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夜晚的解放军歌剧院注定要属于戴玉强和裘山山。一墙之隔的后海正在桨声灯里温柔地沉醉着,而此时,位于积水潭东南角的这家解放军歌剧院却在豪华灿烂地演绎着五十年前的青春理想和激情。总政歌剧团的歌剧《太阳雪》,豪情万丈,美轮美奂,正在震惊视觉的高原雪景中雄阔地展开。
戴玉强,那个有着一对桃花眼的魅力男人,与濮存昕同封为“中老年女性杀手”的偶像,此时正在舞台上深情地一展歌喉。
该同志近年来体态发福,扮演的穿军装打绑腿的军医造型,十分接近某种国宝级大型那什么科动物,举手投足间有一股斯文胖乖的宽展柔情,大大增加了被宠爱指数。看得出,偶像已然到了艺术生涯的巅峰年代,饱满,成熟,深刻而有控制力。他不需要什么身段,只要站在那里,薄唇轻启,一曲既出,那真是日出高山、月涌大江啊!那也是缠绵悱恻、吹气如兰;那却是波涛翻卷、浩浩荡荡!人间所谓曲水流觞,所谓山垂平野,所谓温柔缱绻,所谓“冬雷阵阵夏雨雪”,也就是这个气度和意境吧?有了如此之华美音色灌溉,即便天地合,又怎敢怎舍得与君绝呢!
这完全是一次听觉盛宴,响遏行云,空谷传音。戴偶像的歌声,舒缓、畅达、从容、奔放,优雅而强悍地覆盖了后海酒吧食肆的推杯换盏轻酌浅唱,把人一次次从俗世的泥泞里解救出来,导引着心灵进入无限的长空,向上,飞升,在一片和谐悦耳的静穆之中施施然飞往天堂。
2
当最后一个音符收拢、聚光灯明照,演职人员返场跟观众谢幕,壮观的旋转舞台被掌声和鲜花所环绕时,小说原作者、女作家裘山山也被导演黄定山请上台来跟观众见面。最后一个被请出来的人注定是最尊贵的。军队真好!军队懂得尊重原作者的创作价值。青年才俊黄定山导演曾经于2002年改编并执导了根据裘山山小说《我在天堂等你》改编的同名话剧,一举斩获了业界所有奖项。这次又在十余部作品中选中这部小说改编成向国庆六十周年献礼歌剧,可见独具慧眼,又情有独钟。他必定是真正被作品中的主人公所打动并跟他们情有所通的。
在舞台炫目的灯光下,一姐裘山山被晃得眼冒金花,一路走一路跟演职人员握手对他们表示慰问(不是的,是感谢),紧接着被礼让到谢幕的演职人员正中间站定。这才是今晚的真正中心人物呢!她是他们的原创,是他们真正的源。“唱得真好”,裘山山握着戴玉强的手说。戴同志则回报以桃花眼的矜持微笑。舞台下的掌声更加热烈。
“我傻乎乎地有点紧张”,下得台来,裘山山怀抱鲜花,跟台下前来观戏的亲友团成员逗闷子说,“差点儿没跟戴玉强说一句‘嗓子真好’。”
“那样可就成了著名段子了。‘嗓子真好’,嘎嘎!”
亲友团女宾们笑作一团。
3
十年前,1999年12月,裘山山的小说《我在天堂等你》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书出版后,我曾替山山去央视《读书时间》栏目做宣传,在位于马甸西北角的新影的院子里录的影。当时的《读书时间》还是一位女编导在管着,她嫌我身上穿的那件黑色皮夹克太吃光,显老气,就让脱下来,换上她身上穿的一件花色大毛衣。人家是好心,我心里却老大不乐意,心说这可是我家里最值钱的一件衣裳,去德国开会花尽身上所有马克买回来的!优良真皮,质地柔软,皮质给鞣得像绸子一样贴身舒服,特美特酷,咋就上不了你的镜呢?那件花毛衣才老土呢,中年妇女穿的。执拗了半天,也没争下来。按我当年的小脾气,是会一扭身走掉的。小爷俺不做便罢,谁没事儿愿意来上电视?!但最后强忍下去继续做的原因是,已经电话里答应过山山了,对朋友的承诺,总应该兑现和信守。得!为朋友两肋插刀,我就牺牲形象、豁出去一回吧!
于是,那一年的秋天,我就穿着一件叽哩咣当的中年妇女大花毛衣,站在下午两点半的新影院子里的树荫下,抖擞起精神,听面前的摄像喊了声“一、二、三,开始”,镜头一开始PLAY,我就啥也顾不得咧,赶紧搜索记忆,深情款款地谈起捧读《我在天堂等你》的体会:
当时特别谈到令人感动的是裘山山的这种“信”,她的信奉和信仰。作为一名军人,她真心信奉和恪守军人的价值准则,赞同他们那种为了理想的奉献牺牲精神。她是首先把自己感动,然后才去感动别人。
小说写了两代人价值观的激烈冲突,情节在当年进藏女兵白雪梅的回忆里展开,以那个单纯信仰年代的军人群体为参照系,拷问当下人的灵魂。
天堂,不仅是指物质地理上的西藏,也是隐喻人类心灵的最后栖息地。它是一块高地,常人无法企及。需要拔一口气,上升到信仰和灵魂的高度才能上去。
在这么一个浮躁的新世纪开端,有这么一本安静的回望理想的书,着实不易,也着实令人感动。
……
话说完了,赶紧换下衣服,穿上自己夹克,撒腿就往家里跑,好像哪里见不得人了似的。我家那时还住马甸东北角双秀公园旁边,离新影很近,一条马路之隔,几分钟就能跑回家。到家,气喘吁吁,还在想,跑什么呀?不就是被穿了件不合身的衣裳上电视了吗?被TV观众都看见了又能怎样?本来就不漂亮,再难看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到时候只要裘山山看见,证明兄弟我够意思给她做完了不就行了吗?我自己换个台不看,不就打击不着自信了吗?!
……
后来得到编导电话通知,说哪天哪天要播出,请留意观看。我只把播出时间转告给了山山,自己个儿果真没敢看。也不知电视镜头里那个被大花毛衣包裹的新疆细毛羊状物体,做出来的书评效果如何?
嘎嘎。
4
当时谁也不能料想得到,这部小说的影响力会这样持久,绵延到十年后的今天仍然生效。小说自1999年12月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之后,好评如潮,获奖无数。从“五个一”工程奖到解放军文艺奖,悉数揽获。改编成的电影、电视剧、话剧更是影响广泛。
这让我不由想起今天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所谓“普世价值”。世界上究竟有没有那样一个符合任何社会形态、任何历史发展阶段的普世价值?如果有,《我在天堂等你》里所提倡的激情、信仰、理想、奉献、牺牲精神,也是一种普世价值,它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
就像裘山山这个人,三十多年的老兵,一如既往,信奉着,战斗着,热爱着,一直都是忠贞不渝,新美如画,一直也是“永远改造,从零出发”。(哈哈!郭小川的诗原来是为她预备下的。)要说呢,我跟裘山山,自从1993年在《中国作家》发奖会上相识,如今已经有了十五六个年头,那以后无论是在各种会议上的相逢、相遇,还是在西藏、四川地震灾区的艰苦同行,都让我感受到了她浸透到骨子里的独有的军人特质。一个进藏十次(现在十一次啦)、位居“准将”级别(这个是你封的)的女官人,素常里还开博客、见网友,动不动写博文说点小怪话、发一些“跟领导照相不耐烦”的小牢骚什么的,看起来跟身份不怎么相符,怪青春叛逆返老还童的。
但是,请记住,你不能跟她提军队!只要是一说起军队和战士,她的眼睛就亮了,真的是双眼会立刻放光!她不允许人说军队一个“不”字,尤其是不能说“小战士”一个“不”字。在她面前也不能提西藏一个“不”字。否则,她会跟你拉下脸来,是真生气。一气到底。
由此,让人明白了,西藏和军队,是她的信仰。你可以动一个人其他别的什么,例如东西啊,身体啊,甚至于是脸面,但是,你万万不能动一个人的信仰!世界上,有一种人,注定为信仰而生,为信仰而死。为信仰,而慨然赴死;为信仰,而向死求生。
作为世界上的物种最高端的人类,都应该是这种有信仰的人。
5
这次的歌剧改编,剧情做了很大调整,将当代人的部分去掉,只截取了白雪梅回忆在西藏生活战斗的那部分,使剧情变得单纯。没有了那些有关人性、代沟、理想信念、价值观的对比、拷问,也没有了时代、家庭、男女关系的诸多矛盾和纠结,说起来,变成了一个简单的“成长”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角是白雪梅,一个19岁参军、1950年成为第一批进藏运输部队一员的南方女子。一路上,白雪梅通过经历雪域高原的自然灾害、见证战友的牺牲,完成了自己的成熟和成长。舞台上呈现的就是一大群女兵围绕两个男人(一个队长、一个队医),走来走去,唱来唱去。
如果没有读过小说原著的话,单看歌剧剧情,它像不像《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像不像《红色娘子军》?而后者好歹还有激烈的戏剧矛盾冲突,诸如敌人来了,河里洗澡的女兵们要穿起衣服,向法西斯开火;吴清华椰林寨逃跑挨打、报仇枪走火、党代表牺牲等等。《太阳雪》里却没有这些剧烈的戏剧冲突。白雪梅的成长,是由于目睹战友的牺牲而产生心灵震撼:一个是拽牦牛牺牲,一个是救尼玛牺牲,一个是救白雪梅牺牲,都是掉悬崖冰窟里牺牲的。如此一来,戏剧冲突就很不好表现了。
编剧的高明之处,在于采用了意象化的处理方式,采用两条线来叙事:一条是尼玛等几个藏民磕等身长头去往拉萨朝圣;一条是女兵运输队赶着牦牛千难万险给部队提供药品和物资。两条线平行又时有交叉,到了剧情五分之四处女兵苏队长为救尼玛而牺牲,尼玛归队,两条线索合二为一。
滚滚红尘,俗世漫漫,何处放置我们的肉身?尼玛用她天路迢迢磕等身长头朝圣的举动做出了答案;军人们用她们高山雪域无畏的英勇牺牲做出了回答。她们共同渴望天堂,“要把人间变成美好的天堂”。两条路上,军人和藏民们都在践行着自己的信仰。目的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到达目的的过程。这是修炼和锻炼,这是修行和践行。尼玛的“六字箴言”唱诵、女兵的主题音乐《风雪茫茫》,循环往复出现,都在表达着自己的信仰。
这样的处理方式很优美,很当代,很震撼!
稍有不足的是,编剧大概为了迎合当代人的趣味,有意模糊时代背景,弱化或回避了一些政治性话语。歌词里其实应该正面强调那一代人要建设新中国的理想,那种单纯的信仰,理想主义的热情元素要加强。比如,白雪梅她们为什么非要隐瞒体重、死乞白赖要参军?难道不是一种革命军队的光荣在吸引,是革命英雄主义在激励吗?她们这一路走一路受难,队伍又靠什么理念来教导支撑新兵?仅仅靠爱情、靠花儿朵儿的就行吗?一个人为了信仰去战斗,不丢人,为什么要羞答答不肯正面说出来呢?人们都知道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共和国建国初期的国情和氛围是什么样,在歌剧里却没有很好体现。在这一点上歌剧没有将原著的精神表现出来。这方面,应该参考一下《长征组歌》,参考一下《志愿军进行曲》,它们那种时代感,那种符合情境的韵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节奏一响,就令人想起那个年代,那个令人热血贲张的时代。
6
舞台布景什么的就不用说了,花千万元打造的旋转舞台、升降台、漫天飞雪、一望无际的格桑花等等有超强恢弘的视觉效果,可谓先声夺人。音乐叙事也很成功。张千一的音乐也没的可说,写西藏的曲子,大概目前还无人可出其右。音乐一响,就令人闻到张千一的西藏味儿,那也是浸到他自己旋律深处、用熟了的某些固定音符和调式。独唱、对唱、二重唱、三重唱、小合唱、合唱,几乎所有的形式都用上了。
歌剧歌剧,有歌才有剧,听的就是那两口唱。最期待的,仍然是戴玉强的咏叹调。前期的宣叙调太多,有点招人烦。大概是编导总担心听众是白痴看不懂戏,就频繁地用对唱、重唱来叙事介绍剧情。其实不用来回芝麻谷子的介绍,就那么点事儿,谁一看都明白。你倒是唱啊!你倒是炫技啊!你倒是让人饱耳福过足听瘾啊!
我看了下表,演到一个半小时的时候,从晚七点半开演到九点钟的时候,还一个高潮都没有呢,没有一段像样的唱,没有一个激动人心的剧情出现。只牺牲过一个拽牦牛的革命同志,男女主角还你一句我一句搞不成形的试探和揣摸。
多亏还有个戴玉强。多亏他有很好的控制力。多亏有他对粉丝的号召力垫底,人们还能忍得住,还能等得起,还能强忍着听。知道他会来一大段过瘾的唱,早晚都会唱的。
是哦,剧情不足,又没有幕间休息时,被冷冷的空调吹得如坐针毡的观众,全靠对偶像的热爱和渴望支撑着,等下去。是秋天啊!解放军歌剧院的冷气为什么还死命地开足了吹?军队电价低,浪费电不要钱吗?哦,原来台上的演员在穿棉衣表演,他们需要适合的冷度。可怜我们穿着夏装前去观摩的现场观众,冷风飕飕,贴着骨头缝直往脖子里钻啊啊啊……
为了裘一姐和戴偶像,我忍我忍我忍忍忍!
7
偶像不愧是偶像,在与女主角初识的对唱中,先是拉出潺潺流水,渐聚涓涓溪流,丰沛,茂盛,水草丰美;而后长江大河,浩浩荡荡。最后一曲,他卧在雪峰断崖上对女主角白雪梅唱的一曲咏叹调《弥留之际说声我爱你》,缠绵、感伤、遗憾、爱恋、柔情、不舍、舒展、辽阔、激荡。高山雪莲,冰清玉洁,滚滚江水,奔涌而出。直听得人血脉贲张、热泪盈眶!那真是一条被上帝吻过的嗓子啊!直教人觉得,倘能被这样的嗓子爱上一回,人生便也值了!
偶像永在!
偶像永生!
偶像不能死啊!
偶像牺牲,滚落山崖以后,人们就纷纷离座、休息,到外廊喝水,上厕所。剧场里一片嘁嘁嚓嚓的离座走动声。坐在我们前排的一对老年夫妻,老头满脸皱纹老太太头发花白,听完了戴玉强的最后一曲咏叹调后,也起身猫腰,心满意足、毫无遗憾地离开剧场走了。不亲临现场,你能想像得到这情景吗?
8
等在厕所里缓了一缓,将身子骨暖和过来,我又重新走进冷气中的黑暗时,演唱还在继续,却已是强弩之末。一大段的白雪梅独唱《你走了》,怀念战友和恋人。两个八度,上是上去了,但有点声嘶力竭,不悦耳。
扮演白雪梅的冯瑞丽这个年轻演员很有天份,外形靓丽,表演灵动,手眼身法步,功底都很扎实。一个极大的遗憾,就是让一个通俗歌手唱歌剧。她的嗓音,属于流行音乐里有金属质感的那一种,塞擦音重,走性感一线,很适合演老年杜拉斯那样的角色,沧桑之年回望湄公河上的情人之路,一定会非常丰厚、迷人;要么应该是唱百老汇歌剧,是一种午夜梦回时的妖惑嗓音。应该找机会为她量身打造一部音乐剧,发挥她的长处,届时一定会光芒四射!但是,来唱歌剧里的白雪梅,是一个极大的误会。这跟演员本人没关系,是编导在用人时的理念偏差。
首先,跟戴玉强这样的人同台,就是大不幸,如果不是同一个重量级的,没有足够的气场能压得住他,那简直就没对方什么事儿了,只能当陪衬,还愈发露出自己的不足。连坐我身边的川妮也说:这他娘的怎么也得整条幺红那样的嗓子来抗衡啊!就算不是幺红,那也得整个殷秀梅、王静、孙丽英什么的谁来都好。现在呢,戴玉强简直一个人在台上孤独求败,没有对手。
这也太欺负小孩了吧?!(坏笑两声,嘿嘿)
其次,在歌剧里把古典和通俗往一起凑,可能还是不行。一切古典艺术都是力图挣脱大地的桎梏,要向上,飞升,通往天堂,通往至高无上的存在。芭蕾舞、古典音乐等无不如此;而现代艺术是对古典的反动与反叛,是要拼命回归大地、留守大地的,现代舞、流行乐概莫能外。
把冯瑞丽这么一条通俗的嗓子放到这出天堂的剧里,满拧,跟戴玉强的男高音的美声不搭。美声是要引领人到高处的,通往天堂,通俗是要拽着人落地的,在地上翻滚。尤其是白雪梅金属感的嗓音放到雪域高原里,总是令人想到翻浆、泥石流、搓板路,当美声刚把人往天堂提升,通俗的音色就会沙啦沙啦往下拽。总是听得疙瘩疙瘩、磕磕绊绊,一会儿在天上,一会儿在地下。
尤其当戴玉强扮演的医生辛明牺牲后,就不应该再让白雪梅来通俗唱段了。除非她能唱出李娜那样的纯净和华丽的天堂之音,否则,越唱越不对,越唱越觉得我们牺牲了这么多好同志,其他剩下的人却没有得到成长和提升,身心仍在刺啦刺啦地在大地浊淖里翻滚。
这时候,太应该让尼玛,让那个一直在高山顶上唱灵歌的尼玛来一段花腔《安魂曲》了!太应该让藏族女孩的歌声直达天堂,以安妥心灵了!然后,在歌声里,加入合唱队的低吟。白雪梅接过苏队长牺牲后留下的公文包和枪,成为飒爽英姿新女队长,成为一名久经考验的真正的革命战士。
9
还应该给男中音张海庆一个炫技的机会吧?他扮演的欧战军同志那才真正是个大英雄啊!铮铮铁骨的男子汉,比一个辛明卫生员牛多了!也不能为了突出一个面面的卫生员,就配给他最长的一个唱段是这样:“戎马倥偬大半辈,不知家庭什么味。如今见了白雪梅,想要跟她配成对……”像话吗?
美声次女高音王璟扮演的女兵苏队长,表现可圈可点,可惜机会太少,角色性格还需要进一步突出。她是白雪梅真正的领路人,起楷模和示范作用。苏队长之于白雪梅的成长,比起那两个男人来更重要。应该给她更多机会展示性格。一个抱着孩子行走在西藏运输路上的政委夫人,容易吗?她所承受的,比白雪梅她们要多得多。她的牺牲,比起辛明的牺牲,对白雪梅造成的心灵冲击应该更大。以为女人只有靠男人才能成长吗?同性榜样的作用会更加突出、有力!
10
后海波光潋滟,渔火点点,每一间酒肆吧台都有都市人群的饕餮和沉迷。在这里,一墙之隔的歌剧院,另一群人,却在《太阳雪》演绎的五十年前革命战士的天路历程中,经受一次心灵的朝圣和洗礼,享受了一道丰盛而华美的精神飨宴。
2009年9月14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