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鬼术-第六百一十七章 迁坟 4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眼睛看向尸体的旁边,心想这木匣的钥匙肯定藏在这棺木里面,只是不知道被死者藏在哪了?把木匣递给刘世因,自己小心的用手在那发现木匣的位置翻找,结果把整个棺木的空位都找遍了,除了灰尘什么也没有。

    刘世因他们见我弄了半天没有找到钥匙,建议的说道:“这钥匙会不会在尸体身上?”

    头脑顿时明朗起来,我总想这钥匙在木棺里,却没想到在这尸体身上,狠狠的拍了一下脑袋,对着尸体供了拱手,然后小心的在那具白色的尸体身上翻找,先是身体周围,然后是手臂的衣袖,虽然尸体和白色的须以及衣物都腐败已经分不清楚了。可是把他身上的四周摸了个遍,什么也没找到。

    我额头冒出很多细小的汗珠,也不知是着急的,还是面对尸体紧张冒出来的,过了好长时间,就听到徐老头说:“找不到就算了,回去后我们就把它砸了,还是一样可以打开。”

    可我还是不死心,有些气愤的道:“我今天就不信这个邪,难不成被尸体吞进了肚子里了。”刚说完,脑光一闪,想到了一种可能。

    古代下葬时的把珍奇宝物放入死者的口中,还有可以防止腐败的避尸丹等。想到这种可能我浑身紧张的不行,

    虽然面对的死者已经变成只剩皮囊包裹的一具冰凉的尸体,但我还是不敢大意,小心的用手把尸体的下颚一按,“咔”一只寒光一闪,眼前一阵冷风,头发都被带动了。我立马侧头避开,心里更是一颤。想着眼睛几毫米外飞出的冷箭,我背后惊起一身冷汗,刚刚自己跟死神擦身而过。 

    刘世因他们还没来得及提醒,那短箭就消失在茂密的竹林里。

    我深吸了口气,眼睛在尸体的口腔里看到一把很小的钥匙片,刚想用手把他那出来,就留下的看见钥匙片的一端好像用铜丝缠住了。这回小心的确认,那钥匙的一端肯定还有机关。要想拿出钥匙,就要把铜丝剪断,不然还会引发其他的机关。

    由于没有剪刀工具,我只能用刘世因的匕首了。对刘世因他们提了个醒,让他们爬到安全的位置,然后小心的对着那细小的铜丝来回移动。

    “咔”没过一分钟,铜丝应声而断,我眼疾手快的拿出钥匙片就立马爬出棺木。

    “噗“那尸体的肚子里发出古怪的声音后,立马尸体萎缩起来。我知道这是尸体内部机关破开发出的声响。高兴的拿着那钥匙,对着刘世因他们摇摇手,收好钥匙。我和刘世因把棺盖盖好后,抓起铁锨就往上面填土,

    当天空中太阳被遮住,下去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时,那墓坑已经完全被填平了,那千年古墓也未留下一丝痕迹,我们擦去脸上的汗,终于松了一口气。 

    徐老头怕雨把药材淋湿了,催促我们快点回去,见他背着箩筐,提起篮子和王大爷一起打伞踏前走了。刘世因将木匣放入布口袋,和我一起背着锄头,拎着铁锨,慢慢的跟在他们的后面。 

    幸好天空不是很暗,细小的飘雨落在我们的身上,我和刘世因加紧脚步,半个小时后我们回到了徐老头的土屋里。

    我们换上干净的衣服,肚子也饿得不行了,跑进厨房就看见徐老头不知哪里拿出一刀飘香的腊肉,正准备剁好下锅。

    刘世因半开玩笑着说:“你今天怎么这么大方,连腊肉都炖上了?“

    徐老头完全没有在意,在灶里加上木材说道:“这腊肉是虎子给的,说是感谢我们的,所以就拿出来犒劳你们今天帮我迁坟的。“

    一说到迁坟,刘世因马上对徐老头问道:“你们这里哪有棺木卖,还有我要帮安小灵也迁坟,能帮忙弄个好位置吗?“

    徐老头没想到刘世因要为素不相识的安小灵迁坟,但也没有多问,想了一下说:“我们这里的棺木都是提前定制的,你要不到镇里的寿才店去看看,至于你说的位置,我可以带你到后山看看,你不是会看风水吗?给我师父也选一处好的位置。“

    等锅里的米饭飘出阵阵香味,我都饿了不行了,看了迁坟是个体力活,不光危险,而且手上起了水泡,

    等我连吃了两大碗米饭,半碗腊肉后,终于填饱肚子不想动弹了。

    一旁的王大爷估计看我们累着了,帮忙收拾碗筷洗刷起来。

    休息了半个小时后,刘世因拿出了那个黑匣子,我也掏出钥匙对着那铜锁研究起来,大概十几分钟后,我拿着钥匙在铜锁里面来回试了几遍,才看明白原理后。

    我一边把钥匙重新插入锁孔里,一边说道:“以前有种甚是奇特的开锁方法,名为“三巴掌锁”,开启这种锁,需要先用到钥匙,打开第一道机关,然后需用力击掌3次,将锁内部的另一处机关震动而开,锁也便成功开启了。

    “啪,啪,啪!”随着我的三下声响,锁应声而开,一旁的刘世因他们惊呆了,都认为古人的智慧妙不可言。

    把锁去下来后,我看着那密封的火漆,向刘世因借了匕首,一点一点地抠去封口火漆。 刮了老半天,终于抠干净了,此时大家和我都抑制住狂跳的心,看着我手里的动作。我端坐好身体,深吸了口气,然后小心翼翼地将盖子慢慢大打开。 

    匣子里面放着一个白色的麻布包,看上去质地较粗糙,布包上面摆着一张发黄的纸片,上面写有黑黄色的字迹。我小心地拿起纸片,在油灯下细看,原来是一封信,字体是隶书,笔法苍劲古朴,信上写道: 

    建安十三年秋白,吾乃吴徽州府婺源南山人士,幸得一部《伤寒杂病论》残本,今嘱后人随葬于耳,此书他日若得见天日,得书之人当悬壶以济世,切不可道其之来历,然父母子女亦不可言之,切记!魏黄初七年暮冬。 

    将纸片递给徐老头他们,我手慢慢地解开包袱皮,布包一层层地打开了,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十几张零乱而颜色发黄的纸片,那些纸片质地粗糙,正反两面写满了蝇头小字,最上面的那张纸片的开首处潦草地写着三个隶书字“伤寒杂病论”。 

    我见是医术,没多大兴趣,看了一眼纸片所述:麻沸散主用曼陀罗花,亦称风匣儿、山茄子,气味辛、温、毒,秋季采曼陀罗花,阴干。药用一升,另生草乌、全当归、香白芷、川芎各四钱,炒南星一钱,热酒调服三钱,乃令既醉无所觉,跨破腹背,抽割积聚,若在肠胃,则断截前洗,除去疾秽等,对我来说完全看不明白,把残本交个徐老头他们,我自己拿起那铜锁看了起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