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只为蝶恋香:古诗词中的花间之意-醒来,甜蜜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腻粉琼妆透碧纱,雪休夸。金凤搔头坠鬓斜,发交加。

    倚着云屏新睡觉,思梦笑。红腮隐出枕函花,有些些。

    《柳枝·腻粉琼妆透碧纱》张泌

    粉红的肌肤、冰肌玉骨,穿着一件碧绿色的轻柔的纱衣,一个女子甜甜地沉睡在梦中。乍看起来,这种写法有些浮艳,但却显得十分细腻、自然。只见睡梦中的女子,脸上的浓妆依旧尚未消褪,这样的姿态越发透露出她的娇柔可爱。而那层薄薄的纱裙,更显得她的肌肤白皙、娇嫩,恐怕是冬夜里洁白的雪花也未能与之相比拟。再看她的头上,金凤凰的搔头斜坠在一边的鬓角边,鬓发零乱,整个人透出一种娇慵的情态,使人感觉形象、生动。

    方干《牡丹》诗:“花分浅浅胭脂脸,叶堕殷殷腻粉腮。”而这首词中的女子便有如此的姿色,她那肌肤的雪白的颜色与这纱裙的碧绿的颜色,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她的肌肤更显洁白如玉。而关于凤形的金簪,《西京杂记》这样记载:“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那以后,宫人全都用玉搔头,玉价倍贵焉。”白居易《长恨歌》“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就连繁钦《定情》也有相关记载:“何以结相于?金箔画搔头。”从这里描写出沉睡女子的装扮,使女子的形象更加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

    “倚着云屏新睡觉,思梦笑。”写女子终于从睡梦中清醒过来,她意识到自己的凤钗有些晃动,头发有些膨胀和散乱,但醒来的第一件事情却不是对镜梳整自己,而是倚着屏风,回味着刚才的梦境,嘴角时不时地露出浅浅的笑意,想必是梦到了十分美好的事情。既然是这样美好的事情,那么词人为什么不具体写写梦境的具体内容,好让人们对少女的形象和心思掌握得更为精准呢?但其实,词人也清楚,这种欢乐是只属于少女一个人的欢乐,特别是在刚刚睡醒之时,这种欢乐尚且停留于“新睡觉”之后,冥冥中带着一股安静的沉思与享受,不点明梦境,只为让人更加充满遐思。

    韩偓《闻雨》诗:“罗帐四垂红烛背,玉钗敲着枕函声。”李冰若曾评说:“‘思梦笑’三字,一篇之骨。”现在想来,确实如此。回想睡梦中的光景是初睡醒来的第一件大事,连女子最钟爱的梳妆都不及它重要。由此,词人更为直白、清晰地展现出少女的形体动作和内心情思,同时这也是全词刻画其心思与动作,最为细致、精密的一笔。

    “红腮隐出枕函花,有些些。”回想起梦中的情景,少女的脸上立即变得绯红,感觉到发烫发热,由于是刚刚离开枕头,她的脸部显现出枕痕。接下来说她的腮边还有一些“枕函花”若隐若现,与上一处暗示她的“思梦笑”,形成完美的呼应。将少女一连串的动作与心事,极好地贯彻、连接,写出了一个女子醒来的瞬间,那心中蕴含的饱满的甜蜜之情。

    这首词构思精巧,立意新颖,尤其是对于梦境的描写,没有一字提到梦境的内容,但却通过少女娇羞的姿态和动作,将梦境反衬得极为透脱、深浓;而透过女子的神态、动作来看,她所去到的梦境一定有着非常欢快的节奏,因未见丝毫悲情,女主人公也只是一味地沉浸在情事的甘甜,沉浸于如愿的快乐与幸福中,这样的描写使得梦幻与现实融合无间,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独具匠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