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记丛书:耶稣-圣地的召唤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山顶祷告

    耶稣刚开始讲道的时候,经常是主动走到人群中人最多的地方为他们传教,但是现在,迦百农的百姓一看到耶稣就立刻围了过来,请求他为他们讲道。

    现在,有很多人尊重和爱戴耶稣,但是同样也有很多人厌恶他。因为耶稣所教的教义与众不同,所以那些牧师和学者经常诽谤他,现在他们又听到耶稣能医治病人的消息,更觉得他是个奇怪的人,开始不断地责骂耶稣:“耶稣他根本就不是什么天主的儿子,他所显现的奇迹必定是用巫术欺骗那些没有知识的民众。耶稣他是个骗子,他才是天主真正的敌人!”

    其实不管在什么时代,舆论的宣传都是可怕的,因为它会将事实充分夸张,比如耶稣治好了一个病人,传着传着就变成治好了10个人、20个人。有关耶稣治好了瘫痪三年的病人的事,传言更是夸张。

    他们说,耶稣一摸病人,瞎子也看得见了,聋子也能够听到了。患上麻风病的人,耶稣伸手摸他一下,那个人就洁净了,病也好了。耶稣为将死之人祈祷,快要死的人也立刻起来了。这些传言就像一阵风似的传遍了很多地方。

    稍微有些学问的人必定不会相信这些传说,但是当时教育很不普及,有些人将这些传说信以为真,一心一意想目睹耶稣这位神人的风采。

    就因为这样,教堂里的那些长老对没有知识的穷人总是看不起。因此,当他们看见平易近人的耶稣关心穷人,用穷人最容易懂的话讲解教义的时候,才知道耶稣为什么会受到这些人的景仰。信赖耶稣的民众,他们认为这位先知能够显现奇迹,什么样的病人都能医好。更有人传说:“我亲眼见到先生在医病,真是奇妙!”

    有一天,耶稣独自在山上沉思,刚好有四五个人看见了他。于是大家都兴冲冲地一路跟着耶稣,后来后边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高兴地围着耶稣。耶稣也笑容满面地跟他们打招呼。走在最前面的人走过去亲吻耶稣的衣服,并极力请求耶稣为他们讲道。

    山前的道路很狭窄,这时候后面的人听不到耶稣的声音,而且人越聚越多,耶稣想了想就说:“这里很窄,我们上山去吧!”于是大家又兴高采烈地跟着耶稣上山。

    山上有一个十分宽敞的地方,在那里可以看到美丽的加利利湖。耶稣双腿盘坐在岩石之上,等他们围过来。

    耶稣打算离开迦百农去别的地方传教。而在他离开之前,耶稣想要借这个机会,跟村里的人开怀畅谈一番。这时候,围在耶稣身边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之中有手工业者、农民、渔民、陶器商、石匠、樵夫等,这其中有些是贫民,也有一些是税吏。

    这时候,大家十分安静地等着耶稣讲话,耶稣站了起来,站在一块大岩石上,大家能清楚地看见他。

    等到一切都安静了,耶稣用十分清晰而嘹亮的声音对大家说:“请大家都认真听着,现在我要告诉你们的话,比平时我常说的那些更加重要,你们都要牢牢记在心中。虚心的人可以享福,因为天国是属于他们的;悲伤的人可以享福,因为他们必得到安慰;温柔的人可以享福,因为他们必得到土地;饥渴慕义的人可以享福,因为他们必得到饱足;怜恤别人的人可以享福,因为他们必蒙受怜恤;清心的人可以享福,因为他们必能够见到上帝;使人和睦的人可以享福,因为他们将被称为上帝的儿子;为义受逼迫的人可以享福,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这时候耶稣看了一下大家,众人都听得十分聚精会神。耶稣接着说:“如果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种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可以享福了。你们应该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比现在所遭受的迫害要多很多倍,古时的先知也尝过这样的迫害。你们就好比这世上的盐,如果盐失去了咸味,怎么能成为盐呢?所以,你们要像盐那样,用爱来关怀别人。盐能防止食物腐坏,跟那些盐一样,你们也要防止人心败坏。正因为盐有咸味,所以我们都珍惜它,但是如果它失去了咸味,我们就不会珍惜它了!你们守法行善的根本就在于你们的内心,如果你们受了迫害和折磨,就丧失了信仰,那就等于失去咸味的盐,毫无意义,只能是丢在地上任意被人践踏。你们是世上的光,太阳照耀在山上也照亮了平原和村庄,灯光照进家里每个地方。你们的光也应该这样来照耀世人,让他们看见你们的行为,将荣耀归给你们永远尊崇的天主。你们千万不要认为我所讲的、所做的,和其他牧师和学者不同,就认为我是要废弃律法,破坏那些人的教训,我不是要废弃他们的教训,而是要成全。你们不要炫耀你们做的善事,当你在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要叫你的施舍在暗中进行,天主必在暗中察看,必然会报答你的。”

    这是耶稣第一次用他那响亮的声音对他们讲道,所以他的所有教诲都深深地烙在他们的心坎。

    耶稣继续说道:“在荆棘上怎么能够摘到葡萄呢?在蒺藜上怎么能够摘到无花果呢?只要是好树都能结好果子,坏树就不能结好果子。凭借着它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它们是好是坏,只要是不结好果子的树,就砍下来丢在火里。只要是称呼我为主的人们,都不能进天国,唯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天堂。听见我这些话,就要去身体力行的,就如一个聪明的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之上,雨淋、水冲、风吹,房子总是不倒,因为它的根基在磐石上。听见我说的而不去行动的人,就如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房子不但容易倒塌,并且很容易被毁掉。你们每天都要真诚地祈祷,现在我就教你们如何祈祷,你们一定要每天照这样祈祷。你们在祷告的时候,一定要走进屋子,关上门,祷告你在暗中的天主,天主在暗中看着你,一定会报答你。在祷告之时一定要这样说:‘我们在天上的主,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直到永远,阿门。’”

    当耶稣祷告的时候,大家也一起跪拜在地,随着耶稣一起祈祷。

    12个弟子

    自从彼得当了耶稣的门徒之后,过了没多久他的弟弟安得烈也当了耶稣的门徒。耶稣到了迦百农之后,他们兄弟就天天和耶稣在一起。

    刚开始的时候,彼得和安得烈兄弟最担心的就是他们从来没有受过正式的教育,害怕连《圣经》都看不懂。耶稣告诉他们说,侍奉天主,不一定是学者,最重要的是内心纯洁端正,有坚定的信仰,听从和力行天父的教导,这样就是他的门徒。

    当他们两兄弟的朋友们听说他们要当耶稣门徒的时候,担心地问:“你们现在不当渔夫了,那生活怎么办?”

    耶稣听了这些话,想起当初要离开拿撒勒的时候,弟弟也这样不安地问他,所以耶稣说:“不用担心生活的事。他们既然是我的门徒,所要做的事就比在加利利湖当渔夫更重要,更要有意义。有时候难免会饿肚子,有时候却会碰到亲切招待,用不着担心吃的问题。传道不是很简单的事,天主一定不会遗弃我们。”

    这时候,十分崇信耶稣的彼得对他的朋友们说:“我们的渔船和渔网送给你们,以后我们可能会经常在外面传道,我们不在的时候,麻烦帮我照看我的老岳母。”

    耶稣收彼得兄弟为门徒之后,一些尊敬耶稣的人也争先恐后地要求耶稣收他们为门徒。耶稣在这些人里只收了两个人为门徒,他们是住在彼得家附近的渔夫西庇太的儿子约翰和雅各布。

    这两个人很尊敬和崇拜耶稣。耶稣准备到全国各地去传道,希望有人帮他的忙。耶稣本来打算去伯赛大传道的时候带他们去,但是到了出发之前,又发生一件事。

    耶稣常说,如果做错事能诚心悔改,便能进天国。当时的税吏听了耶稣的话,都抱着进天国的希望。那时候百姓生活很困苦,还要缴各种名目的税,所以他们对税吏恨之入骨,认为当税吏的几乎都是心肠歹毒。当了税吏就别想要进天国的说法使得心地善良的年轻税吏非常烦恼。可是等到他们听了耶稣说“天主是来召人悔改的,税吏如果悔改,一样可以上天堂”的话后,年轻的税吏都很高兴。

    耶稣传教的时候,常有税吏站在前面听道。耶稣很注意他们。因为安息日时,村庄的礼拜堂不准税吏进去,所以他们听道的机会很少。耶稣注意到一位听他传教的年轻税吏。

    他的名字叫马太,是生性善良的税吏,他为了生活被迫当了税吏,经常受到人们的轻视。他非常孤独,经常自己看书排解,因此十分博学。从他对耶稣提出的问题里可以看出这一点。

    他为自己的职业自卑,早就失去了所有的朋友,所有的事情都让他很烦恼。

    有一天,耶稣带着四位弟子,沿着加利利湖边来到关卡,不经意往里面看,见到马太正坐在桌前算钱记账。

    马太无意间抬起头,也刚好看见走在前面的耶稣,他吓了一大跳。

    耶稣走到马太跟前,说:“请你辞掉税吏的职位,从现在起当我的弟子吧。”

    马太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他没有丝毫的犹豫,更没有管那些散放在桌上的钱币和账册,恭敬地站起来,跪在耶稣身前说:“请宽恕我的罪行。”

    耶稣看着他说:“用不着害怕,你是心地善良的人,我早就知道,从今天起,你就跟我一起传播天主的福音吧。”于是耶稣安静地把手放在马太头上开始祷告。

    耶稣收了恶棍税吏当门徒的消息,就像之前他治好了拿丹的消息一样轰动。

    马太十分激动,他办了一桌丰盛的筵席,宴请耶稣和其他四位门徒,并且还宴请了很多同事。大家吃得很愉快。

    耶稣和那些税吏一起进餐的事情,成为被指责和唾骂的口实。他们责问耶稣的弟子说:“你们的先生跟罪人一样的税吏一起吃饭、喝酒,这是为什么啊?”

    耶稣听了,马上严肃地回答说:“健康的人不用去看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来这世上,不是来召好人,而是来召罪人悔改。”

    过了没多久,耶稣又收了住在伯赛大的腓力为门徒。腓力是小商人,经常听耶稣传教,很信服耶稣的教义,终于当了他的弟子。

    西门是热心于犹太独立运动的革命志士,他在革命军里待了很长时间,也跟罗马军队打过仗,他听了耶稣的传教后,了解到了耶稣的伟大,想叫耶稣来领导独立运动,希望因此能有超过万人的部下,把罗马兵赶出国境。因为西门参加革命军时间太长,历经很多磨炼,所以他脾气暴烈,但是意志很坚定。耶稣十分欣赏他的个性,认为他如果能够在传道上发挥这种精神,一定会有一番作为,所以收他为门徒。

    后来,耶稣又收了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和达太,多马、巴多罗买为门徒,最后收了住在耶路撒冷近郊依斯加略的犹大为门徒。

    犹大是个毛毯商人,在加利利省各个地方做生意。他很了解每个地方的情况,特别会做生意,他做任何事都不顾一切,自从听了耶稣的传教之后,很佩服耶稣,被收为门徒之后,他就把所有的东西都变卖了,用那些钱充当耶稣和各弟子传教所需的费用。

    在广场讲道

    从迦百农到伯赛大,陆路水路都通,耶稣打算到伯赛大的消息一经传出,大家都十分不舍地跟耶稣道别,还有人想跟随他去伯赛大。

    于是,耶稣就带着彼得、安得烈、腓力三个门徒悄悄地乘船出发,其他门徒则走陆路。

    伯赛大大部分地区住着希腊人,他们的衣着、住宅跟迦百农完全不一样。那地方虽然离迦百农不是很远,但感觉好像特别遥远,街上也看不见几个犹太人。街上有表演希腊歌剧的露天剧场,在街上最高处还有用大理石盖的一所宙斯的神殿。

    这个神殿是不允许犹太人进入的,跟耶路撒冷圣殿禁止异邦人进出一样,但是所行的祭典仪式都大同小异。

    希腊人各自在自家院子里盖了一所小神殿,并有每天都祭拜的习惯。伯赛大有一个角落,住着些犹太人,耶稣和门徒们相约在此会面。犹太人已经听说耶稣要来,耶稣的船一靠岸,岸上早已挤满了人。耶稣本来想先到腓力家休息,但是人群团团围住腓力那间小屋,连路都堵住了,哪儿还能休息呢?

    耶稣虽然悄悄地离开了迦百农,但是信徒们比他早早地到达了伯赛大,大家都怕失去耶稣。伯赛大的小孩也好奇地围住了耶稣,一会儿摸摸他的衣服,一会儿牵他的手。孩子们的父母看见了,就骂那些小孩,耶稣赶忙制止他们,并随手抱起一个3岁大的孩子。

    耶稣抱着小孩愉快地说:“请大家听着,我们千万不要经常打骂小孩。他们天真无邪、心地善良,大家要想进入天国,就该像小孩一样谦卑。”人们看到耶稣无邪的面容,就好像小孩一样。

    耶稣终于到了腓力的家,他坐在桌子旁喝腓力太太拿出来的葡萄酒的时候,来了四五位伯赛大的父老。他们很诚恳地邀请耶稣:“对不起,打扰您了,伯赛大的民众聚集在广场,想听您讲道。”

    于是,耶稣来到了高地广场,那里早就挤满了好几千人。耶稣带领着他的12位门徒,走进群众当中。

    他们一见到耶稣出来了,就大声地欢呼类似“犹太人万岁”“打倒罗马人”“犹太人自由了”的话,12位门徒想劝阻他们,但是生怕他们越劝越闹,不知如何是好。

    聚集在这个地方的犹太人经常受到欺负,驻扎在当地的罗马士兵对犹太人非常冷酷和严厉。犹太人只要稍微犯错,他们就会毫不宽容地被抓入牢里,或者被杀。犹太人没有地方申冤,只有忍气吞声。正在这个时候,他们听到自己同胞中出现了一位伟人,而且来到本地,他们平时压抑的情绪一下子都发泄了出来。

    耶稣很清楚他们的情绪,但是此时最重要的是不能纵容他们,更不能抱着和他们一样的态度,万一处理不当,他们就会无法无天地对付罗马士兵,这样一来牺牲就大了。

    耶稣心想,必须劝他们要有忍耐的精神,就用平静的语调说:“请大家安静地听着,我今天来这里想跟你们说的是,请大家暂时不要抵抗罗马士兵,先从你们大家的行为上去想想看,天主不会命令犹太民族为了独立而站起来打罗马军队的。”

    等了半天,竟然没有想到耶稣会说这种话,大家很不满地说:“那我们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独立?”

    耶稣说:“等到罗马士兵每天都抓不到有罪的犹太人进牢狱时!”

    此时大家的情绪又开始激昂起来。耶稣又挥了挥手,制止他们说:“大家不要怀疑天主,你们逞一时之勇,抵抗罗马兵,只会增加牺牲。天主不喜欢看见犹太民族牺牲太多。”

    大家又问道:“那么天主什么时候才会来救我们?”他们开始大声地怒吼。

    耶稣见状,马上又说道:“请大家现在心平气和地听我说,大家先不要着急,你们内心不能有一点怒气,要净化你们的思想,多行善事,天国是正义之国,也是爱之国,靠刀枪独立的,不是真正的自由国,也不是天国。你们知道吗?靠刀枪得来的国家,不是爱的国家。杀人得来的自由,是万恶的自由。天国不许有一点点恶行,赦免他人的罪,要爱你们的仇敌,有人夺你的东西,就给他。异邦人做坏事,我们自己要做善事。这些都是重要的事。”

    大家又开始斥责耶稣说:“哪儿会有这种事啊?”

    看到这个情况,耶稣只有厉声地说:“你们要相信自己!我们都能够做得来,天主不会让我们做我们做不到的事。以德报怨,以善报恶,这是天主的教训。要实行这些教训是不容易的,但是我们应该忍耐,并且以高兴的心情来做。天主的心充满着爱,并且有高度的耐心和善心,能使困苦的人懂得天主的爱心。其实,我们真正的敌人并不是那些罗马士兵,更不是窃贼,而是栖息在我们心中的敌人,能战胜这个敌人,罗马士兵和盗贼就不是问题了。有句俗话说得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如果有人打你一拳,你还他一拳;有人抢夺你的东西,你再夺回来;被敌国征服,你又征服敌国,你争我夺,永无安宁,像这样只有罪恶的争夺,哪儿会有神去爱护呢?在这些人的眼前,不会出现天国,懂得真爱的人才能敲开天国的大门,也才能真正得到爱。这些福音无论在多大的灾难和困苦中也屹立不倒。”

    耶稣不停地教诲这些人,才使得这些带着杀气的人渐渐平静下来,而那些大声怒吼的人也只能发出了叹息。就这样,不知不觉中一天就过去了,夕阳西下,夜色将要笼罩着大地。但是这几千人没有一人想要离开。

    这时候,站在耶稣旁边的门徒腓力悄悄地拉了拉他的衣袖,示意他已经很晚了,该回去了。

    耶稣让门徒拿东西分给众人吃,但是门徒们都震惊了,因为他们只有五个饼和两条鱼了。耶稣慷慨地将仅有的这些拿了过来,又吩咐众人坐在草地上,拿着这五个饼和两条鱼,仰望天空祝福,然后又将饼平均分开,递给门徒们,门徒们又递给众人。人们被这意外的情景感动了,纷纷把自己随身带着的食物拿出来放进篮子里。当时犹太人出门一般都随身带着些干粮,耶稣知道这一点,他相信自己的感召力。耶稣的门徒提着篮子向人们分发食物,只见人们领到一份食物后却把更多的食物放进篮子里,篮子里的饼和鱼不但不见减少,反而越来越多。后来,他们都吃饱了,把剩下的食物收拾起来,还装满了12个篮子。

    解放安息日

    就这样,耶稣的名声越来越大,信服他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是憎恨他的人也开始增多了。这些憎恨他的人当中,责难他最激烈的是法利赛派信徒。

    法利赛派的信徒都是死守传统教条的顽固派,虽然人数不是很多,但都很有学问,在民间具有很大的号召力。他们墨守古老的传统,比如如果不把手洗干净就不能吃饭,还有如果回到家不洗澡,也不能吃饭等,许许多多的顽固规矩。

    这些信徒严守教条,他们说古时候天主用六天的时间创造天地,第七日是安息日,要停止一切的工作来休息。而且按古教条的规定,安息日的时候大家都要休息来祈祷,法利赛派认为安息日不能做买卖,不可以搬东西,不能做饭,不能起火也不能熄火,不可以耕作,不能摘水果,不可以舞蹈,男人不可爬树,也不可以游泳。如果要出门,不能离家太远,更不可以旅行,除非将要死的人,否则不可以去看病。

    所以,他们在安息日的时候都静静地待在家里,并且在安息日前一天就得准备好安息日的食物,没有准备的人只好绝食。

    耶稣从来都不遵照法利赛派的习惯,他在安息日照样工作,也照样参加穷人的宴会。耶稣反驳法利赛派的严厉教条说:“天主规定安息日,是打算让世人欢快安心地休息,不是为了受苦。到了安息日,与其愁眉苦脸地饿肚子,倒不如高高兴兴吃一顿丰富的大餐。安息日,医生放着病人不看病,那就是罪过。之前,犹太的圣者大卫在安息日时肚子饿,就进入帐篷拿祭坛上的祭品充饥,并且分给卫兵吃。而且请你们不要忘记两条更重要的诫命:一要爱人如己,二要尽心、尽力、尽意去爱你的神。牢记这两条诫命,废除安息日的烦琐教条。”

    法利赛派的信徒听到耶稣这么大放厥词,每个人都火冒三丈。而且耶稣收税吏马太为门徒的事,也让他们很愤怒。税吏是法利赛派眼中的罪人。一个守法的犹太人绝对不会跟他们来往,怎么还能够收他为门徒呢?耶稣甚至还和那些不正经的女人、小偷聊天,还跟他们一起吃饭等,这些事在法利赛的信徒看来,样样都不能原谅。他们责备耶稣不守戒律和礼规,是败坏风俗的罪人。

    对于他们的指责,耶稣也在大庭广众之下驳斥他们说:“善人从他心里所存的善,发出善来;恶人从他心里所存的恶,发出恶来。健康的人用不着去看医生,只有病人才需要医生,我来不是为召好人,是为洗涤罪人。如果世上的人都是好人,那又何必要有救世主呢?救世主既然是来救人的,罪恶深重的人更需要救赎,所以我要更加亲近罪恶深重的人,帮助他们,使他们能够得救。如果都跟法利赛派一样,疏远罪人、穷人,那些可怜的人什么时候能得救啊?法利赛派只救自己,不救别人,天主怎么会喜欢这些自私的人呢?我们不能效法这些伪君子,他们用济世来炫耀。有学问、懂教理的人,总是做一些伪善事,他们比不懂教理、做错事的人罪更深重。”

    尊崇耶稣的人听了这些话都感到很惶恐,他们说:“先生,请您不要指责法利赛派,他们有势力,我们不能得罪他们,否则对您很不利,他们会找机会陷害先生的。”

    耶稣淡然一笑说:“谢谢你们,很早以前我就知道不要为了自己的安全,而不纠正别人的错误。法利赛派的教条,就好像瞎子带路一样,为了传播福音,即使遭遇任何危险我也绝不退却。”

    有一天,耶稣走在伯赛大的街上,他看到一个可怜的老太婆。她跟别人碰面也不打招呼,很伤心地走着。耶稣看到之后很同情她,打听过她的身世后更加同情她。

    原来,这个老太婆叫汉娜,是个寡妇,她跟独生子一起生活。就在一年前,她的独子参加革命军,这期间,老太婆独自生活着,有一天,她的儿子悄悄地回来,汉娜高兴得不得了。但是她的儿子因为长时间的营养失调,瘦得不成人样。汉娜很想让儿子吃一顿丰盛的饭,可惜,那一天刚好是安息日。看着骨瘦如柴的儿子,老太婆心疼得说不出话,于是她不管安息日的戒律,起火烤面包、烤羊肉给儿子吃。看到儿子吃得很高兴,汉娜也很高兴。可是到了第二天,法利赛派知道这件事之后,就责备汉娜说:“汉娜,你为什么不守安息日的戒律?你不久就要遭天谴。”汉娜被他们一说,心里诚惶诚恐。后来汉娜的儿子回到革命军后不久就在一次战役中死于罗马兵的刀下。那是安息日后10天的事。而这件事也变成法利赛派和礼拜堂长老责难的口实,说那是汉娜不守安息日的戒律所受到的天谴。这个可怜的母亲,从那时候起衰弱得头发都白了。而她心中也总是在想,难道自己真的遭天谴了?慢慢地汉娜信了他们所责备的话,整天待在家里,出门也怕被别人看见。可怜的是,每当她上礼拜堂的时候,那些残酷的法利赛派不但不安慰她,还指责她的不是。

    当耶稣听了她的遭遇之后,他祈祷汉娜能早日脱离痛苦。

    第二个礼拜日,礼拜堂一早就来了很多人。早在两个月之前,耶稣就特地在那里传教,慕名而来听道的人非常多。因为之前的那些长老按照《旧约圣经》传教,内容枯燥无味、理论空洞,可是耶稣传教的方法与众不同,耶稣传教的时候,将教义由浅而深地讲解,老人和小孩也能懂,先知所留下来的教理,耶稣都用活生生的例子,把它们串起来一起讲。耶稣传教总是喜欢用天堂和人间比较,听教的人听了耶稣的话,都感觉到天主就在他们身旁,随时可以接近他。耶稣讲道从来不像法利赛派,只拿教条的句子咬文嚼字,而是由浅处入手,传给他们天主的福音,而且耶稣从来不说不守先知的教规会遭天谴之类的话。

    每个人都难免会做错事,之前人们认为到礼拜堂是去赎罪,自己好像站在法官面前的罪人,一点都没有亲切感,只是觉得恐怖。自从听了耶稣的传教后,人们知道天主是真正爱他们的,他们做错事,天主不但不责怪,还为他们担心。做错事的人只要诚心悔改,天主就会原谅他们。但是,有一个条件是不可责备别人,因为同样的责备必定加重自己的罪行。就这样,人们都喜欢听耶稣讲道,也慢慢地懂得天主的爱心,开始高高兴兴地上礼拜堂。

    有一天,那些长老们和平时一样朗读《圣经》、赞美歌,以及例行的教训,接着大家祈祷着法利赛派的又严格又难懂的教理。但是等到耶稣一上会堂,大家紧张的心情就缓和下来,期待着听他的传教。

    那天耶稣的精神比平时更好,他铿锵有力地说:“请大家注意一下,今天有一件很愉快的事。安息日有很多规律,大家都知道应该遵守,不是吗?但是有时要全部遵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教条各不同,连长老们的意见都不一致,不知道哪一条对哪一条错。”

    这时候在旁边听道的法利赛派和长老们都沉着脸,怒目而视。但是耶稣仍然镇定自若地说:“我们大家都知道,天主在六日间创造天地,第七日休息,所以安息日是这一周中最快乐的日子,我们这天应该停止工作,与天主共乐。如果安息日过得太辛苦,天主也会悲伤的,本来天主的意思是安息日要大家过得快乐、安适。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家却变得越来越拘束、痛苦,这是违背天主的心意。”

    大家听完耶稣的话,心中十分激动。

    耶稣接着说道:“安息日,本来就该全家人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再吃一顿丰富的美餐,赞美天主,这才符合天主的心意。”

    耶稣顿了一下,看看教堂的每个角落说:“如果当离别许久的儿子回来的时候,刚好是安息日,你们大家说,是让久别的儿子饿肚子呢,还是起炉子烤面包、烤羊肉,拿出最好吃的东西给他吃呢?选择哪一种,慈悲的天主才会真正高兴呢?大家应该很清楚吧。”

    这时候,大家都明白了耶稣说的是汉娜,而礼拜堂的长老们和法利赛派听到这里更加生气。

    但是耶稣完全不管他们的态度,继续大声地说:“汉娜,请走到这里来吧。”

    在一个角落里,有一位老太婆哭泣着走出来。

    耶稣安慰她说:“汉娜,你不要害怕,你应该坐在最前面。”于是他带着汉娜来到教坛。

    这时,耶稣用充满仁慈的目光盯着汉娜说:“汉娜,我听别人说,你遭受到天谴一直很痛苦。但是汉娜,我认为你是正确的。当天主看到你的痛苦之后,他一定会怜悯你的。你在安息日烤面包给自己儿子吃,天主绝对会谅解你的。”

    汉娜听完耶稣的话之后,感动得大声哭了起来,这时候人群中也有人跟着哭起来。

    耶稣继续坚定地说:“汉娜!记住,你的儿子为国捐躯的事,与在安息日烤面包烤羊肉完全没有关系,天主绝不会生气的。知道吗?汉娜!你有一颗纯洁的心,天主会祝福你。”

    这时候,这位饱经风霜的老太婆已经跪倒在耶稣脚下,哭泣不停。

    耶稣定了定神,向群众大声宣布:“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吧!天主的安息日是欢乐日,不是困扰人们的日子!”

    但是自从这件事情之后,法利赛派对耶稣更是恨之入骨了。

    富有奥义的故事

    耶稣给他的门徒们讲了一个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从前,有一位富翁,他的仓库中满是金银财宝,而且他有很多的家畜和广阔的农场。

    他有两个儿子,他很疼爱他们。但是他对儿子过度地放纵,只要能用钱买得到的东西,他都会买给他们。

    这兄弟中的哥哥是一个很认真而且安分守己的人,但是他的弟弟却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人。弟弟经常想:“再这样下去实在是没有什么意思,在乡下过一辈子,那会让人憋死的。不如出去闯一闯,还能随心所欲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该有多好啊!而且,父亲有这么多的财产,等他死了,还不是要跟哥哥分财产?要等到那时候分的话还不如趁早分,我也可以拿这笔钱,到外面去闯一闯。”

    他想好了之后,就马上到父亲那里要求分财产。父亲认为小儿子是在无理取闹,没有答应他的要求。但是小儿子每天都跑去缠着父亲要求分财产,甚至有时候还蛮不讲理地发脾气。

    这时候他的父亲终于看破一切,就叫两兄弟来到跟前,当面分了财产给两兄弟。哥哥分到了全部的农场,弟弟则得到了他想要的钱财。

    小儿子分到钱之后,就高高兴兴地到外边去闯荡。他到处结交新的朋友,开始不停地吃喝玩乐,任意挥霍钱财,没过多长时间,小儿子分到的金钱全都花光了,但是现在他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就在这个时候又遭遇了旱灾,一整年没有什么雨水,农作物的收成只有往年的三分之一,就是有钱人有时也买不到食物,更不用说穷人了。

    已经把钱都花光了的小儿子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跑到一位富翁的农场去当临时工。他的工作是养猪,有时肚子饿得实在没办法了,只好偷猪吃的豆荚来吃。

    虽然小儿子想换工作,可是没有人雇用他,在这种困难艰苦的情况下,他忽然想起家乡的父亲。

    他痛哭流涕地说:“这会儿如果是在家中多好啊!在家里就是碰上了大饥荒也不用担心,家中的工人也都是饱食暖衣的,但是现在我却还在挨饿,我还是回家去吧!”

    于是他终于下定决心,打算马上动身回家。

    在家里的老父亲自从小儿子拿了钱出去外边闯荡之后,每天都在为他担心忧虑。

    父亲担忧地说:“我的孩子现在会在哪里呀?生活可好吗?”

    他的大儿子听到老父亲的话就说:“也许他因为好吃懒做,现在早就把钱花光了。”

    听到大儿子这么说,老父亲更是担心,每天都靠着门盼望小儿子的归来。就这样一两年的时间过去了。突然有一天,老父亲正站在牧场的高台上眺望的时候,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年轻人蹒跚地走过来,老父亲马上认出是小儿子,欣喜若狂地跑过去迎接,紧抱住小儿子,告诉他自己这两年很想他。

    小儿子也在父亲怀中哭着说:“父亲,儿子得罪了上天,又得罪了父亲,不配做您的儿子,今后您收我做仆人吧!”

    老父亲吃惊地说:“说什么胡话呢!你能够平安无事回到家我就很高兴了,赶快到里面去吃饭!”

    于是,老父亲吩咐仆人拿新衣服给他换上,取戒指给他戴上,找鞋子给他穿上,又让厨师宰了一头肥牛,为小儿子接风。

    老父亲说:“原本我以为我儿子已经死了,但是现在又活了,让我们痛痛快快地庆祝吧!”正庆祝到一半的时候,大儿子从田里回来,听到厅堂上的喧闹声,知道是弟弟回来了,父亲正为他接风,大儿子心中特别不满,不愿意参加这次宴会。

    老父亲知道这件事之后,慌忙去劝解他。大儿子很气愤地说:“我在家中侍奉父亲这么多年,从来不敢违命,父亲却没有给过儿子一只羊,好让儿子和朋友们喝酒,现在弟弟把家产用光回来了,您竟杀肥牛来庆祝!”

    听完大儿子埋怨的话,老父亲回答说:“我的孩子啊,我们经常在一起,这里的一切都是你的,但是你的弟弟把所有的钱都用光了,愧疚地回到家,所以我才情不自禁地去庆贺。”

    耶稣给他们讲完这个故事,就问他的门徒说:“约翰、西门,你们懂得这个道理了吗?天主爱人的那份心,就跟这位老父亲是一样的,当天主看到一个罪人回头,他也是十分欢喜的。”耶稣的门徒们听了他的话之后都深受触动。

    耶稣他们住的地方附近有个牧场,羊群正在尽情地吃着草。耶稣看着小羊,接下去说:“我还听说过一个故事。有一位牧羊人,他养了100只小羊,不幸走失了1只,他就把99只羊赶进牧场里,去找寻那1只迷失的羊。等到他走遍很多丘陵、森林、山谷到处寻找后,终于在林中看见那只迷失的小羊。他很高兴地把羊扛在肩上,背着回家了。但是他竟然高兴得忘了牧场里的99只羊。我讲这个故事是想告诉你们,如果一个罪人肯回头,那么他要比99个不知悔改的好人,更能够让天主感到喜悦。”

    弟子们这时候都点点头,听懂了耶稣的话。

    耶稣接着说:“想要解救恶人的心灵,你们在责备他的罪行之前,就得先饶恕他的罪行。当他得到了饶恕,他就一定会反省。被人指点反省,自己认识自己的错误,这才是重要的。”

    这时候彼得问耶稣说:“如果我的弟兄得罪了我,那我应该饶恕他几次呢?到第七次可以吗?”

    耶稣回答他说:“你这个问题问得好。那么我回答你,不是到第七次,而是要到第七十个七次。你要先饶恕他本人的错,同样地,如果你自己做错事,就要认罪,才能被天主救赎。之前,我在一个广场传教的时候,一群人绑着一位年轻女子走过来。这个可怜的女人被他们丢石头,还被打得遍体鳞伤,我问众人这个女人犯了什么罪,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这个女人罪孽深重,她是个妓女,而且总是用甜言蜜语迷惑很多男人,大家让我责罚她。但是我说,这个女人已经被你们折磨得不成人样了,而且她不能由有罪的人来判,你们中间谁能认定自己没有罪过,就第一个拿石头打她。这时候他们都觉得很惭愧,就陆续地走掉了。后来只剩下那个女人低着头站在原地不动。我讲这个,是想要告诉你们,如果想要责罚别人的过错,首先要反省自己之前的过错,悔改自己的行为。”

    先知约翰之死

    正当耶稣回到迦百农的门徒彼得家中休息的时候,从遥远的比利亚省来了两位使者。耶稣看到了这两位使者,还没等对方开口说话,他就问他们是不是带来了不幸的消息。使者听了耶稣的话之后,都默默地低下头不敢看他。

    耶稣知道他们带回来的一定是先知约翰的事情,就赶忙询问情况。两位使者都耷拉着脑袋,流着眼泪说约翰已经被杀死了。

    耶稣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伤心坏了,他的门徒们听了使者的话也都愣住了。

    耶稣忍着悲痛说:“先知约翰是一位正直的人,他明明知道自己处境十分危险,还是不放弃传播真理的使命。在现在这个世上,正直的人要贯彻天主的真正使命,就会为自己带来极大的危险。请你们详细地告诉我他是怎么死的。”

    两位使者擦干了眼泪,把先知约翰的事情告诉了耶稣。

    就在三年之前,约旦河的先知约翰被希律王的次子希律·安提帕的手下借着叛乱的嫌疑罪名逮捕,关在了“死海”的牢狱里。

    先知约翰的双脚被铁链锁住,当他需要外出的时候,他的双手和双脚要被手铐、脚镣锁起来,遭受痛苦的折磨。除了朋友送食物、探访之外,约翰整天都面对着牢房漆黑的高墙,独自思考问题。

    离牢狱不远的地方有希律·安提帕的豪华宫殿。他一心想要除掉约翰,但是一直都找不出像样的理由能够将他置于死地。先知约翰在约旦河畔向群众传教的时候说:“不久将会出现弥赛亚,大家要赶快悔改啊!”但是先知约翰除了讲道和替人施洗之外,既没有煽动民众违抗希律王,也没有推翻国王的激烈言论。

    约翰被捕入狱之后,听他讲道的人都祈祷着,盼望他能够早日被放出来,能够再听到他的声音,一睹他的神采。而希律·安提帕王也十分清楚,如果他杀死约翰,一定会引起民众强烈的反感。

    可是,希律·安提帕就是不想放过约翰。希律是因为他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罗底,才把约翰抓捕锁在监狱中的,因为先知约翰说希律娶兄弟的妻子为妻不合伦理。当然,希律·安提帕最怕像约翰这样强硬刚直的传教士出现。

    就这样,约翰被关在牢里整整三年。有一天,希律·安提帕庆寿,大摆筵宴,文武百官都在座。希律·安提帕有一位名叫莎乐美的漂亮女儿。她不但人长得漂亮,而且跳舞也是独一无二的。

    其实,莎乐美不是希律·安提帕的亲女儿,而是希罗底和腓力所生的女儿。在宴会上,喝得大醉的希律·安提帕对女儿莎乐美说:“莎乐美,今天晚上你舞一支你最拿手的舞给我看看,你想要什么我都赏给你。”

    莎乐美飞奔到母亲那里,不知说了些什么,然后说:“父王,您的话可当真?”

    希律·安提帕睁着快要睁不开的双眼说:“是真的,我希律王从来不说谎话。”

    莎乐美听了之后就开始在宴会上翩翩起舞,舞姿十分放荡,看得文武百官还有一些宾客都如醉如痴。

    希律·安提帕见到女儿跳得让他们都看呆了,更是得意洋洋。当她舞完后,莎乐美拿着银盘走到希律·安提帕面前请求赏赐。

    希律·安提帕十分高兴地说:“你要什么赏赐,大大方方地说出来吧。”

    莎乐美阴险地说道:“父王,请在银盘中放上先知约翰的头颅作为给我的赏赐吧。”

    希律·安提帕听完之后,面色大变,拿在手里的酒杯也掉到地上。在座的所有宾客也都马上紧张起来。

    希律·安提帕没有想到她会要这个赏赐,因为先知约翰这个人现在杀不得。

    “父王您不会抵赖吧?”莎乐美带着讽刺的笑,逼迫着希律·安提帕。

    希律·安提帕看着那些宾客,也碍于自己的面子,不好收回刚才所说的话,就让差役入狱斩杀了约翰。不到半小时,先知约翰血淋淋的人头放在银盘中端了上来。莎乐美接过银盘,之后拿着银盘疯狂地跳起舞来,这真是一幅地狱里才可以看得见的景象。

    但是,约翰为什么会被莎乐美他们杀死呢?在场的宾客没有一个人知道为什么。这是只有希罗底和莎乐美母女两个才知道的秘密。

    原来,希律·安提帕的后妻希罗底本来是希律·安提帕弟弟腓力的妻子。希律·安提帕看上她的美貌,要把她迎入王宫的时候,全国的人都害怕希律,没人敢表示反对,只有先知约翰说,娶一位心术不正的女人来做王妻,恐怕会招来犹太国民的大不幸。

    后来希罗底听了这个消息之后,对约翰怀恨在心,准备伺机报仇。

    果然,机会就这么来了。

    就在第二天约翰的朋友像平时一样,带了水果和面包探监的时候,他们看到的是没有头颅、惨不忍睹的约翰的死尸。朋友们哭着入狱收尸,将他埋葬在他之前传教的约旦河畔,然后就来告诉耶稣。

    这个故事讲完之后,使者早已经泣不成声。在座的人也都不说话了。因为大家都在为一件事情悲痛着,约旦河的先知约翰死了!

    这时候,耶稣也低着头,默默无语。过了一会儿,使者对耶稣说:“请您也要倍加小心啊!希律·安提帕也听到了您的名气,已经开始注意您了,您还是暂时离开安提帕管辖的地区吧。”

    耶稣静静地听着,然后说:“不!从现在开始,我要走到希律·安提帕看得见的地方。”耶稣的门徒们从来也没有见过态度如此坚定的老师。

    去意已决

    耶稣投宿于一家小旅舍的时候,他想着先知约翰跟自己命运的关系。替耶稣施洗的是约翰,使自己下定决心传播天主福音的也是约翰。而对于耶稣所想的圣道给予明确肯定的还是约翰。

    现在,约翰被杀了,这就是说,天主已经召唤约翰回到天国了!这就代表约翰已经尽了他的使命。

    但是,留给耶稣的是一条多么困难而坎坷的道路啊!这条道路上荆棘丛生,而且到处都是豺狼虎豹。他精心挑选的这12位门徒,显然还没有悟出天主的意志和圣道。他们一碰到天主的尝试,就心生害怕而紧紧地依赖耶稣。

    所以,耶稣在人世间是孤独的。但是,他从来不感到悲哀和寂寞。因为他知道,如果天主的意志是这样的话,那么自己是唯一受到祝福的人。他的内心充满了勇气和力量。但是,他的弟子们并不知道他的心意,他们只知道危险迫近了。

    这时候耶稣很坚决地告诉他的12位门徒,说自己要动身去耶路撒冷。一听到这话,弟子们都不解地看着他,认为那里十分危险,劝他不要去,而且,法利赛派和祭司们都十分憎恨耶稣,希律·安提帕也要加害于他,弟子们希望耶稣打消这个念头。因为全国的穷人都等待耶稣的福音,他不能舍弃他们,只能只身进入虎穴。耶稣的弟子们用尽言辞来阻挡耶稣去耶路撒冷。

    但是,耶稣坚决地说:“谢谢大家的好意。你们担心的事,我也很清楚,去耶路撒冷的确很危险,可是我不能退却。凡事都是天主的旨意,这一次出门后,我们可能没有机会再畅谈了,今天我再讲讲天国的事吧!”听到耶稣说这样的话,弟子们只好围在耶稣的身旁听耶稣讲道。

    耶稣顿了顿说:“我经常讲天国的事,但是很多人到现在还不大了解我说的话,还有的人已经显得不耐烦,你们12人当中也有这样的人,我是很清楚的。我们都知道,天国是看不见的,天国像酵母一样,当你把酵母掺在白面当中,白面会完全发酵。酵母使面粉发酵,天国之道激发人的精神,使人的生活有新的味道。看不到天国的人,等于看不到人们心里的爱与正义。天国是灵魂之国,不是地上王国的土地、房子。这样的天国,刀剑消灭不了它,天灾人祸也毁灭不了它。而天国又像一粒芥子,芥子在百草的种子里是最小的,但芥子种在土里生长起来以后,很像一棵小树。天国之道,在开始时信仰的人很少,时间久了就能成为世上的一株大树。”

    耶稣谈论天国,采用的是最浅显、最鲜明的比喻。但是他的弟子当中,激进派的西门认为耶稣的话过于软弱,令人难以接受。而现实派的犹大也认为耶稣做事慢吞吞的。不过,耶稣的言行有深不可测的真理,圆满地充塞着年轻弟子的心灵,所以他们没有想离开他的意思。

    西庇太的儿子约翰和雅各布,是耶稣的弟子当中思想最天真最活泼的。

    雅各布央求耶稣说:“等到创立天国之后,您可以荣登王位,约翰坐在您的左边,我坐在您的右边好吗?”

    耶稣赶忙摇着头对他们说:“你们还不知道所要求的是什么。我喝的苦水,你们能喝吗?我现在要去耶路撒冷,等待我的是恐怖与折磨,你们能够接受得了吗?我能够给你们的不是什么宝座,而是痛苦的十字架。”

    接着门徒彼得问他:“即使是这样,您还是要去耶路撒冷吗?”

    耶稣早就下定决心去圣地了。他临走之前,再一次端详着他的12个门徒,动情地说:“我收你们12位为门徒,同时也把你们当做好友。这次耶路撒冷之行,要有舍身的勇气。在这种危险的情况下,我不勉强你们同去。如果你们当中有不愿意去的人,我也不勉强,你们有选择的自由。但是请你们记住,进入天国的门路,现在还是狭窄而艰苦的。”

    听完耶稣的这些话,门徒们都紧握着他的手说:“先生,我们这12个人什么样的苦都受得住,您放心,我们永远跟着您。”

    耶稣听到自己的门徒说出这样的话,会意地微微一笑,不说话了。

    一路穿越危机

    就在逾越节的前8天,耶稣带着他的12位门徒从北方的该撒利亚腓立比出发。从北方到南方的耶路撒冷,路途十分遥远,但是他还是跟平时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精心的准备。他的弟子们肩上都背着各种小背包,但是耶稣只用细木做拐杖,其他什么都没有带。

    从该撒利亚腓立比到耶路撒冷,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是经过德加波利省和希律·安提帕统辖的比利亚省,沿着约旦河东边的路;另一条是从加利利省经过撒玛利亚省,沿着约旦河西边的路。

    不过,不管走哪一条路都是十分危险的。这两条路都要经过希律·安提帕统辖的领土。对于要走哪一条路的问题,门徒也都议论纷纷,不过大部分的门徒主张走约旦河东边的路。他们认为,虽然他们必须要经过希律·安提帕的领土,但是走西边要经过撒玛利亚省。撒玛利亚省人很不友善,可能连借住的房子也没有。

    撒玛利亚省接邻耶路撒冷的犹太省,虽然两省都信仰着相同的宗教,但是老百姓彼此之间的感情并不和睦,撒玛利亚人不参加耶路撒冷的朝圣,撒玛利亚省的中央基利心山有一座圣殿,该省的百姓就在这里过逾越节、五旬节,还有帐幕节。对于《圣经》,他们只念戒律非常严格的《摩西五经》,他们看不上其他经典。

    犹太省的百姓如果要到加利利省,大部分人都不经过撒玛利亚省,而是绕一个大圈子取道约旦河东边。

    门徒犹大格外反对走约旦河西边的路,他说:“我不是很喜欢和撒玛利亚的人一起吃饭。”而门徒西门也附和着说:“撒玛利亚那里有很多土匪,走这条路实在是太危险了。”

    门徒多马却认为,约旦河东边的路程既远又多山谷,白天又热,夜间有野狼出没。撒玛利亚省的人也是犹太人,路程又近又好走。

    他的话立刻遭到了犹大等人的反对,他们认为,撒玛利亚省的人虽然也是犹太人,可是他们有阿拉伯血统,都是顽固分子。

    大家意见出现了很大分歧,门徒彼得征求耶稣的意见。

    耶稣考虑了一下说:“还是走撒玛利亚吧!要传教的人,一点都不能有犹大的那种想法,撒玛利亚人与犹太人之间的仇恨,可以说是犹太人自己的罪过。在过去的几百年之间,犹太人欺负撒玛利亚人,因此种下今日仇恨的祸根,所以我们更要尽量找机会去接近撒玛利亚人。”

    但是犹大仍旧不赞成耶稣的看法:“我还是不同意,这次不是因为讨厌撒玛利亚人,希律王现在想害您,我们13个人一起走的话,马上会被注意,因此我们还是分开来走,更要走不太有人走的路。”

    后来耶稣想了想,觉得犹大的话也很有道理:“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到达耶路撒冷,那么我们就按照犹大的说法分成两路走好了。我和彼得、约翰、雅各布四人去西边的道路,而其他人再分两队走东边的路,大家在死海附近犹太省的耶利哥会面。”

    行程决定好了之后,他们就准备出发。走西边的耶稣比走东边的门徒晚一天离开该撒利亚腓立比。

    该撒利亚腓立比在以土利亚省,是希律·安提帕的弟弟腓力的管辖地。虽然同样是以色列的一省,但因为统治者不同,所以希律·安提帕没有权力在这里逮捕耶稣。尤其这个省真正的犹太人很少,所以只要他们将自己打扮得像外国人就不会被认出来。

    耶稣很想在旅行的途中,顺便看望一下他的第二故乡——迦百农。同时那里也是弟子彼得的家乡,他的岳母、孩子都在那里。于是,耶稣他们往南走到迦百农附近,很小心地等到太阳下山后越过省界。越过省界就是希律·安提帕的领土加利利省。

    最后终于到了彼得的家,彼得的家人对夜晚拜访的耶稣等人进行了热情的款待。虽然看起来没有什么危险,但是他们还是天一亮就离开彼得家,坐船渡过加利利湖。等到下船之后,立即赶往德加波利省,进入撒玛利亚省。

    在路上耶稣就想,或许再也没有机会回故乡拿撒勒了吧!他现在特别想去看看年迈的母亲玛利亚。但是信仰虔诚的母亲,今年一定也会参加朝圣前往耶路撒冷的。到了耶路撒冷,找到拿撒勒村人搭帐篷的地方,耶稣知道就可以见到母亲。耶稣愉快地想象着在帐篷中看到久别的慈爱的母亲的景象,开始紧张兴奋起来。

    当耶稣他们来到撒玛利亚省的时候,已经可以看到从各地路经撒玛利亚省前往耶路撒冷朝圣的很多团体,耶稣尽量避免与朝圣团在一起。因为全国各地听说耶稣的人很多,如果知道他要来,一定会引起注意。

    不久,耶稣他们越过犹太省,然后又绕路到耶利哥与其他门徒会合。

    当他们刚到耶利哥街上的时候,就听到一个年轻人的声音说:“我们都很担心您,没有什么事吧?”原来是门徒巴多罗买。

    耶稣见到他之后也很高兴,很愉快地答复他。但是耶稣四下看了看,没有见到别的门徒,就询问其他人现在都在哪里,巴多罗买告诉耶稣说其他人都在等候他们。

    原来他的这些门徒认为如果人太多,容易引人注目,所以只有巴多罗买一个人来接耶稣他们。

    耶稣听了之后十分感激门徒们的用心。

    当天晚上大家在餐桌上开始谈论一路上的遭遇,而这也让耶稣和他的门徒们忘记了旅途的劳顿。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