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36计-变换视角法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把那件事情看成失败、挫折的时候,每个人做事的意愿、能量都会很低;但把它看成一个学习机会的时候,就不同了。

    智慧经典:塞尔玛的故事

    在美国,一位叫塞尔玛的女士内心愁云密布,生活对于她来说已是一种煎熬。

    为什么呢?因为她随丈夫从军,没想到部队驻扎在沙漠地带,住的是铁皮房;与周围的印第安人、墨西哥人语言不通;当地气温很高,在仙人掌的阴影下都高达华氏125度;更糟的是,后来她丈夫奉命远征,只留下她孤身一人。因此她整天愁眉不展,度日如年。我们能想象她内心的痛苦,就像我们自己也会经常碰到的那样。

    怎么办呢?无奈中她只得写信给父母,希望回家。

    久盼的回信终于到了,但拆开一看使她大失所望。父母既没有安慰自己几句,也没有说叫她赶快回去。那信封里只是一张薄薄的信纸,上面也是短短的几行字。

    这几行字写的是什么呢?

    “两个人从监狱的铁窗往外看,一个看到的是地上的泥土而另一个看到的却是天上的星星。”

    她开始非常失望,还有几分生气,怎么父母回的竟是这样的一封信?!但尽管如此,这几行字还是引起了她的兴趣,因为那毕竟是远在故乡的父母对女儿的一份关切。她反复看,反复琢磨,终于有一天,一道光从她的脑海里闪过。这道光仿佛把眼前的黑暗完全照亮了,她惊喜异常,每天紧皱的眉头一下子舒展了开来。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原来在这短短的几行字里她终于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她过去习惯性地低头看,结果只看到了泥土。但自己为什么不抬头看?抬头看就能看到天上的星星!而我们生活中一定不只是泥土,一定会有星星!自己为什么不抬头去寻找星星,去欣赏星星,去享受星光灿烂的美好世界呢?

    她这么想也开始这么做了。

    她开始主动和印第安人、墨西哥人交朋友,结果使她十分惊喜,因为她发现他们都十分好客、热情,慢慢都成了朋友,还送给她许多珍贵的陶器和纺织品作礼物;她研究沙漠的仙人掌,一边研究一边做笔记,没想到仙人掌是那么的千姿百态,那样的使人沉醉着迷;她欣赏沙漠的日落日出,感受沙漠的海市蜃楼,享受着新生活给她带来的一切。没想到慢慢地她找到了星星,真的感受到星空的灿烂。她发现生活一切都变了,变得使她每天都仿佛沐浴在春光之中,每天都仿佛置身于欢笑之间。后来她回美国后,根据自己这一段真实的内心历程写了一本书,叫《快乐的城堡》,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大家看,这个故事是不是太有意思了。这位女士前后简直判若两人:一个是无限的痛苦,一个是不尽的快乐;一个是阴雨连绵,一个是阳光灿烂。但对于这位女士来说,她所处的环境并没有改变!我们大家一起再想一想:沙漠变了没有?没有变!铁皮房变了没有?没有变!仙人掌阴影下华氏125度的高温变了没有?没有变!印第安人、墨西哥人变了没有?没有变!这一切都没有变,那变的是什么呢?显然变的是她的内心,是她内心习惯性的思维方式——过去她习惯性地选择看泥土,选择事情的消极一面;后来她习惯性地选择找星星,选择事情的积极一面。大家看,其他什么也没变,变的就那么一点点。

    但就这么一点小小的变化,带来的结果却大相径庭:一个痛苦,一个快乐;一个失败,一个成功。这很像一个岔道,刚开始就那么一点点偏差,但走到后来,差异会如此之大。

    因此,对这一点我们就要深入研究,因为这一点太宝贵、太重要了。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快乐而不希望痛苦,都渴望成功而不希望失败,而这一切却与这一点密切相关。

    这可从辩证法角度来看:世界上从来没有绝对完美的人和事。每个人和每件事都有优缺点,关键是我们选择从怎样的角度来看问题,是以积极的方式或以消极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在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有两种或更多选择的自由和权利!我们每天都面临无数的选择,昨日之我选择了今日之我,昨天的种种选择——比如生活态度和处事原则决定了我今天的生活结果。同样,今日之我又选择了明日之我!“我是我命运的主人,我是我灵魂的船长!”是我们自己选择了自己的命运!

    可是当我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消极性的选择常常占了上风,因为消极性的选择不用动脑筋,不费劲,特别对于一个懒汉更是如此。如果我们要做出一个积极的选择,必须要有一定的勇气和付出一定的努力,需要更多的思考和汗水,但只要我们选择了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和处理问题的习惯,我们的人生一定充满活力,内心一定洒满阳光……

    智慧启迪:换个角度看世界

    某企业的一项投资失败了,各个部门的员工纷纷推卸责任,企业面临很大的危机。企业的老总也备受困扰,于是他找到朋友倾诉。

    友人对他说:“那个失误,你是看作一个学习还是一个伤害?你们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就只学会了指责、推卸责任,未免代价过于昂贵了,你们应该学得更多。每个人应该看看自己在这个过程中都扮演了什么角色,起到了哪些作用,从失败中可以学到什么。”

    那位老总回去后,开了几次会,慢慢地扭转了局面。

    一个朋友打电话来告诉我他这个月所取得的卓越成绩,讲完后,他诉苦道:“虽然达到了目标但自己很累。”我安慰他说:“或者应该反过来看,虽然很累但是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你想,如果你很清闲但没有任何的成果,你是否就不会觉得累呢?”“不,那会更累。”他抢着回答道。

    把一件事情看成失败、挫折的时候,每个人做事的意愿、能量都会很低;但把它看成一个学习机会的时候就不同了。

    这不是去贬低别人来自我安慰的精神胜利法,而是正面、积极的生活态度。换个角度看世界,世界真的会不同。积极的心态很重要,它促使我们在面对矛盾和困难的时候可以平和地对待。事情都是有正反面的,我们只有摆正心态,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险中求胜!在困境中,人们往往看不清楚方向,正所谓“云深不知处”,这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更为重要。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而漆黑的冬夜,有个人在荒郊跋涉,他知道村落就在不远的地方,但他怎么走却都走不到目的地。他明白自己不能停下来,因为一旦停下来就可能再也走不动了。他不断地给自己鼓劲,即使再累也要坚持。终于天亮了,他发现村落其实就在一里外的地方。他很庆幸自己没有放弃。

    智慧进阶:什么是变换视角的思维法

    对同一事物或现象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观察、思考,以求获得新的认识或设想的思维方法即是变换视角的思维法。世界上的任何事物或现象都有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有正面、反面、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等。对同一个事物,人们可以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站在不同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就可以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对其进行综合就可以得到对事物的全面性的认识。

    运用该法的步骤是:

    ①面对某一研究对象,先从思想上将研究对象分解为不同的侧面,分解得越多越好。

    ②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

    ③用辩证的观点将对研究对象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思考综合起来,形成全面认识,形成一个立体思考网络。从网络中的各个网结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认识研究对象的新特点。

    运用变换视角的思维法要注意:

    ①不要自我封闭,要善于冲破旧框框的束缚。

    ②要注意选择新视角,力争多看到研究对象的“新”的侧面。在黑暗的中世纪,有两个基督徒一起去问牧师在祈祷的时候能否吸烟。其中一个教徒先上前问:“在祈祷的时候能否吸烟?”牧师生气地回答:“不可以。”这个教徒闷闷不乐地退了下去。另一个教徒上前问:“在吸烟的时候能否做祈祷?”牧师愉快地回答:“当然可以。”

    对于一个本质上相同的问题,用两种不同的问法能得到截然相反的答案。所以,当我们在说话的时候、办事情的时候不妨换一个角度。有一个好的角度就有了成功的一半;但若你选择了一个坏的角度你就得到了失败的全部。

    你休想站在你的立场上说服上司改变原来的想法、做法;你休想以一个家长的身份让你的孩子不要做这个、不要做那个;你休想在连自己都不理解的情况下说服他人做什么……

    所以当我们发表看法的时候不妨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想想,然后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往往可能取得成功。

    享有“钻石大王”美誉的查尔斯·蒂凡尼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很大原因在于他思考问题和观察事物的角度总是非常的独到。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看看他是如何换了一个角度进行思考、变废为宝的。

    很多年以前,美国穿越大西洋底的一根电报电缆因为破损需要更换,一则小消息平静地传播在人们中间。但是一位不起眼的珠宝店老板却没有等闲视之,他几乎十万火急地买下了这根报废的电缆。

    没有人知道小老板的意图,“他一定是疯了”,异样的眼光惊诧地围绕在他周围。他呢?关起店门将那根电缆洗净、弄直,然后剪成一小段一小段的金属段,然后装饰起来作为纪念物出售。大西洋底的电缆纪念物,还有比这个价值更高的纪念品吗?

    就这样他轻松地发迹了,他买下一枚皇后钻石。淡黄色的钻石闪烁着稀世的华彩,人们不禁问:是他自己珍藏还是抬出更高的价位转手?其实那是后话。他不慌不忙地筹备了一个首饰展示会,可想而知,梦想一睹皇后钻石风采的参观者会怎样的蜂拥而至。蒂凡尼从此名扬世界。

    财大气粗不见得就是财富,心智才是更高一级的财富。想想蒂凡尼赤手空拳一样赢得世界,只要你在平常的生活中能够换一个角度看事情,一样能有成功的机会。

    法国化学家巴斯德在研究如何治疗鸡霍乱病时,将培养的霍乱病菌注入鸡体内,鸡很快死去。由此,为了研究人们就得培养出霍乱病菌苗,自然注意力集中在培养与天然霍乱病菌有一样毒性的菌苗上。可有一次,巴斯德在给鸡注射霍乱菌苗后,鸡并未死,经检查发现,这次菌苗是过期失效的,毒性大大下降了,同时还产生了抗菌效应。

    这一现象引起了巴斯德的兴趣,他立即把思考点和研究方向转向这上面,结果发现了减弱病原体免疫法原理。就这样,思维焦点的变换导致了发现极其有价值的新问题、新领域。

    一家德国造纸厂里,一次因为某技师在造纸工序中忘记了放糨糊结果出现了大量的废品。这种废品纸根本不能用来写字,墨水一沾上纸就糊了一大片,这位技师非常紧张,做好了被解雇的思想准备。可他的一位朋友听说此事后帮他出主意,经过研究他们的思路转到这种纸的吸水性上。由于思考点的这一调整,启发了他们利用这种纸的吸水性可作为吸墨水纸用,由此开发了纸的一个新品种,并申请了专利,为这家造纸厂带来了很多的利润。

    可见,变换思维点可以变害为利、走出困境。

    从前国外有一位叫滨里的人很爱打高尔夫球,经常在家里和楼道里练习打高尔夫球,为了取得和在草坪上打球一样的效果就买来了地毯铺在水泥地上,球在上面滚动果然和在草坪上一样,可是用地毯练球价格太昂贵了,怎么办呢?有一天他突然反转了一下思路,想到:毛本来是在地毯上的,若毛在高尔夫球上会怎么样?经过试验证明,这种带毛的高尔夫球在水泥地上及木板地上滚动就和在草坪上滚动一样。就这样滨里发明了有毛的高尔夫球,为练习打高尔夫球寻找到了一条简易、经济的途径。

    智慧进阶:变换视角思维法的形式

    常见的变换形式

    人们在思考问题时,若能积极、大胆地把思维方向引向倒转,从别人思维的相反方向或相反顺序上去考虑问题,往往能取得突破,以意想不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做出创新和创造。

    在变换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时,常见的变换形式有:新旧变换、远近变换、直曲变换、面体变换、静动变换、分合变换、纵横变换等。

    新旧变换是指:碰到老问题时,要试着用新眼光去思考;遇到新问题要用熟悉的眼光去看待。

    远近变换是指:解决这一领域内的问题,要试着用其他领域里的原理、方法及观念去思考;或者反之。

    直曲变换是指:直线上的问题能否转换到曲线上去解决?反之亦一样;或者是直接难以解决的问题能否以迂回的办法去解决。

    面体变换是指:二维空间里的问题转换到三维空间里去解决,反之亦然。

    静动变换是指:静的事物能否转换到动态上去考虑,反之亦然。

    分合变换是指:部分与整体、分散与综合是否能转换着去考虑。

    纵横变换是指: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或时序思考能否转换到与其他事物的平行关系上去思考?反之亦然。

    了解这些变换有助于我们在思考问题时有意识地去变换思路。

    能灵活变换思维点的人有三种标志

    能灵活地变换思维点的人有三种突出标志:

    一是思维的高灵敏性,即在思考问题时能及时地抓住那些不引人注意或人们意想不到的要素;

    二是善于根据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选择不同的思考点;

    三是思维的全面性,即考虑问题时能注意问题的各个方面,这样变换思考点才可游刃有余。

    至此,我们对变换视角思维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只要能重视对它的掌握和训练,积极地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运用和实践,就一定会提高我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维时间:让自己成为适应变化的人

    现代社会的角逐和竞争之激烈,使社会现象变化异常迅速。而现代社会的变化速度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生活于这样一个变化多端的社会,人们需要具有灵活而敏捷的应变能力,审时度势,纵观全局,于千头万绪之中找出关键所在,权衡利弊,及时作出可行的判断与行动。从一般意义上讲,在当代社会中,应变素质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存能力。谁能及时地正确洞察社会变化并能作出最迅速的反应,谁就将走在前头;而头脑封闭、反应迟钝、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人,就会一再地坐失良机;不能深察明辨、盲目轻率地追随变化潮流的人,也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造成决策上的失误。

    在我们这个社会,年轻人单单向前人讨教怎样生活、怎样做人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自己在社会生活中去探索、去体会、去总结。如果一个人以为凭借前人的经验之谈就可以顺顺当当地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那真是大错特错了。在多变的社会里,真正的危险不在于生活经验的缺乏,而在于认识不到变化或不能把握变的规律。发展变化迅速的社会给不同的人予以不同的际遇:对于那些适应能力强的人来说,多一扇门就是多一分希望,多一种变化就多一个机会;性格封闭的人不能够把握社会变化的规律和趋势,无法对这种变化作出快速的反应,在多变的社会就会处处碰壁,找不到出路。一部叫做《让这个世界停下吧——我要离它而去》的音乐喜剧片曾轰动了美国和英国,反映了一部分人对节奏加快的生活的反感。影评人托夫勒说,他们是“情愿和这个世界脱离,也要按自己惯有的速度闲混下去”。在变化面前无法入门的人自己也难以享受新生活带来的乐趣。在美国的一家银行里,一个老太太愁眉不展地长久发呆,她忧伤地对银行职员说:“并不是因为个人的生活使我不安,整个世界都在变化,甚至打电话这样的事情也由电子计算机或别的什么机器来代替了。”发生在周围的数不清的变化简直令她不知所措,在变化中她陷入了困境。老年人有这样一种反应还情有可原,因为这是心理衰老的表现,而年轻人却应当欢迎变化。

    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我们首先在思想上对变化要有充分的准备。新的生活潮流如长江之水后浪推前浪,滔滔不绝。如果用迟钝的、保守的眼光看待和对待今天的生活,就势必会被不断向前的生活新潮流远远抛在后面,从而成为一个“不识时务”或“不合时宜”的人。其次在心理上要有高度的灵活性,不拘泥于任何程式、习惯和经验,不受任何既定的思路和方案束缚,随时拿出新的招数来对付新的情况,以快速的心理反应来应对快速变化的形势。

    如果我们的思想观念也能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做恰当的更新或调整,那么我们就不会被时代所抛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