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拖延症,提升执行力-按计划去执行,按部就班地工作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对于那些繁杂而毫无头绪的事,人们往往因为害怕而无从下手,并因此而拖延下去。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给要做的事情拟定一个实施计划,然后按照计划,一步步去解决问题,这样,才不至于因为事情繁杂而害怕做,从而将事情拖延下去。

    成功,让计划做行动的先导

    有这样一句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说无论有什么样的行动,只有预先做好了安排,有了准备,有了计划,行动才能成功,否则,就会失败。告别拖延症、提升执行力,最重要的就是制定计划,而效率也正是从合理的计划中得来的。制定周密详细的计划,是建立正常的行动秩序、提高行动效率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它能推动行动顺利进行。

    培根说:“我们做计划是为了确保自己正在做最重要的事情,为了更好地配合他人的行动,对那些突发的事情做出快速的反应。”人们常说:“平时行动无计划,急时行动无头绪。”可见,计划是顺利执行的保障。如果我们能把在行动前制定一个详尽合理的计划养成习惯,那就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做好要做的事。

    人们常说,成功是靠辛勤的汗水和努力换来的。努力确实为成功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是只知道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在行动的时候还应该讲究方式方法、效率。而方法是什么?效率从哪来呢?答案就是:计划。

    当有了一个目标,尤其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时,还需要制定一个详尽的计划,以此增强我们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使我们可以依照计划合理地安排行动时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从而使各项行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然而,很多人在行动之前却从不制定任何计划,不会也不屑于制定计划,总是很随意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走一步算一步。

    这种无计划的行动,导致了无秩序、无效率,以至于虽然我们整天都是一副忙忙碌碌的样子,但若被人问起都做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成绩时,我们可能自己都不清楚。

    天长日久,忙碌已经成为了行动的一种必要的表现形式,如果不忙碌,好像就不是在行动,而对效率、成绩、结果却从来不问。

    这就是行动没有计划、不讲究方法造成的。没有计划作为指导,行动者就好比无头苍蝇永远脱离不了压力和繁忙,永远被行动撵着走,最终一事无成。

    所以说,有计划才有效率,让计划成为行动的先导,成功的目标才不会迷失,才不会越来越远,才不会遥遥无期,行动起来才更有方向感,更有节奏感,更敏捷轻快。

    那么,计划该怎样制定呢?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故事:

    迈克尔是一个狂热的音乐爱好者,成为一个音乐家是他一生最大的目标。但他知道写歌词不是自己的专长,所以又找了一个名叫凡内芮的年轻人来合作。然而,面对那遥远的音乐界,他们一点渠道都没有。

    1976年的冬天,在一次闲聊中,凡内芮对迈克尔说:“你想象过自己在5年之后会做什么吗?先好好想一想,然后再告诉我。”

    迈克尔沉思了几分钟后说:“5年后,我希望有一张属于自己的专辑,并且能够受到大家的欢迎还能够得到大家的肯定。我还希望能够和世界知名的音乐家一起交流、一起工作。”

    凡内芮据此列了如下一张清单:

    如果第五年,你有一张唱片发行,那么第四年就需要和一家唱片公司签合约。第三年,你就要有属于自己的作品,可以拿给很多的唱片公司试听。

    第二年,需要有自己的主打歌曲。

    第一年,就一定要把你所有要准备录音的作品全部编曲,排练好。

    第六个月,就要把那些没有完成的作品加以改进,然后让自己筛选。

    第一个月,就要把目前这几首曲子完工。

    第一个礼拜的时候你就要先列出一个清单,排出哪些曲子需要修改,再好好地完善一下。

    然后,凡内芮说:“看,现在一个完整的计划已经有了,接下来就需要你认真地按照这个计划执行了,这样到了第五年的时候,你的目标就可以实现了。”

    后来迈克尔的梦想果然实现了,恰好是在第五年,迈克尔的唱片开始在北美畅销起来,他每天都和世界知名的音乐人一起工作。

    我们不妨也这样尝试着制定一个计划,以自己的目标为终点,采用时光倒叙的手法,一步步推出每个阶段所要做的具体事项。

    当然,这仅仅是制定计划的方法之一。但无论用什么方法,我们都必须明白:光有目标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有具体计划,要把计划中的每一步都填好,然后一步一步地去完成它。当最后一步完成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目标已经实现了。

    有人说“人生是可以策划的”,如果是这样的话,成功同样也是可以策划的。让计划成为行动的先导,这样会使我们告别拖延症、提升执行力,顺利达到目标。

    计划是实现目标的蓝图

    有种拖延叫忙中出错。很容易理解,出错了,就要花时间纠正,这样自然耽误了做事的进程。如何保证执行不因为走弯路而耽误事情,这就需要有一个周密的计划。计划不仅仅是做事的流程,是执行的保证,还是实现目标的蓝图。

    一位身怀六甲的妈妈,她不仅要细心呵护腹中的胎儿,还要开始制定日后的育婴计划。唯有如此,孩子才会得到系统性的教育,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对待欲望也应如此。你已经感觉到,欲望在你内心深处蠢蠢欲动,这时,你所要做的就是培育你的欲望,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将其实现。计划,就是实现目标的蓝图。在它的指引下,你将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告别拖延症、提升执行力,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有一位年轻的猎人,虽然他已经跟着老猎人狩猎了很多次,但从来没有自己单独干过。终于,他盼来了单独行动的机会。这是自己第一次行动,他十分兴奋,逢人便讲自己要一个人去打猎了。人们对他表示祝贺,但也不断提醒他要检查好自己的枪支弹药。这位年轻人信心满满,对他人的善意提醒置若罔闻。

    由于兴奋,这位年轻人晚上没有睡好。第二天,一早就出门了。

    老猎人提醒他说:“你先把子弹装入枪膛中,这样遇到猎物,你就可以马上开枪。”

    “没有必要。要知道我装子弹的速度是最快的。”年轻的猎人回答道。

    没过多久,他在河岸边发现了一大群野鸭。他很兴奋,马上掏出子弹,装入枪膛。但是,装子弹时的轻微声响已经惊动了这群警惕性很高的野鸭,它们马上飞走了。

    年轻的猎人很后悔,心里暗暗自责:“早知道就把子弹装好了。”不过,他又宽慰自己:“时间还早,这只是些小猎物,而且现在子弹已经上膛了,看我打一个大猎物带回去让他们瞧瞧。”

    好运似乎落在了这位第一次单独行动的猎人身上。没走多久,他就发现了林中有一头正在觅食的麋鹿。“这可是个大猎物!”他暗自高兴。于是,他马上举起枪,屏气凝神,瞄准,果断扣动扳机。但是,只听到“咔”的一声扣动扳机的声音,枪没有响,子弹并没有被击发出去。原来他的扳机出了问题。

    “真是倒霉!怎么第一次单独行动,就遇到了这么多倒霉事。早知道,我就该听别人的,在前一天将猎枪也好好检查一下。”更让他沮丧的是,麋鹿听到扣动扳机的声音,已经消失在树林中。

    机会一再错失。结果,这位年轻的猎人一无所获地返回了村子。

    年轻的猎人盲目地自信乐观,既不去检查自己的装备,又不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最终落得被人讥诮的结果。可见,无论做什么事情,事前必须要有所计划和准备。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必须对将来会出现的情况有所预测,分析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可能成为自己的阻力,自己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出现的问题……经过缜密的思考之后,就可以规划出自己的行动蓝图,并根据这一蓝图做好准备,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计划,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适合自己的计划,可以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一个适合自己的计划,可以减轻忧虑、急躁、自我怀疑等负面心理对自己的影响;一个适合自己的计划,可以使成功的步骤变得更加简洁明了。

    对日本运动员山本田一来说,正是制定出了适合自己的计划,才让他获得了1984年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的冠军。山本在他的自传中这样总结自己的比赛经验:“在每一次比赛之前,我都会将比赛沿途一些比较醒目的标志记录下来。例如,第一个标志是博物馆;第二个标志是银行;第三个标志是一座别具一格的房子……就这样,当比赛还没有正式开始的时候我就将这些标志作为征服的目标,每当经过一个目标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又获得了一次巨大的能量。在这样不断的征服中轻而易举地跑完整个路程。”

    山本通过制定合适的计划,使自己登上了成功的顶峰,获得了冠军的殊荣。这样的计划看起来不难以制定,但是很多人却根本没有计划意识。面对将要发生的事情,我们大义凛然、意气风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们常常这样自我暗示。可是,要知道,如果没有事前的计划,我们何以找到好用的“将”、充足的“土”,我们又怎能从容不迫地面对一触即发的危局。如果没有计划意识,一个人对于自己内心欲望的感知必然是模糊的,那么他所走的每一步也必将是混乱的。

    计划,是一个人对于自身的了解,是一个人对于事件发展的预判,也是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蓝图。拥有计划意识,是每一个想要实现自己欲望的人必不可少的素质。如果你仅仅满足于在头脑中幻想欲望的实现,那么你当然不必劳神费思地制定计划、规划蓝图。但是如果你希望把自己的欲望变为实现,那么拥有计划意识,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计划就是成功路上的关键一步。

    顺利执行需要切实可行的计划

    有计划不一定就能保证执行的顺利进行,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才是顺利执行的基础。不可否认,可行性是所有计划必须具备的关键要素。如果一个计划失去了可行性,那么不管它制定得多么华丽,也只能是空中楼阁、镜中水月。所谓的可行性,就是一个计划必须具有实际的意义,能够在实践中进行操作,并取得计划中的效果。很多人虽然苦心孤诣地为自己打造了几年规划,但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由于他们的计划缺乏了一个最重要的核心,即可行性。

    让我们看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是如何制定“诺曼底登陆”计划的。

    1943年5月,英国和美国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决定于1944年5月在欧洲大陆实施军事登陆,为开辟第二战场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一决定出来之后,英国陆军中将F.摩根担任参谋长率领同盟国欧洲远征军最高参谋部(简称“考萨克”)对登陆计划做出详细的安排。计划首先要确定的就是登陆的地点,他认为登陆的地点必须要符合以下3种情况:(1)登陆的地点要靠近英国海岸,轮船航渡的距离越短越好;(2)要处于从英国机场起飞的战斗机的飞行攻击半径之内;(3)登陆地点附近要有大的港口,便于舰艇的停靠。“考萨克”认真研究了欧洲东海岸的海岸线,他们发现只有3处地点同时具备上述的3项要求。这3处地点分别是:康坦丁半岛、加莱和诺曼底。经过进一步的比较分析,“考萨克”首先否定了康坦丁半岛。因为此处地形过于狭窄,不利于部队展开。加莱和诺曼底则各有利弊。加莱距离英国最近,只有33公里,而且靠近德国本土,但是这一区域也是德军防御最坚固的地方。德国不仅在这里布置了重兵把守,而且修建了坚固、完善的工事,可谓是易守难攻。此外,这个区域不仅没有大的港口,而且缺乏内陆交通线,不利于登陆后的纵深作战。相比之下,诺曼底虽然距离英国本土较远,但是这一区域德军的防守较为薄弱,地形也相对开阔,利于部队展开作战,而且诺曼底距离法国北部最大港口瑟堡只有80公里,便于舰艇的停靠。经过几次权衡利弊,“考萨克”最终选择了在诺曼底登陆。

    1943年6月26日,“考萨克”开始制定具体的作战计划。他们以“霸王”作为此次登陆行动的代号,以“海王”作为海军相关行动的代号。在初步的计划中,“考萨克”决定以3个师的兵力作为第一梯队,在卡朗坦至卡昂之间的32公里宽的3个滩头进行抢滩登陆。同时,还决定空降两个旅,以8个师的兵力作为第二梯队,计划在两周内占领瑟堡。

    对于“考萨克”来说,作战计划中最大的难题在于如何解决最初的补给问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于任何一支队伍来说,补给都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因此,如何保障夺取瑟堡港口之前的两周内盟军的补给,就成为了“考萨克”必须克服的难题。要知道,在计划登陆的五、六月期间,诺曼底经常是大风大浪的天气。如果没有港口停靠补给船,只靠抢占的滩头作为补给点,那是远远不够的。在经过多方的讨论后,英国海军少将约翰·休斯·哈莱特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即修建人工港口。在别无他途的情况下,这个意见最终得到了“考萨克”的批准。

    1943年7月15日,摩根将“霸王”计划提交给了英美联合参谋长委员会。

    1943年8月,英美召开的魁北克会议批准了“霸王”计划。

    1943年11月,英美苏在召开的德黑兰会议上决定于1944年5月发动“霸王”行动。

    1943年12月,欧洲同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在看过“霸王”计划后认为部队正面突击的范围过于狭窄,兵力也不是非常的充裕,所以,他提出了自己的修改计划:将正面登陆的海岸线扩大到80公里,登陆的滩头也增加到5个,在兵力的部署方面也应该要加强,他的这一提议最终得到了上司的批准。

    之后,针对具体的登陆日期,艾森豪威尔又做了具体的部署。对于登陆的日期,陆军要求在涨潮时登陆,以减少部队暴露在海滩上的时间;海军要求在落潮时登陆,以减少德军工事对登陆艇的破坏;空军则要求在有月光的时间,以便空降部队可以识别地面目标。针对这一复杂的三军协同问题,艾森豪威尔和“考萨克”针对5个不同的登陆地点,做出了细致的分析,并最终确定在1944年6月5日开始登陆。

    1944年1月21日,美国陆军上将艾森豪威尔在诺福克旅馆召开了远征军最高司令部会议,最终确定了登陆计划,即战役的最终目的是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为战胜德国奠定坚实的基础。战役决定在诺曼底实施登陆,并夺取登陆点。在登陆后的第十二天,计划将登陆地点扩展到宽100公里,纵深100公里的区域。计划在登陆地点的右翼空降两个美国伞兵师,切断德国从瑟堡开出的增援部队;在左翼空降一个英国伞兵师,夺取康恩运河的渡河点;第二阶段,冈城、卡朗坦、伊济尼、贝叶被攻占;第三阶段,攻占布勒塔尼,向塞纳河推进,直取巴黎。

    同时,为了保证“诺曼底登陆”计划的顺利实施,盟军还施行了一系列迷惑德军的行动。比如,海军、空军的佯动;运用双重间谍、电子干扰;在英国东南部通过伪装部队和船只的集结;利用巴顿将军在英国的演说。此外,他们还找了一个和蒙哥马利长的很像的人来冒充他,以造成蒙哥马利一直在北非指挥作战的假象。经过种种的战略欺骗,终于使德军统帅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将其主要兵力部署在了加莱地区,而造成了诺曼底的空虚,为盟军登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诺曼底登陆”作为一次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局转折的重要军事行动,它制定的每一步计划都围绕着“可行性”来进行论证。为了支撑计划的“可行性”,制定计划的人员将他们之前的登陆经验全部拿来作参考。根据自己的战略企图,“考萨克”充分考虑到战争中可能遇到的每一个细节,并有针对性地做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决定。在制定主计划的同时,他们还制定了相关的辅助计划,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心理战,蒙蔽了对手对自己真正意图的判断,从而为主计划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诺曼底登陆”已经载入了世界军事经典战役的史册之中,而它的规划过程,也无疑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借鉴经验。通过对制定计划过程的了解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如下几个特点:

    1.时刻围绕“可行性”进行规划;

    2.借鉴全部的相关经验;

    3.充分考虑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

    4.做好每一个具体的过程,规划好每一个具体的细节;

    5.制定出相关的配合计划。

    正如上文所说,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计划,任何人都无法取得成功。所以,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以“可行性”为制定计划的核心思想,将自己的实际情况与现实的社会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比较,做出最适合自己的计划。只有这样,才能告别拖延症、提升执行力。

    每天都安排一张优先表

    许多人在开始工作的时候都会列出一份行动计划表,以便于自己提高执行效果。其中包括:行动日程、需要取得的成就、计划好的事项等。好的行动计划有助于提高执行力,更有助实现既定的目标。

    商业及电脑巨子罗斯·佩罗说:“凡是优秀的、值得称道的东西,每时每刻都处在刀刃上,要想保持刀刃的锋利就需要你不断地努力。”罗斯充分地认识到,确定了最重要的事情之后,并不等于将所有的事情都做得完美。或许你要付出10倍的努力才能够将事情做好。正如法国哲学家布莱斯·巴斯卡说:“人们最难懂得的就是把什么放在第一位。”许多人被这句话不幸言中,他们完全不知道到底应该如何将人生的责任和任务按重要性排列。对于一个执行力很强的人而言,每天开始时都应有一张优先表,确定在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和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之间,首先去做哪一个。要想将每天的工作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就需要你能分清轻重缓急,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大多数人在处理日常事务的时候,往往都不能够很好地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他们往往只愿意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令他们高兴的事情,而不管这些事情有多么不重要或多么不紧急。而注重办事效率的人,都会将比较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处理。

    如果要确定事情的重要程度,可以用目标、需要、回报和满足感四原则对将要做的事情做一个评估。把所有和自己无关的事情统统抛弃,把需要你做但是不一定非要你做的事情委托给别人去做。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去努力。你应该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能给自己最高回报的事情,即你会比别人干得出色的事情上。

    伯利恒钢铁公司总裁理查斯·舒瓦普,在公司初创时常常为自己和公司的低效率而忧虑,便向效率专家艾维·李请教,艾维·李给他的建议是:

    “把你明天必须要做的重要的工作记下来,按重要程度编上号码。最重要的排在首位,依次类推。早上一上班,马上从第一项工作做起,一直做完为止。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对待第二项工作、第三项工作……直到你下班为止。即使你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才完成了第一项工作,也没关系。只要它是最重要的工作,就坚持做下去。每一天都要这样做。在你对这种方法的价值深信不疑之后,让你公司的人也这样做。”

    5年后,伯利恒钢铁公司从一个鲜为人知的小钢铁厂一跃成为最大的不需要外援的钢铁生产企业,理查斯·舒瓦普也成为一名举世闻名的钢铁大王。

    克服拖延,不妨每天都对自己重新定位,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并持之以恒地执行,这样,你就能快速告别拖延症、提升执行力,成为成功的人。

    敢于构想美好的未来蓝图

    改变拖延习惯的一个主要方法就是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没有大得不能完成的梦想,也没有小得不值得设立的目标,执行力强的人总会朝着自己绘出的目标蓝图行动。道理很简单,设定目标,构想美好的未来蓝图,是有效执行的起点。没有目标和蓝图,就没有动力,但这个目标和蓝图必须是合理的,而且还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合理地做出调整,放弃固执,轻松地走向成功。

    罗伯特·克里斯托弗拥有明确的目标和积极的心态,下面就让我们看看他成功的故事吧。

    在读了朱尔斯·奎因的幻想故事《80天周游世界记》之后,罗伯特·克里斯托弗的想象力被激发了。

    “别人用80天环绕世界一周,现在我为什么不能用80美元周游世界呢?如果我有诚意和信心的话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到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从我所在的地方出发,我将会到达我想要去的所有地方。

    “别人能够在货轮上工作而得以横渡大西洋,再搭便车旅行全世界,我为什么就不能呢?”

    于是罗伯特就拿出纸和笔,在一张便条上列出了一个他可能要遇到的问题清单,并记下解决每个问题的办法。

    当时,罗伯特·克里斯托弗已经是一位熟练的摄影师。当他做了决定后,他就行动起来:

    (1)与药物公司查尔斯·菲兹公司签订一份合同,保证为其提供他所要旅行的国家的土壤作品;

    (2)获得了一张国家驾照和一套地图,以保证提供关于中东道路情况的报告作为回报;

    (3)设法找到海员文件;

    (4)获得纽约警察部门开出的关于他无犯罪记录的证明;

    (5)取得一个青年旅游执行所的会籍;

    (6)与一个货运航空公司达成协议,该公司同意他搭飞机越过大西洋,只要他答应拍摄照片供公司宣传之用。

    当26岁的罗伯特完成了上述计划时,他就在衣袋里装了80美元乘飞机离开了纽约。他此行的目的是用80美元周游世界。下面是他的一些经历:

    (1)在加拿大的纽芬兰岛甘德城吃了早餐,他怎样付餐费呢?他给厨房的炊事员照了相;

    (2)在爱尔兰的超市花4.80美元买了4条美国烟,那时在许多国家纸烟和纸币作为交易的媒介物是同样便利的;

    (3)从巴黎到维也纳,费用是给司机一条纸烟;

    (4)从维也纳乘火车,越过阿尔卑斯山到达瑞士,给列车员4包纸烟作为此次搭车的回报;

    (5)在乘公共汽车的途中,罗伯特给叙利亚的一位警察照了相,这位警察非常高兴,便要求一辆公共汽车免费为他服务;

    (6)给伊拉克的特快运输公司的经理和职员照了一张相,这使他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到了伊朗首都德黑兰;

    (7)在曼谷,罗伯特为一家极豪华的旅行社主人提供了其所需要的信息——一个特殊地区的详细情况和一套地图,于是他受到了很好的招待;

    (8)罗伯特成为“飞行浪花”号轮船的一名水手,从日本到了旧金山。

    他的确达到了目标——用80美元周游世界。

    明确的目标和积极的心态激励着罗伯特,从而使他达到了一个特殊的目标。罗伯特的案例说明,敢于对自己的未来做出大胆的尝试,敢于设定远大的人生目标,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没有美好蓝图,没有明确目标,或目标漂移不定的人生,最后所得到的结果是不会令人满意的。所以,只有朝着确定的目标前进,才能告别拖延症、提升执行力,完成一些一般人认为很难完成的事。

    按照计划做,克服犹豫不决

    对于现实中的人们来说,我们每时每刻都要面对着很多选择。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关系到我们利益的最大化。许多人面对着多种利益选择,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将全部的利益都收入囊中。这种贪大求全、锱铢必较的心态往往会使自己陷入畏首畏尾、顾此失彼的境地。

    犹豫不决、当断不断,几乎成为大多数人必须战胜的危险敌人。

    一只山羊在觅食的过程中,发现了一处菜园和一座果园。面对着鲜嫩的蔬菜和飘香的果子,山羊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经过自己内心反复的斗争,山羊决定先吃蔬菜,然后再吃果子。

    来到菜园旁,山羊发现菜园的栅栏不仅高而且密,自己的身体根本无法挤进去。山羊不得不悻悻地离开,前往不远处的果园。

    看着高高悬挂的果实,山羊怀疑自己的个头是否能够碰到这些诱人的果子。当它低头思索时,它突然发现了自己被太阳照在地上的长长的影子:“我的影子这么高大,我肯定可以够到那些果子的。”想到此,山羊十分兴奋,开始向远处的果园跑去。

    太阳渐渐升到了中天。这时,山羊也快跑到了果园旁边。看着自己突然变短的影子,山羊一下子惊得停了下来。“我怎么这么矮小?”山羊惊讶起来。当它再看近在咫尺的果树时,果树好像比之前高大了许多。“这么高的树,我怎么能吃到上面的果实呢?其实,我刚才先把菜园的栅栏啃断几根,自己是可以进去的,我还是回去吧。”想到这里,山羊又开始掉头向菜园跑去。

    跑到栅栏边,山羊便试着用嘴去啃那些栅栏。可是,这些栅栏实在太硬,山羊觉得自己的牙齿都要被啃掉了。山羊啃了半天,也没有啃断一根栅栏。

    这时,太阳已经西斜。山羊又看到了自己高大的背影,它觉得自己又有可能吃到果子了。于是,山羊又开始向果园奔去。

    虽然,这仅仅是一则寓言故事,但是,它却向我们生动地展示出了犹豫不决是怎样一种心态。在这则寓言故事中,山羊在两种选择之中徘徊不定,结果,一样理想中的食物它都没有吃到。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都有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计划。在制定计划的初期,我们可能信心满满、意气风发,但是,在计划进行的过程中,很多人却失去了坚持计划的决心。面对着计划外的诸多变化和诸多利益,我们在内心深处对自己的计划产生了怀疑,或者,虽然我们没有对自己的计划失去信心,但是我们却无法摒弃外部的诱惑,结果我们在坚持自己的计划和获取计划外的利益之间左右徘徊,再也无法保持精力去又好又快地实现自己最初的目标。

    决心,关乎一个人坚强的意志。一旦做出决定,就应该矢志不渝地去完成它。当然,这里的前提是,决定是正确的,是具备能够被完成的“可行性”的。但是,即使是做出了正确的决定,很多人也在半路放弃了,或者将决定修改得面目全非。人们正是在犹豫不决的心态下,做出贪得无厌的事情。看到眼前的利益,就希望可以“利益均沾”。于是,人们就在自己主要人生目标的轨迹下不断地越轨。结果,不仅耗费了自己的精力、时间,还培养出了自己畏首畏尾、犹豫不决的个性。

    犹豫不决的心态,使太多的人失去了自己的财富,也使太多的人失去了本该属于自己的成功。从表面上看,每个人都在恪行着自己的计划。但是,实际上,这些犹豫不决的人已经离自己的计划越来越远。最终,他们会忘记自己当初的人生规划,迷失在短期利益的盲目追求中。

    只有一个人具备了决心——坚强的意志,他才能使自己的计划成为真正的行动。他会一直紧紧盯着远方的灯塔,及时调整自己的航向,使自己始终航行在通向成功的正确轨迹之上。面对着海妖优美的歌声,面对着海神掀起的巨浪,他会心无旁骛,始终以坚强的决心劈荆斩浪,直至到达自己心中的海岸。

    如果你希望通过有力的执行实现自己的目标,那就努力克服你犹豫不决的缺点,坚定地保持着自己当初的决心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