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我们带着小孩,从长年生活的东淝河岸边的董铺村,到泗水附近的尼山镇走亲戚,头一天小孩还跳跳蹦蹦好好的,第二天就起疹子发高烧了。这可能就是水土不服,是水土对人体的影响和干预,是自然的和社会人文的影响和干预。自然的是气温、干湿、阴晴;社会人文的因素,是食宿、礼节、习惯。人长大了,经见的世面和风雨多了,对水土不服,就有长足的抵抗力了。
水是自然地理最积极的组成部分之一,水也是人最依赖的有限度的资源,水还是人的审美对象和文化标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最美好的事情、食物和爱情,都出现在河里水边。当我们划分文化圈时,也往往以水流经的范围为准则。这种习惯也许是我们进化过程中留下的遗痕:我们祖先渔猎或迁徙时,大约都会依水而行,这样生活起来方便,衣食住行都可以从河里或河岸附近得到,不用跑太多的路;跑太多的路,就会凭空增加许多危险。
淮河流域的文化有时会被称为淮河文化,这也是这种惯性或习性的延续。除了地物的共同性外,在一个中小型河流流域繁衍活动的,很可能是从一个源血亲分裂出去的一个个宗亲集团,这在文化上更有相同相近的可能了。价值判断系统和生产生活方式都会差不多。
淮河流域最大的城市在哪里?
当我们驾车通过京台高速淮河蚌埠大桥时,我们能看到大桥两边的两组广告牌。由南往北行驶时,广告牌上分别写着“中国南北分界线”和“中国北方欢迎你”,由北往南行驶时,广告牌上则分别写着“中国南北分界线”和“中国南方欢迎你”。
蚌埠,是淮河干流上最大的中心城市,人口近100万。但蚌埠并不是淮河流域最大的城市,淮河流域现今最大的城市是近千万人口的河南省省会郑州。
有时候觉得这是一件说不过去的事情。郑州离黄河那么近,而离淮河那么远,舍近而求远,是何道理!
这正是“道”的理,或“道”的妙。目光里的近和远,是生物性的;自然界里的近和远,才是正确的“道”,也是水道之道,这才是人类要遵循的大道理。
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在郑州、兰考段的分界,是黄河南岸大堤。地形则由郑州的西北方向,向蚌埠的东南方向倾斜。海拔也是快速下降的,郑州110米左右,蚌埠则仅有21米。而郑州以下的黄河南岸,由于泥沙高淤,因此没有支河流入。宋金以前,黄河下游南岸地区,除山东半岛北部淄水等少数河流外,尽为淮河的支流。
这些都是淮河人文的根本。
2013年2月14日 合肥安港大酒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