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的艺人,金(
算卦相面
)、皮(
卖药
)、彩(
戏法
)、挂(
武术
)各行各业,都是有师傅有徒弟,在早年要有外行人挑出个剃头的挑子,没有师傅,不懂得扫苗擦尖(
扫苗是剃头的,扫苗擦尖是剃头的对面遇见剃头的
)的问答话,被同行的人盘起道(
问对方行里的事和所学的功夫
)来问短了,能把剃头挑子给留下。修脚的若是没有门户,不论是摆摊子,串街巷,被同行的人遇见了,盘起道来问短了,能把刀包子给留下。诸如此类,江湖人的门户是很有秩序的。早年吃生意的老合(
走江湖的
),没有师傅是吃不开的,有一种生意人,他做上买卖也会圆粘子(
招徕观众
)馈杵头儿(
要钱
)。若是盘道,讲究江湖的规矩,都不懂得,就是他没有门户,没拜过师傅。江湖人管这种人调(diào)侃儿说:“说他没有老帅
(即是没有师傅)
,叫他海青腿儿。”据江湖中的老前辈说:“越是海青腿儿的人,越有能耐,人情世态、社会的阅历越深。”此话诚然不假。就以说评书的这行儿说吧。北平这个地方是他们的发源之地,论道中的规矩,较比外码头实在严得多。不论是谁,若想入这行儿,都得先找个人介绍,拜说书的为师,先下帖请人,在饭庄内定下酒席,磕头拜师传递门生帖。得将同行有门户的先生们请了来,先磕头、吃饭,大家也受了他的头啦,也吃了他的酒菜啦,同行的先进之人才承认这行里有他这么个人。然后学好了能耐,不论是上书馆献艺,或往市场搁明地(
露天演出
),拉场子说书,才没人拦挡。
在清末民初的时候有位松先生,长得人样很好,也有嗓子,唇齿伶俐,学问很好,他就没认师傅没拜门户,到馆子说书颇有叫座儿的魔力,一般听众无不赞成,他要是干长了这行,可坐头把交椅。不料同行的人说,他没有门户,没有师傅,警告开书馆的掌柜,如若用他,全体的人员都不进这书馆。“粘箔(nian bo)”(
书馆掌柜
)们不敢得罪大众,居然没人敢用。那位先生也有志气,弃了这行不干了,另谋他业啦。
在打破封建制度的时候,因为同行人不愿没门户的人侧身挤入,还把他排挤出去;若在封建制度的时候,不用排挤,去个同行的人,能够一瞪眼不叫吃这碗饭。若以这些推论,评书界就应当没有海(hǎi)青腿儿(
没有拜师的艺人
)吧?不料在光绪年间还真有一位海青腿儿。这说书的海青腿儿名叫范友德。有人说叫范有德的,那可错了。据我知道他是朋友的友字,不是有无的有字。说《西游记》的门户是永有道义四个字儿。说《西游记》的恒永通是永字辈的,庆有轩
(即老云里飞)
是有字辈的,如若范友德是这个有字,他就不算海青腿儿啦!那就算老云里飞的师兄弟了。范友德是朋友的友。因为什么评书界人能容范友德这个海青哪?说起来也有一种原因。范友德会说《安良传》,评书界的人曾携过他的家伙(
说书的道具
),叫他认了门拜了老师再干这个。范友德也愿意拜个师傅,只是评书界里没有人收他。不是他品行不好,是因为胡子都白啦,年岁太大了,收他为徒,那师傅得八十多岁,在那时候找不出八十多岁的老说书的。若有人收他做徒弟,晚辈人也有五十多岁的,平空跑出个年岁相仿的师叔谁也不干。后来评书界的人们因为他入门的事儿不大好办,大家商议好啦,不用叫他入门啦,算是海青腿儿吧!故此评书界里才有范友德这个海青。可是,江湖的老合(
闯江湖的
)许有海青腿儿,可不准海青腿儿收徒弟。他既没有师傅,又没有门户,传了徒弟算哪门的人哪?谁花钱请客拜师傅也是为有门户好吃得开,出来做艺没有拦挡。谁给海青腿儿磕头啊?惟有范友德这个海青腿儿,他就收了个徒弟,名叫陈纪义,并且评书界人还承认了。陈纪义算是评书界的人,范友德徒弟在海青腿儿里也是特殊的人物了。
如今破除了封建的制度,江湖乱道,艺人的规矩渐渐地都不重视。没有规矩,怎能有同行的义气?艺人也应重视规矩才好啊!我说的这话,不知江湖的先生们以为然否?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