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描摹出的一种完美是紫金冠。
我喜悦。如果有神启而我不假思索道出的
正是紫金冠。我行走在狼荒之地的第七天
仆卧津渡而首先看到的希望之星是紫金冠。
当热夜以漫长的痉挛触杀我九岁的生命力
我在昏热中向壁承饮到的那股沁凉是紫金冠。
当白昼透出花环。当不战而胜,与剑柄垂直
而婀娜相交的月桂投影正是不凋的紫金冠。
我不学而能的人性觉醒是紫金冠。
我无虑被人劫掠的秘藏只有紫金冠。
不可穷尽的高峻或冷寂惟有紫金冠。
不息的追求
《紫金冠》是昌耀后期的诗。此时的昌耀在心态上已处于冷凝的智性沉思的境界,因而不会再写像《划呀,划呀,父亲们》那样的诗。正是这种经历了炼狱之后又从热烈走向冷凝的心态,形成和造就了《紫金冠》独特的艺术内涵。它既不着力于感情的宣泄,也不是一味地作深沉状的理性思考。在某种程度上,它是一次具有神示意味的艺术表达和表现。
也许在诗人心底深处,一直存在着和寻找着那种被命名为“紫金冠”的象征物,然而这毕竟只是因“不能描摹”而显示其“完美”品格的朦胧之物。也许正是这种令诗人感到“喜悦”而犹如受到“神启”并“不假思索道出”的诗性直觉和灵悟,激起了他内心深处的“灵犀”而促成了这首诗的诞生,才使我们在阅读它时,感受到一种虽难以具体地把握却又获得了“一点通”的无穷意味与魅力。
有的人常说昌耀的诗“难懂”,殊不知这种所谓的“难懂”,往往是与阅读者的心理期待密切相关的。你想从他的诗中找某种明晰的生活教条,或者要他向你宣示某种牧师式的训诫,自然会大失所望而高呼“难懂”。如果你是一个虔诚的诗歌爱好者并具备艺术灵性的人,是可以进入诗人的心灵并最终进入其艺术境界的。
尽管这只是一首仅十一行的短诗,但它却涵蕴着丰富的血肉之躯的生活经历。一般人也许不知道或者体味不到那种在“狼荒之地”和“仆卧津渡”的困境中挣扎的心态,但是,对于“在昏热中向壁承饮到的那股沁凉”总还是应该有所体验和领悟的罢。那么,你就把这种体验和领悟当作是进入这首诗的开启钥匙吧。
昌耀几乎是把毕生对于生活的信念,以及他在生活的挣扎与搏击中的种种痛苦与喜悦,倾全力以集中地表达和表现在对“紫金冠”的讴歌与赞叹之中了。可以说,“紫金冠”同他的生命共存,成为他生命的精神支柱。在短短十一行诗中,“紫金冠”出现了八次之多,这不仅是一种诗的内在律动的要求,而且是诗人生命的脉搏的跳跃。从更深的意义上说,诗人的个体生命可以消失,而这种“生命的脉搏”的诗,却是可以永存于人间而与一切有血有庆的生命共存共荣的。
愿人们都有自己的“紫金冠”!
(叶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