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辉散文典藏·走淮河-淮河北岸的高粱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一而再,再而三地沿着淮河往上游走、往下游走,或沿着淮河的各个支流上溯至源头、下顺至入淮口。

    小时候看地理课本,就知道淮河—秦岭一线是中国南北自然地理的分界线。那很笼统。现在知道,其实淮河—秦岭一线只是中国中东部自然地理的分界线。现在开车从京台高速合徐段走,过蚌埠淮河的时候,能看见桥边竖着大牌子,上书:中国南北分界线。一般人可能不太在意这个,觉得突兀,一头雾水,什么分界线?这是怎么回事?不了解内情。这是自然知识普及的问题,也和当地对这一概念的包装不到位有关。

    淮河秦岭分南北的概念,是上世纪初的地学家提出来的,这很了不起!因为我们知道,所谓的做学问分两种,一种是知识型的,你掌握了许多知识,什么都知道,记忆力特别好,这很不容易。另一种是思想型的,就是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前提下,对纷繁复杂的现象和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炼,拎出来前所未有的思想和概念,这是创造,当然了不起!

    就像地理学家胡焕庸,他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了一条中国人口密度分界线,后来就称作“胡焕庸线”,也非常了不起。他的这条线,又称“瑷珲腾冲线”,就是在中国地图上,从黑龙江的瑷珲(现为黑河市爱辉区)拉一条线到云南腾冲。在这条线的东部,是人口密集区。在这条线的西部,是人口稀少区。同时呢,在这条线的东部,是农区,也是汉民族聚居区。在这条线的西部,是牧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多么简洁明了,多么了不起!

    但淮河是一条低于两岸土地的水流,不像秦岭等高山,能阻挡风云寒暑,它真的能透露大自然隐藏的秘密?真的能。淮河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淮河是中国东部冰点分界线,到了0℃,淮河以北所有的水体都可能结冰,淮河以南较大的水体都不会结冰。淮河是竹子和橘子生长的北界,高粱和乌龟生长的南界。在自然界中,过了淮河,这些动植物要么消失了,要么品质会下降。

    其实,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人,2000多年前,就注意到了这一现象。譬如《晏子春秋》这本书里说,春秋时期的齐相晏子,到楚国去访问,楚王听说晏子能言善辩,就和手下商量着要羞辱他。等晏子坐下后,楚王手下的勤杂人员就安排一个被捆绑的人走过去,楚王有意问,什么人?勤杂人员报告说,是齐国的盗贼。楚王转而问晏子,齐国的人都是这样吗?宴子站起来说,我听说橘子生长在淮南就结橘子,生长在淮北就只能结出一种小而酸的果实叫枳,虽然叶子看起来差不多,但内容已大不一样了。这样看,2000多年前淮河流域的气候,和现在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我注意到在淮南微丘旱田,甚至在江南山坡地的边缘,都偶尔会有少量的高粱在生长。但这已经不是一门学科要重点关注的规律性的问题了。那是一个宏观的概念。

    2013年2月8日 合肥淮北佬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