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歌名篇赏析-形影和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庄晓明

    一个人,一棵树无法相爱

    他们的影子可以交叠在一起

    一个人,一朵云无法相约

    他们的影子可以交叠在一起

    一个人,一条狗无法对话

    他们的影子可以交叠在一起

    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相互厮杀

    他们的影子仍交叠在一起

    夜晚,人睡在地球的影子里

    死后,人睡在自己的影子里

    在可知与不可知之间

    人们通常用“形影不离”或“影随形移”来形容一些事物之间的关系。这种“形而下”的现象,可能会给人以一些启发,认识一些事物的外在联系或内在联系。但是在不同的事物之间,它的形与影的关系依然是“形影不离”或“影随形移”吗?这似乎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它显得有点奇妙,甚至有点诡异。

    庄晓明的《形影和歌》似乎是在意图表现和回答这个有点奇妙和诡异的问题。

    这首诗由三组有关形与影的关联和关系组合而成。从形式上看,显得有点简单,可是有时候,简单的形式里隐藏着并不简单的内涵。

    在诗的前四组的关联和关系里,写的其实都是形与影的分离而并非“形影不离”。人和树无法相爱,但“他们的影子可以交叠在一起”,此外的人和云,人和狗,甚至人和人,都因各自的无法交流甚至厮杀而产生“距离”,但都可以影子交叠在一起。这好像是一个能够感知却难以进入的虚幻之境。用纯思辩的方式解读它,似乎有点乏味。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从人的存在之“形”着眼,那就只能认定,只有“形”才是真实的,而影是虚幻之物。不仅是人,而是任何的物,都只有形是实在之物,而影只是虚幻存在。也正因为如此,形与形之间不能交流而影同影却可以交叠。如果再进而推论,影是光的产物,没有了光,也就没有了影。

    问题恰恰在于,因为有了光,反而使一些人把影与形等量齐观,这其实是一种“误读”。推而广之,我们在生活中是不是很多时候把影等同于形了呢?我们不能因为有了影的“误读”,便去责怪光的存在,没有光的存在世界是死寂的。这大概就是诗的最后两句所说的,“夜晚”和“死后”那样的世界。这时候的“影”并不是光的产物,而是黑暗的同谋。除了避免“误读”,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世界既是可知的,又是不可知的。可知的是它的光明,不可知的是它的黑暗。

    (叶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