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追循那万物的契端
本节导读:思想诞生于独立思考之中,而愚味也同样。不同的是,思想意味着独立的思考,而愚味则意味着“坚定的信仰”,没有任何东西能够解除愚味,正如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压制思想。
【1】 坚强的智者
康德13岁的时候,他的年仅40岁的母亲被传染上了伤寒热病,几天以后就死去了。本来就经济不宽裕的家庭顿时陷入了更为窘迫的环境,父亲的努力工作也只能是勉强维持一家人基本的生活。
康德也不得不中断了学业。然而少年的康德显得格外的坚强和勇敢。他常用两句座右铭来激励自己:“要使财物受你的支配,而不要让自己受财物的支配”,“不要绕着困难行走,而要迎着困难前进”。
在亲友的帮助下,他一直坚持读完了大学。
哲学感悟:在困难面前,我们要有坚强和乐观的态度。
【2】 比健康还要健康
伊曼奴尔·康德是伟大的哲学家,但他却是一个相当随和的人,朋友们都称赞他有“不可摧毁的欢乐性格”。
他不相信医生的安排,而宁肯自己制定健康的准则。当地的一个人因为服药过量而死去的时候,他冷冷的说:“他本来是健康的;由于他想比健康还健康,所以他才躺在墓地里。”
哲学感悟:任何事物都不能过分追求,正所谓知足者长乐。
【3】 康德与寡妇
大哲学家康德一生活了80多岁,但却一直没有结婚。
他曾经想要和一个温柔漂亮的寡妇结婚,但在计算了自己的收入和开销后,便决定把这个决定一天一天往后拖。最后,那个寡妇同别人结婚走了。
康德在晚年的时候曾经哀叹:“当我需要女人的时候,我却没有能力供养她,而当我能供养的起的时候,我却不需要她了。”
哲学感悟:美丽的爱情需要勇敢的追求,等到花谢才伤春,留下的只能是无尽的悔恨。
【4】 康德的“决斗”
康德是个过着刻板生活的哲学家。他每天的起床、喝咖啡、写作、讲学、吃饭、散步,一切都有固定的时间,人们甚至可以根据他的作息时间来对钟表。
他一辈子都是单身,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书斋哲学家,过着宁静的生活,却对他的时代、乃至他以后的时代都发生了震撼性的影响。
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康德对华盛顿将军及其战友表示同情。一次在大街上同别人交谈的时候,康德就提到了他对北美冲突的态度。一位在场者宣称,作为一个英国人,他感觉到自己受到了侮辱,他要求与康德决斗。
哲学家的武器不是利剑,而是思想和语言。康德继续谈论,坚持自己的立场,他说的十分另人信服,以至于对方终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伸手表示和解。
哲学感悟:真正的高尚的人是不崇尚武力的,他们会用自己的知识和品德来赢得人们的尊重的认同。
【5】“这很好!”
伊曼奴尔·康德最怕噪音的干扰,如果他的周围有噪音的话,那么他就会十分的烦躁并不能进行工作。
当邻居家的一只公鸡不断啼鸣使他无法忍受的时候,他就想从邻居的手里干脆把它买下来,邻居拒绝了他的要求,结果康德居然为了那只公鸡而更换了住房,搬到了监狱附近。
康德死于他从未长时间离开过的柯尼斯堡,终年80岁。他的最后一句话是:“这很好!”
哲学感悟:没有了噪音的干扰,能够平静的生活、安静的工作,并在高寿的时候安详的死去,这样的生活应当成为每个人的目标。
【5】 最有效的语言
大哲学家康德有一次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独自划船漂到了南非一个荒凉的小岛,他在海上远远的就看见了那个岛上有两个高耸入云的石柱,于是就想过去看看究竟。
谁知当康德刚一踏上小岛的时候,就被岛民们给逮住了。没等康德开口,那些人的首领就告诉他:“那两根柱子,一根是真话神柱,一根是假话神柱。我们将把你处死,如果你说的是真话,我们就在真话神柱上把你处死;如果你说的是假话,我们就在假话神柱上把你处死。”
康德想,反正死路一条了,就对他们说:“我一定会被拉到假话神柱上处死!”
岛民民这下傻了眼,他们想:如果真的在假话神柱上处死他,那么他说的就是真话,应该拉到真话神柱那里去;如果在真话神柱上处死他,那么他说的就是假话,还得拉回假话神柱这里来。他们犹豫了很久,最后不得不把康德放了。
醒来后,康德便推理出了著名了四个二律悖反论命题。
哲学感悟:在危险的时候利用自己的智慧去和糟糕的境遇周旋,生机就在智慧之中。
【6】 康德的交际
大哲学家康德生活并不枯燥,虽然他经常深居简出,但却也很喜欢交际。他喜欢去人多的地方,乐于到别人的家里作客,并且几乎从来不拒绝别人的邀请。
他很喜欢在咖啡馆或酒吧消遣,打打台球,晚上玩玩牌,有时候甚至深夜才回家。有一次,他喝醉了,居然连回家的路都找不到了。
康德才思十分敏捷,有一次,在一个晚餐会上,一位年轻的军官当着老军官的面前把红酒弄洒在餐桌上,感到羞愧难当。这时康德正与老军官谈论一次战役,他不但对此毫不介意,还趁机把洒到桌子上的红酒比做向前冲杀的军队。
哲学感悟:当别人犯了无关紧要的错误时,适当地替别人遮掩一下,让他保存颜面。
【7】 请遵守时间
有一天晚上,康德和他的一个朋友格林约好了第二天早上一起去去乘车出游。
格林在七点三刻便拿着手表在室中走来走去,七点五十分戴上了帽子,七点五十五分拿起了手杖,只听得钟声一响,驱车便跑。
在途中他遇到了康德迎面走来,他大概迟到了两分钟,他也不停车竟独自一个人去了。因为他认为这是违约,违背了他的习惯。
哲学感悟:遵守别人的约定,珍惜他人的时间,这既是尊重别人,也是善待自己。
【8】 康德选择的学生
康德是一个善良的教师,经常竭力的为一般的中等学生讲解。他曾说到:“我的讲课,并不是为那些天资特异的人,因为他们根据自己的才能已经各奔前程了;但也不是为一些愚笨的人讲解,因为这些人根本不值得传授;因此我的讲解是专门针对中等才能的学生,并造就他们将来的职业。”
哲学感悟:因材施教是教育别人的最好方式。
【9】 请系上扣子
康德在讲课的时候有一个些十分奇怪的毛病。
他讲课的时候,经常都是坐在一张矮的讲台后面,因此他的视线可以越过台面看见台下的全体听讲的学生。他常注视附近的位置上的学生,如果他们有什么不修边幅,就是当时流行的时装,暴露胸顶各部,垂发散在额际等等,他就感到不安,并感觉局促难受。
有一次,他的课没有讲好,事后他说是由于注意力受到了影响,坐在前排正对着他的位置的一个学生影响了他,因为他的上衣掉了一个扣子。
哲学感悟:不应该让不重要的事情影响自己的注意力、心情和所做的事情。
第二、替上帝送终的智者
本节导读:从奥林匹克最后一个神祗潘死亡之后,时代迎来又一次重大死亡事件,一旦独立意志形成于我们的思维观念之中,祭坛前的弥天香火也就悄然散尽。但正如我们已经看到过的,这只不过是又一次循环的开始,而结束,则意味着又一次的拒绝反思。
【1】 神经病患者尼采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首倡“权力意志”说,鼓吹“超人”哲学,被视为现代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先驱。对他的哲学感悟历来众说纷坛,有人把他描述成邪恶的魔鬼,说他用思想的毒剂腐蚀了整整一个世纪的人类:也有人把他说成是圣洁的天使,持身严谨,有如圣徒。
1867年,尼采为适应战争需要而接受军事训练,结果不慎从马上摔下来,胸骨受重伤,并一直都未完全康复,致使终生备受此次重伤之苦。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他因身残和严重的眼疾,而体检落选,不能从军,只能充当一名救护人员。但这位敏感的青年,一见伤员的鲜血竟晕了过去,尼采异常脆弱的神经,不能接受长期的强烈刺激,终于惊恐成疾,被遣送回家。
哲学感悟:病态与病态心理,对于尼采哲学体系的形成,起到了直接的作用。
【2】 尼采的童年
尼采父亲的早逝使他成了家中笃信宗教的女人们的牺牲品。她们对他的宠爱使他形成了女性特有的娇柔和敏感的气质。他不喜欢邻里的坏孩子。他们打架说谎,掏鸟窝,偷苹果,无恶不作。学校里的小伙伴们都叫他“小牧师”,其中一个还把他说成“圣殿里的耶稣”。
哲学感悟:大多数伟大人物所取得的成就,都与其童年的经历有着密切关系。
【3】 尼采绝交
瓦格纳创作了一部歌剧《巴西费尔》,那是一部为基督教歌功颂德,宣扬怜悯,无欲之爱的歌剧,表现的是一个“十足的傻瓜”,“耶稣似的傻瓜”拯救出来的世界。尼采二话没说,掉头就走,从此与瓦格纳一刀两断,形同陌路。
哲学感悟:伟大人物对于真理的追求十分执着,如果在友情和真理之间进行选择,友情往往被放弃。
【4】 雨中的尼采
尼采不到5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
尼采6岁的时候上了学,是个虔诚的爱沉思的孤独者。他的举止非常有礼貌,循规蹈矩,刻板的不像个小孩子。
有一天放学,天上下着倾盆大雨,别的孩子都拼命的往家跑,唯独他一个人慢慢吞吞的往家走,用帽子和小手绢盖着写字用的小石板。到家后,他浑身都湿透了,母亲责怪他为什么不走快一些,他回答说:学校制度规定不许学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蹦蹦跳跳,他不能破坏学校制度。
哲学感悟:尼采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呆板、循规蹈矩,他失去了孩子特有的品性。
【5】 我来证明英雄的存在
哲学家尼采14岁的时候干了一件惊人的事情。
当时是他入学的第一年,古罗马的左撇子英雄穆西乌斯的故事在一些同学的眼里是不可信的,他们说:“没有人有胆量把自己的手放在火里。”尼采不屑辩解,只是从火炉里抓起一块燃烧的煤,并把他长时间的放在自己的手掌里。
他终生都带着着快灼伤的印记,而且为了使这证明英雄的印记保持原状和不在扩大,他让融化的蜡流过了这道伤痕,从而使这到伤痕更加显眼。
哲学感悟:坚持自己的信仰,相信自己崇敬的伟大的人物。因为他们会给你力量、给你勇气,给你在黑暗的幽谷里寻找出口,通向光明的勇气。
【6】 请答应和我决斗
1862年10月中旬,尼采进入了波恩大学。当时,波恩大学绝大多数学生都习惯结盟。为了让自己不太孤僻离群,尼采也加入了其中的一个。肆意的挥霍着青春的激情让尼采很是享受,他甚至希望进行一场决斗,以使自己更加“完美”。
因为没有敌人,他选择了一个合意的同学做对手。
尼采对他说:“我是一个新生,我想进行一场决斗,我想你比较合适,我们开始吧!”
那人也不示弱的说:“那么我们开始吧!”
结果是尼采的鼻梁受伤,3天后才痊愈。
哲学感悟:每个人都有冲动的时候,年轻就是资本。但冲动只会让自己吃亏。
【7】 当逃兵的尼采
尼采在当兵的日子里,他不得不每天过向右转、向左转、拉开枪栓、送回枪、举枪、开火、齐步走的生活,这让他十分厌倦。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他决定出去散散步,便照直朝前走,心里满以为人和动物一样,都有权随心所欲地使用他们的腿。他才走出两格里,就被四个六尺高的彪形大汉赶上了。他们把尼采捆了起来,扔进了一座黑牢。他们问他,是愿意当全团挨三十六皮鞭,还是愿意脑袋上吃两颗铅弹。他说人的意志是自由的,他哪一样也不愿意。可是他说也白搭,最后被迫进行了选择;他决定,由于上帝赋予了他生命和自由,所以他宁可挨三十六下鞭子。结果他被抽了七十二下。
哲学感悟:许多哲学家都只生活在他们的观念中,对于社会的实际情况缺乏明确的了解。
【8】 尼采的忧伤
在尼采晚年患精神病后,在一个场合他听到有人谈到书,他苍白的脸上顿时泛起红光:“啊!”他神采飞扬地说:“我也写过一些好书。”但这明朗的时刻转瞬即逝了。
哲学感悟:当晚景凄凉的英雄谈到过去的时候,总是会被自己的伟大事迹所感动。
【9】 书痴尼采
尼采年轻的时候注重语言学,后来他在书摊上看到了叔本华的书。他如获至宝的将他捧回了家里,他如饥似渴的阅读着这个两千多页的小册子,整整两个星期几乎没有睡觉。他甚至称叔本华为自己的父亲。
后来他曾经写道:“我不知道是什么精灵在悄悄对我耳语‘带上那本书回家去吧。’刚跨进房门我就打开了如此得来的宝贝,并渐渐的感受到了那种充满激情而又极其伟大的天才之强大力量。”
哲学感悟:读一本好的书就像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高尔基的这句名言似乎说出了所有热爱读书、热爱知识的人的心声。
【10】 尼采的孤寂生活
尼采生性孤寂,朋友很少。他和叔本华的关系不错,虽然和瓦格纳的关系也不错,但后来又断绝了关系。
此外还有一些朋友,一直悉心的照料着尼采,但却没有办法让他从孤寂中解脱出来。
尼采曾自己说道:“没有人和我说话,只有我自己,我的声音就像是一个将死之人的声音在向我自己发出。”
哲学感悟:只有防开自己的心灵,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我们的境遇才会越来越好。
【11】 语言的作用
尼采在《太有人性的人》中说:“语言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在于,人类用语言在世界之外建立了另一个独立的世界的强有力的支托下,人类开始成熟,成功的搅乱了世界的其余部分,并成为了它的主人。长期以来,人类信任事物的概念和名称就像信任永恒的真理一样。他擅自挪用了世界之精华,使自己高居于动物之上;他真的认为,他通过语言掌握了世界的知识。”
哲学感悟:我们通过语言来学习,并运用它来展示自己的才华。能够熟练的运用语言的人,通常都能够拥有过人的思想和智慧。
【12】 尼采的时尚观
尼采对时尚也有自己的观点,他曾写道:“如果我们考虑一下一个人有多少理由值得他焦虑并羞怯的自我隐蔽起来,如果我们考察一下他的四分之三的精力和善意如何变为无所作为,那么我们就得非常感激时尚,因为是它把那个四分之三变成了无拘无束的主动,它给那些明白他们应该跟随时尚的人传达了自信和互相鼓舞的愉悦。”
哲学感悟:时尚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有人跟随时尚,但也有人制造时尚。
【13】 在动物们看来
尼采在《快乐的科学》里写道:“我担心,在动物们看来,人类与他们是同伴,但已经极其危险的失去了健康动物理智的不可名状的动物--是疯癫的动物,带笑的动物,眼泪汪汪的动物,愁苦悲戚的动物。”
哲学感悟:最愚蠢的人就是以为只有自己拥有了智慧的人,真正的智者从来不怀疑别人,特别是自己的敌人的能力和智慧。
【14】 逻辑与理性
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尼采关于逻辑与理性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
我们发现没有什么事情比做到聪明、忍耐、优秀更容易了。我们满嘴都是宽容和同情的废话,我们正直的荒唐可笑,我们宽恕一切。也正是处于这一理念,我们应该对我们自己稍加控制;也正是因为这一理念,我们应该时不时的培养一点情感,一点情感上的瑕疵。这对我们也许是困难的;而且我们可能会一起嘲讽我们由此而显现出来的可笑的样子。可那有能怎么样呢!我们不再有任何其他战胜自己我的办法了:这就是我们的禁欲主义,忏悔苦修。
哲学感悟:很多时候讽刺能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问题,我们似乎也乐于欣赏那些奇思妙语。
第三、踏过文明的风河岁月
本节导读:哲学是现实的,但哲学也同样是历史的,历史的哲学服务于现实,却绝不可以成为现实观念的工具,一旦它的应用范畴出了问题,那就意味着新的悲剧。
【1】 办报碰壁的黑格尔
黑格尔是德国著名的古典哲学家。他出身于一个官僚世家,35岁被提升为那拿大学教授。
1807年春天,黑格尔移居班堡。当地有一份《班堡时报》,缺乏编辑人员,黑格尔便自告奋勇,当了该报的一名编辑。他精心编写,改换了一些专栏,使得报纸的面目一新,销路比以前大畅。黑格尔本来就有在新闻界大干一番事业的雄心,这下子更是雄心百倍。于是,他给老朋友们写信,请求赐稿,报道版面也不断扩大,有关国家,政治、经济、战争方面的稿子都欢迎。
正当黑格尔干得起劲的时候,麻烦的事接踵来了。有一天,《班堡时报》上刊登了一条巴代利亚军队进驻纽伦堡等地的消息,黑格尔被传上法庭。幸好黑格尔是一个雄辩家,说得法庭无法定他的罪,官司只好不了了之。过不了多久,黑格尔又遇到了另一桩官司。这回是指控他“公开了国王的私下秘密”,有损于国王陛下的“形象”。法庭知道黑格尔善辩,因此对他的申诉束之高阁,来个“拖而不决”。黑格尔看到官司不知拖到何年何月,兼之纽伦堡专科学校又要聘请他当校长,于是,他便辞去了报纸编辑的职务,心安理得地当校长去了。
黑格尔只干了21个月的新闻工作,后来便到大学里继续担任哲学教授。他的许多重要哲学著作,都是在这后一个阶段撰写的。因此,有人评论说,假如这位大哲学家当年不因碰壁而离开新闻岗位的话,可能他就无法把他的辩证法研究出来了!
哲学感悟:人生失失得得,反反复复,得到和失去总是联系在一起的,不用太为失去的忧郁,也别为得到的过于欣喜若狂。
【2】 黑格尔的婚礼
曾任纽他堡中学教员的黑格尔被人夸为“才华横溢、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的一颗新星,可这个事业上的宠儿,年薪只有1000古尔盾,这点钱要想筹办一个像样的婚礼,根本就不可能。
未婚妻玛丽是个聪慧的姑娘,她笑盈盈地告诉黑格尔,结婚时什么也不要,只要两只大口袋。玛丽的要求使这位哲学家感到不可理解。但他还是照办了。
举行婚礼的前一天,她一身便装打扮,并要求黑格尔也脱下西装革履:“带上你的口袋,我们去野外采花。”
“哦,原来买口袋为这!”他恍然大悟。
黑格尔和玛丽的鲜花婚礼也许在当时是最奇特的婚札。用采撷来的各色野花点缀新房,芳香四溢的花朵叫人欣悦不已,一双新人置身于鲜花丛中,真是美雅简朴得无与伦比。难怪当时有人惊呼:“黑格尔在哲学上是创纪录的,他的婚礼也是创纪录的。
哲学感悟:真正的爱情不是单纯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而是心灵上的相互取悦。
【3】 哲学家的缺点
有一次,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走进课堂的时候仅一只脚穿了鞋子,另一只脚光着。
原来,他那只脚上的鞋子在半路被泥巴“吃掉”了,而他竟然浑然不知。天才似乎都是这样。
哲学感悟:有大才华的人似乎都不在乎自己生活中的细节,因为他们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自己的事业、理想和追求上。
【4】 黑格尔的理性
著名的哲学大师黑格尔是一个高度理性的人。
著名诗人荷尔德林是黑格尔的同学、最要好的朋友。但当荷尔德林精神错乱,被关进精神病院后,黑格尔却一次也没有去看望他。因为黑格尔是主张理性至上的,一个丧失了理性的人,在黑格尔看来就已经死亡了。信仰使黑格尔中断了他和荷尔德林长达10年的友谊。
哲学感悟:理性能够帮助我们清醒冷静的看待生活。
【5】 黑格尔的哲学课
黑格尔经常沉浸在自己的沉思中,以至很多时候都闹出了笑话。
有一次,黑格尔是下午3点的课,但他忘记了时间,2点就去了。教室里听课的是另一批学生,可是他一点也没有察觉到,就开始讲了起来。
学生在下面暗示他讲错了,可是他根本就不加理会。
哲学感悟:出色的人往往只将自己的精力放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对生活上的事情都是不拘小节的。
【6】 以人为本
黑格尔在他的《法哲学》中提到:“当我们夜晚安全地在街上行走的时候,我们大概不会想到情况也许完全两样。这种习以为常的安全感已经成为了我们的第二天性,而我们也不会意识到这完全是某些特殊机构工作的结果。人们的一般印象是有一种力量将国家保持团结,但实际上,国家的唯一结合力是人人具备的关于治安的基本观念。”
哲学感悟:最安全的事情不是自己闭门不出,永远选择安全的地方,而是自己本身拥有十分合理的安全理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第四、从一端到另一端
本节导读:当你走向一端的时候,却有可能到达另一端,当你离开一端的时候,很有可能又回到了起点。任何思想走向“绝对”的时候,就难以避免这样一个结果。
【1】 慧眼识英雄
著名的哲学家叔本华17岁的那一年,父亲的精神开始变的抑郁,不久便在家里货舱旁边的运河中溺水死亡,而他的祖母也在这个时候发疯致死。很快,他的母亲自己也迁居走了,热衷于文艺沙龙,在当时已经如日中天的歌德也成了她那里的常客。
有一天,叔本华以客人的身份去看望母亲。当大家兴致勃勃的谈天说地、欢声笑语的时候,他却愁眉苦脸的坐在客厅的一个角落。一群姑娘众星捧月搬的围着歌德,还不时的用异样的目光瞟一眼叔本华,歌德却对他们说:“就让那个青年呆在那里吧,将来他会超过我们所有的人。”
哲学感悟:不要嘲笑那些暂时不得意,或是有孤僻性格的人,很有可能他们的思想会超出所有人,因为经常思考的人通常都是天才。
【2】 应该满足了
叔本华70岁的时候,柏林皇家科学院决定授予他院士称号,他虽然很高兴,但还是拒绝了。他说:“谁要是走了一整天,傍晚走到了,就该满足了。”
哲学感悟:与其享受奋斗后的结果,不如充分的享受奋斗的过程。
【3】 什么都是你的三倍
大哲学家叔本华总是去一家叫做安格拉特的餐馆吃饭,这里的菜很和他的胃口,而他也算是一个美食家,他的饭量也十分的惊人。
有一个新顾客看到了堆在叔本华面前小山一样的食物,很是惊讶,便站在对面看个不停。叔本华回敬了他一眼,异常冷静的说:“先生,您似乎对我的胃口感到吃惊。确实,我的饭量是你的三倍,但我的智慧也是你的三倍。”
哲学感悟:在尴尬的时候,用智慧告诉别人你有多么与众不同,这是让人对你刮目相看的最好方式。
【4】 叔本华的悔过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叔本华曾经宣扬“人以非议加于我,并非使我有权以非议加于人”。
但有一次,因为邻居一位女裁缝和她的女伴在公共过道上谈话,影响了他的幽会,叔本华居然动手将她打成了残废,结果被判终身抚养这个女裁缝。
20年后,女裁缝去世,他还在日记中特意记上一笔:“老妇死,重负释。”
哲学感悟:懂得道理就要遵循道理来处理问题,因为一时的愤恨和冲动忘记了自己的道德操守,结果只能是抱恨终生。
【5】 叔本华与“两足的猴类”
哲学家叔本华是一个悲观主义者,而且极其排斥大众。
他对所有人的态度都是尖酸的挖苦和刻薄的讥讽。为了离开别人更远一些,他完全独居,离家人也是很远,并且他一生都未曾娶妻。他激励回避交际和友情,他不信任任何人。
甚至在餐馆吃饭的时候,他也去挖苦邻桌的吃饭的人;他总是住在最底层,因为这样在发生火灾的时候容易获救;他害怕收到信件、害怕拿起剃刀;任何时候,他都不会使用别人的杯子喝东西,因为他担心会传染上某种疾病……
他几乎蔑视所有的人,他甚至傲慢的说自己是生活在“两足的猴类”之中,其鄙视他人的心态显露无疑。
哲学感悟:人们必须尊重所有的生命,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应该因为自己的成就和能力而贬斥其他的人。
【6】 叔本华谈论哲学
1809年,21岁的叔本华就读于哥廷根大学,为时两年。
第一学期在医学系学习,第二学期的时候才转到了哲学系。在这里,物理学、化学、植物学这几门自然科学引起他极大的兴趣。在随后的学期里,他仍醉心于自然科学、解剖学、生理学,天文学和气象学也成为了他的注意中心。
此外,他还听完了人类学课程。不过,第二学年,哲学激起了他的兴致,“神妙的柏拉图”、“令人惊叹的康德”使他着迷。
他在1811年写给母亲的信中写道:“哲学,就像是攀登高耸入云的山峰,沿途只有唯一的一条砾石荆棘遍布的小路,愈往上走就愈陡峭、愈荒凉……”
哲学感悟:孜孜不倦的学习、不断探究自己研究学问的方向,是伟大人物成功的前提所在。
【7】 叔本华错过了诗人拜伦
叔本华曾经十分崇敬英国的浪漫派诗人拜伦,为结识这位让自己倾心的诗人,他专程来到了英国。他甚至还曾经在自己的著作中引用了拜伦的诗句:“难道群山、波涛和苍天,不是我的一部分,不是我心灵的一部分,正如我是他们的一部分吗?”
但他的这一意愿竟是由于自己不能克制自己的生命意志而未能实现。
那天,他正和一位使自己跌入情网的夫人一起在海滨散步,远远的看见大诗人拜伦正骑马疾风而来,他身边的夫人竟失声高呼:“瞧,那个英国诗人!”拜伦的风采使这个意大利女子整天难以忘怀,而叔本华竟因为嫉妒和害怕而没有把歌德给他写的介绍信交给拜伦。
哲学感悟:妒嫉他人会让我们在自卑中失去笑容。
【8】 叔本华看眼色行事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到外国旅游时,因他对当地语言与币值都非常生疏,坐车上街时,便不知道应付多少钱,也听不懂司机的话。但经验告诉他,钱会说话,能说万国话。他一到目的地,就先给司机一枚硬币,假如那司机手还伸着,他就再加一枚,就这样一枚一枚地加,一面留意着司机的脸色。如果有一枚加上,司机笑脸出现了,他就知道多给一枚了,这时他便取回最后的那一枚,下车而去。
哲学感悟: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习这样的经验,那就是,用别人的反应来对照自己的做法,而不能只以自己为中心。
【9】 叔本华的演讲
叔本华在一次演讲时,总有人在下面大喊:“大声点!大声点!”
叔本华后来实在忍无可忍,就故作严肃地对会议主席说:“主席先生,将来地球末日的时候,天使拿着金号角宣布说‘到末日大审判的时间了,”我相信也必定会有一条狗在人群中叫喊‘大声点!大声点!’”
说完后,他继续演讲,但会场中再也听不到叫喊声了。
哲学感悟:遭遇不幸时,如果你能看出不幸中幽默的一面,你就可以很快地从窘迫中逃离出来。
第五、步入心中那不散的迷雾
本节导读:实证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思辨的思想却仍然在它的旅途之中,这样一个时代就这样悄然落下帷幕,等待着万古千秋的寂寞回响。
【1】 请求鸭嘴兽的原谅
在人类科学史上,由于实践的新发现推翻了长期被认为是正确的理论,是不胜枚举的,很多伟大的人物也犯了错误,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也不例外。
在19世纪中叶,人们认为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恩格斯对此也深信不疑。有人曾经告诉恩格斯,有一种名叫鸭嘴兽的哺乳动物是卵生的,恩格斯哈哈大笑,认为这是愚蠢的见解。
但后来恩格斯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他并不隐瞒自己当初的偏见和无知。在恩格斯逝世的前半年他还在给朋友的信中提到:“1843年我在曼彻斯特看见过鸭嘴兽的蛋并且我曾经傲慢无知的嘲笑过哺乳动物会下蛋这样的愚蠢之见,而现在这却被证实了!”因此恩格斯说:“我事后不得不请求鸭嘴兽的原谅!”
哲学感悟:没有人知道天下所有的知识,但却可以有知错认错的态度。恩格斯那伟大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2】 稳操胜券
阿道夫·门采尔是19世纪德国的著名画家。有一天,一位画家向他诉苦说:“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需要一天时间,可是卖掉它却让我等上整整一年?”门采尔听了,认真地说:“亲爱的,请您倒过来试试吧!要是您花一年功夫去画它,那在一天里准能卖出。
哲学感悟: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3】 伦敦的雾
伦敦是世界有名的雾都,关于它的雾,还有一个和著名的印象派画家莫奈有关的故事。
有一年,法国的早期印象派大画家莫奈到威尼斯的一座教堂去写生。正巧伦敦上空雾霭重重,就像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作为艺术家的莫奈早已被眼前的景色所陶醉,他激情勃发,采用大胆的表现手法使美丽的教堂在氤氲的气氛中虚虚实实的呈现在画板上,十分迷人。
可是当这幅画公展的时候却掀起了一场风波。人们对莫奈在画上把雾的颜色画成了紫红色而感到惊奇和愤愤不平。伦敦的雾不是这样的!它怎么可能是紫红色的呢?他们说莫奈胆大妄为,哗众取宠!
可是当满脸怒气的人群走出展览大厅后,都不禁大吃一惊,他们发现伦敦上空的雾果然是紫红色的。
原来,英国进入工业化以后,工厂越来越多,特别是在伦敦,人们看到林立的烟囱中,浓烟滚滚,空气中弥漫着工厂里排出的各种有害气体、煤尘和灰色的颗粒。这些空气中的杂质遇到水蒸气以后,就凝结成水珠,形成大雾。所以伦敦经常会被沉沉的大雾所笼罩,而且大雾一连几天都不会散去。这种大雾在阳光的照射下,就呈现出了紫红色。
然而反常的现象人们视而不见,却让印象派大画家莫奈无意中在写生时发现了。
哲学感悟: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个故事,就会明白人不应该只注重脑海中已有的观念,还应该从实际出发,再下结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