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的力量:成也性格败也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为什么要打造好性格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性格决定命运,不同的性格构成了不同的人生命运。人们都期待着自己能有个好命运,能更多地享受到地位的尊贵,物质上的丰腴,人际上的融洽,但很少有人反思过这一切都与自己的性格存在着某种微妙的关系。所以,这里真诚地忠告你:要想拥有好的命运,就请首先打造好的性格!

    1.好性格提升自我

    良好的性格是学习或工作的动力和保证。一个人在学习或工作上有没有明确和正确的动机,是这个人为此奋斗过程中有没有热情、能不能坚持下去的先决条件。

    好性格会给人带来好命运。不管是学习、生活还是工作,也不管是为官、为商,还是社交处世,都是性格在起主导作用。就是说,你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与你的性格息息相关。

    上海枫林中学是一所基础较差的初级中学,学生大都自卑感很强。有一次,区里举行初一政治学科演讲比赛,全年级居然没有一个学生敢报名。后来,老师发现这样两个女学生,其中一个写作尚可,但口才不行;另一个能说会道,却不会写作。老师就鼓励她们互相合作,发挥各自的特长,大胆地参加比赛,结果得了奖。意外的成功恢复了这两个女生的学习自信心,从此她们热爱写作,并由此带动了其他各科的学习,成绩直线上升,很快在年级里名列前茅。

    这是枫林中学的一份总结中的一段材料,它清楚地揭示了性格与学习的关系。

    性格对学习的促进作用首先表现在,良好的性格是学习或工作的动力和保证。一个人在学习或工作上有没有明确和正确的动机,是这个人为此奋斗过程中有没有热情、能不能坚持下去的先决条件。如果学习是因为别人的要求,或是看到别人读书了自己也不能不读书,那自然就没有动力。在学习上,人的良好性格首先就表现为对学习的意义有明确的认识;同时,具有良好性格的人,总把学到新的知识、解开一个方程或做成功一个实验,看成是最大的满足,看成是对自己最好的奖励。如果把学习始终看成痛苦的事,时刻靠意志去坚持,那是难以想象的。但是,学习也不是时刻有成功的奖励的。事实上,越是令人鼓舞的成就,越需要花费更大的努力,有时甚至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苦心经营”。这就是对意志的考验了。

    其次,学校中优生和差生的区别,有许多是表面上反映在学习成绩的差异上,而实质上根源于性格的差异。

    在性格的动机方面,落后学生往往有四种类型。一曰被动型,自己没有上学的愿望,只是由于家长的要求或者社会舆论的压力,不得不上学。“要我学”三个字概括了这种被动应付的学习动机。二曰随波型,同龄人都上学去了,自己也去上学,上学本身成了目的。三曰“混日”型,读书是为了混文凭。四曰虚荣型,学习只是为了受到表扬或奖励,因而不能刻苦学习,甚至不惜弄虚作假。

    在性格的情感特征方面,落后学生往往表现为一是对现实的态度冷漠,对别人有一种抵触情绪;二是对教师、家长采取封闭和疏远的态度;三是丧失自信心,自暴自弃。

    在性格的意志特征方面,落后学生表现为一是缺乏自觉性,在困难的任务面前处于被动地位,有赖于家长、教师的督促;二是缺乏自制性,难以控制自己的情感,容易受各种诱惑;三是缺乏坚持性,学习或工作往往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社会上各行各业各领域的胜出者都需要有不同的性格相适应。就是说,你若想在哪一个方面取得成就,就必须打造一种适合于该方面成长和发展的好性格,从这一意义上说,追逐成功也是磨砺性格的过程。

    2.好性格促进创新

    创新是性格的独立性。有高度创造性的人在他的创造活动领域,往往是一个不顺从者,他不受习俗的束缚。《神曲》作者但丁说过:“走自己的路,让人家说罢!”当然,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又往往是很随俗的,是一个顺从者。这种顺从与不顺从的辩证统一,体现了一个人真正的独立性。

    一个人有没有开拓意识、创新精神,与其性格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就是说,一个人创造力的高低在更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性格因素。

    创新少不了长期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就像清末学者王国维形容的那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用来形容创造的过程再合适不过了:确立目标—锲而不舍—有所创造。

    创新少不了怀疑意识。著名物理学家温伯格说:“不要安于书本上给你的答案,要去尝试下一步,尝试发现有什么与书本不同的东西。这种素质可能比智力更重要,往往成为区别最好的学生和次好的学生的分水岭。”创新意识和怀疑意识、批判意识往往是同义语。爱因斯坦对任何理论都投以怀疑的眼光,用独立思考去进行审查。他正是由于对传统的、绝对时空观中的“同时性”概念发生怀疑,才走上了“狭义相对论”的创立征程的。

    创新要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敏锐性。爱因斯坦曾经深有体会地说:“我没有特殊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又说:“谁要是体验不到它,谁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惊讶感,他无异于行尸走肉,他的眼睛是模糊不清的。”一个人如果只知道墨守陈规、引经据典,对周围的一切事物熟视无睹,他就失去了创造的生命力。大物理学家约里奥·居里用α粒子轰击元素铍,发现了一种很强的射线,可他不假思索地认为,这只是一种普通的γ射线。后来,年轻的核物理学家查德威克满怀好奇地重复了这一实验,并且大胆地预测,这正是中子。为此,他获得了诺贝尔奖。以后居里每次回忆起来,都为自己关闭了好奇的心灵之窗而自责:“我真蠢啊!”

    创新是性格的独立性。有高度创造性的人在他的创造活动领域,往往是一个不顺从者,他不受习俗的束缚。《神曲》作者但丁说过:“走自己的路,让人家说罢!”当然,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又往往是很随俗的,是一个顺从者。这种顺从与不顺从的辩证统一,体现了一个人真正的独立性。

    创新是自信与自谦的统一。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必须是有足够的勇气提出问题和确信自己的正确性的,而不是常常拜倒在权威面前。有许多人就是因为缺少自信而徘徊在真理的大门外边:1936年,斯特拉斯曼用中子照射钡时,发现了裂变现象。但是,他迷信核物理学家梅特纳的权威。当梅特纳否定他的实验时,他就毫不犹豫地将这一发现扔进了废纸篓。等到核裂变现象被别人证实的时候,他才认识到没有创造的勇气和自信,乃是最可悲的。然而,科学的自信和自谦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自信,谦逊就等于放弃创造;而没有谦逊精神,自信就会成为狂妄和固执。只有既坚持真理又修正谬误,才能有不断的创造。

    以上所说虽然远不能包含发展创造力所需要的全部性格特征,但足以说明,创造才华和创造性格是须臾不可分离的。

    学习的成功、成才的希望、良好的交往和激动人心的创造,都要有相应的性格作为基本保证。所以,发扬我们性格中的优点,改造我们性格中的弱点,塑造良好的性格,确实是人生的一大任务。

    3.好性格充实人生

    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己的爱好和追求,没有自己的完整性格,没有自己独立的世界,也就是没有自己特殊的观察世界、理解世界和对待世界的方法,没有自己所憧憬、所幻想的世界,那他怎么会不感到空虚、单调、欠缺和失落呢?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人们的心目中形成了这样一种印象:似乎文学家、艺术家总带几分癫狂;科学家、发明家总有几分古怪。诸如卢梭喜爱光着脚板站在烈日下暴晒,郭沫若贴着土地狂热地亲吻,牛顿把手表当鸡蛋蒸煮,陈景润走路撞着电杆还问是谁撞他……更有甚者,甚至认为没有这么几分癫狂和古怪,就是缺乏“天才气质”,言下之意,就成不了科学家、文艺家。以上所说的那些科学家、文艺家的失态行为,也许都是真实的。这并不值得奇怪,谁一生中没有过几次事后想来不免哑然失笑的行为呢?问题是,有些喜欢猎奇的传记家和记者,有意无意地把那些一时的失态渲染成创造活动的必然因素了,似乎离开了它们,科学创造就无法进行了。

    据说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某项民意测验中,有40%的人认为科学家是一群怪里怪气的人。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误解。

    事实与人们的偏见正好相反,绝大多数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不但性格是正常的,而且是更为丰富、更为积极、更富有力量的。马克思为了创立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几乎牺牲了自己的一切,包括一切娱乐和爱好。但是只要当他和孩子们在一起时,他便会童心焕发,和他们一起折纸船,让它乘风破浪,让它“中弹起火”,看到纸船在水盆中熊熊燃烧,他和孩于们一样乐得开怀大笑。马克思很喜欢下棋,而且只想赢。有一次和他的学生、战友李卜克内西对垒,被对方将死了,这时天已很晚,马克思发火了,要求第二天早晨到李卜克内西的家里去下棋,非赢回这一局不可。

    爱因斯坦工作起来那种专注的态度和无比深刻的思维,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但他却不是一个不谙世故的书呆子。他对生物学和哲学都有浓厚的兴趣;他喜爱文学,莎士比亚、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席勒、萧伯纳的作品,都活跃在他的心中。他对音乐的酷爱更是有名的,他的音乐造诣之高,连有的专业音乐家也自叹不如。对于爱因斯坦,文学艺术绝不仅仅是娱乐和消遣。他对艺术的执著追求,恰如他献身于物理学一样,乃是出于精神生命的需要,乃是他性格的组成部分。他在《我的世界观》一文中曾经告诉人们:“照亮我的道路,并不断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真……要不是全神贯注于那个在艺术和科学研究领域永远也达不到的对象,那么,人生在我看来就是空虚的。”

    是的,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己的爱好和追求,没有自己的完整性格,没有自己独立的世界,也就是没有自己特殊的观察世界、理解世界和对待世界的方法,没有自己所憧憬、所幻想的世界,那他怎么会不感到空虚、单调、欠缺和失落呢?

    交往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在交往过程中,我们可以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增加知识的财富,可以与别人结成深厚的友谊,分享感情。因此谁都希望自己在交往活动中如鱼得水,深受别人的欢迎和尊敬。但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实现这一希望的。有些人就常常得不到别人的接纳和欢迎,甚至遭到同伴的疏远、嫌弃,独自品尝着受冷落的滋味。心理学上把那种受到别人喜爱的人称为“人缘儿”,把受人冷遇的人称为“嫌弃儿”。

    据调查,“人缘儿”具有如下性格特征:

    对待集体方面:乐于为集体做事,有集体荣誉感;

    对待他人方面:诚实,坦率,直爽,刚正,耿直,平易,温和,友善,慷慨,热情,豪爽,仗义,谦虚,真挚,纯朴,体贴人,同情人,帮助人,尊重人,表里如一,与人为善;

    对待自己方面:举止大方,富有朝气;

    对待学习、工作、生活方面:勤劳,俭朴,勤奋刻苦,有钻研精神;

    情绪方面:稳重,开朗,活泼,风趣幽默;

    意志方面:办事果断,有恒心,有毅力;

    认知方面:聪明机灵,有才华,善于辞令,知识广博,成绩优异。

    “嫌弃儿”具有如下性格特征:

    工作作风方面:工作死板,官架子十足,爱打小报告,工作不负责任;

    对自己的态度方面:自视清高,自命不凡,高傲;

    个人生活作风方面:不爱卫生,流里流气,作风散漫,马大哈,不拘小节,娇气,乱用别人东西;

    言谈举止方面:爱骂人,言语不美,爱说风凉话、大话,嘴不饶人,乱开玩笑,说话不顾场合,好耍贫嘴,经常背后议论别人,装腔作势,举止粗鲁;

    气质方面:脾气暴躁,反应迟钝;

    个人品格方面:自私,尖钻,虚伪,圆滑,忌妒,俗气,懒惰,不正直,爱猜疑,好表现,欺软怕硬;

    学习方面:不爱学习,不求上进,还妨碍别人学习;

    对异性的态度方面:和异性说起话来没个完,在异性面前好出风头。

    可见,造成“人缘儿”和“嫌弃儿”区别的主要原因在于性格特征之不同。好性格才能营造好人缘儿,有了好人缘儿,人活在社会上才会感到快乐、充实和富有价值。

    人活着,感到幸福或不幸福,与自身的性格有直接的关系。一方面,适宜的性格可以创造幸福,比如顽强、勤奋、机智等优质性格就能开创人生成功之路;另一方面,适宜的性格可以善待生活,善待人生,因而也能更多地感受到幸福和欢乐。

    4.好性格带来好命运

    智力的高低并不是一个人取得成绩大小和主导命运的主要原因。那么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特尔曼等人的研究令人信服地证明,主要的原因是性格。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在20世纪20年代,曾经测试出1528名智商在140以上的智力超常儿童(在心理学上,智商100为正常,120为聪明,140以上为天才)。根据一般猜想,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应该取得比较好的成就。结果如何呢?特尔曼等人进行了长达40年的追踪研究。到60年代,这1500多名当初的“神童”,情形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乐观。他们之中,确实有20%的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60%的人却成绩平平,更有20%的人流到了中等人以下。那就是说,智力的高低并不是一个人取得成绩大小和主导命运的主要原因。那么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特尔曼等人的研究令人信服地证明,主要的原因是性格。

    卧薪尝胆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是很熟悉的。越王勾践为了雪洗被吴国战败的耻辱,睡柴草、尝苦胆,十年如一日。他这种刻苦自励,发愤图强的精神,终于使他重振旧威。

    负荆请罪的故事想必大家也是很熟悉的。赵国贤相蔺相如,面对武将廉颇的多次公开污辱,“隐车避匿”“称病不朝”。他这种克制忍让、顾全大局的品格,赢得了廉颇的敬佩,二人遂结为刎颈之交,也使赵国威名大震。

    空城计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的了。诸葛亮面对司马懿的大兵压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这种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性格,令敌退避三舍。

    相反的例子也数不胜数。项羽的刚愎自用、感情用事导致他乌江自刎;赵括脱离实际纸上谈兵,结果使40万赵兵遭到活埋。

    性格与政治事业关系如此密切,而与科学事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的成才愿望,一个人在科学上干一番事业的雄心,没有良好的性格支撑是难以实现的。一位哲人总结了人类千百年的历史,深沉地说道:“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这就明白地告诉我们,“犹豫”和“怯懦”这两种性格是同科学无缘的。

    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在成才和取得事业成功的道路上,第一个障碍就是看不到希望的曙光,似乎成才的路径从来就没有向自己开放过。可是,又有哪一位人才的成功道路不是靠自己走出来的呢?历史上许多杰出的人才在中学时代往往是不起眼的,甚至遭到别人歧视。爱迪生在读小学时就因学习成绩不好被老师揪住耳朵拖出教室,开除了学籍;达尔文幼时是个平庸的孩子,学习成绩比起他的妹妹来,远远地落在后面,被人瞧不起。爱因斯坦的情况就更为典型。他自己的感觉是“记忆力差,特别是苦于记单词和课文”。他没有优秀学生特有的敏悟,对所有的课程都愿意集中精力,有条有理地记好笔记,并且循规蹈矩地复习笔记。有一次他父亲问校长,这孩子长大适宜选择什么职业,回答是令人沮丧的:干什么都一样,反正他绝不会有什么成就。爱因斯坦投考过瑞士苏黎世工业大学,第一次名落孙山。第二次再考,勉强录取。最后毕业时,别的同学都留校当助教,唯独他未被留校。有趣的是,这个成绩平平甚至在学业上被判了“死刑”的人,日后在科学上却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这其中的奥妙在哪里呢?就隐藏在他们的性格之中。这三个人在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了一些共同的性格特征: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刨根问底、自己钻研问题,等等。

    什么样的性格会开创什么样的前途,或者创造什么样的业绩。因为任何成功都与人的兴趣、目标、毅力、权变和坚持精神有关系。所以,你不要慨叹命运待你如何,你应该首先思考你是用什么样的性格嫁接命运的?你用好性格善待命运,命运也会用好结果来善待你。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