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鬼术-第六百一十六章 迁坟 3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扒开全部的泥土,露出一整块古墓的棺盖板,呈青赭色,纹理细腻,透出一股淡淡的香气,我和刘世因都识得这气味儿,这是香樟木,内含的樟脑油可驱虫防蛀,如此一整块棺盖,这棵老樟树必是有千年以上树龄。 

    刘世因放下铁锹,他拉着我和他一样先合掌对古墓三鞠躬,行了大礼,然后将铁锨铲下。 

    设法开启棺盖。棺盖尽管木质优良,但是毕竟年代久远,多少有些腐朽,在铁锨的铲击下,骤然裂开了一道缝隙。

    几缕淡淡的红色尸气自裂口处逸出,想到徐老头的话,情况危急之下,我一把呆着的刘世因感觉推开,二我很不幸的好像吸入了一点,虽然只有一点,我却觉得鼻子嗅到了一股甜甜的味道,然后赶紧封住自己身上的几处大穴,趁机掏出徐老头给的尸气解毒丹药,希望能压制住,刚服下丹药,身体还是慢慢地软了下去,扶着在了棺材板上,头脑好晕,眼前的事物有点模糊,自己趴在棺盖的裂隙处。 

    在一瞬间,那冒着红色尸气的缝隙中爬出的是数十条白色的细丝,缠绕着爬到了我的脸上,那些细如菌丝的东西如有生命一样往我鼻孔和嘴巴里钻,我去没有力气管他,眼皮变得沉重起来,一会就晕了过去。

    刘世因看我吸入尸毒倒在棺木上,着急的对着旁边的徐老头大声喊道:“徐老头出事了,小安中毒了。“

    徐老头看我趴在木棺盖子上,知道情况严重,马上走下墓坑。当看到我满脸的白色须子,不敢移动,看看我的脸上,还是红润如初,然后又给我把了下脉搏,心跳也正常啊!只是这白须为何从棺木中冒出来?心里想不明白就对刘世因问道:”刚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你说我听下,小安只是晕倒了,心跳都很正常,不用担心。“

    刘世因听到小安没事,心里松了口气说:“我们在下面发现了个千年的古墓,小安说反正都来了,就好奇的想打开看看。后来我们就把棺木盖打开,结果里面冒出一丝红尸毒,小安推开了我,却自己吸了一点,虽然吃了解药,却还是马上晕倒了。接着棺木里冒出白须来,我也不知道怎么办?“

    徐老头却一反常态的大笑起来说:“这是小安的造化啊!我刚刚不是告诉你们吗?红尸气的克星就是” 白陀须“,现在小安脸上的白须就是救他一命的白陀须。小安吸入红尸气,本应无救,碰巧白陀须遇空气则从裂隙处向外生长,正好爬上他的脸部,于是从其鼻孔中钻进,反而解去了剧毒的红尸气,这也算是机缘巧合了。 

    徐老头高兴的笑着用大拇指掐了一下我的人中,没过一会我就慢慢的醒来了。我奇怪的看着四周刘世因,徐老头和王大爷的身影,我刚刚好像吸了尸毒晕倒了,做了一个美妙的梦身体刚刚的不是,变得暖洋洋的,怎么现在就好了。难道是徐老头救了我一命,想到这个可能我,对着徐老头就拱手一拜说道;”谢谢徐大夫救命之恩!小安,无以为报,他日有事一定鼎力相助。“ 

    徐老头和刘世因他们都看着我这样子都笑个不停,把我搞得一愣,感觉到鼻腔处有点痒,随意地用手揩拭了几下,白陀须的菌丝擦断了,我看着奇怪,问道:“我不是中毒了吗?这白须是什么?”

    徐老头摇摇头说道:“你的毒就是你手里的白须解的,所以并不是我给你吃了神丹妙药。”

    我听完惊讶道:“什么,自己解毒,还是这白须?”

    看到我一头雾水的样子,徐老头走过来拿起几缕白须说道:“这可是好东西,是克制红尸气的法宝”白陀须“,看来我今天借你们碰到了好运气。快把这棺木的盖子打开,里面肯定还有很多珍贵的白陀须,我要采集回去做丹药。”

    这回刘世因小心了一些,闭气后手握铁锨,将锨头插入方才铲出的棺盖上的缝隙中,用力压下,随着“嘎吱嘎吱”的声响,已朽的棺材盖板被大力撬开了,然后他一个闪身,退后几步,等棺材里面的气体散开。

    我好奇的站在旁边伸长脖子一看,不禁心中一紧,一些细如蛛丝的白毛正奔着盖板的缺口而来,一下摇晃着伸出棺材,继续向上攀升竟然还在生长!

    大概过了几分钟后,发现那些白色的菌丝已经快要长满了整个棺材,我们四个人都向棺材里看去,一个长满白毛的人形物体静静地躺在棺材里面,

    除了徐老头不停的手舞足蹈外,我们都被吓了一跳,这具千年古尸怎么长满了白毛?    我的心“扑通扑通”地跳起来,看着徐老头高兴的拿出装我们来时装纸钱的竹蓝用手把那些白徐掐断装了进去,等徐老头心满意足的采摘了满满篮子时,里面只剩下了那具白色的尸体。耳边听到徐老头自言自语说:“今天真是太棒了,让我遇到这珍贵的药材,这可是白金难求啊!发财了!”说完看了天上的太阳,把自己的外套小心的盖子那篮子上,把它给王大爷仔细保管。

    这时我们眼角瞟向棺材角落,是一个长方形的木匣,约有三十几公分长,上面落满了细细的尘土。我小心翼翼地将铁锨伸过去,轻轻地挑起那木匣,心里还是有点不放心,用块包裹这木匣,拿起来在手里掂量一下还很沉的。

    我找王大爷要些水洗了,再把匣子擦干,一只黑红色颜色的紫檀木匣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匣子的一侧上有把铜锁,边缘都封了火漆,起到隔潮和密封的作用。我看了看这把有些生锈的铜锁,看了看锁孔的位置,还好这是一把“明锁”!古代将锁分为外锁和内锁,外锁又被称为“挂锁”或“明锁”,内锁被称为“暗锁”。

    所谓“明锁”,就是一眼能分辨出锁孔的锁,且比较容易打开,而“暗锁”是指乍一看根本找不到锁孔,或者根本看不出是一把锁,这也正是“暗锁”的趣味性所在。暗锁都设计有巧妙的暗门装置,锁孔隐蔽,锁芯的主体是由锁柱构成的,每一把锁的锁柱数量多少不一,锁柱越多开启步骤越复杂。中国古人的智慧从华容道、九连环、鲁班锁、四喜人的机关设置上表露无遗,且件件都是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