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黄知县微服私访,在集市看到有个卖彩绘瓷枕的铺子,铺子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瓷枕头,黄知县拿过一对虎形枕头,见形象逼真,活灵活现,于是反复把玩,爱不释手。
就在这时,店主从内屋走了出来,黄知县一看,不觉暗暗称奇:这人好像在哪里见过,有点面熟呀?店主自称姓李,是个窑匠,平时自己烧些瓷枕,放在铺子里卖。黄知县和李窑匠聊了一会儿,便挑了一对虎形瓷枕,给了钱,就转身走了。
黄知县回到县衙,顺着虎枕上的小孔,往里灌凉水,枕着它睡觉,实在舒服。平时,他就把虎枕放在书案上,时不时地观赏几眼。
又是一年的夏天,黄知县正在批阅公文,忽见一只老鼠溜上书案,黄知县一急,用手将书案上的一只虎枕往前一推,想把老鼠挤死,哪知用力过猛,只听“啪”一声,老鼠被挤死了,可那瓷虎枕也成了碎片。
黄知县看着碎了的虎枕,心疼不已。他正心疼着,忽见一块碎片上刻着八个字:挤鼠而碎,见金生祸。黄知县不由惊讶地睁大了眼睛,随即拿起案上的一块砚台,将另一只虎枕击碎。一看,他更是发了呆!谁知这枕上也是八个字:遇砚而碎,得玉起狱。黄知县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两只眼睛直勾勾地看着书案上放的一个黄绸小包,浑身冷汗直冒。
这黄绸小包里包的是五十两黄金和一对翡翠玉镯,这是今天一个茶庄老板送来的,这老板的儿媳昨晚不明不白地死了,儿媳的家里把状纸递到县衙,茶庄老板便送来黄金、玉镯打点。黄知县正在为这事踌躇,现在见碎了的瓷片上有“见金生祸”、“得玉起狱”这八个字,顿时吓得冷汗直冒,于是当天就把东西退给了茶庄老板。
第二天,黄知县派出得力捕头暗中查访,三天后便案情大白:那个茶庄老板对美貌的儿媳一直心存歹念,那天晚上,儿子不在家,他便想乘机凌辱,不料儿媳不从,扭打之中便将儿媳扼死了。于是,黄知县命衙役将茶庄老板抓获收监,秋后便问斩了。
自从出了这事后,黄知县心里暗暗猜想:神,真是神!看来这个李窑匠不是凡人。于是这天就差人下帖请李窑匠。
两人分宾主坐下后,早有仆人送上酒菜。黄知县给李窑匠斟上酒,笑吟吟地说:“我怎么总觉得以前好像在哪里见过你?”
李窑匠笑着直摇头,说:“大人说笑了,小民和大人素昧平生,大人怎么会见过小民呢?”
酒过三巡,黄知县又开口了:“上次我在你铺子里买了一对虎枕,不小心打碎了,我想求你再烧一对给我。”
李窑匠一口答应:“承蒙大人看得起!小民一个月以后一定给大人送来。”
李窑匠说到做到,一个月之后果真给黄知县送来一对虎枕,枕上的老虎神态逼真,虎虎生威,黄知县十分喜欢。
黄知县有位好友姓周,是邻县的知县。这天,周知县来访,酒席之间,黄知县拿出这对虎枕炫耀了一番,又把李窑匠说得神乎其神,周知县听了十分惊讶。散席后,黄知县送走客人回来,突然发现那对虎枕不见了,只见书案上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借虎枕赏玩几日,一定奉还。看那笔迹,留字条的就是周知县。
黄知县急得连声嘀咕:“这是我的宝贝,我怎么能离开它呀!”他当即让仆人陪同,出城追赶。好在周知县没有走远,不久就追上了,黄知县说明情况,周知县只得归还了虎枕。
黄知县叫仆人用布将这对虎枕包妥,系在自己腰上,然后急急赶回。哪知半路上一匹惊马撞了黄知县,只听“啪”一声,一只虎枕被撞了个碎。黄知县惋惜不已,捡起地上的碎片,一看,一块碎片上刻着两行小字:“此枕惊马碰击而碎,彼枕陪大人而终。”黄知县以为是自己眼花了,擦擦眼睛再细细端详,一字不差!他摸了摸剩下的那只虎枕,感叹着回了县衙。
从此,黄知县看到虎枕就想到李窑匠,就想到先前那对碎了的虎枕上写下的字,他为官三十年,从县官一直做到巡抚,从未生过一点贪念。六十二岁那年,他卸任归乡,路上经过当年当知县时的那个小县城,想去看看李窑匠,不料那个卖瓷枕的铺子早就不在了。向周围人家打听,邻居们说了这样一件怪事:那个李窑匠来得怪,去得也怪!黄知县到这里来上任的时候,他来了;黄知县调任离开这里,他就走了。
黄知县听后越发疑惑了,但也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他回到家乡,有一天去清凉寺进香,踏进寺门,望着大殿里菩萨的塑像,他惊呆了:这菩萨的面容,分明就是李窑匠呀!看到这里,黄知县不由想起了一件往事:当年进京赶考,父亲陪着他来清凉寺,当着菩萨的面,父亲要他立下誓言:今生为官,一世清廉。黄知县顿时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他终于明白了一切。
据说,黄知县为官一生清正廉洁,死后,只有一个虎枕陪葬。
(郑锦扬)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