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羊皮卷,右手塔木德-下篇 将命运之舟紧握在自己手中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下篇 第八章将命运之舟紧握在自己手中 (1)

    过一种有节制的生活

    有一艘船在航行途中遇到了强烈的暴风雨,偏离了航向。

    到次日早晨,风平浪静了,人们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个美丽的岛屿。船便驶进海湾,抛下锚,作短暂的休息。

    从甲板上望去,岛上鲜花盛开,树上挂满了令人垂涎的果子,一大片美丽的绿荫,还可以听见小鸟动听的歌声。

    于是,船上的旅客分成五组。

    第一组旅客,因担心正好出现顺风而错过起航时机,便不管岛上如何美丽,静候在船上;    第二组旅客急急忙忙登上小岛,走马观花地浏览了一遍盛景,立刻回来;

    第三组旅客也上岛游玩,但由于停留时间过长,在刚好吹起顺风时急忙赶回,丢三落四,好不容易占下座位;

    第四组旅客一边游玩,一边观察船帆是否扬起,而且认为船长不会丢下他们把船开走,故而一直停留在岛上,直到起锚时才慌忙爬上船来,许多人为此而受了伤;

    第五组旅客留恋于美丽的风光,留在岛上。结果,有的被猛兽吃掉,有的误食毒果生病而死。

    犹太人认为,第一组对人生的快乐一点也不懂得体会,人生缺少乐趣;第三组、第四组人由于过于贪恋和匆忙,吃了很大苦头;只有第二组人既享受了少许快乐,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这是最贤明的一组。

    正是出于这个道理,犹太人认为享受人生乐趣是人类的特权和义务。漂亮的衣物、漂亮的家、贤惠的妻子、聪明的儿子,这会使人心情愉快,在工作中力量倍增。所以,拉比们把发誓不喝酒的人认为是“罪人”和“傻瓜”。

    但拉比在对酒的态度上也体现了犹太人那种掌握适度的分寸感,故而他们也认为,酒这种东西最忌过度,一喝多了,麻烦就来了。“只要不沉溺于酒杯,就不会犯罪”。想一想生活当中那些因烂醉如泥而丢尽脸面的人,更觉犹太人的态度非常有道理。

    所以犹太人认为,当魔鬼要造访某人而又抽不出空的时候,便会派酒做自己的代表。    

    当年诺亚种第一棵葡萄树时,魔鬼撒旦跑来问:“你在干什么?”

    诺亚说:“我在种一种非常好的植物。”

    撒旦表示他从来没见过这种植物长的什么样子。

    诺亚便告诉他:“它会结一种非常甜而可口的果实,喝了这种果实的汁后,人就会觉得非常幸福。”

    撒旦一听,来劲了,非得加入这个幸福行列。于是,他跑去抓来羊、狮子、猪和猴子,把它们一只只杀死,拿它们的血作肥料浇下去,葡萄长出来了,最后变成了葡萄酒。

    因而,人们刚开始喝酒的时候,温顺得像只羊;再喝一点,就会有狮子那样的强大;再强大下去就会像猪一样肮脏;喝得实在是太多了,就会像猴子一样唱啊跳啊,全无一点自制力。

    当然,完全放弃享受,一味地拼命工作也不应提倡。所以,犹太人推崇真实,顺其自然,即使有不好的念头但只要不去做就是高尚的人。这才是真正的、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

    犹太人认为,不但要承受遭遇到的困难,还要让自己享受生活中的快乐。先贤们为幸福而感激的时候从不犹豫,鼓励人们从拥有的一切事物中寻找幸福。

    《传道书》中这样赞美美好的生活:

    “美丽、力量、财富、荣誉、智慧、年老、成熟和孩子气都是正当的,而且就是世界。去吧,高高兴兴地吃面包,快快乐乐地喝酒,你的行为早已得到了上帝的恩准。把你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头上永远不要缺了香油。和你钟情的女人共浴爱河吧,一生中飞驰而过的岁月都是在阳光下赋予你的——你所有飞驰而过的岁月。仅仅为此,凭着你在阳光下所获得的权利,你可以尽力发掘生活。

    “不管什么,只要在你权利许可的范围内,你就用最大的力量去做。因为在你即将进入的未来世界里,没有行动,没有思想,没有学问,没有智慧。

    “即使一个人已经活了很久,也要让他尽情享受,要记得将来黑暗的日子会多么漫长。那唯一的将来是一片虚空!”

    在犹太人看来,世间除了快乐之外,还有罪恶跟在后面,因此人们应防止过度贪婪。

    例如,当一个人习惯了高高兴兴地吃喝,一旦吃喝不了,他就会感到失望,他就会为了钱财奔波,只为了保有他已经用惯了的餐桌。这引发了狡诈和贪婪,随之而出的是伪誓和其他一切由之而来的罪恶……然而,如果他不受到快乐的引诱,就不会堕入这些罪恶的深渊。

    正如《塔木德》所示的一样:

    “肉越多,蛆越多;财产越多,梦越少;妻子越多,安宁越少;女仆越多,贞洁越少;男仆越多,治安越乱。”

    一个人不过是一个使自己的感觉、精神和物质追求都服从自己的王子,他统治着它们……

    他适合做领袖,因为他是国家的王子,他对待肉体和灵魂都一样公平。他征服激情,把它们控制起来,同时也给予它们应得的一份满足,对待食物、饮酒、清洁等都这样……

    那时,如果他让每一部分满足(给主要器官所需的休息和睡眠,让肢体苏醒、运动,从事世间的劳作),他召唤自己的集体就像一个受人尊敬的王子召唤自己纪律严明的军队,帮助他一起达到神圣之境。

    犹太人这种把自我满足和自我约束给合起来的生活方式正是其伟大高明之处。

    除了自己之外,任何人都不可靠

    犹太民族在长时间的流浪生涯中,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就是“唯我可信”。他们不相信任何人,他们坚信自己的生活只能靠自己来创造。

    在孩提时代犹太人就被灌输独立自救的意识,以期待在将来未知的坎坷人生路上应付自如。父母们对他们的孩子这样教育:“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任何人都不可靠。”

    从下面的这则小故事中,你可以看到他们是怎样对孩子灌输这一观点的:

    3岁的迈克有一天在客厅里和姐姐玩游戏。当他们玩得正高兴的时候,父亲抱住小迈克,把他放在壁橱的上面,并伸出双手作出接住他的样子。迈克为父亲参加他们的游戏而感到十分高兴。他望着父亲,毫不犹豫就往下跳。在跳下来的瞬间,父亲却缩回了双手,迈克重重地摔在地板上,号啕大哭。

    如此这般接二连三地诱哄迈克从壁橱上往下跳,而父亲却始终是作出同一种动作,在迈克跳下来的瞬间收回双手。就这样,迈克坐在地上大哭,任凭父亲再怎么哄骗也不再“上当”了。

    犹太人说:“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想让他们知道,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可以相信的,连亲生的父母也不例外,唯一可以信任的就是自己。”

    这种只相信自己的思想,是孩子们独立意识形成的基础,它使犹太人从小便有独立生计的意识存在。他们相信,只有自己才能养活自己,靠别人来过活绝对是天真的幻想。因此,他们在任何条件下,都能顽强地生存下去,因为凭靠的是自己的能力。

    这种“唯我可信”的做法,也使他们在处理所有事务时,小心谨慎,认真思考后再作出抉择,因此很少上当受骗。

    这种培养孩子独立意识的做法,在我们看来虽有些残酷,但绝对理智。它正是犹太民族长期流而不散不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长期的流浪和被人排挤中顽强生存下来的犹太民族自然会对他人疑窦丛生。而商业经营者作为独立掌握自己命运的市场经济一分子,首先应具备的便是这种理智的独立意识与生存意识。这种意识还构成了犹太商人自我保护的防护膜,所以他们从不陷于别人的商业陷阱。

    经商需要诚信,但拒绝轻信。轻信只会使我们失去判断力,被他人牵着鼻子走,甚至被引入歧途乃至深渊。对于早已把商业作为一种职业的犹太人来说,经过千百次失败的考验,他们早已把“不轻易相信对方”列为经商秘传。

    将命运之舟紧握在自己手中

    从前,一头驴子不小心掉到一口枯井里,它哀怜地叫喊呼救,期待主人把它救出去。驴子的主人召集了数位亲邻出谋划策,都想不出好办法。大家倒是觉得反正驴子已经老了,“人道毁灭”也不为过,况且这口枯井迟早都会被填上。

    于是,人们拿起铲子开始填井。当第一铲泥土落到枯井中时,驴子叫得更恐怖了,它显然明白了主人的意图。又一铲泥土落到枯井中,驴子出乎意料地安静了。人们发现,此后每一铲泥土打在它背上的时候,驴子都在做一件令人惊奇的事情:它努力抖落背上的泥土,踩在脚下,把自己垫高一点。

    人们不断把泥土往枯井里铲,驴子也就不停地抖落那些打在背上的泥土,使自己再升高一点。就这样,驴子慢慢地升到了枯井口,在人们惊奇的目光中,从容地走出枯井。

    这则故事给我们三个启示:其一,假如你现在就身处枯井中,求救的哀鸣也许换来的只是埋葬你的泥土。那么,驴子教会我们走出绝境的秘诀,便是拼命抖落背上的泥土,变本来用来埋葬你的泥土为拯救自己的泥土,即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其二,无论绝望与死亡如何可怕,有时候走出“枯井”原来就这么简单。其三,驴子走出枯井时,表现得从容,这应该说是从生活困境中走出来的人,面向未来,充满活力的一种值得探讨和推崇的理念。

    《塔木德》教导人们:“要救赎自己”,这种救赎不能靠别人,必须由自己来完成,看看犹太人是如何救赎自己的。

    因为犹太人会精心设计自己的人生,所以在发现真正想要从事的职业之前,他们会不断地变换工作。美国犹太商人朗司·布拉文就属于这类人。

    布拉文是37岁才开始经商的。他的父亲在洛杉矶经营一所拥有100名员工的会计师事务所,他在大学学的是会计学,毕业以后他马上进了父亲的事务所工作。周围人都认为他会顺其自然地成为事务所的第二代继承人继续经营会计师事务所,但是,他总是觉得事务所的工作不适合自己,最后辞了职,开始自己尝试着经商。

    他进入商界也就十几年时间,但年交易额已达35亿日元。他主要向日本出口与体育有关的用品、服装及辅助设备等。经销地点除了公司本部的拉斯维加斯外还有日本及瑞士。他梦想有朝一日能够建立世界规模的公司。

    幸亏布拉文转换了工作,才发现更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但是,当初作出从父亲的事务所辞职的决定肯定是很难的。虽说犹太社会父子关系是各自独立的,但是就这么眼瞅着放弃非常成功的父亲的事业,自己出去独立发展是需要很大决心的。然而,遇到该选择父亲还是该选择自己的情况时,犹太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自己。

    下篇 第八章将命运之舟紧握在自己手中 (2)

    犹太人就是这样什么事情都靠自己争取。不能因为环境改变,就要放弃自己的计划。中国有句俗语:“三句话不离本行。”犹太人素来以经商为主,不管在哪里,都会牢牢记住自己的理想,不会放弃。因为一旦放弃了理想,就等于放弃了自己。在他们的意识里,生活只能靠自己去选择和创造。

    追求成功,得靠实力,追求财富也离不开自身的拼搏。只要拥有了遇事求己的坚强和自信,人人都能成为自己的财神。其主旨就是要揭示这样一条真理:凡事不要依靠别人施舍,也不要希望财富与成功自天而降。只有将命运之舟紧紧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才能使它准确地驶向成功的彼岸,到达财富的绿洲。只有自己才是操纵自己人生的真正主人。

    笑是风力,哭是水力

    “笑是风力,哭是水力。”犹太人这样批评他哭泣的孩子。

    一个犹太孩子和他的姐姐争夺玩具,姐姐不给他,他就哭了。旁边的父母这样笑话他:“笑是风力,哭是水力。”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是说笑就像风刮过去一样消失了,而哭就像水流过去一样没有了痕迹。在犹太人看来,小孩的哭泣是其自身一种不愉快感情的宣泄。而这种宣泄只是小孩不肯动脑筋想办法的一种没有能力的表现而已。犹太人是很不喜欢这样单纯的感情需求的,他们需要的是事情的圆满解决,而事情的解决只能依靠自己动脑筋,想办法。

    笑也是一样的。没有根据的笑和不解决问题的哭都是一种短暂的感情宣泄,没有多大意义。犹太人始终认为,在任何时候运用理性的思考,想办法解决摆在面前的问题,才是真正有用的。而遇到问题就感情用事,是一件很没有意义、让人觉得可笑的事情。

    用理性看待这个世界,绝不要盲目,这是犹太人的思维方式。理性摒弃了愚昧和偏见,所以,人应该用理性去恢复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

    犹太拉比告诫人们:绝不可因过度的热情而引火焚身,毁灭自己。因为这种热情会使人生的齿轮狂转,恋爱就是其中的一项。犹太人很少有热恋,他们认为,恋爱只不过是为建立家庭做准备而已。

    虽然如此,但并不是所有的犹太人都不重视感情。

    《塔木德》中有一句很美的话:“心满了的时候,就会从眼睛溢出来。”

    可见《塔木德》肯定感情的存在。

    商人,应该是纯粹的理性主义者,需要以理性的态度对待商务上发生的一切事情,而不应该感情用事。

    众所周知,犹太人是最注重遵守契约的人,如果有谁违反了这个契约,那他就会被认为是犯了一件不可饶恕的错误,这个错误是所有错误里面最严重的。但是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犹太人会怎么做呢?

    一次,有个印度人和犹太人洽谈好了一笔生意,结果最后的时候印度人不能履行合同。这个印度人和犹太人打过交道,知道犹太人最讲究的就是生意契约。他忐忑不安地去见犹太人,找出种种理由试图说明不能履行合同的原因,同时心里还在想对方是不是已经发怒了。可是犹太人简单地听了几句之后,就立即打断他,平静地说:“哦,你违反了我们的合同,按照协议,你应该赔偿我的损失,这个损失是这样计算的……”印度人听了,觉得不可思议,犹太人居然没有动怒。

    其实,犹太人是聪明的。即便是你再计较契约的严肃性,愤怒地谴责他,也是没有任何的意义的。事情已经发生了,现在只有尽快地弥补自己的损失才是最重要的。生意人应该是彻底的理性主义者。因为金钱和利润是可见的、现实的。而感情是无形的、很快消逝的。

    犹太人在经营自己的企业和公司时也是一样,如果公司连续三个月都没有赢利,而且可以判断出以后仍然没有获利的可能,便会毫不犹豫地舍弃这个公司。当很多人在为当年开创公司时所流的血汗而感到难过,对自己投入的感情难以割舍的时候,犹太人会轻松地一笑:“伙计,公司又不是自己的老婆和情人,有什么好留恋的。”

    总之,在处世智慧中,犹太人是比较偏重理性而较少感情的。

    黑暗过后,必是光明

    面对逆境,犹太人是如何反应的呢?

    犹太教的信念告诉他们:“只要不断保持希望的灯火,就不怕无法忍受黑暗。”黑暗过去,就是光明,这是他们存活下来的希望。因此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他们都不会绝望。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忍耐着生存下去。

    “人的眼睛是由黑白两部分组成的,但是为什么只能透过其黑暗的部分看东西?因为人必须通过黑暗,才能看到光明。”人生是从苦难和黑暗开始,最后才到达幸福和光明的境地。不要害怕痛苦,因为一个人只有痛苦到了极点,才能品尝到甜美的果实。这些都是《塔木德》告诉他们的。

    犹太人的意识里永远充满了痛苦的观念和深深的忧患。

    当他们被生下来的时候,大家不是为他的降临人世而高兴,而是为他哭泣。犹太箴言是这样解释的:“孩子出生时我们觉得高兴,有人去世时我们感到悲伤。其实应该反过来才对。因为孩子出生时不知今后的命运如何,而人死之时一切功业已盖棺论定。”犹太的先知们认为人的一生分为六个阶段:

    1岁时是国王——家人像扶持国王一样扶持他,对他的关心无微不至;

    2岁的时候是小猪——喜欢在泥巴里面玩耍;

    18岁的时候是小羊——无忧无虑地欢笑、跳跃;

    结婚时是驴子——背负着家庭的重担,低头缓行;

    中年时是狗——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摇尾奉承,乞求他人;

    老迈时是猴——行为和孩童无异,然而再没有人去关心他了。

    纵观人的一生,犹太人认为困难和不如意占十之七八,而幸福和快乐只占人生的十之二三。既然这样,就不必惧怕痛苦和人生的失意。

    来看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德国纳粹占领东欧的时候,对犹太人监控得非常严格。在一个小镇上,有个犹太家庭,全家五口躲在一间仓库的小阁楼上。

    每当纳粹巡逻队或不怀好意的市民走进仓库,他们全家人都得屏声敛气,一点声音都不敢发出。时间一长,他们学会了比手画脚,完全以动作来交换思想,传达感情。

    为了生存,父母和叔叔要轮流外出寻找食物和水。三个月后的一天,母亲外出觅食未归,关心他们的市民说:“你们的母亲被德国兵抓住了。”又过了两个月,父亲一去不返。半年后,叔叔刚出门不久,两个孩子就听到一声枪响。

    三个大人相继死后,寻找食物的重担就落在了姐姐的肩上。每当仓库附近有风吹草动时,姐姐就掩住弟弟的嘴巴。姐弟俩相依为命。一个多月后姐姐也没有回来。从此以后,凡听到异样声响,弟弟就会自己掩住嘴巴。最后,弟弟终于幸存了下来。

    黑暗过后,必是光明——这是犹太人存活下来的信念,也是如今世界上仍有许多犹太人留存下来的真正原因。他们永不绝望,只要一息尚存,就要为希望而忍耐。

    苦难和痛苦的观念充满了犹太人的一生。他们经历了惨绝人寰的屠杀,经历了被驱逐、压迫。他们走到哪里,欺凌和侮辱就跟随他们到哪里。他们四处流浪、衣食没有着落。经历了这一切之后,他们已经不怕任何苦难了。为了生存,他们已经受尽了人间的一切苦难;为了生存,世界上已经没有什么他们不能做、不敢做的事情了。因此,只要环境相对稳定,他们千百年的忍耐与顽强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作出让世人称羡的成绩。

    超越自我,才是真正的超越

    《塔木德》上记载:超越别人,不能算真正的超越;超越从前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超越。在犹太人看来,人有两个生命,一是父母给的,二是自己赋予自己生命的实质。赋予自己生命的实质,就需要超越自我,打破现有的状态,敢于向未知的领域挺进,正如犹太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人必经常思考新事物,否则和机器没什么两样。”

    犹太人认为,超越自己的事情一天都不能放松,尽量地学不同的事物,将它们组合起来,才会有新的智慧和洞察力,这些不同的事物相互影响之后,往往会有许多新的创见。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创造力,只是有些人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把发挥了出来,更多的人则因为懈怠而让这种才能荒废掉了。

    美国著名影星保罗·纽曼是一位犹太人。因为善于适应环境,活用自己身上的天赋,不断超越自我,在演员和商人两重身份间出入自如,从而“财”“艺”双收。

    保罗·纽曼有杰出的演艺才能和先天的强健体魄,在银幕上成为男性美的化身。他拍摄了许多影片,如1956年的《上帝喜欢我》,1958年的《漫长炎热的夏季》,1960年的《阳台上》、《成功》等,其中有不少影片获得好评,他曾先后五次被提名为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在他60岁那年第六次被提名时,终于摘取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的桂冠。保罗·纽曼除了有高超的演技外,还是一个出色的导演,他曾导演拍摄过五部电影,也执导过电视剧。他导演的《雷切尔》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这位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犹太人,父亲是一家体育用品商店的小老板,保罗从小喜欢运动,故长得一副好身材。他的母亲是位音乐戏剧爱好者,小保罗受母亲的影响,也喜欢音乐戏剧。当他上大学时,常参加娱乐活动,有时还登台演出自编自演的小剧目。这样,他无形中练就了表演技能。

    1982年,保罗·纽曼向一位作家朋友提出想开发一种拌面条用的酱汁,这种酱汁是保罗自己在厨房做菜时调配的。

    两人一谈即合,同意各出资50万美元开发这种产品,取名为“保罗·纽曼面汁”,生产这种面汁的企业亦取名为“保罗·纽曼公司”。公司创办之初,使用最便宜的家具和工具,但他们却使用最好的原料和最佳的配方,以确保面汁质量。产品推向市场后,各地超级市场不断要求补充货源,他们不得不雇请工人扩大生产,仅仅经营了一个月,就纯赚4万美元。

    第一炮打响以后,“保罗·纽曼面汁”的销量开始月月增加,合伙投资的100万美元本金,在开业的几个月就收回了。到开业一周年时,公司的纯利润达1200万美元,到第六年,该公司已成为一个大企业,被喻为“食品王国”。

    保罗·纽曼无论在台前演戏,还是在幕后经商,都显示出了超凡的能力。不断超越自我,使自己在演艺界和商界齐头并进,从而成为了一位名利双收的富豪明星。

    保罗·纽曼从商人到演员直到天皇巨星,再从天皇巨星到企业家乃至食品大王,其人生之路告诉人们,只有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让自己在新的生活和环境中迎接挑战,才能保持不灭的创造力,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