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传说-第十五回 草原奴隶升级为可汗随从 登基皇帝竟然是热血少年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十五回

    草原奴隶升级为可汗随从

    登基皇帝竟然是热血少年

    话说那达慕大会上,田真技压群雄,于众目睽睽中抱走被欺负的老爷子,从此即被众人称为鞑靼的巴特尔。对于鞑靼人来说,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誉,而田真在大会上摔死了他主子那件事,不但没有成为他的罪,反而成为奴隶们津津乐道的谈资,主人们默认的胜负。

    这便是一个崇强国度里的潜规则——归根究底,没有君臣,只有强弱。

    但田真始终愤愤不平。每当夜里,他从老人的呻吟中醒来,为减轻他的痛苦,为他捏一捏骨,就开始忙活烧火熬药。

    多少个失眠的夜里,火光中映出一张流泪的脸,也许是在慨叹命运的不公,也许是悲戚人生的无常,也许是忍受了太多的屈辱,在一段时光中忽然感到茫然若失。直到一个晴日,老爷子的腿才有所好转,从此却多了个伙伴——拐杖。每当田真看到老爷子拄着拐杖,艰难前行的时候,他便更恨这样一个恃强凌弱的地方。

    亚圣孟子云:“天下有达尊者三,爵一,齿一,德一。”这些人哪里懂得尊重老人,在他们看来,老人和动物一样,老了,就没有价值了,这个地方把人的动物力量压榨到老,没用了再给它们一刀,连肉体骨髓也吞噬干净,这便是牧者的常态。

    老爷子的右腿是彻底废了,田真只得更勤快,老人看到他比从前更加匆忙,也是无限懊悔,认为是自己当年做的决定,害苦了这个孩子。

    是时候告诉孩子真相了吧……

    几日以来,老爷子都在犹豫这件事,如果他当时在那达慕上有什么意外,这孩子岂不是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世?谁能又能保证自己不再会有第二次意外?

    人算不如天算,鞑靼小王子狩猎归来,听说了那达慕大会一事,草原上坐着,便把田真父子叫来,小王子难以置信,道:“田真,听说你在那达慕上,摔死了人?”

    田真以为小王子要惩罚自己,默不作声,对于一个受惯了惩罚的奴隶来说,连性命都掌握在主人的手里,更何况眼前的这位是草原之主?要杀要剐,悉听尊便吧。

    此时,帐内走出一位异常高大的汉子,向小王子鞠了一躬,然后傲视田真,小王子鞭指勇士道:“本汗想看看你的实力,给你一个机会,倘若你今天当着本汗的面,能够摔赢了他,本汗就取消你奴隶的身份,破格提拔你为鞑靼勇士。”

    田真没有吭声,因为他不喜欢勇士这个称号,他想到了被勇士欺凌的老爹,那向弱者展示强大的懦夫们,是他最痛恨的,如今自己又怎能成为那样的人。眼见他迟疑,大汉觉得这小子居然如此默然小王子的命令,于是大吼一声,阔步上前,一把摁住了田真的肩膀,就像猛虎扑住了猎物一样。田真八尺男儿,在如此大汉面前仍显弱小,被大汉来回摔了好几番,五脏六腑震出的鲜血溢在嘴角,老爷子实在看不下去,厉声道:“真儿,还手啊,还等什么?”

    听到了爹爹的呼唤,田真拭去嘴角血迹,顽强一笑,大汉撸起长袖,龙骧虎步飞来,田真八字步站成泰山,在大汉到来之际,但见田真目光一锐,断喝一声,抄起大汉的胸口和下盘抓起,擎举过顶,逆着风,就将那厮抛出十步开外,鞑靼小王子惊坐起身,张口结舌。

    大汉不服,咬着牙跑回来,一副想要撕碎了田真的模样,不料又被田真抓了个正着,擎举过顶,扔至半空一脚踹开,便像皮球一样连滚带爬,倒在二十步以外。小王子眯着眼点头,正要宣布结果,那大汉又跑回来了。这次他的步子把泥土都踢得四散,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一样,流着不甘的眼泪,疯狂冲过来。田真一咬牙,与他纠缠三招之后,钳制住问:“难道你不怕死么?”

    “呸!”大汉一口浓痰从他脸上擦过。田真眉心一紧,捉住大汉的躯体前后左右遍地摔他了个七荤八素,又将其抛起,连环几脚,踹到了蒙古包上,大汉砸垮了蒙古包,晕倒在了血泊中。

    鞑靼小王子丝毫没有责备田真的意思,而是彻底服了,能打赢勇士的人,更是勇士,值得钦佩。

    从那以后,田真成了小王子引以为傲的随从。名为随从,实则仍旧是奴隶,只不过由服务所有人变成服务小王子一个人。最屈辱的,是在小王子射死猎物之后,由田真跑去拾回猎物。从此,田真在鞑靼人的眼中,是那种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的身份。

    这就是问题所在。对于鞑靼人来说,狗是十分神圣的、忠于主人的、骁勇善战的左膀右臂、好伙伴。昔日元太祖成吉思汗围猎全球时,座下四位著名的功臣——速不台、者勒蔑、哲别、忽必来,就合称“蒙古四狗”,是指骁勇善战、忠于大汗的伙伴。因此狗这个词,素来在游牧民族没有多少贬义,或者说褒义超过贬义。但若是用大明的文化理解它,第一印象就变了,就成了看人脸色、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寄人篱下的奴才。

    鞑靼人会把给可汗拾猎物当作荣耀的事,这样的事在大明就是屈辱,是君主对臣子人格的亵渎,这便是孔孟之道和草原勇士的悖论。在孔孟之道中,人有最基本的底线,固然孔孟之道也是将人分等级的,但那是地位的高低,并非人格的等级,人有地位之别,就像有水有洋海江河湖潭泉溪沟之别,音乐有宫商角徵羽的高低之分,不同的大小,不同的高低,不同的名称,这是中华尊重个性、多样统一的绚丽文明。且人有基本的尊严,再大的统帅,不会当着众人的面往一小兵脸上吐口水,除非他的修养是小人,这就是地位不同但人格相同。

    而在草原勇士看来,没有什么同与不同,人都是吃奶长大的畜生,人类——归根结底哪有什么面子?当你崇敬一个人时,想想他在厕所和床上时的动物表现,可以减轻你的病症。因此,把人看成动物,不是贬低,是一种原始的、本质的认同。在化外蛮夷之地,奉行的还是自然法则而非社会法则,是那种“忘君臣,略婚宦”的草原勇士之风。

    从低级奴隶到高级奴隶,屈辱是一样的。然而在奴隶们眼中看来,田真算是升级了,高级奴隶比低级奴隶有身份,因为需要努力才能做到,一般人想做还做不成呢,这就是当惯了奴隶的思维,也只有奴隶才会有这样的思维。

    文明未开化,塞外苦寒之地毕竟是这样——无尊无卑,直来直往。

    在大明,则是另一番景象。

    “八世明太祖”正德皇帝登基,承蒙先帝托孤之重,刘健、谢迁、李东阳三位顾命大臣辅佐,加上内阁梁储、杨廷和等辈,皆天子近臣,也同为天子之师。

    正德皇帝可不是一个省心的主,他是佩带着宝剑登基的,内侍太监建议他不要这么做,皇上却说,佩剑乃君子之行,孔圣人也佩剑,朕文武双全,已有开天辟地之志,随时准备杀坏人,怎么能不随身佩带家伙?温柔体贴的太监听到皇上这话,只剩下赞扬了。

    于是,乾清宫大殿,文武两班臣子中间,雕梁红毯,正德佩剑,龙骧虎步,迈向龙椅。

    面对龙椅,皇上一个潇洒转身,左手托起传国玉玺,右手斜扶腰间天子剑,扬言道:“大明天下,终于轮到朕登场了!我大明自太祖太宗创业以来,河清海晏,九州宾服,万国来朝,天下归心。朕的皇叔功臣们,如今皆已成为封疆大吏!大明江山,不断在曲折中勇往直前,历经洪武开国,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弘治中兴,迄今已历八世。如今朕承继大统,常思列祖列宗文成武德,故年号正德,朕登基即为八世明太祖,立志为大明扫除边患,驱除胡虏,恢复中华,大赦天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今天下之势,南倭告警,北寇渝盟,外临勍敌,内盘强藩,朕不以为然。朕当太子时,就有大臣对朕说过,帝王不可以一人之意而决断天下,朕以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作为臣子,尔等只需忠于圣心,言听计从而已,只要朕有一颗铁血圣心,为国为民,功过好坏,自有后人评说。从今往后,朕要引领一个崭新、年轻的大明!谁要是不听话,与朕唱反调,那就不是朕的好臣子,朕宁可不与这样不理解朕的人共事,朕的江山朕自己守,朕的百姓朕自己爱。什么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今后朕要用朕的大明,和他们一较高下!直到成为万众称颂的,正—德—大—帝。”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当众臣都在乾清宫叩首喊万岁时,有几个老爷子没有喊,他们看出来,这不是什么好兆头,如今这种独断专行的言论终于还是出来了。皇上从小就是这样,任性、鲁莽、热血、乖张,弘治先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专情的帝王,只有一个女人,就是正德皇帝的母亲张皇后,夫妻俩只有他一个儿子,就是正德,自然是百依百顺,言听计从。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惯了,正德自然不喜欢常常挑战他王权的老爷子,他宁愿更爱那些他说什么就是什么,执行力强的内侍太监,虽然他知道,太监是残缺的人,是被一般人看不起的低等下人,但是,他就是要做给大臣们看,意思是,只要听朕的话,连太监朕都会得到好处,你们这些老顽固,明白什么意思了吧?

    不明白,也不愿意明白。皇上用好处来引诱忠臣,这一招显然是顽童伎俩,是把老爷子们想得都太势利了,很幼稚,也很失败。对于那些不喊万岁的老臣来说,他们当官不只是为了养家糊口,更是要为天下代言,为百姓发声,皇上不是完人,皇上也有错的时候,有错就要有人提出来,否则要内阁干什么?要御史大夫干什么?要是皇上成了爷,人人都对其言听计从,搞什么专制一言堂,那大臣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这偌大的朝廷,您孤家寡人自己玩不就行了吗?自己给自己又当皇帝又当臣,也不是没有先例。

    话说多了犯忌讳,明太祖朱元璋当年就不信任大臣,废弃了丞相,自己又当皇帝又当丞相,怎么样呢?差点没有把龙体累到驾崩!最后还不是设立内阁,这样才从一个工作狂回归到正常人。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你不放权,大臣就无法掌权。你也不能完全否定掌权就是坏,一件事出来,必有好的坏的,这是正常,只是大臣只有掌权,才能有效管理。要是权力都集中在皇帝手里,那即便把皇帝分成十份,也管理不好一个国家,皇帝要做的,是明辨腐败权臣,任用清廉贤臣而已。

    皇上冲龄践祚,自然是不会懂得这个道理的,反而,他是在用一颗十五岁的少年心去思考大臣们,所谓“千里当官,只为吃穿”嘛。行啊!你们都听朕的,朕让你们吃好喝好,这总可以吧?

    哎——这就把大臣们看得太市侩了,话也说得太露骨,归根结底,是大臣生活总要俸禄,这虽然是对的,但是做大臣的基本面子你得给人家。再者,大臣的追求怎么能只是吃饱喝足?这也把大臣们想得太畜生化,太没理想了,每个人都应该为事业承担一份志向,因为那是大家共同努力、殊途同归的目标,你身为人君,这样庸俗,事业如何有未来,大明王朝列祖列宗经营的事业,到你手里咋就这样任性?从没有见过一个老板在公司对他的员工说,你来这里不就是为了钱嘛,不管怎样,你都听我的,我就给你多发钱。这……这露骨的老板,伤了员工面子,员工自然觉得这个单位不严肃、不理性、不客观,没有核心价值追求,必不会长远——再见。

    正德恰恰就是这样一个露骨而又直接的小皇帝,而他身边恰恰留下来了一批跟随先帝,甚至先先帝一直打拼过来的老臣。鉴于如今的小皇帝如此独断,几个没有喊万岁的老爷子认为,自己的存在完全是有点多余了,他们分别是——刘健、谢迁、刘大夏、梁储、李东阳……

    朝廷内老爷子们大眼瞪小眼,朝廷外有一个老爷子更是悲愤归来——他就是杨一清。

    如今,年过半百的杨一清,有一种活到尽头的感觉。他听着刘健、谢迁、刘大夏、梁储、李东阳老爷子们发皇帝的牢骚,不禁想到了二十年前,当年因为郑宏,那位朝廷派下来的爷,把西北祸害完了,身为武安侯的郑爷,“武”没有做到多少,“安”可是非常的安,他在西北搞自我专权还没完事,堡垒就被鞑靼从内部攻破了,害死了呼延直,阵亡了无数将士,延绥防线被鞑靼悍然突破,至今想起来还是心有余悸。当年,若不是呼延直带着弟兄们拼死抵抗,杀伤鞑靼兵无数,恐怕连自己都没命回来。说到这,杨一清掩面痛哭,对朝廷政策真是恨铁不成钢。

    郑宏代表国家,却在西北大搞个人专权,压制杨一清,自己享受着总兵官待遇,最后,也代表国家,遭遇了一次彻底的国破家亡。当然,汉奸都比国家聪明,因为国家就是他算计的对象,不聪明怎么能算计到自己的祖国母亲、衣食父母呢?不聪明怎么能把朝廷内外大臣包括皇帝当傻子玩呢?所以,因为保家不卫国的“聪明”,郑宏的家也不会亡,人家早把后路想好了,可边境的老百姓就遭了殃,闹得家破人亡。倒是一点,还得感谢敌人,鞑靼小王子把郑宏的家小提前扣押了,要不这小子怎么会那么听话,服服帖帖地出卖大明?汉奸保家不卫国,古往今来都一个样,最令人痛心的是,就这样的货色,还常常义正言辞地代表国家,对忠臣下手,最后,白白毁了杨一清多年坚守西北的成果。

    好在长江后浪推前浪,大明英雄儿女并没有死绝,如今,大明西北的壮士,又成长起来一批,杨一清的头发,又白了一层。当年弘治爷听到杨一清报告的西北军情,勃然大怒,下令将郑宏就地正法,有几个皇亲国戚出来说情,先帝依旧恨得咬牙切齿——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索性将郑宏革职,流放边疆吃沙子,永世不得回朝。这是仁慈的先帝最强硬的手段了。可惜,如今这些互相哭泣安慰的老爷子还不知道“八世明太祖”正德皇帝的脾气,这事如果发生在正德皇帝身边,年轻气盛的正德皇帝不亲自把郑宏剥皮,这事就不算完。

    他们很快就会知道的。

    因为鞑靼小王子又来了。

    鞑靼小王子经常来。

    鞑靼小王子才不管你什么打仗天时地利人和,只知道一点——我这边牲口把草吃完了,又下雹子了,牲口都没饭吃了,人把牲口都吃完了,不好意思,本大王来要抢点东西,聪明的就放下武器,滚了蛋让我抢,否则……宰了你抢光你还要烧了你的房。

    皇上听到小王子扬言要来抢劫,第一个反应是——颤抖。

    内阁老爷子们知道皇上害怕,想提出北宋范仲淹的策略,给点钱让小王子的弟兄们在边境买东西赈灾,了事。这种安抚策略对于国家是亏点,赔了钱也赔了国威,但对老百姓特好,第一,老百姓不用打仗送死了。第二,鞑靼买东西赈灾,问谁买?他们的地盘连草都不长了,当然是向大明边境的榷场买,边境的老百姓也能富裕了,表面上老百姓是赚鞑靼商人口袋的钱,实际上是大明国库给拨的赈灾款,被鞑靼转手买东西了。

    “皇上,帝者,胸怀天下,怀柔远人,邻居有难……咱们……能不能……那啥?”梁储说着说着,就哑然失笑,他发现,皇上的颤抖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极度的愤怒和兴奋,因为从小看着皇上长大的他知道,皇上一遇强敌挑衅,必然兴奋,定会说出那四个字。绝对不能让皇上说出那四个字……

    偏偏正德是一个极度抠门吝啬的主儿,皇上只懂得直观粗鲁地去思考问题——你来打我,我还给你钱,我这是欠打吗?我有钱就是错吗?别以为有钱人就是混吃等死,无力反击,担惊受怕的肥羊——朕不是虚胖,朕是雄壮!汉武帝早就说过,匈奴杀朕子民,毁朕城池,夺朕财物,是可忍孰不可忍?你还美其名曰狩猎?你当朕是兔子打,朕还当你是贼呢!虽然朕脑袋上这大明皇帝的兔耳鎏金帽很金贵,也不能给你,你原始又野蛮,只当这是金子,哪里懂得尊重这里面博大精深的文化标志,朕戴上这帽子,继承的是祖先,代表的是国家。朕凭啥给你钱?你算老几!你饿死了人是你自己不会经营你的国家,关朕屁事,你求朕朕都未必答应,还敢打朕,如果饿极了就是畜生造反的理由,那朕就让你试试朕的刀枪。

    “皇上……”梁储上前一步。

    “朕决定了——御驾亲征!”

    梁储阻止晚了,皇上还是说出口了。

    年少气盛,受不得屈辱的一代少主——正德皇帝,朱厚照。

    当然,能忍受屈辱的人啊,不都是不要脸的人,这种人,老了就成为乡愿,为了苟活,玷污了大国尚武精神,害尽了正直,熏臭了风气。历史不断在证明,要脸的和不要脸的没法比,有底线的和没底线的没法比,项羽要脸,纵然死了,老百姓也认可,算条汉子。韩信、勾践、司马懿这些人,不要脸,成功了,老百姓听到名字,只能是冷冷一笑,然后面对太阳,想着昔日那些繁华盛世,作长太息。

    心中有光明的人,走到哪里,都能照亮阴暗。正德皇,就打算成为这样的男人。从小到大,他都太要脸了,宫里的脸都面向着他——朕从来都是太阳一样的焦点,从来没仰望过谁。这样要脸的主,常常伤害了别人的脸,现在有人主动要来伤害他,正好,朕就让你看看朕的脸,到底有多大。

    理想是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没有理想的现实更残酷,没有现实的理想,说出来也不是坏事——有理想的照样被打动,没理想的照样当笑话。老百姓循环的青春,大概就是这样吧。皇帝剽悍的青春,已经决定开始爆发,只有那句话言犹在耳——

    朕的江山朕自己守,朕的百姓朕自己爱。什么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今后朕要用朕的大明,和他们一较高下!

    kfYV3CVOqu5RygoNDVhFXYgR7MVO7+MK1n+KdMT6Vtc9XpQgYuCWHP5REKg40ddUbIZxKO3XZlXwIziPYIz09g==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