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记丛书:爱迪生-晚年的时光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努力从不松懈

    发明蓄电池第二年的1910年,爱迪生以前一再反复研究的“圆盘式唱片”完成了。两年后,他又创出有声活动电影,将留声机和活动电影合而为一。

    爱迪生的努力,没有一时一刻的松懈。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同年7月9日夜晚,西奥伦治研究所被原因不明的一场大火烧得精光,总计损失500万美元。同事们都认为如想再建可能很困难。不过,奇怪的是一切虽都烧完了,但爱迪生的一张照片却丝毫无损。

    “这真是奇妙!”从助手那里接过照片后,爱迪生在照片后面写着:“我一点也没有受伤。”

    之后,爱迪生高举照片,对围在旁边的人说:“诸位,就像这张照片,火没有损伤到我,我一点也不失望,反而给了我勇气,从明天开始建造更大的实验室吧。”

    67岁的爱迪生意志仍极坚强,本想安慰他的人反而受到他的鼓励。

    那天晚上,爱迪生通宵绘制新研究所的设计图。第二天开始指挥1500名工人,整理火场,火灾过后两个星期,新研究所就再开始着手兴建。

    开战前,美国都是从德国进口各种药品和染料以及很多工业必需品。现在因为战争的关系,完全停止进口,美国许多工厂都很伤脑筋。

    爱迪生的留声机工厂平常每天使用一吨半的石炭酸,现在没有供应,不能制造唱片。问问各家化学药品公司,没有一家有货,工作只好停顿。

    化学药品公司说:“现在开始从事研究,要想石炭酸上市最少还得等到一年以后,而且谁也没有把握。”

    “真是可恶!没想到我们美国的化学药品工业竟然这样依赖德国。”爱迪生生气地说。

    爱迪生准备自己制造石炭酸。于是,他立刻动手把生产蓄电池的镍工厂一部分改装为石炭酸制造工厂。那时候大家只知道石炭酸是从石炭提炼出来的焦油,再行蒸馏制成,谁也不明白详细的方法和设备。

    “不管怎么样,要快。”为执行爱迪生的命令,研究所的同事们一天三班,不停地工作,结果,20天后就制出石炭酸来了。

    这所工厂第二年再行扩充,制造好几种化学药品。同一时期,美国的毛皮业者有一项药品因为德国不再供应,几乎陷于绝境,爱迪生也生产这项药品,挽救了毛皮业者。

    1915年7月,美国海军部长拜访爱迪生,他对爱迪生说:“战争越来越激烈,照目前这种情形看,美国站在英、法这一战线参战,只是时间的问题。这次战争如果不能动员科学技术全力支援作战的话,要想胜利恐怕不易,所以特别召请民间的科学家加入。”

    “战争,利用工业和科学的力量没有错,可是我没有从事武器研究的经验,不知道能否效力……”本来就厌恶战争的爱迪生显得有点不快地回答。

    “不,你只要在他们有事找你商量的时候,说出自己的意见就够了。倘若您肯出任主席,对科学家们就是一种鼓励。”爱迪生和海军部长讨论的结果是,爱迪生出任当时科学家团体的执行总裁。

    没多久美国参战了。

    德国的潜水艇到处活动,将美国运送各种军需物资和兵员到欧洲的船只一一击沉。

    “如何防范德国潜水艇的攻击”这个问题在海军顾问委员会最先被提出来时,爱迪生特地邀请当时一位著名的博士商量。

    这位博士是将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改良为钨钢白炽丝电灯的科学家。爱迪生一向对他的能力很敬佩。

    爱迪生和这位博士一致认为,防止潜水艇攻击的最好方法是“水中听音机”,也就是现在所称的“声纳”。

    “博士先生,关于利用水中听音机事先知道6公里外来袭的敌人潜水艇的方法,以及如遇敌人鱼雷攻击,我方船只能迅速换转90度的装置,希望你来想办法。”

    “这很困难,不过我愿意试试。”

    博士果然没有让爱迪生失望,没多久发明出能发现在附近3公里内海中潜水艇的“潜水艇采知器”。有了这项设备,美国海运的损失大为减少。

    爱迪生在战争期间负责研究无线电话所用的真空管,不过,实际上他也完成了一些更奇妙的发明。

    比如说,为逃避潜水艇的伪装法、救援遭鱼雷攻击船舶的特殊防水布,以及夜间敌船无法看见来船灯火的装置、防毒面具、提早发现敌机的方向采知器等等,由于这些都是军事机密,所以当时都没有公开。

    这些发明全都是防御性的东西,而非攻击性武器,从这些发明中我们可以知道,爱迪生还是厌恶战争的。

    一战结束后,爱迪生是唯一获得海军部“特殊勋章”的平民。

    战争期间,德国皇帝威廉说:“爱迪生的头脑,比100个师团更可怕。”

    美国参战前,西奥伦治研究所被不明怪火烧毁,有人传说是德国间谍深恐爱迪生会发明出可怕的武器而予纵火,但真相如何,到现在都没人知道。

    1918年11月,一战结束,爱迪生卸去海军顾问委员会的职务,重返研究所工作。

    这时,爱迪生71岁,仍然是精神百倍。他自豪地说:“我的祖父、父亲都活到90岁以上,我到90岁还有20年,从事新的发明,有的是时间。”

    热衷于发明

    周围的人最担心的是爱迪生的健康,他已年过七旬,但睡眠时间仍只有4个小时。他一旦热衷于某件事,他一点不在乎通宵工作。第二天也从不补睡。爱迪生天天读书、思考、研究、实验,从不让头脑休息,就算特别疲倦,他也只在研究所内的长椅上躺一会儿,醒了立刻又开始工作。

    爱迪生夫人常说:“我最头痛的是,怎样才能把丈夫带到卧室去。”

    爱迪生终于接受人们善意的劝告。规定每天工作16个小时,这是他75岁时候的事。顽固的爱迪生想必已考虑到自己的年龄和健康了。

    不过,年纪虽然大了,爱迪生对于发明的热忱一点没有减退。

    被称为美国汽车大王的亨利·福特是爱迪生的好友之一。福特第一次遇见爱迪生是1896年的事。

    这年的2月26日,爱迪生的父亲突然去世,享年92岁。爱迪生将父亲遗体运到休伦港埋葬在母亲的墓旁。回程途中因为有事而前往底特律,那时候福特是“底特律爱迪生照明公司”的总机械师,他心里想:只要能和这位伟大的发明家说一次话,也是好的。

    福特终于如愿以偿。同年8月在纽约市东方大饭店,举行了一次有关电气技术的会议。会议完毕,晚餐开始,坐在爱迪生身旁的人对他说:“爱迪生先生,这里有一位青年,他发明一种车子可以不用马拉。”

    “这倒是很奇妙,我想见见他。”

    于是福特和爱迪生就此结识,那时候福特才33岁,比爱迪生年轻16岁。

    福特对这位发明界的前辈兴奋地解说自己发明的汽车,最后说:“为了要使汽油在气缸中爆发,现在正在研究一种新的火星塞。”

    “这是最重要的部分,相信你一定可以完成。电车需要发电设备,火车需要锅炉和煤炭。而你的汽车等于自备发电,不需要锅炉、煤炭和蒸汽。这个构想很好,好好干吧!”爱迪生这么勉励他。

    受到世界最伟大发明家的鼓励和夸奖,福特打心底感到振奋。回到底特律后,他将当天和爱迪生会见的情形反复对妻子说了好几遍。

    爱迪生和福特两人之间的友情,尽人皆知,那晚餐会上的见面不过是个开端。

    一战过后,福特将底特律的福特汽车工厂扩充很多倍,并邀请爱迪生前往参观。那时候福特对爱迪生说:“制造汽车的器材,全都可在美国国内生产,只有橡胶需要输入。今后汽车一天天增加,替代美国人双脚的日子,就在眼前,可是制造轮胎的橡胶却非得从外国进口不可,这对美国确是一个大问题。”

    爱迪生始终没有把这席话忘记。

    “橡胶树以外的植物,没有办法生产同性质的东西吗?橡树需要经过那么些年,才能采到橡胶,如果像杂草那样,每年都能采到同性质的东西,那就好办了。”

    爱迪生如此想着,首先将北美和南美的植物收集起来,依次采取树液进行研究。这次收集植物的种类多达14000种,其中含有橡胶的相当多,可是含量太小,不能作为工业用。

    经过筛选,含橡胶较多的植物有600种,再行研究抽查,爱迪生发现可用的只有一种,这就是开黄花的多年生植物。这项研究结果的发表引起广泛的重视。

    爱迪生做完这次橡胶研究已经是83岁高龄了。过了几年,除了植物性橡胶之外,又有“合成橡胶”的化学制品出现,从此不再需要从植物中采集橡胶了。

    爱迪生的这项功绩受到世人极高的评价。

    培养优秀人才

    年级有些大的爱迪生利用研究的空余时间,经常外出旅行。他大部分时间是在夏季,做为期两周的野外露营。

    这样的旅行,常有亨利·福特和博物学家约翰·布朗博士参加,有时连哈定总统也会加入队伍之中。

    一行人的轿车后面跟着卡车,到加州、内华达州、弗吉尼亚州、北卡罗来纳州、纽约州等地,也到南部山川地带去旅行。

    他们晚上不住旅馆,自己搭建帐篷,帐篷中使用爱迪生所发明的蓄电池点灯。

    早晨他们去周边的小溪洗脸,大家徜徉在花草盛开的小丘上,听虫声鸟鸣,喝着咖啡,就美国和世界问题彼此交换意见。

    有一次,爱迪生说:“好像最近的学校教育都在造就一定形式的人,没有让人的智慧得到充分的发展。其实只要自己看书就能知道的事,没有必要非由教师来教不可。倒不如养成青少年自己思考的能力,不然的话,将来是很难有什么大发展的。”

    “我赞成你的看法。”随声附和的是福特。

    “爱迪生先生,你觉得需要怎样的教育?”

    “每年都有许多青年想来我的研究所就职。我提出种种问题来考他们,问题中很多都和发明与工业毫无关系。这些应征青年,有的显出颇不以为然的样子,认为我的问题不在专业范围内,那样的青年我就不用。我提出许多题外问题的目的是想看看这位青年,在精神上是否健全,是否具备在我研究所工作的性格。”

    “这想法很好!”

    “福特先生,我也时常在想,美国今后必将有更大的发展,我们需要培养优秀的后继人才。美国青年中一定有不少优秀者,但是否有发掘这些优秀青年的方法呢?如果能发掘这样的优秀青年,我愿提供就读大学的奖学金。”

    听过爱迪生的这番话,大家都很感动。那么,如何才能发掘优秀青年呢?各人有各人的意见。

    最后亨利·福特说:“请将你那研究所的试题再做研究,每年让全美青年作答,凡成绩最好的颁给奖学金,这办法不知好不好?”

    大家都表示赞成。这件事立刻付诸实行。审查委员除亨利·福特外,摄影大王乔治·伊士曼,麻省理工学院院长,横渡大西洋的飞行冒险家查尔斯·奥古斯都·林德伯格,以及另一位学院院长等5人。

    第一次考试是在1929年举行的,当然全美优秀青年都希望能够参加,但是爱迪生他们实行的办法是从各州选出一名优秀青年,再加上欧洲地区代表49人齐集爱迪生的研究所内接受最后考试。

    考试结果拿到最高分92分的竟是一位16岁少年,另外还有3位少年及格。

    爱迪生马上拨给这4位少年就读大学的奖学金。

    发明大王的逝去

    1929年,亨利·福特将爱迪生位于门洛帕克的建筑在密歇根州重建,每样东西都和当年门洛帕克的情景一模一样。这是“白炽电灯发明50周年庆祝会”的准备工作之一,也是爱迪生献给美国国民的。

    爱迪生夫妇和胡佛总统夫妇一起去密歇根州旅行,他们想亲眼看看这座令人怀念的建筑物。

    “怎么样?爱迪生先生,这和以前的建筑物一样吧?”

    “很不错,但是有一个地方是例外。”

    “哪个地方?”

    “就是我工作的地方,从来没有现在这么干净,而且地上到处是掉落的药水,所以……”爱迪生与总统都愉快地笑了。

    1929年5月30日,在亚特兰大,由胡佛总统主持的“白炽电灯发明50周年”庆祝餐会如期举行。

    世界各国的政治领袖以及科学界著名人物纷纷来电致贺,美国邮政当局特别发行了印有灯泡的纪念邮票。亚特兰大全市到处都灯火通明,纽约百老汇剧场用电灯装饰着,光耀夺目。

    晚餐会上,胡佛总统发表演说:“爱迪生已经成为美国最负盛名的人,他是我们美国的国宝,也是全人类的恩人。”

    爱迪生在雷鸣般的掌声下被邀请上台。他缓缓地扫视着周围,看到盛大的庆祝会场,勉强压制兴奋的心情,低声说:“总统先生,各位来宾,我深深地感激大家的盛情……”

    欢声雷动,气氛十分热烈。

    刚坐回去的爱迪生脸色骤变,旁观者立刻召来胡佛总统的医生为他注射强心剂。

    在返程的路途中,爱迪生留在亨利·福特家休养,医生经过详细诊断,发现他患有糖尿病。那年冬天爱迪生又患上了严重的肺炎,不过幸好后来康复了。

    1931年8月1日,爱迪生在西奥伦治研究所工作时,突然倒地不起。这个新闻让全世界都震惊了。他的病况很严重,可是稍微好些的时候,仍旧念念不忘地说:“我希望能够去研究所。”

    不过,爱迪生没能再度回到他的研究所。1931年10月18日的凌晨,发明大王爱迪生走完了他伟大的人生旅程。

    临终时爱迪生说:“我为人类的幸福已经竭尽所能,我没有什么好遗憾的了!”

    3天后的10月21日傍晚,这位发明大王的遗体埋葬在他在西奥伦治的家的一棵大橡树下。

    就在那天晚上,胡佛总统含着眼泪说道:“所有的美国人都将永远蒙受爱迪生的恩惠!我们不仅生活上接受他的恩惠,最重要的是我们继承了他的精神财富。”

    随后,全美国每个地方都熄灭电灯一分钟,以示哀悼。

    在人类历史上,或者在科学或技术上,有过种种发明或发现的人很多,但是像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一样,有这么多项发明,并且以84岁漫长的一生,一心一意为发明奉献生命的,少之又少。

    爱迪生从来都是专心致志埋头做研究和实验。据说他从来都不戴手表,所以爱迪生的生活不为时间所束缚。

    在爱迪生的青年时期,他曾经对朋友说:“需要做的事很多,可是人生很短,我想必须爱惜时间。”

    到了晚年,他还说过:“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其他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

    爱迪生的发明,对全人类的贡献极大,电气文明时代的开启,说是爱迪生持续努力的成果,一点也不为过。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