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辉散文典藏·走淮河-从三河尖到谷堆乡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淮河在地理上似乎还是简单的。如果按行政区划来划分淮河的上中下游,那和地理划分也基本吻合:洪河口以西的河南段为上游,安徽段为中游,洪泽湖以下的江苏段为下游。河南也有淮河中游的很小一部分,那就是固始县境内的淮南部分。从三河尖到往流镇,再到朱皋村、大寺村,由于是位在“淮南”,即淮河之南,所以这些地方无一例外都属低山浅丘微阜地貌,而一河之隔的“淮北”,即淮河之北,就尽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了。

    从三河尖到桐柏山,两岸的冬小麦在4月下旬都已抽穗、灌浆,麦势眨眼即变,仿佛一日千里。站在三河尖和往流镇的渡口看淮北,这些段落的淮河并不很宽,水却较清。由于河滩及人工河坝的原因,只见麦层绵延,绿云朦胧。我不由得又心潮澎湃起来。心潮澎湃什么呢?还不是在内心里,再一次慨叹火器尚未使用的时代,北方裹挟了沙尘、冷风的铁蹄,势如破竹般滚滚南下时,多会在眼前这一浅绿水前戛然而止,于是便“隔淮而居”起来。这是那些北方民族、政权的宿命?还真是脚下这一脉绿水确能挡住他们的去路?是,却又不是。不是,是因为淮河南北双方力量相抗衡,谁也打不破僵局时,隔淮而居对双方而言都是安全的。是,就复杂了许多:由于淮河一带为中国中东部南北地理文化分界区,物候、气候、天候,会有较大差异,由此而产生的人类饮食、耕读、行为、观念、生产生活方式,在交流不完全、不充分的时期,也就会有很大不同;多种文化势力,到淮河一带即成强弩之末;征服易,征心难,进行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改造,更非一朝一夕可成。所以在没有压倒性实力的时候,征服的铁蹄,只得搁浅于淮河北岸的湿地和行蓄洪区里。

    沿淮河南岸西行,从固始县的三河尖乡,到往流镇,再到朱皋集、大寺村,进入淮滨县的谷堆乡。朱皋、大寺一带河流众多,或深切陡直、径入淮河,或大手笔蜿蜒弧行,形成超级大河湾。登高望远,只见人迹罕现,兽声不闻,林木蓊郁,青麦翻滚,气韵厚重,令人臣服!心中暗自思忖:若把如海青麦皆换成莽原野草,那还不是一派远古洪荒的庄重景象?此刻,草莽间完全可能瞬间扑出一只食肉猛兽,与我一番吼声裂天的撕咬后,也不知谁拖了谁,去密草隐蔽处,慢慢儿地享受呢。那时,短暂的惊天动地之后,宏阔的淮河两岸,除却风哨鸟啼之外,还不又恢复了亘古宁静。

    2012年4月29日 河南省罗山县小香港宾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