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前三年-从生活中发现创业契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香蕉皮带来什么大发明

    也许很多人都有这种生活经历:踩着什么滑溜的东西,摔了一大跤,抚摸着伤痛之处,忍不住愤愤地骂一顿,但摔过了,骂过了,事情也就算完了。从前,有一位小朋友,一次走路时没注意,踩在别人丢在路上的香蕉皮了,摔了一大跤,虽然没有摔得伤筋动骨,但这痛是记到心里去了。后来,这位小朋友长大了,成了一名出色的工程师。有一天,他又回忆起小时候踩着香蕉皮摔倒在地的情景,心里忽然冒出一个疑问:为什么香蕉皮那么滑溜呢?为什么其他水果皮,例如梨子皮、苹果皮又没有那么滑呢?他觉得这里面有文章可做。于是,他拿起一块香蕉皮进行研究。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块香蕉皮是由几百个薄层构成的,层与层之间的结构松弛,含有丰富的水分。正是香蕉皮的这种结构使它变得十分滑溜,难怪自己小时候被它弄得摔了一跤。知识丰富、视野开阔的工程师知道自己的发现和探索是有意义的,如果把这一原理运用到工业生产中去一定会出现奇迹。沿着这条思路,这位工程师经过反复探索,终于找到了两种与香蕉皮结构类似的物质:一种是石墨,另一种是二硫化钼。

    石墨已被用作机械工业中的润滑材料,二硫化钼似乎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他又经过多次试验,克服了技术上的种种难关,终于发明了二硫化钼润滑脂。

    二硫化钼的润滑性能特别好,它的原子结构与香蕉皮相似,层状组织,每一层内部的结合力很强,不易分开,而在每层之间,结合力很小,极易分开,产生滑动。每一层二硫化钼都非常薄,只相当于香蕉皮厚度的二百万分之一。这种二硫化钼润滑月旨问世不久,立即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被誉为“润滑之王”。

    这位工程师有扎实的知识功底,更有一双发现商业机会的眼睛。正是这双眼睛使他从踩着香蕉皮摔了一跤这样的平常小事中萌生了开发新产品的创意。“香蕉皮为什么这样滑溜呢?”想过这个问题的人可能有许多,但从中获得发明新产品启示的人则是屈指可数的。知识功底和生意眼的配合,使这位工程师取得了令世人羡慕的成功。

    如何从关注消费者的不便中看出商机

    石桥正二郎说来很可怜,他是日本的一位无业人员,但他没有因此妄自菲薄。他知道事在人为,只要自己勤动脑筋,机会总还是有的。为此,石桥正二郎睁大眼睛,细致地观察人们的生活。当时日本流行一种“日本胶底布鞋”,它在普通布鞋的底部粘上一层薄薄的橡胶皮,人们穿着它,像穿布鞋一样舒服。与普通布鞋不同的是它能隔湿,踩在潮湿、有点儿水的地方不会湿脚,因此很受消费者欢迎,在市场上销得很红火。这种“胶底布鞋”的畅销,引起了石桥正二郎的注意。他想自己如果能够搭上这趟快车,也许就能做成一件事。于是他细心地对这种鞋进行了一番研究,并特意穿上这种鞋到处走一走,寻找穿这种鞋的感觉,以便发现它的可改进之处。他知道要搭上这列快车,必须在这列快车上装上自己的东西,否则它便会与自己无缘。不久,石桥正二郎就发现:这种鞋由于胶皮太薄,地下的积水稍高于胶皮厚度,水便会渗入鞋内,此外,走路溅起的水花也会打湿鞋帮,使鞋子穿起来湿漉漉的极不舒服。有道是消费者的不便就是生意人的机会。针对这个不起眼的“缺点”,石桥正二郎想:“如果把橡胶再向上面延伸一些,人们穿起来不是会更方便吗?”想到这里,他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于是立即把设想申请了新型专利,然后进行独家生产。改造后的胶底布鞋真正做到了既有布鞋的舒适和方便,又有套鞋的防水功能,因此更受消费者的欢迎,购买者络绎不绝,仅仅在专利的申请期间就售出了两亿多双。原为无业人员的石桥正二郎凭借这项专利一举开创了在日本也颇有名气的“石桥株式会社”,当上了令人羡慕的大老板。

    穿过传统的“日本胶底布鞋”的人可谓多矣,唯有生意眼光敏锐的石桥正二郎发现了它那小小的不适,并且抓住这个机会开创了自己红红火火的事业。

    怎样“漱”出想法

    日本作为一个经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人的生活节奏也很快。日本的公司职员工作一般都比较紧张,加藤信三是日本狮王牙刷公司的职员,每天都过着紧张的生活,为了赶去上班,一清早就得起床,即使感觉睡眠不足,头晕目眩,也只得硬撑着,时常是闭着眼睛匆匆忙忙地洗脸、漱口。有一天,他正刷着牙,又发觉自己的牙龈出血了。这种牙刷已经把自己的牙龈刷得出了好几次血了,当时他气得真想把牙刷往地上摔……事后冷静一想,他觉得像自己这样生活紧张的人很多,在匆忙之中像自己这样刷牙刷得牙龈出血的人也许为数不少,可以肯定地说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对这种传统的牙龈刷不满。具有经营头脑的加藤信三由此推测:如果自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那一定会受到许多人的欢迎。目标是明确了,那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把牙刷改用很柔软的毛,这样确实能够解决牙出血的问题,但是牙刷毛过于柔软,就不能很好地清除牙缝中的“垃圾”;使用前把牙刷泡在温水里,让它变得柔软一些,或者多用一点牙膏等等办法,他都觉得不够理想,因为不是很方便。动了这方面的脑筋之后,加藤信三注意观察、分析牙刷,想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一天他又想到:牙刷毛是不是很尖呢?要不然它怎么会把自己的牙刷出血?想到这一点之后,他把牙刷放在放大镜下看,意外地发现牙刷毛顶端是四角形的,他想也许是这种四角形的牙刷毛顶端棱角太分明,容易刺破牙龈吧。聪明的加藤信三针对这个缺点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把牙刷毛的顶端磨成圆形,那么用起来一定不会再出血了。经过试验,牙刷毛的顶端磨成圆形的牙刷,因为没有四角形那么棱角分明、那么锋芒毕露,因此不容易刺伤牙龈,效果十分理想。

    加藤信三把自己的创意向狮王牙刷公司提出,公司对此非常有兴趣,马上采纳了他的创意。后来狮王牌的牙刷毛顶端就全部改成圆形,广告宣传也以这一点作为诉求重点,吸引了大批消费者。这样一来,狮王牌的牙刷不仅在众多牙刷中一枝独秀,而且长盛不衰,一直红火了十多年,至今热销不减,这两三年来,每年都占日本牙刷市场三至四成的份额。

    加藤信三在生活中时刻留心观察,从漱口这样一件几乎人人每天都要做几次的普通小事中发现了创新的机会,既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又为自己挣来了可观的收入,应该说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既是一个鼓励又是一个启发:机会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关键就是我们有没有发现它的眼光。

    听演讲时发现了什么机会

    罗桂祥1910年出生于广东梅县。当时的梅县瘠人多,因此很多人都远渡重洋,南下海外谋生,罗家也是如此。罗桂祥的祖父十几岁就离开梅县,来到马来西亚槟城的一个油米杂货店来帮工。罗桂祥的父亲与众不同,本是个读书人,在家乡教书糊口,后来祖父病逝,他父亲才离开家乡去南洋。

    罗桂祥就出生在这么一个家庭里。他先是在家乡读书,但只读到初小二年。10岁那年随母亲南下到马来西亚他父亲谋生的地方去了。因为父亲本是个读书人,所以对罗桂祥的学习很重视。罗桂祥进了当地的华侨学校,读了两年中文之后,他又转到英文学校继续读书。中学毕业后,罗桂祥在当地的华侨民政公司当翻译,后来受到南洋有名的大资本家余东璇的赏识。在余东璇的资助下,他又到香港大学攻读商学,毕业后被余东璇聘为秘书,帮助余东璇经营地产。

    知识的积累和生意场上的历练,培养了罗桂祥的商业敏感,加之罗桂祥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他时刻留心,注意捕捉创业良机。1937年,罗桂祥因业务关系到上海办事。一天,他应邀出席青年举办的晚会。在这次晚会上,美国驻南京领事馆商务参赞朱利安作了题为《大豆——中国的母牛》的演讲。朱利安说:“中国贫穷,牛奶属于珍品,多数人无缘饮用,但中国人口仍然维持增长,完全归功于大豆。蛋白质丰富的大豆取代了母牛的地位……”这段话给罗桂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上海回到香港后,他又目睹劳苦大众因为营养不良,脚气病患者非常多的现象,这一切都深深地刺激着他。把这些事情联系在一起,罗桂祥突然想到:何不把物美价廉的大豆制成高营养的豆奶,让中国的“母牛”来制“奶”,供劳苦大众饮用呢?

    1939年,他和4个朋友集资1.5万港元,组成“香港豆品公司”。1940年3月9日,经过无数次的研制和试验,罗桂祥的公司终于向市场推出了第一批维他奶。创业的道路是艰难的,罗桂祥为了打开维他奶的销路,注意研究香港消费者的口味,不断改良自己的维他奶。

    经过罗桂祥的不断努力,豆奶成了消费者的心爱之物。香港豆品公司的销量一直雄踞世界豆奶市场之首。财源滚滚而来,罗桂祥步人香港前30名大富豪行列。罗桂祥的事业获得了成功,他作为维他奶的发明者,被人们尊称为“世界维他奶大王”。

    对于罗桂祥的成功,美国《时代周刊》载文作了很高的评价:“3000年来,用大豆制成的各种食品一直是中国人食物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在远东,甚至有人称大豆为中国母牛。香港商人罗桂祥独具慧眼,将豆奶发展成为一项成功的事业,已经成为该城市热门饮品。”

    罗桂祥的成功无疑是令人羡慕的,他从听人演讲中发现创业的突破口,这种商业敏感更值得我们用心体会。

    电动剃须刀是如何发明的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有一位设计员,他注意观察人们的生活,从中寻找开发新产品的创意。有一次,他出差在外,住在宾馆里,看到许多外籍客人对付自己的胡须费了不少神:胡须长了要刮,刮胡须之前要用热毛巾捂,用肥皂擦,再用保险刀一遍遍地刮,手续多,占用的时间长,“兴师动众”,好不麻烦。而且这些对付胡须的“武器”多而杂,出门在外携带不便,稍不注意,保险刀就不保险,容易刮破脸皮。作为一名设计员,他知道顾客的不便就是自己机会。男人的胡须不断地长,要不断地刮,这是没办法的事情,那么就只有改善男人对付胡须的“武器”,要求它既管用又方便。从男人们对付胡须的不便中分析出自己创新的机会之后,这位设计员便沿着这条思路,设计出了最初的简易的电动剃须刀。尽管它刚问世时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成本高,价格昂贵,但由于它携带方便,特别适合出门在外的男人使用,可以省略掉用热毛巾捂、用肥皂擦等“工序”,还能避免刮破脸皮的危险,所以很受男人们的青睐,购买者络绎不绝,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后来经过不断完善,它更成了男人的心爱之物、对付胡须的好帮手。试想世界上的男人有多少?需要它、乐于掏钱购买它的男人为数十分可观。这小小的电动剃须刀使松下电器公司当年的收入提高了13%,令人赞叹不已。

    设计员细心观察出门人的不便,独特的眼光使他成功地开发了一种受男人青睐的新产品,为改善人们的生活作出了值得自豪的贡献。

    小虾引起怎样的联想

    日本小商人吉田正夫,起早贪黑地经营仍赚不到几块钱,生活十分艰苦。一次,他到外地探亲,在集市看见一渔民摆卖一种小虾。这种小虾不是供人们吃用的,而是做观赏用。

    吉田正夫细看这些小虾,觉得十分新奇。那一对对寄养在石堆中的小虾,悠闲地生活在石缝中,十分好看。那渔夫为了推销他的产品,认真地给吉田正夫讲这种小虾的故事。原来这些小虾生活在日本的南方,自幼就习惯于成双成对地在石缝中生活,当它们长大后,却无法从石缝中出来了,就这样在那里度过它们的一生。

    渔民们根据这类虾的特性,捕捞来后,把它们一对对地置于稍作加工的石缝中,注入清水,略加装饰,便作为欣赏性的礼品出售,可以换几个钱。

    吉田正夫是位有经营眼光的人,他无意中掌握到小虾这个信息,立即引起联想。

    这种小虾性格温柔可爱,它既可以供人们欣赏,更可以发挥它们那种从一而终的精神。换句话说,可把这种成双成对的小虾生活在石缝里的一辈子,喻作爱情专一不变的象征。如果再作更适当的加工和装饰,将会成为一种有发展前途的商品。

    吉田正夫顾不着探亲了,急急赶回东京,开始这一偶然遇上的商品经营工作。经过一番筹划和设计后,他在东京开办了一间结婚礼品店,专卖这种小虾。经过精心设计的对虾纪念品,使用的是一个小巧玲珑的玻璃箱,将人工制作的假石山置于其中,成为小对虾的“房子”,再装饰一些水底植物,盛入清水,对虾在“石房子”里生活得十分安逸。整件纪念品显得非常雅致高贵。

    吉田正夫在每件纪念品贴上简短的说明,把小对虾从一而终、白头到老的经历描绘得真切动人,勾起新婚夫妇的共同心愿,大家觉得非买这种吉祥如意的纪念品不可。甚至许多老夫老妻,看见这种寓意深远、美观可爱的小对虾,也纷纷买一件回去作观赏和纪念。吉田正夫旗开得胜,这一产品一下子成为东京最畅销的纪念品。他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很快在东京各区及日本其他城市开设分店,生意仍然十分兴旺。

    没几年工夫,吉田正夫已腰缠万贯了。

    迪斯尼夫妇为什么能在穷困潦倒中捕捉灵感

    迪斯尼夫妇原本生活在社会底层,生活极为贫困。有一次,他们因为付不起房租被房东赶了出来。可怜的夫妇俩无处安身,只得提着行李箱来到公园,相伴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思索如何摆脱贫困、找到一个安身之处这个迫在眉睫的难题。愁苦之中,他们看到从他们带来的行李箱里突然伸出一只可爱的小老鼠的脑袋,那机灵的小生命给愁苦的迪斯尼夫妇带来了一点开心和快乐,使他们暂时忘记了无家可归的忧愁。就是这种感觉给了迪斯尼先生一个启示:对呀,世界上像我们这样穷困的人谁不喜欢小老鼠的可爱模样?我干脆把它画出来吧,也许喜欢它的人会有很多很多,也许自己能够从这里开始摆脱贫困,走向富裕。迪斯尼把自己的这个想法告诉了妻子,妻子觉得丈夫的这个主意不错,全力支持丈夫。就这样,在无家可归的迪斯尼先生笔下诞生了后来全世界人都熟悉的米老鼠、唐老鸭。这可爱的米老鼠、唐老鸭形象不仅使迪斯尼夫妇摆脱了贫困,而且给他们带来了几十亿美元的财富。

    对于自己的“脱贫致富”,迪斯尼先生说:“米老鼠给我带来了金钱和荣誉,但最大的礼物是启示一个人即使穷困流浪到极点也不要忘记捕捉灵感。”的确,迪斯尼先生的成功不仅能给我们以创业的信心,而且能给我们以创业的启示:机会靠我们睁大眼睛去寻找,而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穷苦的迪斯尼无家可归,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到行李箱中突然伸出一只可爱的小老鼠的脑袋,竟然萌生了创造米老鼠形象的创意,从中开创出令人瞩目的事业。小老鼠是许许多多的人都见到过的,但只有迪斯尼从中发现了这么大的生意机会,这是最值得我们羡慕和仿效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