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拖延症,提升执行力-行动不迅速,执行无期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很多人有这样的经历:将今天的事拖到明天,结果是,到了明天,要么是忘记了去做,要么是“明天”比今天还忙,事情只有再往后拖。拖延,很多时候是因为行动不及时。所以,千万不要把事情拖到明天,迅速行动,才能保障执行力。

    你究竟要等到什么时侯

    请你现在就开始行动,如果不立即行动,一切理想都毫无价值;计划渺如尘埃,目标也不可能达到。一切的一切毫无意义——除非你立即行动。

    行动像食物和水一样,能滋润我们,使我们成功。所以说让我们一起抓紧时间,立即行动。

    抓紧时间立即行动要成为一个口号,来感召那些因拖延时间而裹足不前的人。拖拉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有所恐惧,要克服恐惧必须毫不犹豫,抓住时间,立即行动,唯有这样,心中的慌乱才能得以平定。立即行动会使怒狮般的恐惧减缓为蚂蚁般的不屑一顾。

    抓紧时间立即行动!只有立即行动才能得到萤火虫的启迪:只有在振翅飞动的时候,才能发出光芒!希望能像萤火虫一样,即使在艳阳高照的白天,也要发出光芒,照亮通向目标的路。

    1924年乔治·马洛里带着一个信念,为了一句名言:“因为山在那里。”不远万里来攀登那个足以让每一个登山者热血的珠穆朗玛峰。就因为山在那里;就因为一个长久的信念,他决定立即行动。

    那一双脚或许就是为亲近珠穆朗玛峰而生,它走了那么多路,每一步都是为了与这次行动缩短距离。

    陪同他前往的是一个不会说话的美丽影像——他妻子的照片。他有一个无比浪漫的计划,将妻子的玉照放在珠穆朗玛峰的山顶上。他要和生命中的一个挚爱共同分享另一个挚爱。

    然而,他却在雪雾中失踪了。

    1999年,埃里克·西蒙森率领一个探险队攀登珠穆朗玛峰。在距顶峰只有600米远的地方,他们发现了乔治冰冻了75年的遗体。

    所有的人都在为他惋惜,同时也为他骄傲,他虽然没有达到那个目标,虽然没有完成那个计划,但是他的行动让全世界的人为之瞩目,为之敬佩。他为登山者开辟了一条勇攀高峰的精神道路。

    乔治·马洛里的行动是有一定成效的。立即行动的人不管成功与否,都是一方英雄!

    乔治虽然在距峰顶600米的地方死了,但他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登山者。我们更相信这种精神也能激励生活和事业中的你、我、他。

    现在就付诸行动!不要把今天的事情留给明天。立即行动吧!即使你的行动不会带来快乐与成功,但是动而失败总比坐以待毙好。行动也许不会结出快乐的果实,但是没有行动,所有的果实都无法收获。

    立即行动!立即行动!立即行动!从今往后,我们要一遍又一遍,每时每刻重复这句话,直到成为习惯,好比呼吸一般,成为一种本能。有了这句话,你就能调整自己的情绪,迎接失败者避而远之的每一次挑战。

    只要能把握住现在,你也能把握住将来。现在比明天更有价值,明天是为懒汉保留的工作日,你并不懒惰;明天是弃恶从善的日子,你并不邪恶;明天是弱者变为强者的日子,你并不软弱;明天是失败者借口成功的日子,你并不是失败者。你只要现在,今天是你的日子。

    谁都渴望成功、快乐。但是如果拖延、倦怠,不去付诸行动,便会在失败、不幸、夜不能寐的日子里渐行渐远。成功不是等待,如果你稍一迟疑,它就会投入别人的怀抱,永远弃你而去。

    只有行动,才能成功

    对于要着手做的事情,总是犹豫不决,担心自己的能力无法胜任而拖延下去。这样的自卑情绪在很多人身上都会流露出来,但是去做了之后,总会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艰难。很多人对于未来要完成的工作往往会心生恐惧。然而,如果你不去行动的话,你永远也无法发觉自己的潜力。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认为: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一生仅仅运用了自己10%的能力。其实,还有90%的潜力可以发掘。另一位美国学者则认为:人仅仅只开发了他们自身6%的能力。前苏联学者伊凡也认为人自身潜藏着巨大的能力,他说:“如果我们迫使头脑开足一半的马力,那么我们就可以毫不费力地学会40多种语言,把苏联的教科书从头到尾背诵下来,并完成几十个大学的必修课程。”潜力总是要在行动之中不断挖掘的,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想象阶段,告别拖延症、提升执行力,也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

    然而,每个人都有惰性,这也正是每个人都喜欢在幻想中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惰性阻碍着人的行动,使人躺在滋生堕落的温床上,渐渐失去了发掘自身潜能的机会。如何战胜自己的惰性?或许只有行动这唯一的方法。当我们心中蹦出一个想法时,不要去考虑实现它有多困难,只管去行动,因为只有跨出第一步,才能切实地感受到实现这个灵感的困难程度如何;也只有跨出这第一步,才能促使自己积极地寻求解决困难的方法,促使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执行力。

    在一次应邀为文学系的学生讲课的过程中,美国著名作家克莱尔·利尤西斯向在座的学生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中间有多少人想成为真正的作家?”

    在座的同学纷纷举手,表示自己志愿成为一名作家。

    利尤西斯向台下看了看,然后微笑着一边把讲义放进自己的口袋,一边说道:“既然大家都想当作家,那么我只能给你们讲一句话了,那就是回家去写!”说完,他就走出了教室。

    是的,不仅利尤西斯这样讲,翻开一些讲授文学创作的书籍,我们也可以从中找到这样至关重要的一条:如果你想要从事文学创作,那么就马上开始你的写作生涯。是啊,如果你想从事一件事情,却不投入行动,那么你永远都不可能完成这件事情。

    是的,行动可以发掘我们的潜力。然而,行动不仅仅如此,它还可以培养出我们的自信。

    14世纪时,蒙古皇帝莫卧儿在一次战役中大败。他独自躲在一个废弃的马房中,内心充满了对失败的恐惧。这时,他看到了一只蚂蚁嘴里咬着一粒比自己身体大出许多倍的玉米粒,艰难地在垂直的墙壁上爬行着。但是,玉米粒实在是太过沉重,这只蚂蚁不知从墙上摔落了多少次,但是,它一直坚持着向上爬。终于,蚂蚁咬着玉米粒爬到了自己在墙壁上的蚁窝里。看到这里,莫卧儿大叫一声跳了起来,蚂蚁尚能如此,我为何不能?莫卧儿又重整旗鼓,终于打败了自己的敌人。

    无独有偶,在19世纪,一位英国的将军也因为受到相似经历的激励,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位将军在之前的战斗中屡战屡败。一天,他因为战败而躲到了一个农舍里。在这间农舍,他无意中发现了一只正在结网的蜘蛛。这只蜘蛛在风雨中拼命地织网,但是蛛丝被风雨一次次地打断。不过这只蜘蛛并没有气馁,最终结成了蛛网。这位将军深受鼓舞,最终取得了一场关键战役的胜利。这位将军就是威灵顿,在滑铁卢战役中击败拿破仑的威灵顿将军。

    不论是蜘蛛,还是蚂蚁,它们的行为或许是出于本能,但它们所给人们的鼓舞却是实实在在的。面对一次次的失败,只有行动,才能给自己反败为胜的机会,也只有行动,才能重新树立被失败击溃的信心。

    行动,无疑是我们获取成功的根本保障。一切成功都不是海市蜃楼,它生长在我的头脑之中,期盼着我们将其物化于外。作为心中的蓝图,成功需要我们一笔一画、一砖一瓦地建造出来。唯有立刻行动,才能给自己一次成功的机会。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行动使我们跨越千沟万壑,使我们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使我们抛却了启程时的恐惧,开始享受一路上的无限风光。唯有一刻不停地行动,才能强大我们,才能无限地提高我们的执行力。

    马上行动,不要因拖延而失败

    可以说,在诸多执行力很强的人眼里,“马上行动”是他们保障执行的法则。的确,行动和速度是执行的关键。要执行,就必须做到马上行动、决不拖延。在今天,执行往往打的是速度战,时间是无比宝贵的,如果我们不能抢在别人的前面行动,别人就会把我们甩在后面。

    汤姆·霍普金斯是房产销售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据说,他平均每天卖一幢房子,这样的纪录至今无人打破。很多人企盼得到他的成功秘诀。

    一次,有人问他:“请问,您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您的秘诀是什么?”

    “马上行动!”汤姆的回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那您告诉我,当您遇到困难时都是如何处理的?”

    “马上行动!”汤姆笑着回答道。

    “当您遇到挫折的时候,您是如何去克服它的?”

    “马上行动!”

    “在未来当您遇到瓶颈的时候,您要如何突破?”

    “马上行动!”汤姆依然微笑着回答道。

    ……

    “马上行动!”“马上行动!”

    对于成功秘诀,汤姆只有这四个字。

    或许你和那个提问者一样,对汤姆这样的回答感到很失望,但是,这就是执行的秘诀呀,只不过你不懂得利用这个秘诀而已。汤姆的成功来源于立即执行。

    1923年,艾尔弗·雷德·斯隆任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斯隆虽然年纪轻,却有着过人的智慧。为了能满足于消费者,斯隆就任总裁后,就加快研制新型轿车。

    当时与通用汽车公司同驻底特律的,还有美国最大的福特汽车公司,总裁埃兹尔是老福特的长子,他也以年轻企业家的敏感,嗅到了斯隆的更新意识。于是,他和技术人员重新设计了一种T型车。当埃兹尔乐滋滋地把这种新车拿给老福特看时,被老福特完全否定了。

    老款式的T型车,曾获得“廉价小汽车”的名声,广受美国民众的欢迎。对于老福特来说,T型车是他的神话,是他的孩子,是他梦想得以实现的载体。老款T型车承载的是他的辉煌,他不许任何人向它挑战。

    老福特愤怒地对儿子说:“老款T型车销售得很好,我不打算开发什么新车,拖一拖再说吧。”

    但是老福特可以愤怒地压制儿子,却无法阻止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裁斯隆。1925年,通用公司推出了崭新的雪弗兰。新车问世的当年,就逼得福特汽车的市场占有率从57%下降到45%,次年又滑落到40%以下。

    副总裁坎茨勒再不能看着公司的销售业绩继续下滑,而如果要上马研制开发新型汽车,必须先征得董事长老福特的首肯,于是坎茨勒语气委婉地写了一份备忘录,呈送给老福特,再次探讨车型问题。尽管备忘录充满了对老福特敬意的话语,但老福特也看出了奉承词句后的极度不满。于是,趁埃兹尔赴欧洲考察和度假之机,老福特撤掉坎茨勒副总裁的职位,将他轰出了公司。

    福特公司研制开发新车型的计划被搁置起来,一拖再拖。

    老福特再固执,也不能无视老款T型车销量的猛烈下滑。没有办法,他只好采用削价的方式来刺激消费者。然而,消费者的口味变了,削价已失去了往日的效力,没有挽住T型车销量下滑的总趋势。

    不能再拖了,老福特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于是他又重新组织技术人员研制开发新款汽车。直到1927年10月,一辆新A型车,从福特的装配线上开下来,加入了汽车行业的新竞争。

    可惜晚了!通用汽车公司凭借新款雪弗兰,抢占了大部分本应属于福特公司的市场,通用汽车公司与福特公司打了一场漂亮的时间差战。

    而这一次老福特拖拉不绝的决策,是他辉煌一生的一次严重失误。等于他自己拱手让出了得来不易的市场份额,等于自己亲自给通用汽车公司的崛起添砖加瓦。

    染上了拖延恶习的人,与成功的距离会越来越远;而那些不找任何借口、绝不拖延的人才能得到成功女神的青睐。在很多时候,我们已经具备了知识、技巧、能力、良好的态度与成功的方法,不能成功,很可能就是因为我们的行动不够快。拖延就意味着失去机会,只有立刻去做,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真正的成功始于立即行动

    你也许曾这样想过,这世界对人们很不公平,为什么有的人很杰出,而有些人却很平庸呢?那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的人,只是把思维锁定在一件事上,而且立即投身于行动。而那些处在落后行列中的人,尽管他们也有美好的愿望,也只做一件事,但他们只凭想象来完成,而不去投身于行动之中。这一看似小小的差别丧送了给后者提高生活质量的机会。

    这也就是说行动意愿的强弱,能决定你的人生结局。也决定你能遇到多少好运和霉运,你的人生也因此精彩或平庸。

    很多人在成功之前做过许多不相关的职业,但是他们的成功都开始于他们的行动中。而有的人则只会报怨生活的难耐,幻想着过舒适的生活,却不知道去投入行动。只有先投入行动,才能有成功的机会,因为在实际行动中,才能找到处理问题的最佳办法,在实际行动中才能遇到你喜爱的生活方式。

    先为自己定一个目标,最好是你所向往的,然后开始用行动去接近目标。想到目标之后,立即就去做,不管结果如何,只要对你达到目标有帮助,那么你的生活就会有所改变。虽然你可能没有实现你计划的目标,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你会获得一些始料未及的进步机会,那时的情况可能会比你现在的情况好上许多。

    一个初中毕业生,没有考上高中,就放弃了学业,他对人生根本没有什么目标,十几岁便游手好闲,整日里吃喝玩乐,自己本身也没有什么追求。在他18岁那一年父亲因病去世,他不得不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因为母亲没有什么收入,而弟弟还正在上学。他想去城里当一名厨师,可他因为没有手艺只要好先去一家餐厅当了一名服务生。在城里他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于是下班后就找几本书读,他和餐厅的厨师住在一起,一次他无意中听到两个厨师说最近鸡蛋很紧缺。于是他想反正自己的母亲在家也养几只鸡,不如多养一些,把鸡蛋卖到城市里,以维持生计。

    于是他把这一想法告诉了母亲,母亲同意了,三个月以后为了推销鸡蛋,他跑了几家餐厅和市场,虽然吃了不少冷言冷语,但还是把鸡蛋全部卖掉了。

    在这一过程,他又认识了几个鸡蛋经销商。那些鸡蛋经销商表示,如果他有更多的鸡蛋,他们都愿意买下来。这样的一个机会他怎么能轻易放掉呢?于是他辞了工作,回家办了一家养鸡厂。就这样,几年以后他成了一个很有钱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先行动起来的意愿,能让你在行动的过程中体验实际的生活经历,会使你全面地深入思考,比坐在家里想那些不切实际的理论强多了。即使最后行动的方向有误,也会给你提供有用的信息,使你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有足够的经验应付类似的困难。

    其实人们对认准的事不采取行动的原因,不仅仅是犹豫不决,还有畏惧的因素存在。当你对自己畏惧的事采取了行动以后,你的自信就会越来越强。若你勇敢地克服了畏惧,你会自信自己是最优秀的。这种感觉会让你有较强烈的进取心,相反,如果因为你优柔寡断而没有行动,一遇到失败,就立马感到自信心在逐渐减弱,你的斗志也会受其影响而随之降低。

    认准的事就要行动起来,行动比无谓的想象更切合实际,即使你以前做得很不好,也要对自己说:我一定行。这会提高你的自信,能让你果敢地行动起来。为了你已确定的人生目标,让行动的意愿决定你的人生吧。

    有千万次心动,抵不上一次行动

    很多时候,一次成功的执行就躲在那些异想天开的一念之间,藏在那些一闪即逝的灵感火花之后。但想法固然重要,若没有说干就干的魄力,心动之后马上行动的干脆,就算有千万次的心动,一切事情也不会发生,万事不过都是水中月、镜中花罢了。

    1989年4月,香港女作家梁凤仪发表了她的第一部小说《尽在不言中》,一出版便一炮打响,为她“财经系列小说”开了个好头。

    此后,她开始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以近乎批量生产的方式,有系统地创作起小说来。

    1990年,梁凤仪写出了《醉红尘》等6部长篇小说。1991年,她更上一层楼,竟然一口气出版了《花帜》等一系列作品。

    当时,梁凤仪的财经小说发行量特别大,在港台地区刮起了一阵猛烈的“梁旋风”,她的书的出版商都赚了个盆满钵满。

    梁凤仪心中一动,自己的小说既然如此受欢迎,如此能创造经济效益,为什么不自办出版社呢?说干就干,于是,她亲任董事长和总经理,成立了香港“勤+缘”出版社。“勤+缘”出版社获得了很大的声誉,由此而来的是巨大经济效益。仅仅在建社的一年半以后,“勤+缘”出版社便收回了“八位数字”的投资,并在两年以后,一跃而成为香港3家营业额最高的出版社之一。

    如果没有梁凤仪的那一心动,就不会有“勤+缘”出版社的诞生,更不会有今天的壮大和辉煌。这说明不管我们有了怎样的想法,无论是实际的还是看似荒唐的,只有拥有必胜的决心,再配合确切的行动,才有成功的可能。

    有时,执行和拖延的差别就在于是否有行动。从这个角度来看,世界上其实只有两种人:空想家和行动家。

    空想家善于谈论、想象、渴望甚至于设想去做大事情,他们总会产生很多的梦想,却很少行动,或许是缺乏实践的勇气,或许是缺乏实践的能力;而行动家则是只要有了想法,就会迅速做出反应,毫不迟疑地去尝试、去实践,在不断地行动中走向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总有许多空想家存在。他们是“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虽然时不时地喊出几句豪言壮语,却总不能付诸到实际行动中,因此最终还是一事无成。曾经有媒体报道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青年拿到硕士学位并在社会上闯荡了两年后,决心自己创立一番事业,而此时他恰好对市场上刚出现的一个新项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开始搞市场调查、研究可行性、撰写计划书等。

    就这样,足足忙了大半年后,正当他的疑问越来越多,出发的脚步越来越迟疑时,却获悉几个下岗女工早已经把这个项目开展得如火如荼,生意做得遍布全国了。

    生活中此类人确实不少,将著名诗人艾青的“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还是在床上”这句话送给这些人,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他们小心谨慎,为了达到理想和目标,研究来研究去,考察了许多实际情况,制定了很多详细的计划。可就是不按照计划去执行,而是左思右想,推翻了原有的计划,重新制定计划,而新计划列出后,又马上会被更新的计划所取代……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在周而复始中时间已经白白流逝,最终也会因为拖延而一无所获、一事无成。

    这些“只会想不会做”“只动脑不动手”“三思而不行”、畏首畏尾的人就是典型的只想不做或者只想而做不到的空想主义者。还有些人心中理想很多,今天冒出一个这样的打算,明天制定一个那样的计划,信誓旦旦地立志要做一个拓荒者,甚至还发出了不达目的绝不回头的豪言壮语。而结果仅仅是三分钟热度,第一天、第二天坚持了,第三天勉强地坚持,到了第四天豪言壮语就被抛到九霄云外了。这同样也是想和做的严重脱节,心动过后没有实质性行动的表现。

    不拖延,提高执行力,要心动更要行动!没有行动,一切都不会出现,哪怕是失败的经验都不会得到;没有行动,就算机遇来了,也只能白白错过;没有行动,就算运气来了,也毫无知觉。

    有个落魄不得志的中年人每隔三两天就到教堂祈祷,而且他的祷告词几乎每次都相同。

    第一次他到教堂时,跪在圣坛前,虔诚地低语:“上帝啊,请念在我多年来敬畏您的份上,让我中一次彩票吧!阿门。”

    几天后,他又跪着祈祷:“上帝啊,我愿意终生服侍您,求您让我中一次彩票吧!”

    又过了几天,他再次出现在教堂,重复着他的祈祷。

    到了最后一次,他又跪着说:“我的上帝,为何您不听我的祈求?让我中一次彩票吧!”

    就在这时,圣坛上发出宏伟庄严的声音:“我一直垂听你的祷告。可是——最起码,你也该先去买一张彩票吧!”

    要中奖,光有愿望是不够的,起码要买一张彩票;要成功,光有梦想也是不够的,起码要付出一些行动。如果没有行动在先,连上帝也帮不了你!

    心动,不能离开行动。如果说心动像一块火石,那么行动就是一片钢板,只有两者碰撞,才能迸发出成功的火花。只有心动没有行动,只不过是白日做梦,决不会有所收获。

    只有抓紧生命里的每一分钟,不让光阴耗费在蹉跎中,踏踏实实地去把想法变成行动,才能取得应有的成绩;只有下定一个不更改的决心,历经学习、奋斗、成长这些不断的行动,才有资格摘下成功的甜美果实。只会做黄粱美梦的“空想家”永远只是拖延者,只有善于行动的实干家才能有强大的执行力,才有能力向着理想的目标,一步步踏实地迈向成功。

    所以,在执行过程中,心动不如行动,心动更要行动!光有理想是不够的,必须付之于行动,否则到头来也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而早一刻行动,就可能早一刻成功!“三思而后行”固然是应该,“三思而不行”却是万万不该。克服拖延,就是不要因为对未知的恐惧而阻挡住前进的脚步,勇于探索才是拒绝拖延的良方。

    不要将任务拖到最后做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从书市买来一大堆书,想要提高自己,但结果这些书却只起到了填充书架的作用;从体育用品店买来一副昂贵的羽毛球拍,想要锻炼身体,结果这两支球拍却只起到了装饰墙壁的作用;给自己设计了一个完成任务的计划,准备监督自己提前或者按时完成任务,结果还是拖到最后一天才匆忙完成。

    这样的人对计划的事情、需要完成或者想要完成的事情,总是一拖再拖,缺乏连续、均衡完成任务的意志力。

    有人对中学生假期作业的完成情况做了一个调查,并画出了一张假期时间和假期作业完成量的函数图。从图上可以看出,整个假期前3/4的时间,假期作业完成量几乎都为零,到了最后1/4的时间,假期作业完成量才逐渐缓慢上升,直至假期的最后两天,假期作业完成量急速上升并到达顶点。

    从这个调查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拖延对任务完成的影响。而生活中,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很多人不管工作量多少,假如缺乏监督,长时间地坚持工作往往很难。人们总是将事情不断地往后拖,直到最后不得不完成。这种拖延习惯的影响就是:最后时刻的工作量特别大,而且任务完成质量很低。对此,心理学家做了一项实验进行研究。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实验,从实验的角度来探索一下拖延会产生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2002年,哈佛大学的克劳斯教授做了一项实验。实验以大学生为被试者,克劳斯教授将被试者分成了A班、B班和C班。

    克劳斯教授要求被试者们在3周内完成3篇论文,并告诉他们,假如他们过期不交,则视作0分。除此之外,克劳斯教授对A班的同学说,他们可以在3周的最后一天上交这3篇论文;对B班的同学说,他们需要自己预先安排好每篇论文的上交时间,把这个时间报告给自己,并按照这个时间上交每篇论文;对C班的同学说,他们在每个周末时,必须上交一篇论文。

    论文都上交后,克劳斯教授对论文进行评分。并将3个班被试者的论文成绩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克劳斯教授发现,3个班中C班的论文最好,其次是B班,论文成绩最差的是A班。

    从上述实验中3个班的被试者论文所得的分数情况,克劳斯教授得出以下结论:拖延会影响任务完成的质量,一般情况下,到最后时累积的任务量越多,任务完成的质量也就会越差。

    其实,从拖延的表现可以看出,它对工作任务的顺利实施以及任务的完成来说是非常大的阻力。因此,想要控制自己,让自己按照计划完成任务,很有可能需要与拖延心理对抗。只有在战胜拖延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有毅力按照计划较好地完成任务。

    将这种现象和上述实验所得结果相结合,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不要将事情拖到最后才做。将任务拖到最后再做,会影响任务的完成质量。而且拖得越严重,任务的完成质量就越差。

    怎样才能降低或者避免拖延对于任务完成质量的影响呢?我们可以从实验中借鉴一些方法。

    实验中的被试者同样是在3周之内完成3篇论文,但是因为上交的方式不一样,所以最后上交的论文质量也不一样。由此,我们也可以通过分段完成工作任务来提高任务完成的质量,降低拖延的负面影响。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个小技巧“骗”一下自己,让自己提前完成任务。比如,本来任务完成时间是一周,但是你可以“骗”自己任务完成时间只有4天,并在4天之内抓紧时间将任务完成。然后,在剩下的3天时间里,对所完成的工作进行适当的修正。

    每当按时且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时,你可以给自己一些小小的奖励。这样可以强化你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行为,从而培养出按时完成任务的习惯。

    克服拖拖拉拉的恶习

    拖拉是每个人都存在的一种天性。迄今为止,还尚未找到有效的措施彻底对付它。但我们可以尽量尝试去克服它。试试以下方法吧:

    第一,找人来督促你正在做的事情。

    第二,找出自己拖拉的原因,此时你要明确:只要一件事情你知道该怎么做却迟迟没有做,那你就是在拖拉。

    克服拖拉需要经历两个阶段:外在表现和内心改变。但首先要彻底地改变自己以前不良的行为习惯,为自己塑造一个成功模式,明确一下自己的位置。目的就是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让拖拉成为你的绊脚石。

    一般来说人在精力充沛的时候,往往比较适合处理复杂的工作,而简单的工作则适合在疲惫时去做。多数人经过一夜的休息之后,在上午感觉精力十分充沛,此时就适合将手头上的工作完成,这样效率也会非常高。在工作的时候要尽量避免外界的干扰,只有这样你的注意力才会高度的集中。

    其次,要清楚地知道什么事情才是最重要的。你应该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你认为比较重要的事情上面,明确一下对你比较重要的事情,别让你的时间精力都浪费在那些“不应该做的事”上面。当你在做完你认为比较重要的事情之后,回过头来想想自己的收获,还有没有不足的地方需要加强,对自己做出一番评价。

    从重要的事情里找出你能做的事,并从它做起。成功往往就是从点滴开始做起的,那些微小的事情可以为你的成功奠定基础。不管这一天是多么的忙碌,你都要完成之前所定下的目标。适时地调整自己要做的事,把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事情排在前面。

    每个人在工作中都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有选择地做一件事情是至关重要的。考虑一下自己未来的发展,不要把时间精力放在一些琐碎的事情上,也不要将时间浪费在毫无价值的事情上。

    时时刻刻监督自己的行为,当你认识到自己的拖拉行为时,应该毫不留情地制止。原谅自己以前的错误,对可能出现的新错误要有思想准备。为私事和工作留出各自的时间。

    但是,有时候你除了“什么都不做”别无选择,要接受这样的现实及其结果,放弃这件所谓“应该做的事”,利用这些时间让自己放松放松,接下来再去处理别的事情。

    克服拖拉的最佳办法就是让它逐渐消失在你的生活中。要实现这一点,有些事要多做,有些事要少做,有些事要采用完全不同的方法去做。把多种方法结合起来,不断发掘对自己适用的技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