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谍王:戴笠-附录四 中美合作所训练班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附录四

    中美合作所训练班

    第一班——雄村班

    地点:安徽歙县雄村,歙县徽州南面5里远的山区里。约距杭州100里远的内地,离上海约200里。

    驻扎地:乡村寺庙和宝塔内。

    使命:训练“忠义救国军”人员使用小型武器和收集军事情报、在上海进行破坏,以及拯救美国海军陆战队战俘。

    美方人员:美国海军陆战队(指挥官)John H.Masters少校(绰号“Bud”),以及包括Earle Dane在内的六至十位教官。

    中方人员:戴笠(主任),郭履洲(副主任),以及余万选、吴未生和马鹏飞等教官。

    学生来源:忠义救国军。

    训练班期:3个月。

    训练科目:(1)总理遗教;(2)领袖言行;(3)中国之命运;(4)党派分析;(5)情报学;(6)犯罪调查;(7)密码学;(8)爆破;(9)手枪射击;(10)国术擒拿。

    活动:用了6个月建立训练班,训练“忠义救国军”部队。据报道有一些成功的破坏活动,包括袭击上海机场,摧毁了5架飞机和一些油箱。1943年9月,第一班派出了93名破坏人员,据报道他们炸毁了一辆火车,杀死了江苏省伪省长和特务头子。但是,在营救美国海军战俘的行动得以执行之前,日本人已经把这些战俘转移走了。

    第二班——洪江班

    地点:原设立于1943年6月湖南南岳,后迁至洪江。在长沙附近,并距衡阳的机场仅40里,很容易得到供给。

    使命:训练游击队战士使用美国小型武器和爆破。训练水上袭击。

    美方人员:海军上尉Claude I.Carroll(指挥官),陆军少尉L.J.Karwaski和J.E.Lazarsky,以及14个军人。

    中方人员:戴笠(主任),陶一珊和傅荣(副主任),郭宗尧和徐秋滨(教育长)。教员有陈砥澜。后来该班变成兽医训练班,林可胜成了副主任。

    学生来源:别动军第四纵队何阮元部队,第七纵队陈士虎部队。后来的兽医班学生是从军医班毕业生中招收的。

    活动:虽然洪江班是中美合作所最多产的游击队训练中心,每期有300多个学生毕业,但它在水上袭击的训练没有成功。

    第三班——临汝班

    地点:河南临汝县北面十里地的凤穴寺。由于日本人的逼近,它于1944年5月被迫迁到陕西户县一个叫牛冬的地方。毕业生管它叫“牛冬班”。

    驻扎地:山庙。

    使命:训练武装特务,用炸毁桥梁、铁路和机场来摧毁在乎汉、陇海、津浦和其他地方之间的通讯线路。

    美方人员:Arden Dow少校(指挥官)及18名官兵。

    中方人员:戴笠(主任),周灵祥(临汝时期的副主任),文强和杨蔚(牛冬班时期副主任)。教育长是金树云和张树勋。主教员有肖骥和常惠卿。

    学生来源:来自于军统河南南方纵队(一个爆破单位)的大约200名学生、别动军第六纵队以及来自于沦陷区并毕业于鲁—皖—豫—苏边区总部的临泉训练班的学生。到牛冬后,学生们从别动军第九、十和十一纵队派遣。

    训练班期:共训练5班,每班3个月。第一班有400个学生。

    训练科目:由教员做的关于“领袖言行”“三民主义”及国民党党史等的精神讲话的思想教育。

    活动:第三班于1943年8月坐卡车离开了重庆,经约6周行程后到达训练地点。毕业的游击战士并没有进行很多抗日活动,因为他们严重缺乏装备,一直到1944年3月才有能力转入行动。第五届学员在1945年8月日本人投降时还没有毕业,于是开往徐州,改编为交警纵队。

    第四班——陕坝班

    地点:绥远陕坝。

    中方人员:戴笠(主任),高荣、乔家才(副主任);饶铁珊和刘人奎(教育长);教务组长是林春云。

    学生来源:第一届从高荣的骑兵师抽调,第二届从傅作义部队抽调。

    训练期:共两届。

    活动:“装备精良”。

    第五班——息烽班

    地点:贵州息烽。

    中方人员:戴笠(主任),邓匡元、何峨芳(副主任);教务组长是陆遂初。

    学生来源:别动军第三纵队徐光英部队。

    活动:毕业生后来被分配到淞沪司令部下的“忠义救国军”部队。这些部队集聚在钱塘江一带,对共产党新四军进行监视。

    第六班——华安班(胜云班)

    地点:福建漳州华安。

    驻扎点:农舍和当地祠堂。

    使命:训练沿海部队和旧海盗以协助美军进攻。

    中方人员:戴笠(主任),陈达元、雷镇钟(副主任),张卓峰(参谋长),毛简(秘书),何孝德(教务组长)。该训练班基本由军统特工或军统“外围人员”组成。

    学生来源:有2000名学员为躲避征兵而加入。他们中有一部分是学生,但大多数是年轻村民——据共产党作家说他们是富绅的后代。后来招收的学员还包括广东福建边界一带由吴乌螺领头的海盗。

    训练班期:开始有四个训练单位,加上一些直属连队:爆破、突击、运输和通讯连。总共有600多名毕业生。后来也训练海盗,并扩编为水陆两个大队和两个中队。

    活动:其中的一届后来成了别动军的一个暂编队。内战结束时中美合作所的许多纵队被共产党部队消灭了。一些驻扎在厦门的残余部队,后来跟着他们的司令陈达元去了台湾。

    第七班——修水班

    地点:江西修水。

    中方人员:戴笠(主任),唐新(副主任)。

    驻扎地:第三十集团军总部的管辖区内,受王陵基指挥。

    学生来源:别动军杨遇春第二纵队。

    活动:随王陵基的部队撤至武汉。

    第八班——玉壶班

    地点:浙江青田油竹,1944年8月后迁至瑞安玉壶。

    中方人员:戴笠(主任),赵世瑞、郭履洲(副主任),陈伯昂(英文秘书),陶风威(教务组长),吴未生(教务副组长),夏国枝(总教官)。

    学生来源:浦东“忠义救国军”张惠芳行动总队。

    活动:训练结束后,该班改名为教导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营,并分别由李资深、吴公达、陶风威和洪竹筠任营长。

    第九班——东峰班(该班与设在SACO总部歌乐山的“第九班”或“FBI训练班”不是一回事。后者在正文中有所描述。)

    地点:福建建瓯东峰。

    使命:特别突击队。

    中方人员:戴笠(主任),林超(副主任),吴昭文(秘书),杨树桐(秘书),曹凤鸣(教务组长)。

    活动:在攻打福州时,被日军歼灭。

    第十班——临泉班

    地点:安徽焦岭。

    使命:训练豫—鲁—苏—皖边区的游击队和周麟祥的别动部队。

    中方人员:汤恩伯(主任,兼第一战区副司令和豫鲁苏皖边区中将司令),王蔚杆(秘书),王庆升(教育长),钱孟起(政训组长)。

    训练班期:三期毕业班。第三班毕业学生改编为豫鲁苏皖边区党政工作总队,由周麟祥领导。

    第十一班——焦岭班

    地点:广州焦岭。

    第十二班——港口班

    地点:浙江淳安港口。

    中方人员:戴笠(主任),张宝琛、毛森(副主任)。

    学生来源:原属三战区中英合作所,后归中美合作所。

    训练班期:训练了7个学生营。

    活动:训练结束后,毕业生们归中美合作所由毛森领导的前进指挥部指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