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记丛书:诸葛亮-走上政治舞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刘备的崛起

    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河北涿州)人,是汉景帝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由于世远亲疏,到刘备这一代时,家境已经十分贫寒。刘备的父亲早逝,他和母亲靠着织席和贩卖草鞋维持生活。

    刘备家的东南面有一棵高十六七米的大桑树,这棵桑树枝繁叶茂,从远处望去好像一顶大车篷。当时有善于观气数的人,见到这种情形,便认定这家定会出贵人。

    年幼的刘备和邻里的孩子在树下玩乐的时候,大发豪语说:“他日我若当天子,将以此为车盖。”这句话被他的叔叔听到了,心中非常震惊,叔叔告诫他说:“你不要再乱说了,会给我们全家带来灭门之祸的。”

    刘备奉母命出外游学,曾拜郑玄、卢植为师。《三国志》中有一段描述他性格外貌的话——“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结交豪侠,少年争附之。”刘备虽然不喜欢读书,却善于结交朋友,因此不少人都愿意为他办事。他寡言少语,喜怒不形于色,能谦恭待人,城府极深,这些性格特点对成就大事极为有利。

    黄巾起义爆发后,他应征参军讨伐起义军。由于在讨伐黄巾军中数立战功,被升为县尉,后升任下密丞、高唐尉、平原令、平原相。

    刘备之所以能在讨伐中立功,与关羽、张飞的拼死相辅佐有莫大关系。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地人。张飞,字益德(也写作翼德),涿郡人。当时刘备为了要讨伐黄巾起义军,在乡里大招兵马,他们两人便同时来投效他。由于志趣相投,三人很快地便成为知己。

    后来,刘备为平原相时,提升关羽为司马。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东征刘备,刘备兵败,投奔袁绍,关羽却被曹操捉走。曹操素闻关羽雄壮威猛,对他十分礼遇,希望能将他招揽到自己的旗下,但关羽坚决不愿舍弃刘备。不久,关羽便逮着机会,留下书信,逃出了曹操的军营。后人都称赞关羽临危不忘旧主,称赞他义薄云天。

    张飞平日威猛爽直,许多人皆称他和关羽为“万人敌”。张飞平时很敬重士大夫,但却不体恤部属,动辄拳足交加。刘备曾告诫他要善待属下,因为这些人经常侍奉在左右,若是他们怀恨在心,定会做出不利于主的事。张飞并没有把刘备的话放在心上,后来,果然被部将所害。

    关羽和张飞两人有如刘备的左膀右臂。在刘备建立帝业的过程中,他们两人全力以赴,甚至牺牲了生命。

    后来,曹操攻打陶谦(汉末群雄之一),想要夺取陶谦的势力范围徐州,陶谦抵挡不住曹操的大军,就向刘备求救。仁义的刘备连忙前往救援,打退曹操的军队。陶谦病故前,曾对部下说:只有刘备能安此州。陶谦殁后,其部下请刘备统领徐州,刘备不肯,后经多次劝说后,方领徐州。徐州被吕布夺去后,刘备无法只得依附曹操。曹操表奏汉献帝,封刘备为左将军、豫州牧,汉献帝还排了辈分,称刘备为皇叔。当时,曹操曾以“煮酒论英雄”来试探刘备,刘备假装害怕来降低曹操对他的防备。不久后,志向很远大的刘备,乘机逃脱曹操的控制,重新占领徐州。之后,被曹操亲自率领的大军打败,刘备只好投靠袁绍。

    曹操在官渡之役大破袁绍的军队后,便将箭头转向刘备,企图将他的军队赶尽杀绝。刘备迫不得已,便于建安六年(201年),前往荆州投靠同宗刘表。刘表对刘备的投靠心有怀疑,就让他屯兵新野对抗曹操。

    此时,经历多次战役半生戎马的刘备,仍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他为此经常伤心落泪,有一次他泪痕未干时被刘表看见了。刘表非常惊讶,忙问他流泪的原因,刘备慨然而叹说:“我往常身不离坐鞍,所以股间的肉都没有了。现在已经很久没有骑马奔驰,股间的肉又都长出来了。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我已开始老迈,但却还没建立功业,怎不叫人感叹呢?”

    三顾茅庐

    刘备早就听说荆州出贤才,来到荆州后就立即前往拜访阳翟的“水镜先生”司马徽,诚恳地向他讨教国事。司马徽只是谦逊地表明,自己是一个没什么大见识的乡野村夫,不懂得国家大局。他建议刘备去拜访那些俊杰英豪,这些人中最为有才能的当属卧龙凤雏。

    刘备听后大喜,忙问是谁?司马徽只是徐徐说道:“诸葛孔明、庞士元也。”司马徽说完之后,就笑着转身离开了。

    在刘备刚驻军新野时,诸葛亮的好友徐庶就经常观察他的行为处事,发现刘备胸怀大志、才略过人,并能够善待部属,素有人望。于是,徐庶就前往新野拜见刘备,并投入刘备军中。徐庶为人足智多谋,品德高尚。刘备对他的到来喜不自胜,非常器重他的才干和人品,当即把他留在营中并委以重任,让他参与整顿军事,训练士卒。

    建安九年(204年),刘备乘曹操去攻打河北邺城的时候,出兵攻打叶县附近留守的曹操军队。但是因为刘表拒绝出兵援助,刘备的军力远不敌曹军。在这危机关头,徐庶建议放火烧寨,佯装退兵,然后派关羽、张飞、赵云等领兵埋伏曹军的追兵,分散曹军的兵力。曹军果然伤亡惨重,刘备反败为胜。见识过徐庶卓越的军事才能,刘备高兴地盛赞他有王佐之才。徐庶极力谦让,称自己的才学远远不足,比自己高明的人比比皆是。

    徐庶忽然想起隐居在隆中的好友诸葛亮,于是他向刘备说:“诸葛孔明乃是卧龙,将军愿意见他吗?”

    刘备请徐庶带他来,徐庶却说,对于有经天纬地之才、治国安邦之能的人,必须刘备亲自去请,才显得有诚意。

    刘备带着关羽、张飞,骑着马去往襄阳西郊的隆中拜访诸葛亮。隆中景色秀丽,风清气爽。山虽然不高大却秀致典雅,河流虽浅却澄清见底。道路平坦,树林茂盛。鸟叫虫鸣,松篁交翠。抬眼望去,前面一座小山的山坡下有几个人正在田间耕种,忽听到有人唱道:

    苍天如圆盖,陆地如棋局,

    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

    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

    南阳有隐者,高眠卧不起。

    于是刘备从马上下来,喊住那个唱歌的农民问道,刚才所唱的歌是何人所作?那人回答他,歌乃卧龙先生所作。刘备又向他询问了卧龙先生的住处在什么地方。原来,前面这一座小山的南面有一片高地,便是卧龙岗。卧龙岗间有一片小树林,小树林中的茅屋便是他的住处。

    刘备道谢之后又上马前行。没多长时间,就看到了卧龙岗,果然清景异常。来到诸葛亮的茅屋前,刘备亲自下马叩门。这时出来一名童子,他告诉童子,自己叫刘备,是来拜见诸葛先生的。哪知诸葛亮出去游玩了,而且归期不定。刘备只好失望地离开。

    过了一段时日,刘备派去探听诸葛亮消息的人回来告诉他,诸葛亮已经回来了。刘备忙命人准备马匹,前往拜访。这时,已是隆冬时节,天气严寒,朔风凛凛。走了不一会儿,忽然飘起了大雪,张飞劝他说:“天寒地冻的,也不会现在就开战,何必跑这么远来见暂时也用不到的人,还是先回新野,等雪停了再来也不迟。“

    刘备回答他:“不避天寒前往拜访,正可以证明我对诸葛先生的诚心,你若是怕冷,可先回去,不要为我担心。”张飞很不服气地跟着刘备继续前去。平坦的路被积雪覆盖难以行走,用了很长时间,他们终于到了。刘备进入房中,见到了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

    只见那位少年急忙回礼说:“您就是前次来看望我哥哥的刘备将军吗?”

    刘备忙问:“诸葛先生在家吗?”

    诸葛均告诉他,昨天诸葛亮和好友崔州平相约,一起闲游去了。刘备又问诸葛亮会去什么地方,能否找到他?诸葛均说,诸葛亮有时喜欢和好友一起驾着小船,泛游湖上;有时喜欢一起去拜访高僧;有时还会留在朋友那儿对酌下棋,并没有固定的行踪,很难找得到。

    刘备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道:“莫非我与他无缘,两次拜访都见不到他。”无奈之下,只好借来纸笔,给诸葛亮写了一封简短的信。刘备再次失望地回到新野。

    刘备回到新野,由于事物繁多,不知不觉寒冬已经过去了。刘备特意选择了吉时,再度到卧龙岗去拜见诸葛亮。

    刘备这时终于见到了诸葛亮,他忙上前施一大礼,自我介绍一番后才说:“我前两次来拜访先生都未得以相见。上次留下一书,先生看过吗?”

    诸葛亮还礼,说:“昨日才见到,知道将军一心一意为国为民。可惜我年幼学浅,没多少见识,只怕帮不了将军成就大事。”

    刘备急忙说:“司马徽和徐庶都是有名望的人,他们皆对先生赞叹不已又极力举荐,岂是虚言,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诸葛亮不疾不徐回答:“我只是个农夫而已,他们二人过奖了。”

    刘备恳切地说:“大丈夫学以致用,还望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教引导我这愚鲁之人。如今奸臣当道,我不自量力,想要为天下伸张大义,然而却智术短浅,始终没有成就。只有先生这样有才之士能帮助我做出一番成就,希望先生不要再推辞了。”

    诸葛亮挺直上身严肃说道:“从董卓作乱到现在,各地的豪雄英杰纷纷拥兵自立。曹操虽然战胜了袁绍,其实他的声势比袁绍差得远。他之所以能打败袁绍,就是以弱为强,并且又得利于天时与人和。如今曹操已拥有百万之兵,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在难和他对抗。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了三代,根基牢固,而且所据之处地势险要,又得到民心归顺,只能与他们结盟,却很难攻占。唯有荆州这块地方四通八达,不缺乏粮食人口,而现在拥有它的人又是无能之人。这或许就是上天赐给将军的一个大好机会。再说到益州(四川西方),此处地势险峻,土壤肥沃,号称天府之国,高祖以此为根据地,因而成就了伟大的帝业。今日益州由刘璋和张鲁共管其事,虽然民生富足,但为政者却不知体恤民情,百姓都渴望能出现爱民之主。将军是汉室的宗亲,贤名传遍四海,不如招揽英雄,辅佐将军力挽汉室的倾颓于狂澜之中。并且设法拥有荆州和益州,加强巩固其地形,以此为基业。同时,与西边和南边的少数民族交好,东面联合孙权,对内积极整治政事,等到天下形势有变,就派一员大将出荆州向宛城(河南南阳)和洛阳进攻,将军自领兵北出秦川,直取中原,那时百姓不会不支持将军的。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一口气将天下纷乱的情势条分缕析,详细说给刘备。他认为曹操足智多谋,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他的势力已经日渐强大,不宜从正面与他冲突。而孙权世居江东,基业巩固,只能与他通好,不能动摇他的基业。刘表虽然据有荆州,但已年老不能守成,刘备可取而代替他的领导地位。益州的刘璋和刘备是同宗,刘备可招抚他们归于自己的麾下。如此,据有荆州、益州,就能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这就是有名的“隆中对”。

    刘备在茅舍住了一宿。第二天,诸葛亮嘱咐诸葛均说:“我承蒙刘皇叔三顾之恩,不能不出山了。你留在这儿躬耕,不要让田荒芜了,等我功退归隐回来。”于是刘备与诸葛亮一道回了新野。刘备回到新野后,非常礼遇诸葛亮,并待之以师礼,经常和他同桌吃饭,同床共眠,共商国家大事。这一年,刘备的甘夫人为他生下了长子——阿斗。

    刘备三顾茅庐,终于得到一位流芳千古的良相。诸葛亮辅佐刘备成就了帝业,也为他在群雄并争的年代中取得了一席之位。而诸葛亮之遇刘备,有如千里马之识于伯乐。

    从此,诸葛亮便正式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为实现自己的抱负而脚踏实地的努力奋斗了。

    无处容身

    曹操基本上统一北方后,紧接着就在冀州造玄武池,用来训练水军,积极做着南下的准备。诸葛亮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刘备,并要求秘密派人过江去探听虚实。刘备立即派了人去。

    诸葛亮接着要筹划如何增强刘备的兵力。因为当时刘备只有数千名士兵,根本连荆州都无法守住,更不要说与曹操争霸天下了。他想到现在荆州的百姓人数并不少,但多是逃难至此,真正有户籍的人却不多,每逢遣兵发调都是当地有户籍的人,使得百姓们深感不公,抱怨不已。于是他就向刘备建议颁布命令,使那些没有户籍的流动人口自动申报寄居,再重新统计出精确的人数,以便于按照要求征收兵员。刘备立刻听从诸葛亮的建议下令,又招了几千人。诸葛亮每天早晚教他们练习阵法。在段时间内,便把军队由数千人扩大为数万人。

    诸葛亮的政治才能使他更加受到刘备的尊重和信任,刘备曾感慨地对自己的部下说:“我得到孔明,就像是鱼得到水一样。”

    这时的荆州内部,长久以来存在的争位矛盾激化了。荆州牧刘表有两个儿子,长子名琦,幼子名琮。刘表有一个非常受宠的继室蔡氏,蔡氏的哥哥蔡瑁是刘表的得力之臣,刘表事事都要仰仗蔡瑁。因此蔡家的势力很大。蔡氏经常在刘表面前称赞自己的亲生儿子刘琮而贬低刘琦,加上刘表本人又比较疼爱幼子,还亲自作主将蔡瑁的女儿许配给刘琮,因此刘琮在荆州的地位比刘琦还要高。为了让刘琮能名正言顺地继承刘表的位子,蔡氏一边在刘表面前说刘琦的坏话,一边暗中加紧残害他。为此,刘琦深感不安,他几次向诸葛亮请教自处之道,但是诸葛亮总是笑而不答。

    一天,刘琦想了一个计策,把自己和诸葛亮单独关在一间阁楼上,然后命令手下将楼梯撤走。他诚恳地对诸葛亮说:“今日我们在此相聚,上不着天,下不着地,除了你我之外不可能有人听到我们的谈话。我恳求你,为我指点迷津。我很惶恐,不知所措。”

    诸葛亮反问他:“难道您不曾听说晋公子重耳的故事吗?春秋时代的晋献公,他的大儿子申生非常孝顺,于是就把申生立为太子。晋献公还有两个儿子夷吾和重耳。后来晋献公举兵讨伐骊戎,骊戎的首领把自己两个美貌的女儿献给了晋献公,晋献公就退兵回国了。晋献公最为宠爱其中的姐姐骊姬,不久,骊姬也为献公生了一个儿子奚其。骊姬很想晋献公立奚其为太子,便想出一个诡计。她借口申生死去的母亲托梦,让申生去祭祀他的母亲,等祭祀完毕后,又让申生拿着祭肉去孝敬晋献公。忠厚的申生并不知道肉中已被骊姬暗下毒药,便顺从地将肉拿给晋献公。晋献公听信了骊姬的谗言,认为申生故意置毒于肉中,要来谋害他。一怒之下,便将申生赐死,申生含冤莫辩,自杀身亡。

    “这时夷吾、重耳担心骊姬将会残害他们,便连夜逃出城外,终于保全了生命。这就是所谓‘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居外而安’。”

    刘琦听了诸葛亮的指点后感激不已。他立刻找到父亲请求他把自己外派,接任江夏的太守,前往担任地方官吏,以求明哲保身。

    后来,刘表病入膏肓时派人将刘备从新野请到荆州,托孤给他,并试探刘备说,他认为自己的儿子没什么能力,想把荆州送给刘备。刘备一听大哭起来,立誓会竭尽全力辅佐新主的。在江夏当太守的刘琦知道父亲病危的消息,连夜赶回探望父亲的病情,但是蔡瑁等人唯恐他们相见之后,刘表会将国家重任托付给刘琦,便断然地拒绝了刘琦与父亲相见。之后,刘琮和蔡氏执掌了荆州的大权。

    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曹操率领几十万大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大举南侵,攻打襄阳。刘琮面对强大的敌军根本不知如何应付,他的亲信党羽都是一些软弱无能、贪生怕死之辈,早已吓得魂飞魄散,忙劝刘琮投降。

    部下傅巽对刘琮说:“如果刘备无法与曹操的大军相抗,那么荆州肯定是保不住的。如果刘备能胜过曹操,那么他一定不会屈就他人之下。纵观当今之势,根本无法以荆州弹丸之地对抗曹军。如果现在主动投降曹操,一定不会被亏待。”就这样,刘琮轻而易举地把荆州拱手让给曹操了。

    诸葛亮早就料到曹操一定会派攻打襄阳,他建议刘备从新野迁往樊城,又令人在四个城门张贴告示,告诉居民随军一同去樊城,还调拨船只帮助百姓渡江。

    刘琮投降后,并没有派人把这个消息告诉当时已经移驻到樊城(湖北襄阳东)的刘备。当刘备听到刘琮投降的消息之后,知道凭借自己的力量是抵挡不了声势浩大的曹军的,于是便与诸葛亮商量率军撤离樊城,暂时避开曹军的锋芒,退守到江陵一带去。

    诸葛亮则力劝刘备攻打刘琮,把荆州夺过来作为自己的根据地,但是刘备坚决不同意。因为当初刘表病危时将儿子托给刘备,要他尽心尽力地辅佐新主。

    曹操听说刘备想要向江陵撤退,唯恐他先一步占据这个战略要地,军资充沛后更难对付。因为江陵储存着荆州所有的兵器粮食,以战略地位重要的江陵作为基地十分有利。曹操立即亲自率领五千骑兵,日夜兼程追击刘备。当刘备的军队撤退到当阳长坂(湖北当阳县东北)时,曹军追赶了上来。刘备丢下妻儿,与诸葛亮、张飞等数十人乘马前奔,曹操夺取了他的大批人马辎重。

    乱军之中,刘备手下大将赵云一面抱着幼主刘禅,一面保护刘备之妻甘夫人,母子二人因此幸免于难。赵云本来是公孙瓒的手下,当年公孙瓒派遣刘备抵抗袁绍的时候,赵云就跟随刘备,成为他手下的一员大将。

    刘备等人抄近路奔赴汉津,恰好与关羽的船队相逢,故得以渡过沔水,半道又遇到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所率的万余人马。

    在动乱中,徐庶的母亲被曹操所擒。曹操想借机将徐庶招揽至自己门下。为了孝义,徐庶只得辞别刘备,投靠曹操。临行前,他对刘备说:“我是一个才疏学浅的人,投效到你的府中。承蒙你不嫌弃,对我多加照顾。我本当鞠躬尽瘁,以报答你的知遇之恩。不料我母亲身陷曹营,我如今方寸大乱,对当前的形势也没什么帮助了,我就此别过。”徐庶哽咽再三,辞别刘备,投奔了曹操。

    此时刘备等人又连忙赶往夏口,江陵被曹操占领了。

    曹操本来就实力雄厚,现在又收编了刘琮的荆州军队,占据了江陵,控制长江中下游的优势很明显,气焰更加旺盛。于是,他一边集中水陆两军沿江东下,准备先打败刘备的军队,一边派人前往江东向孙权下战书。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