人的个性品质和各方面的能力都会提高,从而成为一个播种人脉、收获成功的赢家。

    电话交流的五个原则

    现代都市生活的节奏日益变快,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倚重高科技的通讯手段,如电话。电话,包括移动电话、网络电话等,用电话交流自有一套艺术技巧,是语言技巧中的一种。电话交谈要掌握哪些原则呢?

    时间控制原则

    电话交谈所持续的时间一般以3-5分钟为宜,如果要占用较长的时间,最好询问对方方便与否。切忌自己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而不管对方是否还有急事要办。

    如打通电话,先征求对方的意见,“您现在有空吗?我想和您谈谈某方面的事情,可以吗?”这样,既显示出你的礼貌、教养,又尊重了对话者的时间要求。

    起始语控制原则

    要求接通电话后的第一句话应先报出自己的名字和身份。寻人时称呼要明确,特别是打电话到一个不太熟悉的单位找人,更不宜直接用简称,这是很不礼貌的表现。

    音量、语调控制原则

    打电话时,口要对着话筒,嘴唇离话筒大约1.2cm,用适当的音量讲话即可。说话时应注意语调清晰、柔和。语调过高、语气太重,会使对方感到尖刻、严厉、生硬和冷淡;语气太轻、语调太低,会使对方感到你无精打采,有气无力;语调过长,显得懒散拖沓;语调过短,显得心不在焉、不负责任。

    电话语言往往体现出通话者此时的心境和情绪。当你紧锁眉头,电话里的声音也一定沉闷、无力;当你面带微笑,电话会传递你的欢乐、喜悦。恰当控制语音、语调,实际上就是控制你自己的情绪。

    回话控制原则

    电话铃响后应及时去接。通话者拿起话筒要先自报单位、姓名,再问“您是哪位”。替别人接电话也应注意礼节,要向对方做出充分的解释,而不能简单地说“他不在”、“不知道”,而应说“他刚出去,如需要,我帮您留话好吗?”

    挂机先后原则

    假如是与外宾、上级或长辈通电话,谈话结束后,要听到对方确实把话筒放下了才可以把电话挂掉,以表示对他们的尊重和应有的礼貌。同样道理,商店、酒店等单位接到顾客的咨询电话,也是要先等顾客放下话筒才能挂断电话。

    另外,现在许多地方的移动电话是双向收费,因此,你在打别人的移动电话时,最好问一下对方是否在办公室或家里,可与对方商量好,转打对方的固定电话比较好。

    把好你的“嘴门关”

    在你的周围,正人君子有之,奸佞小人有之。社交“路”上既有坦途,也有暗礁。如果你不注意说话的内容、分寸、方式和对象,不把好自己的“嘴门关”,往往容易招惹是非,授人以柄。因此,说话小心些,为人谨慎些,使自己置身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位置,牢牢地把握人生的主动权,无疑是有益的。一个信口开河、喋喋不休的人,会让人觉得他浅薄俗气、缺乏涵养而不受欢迎。

    在任何情况下,一切争辩都应该避免

    你如果喜欢和人争辩,是否以为你可以用结论压倒对方,就会得到很大的益处呢?其实,这样你未必压得倒对方。即使对方表面屈服了,心里也必悻悻然,对你的人脉发展一点好处也得不到。过多的、激烈的争辩会损害别人的自尊心,对方会因此对你产生反感,因此失掉一些朋友。好胜是大多数人的特点,没有人肯自认失败的,所以一切争辩都是不必的;如果你能够常常尊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也会被人尊重。如此,你所主张的,就会很容易得人拥护。你可以实现你的主张,你可左右别人的计划,但绝不是用争辩的方法来获取。

    用质问式的语气来谈话,是最易伤感情的

    许多争吵,都是由于一方喜欢用质问式的态度来与对方谈话所致。在我们的日常交往中,除遇到辩论的场面,质问是大可不必的。如果你觉得对方的意见不对,不妨从正面直接把你的意见说出,何必一定要先来个质问,使对方难堪呢?有些人爱用质问的语气来纠正别人的错误,这足以破坏双方的情感。被质问的人往往会被弄得不知所措,自尊心受到很大的打击。尊敬别人,是谈话艺术首要的前提。如果为一点小事就想将对方为难一下,图一时之快,于人于己皆无好处。你若不想别人损害你的尊严,你也不要损伤别人的自尊心。

    纠正对方时,最好用请教的语气

    对方谈话中不妥当部分,虽须加以指正,但对正确的部分须首先加以肯定和赞扬,对方会因你的公允而心悦诚服。你若想改变对方的主张时,最好能设法把自己的意思暗暗移植给他,使他觉得是他自己的主动修正,而不是由于你的批评。对于那些无可挽救的过失,你应当站在朋友的立场上给予恳切的指正,而不是严厉的责问,使他知过而改。纠正对方时,最好用请教式的语气,因为朋友之间是平等友好的关系,用命令的口吻效果很不好。要注意保护或激励对方的自尊心。

    不要故意地与人为难

    有的人在交谈时,专门喜欢表示自己与别人意见不同。这种处处故意显示自己与别人看法不同的人,和处处随声附和的人一样,都是不真诚的。口才是帮助你为人处世的一种方法,没有人愿意做一个口才虽很好、却到处不受欢迎的人。不要在众人面前为了表现你的口才,而到处逞能,惹人憎厌,口才一定要正确而灵活地表现时,才会让人心悦诚服、深受鼓舞,从而提升你的人格魅力。

    对于你不知道的事情,不要冒充内行

    不懂装懂是一种不老实的自欺欺人的行为,你知道多少,就说多少,没有人要求你做一个“百科全书”。即使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也必有其所不知。所以,坦白地承认你对于某些事情的无知,这绝不是一种耻辱。相反的,别人会因为你不虚伪,没有吹牛而认为你的谈话更有值得考虑的价值。

    别对陌生人夸耀你的个人生活

    不要在公共场合炫耀你个人的成就,你的富有,或是你的儿子怎么了不起,而把朋友的缺点和失败当作谈话的资料,不要老是重复同样的话题,更不要到处诉苦和发牢骚,对人诉苦和发牢骚并不是一种争取同情的最佳办法。

    把好了“嘴门关”,你将不会因出言不逊而将自己苦心经营的人脉关系网在顷刻之间四分五裂。

    克服说话时容易产生的小毛病

    有的人在说话时常犯些小毛病,虽然无关紧要,但也会降低对方与你交谈的兴趣,甚至惹起别人的反感,所以还是小心防范,设法加以纠正才好。

    咬字不清

    有的人在谈话中,常常会有些字句含含糊糊,叫人听不清楚,或者误解了他的意思。所以,不说则已,只要开口,就最好把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清楚准确地说出来。

    用字笼统

    有许多人喜欢用一个字去代替许多字,譬如,他在所有满意的场合,都用一个“好”字来代替。他说:“这歌唱得真好!”“这是一篇好文章。”“这山好,水也好!”“这房子真好。”“这个人很好。”……其实,别人很想知道这一切究竟是怎样好法。这房子是宽敞?还是设计得很别致呢?是材料很结实呢?这人是很老实呢?还是很爽朗呢?还是很能干呢?还是很愿意跟别人接近呢?还是很慷慨、很喜欢别人呢?单是一个“好”字,就叫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还有这样的人,用“那个”这两个字代替几乎所有的形容词,例如:“这部影片的确是很那个的。”“这件事未免太那个了。”“这封信叫人看了很那个的。”……这一类毛病,主要是由于头脑偷懒,不肯多费一点精神去寻找一个适当的恰如其分的字眼。如果放任这种习惯,所说的话就容易使人觉得笼统空洞,从别人认为你语言能力差,而联想到你的思维也不行,因而也就得不到别人适当的重视了。

    多余的词句

    有的人喜欢在自己的话里面加上许多不必要的字眼,例如,三句话里面,就用了两次“自然啦”这个词。又有的喜欢随意加上“反正”、“不过”、“然后”这两个字。有的人又喜欢老问别人“你明白么?”“你说是不是?”……最好尽量避免说这类多余的词句。

    说话有杂音

    这比喜欢用多余的字句更令人不舒服,在说话的时候,加上许多没有意义的杂音。例如一面说着话,鼻子里面一面“哼,哼”地响着,或是每说一句话之前,必先清清自己的喉咙,还有的人一句话里面就会加上两个“呃”字……这些杂音会使人产生一种生理上的不快之感,还会给你的精彩的语言,蒙上一层灰尘。

    喜欢用夸张的语言去强调一件事物的特性

    这样虽然可以引起别人的注意,但无论在什么场合都采用这种说法则不对了。例如:“这个意见非常重要!”“这一本书写得别提多精彩了。”“这真是一部非常伟大的戏剧。”“这样做法是非常非常危险的。”“这个女人简直是无法形容的美丽。”……如此这般,讲得就太过了,别人也就自然而然地把你所夸大的字眼都大打折扣,这就使你语言的魅力大为降低了。

    矫揉造作

    矫揉造作有多种形式的表现,有的人喜欢在交谈中加进几句英文或法文;有的人喜欢在谈话中加进几个令一般人难以理解的学术性的名词;有的人喜欢把一些流行的缩写词挂在口头;有的人又喜欢引用几句深奥的名言,放在并不适当的地方。这会让人觉得你在卖弄知识,故作高深,还不如自然、平实的言语更容易让人接受。

    琐碎零乱

    在叙说事理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层次清晰,条理分明。所以,在交谈以前,必先在脑子里把所要讲的事物认真地梳理一下,分成几个清楚明确的段落,摒除一些不大重要的细节。不然的话,说起话来就会啰唆拖拉,意思不清了。特别是当一个人叙述自己亲身经历的时候,更容易因为特别激动,巴不得把所见所闻,全盘托出,结果反而叫人听起来非常吃力。

    这类毛病虽“小”,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你要小心自己讲话时无意中跑出来的“蚂蚁”,将你精心造就的人脉关系网一点一滴地吞噬掉。

    替别人着想更有说服力

    美国汽车大王福特说过一句话:“假如有什么成功秘诀的话,就是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了解别人的态度和观点。”因为这样不但能得到你与对方的沟通和谅解,而且能更清楚地了解对方的思想轨迹及其中的“要害点”,瞄准目标,击中“要害”,使你的说服力大大提高。

    曾经有人说,要想让别人相信你是对的,并按照你的意见行事,首先必须要人们喜欢你,否则你就要失败。可是如果我不能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角度,找到别人的诉求,又怎么可能让对方喜欢呢?

    卡耐基有一次租用某家饭店的大礼堂来讲课。有一天,他突然接到通知,租金要增加三倍。卡耐基去与经理交涉。他说:“我接到通知,有点儿震惊,不过这不怪你。如果我是你,我也会那样做。因为你是饭店的经理,你的职责是尽可能使饭店获利。”

    紧接着,卡耐基为他算了一笔账:“将礼堂用于办舞会、晚会,当然会获大利。但你撵走了我,也等于撵走了成千上万有文化的中层管理人员,而他们光顾贵饭店,是你花五千元也买不到的活广告。那么哪样更有利呢?”经理被他说服了。

    卡耐基之所以成功,在于当他说“如果我是你,我也会那样做”时,他已经完全站到了经理的角度。接着,他站在经理的角度上算了一笔账,抓住了经理的诉求:赢利,使经理心甘情愿地把天平砝码加到卡耐基这边。

    有家电视台,每周设置一次关于人生问题讲座的节目,收视率比其他时段的节目要高出许多。收视率之所以偏高,当然有许多原因,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观众们欣赏节目中的巧妙答话。

    大多数有疑难问题而上电视请教的观众,在开始时会对解答者所做的种种忠告提出反驳或辩解,并且显得十分不情愿接受对方所言。但久而久之,于不知不觉中就会对解答者所说的每一句话都颔首称是,看着电视画面,觉得比在电影院看一场电影还要好。

    凡电视台的主持人或问答者,无不是精挑细选才产生出来的,所以光是听听他们的说服方式也获益不少。

    对于不易说服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使对方认为你与他是站在同一立场的。通常出现在这类探讨有关人生问题的电视节目上的观众,以离婚女子占多数。此时负责解答疑难者常说的一句话是:如果我是你,我会原谅他,而且绝不与他分手。

    你千万别认为话中的“如果我是你”只是短短的单纯的一句话而已,殊不知它能发挥的效力是多么不可限量!而这也是由于人人都认为“自己是最可爱的”心理所致。

    如果你在说服别人的过程中,无意间使用了一些不太妥当的言词,由于你巧妙地运用这句“如果我是你”,结果就会弥补你言词上的过失。不仅如此,它还能促使对方做自我反省,并终于感觉到唯有你的忠言,才是对自己最有利的。

    该拒绝时巧妙地说不

    拓展人脉的道路不会永远是一帆风顺的。当朋友提出的要求有时自己很难办,只是由于人情关系、利害关系等等,很难说出一个“不”字。而答应了朋友又会给自己造成这样那样的损失。因此,很多生意人都因“不”字难说而深感无奈。

    “今晚打几圈麻将吧!”

    “下班后一起到餐厅喝一杯吧!”

    当你面对这些请求而又不想去时该如何处理呢?其实,我们不必事事都按别人的主张行事。巧妙的说个“不”字会让我们的生活空间更广。

    这种情况下,完全可以用亲人作为“挡箭牌”,你可以这样说:“抱歉,母亲在等我回家呢。”“说实在的,我内人……”“小孩今天身体不舒服,我得赶回去……”这样,朋友就不好强求了。还可以以工作为理由来拒绝对方。有位朋友,如果有人对他说:“今晚去喝一杯吧!”他总是回答:“今晚我必须到××处谈一笔很重要的大生意……”

    一位先生常有朋友邀请他一同参加他们的聚会,由于这位先生不太习惯那种场合,总是尽力推辞。从他的工作性质来说,每天很忙,所以也往往以此为理由,对他们说:“我明天要有一个重要谈判,今晚回去准备一下。”就这样轻易将聚会推辞了。用拖延来表示拒绝,也是一种方法。比如你不想去参加某个朋友的宴会,可以对他说:“谢谢,下次我有空一定去,可今晚我不去了。”表面上并没有拒绝对方邀请,只是改个日期而已,但这个“下次”是没期限的,聪明人一听就知道这是一种委婉的拒绝。当然,这比“没空,不去!”更容易让对方接受。

    如果朋友为工作调动或为亲戚找份工作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找你帮忙,而你又无能为力,怎么办?假如你马上一口拒绝,那么,对方极可能就会以认为你不肯帮助他,甚至你们的关系因此而僵化。因此,最好是使对方认为你已尽力为他服务了。

    你不妨立即请对方写份简况,包括毕业于哪所学校、所学专业、本人志趣和特长、思想表现等交给你。这样的“立即行动”之举,人家就眼看到了你想帮他忙的“事实”,使别人产生找对了人的感觉。然后编出一套“坦率诚恳”的说辞:咱们是朋友,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会尽力而为的,明天我就帮你打听打听……过几天你再来一次。”几天后,你应该抢在人家还没来之前去个电话或亲自上门拜访,“这几天我一直为你的事活动,A单位可能没有什么希望,B单位要研究研究。”再过几天,你主动找他:“真对不起,你托的事落空了,我通过所有我熟悉的人,但是……真没办法,等以后有机会再说了。”尽管你根本没有去找那些熟人,对方一定对你很感激。

    有时候,我们有求于朋友,朋友直截了当地回绝了;我们提出一些看法,朋友直接否定了;朋友看不惯我们的行为,直接流露出来。这都给我们的自尊心造成很大伤害,说不定因此还会使我们嫉恨那些拒绝我们的朋友。可是,我们是否考虑过,既然我们难以接受这样的拒绝,那么当我们需要拒绝朋友时,如果也采用以上的方式,朋友能接受得了吗?显然,他们也难以接受,我们也会因此而得罪朋友。

    在社会生活中,需要你拒绝朋友的情况经常会发生,在非拒绝不可的情况下,你怎样才能巧妙拒绝,把“不”说出来而又不得罪人呢?

    假托直言

    直言是对人信任的表现,也是与朋友关系密切的标志。但是,有时直言可能逆耳,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要拒绝、制止或反对朋友的某些要求、行为时,可采取假托由于非个人的原因作为借口,而加以拒绝,这样朋友就容易接受。

    例如,某报社的一位朋友登门要求你订阅他所发行的报纸,可你不想订阅。你可以很有礼貌地说:“谢谢!可是我已经订阅了其他几家报社的报纸了,请谅解。”

    委婉拒绝

    当朋友前来要求协助时,难免会遇到自己力不从心的情况,这个时候你应该如何拒绝呢?

    作为一个聪明的人,应切记不能伤害对方的自尊。即使心中认为那种事情我根本做不到,亦不可轻率地说出。因为朋友很可能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请你帮忙的,有时候说不定只是想获得一些建议罢了,其心情多半是既无奈而又感到不好意思。

    无论如何,先别急着拒绝对方,从头到尾仔细听完朋友的要求后,再表示“你的情形我了解”或“非常抱歉”,再提出自己无法帮忙的理由。

    这些理由或许是出自自己的判断,或许是与你目前所处的状况有关,都必须向对方说明清楚,以便取得对方谅解。

    例如,朋友邀请你到他家去打牌或跳舞,你不想去,可以这样回答“今天正好有事,去不成了,如果你早打招呼,我把时间安排好,就能同你们一起去玩了。”相反,如果说:“没空,去不了。”这样就会使人扫兴。

    朋友向你借钱,或请你当担保人,即使两人关系比较亲近,不说“Yes”也是明智之举。尤其是作为共同担保的担保人时,处于代替他本人还钱的角色,这种情况就更要好好地考虑了。可以说“我这里也没有钱!”“我和朋友之间是没有借贷关系的”等等,明确地说出不贷的理由来拒绝对方。

    此外,借身份证、信用卡这类东西时,也要同样明确地拒绝。可以说“现在没带着”,“放在家父那里了”,等等,防止把责任转移到自己一方。

    用幽默表示拒绝

    用幽默表示拒绝既可以达到拒绝的目的,又可以使双方摆脱尴尬处境,活跃气氛。

    前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他当海军军官时,一次有一位好朋友问他关于美国新建潜艇基地的情况。罗斯福不好正面拒绝,就问他的朋友:“你能保密吗?”对方回答:“能。”罗斯福笑着说:“我也能。”对方听后就不再问了。

    缩小交际范围

    当遇到异性朋友说“希望加强来往”时,如果是你喜欢的人,当然是件高兴的事啦。当对那个人不感兴趣的时候,明确拒绝,对于对方来说也是好意。告诉对方“对不起,我已经有其他相好的人了”,“现在集中精力经营,不考虑其他事情”等等,沉着地谢绝。

    让朋友否定自己

    在与朋友观点不相同时,不直接否定对方的观点,而是巧妙地诱使对方否认自己的观点,从而达到拒绝的目的。

    例如,一位年轻的姑娘与一位小伙子相爱,姑娘的好朋友善意地劝她说,那位小伙子长相平常,不够理想。姑娘笑着回答说:“谢谢你对我的关心,你讲的是事实,但是我欣赏这样一句话:‘憎恨常常和美貌连在一起,不要太草率地追求着美貌。’伟人说:爱情要以‘互爱为前提’。”

    动用模糊语言

    在某种原因下,不愿意或不便于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给朋友时,这时就可以用模糊语言来应对。

    例如,在医院里,一位患有严重疾患的病人问医生朋友:“我的病是不是很重,还有康复的希望吗?”医生朋友回答:“你的病确实不轻,但是经过治疗,安心养病,慢慢会好的。”

    这里的“慢慢会好”是模糊语言。这“慢慢”是多久,是说不清的,但给病人以希望,对病人是一个极大的安慰。

    对朋友说“不”,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每当老练的生意人对朋友说“不”时,让朋友听到耳中就如同听到一个“是”字。既达到了拒绝的目的,又给朋友足够的面子,因而维护了双方的友情。

    对于朋友,善于说“不”是一种自卫、自尊;善于说“不”是一种沉稳的表现;善于说“不”是一种意志和信心的体现;善于说“不”是一种豁达,一种明智;善于说“不”才能活得真真实实、明明白白。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