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姐姐如此大方地给孩子压岁钱,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件事。那时候,都很穷,过年的压岁钱最多也是五角或一元。我去姑奶家回来,姑奶给了我两角压岁钱,是印着一座桥的绿票,十分高兴。回来之后就向姐姐炫耀,谁知姐姐很是嫉妒,一向霸道的姐姐起来就向我抢。因为我当时刚喝了一杯热茶,没有倒好,好多热水洒在了脚面上,霎时,脚面红了一大片,火辣辣地痛。姐姐追着我只顾抢压岁钱,一脚踏上去,脚上的一块皮跟着就脱下来,痛得我顿时哭了起来,妈妈把姐姐好骂了一回。记得烫伤的地方好多天才好起来。当和女儿讲起这件事,女儿根本就不相信有这回事。的确,现在的孩子不会相信。记得自己小时候,两角压岁钱能办不少事情。那时铅笔3分钱1支;甘蔗5分或1角钱1根;细杆蜡笔1角8分1盒。班里的同学们每次都是拿一个鸡蛋换1支铅笔。因为父亲那时有工作,每月能有几元钱给家里,所以自己没有拿鸡蛋换过铅笔,每学期1.5元的学杂费也能按时交纳。有时连自己也不能理解一些同学,为什么不能按时交1.5元钱学杂费而站到外面,羞涩地迟迟不愿进教室,直至老师让回家去拿……只记得那是个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越穷越革命,人们推崇的是高大全似的人物,常富之类的人是不受欢迎的。人们虽穷却很积极。我们小学生,演节目、游行、广播十分活跃。现在想一想十分幼稚。那时别说是几千元钱,就是几百元也是一个天文数字。一年春天家里盖房,父亲邮回来700多元钱,还是让村里一个在县城工作的人取回家的。总之,在那个年代不挨饿看来是很幸运的。
记得那时家乡虽为豫中小麦产区,可是却是一天两顿棒子面,中午好的话吃面条,不好的话就还是黑面窝头。饼干属奢侈品,弟弟有病的时候才会要,而自己有病时也不敢要……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姐姐家开始做买卖,时间不长就把三间茅屋翻盖成了二层小楼。姐夫现在已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老板,虽然搞个体做的是家族生意,很辛苦起早贪黑,去进货、销货、数点、批发装卸货物,一家人忙得团团转,没有吃过一顿应时的团圆饭,连小外甥也累得腰酸背痛,但真正体现了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的含义,真正挣的是辛苦钱,是光明正大靠自己的劳动换来的。现在有手机、电话、传真,生活和城里人没有两样……穿戴甚至比城里人并不逊色。
时过境迁,也许姐姐早已把两角压岁钱的事忘了,因为她眼里现在是港币,是红色的港币。我想在20年前,她,想也不敢想还有今天小康的生活。但我却记得,真该感谢党的富民政策,使姐姐家和许许多多的家庭摆脱了穷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们更应该珍惜我们今天所拥有的,去脚踏实地的工作和学习。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