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凭什么拿高薪-能力过硬:是金子,薪水永远不会低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许多企业在招聘时都看重应聘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将其作为判断个人薪水高低的标准。所以每一个人都应大力培养及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及素质,使自己成为职场的高薪者。

    具备过硬的工作技能

    工作技能过硬是所有员工的立足之本,更是高薪员工的必备素质。

    小张在深圳某公司已经工作了10年,薪水从不见涨。有一天,他终于忍不住内心的郁闷,当面向老板诉苦。老板说:“你虽然在公司待了10年,但你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技能却不到1年,能力也只是个新手的水平。”

    可见,小张在他最宝贵的10年青春中,除了得到10年的新员工工资外,其他一无所获。实际上,企业要想成长,就要不断改进。同样的道理,员工要想成长,更要在工作技能方面不断提升,旧的工作技能不断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新的专业技能。

    也许你认为这名员工能够忍受10年的低薪和持续的内心郁闷而没有跳槽到其他公司,是一个很忠诚敬业的人,没有功劳还有苦劳。这个老板对这名员工的判断有失准确和公正,但至少有一点你必须相信,在当今这个日益开放的时期,他的工作一直没有得到公司的认可就足以说明,他的能力没有得到提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现任老板对他的评价基本上是客观的。

    薪资所得代表什么?自然是说明你目前的职位在单位的重要性如何、你的工作为公司创造多少效益。如果你的成绩优异,工作也极富挑战性、专业性和独特性,工作技能超出一般,那么,老板肯定会视你为左膀右臂,自然而然,薪水势必也会有明显且令人满意的提升。

    麦卡尔是英国著名的技术专家。有一天,美国福特公司的一台机器发生故障,几经努力都没有修好,福特公司请各方人士检查了3个月,仍然束手无策。最后,他们把麦卡尔请来了。麦卡尔经过研究和计算,用粉笔在电机上画了一条线,说:“打开电机,把画线处线圈减去16圈。”

    福特公司的员工照此做了,果然一切恢复正常。福特公司老板问麦卡尔要多少酬金,他说要1000美元。人们惊呆了--画一条线竟然这么高的价!他坦然地说:“画一条线值1美元,知道在哪个地方画线值999美元。”老板折服了,不仅付给了他报酬,还重金聘用了他。

    可见,工作技能过硬是所有员工的立足之本,更是高薪员工的必备素质。假如你的工作技能超过一般人,在一个适当的环境,就可以成为公司的骨干,甚至成为老板们的得力助手。就价值而言,具有专业技能的员工含金量高,是公司蓬勃发展的依托。

    一个人只要掌握了新的专业技能,就掌握了竞争的金钥匙,它可以用来开启高薪、高职的大门。许多成功人士的一生跌宕起伏,有攀上顶峰的风光,也有坠落谷底的失意,但最终能够重返事业的巅峰,俯瞰人生,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有一种东西永远伴随着他们,那就是拥有高超的工作技能。他们所拥有的能力,既不是一开始就拥有,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通过长期工作积累和学习得到的。

    对于薪水的把握,我们无法命令老板做什么,无法让企业为我们做什么,但是,我们却可以让自己按照最佳的方式行事,那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除了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娴熟的岗位技能、丰富的工作经验外,还要具备高、新专业水准。因为专业资格认证、知识水平、阅历、观念等因素都在影响一个人的职位和薪水。

    假如你抱着提升工作技能的心态来工作,那么你的工作理念也会随之改变。你不会再去为现在的薪水而苦恼,因为你的目光比较长远。现在的努力并不是为了现在的回报,而是为了未来。投身于工作是为了自己,是在为了自己而工作。人生并不是只有现在,而是有更长远的未来。

    任何人都无法遮住你的眼睛,捂上你的耳朵,阻止你去思考,去学习,去提升自己。也就是说,假如你现在的薪水非常低,那么,你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现在对你不看好的老板和企业无法阻止你为将来所做的努力,也无法剥夺你因此而得到的回报。

    总之,人与人之间收入的差距最主要的就是各自的工作技能不同,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知识时代的到来,那些不断提升自己工作技能的员工会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企业对他们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员工间的薪酬差距也会越来越大。假如你不好好把握现在,那么你可能就失去了将来。

    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价值

    拿高薪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只有当你的能力达到一定程度,为公司创造了有用价值的时候,才可能得到。

    电影《天下无贼》中有句经典的对白:21世纪最缺什么?人才!价值是人才的一种体现。没有价值,你又如何认为自己是人才?

    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对何为企业人才进行了分析,他提出企业里人才大致可由低到高分为如下三类:第一类为人材--这类人基本上是实干家,也具备一些基本素质,但需要雕琢,企业选择这些人,就要有投入,其本人也有要成材的愿望。第二类为人才--这类人能够迅速融入工作、能够立刻上手。第三类为人财--这类人具备很高的智慧,在行业里已经有相当的经验,通过努力能为企业带来巨大财富。

    人材不可小觑,很多大企业家都属于这类人,但是他们的付出要比平常人多出很多。一般的员工达到的水平只是“人才”,海尔也认为“人才”是好用的,但是好用的人不等于就能为企业带来财富。如果他们工作态度非常消极,又不能与企业相协调,就很难成长为“人财”。而那些能力超强,能为企业创造财富和价值的“人财”,才是高薪的获得者!只有“人财”才是顶尖级人才!来了就可以为企业创造财富、创造价值!

    所以,进入公司,首先要想着自己为公司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尽快成长为“人财”。能为公司创造多少价值?实际上,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可以把问题简单化。

    小张和小王是一家商店的店员,他们同时进的这家商店,可是小王的薪水很快就超过了小张。当小张对此表示不满时,老板说:“好吧,我让你看看为什么你们的薪水不同。”于是老板派他们去市场上看看有什么卖的,因为库存已经不多了。

    小张很快就回来了,并且告诉老板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小王过了好久才从市场上同来,并汇报说目前只有一个在卖土豆的农民,一共40 口袋,价格还比较合理。他还带回一个土豆,让老板看看质量。

    “你更不会想到的是,他从农民那儿了解到西红柿的销量很好,他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在他手上还有一个西红柿样品。后来,我和那个农民很快签了订单,而这笔订单直接为商店创造了相当于去年一年的收益。”老板对小张说。

    小王创造的价值要远远高于小张,这就是为什么他的工资要高于小张的原因。可见,拿高薪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只有当能力达到一定程度,为公司创造了有用价值的时候,你才能有高收入。

    一个人的价值完全是自己创造出来的,要做三个月还是三年,完全操之在己。每个人都要清楚知道自己的价值与核心竞争力,还要常常思考:“我未来能为公司做什么?”没有一位老板会为了你过去的贡献而替你加薪,只有相信你未来能创造价值才会为你加薪。

    博多·弗舍尔曾明确指出:每个人要思考一件事,付你薪水的,其实不是你的老板,或是你的公司,而是你自己。也就是说,一个认真做事的人,就是要帮公司创造价值,而且要有很好的策略和方法。假如你的方法、策略、方向都对,结果却没有产出,也许是时机不对,可并不代表个人没有能力。

    当你认为自己是人才却拥有低薪的时候,首先要想想你为公司创造了什么,你将来能为公司创造什么。所有的企业,薪水都是和员工为公司创造的价值成正比的,没有为公司创造价值,也就很难得到相应的薪水。

    实际上,作为一名员工,首先看你想要的是什么,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做这份工作,想通过这份工作得到什么。在公司里面,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分工,所以每个人在公司里起的作用都不尽相同,目标绝对是一致的。但心态却有差异,创造的价值也有所区别。对于那些只为上班而上班的员工来说,他们的思想里所包含的东西很简单,做好日常安排的工作,万事就都可以了,不会想到公司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这样他在公司里所创造的价值基本上可以用有形的数字来体现,却没有涵盖更多的东西,更多无形的东西。

    我们不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哪怕它只是简单的重复的步骤,也不能每天像机器人一样只做好日常工作,应该能融入公司的文化,同时,对自己所言所行有更深一层次的理解,应该有“人所思,思社稷;人所虑,虑千秋”的胸怀。这样,你就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使用价值,你为公司创造的价值也就会随之提高。这样,你所起的作用才是更重要的,才更有益于公司今后的发展及自身的发展。你也就会很快地成长为公司的“人财”。

    对于那些抱着怀才不遇的想法的员工,最好首先想想,你到底能为公司带来哪些业绩,你能先为公司付出什么,然后再想你应该得到什么。如果你的想法不能改变,你总是想先让火炉给你热量,然后你才把煤炭或木头放进去,那么,你可能永远也不能成为公司的“人财”。

    总之,一句话:当你拥有自己的创造价值时,你才完全拥有赢的策略!

    懂得发挥自己的专长

    跟你的特长要薪水,薪水就会来得容易来得如你所愿。所以,你应该把“跟你的特长要薪水”写在你职业生涯规划书的最前一页。

    古往今来,大凡成功人士都是在自己的一技之长里获得成绩的。这是因为,在任何人的一技之长里都藏着莫大的兴趣。兴趣是成功之源。而什么是你的一技之长,在你出生伊始,你并不知道。当你懂事后,你会发现:我可能会比别人跑得快一些;我的手很有力,能把所有人捏得哇哇怪叫,这很可能就是你的一技之长。

    实际上,不论你的智商有多高,只要你专心地研究一种东西、一个领域,都能让你拥有一技之长。比如,比尔·盖茨专门研究计算机软件,结果成了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专门研究股票,结果成了投资专家。

    在英国一个“10秒钟惊险镜头”的栏目征集作品里,有一个名叫“卧倒”的镜头荣获一等奖。毫不夸张地说,这个10秒钟的镜头,让所有看到的英国人足足肃静了10分钟。镜头是这样的:

    在一个小火车站,一个扳道工正去为一列徐徐而来的火车扳动道岔。此时,相反的方向也有一列火车呼啸而来,如果他不及时扳动道岔,后果可想而知。此时,他无意中回头一看,发现自己的儿子正在铁轨上玩耍,呼啸而来的火车就在那条轨道上。抢救儿子或避免灾难--他可以选择的时间太少了。

    父亲忽然想到儿子在和自己做游戏时,做的最出色的就是“卧倒”,于是,他冲着儿子大喊:“卧倒!”同时冲上去扳动了道岔。一眨眼的工夫,呼啸而来的火车进了预定的轨道。而另一列火车也呼啸而过。火车上的旅客丝毫不知道,他们的生命即将发生危险;他们更不知道,一个小生命就卧倒在他们身下的轨道中间,火车从他的身边驰过而他却毫发未损。

    从表面上看,似乎并没有什么新意。可是在记者的进一步采访中,人们得知扳道工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人,而他的儿子则是一个弱智儿童。扳道工告诉记者,他曾一遍又一遍地告诫儿子说:“你长大后能干的工作太少了,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儿子听不懂父亲的话,依旧傻乎乎的,但在生命攸关的一秒钟,他却“卧倒”了,因为这是他在跟父亲玩打仗游戏时,唯一听懂并做得最出色的动作。

    实际上,这个故事看似简单,却寓含着深刻的道理。也许我们有些人刚刚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显得有些稚嫩,不够老练,但是,我们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否则,我们很难在竞争中生存、发展并且成熟起来。

    穆萨是巴黎一家五星级大酒店的小厨师,长得并不英俊,憨憨的,谁都可以说他两句,他也都照单全收。他的老板甚至一度决定辞掉他,因为穆萨没有什么特别的长处,做不出什么上得大场面的菜,所以他在厨部里只当下手。但是他会做一道非常特别的甜点:把两只苹果的果肉都放进一只苹果中,那只苹果就显得特别丰满,可是从外表上看,一点儿也看不出是两只苹果拼起来的,就像是天生长成那样子似的,果核也被他巧妙地去掉了,吃起来特别香。穆萨非常喜欢这项工作,并利用业余时间来做。有一次,一位长期包住酒店的贵妇人偶然发现了这种甜点,她品尝后,非常欣赏,并特意约见了做这道甜点的穆萨。后来,这位贵妇经常带她的朋友来这家酒店,目的只是为了品尝这种甜点。每次到这里来,贵妇就会指名要穆萨做甜点。

    穆萨的待遇因此而得到了提高!

    技能好比是一座矿产,而拳头产品则可能是矿山。假如我们的个人矿产只比别人丰富一点点,那么我们能不能够使它更加丰富一些呢?如果我们不比别人更富有,甚至更贫瘠的话,那我们如何让自己成为那个不可或缺的人呢?要想不被人代替,你得有一手绝活。

    那么,你一定要发现自己哪方面最闪光。目前,在各领域都能发挥专长的人很多,即所谓多面手,如有些人才同时拥有注册会计师和律师资格证书,但究竟应从事会计工作还是律师工作,得看其能否发挥专长。术业有专攻,才是聪明之举。

    就如故事中的穆萨,不会做上得了大场面的菜,但凭借做甜点一项技术,便可以谋得生存,并且得到社会的认可,获得其他人不能获得的东西。

    因此,当你想要把自己作为一技之长的兴趣转化成特长时,你一定要“细化”自己的特长。也就是如上面所说的,一定要在一个狭窄的领域寻找特长,而不要笼统。

    说到底,你有什么资格跟别人要薪水?因为你有工作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否能维持永远,还不是靠一技之长!你必须也要重视的另一个问题是,你现在用于谋生的这个一技之长是你的特长吗?如果不是,你的特长又是什么?你想不想把你的一技之长转化为你的特长?

    假如你的回答是肯定的话,那么,接下来的方法就非常简单了:做你喜欢的事,做你擅长的事,在你最感兴趣的领域施展你的天赋。这也就要求我们,在选择职业的时候,要问自己哪些工作自己最感兴趣且可以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你要选择那些能促进你的发展、使你雄心勃勃、将来会有所成就的职业。你在选择工作时不要问做这样的工作需要学什么,而一定要问自己:按照自己的特长,自己最适合从事什么职业?决定一个人职业方向的,关键不在于是否样样都通,而在于你最精的是哪一行。

    一个人的才能和长处毕竟是有限的,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把自己有限的才能和长处尽最大可能发挥出来。一位千万富翁谈到自己的时候说道:“老实说,我只有四项才华:知道怎么打字,并且打得不错;知道如何做有效说服式的沟通;知道如何指导摄影机捕捉性感人物;知道如何推销产品与观念。仅此而已!”按照他的说法,他的才华与能力是不是很有限?比如,他不会像钢琴家一样演奏钢琴,他不懂会计上的计算表,他不会操作机械设备,也没有运动细胞,他不懂电脑或电脑程序,他甚至不懂小学的数学问题。他只有四项才华。然而,就是这四项才华使他成为千万富翁。可见,想要把一技之长转为特长,你只需要钻到你所感兴趣的一技之长里,再将其变作你的特长即可。

    看到这里,许多人或许会琢磨,以前所从事的工作反正不是自己所喜爱的,只需要应付过去就行了,要把精力盯在自己的特长之上。实际上,这样的想法是大错特错的,以这种应付式的心态对待目前的工作,最大的损失不在企业,而在你自己,因为你失去了宝贵的积累经验的机会。一个人只有在非常敬业的状态下工作,才能真正体验目前这份工作的方方面面,也才能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真正的爱好和特长,所以不要轻视眼前的工作,哪怕它是简单或枯燥的。

    跟你特长要薪水,薪水就会来得容易来得如你所愿。因此,你应该把“跟你的特长要薪水”写在你职业生涯规划书的最前一页。

    让老板为你的使用价值买单

    假如你能够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富有成效,为公司创造比你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那么总有一天,老板会重视你,提拔你,给你相应的回报。

    在现代职场,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毛病:总觉得自己应该拿更多的钱,却很少想自己到底值不值那个价。

    实际上,多数老板都是非常精明的,他们都希望拥有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的优秀员工。

    假如你能够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富有成效,为公司创造比你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那么总有一天,老板会重视你,提拔你,给你相应的回报。

    但遗憾的是,在日常的工作中,有很多员工只是很卖命地在为老板工作,其实他们做的事情都是没有任何经济意义的,最后的结果是被老板“炒鱿鱼”。

    有一个学经济学的博士生,在学术界非常有名,曾经被很多个大公司争相聘请,每家公司给他开出的待遇都非常高。可奇怪的是,这个博士生无论在哪家公司都呆不长,总是不到几个月,老板就给减薪了。

    他非常苦恼。于是就找到他的老师问:“老师,为什么我到哪家公司最后总是给我减薪呢?我可是一个对工作非常认真的人啊。”

    老师帮他分析了原因,终于发现了症结所在:别人争相邀请他,是因为看中了他的学问。可真等到了工作中才发现,他的学问只是书本上的空架子,根本就不实用。

    而他呢,也经常死抱着自己的一套理论不肯撒手,用知识分子那一套纸上谈兵的方法去工作。当看到他迟迟不能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的时候,等待他的也只能是减薪了。

    听完老师的分析,他沉思了良久,才感慨地说:“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博士生,便觉得比别人都强。”

    实际上,每一个人都必须明白:老板不是慈善家,他也做不了慈善家。他只会为你的使用价值买单。或许你有研究生、博士生的头衔;或许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如果你的学识只有10%对公司有用,公司就只会对这10%买单。而剩下的90%,那是你自己的事,亏本的买卖谁也不会做,换了你是老板,你同样也不会买单。

    也就是说,只有你为企业创造了财富,企业才会给你相应的财富。对于任何一个公司来说,你的重要程度都不是由你的价值来决定,而是由你的使用价值来决定的。

    你的公司之所以支付薪水给你,是看中了你能为它创造利润,你的才华可以作为平添你个人魅力的资本,只有当你将才华用来为公司创造效益的时候,才能得到公司的重视和奖励。

    所谓“在商言商”,如果生意不能做大,甚至公司要面临破产,老总还拿什么来雇用员工、给员工以发展的平台和空间呢?

    联想集团老总柳传志在一次电视访谈节目中很沉重地讲述了联想刚刚成立时的故事,那时候联想只有几十万元的资产,而且还由于过于轻信别人,被骗走了一大半。

    骗他们的人是某个部门的干部,那笔钱已经没有了追回的希望。所以当时的联想很穷,随时都有可能倒闭。但联想的员工都是很有热情和干劲的,当时企业就那么一点点资金,如果只有卖命和辛苦,而没有利润,那公司仍然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所有的员工都只能另谋出路。

    对于那些工作很努力,但是没有出业绩的员工,柳传志虽然心里也非常不舍,可最后还是只能请他们离开,因为他不是慈善家,他的公司也不是慈善机构!公司不能发展,员工最终也还是都要离开的。

    这看似很残酷,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是以赢利为第一目的的,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老板自然会解雇那些没有业绩的员工,然后吸收新的员工进来。

    只有这样,公司才能生存发展,因此,那些不能创造效益的人将永远被摒弃在就业大门之外,而努力工作并能创造效益的人,才会被公司长期留用,并获取高薪。

    能力差别决定薪水高低

    人的能力有大小之别,在企业或政府的职务也有高低之分。能力强的理应担任职责较高的职务,获取较高的薪酬,这样才能使效率资源充分发挥效率,使能力与职务分工相匹配。

    有一个寓言故事,说雄鹰可以捉鸡捕兔,并且以首领的身份带领众鸟和天敌拼战,而麻雀只能听命雄鹰的指挥去和蚁虫厮杀。这一切分工的差别,都是由各自的能力差别所致。

    实际上,一个企业、一个机构的运转,也离不开众多工种的分工协作。可以说,从总经理到清洁工,一个都不能少,但各工种的作用却大相径庭。总经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使产品畅销市场,效率节节攀升;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使生产井井有条,产品残次率大幅缩减,并且使售后服务令人称道,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声誉和效益,而这一切都是一个清洁工在其岗位上无论如何努力都望尘莫及的。

    但是,在现实工作中,就有人偏偏不信这个“邪”,他们总觉得不管哪种职位都没有什么了不起,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照样能干好。

    史蒂芬太太是白宫里的勤杂人员,她幽默风趣,为人豪爽,一直就梦想着能有时机靠近总统表达自己的心愿。

    有一天,总统正在寻找的爱犬被史蒂芬太太逮个正着,她终有机会接近了总统。

    “总统先生,我是史蒂芬太太,我荣幸地为包括阁下在内的两位总统默默地服务了多年,能否允许我向您提一个小小的请求?”

    “当然可以,尊敬的史蒂芬太太,”总统温和地说,“只要我能办得到。”

    “我绝不为难您,”史蒂芬太太压低声音,神情有些神秘,“我请求您允许我的丈夫,威尔克汽修厂的优秀修理工史蒂芬先生做您的私人助理。”

    总统两手一摊,满面笑容地说:“史蒂芬太太,那可都是大人物才能做的事啊!”

    谁料想幽默的史蒂芬太太也幽了总统一默:“总统先生,您如果允诺了我的请求,那史蒂芬不就成了大人物了吗?”

    根据这位史蒂芬太太的逻辑来看,任何人都有能力做任何大事,人们不存在能力上的差别,只是机会和运气不同罢了。

    而这里的问题是,也许有人借提拔这股东风,真的发挥了潜能,将自身资源转化为了效率,但这只能是凤毛麟角,而且关键的区别在于你是否具备应有的资源和将其转化为效率的能力。

    在我们工作的企业和机关里,史蒂芬太太式的职员又何止少数,他们看不到人们能力的巨大差别,只会抱怨上司有眼无珠,没有发现他这块闪闪发光的金子。他们总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比别人差,对身边被委以重任、得以提薪的同事横挑鼻子竖挑眼,总觉得别人都没什么了不起,唯有自己被埋没了。于是说风凉话,摆老资格,但对工作从不积极主动,更谈不上尽职尽责、勤奋努力,一味地敷衍了事,久而久之,成了炸不透的老油条。

    在他们眼里,即使老板和上司也并无过人之处,只不过凭关系或者借着那好得一塌糊涂的运气罢了。

    他们不承认自己与同事有着能力上的差别,如果有差别,那也只是运气和待遇不公的差别。于是,他们就整日盼望着来一场大“地震”,将人们的职务重新洗牌,重新分工,由自己做经理,让那些人都去擦桌子扫地板去吧!

    其实,想成为一名高薪员工,必须要有等级差别理念,然后真切地看到人与人能力的巨大差别,从而平和地接受这种差别。这样,你才能在工作中愈加勤奋、尽职尽责、尽善尽美,用实际行动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逐步缩小与别人的差距,提高自己的分工层次,实现薪资的飞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