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骄子-栉风沐雨十春秋长城脚下写辉煌王耿李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开篇

    塞北榆林,矿藏丰富,煤、天然气、石油等矿产资源应有尽有,储量几近全国之最,其中天然气储量高达4万亿立方米,石油储量就高达38亿吨之多。曾几何时,随着党中央国务院西部大开发战略号角的吹响,这昔日之“边陲”重地更是不仅成为一方众多投资商趋之若鹜投资创业的热土,也成为“西煤东运”、“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和原油生产的重要基地,而且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亦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当中。毋庸置疑,位于我省最北部的榆林在西部大开发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中都担当着举足轻重的历史责任。

    定边县地处榆林市最西端,毛乌素沙漠南部边缘,自北绕西至南,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则恰似一个“金三角”将其紧紧拥揽入怀。

    隆冬时节的定边,天寒地冻,朔风凛冽,滴水成冰,间或黄沙漫舞,遮天蔽日。

    雄伟的古长城也是依稀可见——而此隆冬定边之行,记者所要慕名采访的对象正是那历经着酷暑严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长年奋战在古长城脚下达十载的一支石油钻采劲旅、榆林市目前最大的石油钻采企业:延长油矿管理局定边石油钻采公司。

    这是一支栉风沐雨,艰苦卓绝,战天斗地而又矢志不渝的铁军;这是一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由小渐大,由弱到强及至成就辉煌的劲旅;这是一艘由一位“铁人”掌舵的石油钻采“航母”!

    那么,这一支铁军劲旅和它的共和国同龄人、公司从创立之初至今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总经理张林森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呢?延长油矿管理局定边石油钻采公司何以在风雨中渐渐长大如一面猎猎的旗帜崛起于塞北大地?

    辉煌篇:十年磨砺铸就辉煌

    延长油矿管理局定边石油钻采公司始建于1993年,原为定边县石化总公司下属企业,及至1998年分设为独立的法人实体,2003年9月并入延长油矿管理局,冠名为延长油矿管理局定边石油钻采公司,具有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资质。

    1993年起,该公司在“铁人”张林森的引领下,开始了举步维艰的创业之路。回顾十年的艰辛历程,这支倔强的队伍给人留下了太多的唏嘘与赞叹。

    然而张林森执着追求,永不言败,硬是以超乎常人想象的坚强毅力,带领着他这一支优秀的队伍走过了改造长庆局边缘残次井、自钻自采、成片开发、标准化管理这一艰难曲折的发展之路,把成立之初的无资金、无设备、无技术而且资不抵债的企业建设成为今日的技术、人才、设备完善,资金雄厚,集石油勘探、钻采、运销和井下作业等业务于一体,拥有14个职能科室、5个采油队、5个修井队、职工1300人、油井551口、注水井26口、注水站3个、年原油产能达40万吨,每年可实现工业产值达6亿元之巨,上缴税利1.5个亿的市级税利大户和龙头企业。

    1998年6月分设时,企业资产1694万元,而负债就高达2001万元,为“定钻”的发展设置了重重障碍,企业的发展似乎也遭遇了难以逾越的“瓶颈”。“当时,我们除了义无反顾,迎难而上外,别无选择!”张林森总经理沉浸在了对往事的回忆当中,一时沉默不语。然而,阵痛过后,革故鼎新,“定钻”秉奉“以科技为先导,以效益为目标,抓管理固基础,促规模上台阶”的经营指导思想,一手抓管理,一手抓开发,又迅速迈上了一条跨越式发展的康庄大道。仅拿2002年和1998年比较,我们便会惊喜地发现,他们的原油年产量增长了8.6倍,销售收入增长l0.7倍,上缴利税增长19.3倍,总资产增长了8.7倍。

    而到了2003年,根据陕北石油清理整顿的有关规定,定边县政府将原招商引资油井“三权”收回后交由钻采公司管理,“定钻”更是如虎添翼,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亦为它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几番耕耘,几多收获。“定钻”连年被评为市、县经济效益明星企业、百强企业和管理先进企业、技术改造先进企业。2001年榆林市政府在全市推广“定钻”成功经验。2002年被评为陕西省优秀企业和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今年5月份又被评为陕西省绿色企业。除此而外,“定钻”还被榆林市政府树为榆林石油钻采企业的样板,国家经贸委领导亦称其是陕北石油钻采业的一颗明珠。

    总经理张林森被选为陕西省十届人大代表,先后被评为省劳动模范、陕西百杰、陕西省企业界跨世纪十大新闻人物、陕西省“九五”技术改造先进工作者、陕西省第七届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获得者和榆林市优秀企业家等一系列的光荣称号。

    而这辉煌的背后无不凝结着“定钻”这支铁军劲旅诸多精兵强将和“铁人”张林森沉甸甸的心血和汗水。

    创业篇:艰苦创业自钻自采

    “公司自1993年组建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要在夹缝和困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别无捷径可寻!”总经理张林森斩钉截铁地说。“定钻”成立之初,不仅受着“三无”瓶颈的制约,而且还受长庆石油勘探局控制开采区域的限制。面对如此困境,以总经理张林森为首的领导班子,发扬“有条件要上,无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铁人”精神,大胆确立了“贷款起步,旧井垫底,以油养油,滚动发展”的开发思路,开始艰苦的创业。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他们四处奔波,最终得到了省扶贫基金会的支持和鼎立相助。随后,请专家论证,果决选择开发了长庆放弃的九口边缘残次井,迈出了“定钻”石油开发坚实的第一步。经过十多个日日夜夜的苦战,期间由张林森亲自指挥安装的第一口油井终于冒出了黑乎乎的原油。第一口油井的出油,更加坚定了他们的信心。随后,其他8口井也先后安装投产,当年就实现采油2000多吨,上缴国家税利17万元。就此,他们便拉开了定边地方石油开发的序幕……到了1994年“定钻”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与陕西证券公司合资钻井一口,大获成功,探索走出了一条联合开采的新路子,奠定了公司自钻自采的信心和决心。

    执着追求的人永不满足。“以科技为先导,以油养油,滚动发展,走自钻自采的路子”——这是1996年“定钻”提出的新开发思路。自此,“定钻”由开发利用边缘残次井和合资开采转为走独立钻井、自我开采的自强新路径。很快,“定钻”通过自筹、拆借等办法筹得资金1137万元,在长庆局委托定边县独立开发的韩渠油区打出的4口井冒出了汩汩泛着黑色光泽的原油。“定钻”人又一次沸腾了,于是乎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彼此分享成功的喜悦……然而他们的“铁人”张林森总经理终因过度的疲劳再加上高原气候的变化无常而患上了持续一个多月的重感冒,因错失治疗良机,导致病毒侵入大脑神经,引发了突发性耳聋,不得不戴上助听器。自古改革创业者多磨难,此又为一佐证。好在令他欣慰的是,付出之后必见美丽的彩虹——当年生产原油12000吨,实现利税303万元,一跃成为全县缴税大户。

    1998年盛夏6月的一天,对“定钻”人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日子。其时,“定钻”分设,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直属县政府管理。“定钻”自钻自采的步伐得到不断加快,上规模、上档次,尽快建立地方稳定的产能基地,成为了他们的既定目标。同时,县委、县政府给予了他们资金和区块的政策倾斜,大力支持其发展……自此,“定钻”石油开发犹如离弦之箭迈上了规模开发,标准化管理的发展道路。

    “定钻”自1993年至1998年五年迈了四大步,神速推进。长城脚下,他们顶烈日,冒风雪,引颈高歌,响彻云霄……

    科技篇:科技兴油实现四大突破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效益的提高,无疑就给“定钻”的技术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众所周知,石油钻采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高技术、高效益的产业,然而石油资源稀缺而有限,如何做到科学、有序、合理的开发,就显得尤为至关重要。邓小平曾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时代的要求,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2000年,“定钻”审时度势果决成立了专门负责科研和技术的职能部门——总工办。它的成立,为“定钻”的自我技术积累和提升提供了得以飞越的技术平台,使其真正走上了一条技术自立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正轨,从而在科学开采上取得一系列新突破。即:在建设产能基地上的新突破、在降低钻探风险上的新突破、在采收率上的新突破和在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上的新突破。

    “陕甘宁盆地是一个低孔、特低渗透油田,地质结构千差万别,区域性极强,定边地区更甚。”张林森总经理向记者介绍道。然而经过技术攻关,“定钻”人在张林森这个自学成才“土专家”的指引下,创造性地发现了全国极为罕见的特低电阻延长组油藏——而此曾经被长庆油田等全国“油老大”视作水层而加以放弃。通过技术人员的攻坚,“定钻”不久便总结出了这一新发现油藏探测开发的一整套经验。这一重大突破,无疑意义深远,并且极具开创性,它扩大了寻找新油田的领域。同时“定钻”亦发现探明了一个储量200余万吨的油田,为“定钻”建立石油产能基地奠定了无比坚实的基础。

    几年来,“定钻”根据勘探结果,坚定不移地走成片开发,科学勘探、规模经营的路子。在开发中,统筹规划,合理布井,为后期的注水工程铺平道路,有效地发挥了区块效益。他们在钻井过程中创造性地应用了新技术、新工艺保护油层,严格按照专家组制定的方案实施,施钻成功率高达95%以上,大大降低了钻探风险。

    目前,“定钻”油田采油率可达到25—30%,一举创造了陕甘宁盆地油田开发采收率的一流水平。而此等佳绩则归功于他们实现了二次注水采油这一科学开采的举措,归功于他们坚持科学开采,稳步推进,保护资源,延长生产寿命,提高采收率的开采原则,归功于他们不断加大旧井技改力度,对症下药,一井一策,逐井攻克技术难关的举措。据了解,2003年经过对旧油井改造,“定钻”增产原油1万余吨。

    据进一步了解,“定钻”还大胆借鉴、应用大型油田的先进工艺和技术,在定边东仁沟油区新建了6个集输站和1个万吨储油站,单井所产油液通过地下管道输入集输站,集中脱水、脱气,集中管理,集中发运。“两站”的建成使“定钻”的油田管理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且部分装备居国内领先水平。此外,定钻还对油田污水和伴生气进行再利用……通过资源综合利用、原油集输工艺,每年可为其创造利润300余万元。

    追根溯源,这一切还得从他们不断创新的管理说起。

    管理篇:管理创新提升竞争力

    效益是彼岸,管理是风帆。石油开采企业野外作业,点多、面广。成本费用难以控制等特点“逼迫”着定钻自组建之日起,就围绕着管理做起了文章。向管理要效益,使企业逐步走上了科学化、制度化、标准化和目标化的管理轨道。

    “推行目标管理,使我们公司的各项指标都得到了有效控制,吨油成本降低了20多元。20多元的后面可是一个庞大的数目!”张林森若有所思地感慨。“定钻”上下全面推行了目标管理,将确立的目标以任务书的形式层层分解到科室、队、站、井组和每名职工的身上。规定奖罚办法,指标完成情况与个人收入直接挂钩,每月兑现一次。一个大家算账、大家管理的局面得以形成,一个处处降低成本、人人讲效益的良好氛围也得以营造而出。

    在现场管理方面,“定钻”对油区工作人员实行了半军事化管理:统一着装、统一食宿、统一室内布置、定期学习,严格执行“三清洁(井场、井口、设备)”、“四无(无油污、无杂物、无明火、无易燃物)”和“五不漏(不漏电、不漏油、不漏天然气、不漏水、不漏水蒸气)”的现场管理标准。一个环境清洁、秩序井然、科学采油、安全生产的“定钻”风采赫然入目。

    钻井工程上,“定钻”坚持实行公开招标和责任奉献承包的办法,制订了《钻井工程管理细则》和《资料质量验收标准》,使工程施工科学而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几年来,钻井质量不合格现象绝迹,生机盎然。同时,“定钻”把钻井工程费用量化到钻前、钻中和钻后的每一个环节,实行定额承包管理,钻井工程队费用与日俱减。据了解,目前其单井工程费用控制在170万元左右,成为周边同行业的标准。

    “定钻”每年采购物资价值高达2000多万元,故而此项管理是重中之重。他们学习借鉴“亚星”经验,采取比质比价、定点采购、集体决定的办法,提高采购透明度,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此外,由于推行了“阳光”作业,使得“定钻”内部形成了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大大减少了管理中的监督成本。

    为了堵塞漏洞和最大限度地降低销售环节的效益损失,“定钻”重拳出击,不断强化销售管理,严把各个销售环节,做到层层有人管、环环有记载。

    通过加强管理,“定钻”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2000年到2002年管理效益稳步提高,2003年产值利润率为6.6%,管理效益达2880万元之多。

    而人既是管理的客体,更是管理的主体;那么,“定钻”这支铁军劲旅呈现着什么样的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风貌?

    人才篇:以人为本增强凝聚力

    多年来,“定钻”一以贯之地坚持以人为本,深挖人力资源,将其醒目地摆到了与生产经营比肩齐高、同等重要的位置,尤见其良苦用心和不懈的企业追求。

    不懈攀登的“定钻”投资逾50万元,在油区兴建了干部职工培训中心。

    中心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阅览室藏书颇丰,达6000余册,并能为教师、学员提供食宿。中心也实行了半军事化管理,负责干部职工的短期脱产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和政治素质。自编自印初、中、高三个等级的教材,制定了“干部职工培训规划”,为每一位学员建立培训档案,视培训成绩为其晋级调资的重要依据。与此同时,“定钻”还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提高每一名职工的综合素质。公司领导全部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函授学习,并全部毕业。几年来,先后选送114名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远赴西安石油学院等院校脱产培训。另外还经常邀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西北大学的专家教授前来“定钻”给干部职工讲课,传授新观念、新知识和新技术。

    企业的生存、发展乃至未来的腾飞,领导班子是关键。搞好班子建设是每一个现代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强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定钻”班子的领头人——张林森,他率先垂范,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以身作则,以无穷的人格魅力,以榜样的力量赢得了班子全体成员和广大干部职工的信赖和拥护。“定钻”艰难创业初期,他和一线工人同吃、同住、同干,一如并肩作战的亲兄弟一样打成一片,你我不分。为了打成油井,早日见到令人为之振奋的石油,他更是以“铁人”的惊人毅力带领大家,顶风冒雪,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接近零下30度的冰天雪地里。在巍巍的长城脚下、毛乌素大漠边缘,矗立起高大的丰碑……他不仅是一位踏踏实实的实干家,也是一名孜孜不倦追求科学文化知识的实践者。在百忙之中,他坚持完成了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研修班为期三年的学习任务,这对于农民出身、由于家贫而没有上过多少学的他来说,无疑是一件异常艰辛地跋涉!因为他既有理论知识,又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被中国人民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在他的感召影响下,公司领导班子形成了比学习、讲团结、讲奉献的优良作风。“定钻”上下精诚团结,顽强拼搏,奋发向上,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景象。

    未来篇:继往开来再谱华章

    关于“定钻”未来宏伟发展蓝图的描绘,记者了解到,“定钻”将会一如既往,继续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不断加大开发和建设力度,计划2004年生产原油50万吨,2006年建成100万吨原油产能基地,企业综合素质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回顾“定钻”十年来的创业发展之路,我们不难发现,他们靠的是一种精神和力量,这种精神和力量的实质就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尊重科学的求实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勇于开拓的奉献精神。

    我们无法一一穷及这一支精诚团结、求真务实、密切合作和技术过硬、敢打敢拼、不畏艰险的队伍的每一件感人至深的事迹;然而,风雨兼程的岁月是他们的见证者,漫无边际浩瀚无垠的毛乌素大漠是他们的见证者,雄伟蜿蜒不绝的古长城是他们的见证者,每一位桑梓父老如炬的眸光是他们的见证者——江河无言,大地作证!

    ……栉风沐雨十春秋,长城脚下浪滔天。铁军劲旅战暑寒,石油汩汩似喷泉。

    我们期待着延长油矿管理局定边石油钻采公司在它的掌舵人张林森的引领下,踩着西部大开发强劲的鼓点,迈着铿锵的步伐,一路高歌猛进,去铸就他们明天更为辉煌的未来,去寻求他们于轰轰烈烈的市场经济浪潮中应有的定位与角色……我们期待着,期待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