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返回沿江公路,来到扬州市邗江区的瓜洲镇。哦,不用老想着唐朝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的幽怨,也不用总吟咏北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诗句,古诗意境早已为现代场景所替代,老运河入江口一时也不知哪里去寻呢。我的疑问仍是关于泗水和汴水的:白居易生活的8世纪和9世纪,汴水和泗水都是在瓜洲入江的吗?这是需要找时间查证的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瓜洲各处冬小麦依旧成片生长,直到江都市的三江营。三江营是江都港所在地,也有“三江营革命烈士纪念馆”,这里还是“新四军渡江北上抗日第一站”。沿江堤东行,一路向前,发现除大面积的冬麦田外,江堤的路边,寸土必争都种上了正待成熟的冬小麦。我下车观察这些我已十分熟稔的植物,并纵目远望江南江北。从这些小小的细节上,我们就能够相信,虽仅一江之隔,苏北在文化的根脉上,还是传统的北方。两宋的黄河泛淮后,在苏北这里,连淮河自然入海河道的阻隔也没有了,这使整个苏北更易融为一体。
我最终未能找到淮河在三江营入江的河道和河口。淮河从洪泽湖分三路入江入海,入江的河口,就在三江营。由三江营至河南桐柏的淮源,淮河整整流了一千公里。三江营当地人则完全不知道淮河这件事情,也许淮河在这里只是借用了小夹江等水道。我折断了一根麦穗放在车头前,一路行,一路看着这种蕴含深刻的农作物。打开车窗时,江风竟也不烈。
2012年5月7日 合肥四闲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