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险故事-李哆嗦三斗熊瞎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人类天生是不喜欢灾祸的,可又不得不面对灾祸,这必然会生出许多啼笑皆非的事来。

    李哆嗦原名姓甚,无人知晓。大伙只知:反右斗争那阵,他被发配到东北李家屯子,因为他有个毛病——好哆嗦,所以众人送他个外号叫“李哆嗦”。说起这个哆嗦,人人叹息,有人说这是打右派时苦胆吓破造成的,有人说是“文革”时期被批判时落下的,反正他是逢人遇事先一哆嗦,张口闭口也一哆嗦,有时好好地坐着也会冷不丁地来这么一哆嗦。右派平反后,许多人都回了内地,唯独他不愿意回去,那理由也特别:内地人多,他越见人多越好哆嗦。李哆嗦虽然手无缚鸡之力,文质彬彬的一派书生模样,可他生性聪明,吹、拉、弹、唱样样行,所以颇得屯子里社员们的喜欢,大家推选他当了个小学教员。

    有一天,李哆嗦改作业到很晚才离开学校,抬头看去,只见一轮明月高悬,银光溶溶,秋风飒飒。李哆嗦兴致上来,就沿着棒子地边的小路一边溜达,一边默背着唐诗宋词,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忽然间,他听到棒子地里有“啪嗒、啪嗒”的响声,李哆嗦疑心顿起:这个人半夜三更跑到这棒子地里,不会有什么好事。怎么办呢?要是在往年,李哆嗦早就头一低,眼一闭,哆嗦着一走了事。可如今摘了帽,不看个明白,过意不去啊!

    李哆嗦双手分开叶子,循声慢慢找过去。借着月光他终于发现前面有个黑乎乎、胖笃笃的影子,李哆嗦扶了扶深度近视眼镜,一边瞅一边想:最好是先问明情况,不然搞错了大家难为情,于是他好声好气地喊着:“喂!老乡,你在那儿干什么呀?”谁知一连喊了几声,对方毫不理睬。李哆嗦只好又朝前走了几步,努力睁大了眼,这才看清楚,那人扭动着笨拙的身子,对着未熟透的棒子一边掰一边啃,还一边不住地往地上扔。

    李哆嗦不高兴了,心想:这人太不像话,偷庄稼让人发现还赖着不走,脸皮也太厚了!但李哆嗦是个软性子,说出话来仍是低声低气的:“老乡,行啦!不要再掰了,棒子还都没熟呢。”可那人还是一点反应没有。李哆嗦没有法子,只好走上前去,伸手就去拍那人的背脊梁。手拍上去觉得毛茸茸的有点不对头,他赶紧仔细一瞧:啊呀,我的妈呀,原来是一只黑乎乎的熊瞎子!李哆嗦吓得魂灵出窍,连哆嗦也没来得及打,撒开腿就跑。

    那熊瞎子啃棒子正啃得津津有味,回头一瞧,哟嗬,还有比棒子更好吃的东西呀,便丢下棒子,一窜一跳地追了过来。只听“呼啦啦”一阵乱响,熊瞎子已经窜到李哆嗦的前面,挡住了去路。李哆嗦正跑得气喘吁吁,一抬头,见熊瞎子正虎视眈眈地盯着他,忙返身再跑。可是不管他怎么使劲,那“呼哧、呼哧”的喘息声,却越来越近,李哆嗦吓得接连打哆嗦,一头栽倒在地。正巧,他的右手摸到一块茶杯大小的石头,赶紧攥在手心里,准备拼命。

    这时,那只熊瞎子见猎物已被征服,便手舞足蹈地扭过身去,用它那肥大的屁股往李哆嗦身上坐。李哆嗦心里明白:这一屁股坐下来,不死也要扒层皮。到了这种地步,李哆嗦也不敢再打哆嗦了,他一跃而起,扬开右臂,将手中的石块照熊瞎子脸部狠命砸去,只听“嗷”一声叫,那熊瞎子直直地站立起来,两只前掌像被滚油烫着了似地腾空一阵乱舞,好半天才重重地放了下来,像个无头苍蝇,围着一个地方团团乱转着。

    原来,熊瞎子的一颗眼珠被李哆嗦砸了出来。李哆嗦一看,此时不走,更待何时?也顾不得沟沟坎坎,撒腿便跑,总算捡回了一条命。这一回死里逃生,李哆嗦总结两条教训:第一,以后还是少管闲事为妙;第二,天黑以后绝不出门。

    不久后的一天中午,李哆嗦有事出门。回来的路上,忽然肚子一阵“咕咕”响,他看看前后左右都没有厕所,便下大路进了棒子地。走了几步,回头看看,觉得离大路太近,若被行人看见有些不雅,就又往里走,一直走到棒子地中间的一棵大树下。他找了一块平坦、干净的地方,解开裤带,正要蹲下,忽然觉得身后有异样的动静。他回头一看:妈呀,一只熊瞎子正摇头晃脑地走过来!正巧又是上次被李哆嗦砸瞎了一只眼的那只,此时它也发现了蹲在地上发抖的李哆嗦。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只见它侧着脑袋,伴着棒子叶“哗啦啦”的响声,一路斜撞过来,看来要报瞎眼之仇。

    形势万分危急,李哆嗦不甘束手待毙。他一边提着裤子,一边围着大树转圈;那熊瞎子似乎也不想马上将猎物弄死,只是一个劲地吓唬着。李哆嗦见这么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就趁着那股急劲,一咬牙,“哧溜、哧溜”三下两下爬上了树,死死抓住那最低的一个树杈子。那裤子本来是解开了的,经这一爬一拉,一下子掉到了脚脖上,整个屁股都露在外面。这熊瞎子眼看李哆嗦上了树,也不着急,不慌不忙地抱着大树前后摇、左右晃,折腾了一阵子,看看没效果,便笨手笨脚地向上爬。这下可把李哆嗦吓得魂灵出窍了,一紧张,原先憋着的一肚子屎、一泡尿,全都“扑扑嗒嗒、哗哗啦啦”顺着光腚朝下撒落。

    这熊瞎子正歪着头,用那只好眼向上看呢,“扑嗒”一蛋子热乎乎的东西不偏不倚正盖在眼上,它把头甩了几甩,好不容易睁开眼。刚想看个究竟,“哗啦啦”又是一股热水蒙在眼上,接着又是一堆臭烘烘的东西砸了下来。这一下可惹怒了熊瞎子,就见它慢慢地下了树,掉转头来,屁股向上,倒着向树上爬。

    李哆嗦听人说过:这熊瞎子的屁股挺厉害的,皮粗肉厚,它若捉着了活人是不急于咬你的,先要用那肥大的屁股坐在你身上揉来揉去,直到把你揉死才肯罢休。眼下看着这熊屁股越来越近,而李哆嗦已经筋疲力尽了。就在这关头,他忽然看到头上的树枝,心中来了一计,赶紧伸手拗下一根三尺多长的树枝,把那断头对着熊瞎子的屁股眼子,猛地一扎,又使劲一踩,就听那黑熊瞎子疼得“嗷”地一声嚎叫,重重地摔了下去,在地上打了几个滚,一会又翻身跃起,发狂似的往棒子地奔逃而去。

    这次大难不死,李哆嗦又总结两条教训:一是以后解手一定要上厕所;二是以后白天也不要轻易下大路。

    事后接连几天,屯子里白天黑夜都能听到熊瞎子那时远时近、时断时续的哀嚎。听着那阴森恐怖、毛骨悚然的嚎叫,人们都说:这是熊瞎子寻仇来了。为此,猎人们围猎了几次也没有结果;李哆嗦呢,被弄得终日心神不定,起居行走更是百般谨慎,白天绝不出屯子一步,天没黑就把门上得紧紧的,哆嗦得也更厉害了。

    很快就到了秋收季节,李哆嗦找屯子里的领导商量干活的事。领导看他体力不行,就让他带几个小学生白天围着地边转转,别让猪羊什么的去毁坏庄稼。李哆嗦一听,浑身直来哆嗦,一个劲说“不行”,说是宁愿留在屯子里,干脏活、累活都行,可千万不到村子外面去。正好,负责磨面机的李老头生病,领导就把这打面的活给了李哆嗦。

    那天八九点钟,太阳老高了,李哆嗦才敢上工。他见人们都下地去了,心里又害怕起来:如果熊瞎子在地里待不住,跑到屯子里来可怎么办呢?李哆嗦心惊肉跳地走了一段路,忽然间他看到了前面伏着一个黑黑的大家伙,不由得浑身一个哆嗦,撒腿就跑。跑着跑着,感到不对劲,又疑疑惑惑地回过身子一看,原来那是屯子里废弃多年的一个大碾盘!

    这样东瞅西看,他好不容易来到磨房。磨房的门不知被谁打开了。李哆嗦紧走几步,闪身进了屋,赶紧把门关上,又随手抓起那根粗大的顶门棍把门顶死。还觉得不牢靠,他又用铁丝把门和框绕上几圈拧死,这才稍稍舒出一口气来。当他猛地回过头来时,却一下子吓得差点儿憋过气去。这正是“冤家路窄”,那只瞎了一只眼的老熊,不知什么时候跑进了磨房,正蹲在半人多高的小钢磨边舔面袋子呢!

    那熊瞎子也发现了老冤家,这前有被砸瞎眼睛之仇,后有被捣破屁股眼之恨,如今你自己送上门来,还有什么客气的?就见那熊瞎子向前一蹿,双爪一扒,眼看就要搭上李哆嗦的肩膀了。

    李哆嗦知道,大门被自己关死,再开也来不及了,好在有了上两次斗熊的经验,到了这种地步,再哆嗦也没用。他冷静地看了一下屋子里的地形,眼下唯一可以躲避的地方,是磨面机与房子西北角所构成的三角形旮旯,那儿离后窗不远,可能的话,可以破窗而逃。不过在那儿有一个电闸,倘若一不小心就会触电丧命。

    李哆嗦在熊瞎子扑来的一刹那间,头一低,腰一弯,向里一跳,躲进了那个旮旯里。熊瞎子向着这个方向又是一扑,李哆嗦就势一蹲,老熊扑到了钢磨上,露出那白白的牙齿在李哆嗦眼前乱晃。可是熊掌伸来伸去,就差这么一点,怎么也够不着李哆嗦,气得它用爪子把个磨面机拍打得“啪啪”直响。熊瞎子一急之下就要从皮带边爬过来。李哆嗦正在绝望之时,忽然发现老熊的一只爪子正搭在钢磨与电动机相连的皮带里,顿时喊了声:“好!”一伸手合上了电闸。

    只听电动机“呜”的一响,飞快转动的皮带一下子把熊瞎子的一只前爪夹在小钢磨的大轮子里。熊瞎子“嗷嗷”地一阵哀叫,扭动着身子向外猛拽那只爪子,它越拽那皮带夹得越紧,越拽那爪子越疼。老熊一股性起,猛地一挣,“晃”一下就把磨面机拽翻过来,正砸在熊瞎子的肚皮上。这一下可厉害了,熊瞎子被压在下面,动又动不了,爬又爬不起,只有那三个爪子乱伸,不住声地哀嚎。这下,李哆嗦高兴得一跃而起,抓起墙上挂着的一杆秤,捋下秤砣,照着熊瞎子那个笆斗大小的脑袋使劲砸去,一下子把它的嘴巴子砸得张了开来。李哆嗦又拿起秤杆,照着那张开的嘴巴子一阵猛捣,不一会,熊瞎子眼一闭,头一歪,一股黑血顺着嘴角流出来,再也不出声了。李哆嗦关上电闸,拧开铁丝,又搬走顶门棍,飞身朝外就跑。他到地里比划了半天,也没有把事情说清楚。等他带了人来看时,那熊瞎子已经死挺了。

    这次大获全胜,李哆嗦又总结了一条至关重要的经验:熊瞎子也并不可怕,关键是自己要有信心,做人办事也要如此!

    (苏金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